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8 10:09:3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通用]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通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写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前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试着表达自己对声音的感觉。

  重点难点:理解文章含义,感受课文丰富的内涵。

  教学准备:拟定声音的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主教案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回顾升旗仪式上的《三个小金人》的故事,说说为什么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

  2、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倾听的人是最有价值的?

  二、探究倾听的意义:

  1、观看心理小短剧《倾听者和不倾听者》,交流分析。

  情景1:学生甲一副愁眉苦脸的.神情,沮丧地走着。碰到学生乙,上前诉苦求助:“我最近好烦恼,我的数学考试又不及格了,被老师训了一顿,又被老爸打了一顿,而且-……”乙好象在听,但面无表情。

  情景2:甲更加烦恼痛苦,这时候他又碰到了丙。甲上前去,诉苦求助:“我最近很烦恼,我的……”丙一听,急忙插嘴:“怎么拉?你烦恼什么?”甲说:“我的数学……”丙又插嘴说:“数学作业又没有交了吗?不会做吗?是你没有听课吧?”甲解释道:“不是,是我的……”丙继续插嘴自说自话:“是不是考试偷看作弊被老师抓到了,还是你老爸不让你玩游戏又把你的游戏碟给收了?……”甲看着丙一股脑地说了一大串话,自己就是插不上嘴,更加苦恼了,唉声叹气地走了。

  情景3:丁看到甲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主动询问:“你有什么事吗?”甲:“我心里烦死了!”丁:“愿意说给我听听吗?”甲:“我的数学又没及格,被老师训了一顿,又被老爸打了一顿。”丁:“那可真够烦的。”甲:“而我也有我的苦衷”。“是吗?”“我每天晚上在家做作业时,家里总是热闹非凡,爸爸妈妈和生意上的朋友一起打麻将,吵死了,我都静不下心来……”(丁边听边点头。)

  教师引导:看了短剧后的感受是什么,你更喜欢跟谁交朋友?

  学生交流后教师:倾听者收获信任、友谊。

  2、倾听能力小测验,感受体验。

  教师请学生倾听题目:

  中学的小明特别聪明,心算能力很强。有一天,老师又出了一道心算题目,来考考他:有一辆公共汽车,车上有28个人。到了一站上了18人,下了3人;到了另外一站上了5人,下了20人;然后又上了16人,下了2人;到了另一站又上了4人,下了18人;

  这时老师停下来,不说话,望着学生。看看学生有什么反应。这里,一定有学员大声地说出答案——28人。老师宣布:不错,现在车上还有28人,但是我的问题是“这辆车停了多少站?”有人答出了吗?

  教师引导:倾听者收获聪明、智慧。

  3、引导学生说说倾听别人或被人倾听的亲身感受。

  教师引导:倾听者收获幸福人生。

  三、学习倾听的方法

  1、结合“听”的繁体字,感悟听要用“心”。

  2、活动体验倾听要点:诚心、耐心、专心、应心

  3、引导学生对照倾听要点,说说自己在倾听时最需改进之处。

  四、尝试课堂上的倾听

  1、引导学生谈谈:课堂上有哪些锻炼倾听的机会。(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回答、倾听组员交流)

  2、同桌交流本节课的体会、想法。(检验倾听能力)

  3、集体交流体会,展示倾听本领。

  五、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小溪流的歌”所体现的精神,领会作品的主题。

  (二)掌握童话常见的艺术手法。

  (三)品味作品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语言。

  二、课时安排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童话虽说面向的是儿童读者,但很多成年人也非常喜欢读童话。有记者曾经问作家毕淑敏:“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24小时,你会做什么?”她很干脆地回答:“我会读童话。”她进一步解释说:“我非常喜爱经典童话,生病住院的时候就更喜欢。我一直觉得,童话并非只属于儿童,《白雪公主》描述了嫉妒导致的残忍的阴谋,《海的女儿》写了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青蛙王子》体现了对承诺的态度……在这些优美的故事里,孩子看到的可能是新奇的想象,成年人却能体会到古老的、恒定的心灵法则。”

  童话中不仅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幻想,它还蕴含着生活中许多深刻且耐人寻味的道理,它以最恰当、最轻灵的方式为读者打开一扇可以终身受益的大门——思考人生。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严文井先生的一篇童话作品《小溪流的歌》,看看这篇作品会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二)检查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此项内容为上课前布置,或课下通过课代表布置给同学)

  词语解释:低沉——天色阴暗;(声音)低;(情绪)低落。

  怨恨——对人对事强烈地不满或仇恨。

  富足——丰富充足。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

  (三)题解

  同学们也许都亲眼目睹或从电视中看到过“溪流”。那从山涧碎石中缓缓流出的一道碧水,清澈见底,时有游鱼安闲地穿梭其间,在狭窄的水道边,常常见到人们踩在圆润的卵石上,掬一捧清凉的溪水,喝上一口,感受一下自然纯真的气息。大诗人王维也特别喜欢溪流这种静谧的意境,有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本文文题中,清澈的'溪水在岩石上缓缓流动的声音,被作者说成是“小溪流的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这是运用了拟人手法。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童话故事正是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

  题记中的“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呢?(解说:这个问题可先行提出,但不必急于作答,留待学生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后进行探讨)

  (四)初步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1、这篇童话有自然分节,请4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完成“思考与练习二”的表格。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思考与练习二”。

  从表中可以看出,小溪流成长的不同阶段,“歌声特点”和“力量表现”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随着“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的发展轨迹,它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雄浑浩阔,而声音也在进行着相应的改变,变得低沉而洪亮。这些描写刻画都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特点。因此,能抓住事物本身的特征进行描绘,使塑造的形象具有真实性,也是童话的基本要素之一。

  3、理清文章的结构特点。

  通过填写以上表格,还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全文共五部分,前四部分分别写了小溪流的几个发展阶段: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以及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经历。最后一部分总括上文,呼应开头。全文结构完整、匀称。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能读出故事中的童趣。

  2、抄写并解释词语。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的诗句,培养尊敬和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1、指导朗读背诵,充分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2、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的诗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具:课文磁带、歌曲磁带、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喜欢听歌吗?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这首歌好听吗?你知道它是写给谁的吗?是呀,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为了学生的成长,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但值得欣慰的是,学生们在成长的时候并没有忘记老师,当春天百花盛开的时候,老师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小朋友们想看看吗?(出示挂图)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板书∶一株紫丁香)

  3、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再看看图,现在你对紫丁香有了那些了解?(学生回答)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课题,现在你的小脑袋里有没有小问号?(学生质疑)

  2、现在请小朋友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来欣赏一首非常优美的儿童诗(播放课文磁带)。

  3、这首诗写的多美呀!你们喜欢这首诗吗?那就快点翻开书读一读吧!

  注意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用“?”标出来。

  4、字字读准了吗?(开火车认读生、生字)

  5、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让我们把它送回到课文中去(同桌俩互相当小老师,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教师巡视。

  6、共有几个小节?同学们读的'都很投入,老师也想听听你们读的效果,可以吗?我们一起来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7、谁有不懂得地方可以提出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

  1、读悟第一小节:

  (1)、指名读。

  现在你们知道是谁送的紫丁香了吧,一起回答。(板书:我们)

  (2)、谁能想象出来,“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的?(学生展开联想:可能种了许多树、草、蔬菜……)

  (3)、踮起脚尖怎么走路呢?谁给大家表演一下?(指名表演)我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去载紫丁香呢?

  (4)、那么这一小节应该怎样读呢?(指名读)齐读。

  2、读悟第二小节:

  (1)、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下紫丁香呢?请小朋友们先自读课文2——4小节,再小组合作,完成口头填空:(出示小黑板)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的()和你();让()的()帮你();让()的()感谢你()。

  (2)、汇报句(1),(板书:夜夜做伴),“夜夜”什么意思?老师每天晚上都要做什么工作?指导读好“夜夜”,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3)、汇报句(2),(板书:消除疲倦),“绿叶儿”指谁?老师一天都要做那些工作?假如你是一片绿叶,你会为老师唱什么歌帮老师消除疲倦?

  (4)、汇报句(3)、(板书:感谢挂牵),什么是“挂牵”呢?(老师举例:这几天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我们班有许多小朋友都生病请假了,老师心里就非常着急,挂念着他们,害怕他们拉下功课.所以等他们病好以后,老师就利用中午时间为他们补习,这就叫挂牵。)

  谁能举一个老师挂牵你的例子?

  (5)、用“当……时,老师……”练习说话。指导朗读三、四小节。

  过渡:是呀,老师的爱虽然不起眼,但它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点一滴,悄悄的,满慢的,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读、男女赛读、齐读课文二、三、四小节。)

  3、读悟第五小节

  同学们读的多有激情呀!(出示图),教师口述:夜深了,连星星都困的眨眼,可老师还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我们应该对老师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该用什么语气劝老师休息呢?(指名读)让我们带着对老师深深的爱,一起来劝她休息吧!

  4、现在谁来告诉大家,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5、老师小结:也就是说“一株紫丁香”实际上就是小朋友的心愿,表达了小朋友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那么你们有什么心愿要对老师说?你想有什么方式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情?

  四、指导背诵

  1、读完课文,你再来看看这株紫丁香,觉得它怎么样?(板书:美)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课文好吗?(放音乐)

  2、这首诗歌写的美不美?是不是应该让它流在我们的脑子里?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多读几遍,争取背下来。(学生练背),谁想背给大家听?(指名背)。

  五、指导写字

  其实,老师最高兴的,就是看到小朋友们的进步,书一次比一次读的好,字一天比一天写的好。今天,我们来学两个字:

  消:左窄右宽,右边第一笔是竖,第四笔也是竖。

  困:四四方方一个框,木字一捺变成点。

  六、自主作业,拓展感悟

  从以下几项作业中,有选择的完成自己感兴趣的1——2项。

  讲师爱生小故事

  做贺卡

  唱赞美老师的歌

  抄赞美老师的诗句

  读赞美老师的诗句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阅读两首诗,了解诗的表达方法。

  2.了解诗歌中借助的意象实际是主客体的结合。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借助注释初步读懂诗歌,产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

  (三)情感目标

  1.生命无高低贵*之分,认定目标,不懈追求,就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2.体会诗歌凝炼的语言美,丰富的内涵美。

  二、学法引导

  因为这首诗是外国诗,对于作者可课外阅读资料作充分了解,但诗歌短小,结合自读提示与课后练习反复朗读诗歌,自读自解,以解助读,读中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学习重点在于品味两首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言外之意。这一点可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教师作必要的点拨。

  2.理解诗歌中所揭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启示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可指导学生展开想像与联想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背景音乐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自读文章,品味语言,展开联想与相象,体会诗句的含义。

  2.教师设计启发性问题,完成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诗中诗人抓住帆这个平常的事物,抒写心中的情志,揭示了人生中的问题,本节课就在诵读中品味诗中的言外之意。

  (二)整体感知

  《帆》这首诗中诗人在凶猛的巨浪、呼啸的大海的背景上,塑造了一个飘浮大海,不甘于平静生活却祈求风暴的孤帆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过程

  l.释题,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2.配乐范读这首诗,体会诗歌朗读的节奏和韵律,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感情。

  3.学生自读诗歌,读出节奏和感情。

  能够在音乐背景下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学生细读课文,教师指导进行讨论分析,完成“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1)体会《帆》这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2)《帆》中塑造的“帆”的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结合诗歌创作背景来分析这个问题?

  (3)诗句“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明确:(1)《帆》这首诗用了较多的笔墨描绘了自然景色,马克思曾对这首诗赞赏道:“对于自然的描写未必有哪一位作家能超过莱蒙托夫,至少,具有这种才华的人是寥寥无几的。”这首诗似一幅出自名家的油画,湛蓝的大海、茫茫的雾霭、呼啸的海风、凶猛的巨浪构成了画面的背景,也决定了画面的基调——动荡不安,广袤的海空,恶煞般的巨浪似欲吞噬一切。

  (2)在三十年代风雨如磐的俄罗斯,年轻诗人的心中早就充满着反抗情绪,渴望着以行动和斗争去冲破那重重黑暗。这首诗创作于大学时代,是诗人早期抒情诗中的名篇。《帆》是诗人人格、理想的象征,在诗中,莱蒙托夫把自己的命运比做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蓝雾中泛白的.孤帆。通过帆这个象征性的形象,莱蒙托夫表现出自己心中的反抗情绪,力图进行积极行动和斗争的志向。

  (3)在凶猛的大海上,一支在金色阳光下闪着白光的孤帆在奋力搏击,它一会儿被拥向浪尖,一会儿又被推入波谷,它似在寻觅什么,又似要摆脱什么,正是诗人寂寞、孤独而又不愿同流合污的叛逆性格的写照,表达作者企图冲破牢笼的强烈渴望。它在祈求风暴,它欲在风暴中寻得“宁静之邦”!表现了作者内心孤独、怅惘、倔强、高傲的性格和不屈的追求。

  (四)总结、扩展

  《帆》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极普通极常见的事物,揭示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给予读者以人生的启示。

  八、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整体感知课文,试着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

  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重点。

  二、布置预习任务

  1、读第一遍课文,达到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生字表上没有的字查工具书,读完课文后,再读生字表。

  2、读准下列字、词的音。

  崇高 浸透 项目 辛劳 汹涌 塑造 朝霞

  编织 茁壮 衷心 祝愿 波涛 创造 智慧

  蕴含 春晖 闪耀 甘露 情不自禁

  3、读第二遍课文,达到读通句子。

  4、读第3、4遍课文,达到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不重复,停顿恰当。

  5、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说一说,老师“好”在哪里?试着写一写。

  6、从文中标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试着写一写你的理解,不明白的可以借助工具书。

  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蕴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茁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衷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浸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塑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课本上描红,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把本课生字写3遍。

  8、把本课生词、课后三题写2遍。

  9、预习了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写在下面)

语文教案 篇6

  为了弥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我们应积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分享了语文兴趣小组的活动教案给老师们参考!

  一、指导思想

  我校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教学理念,促进第一课堂教学,以开展丰富课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激化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热情,掌握一定的阅读、写作知识和技巧,尽快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根据六年级学生实际,从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方向着手,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创造自我、学习课外文化知识和形成良好习惯的机会,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奠定基础。

  二、目标要求

  1、活动内容要贴近校园、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2、活动讲求趣味性、知识性、人文性和文学性相结合。

  三、活动时间

  每周二、周四下午二节课后

  四、活动地点

  六(3)班教室

  五、指导教师

  张蒲霞马小平

  六、活动措施:

  1、鼓励学生积累成语、歇后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2、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

  3、通过读好书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提高阅读兴趣。

  4、通过看爱国影片培养爱国情感。

  七、活动内容安排

  第一周积累成语

  第二周成语接龙

  第三周故事会

  第四周讲故事比赛

  第五周猜谜语

  第六周看爱国影片

  第七周好书大家读

  第八周好书大家读

  第九周趣说歇后语

  第十周背诵课文比赛

  第十一周看爱国影片

  第十二周读《论语》

  第十三周读《论语》

  八、预期活动效果

  课外兴趣小组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本学期的语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得轻松愉快,学得确有成效,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小学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