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9 08:20:3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集锦【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1、春天不知不觉来了,用你喜欢的词语赞美春天。

  2、春天来了,周围的事物都有哪些变化呢?板书“柳树醒了”。

  二、初读,掌握字词

  1、师范读,学生欣赏老师配乐朗诵。初步了解春天到了柳树的变化。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生词。

  3、哪些生字是你的新朋友呢?大声读给大家听。

  4、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⑴ 偏旁识字:枝,梳,梢

  形近字比较:耍一要(耍字比要字少一笔)

  多媒体课件辅助:雷,澡(打雷下雨,洗澡用水)

  熟字加偏旁:醒,软(酉+星=醒车+欠=软)

  ⑵ 同桌互相读生字,比比谁读的.准。教师强调“醒”是后鼻音,“澡”读平舌音,“枝,树,梢,耍”读翘舌音。

  ⑶ 小组比赛认读生字(枝、梳、梢、耍、醒、雷、软、澡)

  ⑷ 读词卡:(教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打雷 雷雨 树枝 树梢

  软和 梳洗 玩耍 苏醒

  三、细读,理解课文

  1、学第一节:

  ⑴ 自由读,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柳树醒了?用笔画出来。

  ⑵ 同桌读,想象春雷会跟柳树说什么话呢?

  ⑶ 小组读,交流柳树醒了说明了什么?

  ⑷ 比赛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

  2、学第二节:

  ⑴ 轻声读,说一说谁给柳树洗澡了?

  ⑵ 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想一想柳枝为什么软了?

  ⑶ 看录像春景图,学生在活动情景中感受柳枝变得更美了。

  ⑷ 美美地读一读,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

  四、背诵,感悟文意

  1、自由背。

  2、加动作背。

  3、配乐背。

  4、同桌互背。

  五、拓展,巩固练习

  1、出示下列生字,学生做找朋友(组词)的游戏:

  说( )( )( ) 话( )( )( )

  朋( )( )( ) 友( )( )( )

  春( )( )( ) 高( )( )( )

  2、说话训练:

  用上“________”是柳树的好朋友。(词卡贴在黑板上)

  3、画一画,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六、观察,正确书写

  1、学生观察“说、话”两个字的字形和在田字格的位置。

  2、教师示范写,边写边提醒注意的笔画,这两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言字旁的“点”要写的高一些,靠右一些,与横折提的“折”对齐。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字词

  1、读上节课学过的字:

  雷、澡、软、梢、梳、醒、耍、枝

  2、开火车形式读词:

  打雷 雷雨 树枝 树梢 软和 梳洗 玩耍 苏醒

  二、研读,自主探究(3~5小节)

  1、自由读,说说你想解决哪些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指派组长汇报)

  2、各小组提出问题,师生整理问题,达成共识。

  ⑴ 柳梢为什么绿了?

  ⑵ 春燕跟柳树捉迷藏,小柳絮怎么飞了?

  ⑶ 柳树是怎样跟小朋友玩耍的?

  3、引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含义,可以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的方式学习)。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⑴ 学生汇报“柳梢为什么绿了?”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从“春风给柳树梳头”这一句体会,春风轻柔的为柳枝涂上绿色,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读第三节。

  ⑵ 学生汇报“柳絮怎么飞了?”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掌握柳絮特点,可以用实物演示,学生观察,品读体会第四节。

  ⑶ 学生汇报“小朋友们是怎样跟柳树玩耍的?”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小朋友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多读几遍最后小节,在读中加深体会。

  三、比赛,背诵课文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评一评谁背得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四、领悟,课外延伸

  1、夸夸柳树的5个好朋友。

  2、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3、用各种形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读课文、编儿歌、画画、唱歌、跳舞等)

  五、观察,正确书写

  1、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每个字的特点。

  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醒注意的笔画,“春”字的书写,关键是上半部分:三个横不宜长:撇、捺要伸展开,盖住下面的“日”字。“高”字上小下大,不要写得太长。

  3、书写“朋、友”两个字,可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再提示大家写时应注意什么。

  六、小结

  柳树醒了,小朋友们也醒了,一年之季在于春,让我们利用好这美好春光,抓紧时间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吧!

  【板书设计】

  春雷______________说话──柳树──醒了

  春雨______________洗澡──柳枝──软了

  春风______________梳头──柳梢──绿了

  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语文教案 篇2

  语文《课文题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读通课文,读正确流畅,永威教案模式 语文。

  2、 学习生字,会给生字注音,默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口述目标。

  师:今天我们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把课文读通顺,二是学会生字,当堂能默写。

  二、 初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发现学生读错的字写在黑板上,读完课文后集体纠正。

  三、 再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同桌两人一人先读,另一人听。然后互换,另一个读,先读的学生听。

  四、 再读一遍课文,教师指导生字书写,学生先写字再给生字注音。 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老师先让学生说生字的笔顺、哪里要注意别写错,说对的老师肯定,说错的老师纠正。然后让学生自己工整的抄写生字,合上书本,自己看着生字加拼音。写完同桌互相批改,纠正。

  五、 读生字,默写生字。学生一边读生字一边书空写生字。学生自己把生字背下来,独立默写。默写完同桌互相批改纠正。

  六、 未完成堂堂清学生情况统计:(教师必须及时真实记录,以便补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复述课文。

  2、 根据课文自己能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3、 背诵老师指定的段落指定背诵的其它内容,教案《永威教案模式 语文》。

  教学过程:

  一、 口述目标。 同学们,本节课有三个学习任务。一是复述课文,二是自己提问题,互相回答,三是背诵……(教师根据本课要求灵活指定。)

  二、 全班或小组齐读课文,然后两个人互相复述课文。比一比谁能抓住重点。

  三、 再读一遍课文,提出问题。先在小组内学生自己提问让别人回答。再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由小组代表提出来,全班回答。鼓励学生先根据课文后的`习题提出问题。

  四、 读一读,背一背。学生背诵指定内容。教师巡视,了解背书情况。

  五、 未完成堂堂清学生情况统计:(教师必须及时真实记录,以便补习。)

  附:阅读分析题方面,教师自己找材料让学生大量练习提高做题能力。

  作文教学方面,一是强调面批,即老师当面指出学生的不足,不要在学生作文上写很多字,以免浪费时间。二是让学生背作文,积累优美语段,仿写。永威学校考试成绩好,主要原因是老师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生身上,而不是写教案上。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四,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愠 罔 殆 谓 哉 焉 诲

  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五,教学过程:

  A、三分钟演讲

  B、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C、文言文入门:

  教师讲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

  D、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E、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F、指导翻译第1—5则:

  处理方法:

  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G、指导背诵

  H、小结

  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则明白了什么是学习方面的道理。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注意“不”字的声调变化。

  3、写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4、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5、熟记成语。

  6、读读背背。

  7、说话:即席演讲。

  8、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

  (2)在自备本上练习基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自练。

  3、练习。

  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

  4、反馈。

  将写得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教师指出,“不”字在不同的词语里,它的读音也有不同,那么,“不”字的声调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学生自己先默读第二行词语,自己读一读。

  (3)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一行词语中的的“不”字与下面一行的读音有什么不同?“不”字的声调与后面一个字的声调有什么关系?

  (4)请同学说说“不”字的声调与它后面一个字的声调的.关系。

  (5)教师归纳小结。

  (6)学生齐读8个词语。

  2、反馈练习。

  四、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成语是汉语宝库里光彩夺目的明珠。它有多种来源。其中一些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让学生讨论思考,找出这样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交流汇报,说出这样的成语,并简要地说出成语出处的寓言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一一检查这些成语是否符合本项的练习要求。

  3、练习。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成语正确、美观地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再请学生读这两个句子。

  2、指导。

  (1)教师板书这两组关联词语。

  学会与别人合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们善于把精读与泛读结合起来。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2)学生体会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感知:前一个表示有这样的条件,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后一个表示有这样的条件,就会有这样的结果。

  3、练习。

  把下面各组里的两句话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1)我们努力学习。我们取得好成绩。

  (2)我们多读课外书。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3)我们多读多写。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4、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练习成语,要求读正确。

  (2)全班读成语。

  (3)让学生结合查字典说说成语大意。再读一读,体会每一行的两个成语是承接或相近的关系。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说说这道题有几个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古诗。

  (2)让学生尝试了解诗意。

  (3)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正确地理解诗意。

  (4)让学生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5)让学生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什么叫即席演讲?

  2、指导。

  (1)请学生读题目内容。

  (2)教师先选择一个合适话题,指点快速构思的要领,并让学生尝试这种方式准备,并在小组中练说,再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3、练习。

  (1)让学生任选一个话题说一说。

  (2)推举代表在全班面前说一说。

  (3)公布即席演讲结果。

  二、教学第八题。(略)

  《练习6》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篇5

  第五单元 读懂文意 领会内涵

  1. 桃花源记

  2. 陋室铭 爱莲说

  3. 核舟记

  4. 大道之行也

  5.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兴趣情境导引

  先请同学们读一则故事。

  有人丢了一把斧子,心里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去了。因此,看他走路的姿势,像是偷斧子的;看他脸上的表情,像是偷斧子的;看他说话,像是偷斧子的。总之,看他的一举一动、面目表情没有一样不象是个偷斧子的。没有多久,这人去山谷刨土,找到了失去的斧子。隔了几天又看到了那个邻居的儿子,看他的动作态度,就没有一样像是偷斧子的了。

  师:有谁读不懂的吗?

  生:没有。

  师:再看下面这则故事,有谁读得懂吗?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生:我发现这两则故事说的是同一件事。

  师:有多少人同意这一说法。

  尽管第二段故事不能每个字都理解,但多读几遍还是有能读出大意的。

  第一则故事就是根据第二段翻译过来的,那么第二段不也是汉字写成的吗?为什么读不懂呢?

  生:它是文言文。

  师:对,是文言文。是古人写文章专用的语言。(古人说话与写文章用不同的语言。)

  学文言文有什么用呢?这么深奥难懂,

  因我们中国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这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文化遗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有责任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自觉学好文言文,换句话说,为传播文明就必须学好文言文。同时,现代语文是古语文的继承和延续。大量的古人语言仍存活在现代人的语言中,如成语就是明证。因此,要学好现代语文也必须学好文言文。但是要打开这一文化宝藏的大门,想不花力气可不行。其首要条件是必须掌握相当数量的古文,由此循序渐进,才能积累大量的语汇,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去阅读那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汲取中华文明的精华,进而做人类文明的承载者、传播者。

  生:老师,我们都想学好文言文,不知你说的这“相当数量”是究竟有多少?

  师:教育部规定初中生必须会背诵文言文20篇以上,古诗词120篇以上,这个数量

  师:简单地说,学好文言的基本方法离不开“诵读文章,读懂文意,领会内涵”这十二个字。

  生:怎么“诵读”,怎么才能“读懂”,怎么才能“领会”呢?

  师:我们就结合第五单元的几篇课文谈吧。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读懂文意

  师:古人学文言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一个字:读。他们认为“书读万遍其义自见”。

  生: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文言文无异于天书,读读就懂了吗?

  师:告诉大家,大量的事实已证明,这确实是学习古文的最好方法。但必须明确的是,我们现在主张的“读”不仅仅是张开口发出声音就行了,它有讲究,讲究会读和读的方法。

  生;怎么才算“会读”?

  师:“会读”是指:读准字音(读词典),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 陈述、疑问、祁使、感叹),读出感情。

  “会读”还指:不光读原文,还要读文下注释,读与原文有关的材料,读文言词典;

  反复读原文:在读正确后,要读流畅,再要读出感情,最终成诵以至化为自己的语言;

  读原文时,边读边悟,猜测词义、句意,领会上下文意,边读边悟,越读越透,直到领会全文内涵。

  生:老师请结合本单元课文具体教教我们读文言文吧!

  相关知识链接读文言文的方法

  正确地读原文 读准字音 声音洪亮 吐字清晰

  读出节奏 停顿正确

  读出语气 读出感情 读出韵味熟读成诵

  读相关的材料 读注释 读作者介绍 读.写作背景

  读古汉语词典 读文史常识等

  范例1 怎样读《桃花源记》?

  解答:

  1.扫清语言障碍,把文章读顺畅。注意几个词的读音:仿佛 俨然 阡陌 髫 要 诣 骥

  2.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中速,读一遍约2.5分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如:“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用陈述语气,平静的叙述故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用感叹语气,读出惊讶;“不足为外人到也”用祁使语气,读出诚恳的希望。

  4.边读边猜边查边理解,读十遍要基本成诵。

  范例2 怎样解释《桃花源记》中有些文言词句、整体把握文意?

  分析:

  第一段:写渔人忽逢桃花林。

  ①晋太元中:古代用皇帝年号或天干地支法纪年(如有同学想了解得更详细请查阅有关古文化知识资料),“晋太元中”即东晋孝武皇帝太元年间。

  ②缘: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可能是“沿着、顺着”。再查词典验证。《古汉语常用词词典》解释为“循、沿”。确定猜测正确。

  下面几个词请你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异:认为……奇异 之:它指前述美景即“桃花村……缤纷”

  复:又 境:地方

  ③芳:a香(气),b花(草)。词典有两个义项,选哪个义项合适呢?选“花”,从词的结构上看更好些,“花、草”都是名词,后面的“鲜、美”都是形容词。尽管“香”的意思放在“草”的前面也说得通,但考虑到后面的“鲜、美”是形容词,就不太好了。

  ④鲜美:现代汉语中有这个现成的.词,但它一般是用来形容食品的味道好的,用这个词义来修饰芳香,显然不通。怎么回事?这就要追究文言文的特点了。在文言文中每一个字都叫文言词,一般讲,一个文言词也应对应现代的一个词。即“鲜”对应“鲜艳”或“鲜嫩”,“美”对应“美丽”。这种解释文言词的方法不妨叫它扩充组词法。

  下面的许多词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释。

  穷:穷尽绝:(与世)隔绝通:通过

  开朗:开阔、明朗交通:交错、相通

  解题方法链接

  解释文言实词的一个便捷的方法:组词法(一个字常可以组成若干个词,词组好了,选择哪一个呢?带入句中,能使上下文意贯通的那个词最合适)

  相关知识链接

  知道文言词义的手段:猜、看、查

  猜: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根据对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测关键词的意思。

  看:利用好课文下的注释及文前文后提供的相关材料。

  查:未接触过,猜不出,书上又无相应解释的,要查词典,并且还要选准所需的义项。初学者要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文章读多了,词语积累越多,猜测的正确率就越高,词典也会翻得越少了。

  第二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

  猜查下列词:

  山有小口:“小口”猜为“小山洞”

  舍:舍弃 狭:狭窄

  才:仅 悉:全、都

  平旷:平坦、宽广(组词,同义扩充组词)

  怡然:愉快的样子。 豁然: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相关知识链接古今异义词的解释

  古今异义 古 今

  鲜美 鲜艳、美丽 食物味道好

  交通 交错、相通 交通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 妻子、儿女 仅指妻子

  第三段:写渔人作客桃花源。

  1.()见渔人[省主语,“此中人”],()乃大惊[省主语,“此中人”],()问所从来[省主语,“此中人”]。( )具答之[省主语,“渔人”]。

  2.猜查下列几个词

  悉,具,咸:都表“全,都”闻:听说

  乱:战乱邑人:“同乡人”

  遂:就乃:竟

  道:说

  3.下列几个词要理解

  何世:哪一代,即秦几世。因源中人是秦时逃出来的,一直以为外面的世界仍然是秦的天下。

  秦始皇是第一个皇帝,他的子孙为二世、三世……故源中人这么问.

  语云:对……说

  不足:不值得

  第四段、第五段、渔人告密及别人再也找不到世外桃源

  猜查下列几个词

  既:……之后 其:他的

  志:设标记 之:凑足音节的助词,无义

  遣:派 向:以前,从前

  译文: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1)理解标题“勇气”的含义;(2)分析人物形象。

  2、能力要求:(1)训练学生把握重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归纳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学习法国人民为争取和平自由、捍卫自己的信仰的献身精神。

  (2)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人生观。

  (二)教学思路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的《勇气》选择诺曼底登陆战役前一天,平静地叙说了不平静的情节,表现了战争中的人性美一一让侵略者无法理解的“勇气”。我的教学思路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讨论领悟,合作探究一拓展延伸,张扬个性”。

  二、过程设计

  (一)教法学法

  情景式教学法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法。

  (二)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有关勇气的名言或诗词;

  (3)收集阅读描写勇气的文章或故事。

  2、激发兴趣,引入话题。

  同学们听说过叫良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吗?为了保护部队主力,抵御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五名八路军战士勇敢地把敌人引向悬崖,最后纵身跳下。同样是在战争中,《勇气》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另外两种不凡的勇气。到底是什么样的勇气呢?

  3、背景资料,进入情境。

  播放课文中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以美国伞兵的口吻复述课文。

  5、讨论领悟,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2)结合背景,思考他们为什么能表现这样的勇气。

  (3)小结: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6、拓展延伸,张扬个性。

  (1)中外各领域名人实例。

  (2)学生交流自己的经历。

  (3)有关勇气和信仰的格言。

  7、结束。

  点明反战和崇尚和平的主题。祝愿大家勇气无限。

  8、作业。

  写一篇《勇气》的读后感。

  (三)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三年级语文上册《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教案 篇8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秋夜》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诗,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紧扣各种景物的特征,赋予它们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借以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因此,教授本文时,应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并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原则。

  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2、 体会文章描绘出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从而感受作者的爱憎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征,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加以区分,从而体会作者爱憎情感。

  [教学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练习5张,巩固性讲义练习一份。

  [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辅以练习检测巩固课堂效果,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1、 布置预习:

  认真阅读《秋夜》,标出自然段落,分清结构层次,划出重点、关键词语,思考其 深层含义。

  2、导入:

  1924年初,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一个新的革命高潮逐步在全国形成,但是穷途末路的封建军阀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残酷镇压革命力量,另一方面,疯狂围剿新文化运动, 为此,鲁迅先生写下了一篇寓意深刻、动人心弦的战斗篇章——《秋夜》(板书课题)

  3、 简介《野草》(投影下列内容,并指名朗读)

  《野草》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抒情散文诗集,收作品二十三篇,大部分写于1924年至1926年之间。这期间是鲁迅思想向共产主义世界观飞跃的前夜,因此,《野草》总的主题是:“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三闲集我和〈语丝〉始终》)

  4、 研读文前提示,出示教与 学的目标(投影)

  a) 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b) 体会含蓄隽永的意境。

  c) 感受作者的情感。

  5、 检查预习,思考:

  文中作者写了秋夜中的哪 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寄寓了强烈的爱憎感情,哪些是作者所热爱的 ?哪些是憎恶的?(归纳板书)

  枣树 天空

  热爱(光明) 青虫 憎恶(黑暗) 月亮

  红花 恶鸟

  6、 以上都是些很常见的景物,但在作者笔下却蕴含着悠远的艺术魅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板书),而这些景物到底象征了什么呢?(仔细研读课文)

  课文第一节:作者为什么不说“有两株枣树”却用“一株……还有一株……”?

  (讨论明确):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指出赞颂对象,使读者有一个突出而强烈的印象。

  7、 为什么说奇怪而高的天空的微笑大有深意?从“繁霜洒在园里的野花草上”这一句,我们能否看出其深层含义?

  明确:

  (1)“微笑”是指反动军阀表现出的虚伪做作的微笑,显示其欺骗手段的高明而洋洋得意。

  (2)“繁霜”实指军阀政府实行文化高压政策,极力摧残“园里的野花草”。

  8、 指名朗读第4节,思考:

  (1) 枣树有哪些特征?找出描绘枣树的句子。(略)

  (2) 为什么“只有创伤,其他一无所有”的枣树却欠伸得很“舒服”?

  讨论明确:“一无所有”的枣树更便于战斗,因为折磨增强了他的毅力,摧残砥砺了他的斗志。

  (3) 文中写枣树时用了三个“直刺”,其含义是否相同?

  讨论明确:一二两个“直刺”表明了枣树的斗争对象,第三个“直刺”写出了枣树那种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战斗风格。

  (4)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枣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呢?(板书:)

  坚毅不屈的战士形象,是作者着力赞颂的对象。

  9、 小红花又是一种什么形象呢?(投影下列判断题)

  (1)“小粉红花”象征了那些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作者对其的感情是:同情………………………………………………………………( )

  (2)第三段化用了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中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告诉人们黑暗不会永远地统治大地,光明终将到来。…………………………( )

  (3)红花的梦——秋后有春,坚信春天必然到来,充满胜利的信心。落叶的梦——春后是秋,明白斗争有反复,是艰难曲折,错综复杂的,因而必须进行韧性 的抗争。…………………………………………………………………………………( )

  10 、 分析:小青虫形象:

  快速阅读(7-9)节,思考:

  (1) 7节和9节中作者两次提到“夜半的笑声”这两种笑声是否相同?

  明确:第一次:蔑视的笑、胜利的笑,是示威与挑战。

  第二次:快意的笑、欢欣的笑,是对未来的神往。

  (2) 文末有“苍翠精致的英雄们”具体指的是什么?

  明确:具体指小青虫

  (3) 这些小青虫又象征了什么呢?作者对其态度是什么?

  明确:象征追求光明,不怕牺牲的进步青年

  态度:a 批评其乱撞,不讲策略的弱点。

  b 更敬佩(板书:)其追求光明,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11、 作为作者深深憎恶的“天空、月亮、恶鸟”等景物又有哪些特点?他们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呢?作者对其是什么态度?

  讨论明确: (1)天空:奇怪而高 月亮:圆满 恶鸟:夜游

  (2)象征:阴险冷酷、丑恶狡猾的反动势力。

  (3)态度:鞭挞

  12、 在铁枝似剑的枣树的直刺之下,他们的狼狈形象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其狼狈象来。(投影下列判断题)

  (1)“月亮躲到东边去了”并不是月亮真的向东边离去,而是指其慌不择路,脱离了原有的轨道。( )

  (2)“哇”的一声,是恶鸟绝望的哀鸣,从另一角度显示反动势力惶惶不可终日的惊恐心理,反衬枣树的战斗威力。( )

  (3)两三个青虫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是因为看到同伴葬身火海后产生的恐惧心理及畏难举动。( )

  13、 有人说:有意境的作品能够用各种艺术方法使读者产生象外有象、景外有景的审美感受,那么本文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呢?

  自由讨论后明确:本文的意境含蓄而隽永,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刻画形象,用“枣树”与“天空”这两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大有深意的画面,因而意境深远而又奇特,这种效果又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作用,那么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投影下列内容)

  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把现实和幻想融为一体,确切真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格化的景物所代表的社会力量,寄托作者的爱憎情感,表现作者自身的战斗精神,运用象征手法的课文还有:《海燕》 、《松树的风格》、《井冈翠竹》、《白杨礼赞》等。

  14、 总结课文,进行思想教育。

  本文刻画的枣树形象由于它的隐喻和象征作用,能够使读者在想象中幻化出一个寓于人生经验的坚强斗士形象,更能幻化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形象。可以说,散文《秋夜》形象地体现了鲁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执着于现在的战斗的伟大精神,作为我们中学生也应向鲁迅学习,既要学会作文,更要学会作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15、 练习巩固(略)

  附板书

  枣树:坚毅不屈的战士形象(赞颂)

  热爱(光明)青虫:追求光明,不怕牺牲的进步青年(敬佩)

  红花: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同情)

  秋夜(象征)

  天空(奇怪而高)

  憎恶(黑暗)月亮(圆满) 阴险冷酷、丑恶狡猾的反动势力(鞭挞)

  恶鸟(夜游)

  三、 教后感

  教授这篇课文,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 教学目标要明确,要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可以时时检查教师的教学环节是否正确。

  2、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除了调动积极性启发回答问题外,还要辅以一定的练习加以检测反馈,这样比单纯的讲课要实在得多,要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人 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3、 当学生遇到较深、较难的问题时,要善于启发诱导。例如本课中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写两株枣树,而用“一株…… 还有一株……”,学生回答认为这两株一是代表共产党,一是代表国民党,这明显是错误的,如何引导呢?我举例:假如你考试成绩差了,老师对你说,学习第一要努力,第二还是要努力……这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很快便想到这是强调,所以很自然地解决了“反复修辞强调作用”这个问题,所以教师的临场发挥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强。

  4、 要利用电教设备,扩大课堂的容量。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理解: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学习生活的叙事诗,它采用对比的方式写了两个学生对待提问的不同态度。当老师问“谁有问题请举手”时,学习委员高高举起了手,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受到老师的夸奖,我则犹豫不敢提出问题。最后两人脸都红了。教育学生质疑问难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举手发问是勇敢的表现。该诗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光对学生,同时对老师也是一种教育。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7个生字,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记忆“豫”“犹”“缘”的字形;

  2、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议论不休”和“犹豫不决”的含义;

  3、在充分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我”和学习委员脸红的不同原因;

  4、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树立自信心,大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发表个人见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会举手吗?什么时候要举手?在你想举手的时候,你都敢举手吗?指名说。

  (简析:第一个问题看起来好像是废话,但是用意是明显的,意在引导学生知道:我是会举手的,可能是其他的原因导致了我不举手。第二个问题意在唤起学生对生活的记忆。第三个问题就切入了本课的教学中心,切入了本课教学的要害)

  2、平日你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简析:设计的意图就是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和新课标的理念一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对等的.)

  3、今天,有两位同学也遇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是怎样解决的。下面我们就去学习《举手》。(教师课件出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

  1、它们的问题都解决了吗?指名说。

  2、我俩的脸都红了,脸红了,却不是一个缘由。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小节的?(课件出示句子。重点“俩”“缘由”)

  3、你能用上“俩”来说一句话吗?

  4、研读课文,探究学习

  我俩的脸红了,脸红了,却不是一个缘由。

  为什么我的脸红了?(因为我没有举手。学习委员举手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感到难为情)结合学习“缘”。你有好的办法记住它吗?

  为什么学习委员的脸红了?(因为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得到老师的表扬而高兴激动)

  结合理解什么叫大海上勇敢的水手?你见过大海上勇敢的水手吗?

  自由读——指名读——自由读

  我为什么没有举手?(担心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担心遭到同学们的嘲笑)

  练习生活理解“犹豫不决”“哄堂大笑”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曾经犹豫不决?什么时候教室里会发出“哄堂大笑”?

  自由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指导说话

  ①假如,你就是当时稳中作者的同学,你会举手吗?指名说

  ②假如你就是那位学习委员,你会对作者说些什么?

  ③假如你就是作者,听了学习委员的话之后,你想说什么?

  5、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6、感悟说话

  老师有一首小诗想献给大家。(课件出示小诗)

  我

  愿做你的朋友,

  成为你学习路上的帮手。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使学生感悟到华盛顿小时候是个诚实的孩子,从而受到美德教育。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7个生字。

  难点重点:

  1、理解有关小乔治心理活动的语句。

  2、学习小乔治诚实的优秀品质。

  3、认识7个生字。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请学生评价一下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你们谁知道他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自由读文,自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全篇内容。

  (2)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3)集体交流读懂了什么,了解学生自主读书情况。

  3、抓住词句,理解课文

  (1)你看出少年华盛顿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画出相关语句,多种形式朗读。

  (2)自主合作,读演结合

  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表演,注意加入人物表情、动作,再现人物品质。

  4、检查识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经典)语文教案08-13

语文教案【经典】09-10

语文教案(精选)09-15

语文教案【精选】09-16

语文教案(精选)09-19

语文高效教案04-21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绿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