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9-22 08:47:3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7篇【精】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7篇【精】

美术教案 篇1

  香甜的水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美术教案-香甜的水果。

  2、 学习用橡皮泥做各种水果的方法和步骤。

  3、 能正确选用橡皮泥做自己想要做的各种水果。

  4、 通过展示、评价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并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重点:目标1、2、4。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师准备:橡皮泥、范作。

  学生准备:橡皮泥、各种色彩的纸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材料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 指名把自己知道的水果说给同学们听听。

  2、 指名说说你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喜欢?

  3、 教师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4、 观察并说说感受。

  5、 学生说后教师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 观察、欣赏、讨论,幼儿教案《美术教案-香甜的水果》。

  (1) 学生独自观察、欣赏书中作品,自我感受、体验。

  (2) 同位交流自己的感受。

  (3) 同位交流用橡皮泥做各种水果的方法。

  (4) 选代表在班上交流。

  (5) 教师小结。

  2、 教师引导观察、学习做法。

  3、 出示范。

  (1) 欣赏。

  (2) 引导分析。

  (3) 讨论、总结方法和步骤。

  4、 演示。

  (1)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2) 指名演示,师生观察。

  四、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五、课堂小结。

  1、 展示优秀作品,师生欣赏。

  2、 师生评价作品。

  板书设计

  香甜的水果

  捏一捏 搓一搓

  美术教案-香甜的水果

美术教案 篇2

  知识要素

  人物特征的表现与主题创意

  技能要求:

  用各种绘画形成表现各年龄层次人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创意主题画,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全家不同年龄的人物特征,以及全家人的活动场面。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交流中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不同年龄的特征,表现全家人的开心场面。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说说父母关爱自己难忘的事,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以及尊敬自己父母和亲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

  画面人物前后关系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尝试

  1.欣赏父母、祖父母的照片,以及同龄人画的有关一家人的作品等,使学生引起兴趣。

  2.运用媒体展示三代人的头像,请学生讲讲他们不同的特征差异。

  3、“夸夸我的一家人”,仔细观察人物的不同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

  4、通过现场教师的头部写生、讲评,知道特征的深入刻划对表现人物的重要性。

  二.分析与交流

  1.分析绘画过程:从整体到局部。

  先画前面的人物,再画背景,注意画面的主次关系。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2.小组讨论:

  ①想象我的一家合照留影时的动作和神态。

  ②想象我的一家在什么地方留影?

  三.绘画与创作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一家人”的故事,启发主题画创作的愿望。

  2.欣赏同龄人作品(教材P40-41),简单分析画面内同,鼓励学生表现熟悉的生活。

  3.绘画时每个人的位置应安排好,注意画出我的一家人年龄、性别、特征并表现出家庭的亲密融洽。

  4、背景的添加可以是自己的家,也可以室外景色,画画自己生活环境一角的立体感,表现不同家居的景物,如客厅、卧室、厨房等,注意表现出立体感与空间感。

  四.展示与评析

  1.作品展示。

  2.自评:介绍自己作品中“我的一家”的故事,自我画面。

  3.互评:哪幅画很生动?为什么?

  4.教师并肯定学生的作业。

  5、拓展:进行德育教育。

美术教案 篇3

  课时:1课时

  执教时间:5月9日——5月10日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是否了解掌握各种身边常见的物体,熟练的运用“加”“减”的方法,根据想象和变化,创造出艺术作品;整个教学是否有利与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兴趣。教学中以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讨,观察尝试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

  教学目标:

  ⒈情意领域:通过欣赏各种形象加以联想而创作的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组合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⒉认知领域:将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变化,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不同的艺术作品。

  ⒊操作领域:根据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和变化,创作艺术作品。

  课前准备:

  ⒈学生与教师一起收集平时制作纸工、美化教室时剩余的皱纸、彩色手工纸的.边角料、废料,准备剪刀、胶水、小镊子以及绘画材料等。

  ⒉课前教师收集一些根据不同物品变化出来的形象和作品。

  ⒊教师和学生在课前收集艺术家对形象进行变化的创作作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分析

  观察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图片和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造型艺术。

  讨论:⒈说说他们给你什么印象?

  ⒉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二、观察与尝试

  ⒈观察:学生观察课本上范图,讨论作品是通过哪些方法加以变化而来的

  ⒉尝试:大胆想象、创造,试着用各种形象变化出其他简单的造型。

  三、实践与操作

  ⒈通过尝试及再次观察作品,小组讨论:在制作是还要注意哪些要点?

  归纳提示:

  ⒉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变幻出来的造型最多,最美。

  ⒊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好的作品。

  四、评价与反思

  ⒈自己评,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⒉互相评,谁的作品最有趣。

  ⒊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说出他作品的优点和你给他的建议。

  五、延伸与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的常见的物品,进行组合排列,会产生以外的效果。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光影的交响》

  《光影的交响》是素描教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一切物体在光源照射下都会产生特定的光影效果。明暗表现技巧是表现空间光影效果的一种《光影的交响》绘画技巧。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

  本课《光影的交响》的重点落实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借助明暗处理的技巧,表现景物空间立体与前后虚实关系。本课所指的明暗效果是特定光源照射在景物上的光影变化,与小学阶段利用黑白灰制造一定的立体效果具有本质的区别。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6课 光影的交响

  传统明暗表现的教学以简单石膏几何体的绘制入手,这种方式对于立志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讲是积极有效的一种训练手段,但是对于大多数没有美术专业发展兴趣的学生来讲,就会容易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6课 光影的交响

  教材试图通过强调风景画中明暗运用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学生对绘画明暗技巧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明暗造型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较为简化的明暗技巧练习方式,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简单的明暗造型技巧的同时,进行情感表现的尝试。

  “利用摄影作品尝试明暗造型的简化处理”——“利用绘画作品理解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利用临摹图片或写生练习加深对明暗技巧运用的体会”是本课编写的一条基本逻辑线索。

  教材试图以优秀摄影作品导入,再过渡到绘画作品,配合教学图例解析作为教材主体内容。从情意的角度考虑,结合学生喜爱的摄影、绘画作品进行明暗造型技巧的教学,相比传统素描教学中常用的那些简单但却显得有些枯燥无味的几何形体,直接从作品入手更易于使初二的学生对明暗造型与表现产生学习兴趣;从教学操作的流程考虑,先从对生活的视觉直观感受起,再进入明暗造型技巧的认知及艺术表现的学习,更符合教材知识学习的梯度安排;从学生练习难度的角度考虑,结合作品解析图例的学习,易于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作品迅速进入到观察、分析及模仿表现阶段;从教材体系安排的角度考虑,安排明暗造型的学习内容,直接为本册的色彩学习单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

  教材的三个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明暗造型相互关联的几个角度与层次。

  “活动一”立足于让学生尽快能够利用简化的明暗关系尝试明暗造型的方法,体验明暗造型的基本技巧。

  “活动二”在进一步分析画面明暗与空间处理安排技巧的同时,让学生尝试体验明暗造型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活动三”在巩固前面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强调不同绘画工具与表现技巧的尝试,更加突出画面的空间表现及明暗处理。

  “资料库”补充了不同风格的风景画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利用明暗进行艺术表现的语言。

  “学习大空间”吸收了传统明暗造型技巧学习的主要途径,提出借助几何形体对明暗规律进行进一步理解与研究。在学生对明暗运用与表现具有一定理解与兴趣的基础上,此种方法仍是积极有效的一种训练手段。

  针对现代社会电脑的日益普及,教材建议学生收集并利用常见的看图软件,把彩色图片转化成明暗效果。这既是一种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引入可以直接利用的方法,也是学生课外加深体会明暗造型处理及表现技巧的有效渠道。

  二、教学目标

  *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

  *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习。

  *能够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透视规律,运用简单的空间透视表现技巧。

  三、教学思路

  传统的明暗教学侧重从直接传授明暗造型技巧入手,忽视了学生日常积累的审美经验及生活经历,忽视了学生理性思维的迅速发展及分析能力的迅速提高,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更多考虑了练习方式、内容的灵活安排。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分组收集自己喜爱的风景画或风景照片,同时安排学生尝试采用尽量简洁的表达方式,把画面的明暗色块进行归纳并用小图稿表现出来,成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的可靠依据。

  本课的课堂教学可从教师展示自己选择的优秀摄影或美术作品入手,借助电脑图形软件及演示媒体,配合展示对应明暗转化并进行归纳处理的效果图例,直接从艺术作品的角度加强学生对明暗造型运用及转化的认识。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的明暗造型之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直观展示学生课外收集的风景画或风景照片,提倡先让学生独立分析作品,然后教师及时归纳总结的方式,以此促进学生更为直接并理性地观察,积极主动总结明暗造型的基本规律,尽快拉近“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通过针对明暗整理及表现、画面均衡及构图的探讨后,教师可以安排每个学习小组进入“活动一”的练习内容,学生利用自己及学习小组内的图片资料,作几幅能够体现画面基本明暗关系的小图稿。

  接下来,通过优秀绘画作品分析明暗处理技巧时,为加深体验画面明暗安排的均衡与节奏变化,可以着重利用图片直观对比、类比的教学方法展示相关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明暗造型处理与画面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可以借助明暗的转化及简化处理的不同效果图例,帮助学生体验同一艺术作品不同明暗选择、处理后对应的情感差异。此时,教学中可以考虑安排师生结合画面明暗处理与情感的关系,借助实物投影仪,共同对应评析一些学生前面完成的明暗处理小图稿,往往可以使教学达到贴切生动、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活动二”中,可以在教材基础上添加一些相关练习内容,尝试在作品临摹的时候,有意改变一下原作局部的明暗处理。比如说:改变背景色的明暗,改变前景、中景或远景的明暗,改变局部某个形体的明暗等。这样,教学中分析作品的方法可以及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加深了学生对于明暗表现的审美体验。

  最后展示学生作业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建议借助同学互评的`方式来检测教学效果。教师侧重对整个教学效果做出评价。

  在“活动三”中,教师可以利用作业效果直观对比的方法,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明暗塑造空间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在自己的默写或写生作业中体现一定的立体空间感。

  四、教学选择

  利用电脑图形软件技术进行方便的图片黑白处理,可以直观展示色彩对比效果与单纯光影对比效果艺术感受的差异。

  如果教师有着较好的音乐素质,可以尝试借鉴《与米罗游戏》参考教案中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对比或者类比凸现景物明暗变化的节奏、起伏、强弱等方面与音乐的通感,帮助学生运用音乐的感受来加深理解艺术作品或自然景物中明暗变化的美,也能积极呼应“光影的交响”的标题含义。

  在没有电脑及媒体支持的地区,教学中可以直接从一幅范画的明暗整理入手,帮助学生初步获得整体观察及表现的能力。通过先学生试画,再教师分析作业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利用明暗整理的方法整理图片的兴致。然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进行明暗整理的深化,侧重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与基本的表现能力。

  然后,教师可以积极引导教学升华到情感主题的层面上来。通过对比及类比的方式,借助学生收集的图片及学生绘制的作业,帮助学生感受不同明暗处理及表现与特定艺术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建议

  建议在班组教学中以四人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明确提出以小组整体学习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强化团队的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养成相互探讨、协作的精神。教师应积极提倡并引导每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并积极提出富于引导性的参考意见。教师应重点指出大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时应当注意的要点,肯定班级优秀学习小组的学习成绩,积极鼓励暂时落后的学习小组。原则上教师不要指责暂时没有达到班级整体学习要求的学习小组及学生个体,尝试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期待。

  明暗造型在中学阶段是一个学生特别容易“眼高手低”的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材意图,有意分解知识内容,对应安排阶段性的随堂练习,加强练习中及时的学习引导。教师可以及时根据学生随堂练习情况,在巩固的基础上,再融入新的相关知识,提出新的学习要求。教学通过添加形式的阶段性练习,可以让更多学生获得阶段性成功的体验,增强深入学习的信心。

  根据学生的教学环境及课时安排等差异,“活动三”写生作业的范围允许适当的调整。但教师仍然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户外景物写生的简化练习。

  如果教师比较熟悉电脑图形软件的使用,教学中演示设备支持允许,还可以直接把学生自己选择的优美图片转化成黑白效果,通过对比加强学生对作品明暗之美的艺术感受。

美术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儿童喜爱看动画片,更喜爱动画片中的形象,把《动画城》作为欣赏与评述的内容,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积极活跃起来,并从中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

  教材了《哪吒闹海》、《米老鼠》、《机器猫》、《大闹天宫》和《蓝猫淘气三千问》等中外著名的动画形象。这些动画形象造型生动、色彩夸张、个性突出,易于激发起学生欣赏和评述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片,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动画形象的造型和色彩的美感,了解卡通人物造型常用的夸张法和拟人法。从而唤起同学们的美好情感体验,并能够把自己对于动画形象的感受和认识用简短的话语大胆地表述出来,与他人交流和共享。这些是“欣赏·评述”类型课的基本要求,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把握,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动画形象的艺术魅力,提升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高。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外卡通形象,体验其形象美感,感受其夸张与拟人的造型方法。

  2.能够用简短的语言大胆描述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

  3.培养学生对“欣赏·评述”类型课的学习兴趣。

  4.通过动画形象和故事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行和美好情感的教育。

  教学准备

  收集与动画片相关的资料,如经典动画形象的图片、动画片中音乐的介绍、形象创作的趣闻、动画效果形成的科学知识等;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布置教室。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热启动

  学生在节奏由舒缓逐渐加快的木鱼声中,进入教室就座,然后音乐声戛然而止,使学生为之一振,形成即将上课的概念,自己的思绪,做上课前最后的心理准备。

  二、欣赏分析

  老师:“哪位同学认识老师刚才打击的乐器?”

  “这种乐器一般会在什么地方使用?”

  “由什么样的人使用?”

  师生共同欣赏动画片《三个和尚》。

  老师:“这部动画片的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在形象上有什么特点?”

  “这部动画片没有一句对白,主人公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都是用音乐来表现的,你能听出这是谁吗?”

  播放动画片音乐片段,学生由乐器的不同和节奏的变化来判断。

  (板胡代表的是小和尚;坠胡代表的是瘦和尚;北方的管子代表的是胖和尚。这三种都是民族乐器。)

  老师:“动画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播放相应的音乐片段,加强学生的理解。

  (三种乐器轮流演奏,好像三个和尚在对话——没水吃时,三样乐器“叽叽喳喳”的奏个不停,尾部还拖着一个幽默的长音,表示三个人生气极了,争吵不休;寺庙着火时,三种乐器此起彼伏,抑扬和谐,表示三个人齐心协力扑灭火灾时的忙碌情景。)

  老师:“为什么会产生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呢?”

  学生思索、讨论。

  三、戏剧游戏

  学生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尝试用戏剧游戏的形式再现动画片《三个和尚》的情节。

  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合理的情节、动作、对话、节奏、唱词等,增强表演的感染力。

  四、布置任务

  提醒学生自己喜欢的动画朋友的资料,练习讲解、描述,准备下一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

  一、猜一猜

  老师播放一段动画片中的音乐或对白。

  老师:“谁来猜一猜,这是哪部动画片中的片断?”

  请同学们广泛的发言。

  二、说一说

  老师:“那位同学知道一些关于这部动画片的情况,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学生自主发言,介绍有关这部动画片的一些情况。

  在学生发言告一段落后,教师进行系统地。

  (前面两个教学环节可以重复进行多次,以期达到最佳

  的教学目的。)

  三、换一换看一看

  老师:“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别人,大家都会多一个朋友。”

  “同学们愿意有更多的朋友吗?那就把你的动画朋友介绍给别的同学吧!”

  学生之间交换所自己喜欢的动画朋友的资料,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画朋友的情况,邀请别的同学和自己一起观看动画片,关心动画朋友们。

美术教案 篇6

  斯玛特创意儿童美术《有趣的点》

  (适用于学校、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创意美术儿童班)

  课题:点线面

  课时:共4课时;第一课时;

  2―3岁

  教学目标:1、学习点、线、面的概念;

  2、初步学习辨别红、黄、蓝色彩;

  3、初步尝试用肢体绘画。

  教学重点:1、深入浅出地解释点,线和面的概念;

  2、引导幼儿联想常见的几何物品,观察实物;

  3、引导幼儿完成简单的几何图形。

  材料:水粉(三原色),大白纸,点线面图案,报纸,各种小积木。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色彩

  1、鼓励幼儿用手指和颜色做朋友。教师先用手指蘸颜料印在纸上,引导幼儿模

  仿印“点”。并认识红色

  2、我们把所有的红点连在一起(用笔把红点连起来)看一条长长的红线就出来

  了,它可以无限延长。

  3、老师在幼儿印好的“点”上任意添加几笔变成新的图案,启发幼儿兴趣。

  (如:毛毛虫、蚂蚁、汽车等图案)

  二、不同的点

  1、出示报纸。(想想怎样才能把它立起来?)在纸印上颜色 每人一张报纸,引导幼儿用力把它团起来。

  2、把团好的纸团蘸上蓝色,印在纸上。看看印出来后是什么样子的?

  3、我们再用不同形状的积木试试。

  4、老师在幼儿印好的颜色上,随意添加几笔变成新的图案

  (眼睛、花、大树等)引发幼儿兴趣。

  三、欣赏点、线、面图案

  引导幼儿说出所看到的图案。(小人、字母、轮船、飞机等)

  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幼儿了解到其实美术很简单用大小不同

  的点,颜色不同的点都可以完成一幅画。

  四、有趣的点画

  1、画出树的轮廓,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来把“树叶”填满。鼓励幼儿尝试。

  指导语:我们要像大师一样一点点地画

  2、欣赏作品马萨尔《弗里德里希的`航船》

  3、把画中不同的点找出来,画在纸上。数一数一共有几种点。

  作品介绍:马萨尔法国画家,喜欢用点来作画。他的妈妈是个刺绣女工。也 许是因为从小看多了绣针跳上跳下的点,他也喜欢上了跳动的点。

  斯玛特创意儿童美术《淘气的小珠子》

  (适用于学校、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创意美术儿童班)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手的结构特点,学习画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欣赏儿歌导出课题,观察认识手、学习手势、自学手的画法,体会手的重要作用和画手的方法,尝试画几个不同的手的样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养成勤动手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儿歌,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听一首儿歌《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2、揭题,现在同学们来猜猜今天我们学习画什么?(手)同学们爱自己的手吗?为什么?对!我们的手最宝贵,我们的手创造了世界的一切。

  二、新授

  1、观察认识手

  同学们,我们该怎样画手呢?

  首先,要认真观察手,然后认识手、熟悉手。

  同学们伸出小手仔细看一看,然后回答:

  (1)手是有哪两大部分组成的?

  (2)手掌、手指的基本形状像什么?

  (3)手有几个手指?他们的名称又分别是什么?

  (4)手背一面手指头上有什么?

  (5)五个手指的长、短、粗、细一样吗?谁来说一说呢?

  (6)中指和手掌比,哪个更长呢?

  2、学习手势

  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对手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们一起把书本打开。

  (1)模仿:看一看书上的手势是什么样的?你们也学着做做。

  (2)设计:自己最喜欢做什么手势呢?自己设计一个手势。

  (3)分析:手势是千姿百态、千差万别的.。我们怎样把各种各样的手势画好呢?老师有一种画好手的方法。就是基本形状。同学们不管多么复杂的手势总有一个基本形状,你们看老师做几个手势,你们来分析分析。(张手):这像什么?(树叉);这手势像什么,是什么意思?(枪状)

  三、作业布置

  自己做几个手势,然后把它画下来。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的总的毛病提出改正意见,画仔细。

  五、作业讲评

  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进行点评。

  六、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想要告诉大家的?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2-20

【经典】美术教案08-16

(精选)美术教案07-31

(精选)美术教案09-06

美术教案(经典)09-04

美术教案【经典】08-04

美术教案[经典]08-13

【精选】美术教案08-07

美术教案(经典)07-30

美术教案(精选)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