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优]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近段时间各种水果陆续成熟,上周我们刚刚带领着小朋友一同收获了幼儿园的琵琶,我们以“琵琶”为主题,组织幼儿通过观察、品尝、制作琵琶膏等一系列的活动,学习关于琵琶的知识。在过程中,小朋友很积极、主动分享着有关各种水果的话题。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春季到初夏时期的时令水果,提高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感知调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每个小朋友对各种水果的喜好。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主题分组制作调查表,并将其调查结果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记录;
2.能协商、分配任务,与同伴合作进行调查统计,体验不同统计记录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3.出现争执时,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根据主题分组制作调查表,并将其调查结果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记录。
2.出现争执时,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难点:
能协商、分配任务,与同伴合作进行调查统计,体验不同统计记录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活动准备条形统计图图例、统计记录纸、任务卡、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以“近段时间水果”的话题,组织幼儿进行谈话活动。
“小朋友们,昨天我们一起品尝了幼儿园的琵琶,好吃吗?”
“那谁知道还有哪些水果也是这段时间成熟呢?”
小结:随着气温的升高,季节的变化,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水果也逐渐成熟。在4月底到5月初的这段时间,除开琵琶成熟了,我们还可以吃到新鲜的草莓、樱桃、番茄、芒果、荔枝、柠檬······
(二)引导幼儿根据近期时令水果的类型,分享自己喜欢的。
“这段时间有这么多的新鲜水果上市,那你们都喜欢吃这里面的哪些水果呢?谁愿意来分享一下!”
(三)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水果有多少人喜欢吃,最受欢迎的水果”引发幼儿思考、讨论。
“这段时间有这么多好吃的水果,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个小朋友喜欢吃的水果有哪些,每种水果有多少人喜欢吃呢?最受欢迎的水果是什么呢?”
小结:对,要了解每种水果有多少人吃,哪种水果最受欢迎,不管一组一组地问,还是一个一个地问,都要通过调查才能知道答案。
二、基本部分
(一)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调查,记录。
“刚刚我们说的`要通过调查才能知道答案,那怎样做调查呢?可以怎样做记录?”
“调查表必须需要些什么?”
小结:可以制作一个关于近段水果的调查表,调查表必须要有调查主题、被调查的人、调查内容、调查人。
(二)引导幼儿共同确定今日的调查主题、被调查的人,以及调查内容、调查人。(调查近期水果,你喜欢什么?针对小组成员调查,最后标记组名)
(三)出示记录纸、笔,幼儿分组协商、讨论,制作调查表。
“现在老师给小朋友提供了记录纸和笔,一组一套,请小朋友一起商量、合作,制作调查表,调查你们那一组小朋友都喜欢和不喜欢近期的哪3种水果?”
(四)个别小组分享、展示调查结果。
小结:1.符号不明确,不知道具体谁喜欢,谁不喜欢吃哪种水果。
2.调查过程中,漏掉了个别组员,导致结果不正确。
(五)幼儿第二次调查,并了解调查表的特点。
1.幼儿合作进行第二次调查;。
2.引导幼儿了解调查表的特点。
“这个调查表中,你能看出几个小朋友喜欢吃琵琶?几个小朋友喜欢吃樱桃吗?”
“你怎么看出几个人喜欢吃琵琶吗?”
“怎么知道是3个呢?表上没有数字3呀?哦,要数数。”
小结:如果调查的人数再多一点,你觉得这样的记录方法容易马上看出结果吗?对,不容易。
(六)介绍新的记录方法,尝试用条形统计图记录小组幼儿喜欢的水果信息。
1.阅读条形统计图
还有一种记录方法,也能让我们知道调查结果。
“谁能看出这张表想调查什么?“
“怎样看出来的?你怎么知道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
“结果是什么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旁边的一列数字是什么意思?”
小结:横线下面记录了要调查的内容,横线上面用格子记录数量,要注意格子和数字对整齐。
2.幼儿用条形统计图来记录喜欢的水果情况。
“你能用这种方法来统计一次你们这组几个人喜欢吃什么水果吗?”
(提醒幼儿对照之前的数据)
3.分享交流。
“这是xx的,能看出结果吗?记录的真清楚。”
“这张能看出结果吗?发现了什么问题?”
小结:记录时符号要分清楚,格子的数量要准确,最好和左边的数字对整齐,从下往上记录,这样就能清楚的看出结果。
4.对比分析幼儿两种记录方式,了解不同的记录方式反映出的信息也不相同。
小结:其实,每种记录方式告诉我们不同的信息:这样的记录表能让我们很快看出几个人,但不知道具体是哪几个人,而这张表就能告诉我们是“xx、xx喜欢琵琶”当我们要知道具体是谁喜欢吃琵琶的时候,这样的记录方法更清楚;当我们想要知道是几个人时,这样更方便。
三、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回家后完成调查任务。
“你们家人最喜欢的四种水果做一个调查,每一种水果几个人喜欢吃,哪一种最受欢迎?哪一种最不受欢迎?明天带过来给小朋友分享。”
活动总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应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去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
实施过程中,幼儿参与非常积极,能根据自我生活经验大胆分享,与同伴共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让幼儿在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但同时,在活动设计方面,还有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在谁来画调查表,怎么画的环节中,幼儿存在争吵,幼儿共同商讨、合作意识的意识方面有待提高。
二、活动环节设计紧凑,但在对条形统计图的记录方法上,介绍得不是很清楚,造成幼儿记录结果有误。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区分生命物和非生命物,初步理解生命的概念。
2、教育幼儿要珍惜生命、爱惜生命。
3、培养幼儿探索生命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种小动物、植物、录像、课件、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研究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哪些东西有生命?你是怎样想这个问题的?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它们在干什么?它们都喜欢吃什么?
二、组织幼儿探索(观察)哪些东西有生命,感知生物的特征。
(一)探索动物为什么有生命?
1、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并尝试去喂一喂。
2、组织幼儿讨论刚才的发现。讲一讲你刚才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小结:这些小动物有的.会飞、有的会跳、有的会游、还有的会爬…,它们都会动,饿了还会吃东西,吃了东西就会慢慢长大,像这些动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
3、联想活动
①想一想你们还见过哪些动物?它们有没有生命?
②看录像:看看这些动物它们是不是也会动,也有生命呢?
③小结:刚才看到了什么动物?这些动物有生命吗?(它们都会动、会吃东西、还会慢慢的长大,而且生命是不断延续的,它们都是有生命的)
4、让幼儿感知动物是有生命的,会从小慢慢长大。
放录像: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二)探索植物为什么有生命?
1、想一想植物有没有生命?(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吸取水分和养份)
2、出示植物,观察
提问:它是怎样长大,才开出这么漂亮的花来的?
3、放录像:植物的生长过程
小结:播下种子---发芽---长叶---开花(有的植物还会结出果子)虽然植物不会动,但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也要爱护花草树木。
(三)探索人为什么有生命
1、动物有生命、植物有生命、那人有没有生命呢?
2、人的成长,出示课件,小结,动、植物、人都是有生命的,我们都要去爱惜生命、珍惜生命。
(四)探索非生物
1、出示玩具,幼儿玩一玩,看看它们有没有生命呢?
2、小结:玩具跟动物、植物、人是不一样的,它们自己不会动,不会吃东西,不会从小慢慢长大,是没有生命的。
3、联想活动: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是没有生命的?
三、结束游戏
1、游戏“长长长”
2、作业,今天我们知道了哪些东西是有生命的,哪些东西是没有生命的,课下再去找一找。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土壤具有普遍性,虽说孩子们生活在城市中,土壤还是随处可见的。此外,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自然角、种植园地的观察与劳动中更是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土壤引导幼儿在主动操作和探索中体验发现的乐趣,保护好幼儿的探究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且让幼儿初步认识土壤的特性,学习简单的观察方法。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要求我们的培养方式。
活动目标:
1、 体验发现的乐趣,萌发珍惜土壤的情感。
2、激发和保护幼儿探究的.欲望。
3、初步认识土壤的特性,学习简单的观察方法
活动准备:
红泥、壤泥、干燥的泥、沙泥四大盆。
一次性纸杯、冰淇淋盒等废旧物品。
泥土成分图。
供幼儿每人种植的树苗或种子。
活动流程:
探索—>交流—>再探索
活动过程:
1、 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 玩泥
幼儿自主操作、探索泥土有些什么?
3、 交流
你在泥土里发现了什么?
4、与土交朋友
请幼儿种植菜秧和种子。
5、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的生长情况。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2.学习了解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粗细相同与不同的蜡烛多根,大小相同与不同的玻璃瓶数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昨天晚上老师家里停电了,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也没有手电筒,你们说如何才能让屋子里亮起来呢?
让幼儿自由回答得出蜡烛可以照明。
二、基本部分
1.师:点燃的蜡烛不把他吹灭,他会怎么样呢?
幼:蜡烛会一直燃烧。
师:如果给蜡烛上面罩上一个玻璃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幼儿自由回答。
2.实验一:点燃一支蜡烛上面罩一个玻璃瓶,观察其现象,再点燃一支蜡烛放旁边进行对比。让幼儿初步感受空气对蜡烛燃烧的作用。
结论:罩玻璃瓶的蜡烛会熄灭,另一只继续燃烧。
3.实验二:点燃两只相同的.蜡烛,分别罩上不同的玻璃杯,观察结果。
结果:小瓶里的蜡烛先灭,大瓶中的蜡烛后灭。
小结: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先灭。
4.实验三:点燃两根粗细不同、长短相同的蜡烛,并分别罩上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瓶,观察结果。
结果:粗的蜡烛先灭了。
小结:粗蜡烛用掉的空气多,所以先熄灭了。
三、总结
空气对蜡烛有助燃作用。
延伸:如果点燃两个粗细长短都不一样的蜡烛,分别罩上两个不同大小的广口瓶,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发幼儿思考与继续探索的愿望。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5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0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03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