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幼儿《巨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巨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3-09-26 11:15:0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巨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巨人》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巨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巨人》教案及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观察跳舞的滑稽小人,了解滑稽小人的动态、服饰和面部表情,感知任务快乐的情绪和夸张的动作。

  2、学习用连贯的曲线,表现舞蹈者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动态。

  3、合理地将人物安排在画面的主要为之上,用大胆流畅的线条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1、小丑表演杂技的视频片断

  2、人手一盒油画棒、一支勾线笔。

  活动过程:

  1、音乐活动:杀鸡宰鸭——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唱歌《杀鸡宰鸭》,感知体验快乐的情绪。

  2、观察舞蹈动作,感知跳舞者的姿态和表情。

  ——教师:刚才你们在干什么?你喜欢唱歌跳舞吗?跳舞的时候你开心吗?

  ——谁愿意上来给大家跳一个快乐开心的舞蹈动作?

  ——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动作。

  3、欣赏范例,感知舞蹈的滑稽小人。

  ——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说说: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舞台上有谁?他在做什么?你觉得有趣吗?他的服装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表情时怎样的?

  4、幼儿操作。

  ——引导幼儿在《幼儿用书》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滑稽小人,鼓励幼儿给滑稽小人穿上彩色的花衣服。

  5、举办《阳光大舞台》,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介绍作品,互相交流,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滑稽小人。

  开始部分我为孩子播放了下载的一段小丑表演杂技的动画,通过截屏讲解,引导幼儿重点观察了小丑夸张的脸部化妆和服饰,让幼儿知道小丑通过鲜艳的衣服、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来逗乐观众。然后再简单示范了绘画步骤。

  教学反思:

  一个教学活动的好坏,其目标的设定是活动的关键。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感受到了小人的滑稽,理解了什么是顶天立地。了解了小人结构部位的变长与纸的折叠方法的关系。教师与幼儿的交流方式应该多样化,不能简单的一问一答的方式。这样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本文扩展阅读:滑稽,汉语词语,读音为huá,jī,音节是hua,ji,原意是流酒器滑稽,中国古代特别是《史记·滑稽列传》中引申为能言善辩,言辞流利之人。现今多念“huá,jī“,现代美学意义为人之言语、动作或者事态,让人发笑。出自《楚辞·卜居》。

幼儿《巨人》教案及教学反思2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圆圈部分表示的是巨人的想法;

  2、能够根据各种线索进行合理推测和想象;

  3、理解巨人的行为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但他并不是故意这样做的;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5、乐意观看表演,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书、大脚印。

  活动过程:

  1、游戏:巨人哪里去了

  教师将硬纸板剪成几个大脚印布置在地面上,组织幼儿按照巨人的脚印走,并且用故事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从前,有一个巨人,他长的有十层楼那么高,他的脚印就在我们的地板上,我们来比比看,他的脚有多大呀?……(孩子们对大脚印很感兴趣,我让他们猜是谁的,有的说大象、何马等,没有孩子说是巨人,我直接讲故事,引起孩子兴趣。

  2、大书阅读

  教师将大书局部遮盖(用纸遮盖表示巨人想法的'图画部分)。第一次阅读的时候,不拆开遮盖的部分。第二次阅读时揭开遮盖的部分。

  3、再次阅读:揭开遮挡的部分,说说巨人都需要些什么。

  4、教师总结:巨人脑袋边上的圈圈是什么意思呢?这些表示的是巨人脑袋里面想的事情。(孩子们都能知道旁边圈代表的意思)

  5、谈话:

  A你现在愿意和巨人做朋友吗?

  B我们平时有没有做出给别人带来麻烦的事情呢?

  反思:

  该读本讲的是一个巨人和一群普通人的故事,故事中的巨人本来只是想满足自己的一些需要,却不小心破坏了人们原来的生活。其实这个巨人就是一个顽皮孩子的真实写照,所做的对别人带来很多麻烦的事情,自己是不知道的。

  在第一环节,教师用了非常神秘的语气,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幼儿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进来了。在第二环节中阅读大书部分,部分幼儿非常善于发言,每次的提问都还是有回应,也能够根据图画推测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以及巨人想象的事情。在第二次阅读时,也就是让幼儿知道圈圈代表是巨人的想法这一部分,有了前面的分析和猜测,在这一环节,当揭开遮挡画面时,幼儿终于明白了,原来是巨人想得到某种物品,目标在此也很好地达成。最后的总结分享幼儿还是很认真地听。

  教师在活动中做得最成功的是,能引导孩子站在巨人和普通人两个角度去看待问题。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从情感上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巨人,使孩子的情感得到提升。从巨人的角度,明白知错就改的道理,最后巨人和普通人友好相处,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局,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结局。

幼儿《巨人》教案及教学反思3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圆圈部分表示的是巨人的想法;

  2、能够根据各种线索进行合理推测和想象;

  3、理解巨人的行为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但他并不是故意这样做的;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5、乐意观看表演,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书、大脚印。

  活动过程:

  1、游戏:巨人哪里去了

  教师将硬纸板剪成几个大脚印布置在地面上,组织幼儿按照巨人的脚印走,并且用故事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从前,有一个巨人,他长的有十层楼那么高,他的脚印就在我们的地板上,我们来比比看,他的`脚有多大呀?……(孩子们对大脚印很感兴趣,我让他们猜是谁的,有的说大象、何马等,没有孩子说是巨人,我直接讲故事,引起孩子兴趣。

  2、大书阅读

  教师将大书局部遮盖(用纸遮盖表示巨人想法的图画部分)。第一次阅读的时候,不拆开遮盖的部分。第二次阅读时揭开遮盖的部分。

  3、再次阅读:揭开遮挡的部分,说说巨人都需要些什么。

  4、教师总结:巨人脑袋边上的圈圈是什么意思呢?这些表示的是巨人脑袋里面想的事情。(孩子们都能知道旁边圈代表的意思)

  5、谈话:

  A你现在愿意和巨人做朋友吗?

  B我们平时有没有做出给别人带来麻烦的事情呢?

  反思:

  该读本讲的是一个巨人和一群普通人的故事,故事中的巨人本来只是想满足自己的一些需要,却不小心破坏了人们原来的生活。其实这个巨人就是一个顽皮孩子的真实写照,所做的对别人带来很多麻烦的事情,自己是不知道的。

  在第一环节,教师用了非常神秘的语气,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幼儿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进来了。在第二环节中阅读大书部分,部分幼儿非常善于发言,每次的提问都还是有回应,也能够根据图画推测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以及巨人想象的事情。在第二次阅读时,也就是让幼儿知道圈圈代表是巨人的想法这一部分,有了前面的分析和猜测,在这一环节,当揭开遮挡画面时,幼儿终于明白了,原来是巨人想得到某种物品,目标在此也很好地达成。最后的总结分享幼儿还是很认真地听。

  教师在活动中做得最成功的是,能引导孩子站在巨人和普通人两个角度去看待问题。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从情感上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巨人,使孩子的情感得到提升。从巨人的角度,明白知错就改的道理,最后巨人和普通人友好相处,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局,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结局。

【幼儿《巨人》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05-10

《巨人的花园》教学教案05-01

《巨人的花园》语文教学反思04-25

《巨人的花园》语文教学反思01-29

《音乐巨人贝多芬》语文教学反思03-29

《巨人的花园》语文教学反思13篇01-30

《巨人的花园》语文教学反思(13篇)01-30

幼儿园教案教学反思05-07

《巨人的花园》的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