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6 11:01:3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8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说话习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难点:

  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

  1、乐器铃鼓、三角铁、木鱼、小鼓、圆舞板等每人一件,琴一架,大鼓一面。各种瓶子盒子、植物种子、石子、橡皮筋若干。自制乐器一件。

  2、录有悦音和噪音的磁带,“大自然的声音”的磁带各一盘;录音机一台。

  3、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4、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例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好多的小演员来给小朋友表演节目。配班教师报幕:“现在演出开始,首先是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小演员很害羞要在屏风后面演唱,我们猜一猜他是谁好不好?”(教师在屏风后边用乐器演奏。)提问:小朋友谁在为我们唱歌?(幼儿回答乐器在唱歌)你是怎么知道的?(听到的声音......)我们来看一看小乐器是怎样来唱歌的。

  2、让幼儿了解当物体发生碰撞时,就会发出声音。

  出示乐器,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怎样可以叫乐器发出声音。

  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操作,叫手中的乐器发声。操作后请幼儿回答:你的乐器叫什么,它是怎样发声的?(例如,我的乐器叫三角铁,它是通过敲打发出声音的)。

  3、通过操作活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相邻的两组幼儿交换乐器。幼儿再次感知乐器是怎样发声的,并说出和刚才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小结:不同材料的物体,经过打击碰撞后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4、利用实验游戏,叫幼儿懂得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多样物体碰撞后发生震动产生的。

  配班教师报幕:“下一个表演节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为大家表演舞蹈。”教师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动。教师:“主持人怎么花生米不跳呢?你知道为什么吗?配班教师:哦我忘了,花生米说要用这面大鼓来伴奏。”教师用鼓槌敲击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问:花生米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幼儿感知鼓槌必须和鼓面发生碰撞,鼓面震动而发出鼓声)。

  玩游戏,怎样叫我的乐器闭上嘴。首先叫乐器发出声音,然后马上阻止震动,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没有震动就没有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1、幼儿尝试叫所有的物体发声。

  提问:除了乐器还有什么能发出声音呢?幼儿在自身和活动室找出声音,并说出通过什么方法叫它发出声音的。

  (1)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的身体什么地方能发声音?你怎样叫它发声的`?幼儿自由在身体寻找声音。叫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例如:我的小手会发声,双手一拍就出声。

  (2)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寻找发声的物体。(幼儿自由去找能发声的物体,并叫它发出声来 )请个别幼儿说出发声的物体是什么,怎样叫它发出声音的。例如,桌子会发声,我用手一拍,手和桌子发生碰撞就能发出声了。

  2、操作活动。利用瓶子、盒子。石子、种子、橡皮筋等制作乐器。教师出示自制乐器,请幼儿说出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老师用什么物品做成的。幼儿利用废旧物品相互讨论并进行乐器制作。

  提问:你的乐器是用什么做的,它是怎样发声的?请有代表性的幼儿回答并进行乐器演示叫自制乐器发出声音。

  三、分辨声音

  1、分别播放两段音乐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教师提问:第一段是什么声音?幼儿回答:小鸟的叫声。第二段是什么声音?幼儿:刮风和打雷的声音 。提问: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儿:鸟叫的声音好听,风声和雷声不好听。教师:你听到不好的声音有什么感觉?幼儿:听到风声和雷声很害怕。

  2、听录音“大自然的声音”幼儿找出好听的声音。

  3、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什么样的声音好听,什么样的声音不好听。教幼儿懂得好听的声音是乐音,不好听的是噪音。

  4、教师小结:大自然中万物通过震动和碰撞发出了好多声音,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多听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在游戏活动当中轻轻的说话,不免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四、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用自制的乐器为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进行伴奏 。

  五、活动延伸

  1、将幼儿实验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去,继续探索,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并想象这像谁发出的声音。

  2、提供动画片,听一听有什么声音,鼓励幼儿利用身体与物品接触、物品与物品接触发出各种声音来模仿动画片中动物走路的声音。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小百科: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重点领域:科技、语言

  活动方式: 集体 小组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空气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并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2、通过小飞艇变小汽艇的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幼儿在玩中不断探索,体验科技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的小飞艇若干过。

  2、大水盆6个、餐巾若干。

  3、火箭升天的图片、人游泳的图片。

  活动重点:感知空气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活动难点:通过小飞艇变小汽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过程:

  一、小飞艇

  1、出示小飞艇让幼儿观察。

  2、提问:

  它的名字叫小飞艇,谁能知道它是怎么飞的?

  (让幼儿充分的说)

  3、动手操作

  (做成功的幼儿来给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再继续操作)

  二、小汽艇

  1、这个小飞艇可神奇了,他不仅可以飞起来,他还可以变成小汽艇,在水里游,我们来一起试一试!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引导)

  2、请做成功的幼儿来讲述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让其他幼儿在试一试。

  三、

  1、提问

  小飞艇为什么可以在空气里飞?

  小汽艇为什么可以在水里游?

  2、

  气球时有弹性的`,当气球里的气像外排时,和空气或水盆里的水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就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出示图片,其实就和火箭喷射燃料的同时向上飞,还有人们游泳时把水往后推的道理是一样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操作,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对科学现象产生探索兴趣。

  2、初步探索潜水器沉浮的原理,萌发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活动重难点:

  二、重点:

  通过各种尝试对科学现象产生探索兴趣。

  三、难点:

  初步探索潜水器沉浮的原理。

  四、活动准备:

  1、橡皮泥球、乒乓球、夹子、气泡膜、可乐瓶人手一份、水盆每组两个、毛巾每组一条。

  2、潜水艇沉浮示意图一张。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和王老师一起去找找潜水艇的秘密吧!在找潜水艇的秘密之前,王老师要先考考小朋友们,你们看王老师这里有些什么?(橡皮泥球、乒乓球、夹子、气泡膜。)

  (二)沉与浮

  1、谁会沉?谁会浮?

  (1)设疑:你们猜一猜橡皮泥球、气泡膜、夹子、乒乓球在水里,谁会沉下去?谁会浮起来?(请幼儿自由讨论,预设并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

  (2)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样(教师操作,幼儿观察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3)教师小结:原来在水里的时候乒乓球、气泡膜会浮起来,橡皮泥球、夹子会沉下去。

  2、换一换。

  (1)那怎样才能让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呢?(给予幼儿一定时间自由思考讨论。)

  (2)请试一试你的想法。(幼儿尝试用自己想到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它为什么会下沉(上浮)呢?(帮助幼儿梳理总结经验。对于失败的幼儿,要鼓励他们不气馁,同时引导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失败对幼儿也是一种经验积累的好机会,要适度把握。)

  (4)教师小结:当乒乓球和气泡膜变重的时候,他们会下沉。改变橡皮泥球的形状或是借助浮力较大的物体的帮助,可以让沉的物体上浮。原来,沉浮是可以发生改变的。

  (三)潜水艇的秘密。

  1、潜水艇的沉与浮。

  (1)我们现在来找找潜水艇的秘密,我们做了实验后发现改变物体的沉浮很困难,可是,为什么潜水艇在水里可以想浮就浮,想沉就沉呢?(幼儿带着问题思考。)

  (2)老师这有一个可乐瓶子,假如它是潜水艇,你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让它浮起来?请你试一试。(幼儿结伴讨论,随后操作。引导幼儿活动后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2、观看潜水艇沉浮示意图。

  (1)出示潜水示意图,提问:潜水艇为什么会沉下去,为什么会浮起来?(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

  (2)教师总结:潜水艇是通过排水系统改变自身的重量,排水上浮,进水下沉的原理进行工作的。

  (3)结束语:今天我们找到了潜水艇的秘密,回去之后我们再去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趣的沉浮好吗?

  (四)活动延伸:

  1、益智区投放纸船、木材等材料,引导幼儿继续探索,进一步体验沉浮实验带来的乐趣。

  2、和爸爸妈妈去科技馆参观,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拍一些有趣的照片,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

  2、让幼儿具体感知风,并让他们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感觉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观察风给外界带来的变化,如:红旗、水、头发等的变化。

  2、一把扇子,每人一个气球,碎纸屑许多,小风车每人一个。

  3、有关风的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这几天老师让小朋友观察了树枝摇动,红旗飘,水面起波纹,你们知道是谁引起的吗?

  2、让幼儿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

  (1)教师引导幼儿玩气球,通过玩气球亲自感受空气流动形成风。

  (2)幼儿自己动手做小实验: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扇动空气,使空气流动形成风。

  (3)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

  3、了解风的特性。

  (1)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当小扇子,扇动空气,说出扇的快脸上有什么感觉,扇的慢脸上又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2)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

  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

  4、玩纸屑。

  (1)分给幼儿每人一小堆纸屑,让他们想办法玩纸屑,看谁最聪明,想的玩法多。

  (2)讨论:玩完后让幼儿自由讨论,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产生风使小纸屑动的。

  5、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

  幼儿讨论,教师讲解。

  (1)(看课件)风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风吹干了妈妈洗的衣服;使人凉快;让风筝飞上天;风车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可是有的风却做了许多坏事。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树木刮断了;打翻了鱼船……这样的风很可恨。

  (2)小结:现在的人们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人们建起了防风林,把风挡住,还提前预报风,这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6、玩"风车转转转"游戏。

  幼儿每人一个风车,想办法让风车转起来。请几名幼儿到前面演示讲解后,幼儿自由玩风车。

  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应用题来源于生活,它是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来表达数量关系和阐明要求解答的数量问题,在学习这类问题时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开始活动时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兴趣,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设计这节活动课时,先在活动室里布置一个“森林”环境,利用了多种小动物图片等幼儿喜欢的学具,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习、交流。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编口头应用题。

  2、初步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习用三句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

  3、鼓励幼儿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4、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蝴蝶、小鸟、小猴子等许多动物磁性学具。

  2、用许多大树、小草、小花等道具设置的森林背景。

  3、写字板、磁力板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天气晴朗,这么好的天气,你们愿不愿意出去玩?(愿意)。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用道具设置的森林里)今天的天气真不错,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许多的小动物们看着这么好的天气,也愿意出来玩了;现在咱们就看看那些小动物出来玩好不好?(好)但是,在这里有一个要求,你们要会用三句话把事情讲清楚,然后能说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出示动物磁性学具,在磁力板上演示。

  (1)、小朋友,你们看这一棵棵茂密的大树那么美,你知道它是谁的家吗?(知道、小鸟的家)你们看树上有几只小鸟?(1只),又飞来了几只?(1只)一共是几只?(2只)

  (1+1=2)

  (2)、鼓励幼儿复述:谁能像教师一样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树上有1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一共是几只?(1+1=2)

  (3)、猴子是森林里最顽皮的小动物,(教师演示:树上有3只小猴,又过来1只小猴。)谁能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鼓励幼儿大胆的举手)树上有3只小猴子,又来了1只小猴子,一共有几只小猴子?(3+1=4)

  (4)、今天的天气这么好,阳光照在小花的身上,花儿也竞相开放了,你们看一看是谁闻到花的香味飞来了?(蝴蝶)谁能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让幼儿编出三句话的口头应用题)。花丛里有2只蝴蝶,又飞来了1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2+1=3)

  3、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动物图片,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你们愿不愿意和小动物们玩?(愿意)请幼儿观看图片,并鼓励幼儿用三句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

  4、每组一幅图片,让幼儿小声讨论,然后请一名幼儿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

  5、活动小结:

  让幼儿了解了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并学会用三句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还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活动延伸:

  让幼儿找一找,身边那些东西还能用三句话把它讲清楚,并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如,草地上3只大白鹅,有走来2只大白鹅,一共有几大白鹅?(3+2=5)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土豆沉浮的现象,感知盐的多少与土豆沉浮的关系。

  2.在实验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盐水、清水每组各一盆;土豆每人2个;装有清水的盆子每人一只、勺子每人一只;每组一盆盐;记录纸、笔。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发现土豆沉浮的现象,知道土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

  活动难点:

  感知盐的多少与土豆沉浮的关系,在实验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过程:

  一、通过对比操作,了解土豆沉浮,激发幼儿兴趣。

  1.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今天老师请你们去做一个小实验,后面的桌子上放着两盆水,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土豆,分别放进两盆水里,仔细观察土豆在水里会怎么样?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你们刚刚玩的时候,你发现你的土豆在水里怎么样了?

  5.小结: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土豆放在两盆水里有浮上来和沉下去的两种不同现象。

  5.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让土豆浮起来的'水有什么秘密呢?

  二、做一做土豆沉浮的实验(探究操作盐的多少与浮力的关系)

  1.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土豆、清水、盐,这些材料能让土豆浮起来,你们想试试吗?

  2.交待实验规则:用勺子取盐时,取满满的一勺,然后用筷子刮平,放入水中,多搅拌几下,让盐溶解到水里,把土豆放进去,仔细观察土豆能否浮起来?如果浮起来用“↑”(往上的箭头)表示,如果沉下去用“↓”(往下的箭头)表示,并记录你用了几勺盐。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展示记录结果,交流、讨论。

  5.小结:原来要让土豆浮起来,加一点点盐是不行的,要有一定量的盐。

  三、再次实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1.刚刚我们没有让土豆浮上来的小朋友你可以在去试试看,让你的土豆也浮起来。其他小朋友可以去帮帮他们。

  2.这次你们的实验成功了吗?

  3.展示记录结果,交流。

  四、延伸

  1.那除了盐,还有什么溶化在水中,也会使土豆浮起来?

  2.请你们回家用你们刚才说到材料回去也做做实验,明天把结果告诉我们。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温州新桥艳洁幼儿园::徐阳君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一次“做中学”的活动,在设计时,考虑到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是从现实世界中常见的物品或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因而设计了本次“纸片变变变”的活动。在活动中,面向儿童,给予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带有一定的探究性,让孩子带有特定任务进行学习,而不是盲目操作。当然,进行这样的活动,是为了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以特定知识的掌握为目标。

  活动准备:

  剪刀、纸片、胶水、用纸做成的城堡

  活动目标:

  1、在折折、剪剪、贴贴中,引导幼儿理解纸片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

  2、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出示伤心手工纸娃娃)这个是谁呀?你们认识吗?其实他是一个手工纸娃娃,来,我们来看看这个手工娃娃怎么了?

  讨论:小纸片请你们帮它一个忙,什么忙呀?那你有什么好方法呢?

  教师小结:我们宝宝本领真大,想出了许多办法,那让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二、自由尝试

  1、桌上有纸、剪刀、固体胶,我们去试试吧。

  2、幼儿操作:

  要求:能用不一样的方法使纸片站起来。

  师:你们都成功了吗?(出示笑脸手工纸娃娃)你是用什么办法的?请小朋友上来说说看。

  3、小结:原来,我们用折、剪、贴、卷的方法是能够让小纸片站起来的。

  三、探索操作

  1、初次操作:

  师: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特别的地方玩,先闭上眼睛,这是什么地方?

  1)、出示纸做的城堡:这是什么?这个屋顶是什么形状呢?(圆锥体)

  师:圆锥体跟三角形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圆的,大的,三角形是扁的,这个里面是空的,这个我们说它是立体的,这个是扁扁的,我们说它是平面的,像纸城堡这些我们就叫他是立体的,跟老师说说看“立体的”。

  3)、师幼互动:找出正方形的好朋友正方体;长方体的好朋友长方形。

  4)、认识圆锥体

  师:(出示圆锥体)这个呢?下面是圆圆的`,上面是尖尖的,那它的名字里肯定有圆这个字,是什么呢?(可以请教后面的客人老师)

  师:小朋友见过哪些东西上有圆锥体?

  2、再次操作

  1)、幼儿讨论

  师:其实这些立体的纸城堡都是一张纸做成的,只要剪上一刀,就可以变成一张平面的纸了。

  师:猜猜会变成什么形?

  2)、造城堡

  把立体城堡变成平面城堡。

  四:结束

  师: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刚才是拿了一个什么体变成什么形?

  师: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准备了很好玩的东西,带你们去看一下好不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对提出的疑问喜欢动脑筋探究

  2、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探索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试着总结出“声音是通过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这一理论。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参与小组和同伴的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科学发现室、实验记录本、笔。

  活动建议:

  1、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想去探究的兴趣

  2、教师提出要求,大家一起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要求:

  1)以每个小组为单位,每组有一个负责的组长,把组员观察发现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可用图来表示。每个组的成员要积极的动脑筋找答案,配合组长。

  2)用验法来摸一摸、做一做、听一听、想一想,找一找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发声。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3、大家交流自己探索发现到的结果,找到的答案。

  小结: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其实啊,声音是物体通过震动而产生的,我们如果不去敲打它,不去碰它,物体自己在那是不能发出声音的.。知道了这个原理以后,我们可以再去试试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也叫乐音;哪些物体发出来的声音很刺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这叫做噪音。

  4、活动可以继续延伸,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探索,让幼儿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5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0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03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