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7篇(荐)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光影的交响》是选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第6课 《光影的交响》的内容。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首先回顾上节课讲的明暗的知识,然后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用不同工具材料用明暗表现正方体的几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情感表现能力。采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强调明暗运用与表现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明暗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明暗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简化的明暗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明暗造型及利用明暗进行情感表现的能力。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明暗表现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明暗表现的能力。
B。培养学生明暗表现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B。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借助明暗处理的技巧,表现影物空间立体与前后虚实关系。攻破这一重点,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风景照片和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探究,总结等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构思立意,运用单色画具,使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对户外影物或风景照片作明暗简化处理,画一副风景画。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
一、运用手工绘画表现;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画面进行彩色,单色的转换。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淘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教室为舞台,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找出用明暗表现物体形象的方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练习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三、说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欣赏作品)——乐中体验(画正方体)——讨论探究(自评)——知识扩展(明暗简化练习)——情感升华(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
互动
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会自觉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悦的享受。当上课铃响时放一些优美的风景图片和音乐,这时学生满腔激情,仔细观察,为学好本课搭好基架。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家们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来塑造形体、表达情感的。然后分组采用不同方法用明暗表现一个石膏正方体。让学生注意画面的光影变化规律及透视现象规律是怎样的,学生认真观察后进行讨论,组内交换意见后分别用不同方法画出石膏正方体。这时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发现总是及时解决。最后每组自评后将一张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进行展示点评。这种让学生观察、发现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3、构思立意,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件中所播放的图片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讲解,同时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图片,用单色画具进行创作,让学生观察、模仿、探究、创造。
4、将我所学,为我所用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运用是我们的目的,最后,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根据风景画图片,尝试运用单色画具,使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进行再创造。
5、归纳总结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6、板书设计: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2、尝试用跳线法、添画法的绘画方式表现物体之间的前后遮挡关系。
3、大胆作画,细心的画出遮挡部分的画面。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教具(大树、猴子、老虎)、森林背景图一副、幼儿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讲故事。
在美丽的森林里,老虎是这个森林里的大王,大家都很敬畏他。有一天中午,小动物们都午睡了,有一只调皮的猴子在森林里快乐快乐的玩耍,它在树上跳来跳去。突然,一只凶猛的大老虎睡醒了,他伸伸懒腰大摇大摆的走了出来,猴子看见了吓得“吱溜”一声钻进了树叶中,这只猴子胆子有点大,还伸出脑袋来偷偷的张望。这个情景正好被路过的摄影师看见了,他“喀嚓”一声拍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照片。
2、教师揭开完整的画面。
指导语:这张照片好看吗?想不想来画一画?
二、引导孩子理解画面中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1、理解物体的先后关系。
先把问题抛给孩子:那我们该怎么画呢?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幼儿猜测回答:
提升:那我们再来仔细看一下这副画,谁在最前面?大老虎的后面是什么?猴子藏在哪里?
小结:我们要先画最前面的老虎,然后再画大树,最后画猴子。
2、理解物体的遮挡关系。
大树的变化:那我们怎么画大树呢?大老虎走出来后,你看到的大树跟刚才的大树都什么不同?大树的一部分树干被什么遮住了?
猴子的变化:猴子藏在哪里?它的身体什么部分被遮住了看不见?(中间)
露出了身体的`什么部分?(头和尾巴)
三、讲解示范。(提醒幼儿将纸竖着画)
1、教师用添画法、跳线法演示遮挡画的画法。
指导语:在这幅画中有被挡住的部分也有被)露出的部分,我们该怎么画呢?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被遮住的部分要不要画?
小结:我们要先画最前面的老虎,然后再画大树,最后画猴子。被遮住的部分不要画。
跳线法:当碰到老虎的时候我们抬起笔,在半空中轻轻的跳过去,不要画出来,跳过前面的老虎后我们继续画。
添画法:猴子的脚和一部分身体被遮住了不用画出来,就画露出来的部分,我们要先画猴子的身体,身体要碰到树干,头也刚刚好碰到树干。
2、前面的部分要画得大,画的时候胆子大一点,后面被遮住的地方要细心画。
3、构图饱满,大树可以从顶部一直画到底部。
四、幼儿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1、教师强调要求:最前面的部分先画,然后再画后面的部分。被遮住的部分不用画出来。
2、提醒幼儿老虎要画得大,树干要画得长,树叶画的茂密一点,画满整张纸。
五、讲评。
将幼儿画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重点就遮挡部分进行讲评。
小百科: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增强绘画技能。
3.学习小牛的拟人画法,能为画面添加上喜庆的色彩。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小牛的拟人画法。
难点:掌握好牛的比例关系。
活动准备:
物质--教师范画、每人一套36色油画棒、黑色水笔一支。
知识--简单了解牛的外形特征,知道什么是“唐装”。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入主题,出示教学范画。
提问:今年是什么年?小牛长的什么样?(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介绍牛的外形特征)
过渡语:今天有位牛宝宝为小朋友们送来了礼物。(出示范画)
二、展开:
1.根据牛的特征,示范牛头的画法。
指导语:先画牛的大鼻子,像颗摔倒的大花生;鼻子上面画牛脸,宽宽大大立中间;从上到下来添加,头顶画牛角,牛耳分两边,眼睛瞪得大,哞哞叫的欢。
2.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示范小牛的拟人画法。
(1)发散思维,联想生活。
提问:过新年,小朋友会穿上什么样的衣服?(红红的、崭新的衣服,喜欢穿唐装)指导语:我也给小牛做套漂亮的新唐装吧。
(2)讲解示范小牛的拟人画法。
指导语:梯形变新装,胳膊举得高,一手挂灯笼,一手放鞭炮;男孩爱穿裤,女孩爱穿裙,新衣穿身上,小牛乐陶陶。
(3)观察范画,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的'喜庆。
提问:看到这位牛宝宝,你有什么感觉?(很喜庆、很开心、红红火火)
指导语:牛年画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画开开心心过大年的牛宝宝。
3.指导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的绘画姿势,注意握笔和坐姿。
(2)提示幼儿起笔要把握好牛鼻子的画法,牛鼻子的大小和位置,决定了牛宝宝的大小和位置。
(3)结合自己过大年时候的情景,为牛宝宝穿上漂亮的新装,用色要均匀。
(4)及时对有创意的幼儿作品进行点评,支持幼儿大胆的想象。
三、结束:举办“牛宝宝大聚会”作品展,比一比谁的牛宝宝最神气。
活动反思:
充分肯定幼儿的创作表现。我不做示范,让幼儿根据对图片上奶牛特征的认知,和老师一起总结出画奶牛的基本方法,然后再放手让他们大胆作画。绘画中我只要发现一点点与大家不同的特好的画面或画法,就及时拿起作品启发大家学学或者也可以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更棒的作品。在老师的不断肯定激励下,孩子们会更胆大去创作,较好的作品效果也就出来了。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语言的提示下,了解、掌握制作桃花的方法与过程。
2.学习捻纸团粘贴桃花,发展小肌肉动作。
3.对捻纸团粘贴活动感兴趣,愿意尝试不同形式的美工活动。
活动重、难点:
能用捻的方法制作桃花。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桃树花开。
2.各种红色、白色皱纹纸若干,小树枝人手一份,固体胶、抹布若干。
3.桃花树范例2个。
方法与手段:观察分析法、讲解演示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欣赏范例,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1.你们看这是什么?(桃花)桃花是什么颜色的呀?
2.在哪里看到过桃花呢?
3.教师:(出示花苞)请你们看一看,这朵桃花和刚刚的桃花有哪里不一样吗?(没开出来)还没开出来的桃花你知道叫做什么吗?还没开出来的桃花叫做花苞。
1.幼儿欣赏范例桃树,根据提问大胆回答。
2.幼儿回忆并大胆回答。
在活动的开始环节出示范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让幼儿感受到春天桃花的美。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桃树”,认识制作的材料,猜测、讨论制作方法。
1.桃树上的桃花真漂亮,有的盛开有的还是花苞,哪个小朋友能用动作来学一学盛开的'桃花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指着盛开的桃花提问)
2.还没开放的桃花是什么样的?谁也来用动作学一学?
3.老师这里也有一颗很漂亮的桃树,上面也有好多漂亮的桃花,谁来猜一猜这些桃花是用什么做的?带领幼儿认识皱纹纸。(这叫做皱纹纸,我们可以用什么好办法把皱纹纸做成一朵一朵漂亮的桃花呢?)
4.盛开的桃花该怎么做?
5.边示范边小结:皱纹纸,手中拿,捻一下,一朵漂亮的桃花就做好了,然后抹上固体胶,贴在小树枝上,一朵桃花就开了。谁愿意上来试一试呢?
6.那桃树上的花苞是怎么做?(提醒幼儿花苞要捏的紧一点)
1.幼儿用动作模仿盛开的桃花。
2.幼儿用动作模仿花苞。
3.幼儿认识皱纹纸。
4.个别幼儿探索捻桃花的方法。
5.幼儿空手练习捻桃花。
6.根据教师提问大胆回答。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幼儿用动作学一学,调动了活动的气氛。还运用儿歌的形式示范讲解让幼儿掌握捻桃花的方法,为制作桃花打基础。
三、幼儿尝试用捻团和黏贴的方法,制作“桃花树”,教师巡回指导。
1.师:后面还有好多桃树,都还没有开出桃花,请你们帮帮他们好吗?(提醒幼儿把纸团捻紧,让桃树上长出许多桃花。)
2.提醒用好固体胶后,把固体胶的帽子盖好,养成良好的美工习惯。
幼儿动手操作做桃花。
教师巡回指导,对一些能力弱的做详细的讲解,对领悟强的幼儿及时表扬鼓励,使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手工活动的乐趣。
四、相互欣赏同伴制作的“桃花树”。
我们来“桃树林”散散步吧,你最喜欢哪一棵桃花,为什么?
幼儿边散步边欣赏。
相互欣赏不仅在技能上指导幼儿,欣赏能力也得到培养。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长颈鹿的特点,并能大胆地设计长颈鹿的花纹。
2.体验创作的快乐,能与同伴分享自己设计的花纹。
【活动准备】
卡纸若干、画笔若干、白色、黑色、棕色颜料(蜡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长颈鹿图片,并观察
1.这是什么呀?
2.长颈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你还喜欢长颈鹿的什么地方?
二、长颈鹿的花纹
1.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它的花纹!
2.它的花纹是怎么样的?
3.你在动物园见到长颈鹿是一样的吗?
4.播放PPT:你细细观察它的.花纹?发现什么了?
5.说明长颈鹿的颜色有深有浅。
6.这个颜色看上去暖暖的,叫什么?
7.长颈鹿身上的颜色一块一块像什么一样?
8.长颈鹿的花纹有两种点状花纹和网状花纹。
三、我们来变一变
1.出示PPT:袜子。在不同的地方运用到了长颈鹿的花纹。
2.请你们来变变长颈鹿的花纹。
3.今天个老师把长颈鹿的花纹放在卡纸上,是怎么变的?
4.幼儿操作。
四、欣赏花纹
张贴幼儿作品,并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手的外形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讲述。
2.根据手的外形大胆想象,绘画。
活动准备:1.绘画材料:图画纸,勾线笔。
2.绘画前组织幼儿做各种手影游戏,丰富幼儿的想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猜谜将活动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两课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二、基本部分
1.看看、说说自己的手
师:伸出自己的手,仔细观察自己的手,说说自己的手的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先自由观察讲述,再集体交流)。
如:10个手指、手掌、手背,以及各手指的名称。
2.游戏“小手变变变”
组织幼儿做“手指游戏“和“小手变变变”,引导幼儿用手做出各种造型,并启发他们想一想象什么,要求想的越多越好,并且与别人的不一样。
3.学习绘画(引导幼儿欣赏“小手变变变”作品,并在手的基础上进行添画活动)
(1)组织幼儿进行“手的联想画”图片欣赏。
(2)指导幼儿用勾线笔沿手的边缘描画(可摆放不同的手形)。
(3)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上想象、添画。适当做一些示范。
(4)指导个别幼儿进行绘画。
4.欣赏作品,交流感受。
师:小朋友们画得都不错,现在请小朋友们来介绍自己的“小手”变成了什么?
请画的和别人不一样的'小朋友自己介绍作品。鼓励模仿老师作品的小朋友。帮助画的有所欠缺的幼儿学习应该怎么画。欣赏每个小朋友的作品。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小手画得都不错,希望你们以后要爱护小手,让我们的小手更加的健康灵巧!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体会画中的自然风光之美,体验盲女用心去感受的宁静。
2、能大胆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用心去想象创作绘画。
3、能对盲女的失明产生同情心,在生活中关心、帮助盲人。
活动准备
PPT课件,舒缓柔美的音乐,《森林狂想曲》、素描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体验黑暗中的感受。
1、请幼儿闭上眼睛,半分钟后,教师:大家闭上眼睛这么久有什么感受啊?
如果眼睛看不见了,你们觉得有什么坏处?
2、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幼儿欣赏音乐,用心去感受大自然发出的美妙声音。
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段音乐是在哪个地方?
二、展示PPT上的盲女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整体画面。
1、教师: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幅图画,大家看看图上有什么?
地上有什么?
远处是什么?
2、教师:这幅画有哪些颜色?
你看到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你最喜欢这幅画的哪个地方?
3、引导幼儿讨论画中人物的关系。
教师:图上的两个女孩是谁?为什么有个小女孩闭着眼睛呢?
4、教师:这个小女孩眼睛看不见,我们叫她盲女。
你们猜猜这两个小女孩在做什么?
5、引导幼儿观察人物的表情。
教师:盲女的眼睛看不到,她能用什么方法感觉这些美丽的风景吗?
6、教师:除了这些,她还可以怎么感受呢?(比如摸,闻)
7、鼓励幼儿发挥创造想象力,交流讨论为这幅画想一个名字。
教师:你们喜欢这幅画吗?大家为这幅画想一个美丽的'名字好不好?
8、教师出示PPT,简单介绍这幅画的作者(约翰·埃弗雷特·密莱,英国人,他9岁就开始学画画,他画了很多作品,这是他其中一幅,这幅画叫《盲女》)。
三、创设艺术氛围的环境,引导幼儿想象、感受作品。
1、教师:你们见过盲人吗?盲人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听老师讲述画面中美丽的自然风光吧!(播放柔美的背景音乐)教师用语言描述:亲爱的盲姑娘,轻轻地坐到这里来,用你的手去摸一摸,你感觉到柔软的草地吗?用你的鼻子去闻一闻,你闻到清新的空气了吗?你闻到花香了吗?用你的耳朵去听一听,你听到小鸟的歌唱了吗?你听到牛羊在草地上奔跑的声音了吗?你听到小溪在流动的声音吗?……还有,我要告诉你,天空很蓝,还有一道绚丽的彩虹,草地很美,星星点点的小花把草地装点成美丽的花地毯。
四、自主创作,让幼儿绘画自己心中最美的画面。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教师:你们出去游玩过吗?大家画一画自己心中最美的画面好不好?
2、展示绘画需要的材料,讲解绘画过程的要求(不能把油画棒弄断,不能离开自己的座位)。
3、教师观察指导幼儿绘画。
五、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表扬鼓励。教师:你画里面有什么?有哪些颜色?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要有爱心,交流讨论如果遇到盲人,你会怎样帮助他。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02-20
《美术》教案03-08
美术教案(精选)07-20
美术教案【经典】08-04
【精选】美术教案08-07
(精选)美术教案07-31
美术教案(经典)07-30
美术教案[经典]08-13
【经典】美术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