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自《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中班第一主题活动《快乐小天地》中的一节科学领域活动课《神奇的发现》;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透明的。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有两种使用方法。分别是:1、放大镜对准观察的实物上下移动或前后移动,直到看清楚为止。2、把放大镜放到眼前,慢慢的移向所观察实物的上方,直到看清楚为止。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对于使用放大镜去探索事物的变化很感兴趣;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能够发现事物的明显变化,但是,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把自己所观察的物体看清楚并不清楚,所以,我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索中了解放大镜的特点,知道如何在探索中正确使用放大镜。
本节课我将了解放大镜的特点设为重点;探索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设置为本节活动的难点。
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于使用放大镜探索事物很感兴趣,但是,在孩子的活动中发现他们对于如何使用放大镜,如何看清物体操作的并不准确。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设计了说——听——看——用——展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学习使用放大镜的正确方法。
活动目标:
1、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2、认识放大镜,初步学习使用放大镜。
3、学习观察,体验探索事物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1、故事《神奇的镜子》。
2、视频《 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放大镜人手一个。
3、观察记录表人手一份、水果、动物、交通工具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幼交谈,说说放大镜的神奇
1、出示实物
师:“孩子们,看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师:谁知道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2、师幼交谈
二、倾听故事,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1、提出要求
师:那咱们一起来听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神奇镜子》,在听故事的时候你们要认真看,仔细听!听一听故事中的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2、倾听故事
3、教师提问
师:谁来说一说故事中的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4、个幼回答
5、教师小结
师: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变大,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观察放大镜,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1、观察放大镜
师:放大镜为什么这么神奇呢!快从你们的小凳子底下拿出放大镜。看一看放大镜的镜片,摸一摸镜片的中间和旁边有什么不一样,把你的发现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
2、幼儿讨论
3、教师提问
师:放大镜的镜片是什么样子的?
4、个幼回答
5、教师小结
师: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透明的,放大镜镜片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所以,放大镜能够把物体放大。
四、尝试使用,探索放大镜的用法
1、清洁镜片
师:现在请大家从盒内拿出镜片布,把放大镜的镜片擦一擦;在平时使用放大镜时要保持镜片的干净,以便于看清我们所要观察的图像内容,擦好以后把镜片布放回盒内。
2、提出要求
师:在我们的活动室里有一些很小的图片,用眼睛是看不清楚的,请你找到它。那怎样才能看清楚呢?就要用手中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注意你是怎样使用放大镜才看清图片的,一会儿,把你使用放大镜看清图片的方法和大家分享。现在开始行动吧!
3、幼儿操作
4、教师提问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使用放大镜把你所观察的图片看清楚的?
5、个幼回答
五、观看视频,学习正确使用方法
1、播放视频
师:我们应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呢?咱们一起看一段视频吧!
2、师幼交谈
师: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谁来说一说?
3、教师小结
师:放大镜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物体是像这样放置的时候,放大镜对准所要观察的图片上方,上下移动,直到看清楚图片内容;像刚刚我们所观察的图像是在墙面上的,那我们就要将放大镜对准图片前后移动,直到看清楚图片内容。
六、操作体验,尝试记录探索结果
1、出示记录表
师:这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一些很小的图片,一会儿要用你们手中的放大镜去观察图片上的内容,找到相同的大图片插在对应的空格内;在桌子上我也为大家准备了这样的记录表,它们分别是水果类、动物类和交通工具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类别的记录表,并完成上面的内容;完成好以后,把你的记录表粘贴在相应类别的展板上。注意:要正确使用放大镜,在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开始行动吧!
2、幼儿操作
3、幼儿完成后把记录表贴在操作板上,师幼共同欣赏。
七、成果展示,区域中进一步探索
师: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很多我们用眼睛看不清的物体,在区域材料中有很多细小物体的图片。区域活动时,大家可以拿着放大镜去探索更多的有趣事情。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纸是生活中幼儿最常见到也最常接触到的很普通的东西,孩子平时也很喜欢玩纸,设计本次“小汽车过纸桥”的活动,创设了主题情境,孩子在故事的引导下,以“小工程师” 的身份融入故事情境,开始了探索和实验,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学性。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猜想和动手实验,探索出让纸桥不塌的方法。
2、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并能在活动中大胆动手操作。
活动重难点:
教师怎样引导幼儿能大胆的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实验。
活动准备:
1、瑞吉欧课件故事情境和声音。
2、两个外观一样的模型纸桥(一个不会塌掉、一个会塌掉),遥控汽车。
3、实验操作材料:不同形状的积木和废旧的a4打印纸、4个玩具汽车。
4、投影仪、记录单、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汽车过纸桥
播放课件声音“嘀嘀嘀”这是什么声音啊?(小汽车的声音)
播放课件场景(一次播放小汽车、两座桥、游乐场)“小叮当要开汽车去游乐场玩咯!到达游乐场的途中要经过两座桥。”
第一次过中间夹有波浪形的纸桥,“小汽车顺利的开过了小桥”。
接着小汽车在第二座桥上开,“哎呀!桥塌了,小汽车掉下去了”小叮当伤心极了”,播放小叮当哭的.声音课件。
“小汽车为什么会掉下去呢,谁来帮助我一下啊?”
老师引导幼儿发现:“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小工程师,看看这这两座桥为什么一座会塌掉、一座不会塌掉呢?”(教师聆听幼儿的各种想法,)
教师预想幼儿会说的是:
1、纸的材质不一样,请一个小朋友近距离观察和摸一摸。
2、纸的厚度不一样,可以准备尺子量一量
将两座桥桥面撕开后,让幼儿再观察发现:“这两座桥里面有什么呀?”(原来中间多了一张纸。)
“这张纸是什么形状的呀?”(波浪形状)
“原来多了这张变了波浪形状的纸,小汽车过桥就可以不塌了呀”
二、幼儿用投放的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怎样让小纸桥不塌(每4人一组)
“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一下小叮当,怎么样才能让他的小汽车开到游乐场去呢?”
“小工程师们来说说你们想到的让桥不塌的方法吧!”(老师聆听幼儿的大胆的猜想)
鼓励幼儿大胆实验,教师注意观察孩子是怎样运用提供的材料试验的,并给与引导式的提问。
“小工程师们开始搭桥吧!再用画笔记录你们的搭桥实验吧!(可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各种形式记录)”
“这一队的小工程师们,你们为什么要把纸变成这样呢?”
“你们为什么要把积木这样放呢?”
“你在做什么?为什么?”
教师预想的幼儿回答:
1、我多用几张纸,桥就变得更硬了。
2、我把纸这的厚厚的,纸就变硬了。
3、积木是桥墩,多几个就更稳。
4、积木桥墩距离靠近一些,小汽车也可以过去。
(教师在幼儿想出办法以后,要给予鼓励:“”这位小工程师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其他小工程师相信你们能想出更多的办法。)
三、投影仪展示记录单并请幼儿说一说。
根据时间请1—2组展示记录单:“谁来告诉大家,你们的小汽车过了小桥了吗?你们的小桥是怎样搭的?为什么塌了或没塌?”(实验有可能没成功,重在探索过程)
结束语:”我们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把小桥搭好了,让我们开着小汽车嘀嘀嘀的过小桥,去游乐园吧!”(幼儿排队和老师离开)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目标:
1.探索用废旧水彩笔和光盘组装陀螺的方法。
2.初步感知光盘离地面的高低与陀螺旋转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3.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和成就感。
准备:
1.废旧水彩笔、废旧光盘。
2.幼儿有玩陀螺的经验。
玩法说明:
将水彩笔从光盘中间的孔穿过并卡紧,制成陀螺。用手转动水彩笔,带动陀螺旋转。
指导要点:
1.出示材料,用提问“你能用一支笔和一张光盘组装出一个陀螺吗”引发幼儿探索。
2.观察幼儿用怎样的.方法组装陀螺。如,有的幼儿将水彩笔插入光盘中间的孔,利用水彩笔上粗下细的特点将光盘卡在笔尾较粗的部位;有的幼儿打开笔帽后将笔插入光盘孔,将光盘卡在笔头和笔帽之间。若有的幼儿不会组装,可引导其观察学习同伴的方法。
3.观察幼儿转陀螺的方法是笔尾朝下转还是笔头朝下转,鼓励幼儿多次尝试,逐渐发现在两种转法中光盘离地面的高度不同,感知其与陀螺旋转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若光盘的位置较低,则陀螺旋转较稳定)。
4.鼓励幼儿绘制花纹装饰陀螺,并观察陀螺旋转时呈现出的效果,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5.鼓励幼儿表述自己在做陀螺、玩陀螺过程中的发现。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管子玩具、雪花片等)自制陀螺,活动可以一直延续至大班阶段,幼儿可以先画设计图,然后寻找合适的材料实现想法。随着材料的丰富和难度的增加,幼儿会观察到不同的现象,获得更多的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2、发展求新求异思维
材料:细绳、橡筋圈、回形针、胶泥、白纸每人一张
过程:(一)引起兴趣
老师尝试让纸立在桌上失败,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
(二)幼儿操作
1、老师重点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先鼓励幼儿用桌上老师提供的材料帮助纸立起来,看谁用的方法多,而且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不用任何辅助材料让纸立起来,同样要用又新又多的方法。
(二)结束部份
1、幼儿讲解演示自己的方法,与同伴交流。
2、老师总结:一张纸能立起来,其中包含了很多科学道理,随着我们不断学习和长大,我们就会明白,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评析:这本来是一个科学探索活动,但我发现了其中的创新价值,因而稍作修改运用了一番,效果还不错,幼儿开始用胶泥、回形针、绳子等铺助材料或粘、或卡或拴使纸立了起来,后来没有任何辅助材料了,他们也能用折叠、组合等方法让纸立起来,充分调动的求新求异思维,在活动的最后,有的幼儿还两个、三个合作,将纸组合造型,还取了不少象形的名字,体现了复合思维的萌芽。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剪贴蝴蝶,丰富幼儿剪贴画技法和表现内容。
2.使幼儿感受对称自然美。培养幼儿脑、手、眼协调配合能力,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进行蝴蝶纹样设计,使幼儿掌握剪贴技法。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概括表现出蝴蝶结构特征是本次活动难点。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带孩子观察过春天美丽景色。
2.教师范作,ppt课件,一段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放录像,播放一段画面(远处山、树林、小溪,不时天空飞出几只漂亮小鸟,进出草地、花朵)画面暂停,问:“这段风景美不美?”(美)“但老师觉得少点什么”然后继续播放录像,(镜头出现许多飞舞蝴蝶,各式各样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停止播放。“再加上这样许多美丽蝴蝶是不是更美呀!”现在我们仔细观察蝴蝶形状。出示蝴蝶照片(用实物投影仪)认识蝴蝶“谁能说出蝴蝶每个部分名称?”(头、胸、腹、翅膀、触角)强调翅膀有两对,都长在胸上,花纹对称。“蝴蝶长美不美呀?”(美)“你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做几只美丽蝴蝶?”今天老师就来教小朋友用彩色纸剪贴美丽蝴蝶,大家有没有信心学?(有)
二、教师示范讲解
教师展示活动工具:彩色纸、画笔、白色底板纸、固体胶棒、剪刀,进行示范讲解蝴蝶对称画法(视频展示台上操作)。
1.幼儿一起欣赏一些优秀作品,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要求:蝴蝶剪好打开后粘贴在底板纸上面部分, 胶水涂在有画笔一面。
三、幼儿操作,教师辅导(播放背景音乐)
1.教师巡回辅导,帮助个别能力差幼儿。
2.提醒幼儿注意颜色搭配,蝴蝶贴好后可以在下方剪贴一些花花草草,注意用剪刀时技能。
3.提醒幼儿注意用剪刀时安全,并做到纸屑要放入篓子里。
四、展示作品。
1.将幼儿作品布置成花园,播放背景音乐,幼儿互相欣赏。今天
2.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们剪贴作品十分漂亮,都表现出春天美丽,等爸爸妈妈有空时候一定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春天美丽景色噢!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发现牙齿吃东西的秘密,认识切牙、磨牙,体会牙齿的重要性。
2、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会简单实用的保护方法,并形成习惯。
3、喜欢上身体探究,继续发现之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一张菜刀图片、一个石磨实物、幼儿人手一份熟花生米和一块梨子、一张张开的牙齿图片、一些浸泡过的花生米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身体的一些器官,并知道其作用。
活动过程:
一、说说,发现身体的能量之源——牙齿。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身体上的哪个器官?为什么?
(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各抒己见)
2、师:听你们说了那么多,想知道老师喜欢身体的哪个部位吗?(引出正题:牙齿)猜猜,老师为什么会喜欢牙齿呢?
环节自评:从泛泛而谈到导入正题,引起幼儿对天天使用却又被他们忽视的牙齿的重视。借猜老师的想法,打开幼儿思维的大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吃吃,初步发现牙齿吃东西时的秘密——分工合作,切、磨。
(一)初步认识牙齿。
师:刚才你们讲了那么多喜欢牙齿的理由,牙齿长什么样呢?天天在嘴巴里,看得还真不多,今天让我们仔细瞧瞧吧。
【通过观察张开的牙齿图片,幼儿从颜色(白)、形状(前面的长长、高高的,后面的方方、矮矮的)等方面初步认识牙齿。】
环节自评:此处的初步认识牙齿环节,过渡自然而又异常重要。因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他们基本上都是从颜色和形状上认识牙齿,而这两个认识维度,恰巧为后面的环节奠定基础:形状,区分切牙与磨牙;颜色,找出龋齿。
(二)发现牙齿吃东西的秘密。
1.师:刚才你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牙齿能吃东西。那牙齿是怎样吃东西的呢?幼:咬、嚼……
2.师:什么形状的牙齿咬,什么形状的牙齿嚼呢?(幼儿说出猜想)
3、 师:小朋友们刚才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吃东西体会一下吧。(幼儿现场体验——吃花生米、吃梨子,细细体会牙齿是如何吃东西的,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前面长长、高高的牙齿把食物咬开来;后面方方、矮矮的牙齿把食物嚼碎。
环节自评:牙齿天天用,真没细细品。牙齿怎样吃东西,还从没有仔细关注过,先猜想,然后验证,采用幼儿喜欢又直接的方式——现场吃,对幼儿来说不仅快乐,而且是那样的迫不及待,一寻究竟。
(三)进一步认识牙齿:切牙、磨牙。
1.(出示菜刀的图片)师:这是什么?(菜刀)菜刀有什么作用?(切菜)菜刀用来切菜,把大的菜切小。你觉得什么形状的牙齿的作用跟菜刀的作用差不多?(幼儿回答)哦,长长、高高的牙齿把食物咬开来,就像这把菜刀把食物切下来一样,这种形状的牙齿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切牙。
2.(出示石磨实物)师:这是什么,认识吗?(磨子)它有什么用呢?(老师现场用石磨对花生米进行加工)看,经过磨子的加工,整的花生米怎么样了?(碎了)它像我们嘴巴里的什么牙齿呢?(宽宽、矮矮的牙齿)把食物切开来的牙齿,叫切牙,那像这个磨子一样,把食物磨碎的牙齿会叫什么呢?(磨牙)
环节自评:采用图片、实物,循循善诱,生动形象地认识牙齿——切牙、磨牙,借用巧妙,原本晦涩的知识幼儿訇然开朗,并且一个个兴趣盎然,印象深刻。
(四)小结:牙齿的重要性
1.师:现在,关于牙齿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幼儿纷纷发表看法)
2.师小结:不同形状的牙齿有不同的作用,他们一起努力,为了我们将食物轻松地吃下去,给身体提供营养。看来,牙齿一颗都不能少。
环节自评:牙齿的神奇分工让幼儿惊叹不已,对牙齿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心头的想法蠢蠢欲动——要保护好牙齿。这样的意识,水到渠成。幼儿毕竟是幼儿,教师的总结,加深幼儿印象,并承上启下。
三、看看,发现龋齿——观察同伴的牙齿,发现蛀牙。
1.师:小朋友们嘴巴里的牙齿少不少呢?请张开嘴互相看看。(幼儿互相观看牙齿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他的牙齿有的是黑色的;他的牙齿上有洞洞;他有蛀牙……
2.师:为什么会有蛀牙呢?想想,有了蛀牙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回答)
3、 观看录像——蛀牙的危害。
环节自评:发现同伴牙齿的秘密,幼儿乐此不疲。观看录像,在幼儿已有蛀牙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把他们对蛀牙危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带来心灵的震撼——蛀牙带来的后果真可怕!保护牙齿的意识愈加强烈了。
四、刷刷,赶走蛀牙虫——在游戏中学会刷牙。
1、师:怎样才能不让牙齿有蛀牙呢?
幼:不吃糖、漱口、刷牙……
2、师:刷牙是最简单有效的保护牙齿的方法,那一天刷几次牙合适呢?小朋友们会刷牙吗?
幼:早上一次;早一次,晚一次;晚一次……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3、师:刷牙要每个部位都刷到,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刷刷牙吧!
环节自评:在游戏中巩固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天天刷牙的习惯,寓教于乐。
五、延伸活动:身体上还有好多的秘密,小朋友们发现了别忘了跟老师、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哦!
活动反思:
1、以生为本,经纬适度:活动选材从幼儿身体上的.器官——牙齿出发,在途中(幼儿园集体活动中)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会使用简单实用的保护方法,最终到达影响深远的——牙齿终身健康的终点。小小的牙齿,多多的“事儿”——乳牙、恒牙、乳牙20颗、恒牙最多32颗、6岁开始换牙……切牙、犬牙、磨牙……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什么样的“事儿”是他们感兴趣的?能够理解的?目标该如何定位……秉持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教学活动要符合孩子的认识规律,注意孩子当前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和情感背景,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果子。可见,本次活动课题的敲定、环节的设计、内容的涉及,做到了“一英寸宽,一英里深”,幼儿兴趣盎然,知识点恰如其分,教育影响悠远深长。
2、本真教学,寓教于乐:活动秉持问题驱动、教师引动、幼儿主动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说说、吃吃、看看中发现牙齿的秘密、体会牙齿的重要性、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学会基本的保护方法,并养成习惯。童年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所以运用借鉴、影像资料、游戏等教学形式,将抽象枯燥的知识蕴涵其中,幼儿“乐”中有“得”。
陈爱丽点评:(点评老师:陈爱丽,如东县掘港镇幼儿园教师 如东县教坛新秀 唐海燕名师创新团队成员)
1、选材具有浓重的人文性。“牙齿”伴随着人的一生,并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在孩子长出第一颗恒牙、即将换牙的中班与孩子共同认识、了解牙齿,具有浓重的人文意义。
2、过程深受孩子喜欢。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4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23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2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6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