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10篇【推荐】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仿造课文第4段的写法,练习说(或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积累文中的好词。
三、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读几遍课文,读一读生字新词。)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历史、回归、现在等的图片或文字)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东方之珠》,学生听或轻轻拍手哼唱。)
1、伴随歌曲,我们走进了课堂,你们知道刚才唱的是什么歌曲吗?东方之珠的珠是什么意思?(珍珠)东方之珠指哪里?
2、你知道香港在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地图上画圈的地方就是香港,它在祖国漫长海岸线的`南端,是一个著名的港口。)
3、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开火车读词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联系句子、课件演示等)
香港 贸易 清澈 海豚 闪耀 粤菜 佳肴 应有尽有
琳琅满目 物美价廉 璀璨无比 一应俱全 亚太地区
(粤菜:广东风味的菜。 亚太地区:太平洋周围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璀璨无比: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霓虹灯:彩色的灯。闪耀:闪烁。
琳琅满目:读句子,看课件,就是商品多的意思。)
2、解决了生词,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自由地小声读课文。
(三)、学习第1段
1、无声的默读有助于思考,请默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
2、交流。(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还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
3、现在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香港为什么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
(四)、学习2―5段
1、整体感知:
①听老师读课文2-5段,同学们来感受。
②同学们谈感受:在听老师的朗读中,香港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美丽、繁华)
③你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香港的美丽和繁华的?在哪一段描写?
(板书:市场 美食 海洋公园 夜景)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简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好句。
二、学情简析
三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能有自己的主见,逐步学会积累语言,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诵读,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已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积累语言方法。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一般人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能把观察到的海底景色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能展开丰富的想象。
4、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想,读中悟,有自己的感受。欣赏文中优美的词句,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六、设计理念:
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出发,来安排教学过程。突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平等对话”,做学生的.合作伙伴。
⒉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合作、相互的学习。
⒊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积累必要的交际语言和交际方法,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口语交际。
⒋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读中积累语言。
⒌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七、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上的是第一课时,在阅读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任务之一。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中,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另外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意境,领略“美”的境界。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的要素之一,而多媒体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在教学过程中用语言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同时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出示相关的精美图片,引导学生品一品作者描绘的西沙群岛是怎样的美丽富饶,究竟美在哪里。在这节课中,朗读的成分比较多,就是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中去深深地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八、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游览了西沙群岛,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西沙群岛的美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是通过什么展现的?物产丰富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板书: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看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吧,出示课件,问: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怎样?
2、出示句子: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板书: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3、那里的海水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颜色呢?
4、出示句子: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5、说话训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原因。
6、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美丽的海水下都有些什么呢?
2、出示课件。
3、海底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内容读一读。
(根据学生回答学习相关内容)
⑴珊瑚(板书:珊瑚)。
①珊瑚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③指导朗读。
⑵海参(板书:海参)。
①有多少海参?
②指导朗读。
⑶龙虾(板书:龙虾)。
①龙虾长着什么样子?
②出示句子: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③加上动作朗读。
⑷鱼(板书:鱼)。
①出示中心句。
②学习种类多。
③学习数量多。
④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下面让我们到海滩上去看看。
2、出示课件。
3、说说海滩上有什么?
⑴贝壳(板书:贝壳)。
①这些贝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②出示句子: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③比较“拣”和“捡”。
④指导朗读。
⑵海龟(板书:海龟)
①出示句子: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②这段话围绕哪句话写?
③从哪里看出海龟有趣?
④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6自然段
下面我们到西沙群岛的最后一站——海岛去看看。
⑴出示课件。
⑵刚才大家看到什么?
⑶出示句子: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⑷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写的?
⑸出示句子: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⑹用“因为……所以……”填空。
六、学习第7自然段,总结全文
⑴出示句子: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⑵我们即将告别西沙群岛,你想说什么?
⑶是啊,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坚信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八、作业
1、我要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2、我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我会用“最____的要算____”为开头写一段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秋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画面清静,悠远,朦胧。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淡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审美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比较、鉴赏、评价诗歌。
【指导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首先从感知诗歌美的情感入手,进而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想象美的图景,体验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感受,最终达到培养美的情趣的目的。
【设计思路】
一、诗情导入
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是豪迈的秋;“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忧伤的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是寂廖的秋。秋天还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有清淡的神韵,深情的怀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板书课题)
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验美的情感
1、学生试读,体验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学生在小组内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并谈谈自己读的方式。4、诗中描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漂亮的名字。
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学生命名只要符合大致意思即可。
5、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总结:伐木丁丁,稻谷流香,瓜果肥硕,雾冷、露清、霜白,有秋虫低鸣,有蟋蟀弹琴,有溪水清冽,这样的秋天谁人不爱,这样的秋天谁不赞美。
三、欣赏美句,享受美境
1、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并朗读。
2、小组内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3、全班交流。
意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情感。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
4、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困惑?
总结:诗人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秋写得富有神韵,富有活力。秋似乎是一个清闲的农人在享受秋日的收获,似乎是一个悠闲的渔人正撒网归来,似乎是一个清洁纯的少女正凝神静思。读此诗,身也变得轻灵,心也变得明净。
四、构思美图,表达美语
1、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想像每一幅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用美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播放音乐与画面。
2、小组交流,推荐优秀者在班内交流。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3、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总结:秋已不在作家笔下,而在同学们心中 ,因为作者的诗已经与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尽情地体验,畅快的想象融合了,我相信,同学们想象的功夫做得越充分,对作品底蕴的感受,理解就越深刻,就越能感受作者的心。
五、比较美文,培养美趣
1、学生朗读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
2、请你用学习《秋天》的方法,谈谈你将从哪些方面去品读这首诗。3、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意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读诗。
总结:诗歌,常常用音乐般的语言,传达出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情感。品诗,就应该懂得品味诗的音乐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这才真正掌握了读诗的方法。
六、挑战美诗,学写美诗
1、你曾与秋有过亲密接触吗,请用你最具感情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秋。2、全班交流,评选出最优秀诗篇。
总结:秋各不相同,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体现了美,我想,这都是由于我们受到了何其芳诗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这么耐人寻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在正值金秋十月,让我们走进这硕果飘香的季节,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美吧。
秋天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设计 :
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赏析: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10个生字,描摹6个字,积累10个词语,理解“婀娜多姿、寒碜、不畏严寒、色彩斑斓”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至九节.
3、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含羞草名字的由来,了解含羞草叶子能够垂下合拢的特征。
4、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尝试积累描写花草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出示图片)
(板书:含羞草)
2、你们知道含羞草有什么特点吗?
师:含羞草的叶子之所以会垂下合拢,这里还藏着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0课。
3、出示课题:40、含羞草。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第13节
1、轻声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它叫含羞草?
2、出示第13节。
3、(预设:1、含羞草什么意思?
2、为什么后来叫它含羞草了?
3、为什么一碰它就收拢叶子?)
4、齐读第13节。
5、过渡:原来含羞草一开始叫得意草,那么为什么会叫它得意草呢?
三、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学习1——5节
1、过渡:原来含羞草一开始叫得意草,(板书:得意草)人们为什么这样叫它呢?自己轻轻读读课文1——5节,划出有关句子。
3、示生字:陶、婀、娜、姿,谁来读一读。
4、点出“翠绿、婀娜多姿、淡雅”等词。
5、理解“婀娜多姿”这个词吗?
出示两幅动画效果图,帮助理解“婀娜多姿”这个词。
6、引读2-4节。
7、指导读“自我陶醉”这个词。
8、读“得意扬扬‘这个词。还知道跟它意思相近的词吗?得意洋洋(近义词——自鸣得意)
9、指导引读1-4小节。
10、出示第5节:因为它还觉得自己是世界上。。。。。。
过渡:是呀。难怪它经常----,难怪它----,连主人也觉得它太----。
(二)学习6——9节
师:得意草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真是太自鸣得意了。主人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在一年四季中主人把它放到了不同的地方,让它和其它花儿比一比,看看谁到底更美丽。
2、先自己读读课文6——9节,再试着根据填空说一说。
(出示) (季节),得意草与 相比,觉得 ,因
为 。
3、小组学习,交流。
4、认读第4个小节中的词语,
出示:寒碜 菊花 色彩斑斓 不畏严寒 千姿百态
理解词义:寒碜、不畏严寒、色彩斑斓。
5、小朋友,如果你是得意草,当你与那些花儿比过后,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6、交流并板书(羞愧、惭愧)学生字:惭。
7、分角色读6——9小节。
(三)学习12节
1、引读12节。
2、(出示)指导读得意草的话。
3、与“惭愧”意思相近的词是----。
4、“惭”和“ 愧”一样,都是竖心旁,开火车读一读。
5、过渡:从此之后,得意草就改名叫含羞草了。
这两个名字,你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四、复习巩固
1、圈出课文中描写花草的`词语。
2、交流(出示)
描写花的词语:婀娜多姿、淡雅、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不畏严寒
描写草的词语:翠绿
五、作业
1、你能用这些词语和以前学过的描写花草的词语,来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一种植物吗?
出示:我喜欢 花,因为 。
(提示:可以从颜色、味道、姿态等方面进行介绍)
2、从课文中摘录几个描写花草的词语。(至少3个)
3、抄写课后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语文教案-西湖的“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景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西湖的美。
二、教师范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自己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
三、自学课文
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四、小组交流
(重点讨论第2题。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在花港观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指名读;
2.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
六、听课文朗读录音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2.找一找其他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西湖的“绿”》。
七、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新笔画:横折斜钩。
2.主动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
1.能按要求认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难点
1.掌握会写字,掌握新笔画。
2.感悟各种颜色的树叶纷纷飘落的美景。
教学准备
1.做成树叶状的生字卡片。放大的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看看天气的变化,花、草、树木、动物等与夏天有什么不一样,采集一些不同的树木的树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情境图,感受秋天的美
1.小朋友,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2.今天,老师带给小朋友们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吗?(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
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是秋天来了?
小结:是啊,秋天来了,天气凉了,金黄的稻谷铺满田野,沉甸甸的水果挂在枝头。我们每天上学、放学,走在小路上、校园里,看到最多的就是那一棵棵树正在落叶。树叶在空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有时还飘落到我们身上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第8课《金色的秋天》。(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小朋友们学完了汉语拼音,我知道大家都学得很好,会用拼音来读课文了。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读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拼音。我来听听谁读得准确又流利。
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2.听到小朋友们读得这么好听,我也想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教师范读)
3.指名两个学生一人读一段,读后评价,主要纠正发音。
4.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只要学生大体谈谈自己的感觉,如落叶像蝴蝶真漂亮,我喜欢秋天等。)
(三)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把生字放到课文的词语中、句子中读一读。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哪儿见过这些生字。
2.读“大树的信”。
(事先把做成落叶状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画好的“大树”上。这时,让“树叶”一片片飘落。)看,这一片片树叶是大树写给大地妈妈的信,秋风姑娘帮着送信,你能帮忙读信吗?
请学生上台来读“信”。带大家读出。
3.同桌互相考一考生字是否认识。
(四)中间休息
教师教读儿歌:
落叶
秋风吹,
树叶摇,
红叶黄叶往下掉。
红树叶,
黄树叶,
片片飞来像蝴蝶。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风、气、飞、中。学生认读。
2.学习新笔画:横斜钩。
(1)观察“风、气、飞”中有什么相同的笔画。
这个笔画叫做“横斜钩”,跟老师说一遍。
(2)(范写横斜钩)跟着老师书空:
教案《语文A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秋天》教案》,
横斜钩先写横,再竖,到中间时向右斜,顿笔向上写出钩。斜钩要有力。
(3)学生写一遍这个新笔画。
3.跟着老师的范写来写“风、气、飞”三字,注意笔顺。
风:竖撇,横斜钩,撇,点。
气:撇,横,横,横斜钩。(中间的横短一些。)
飞:横斜钩,撇,点。
4.“中”字较容易写,注意“口”写在田字格正中偏上,一竖写在竖中线上,要有力。
5.学生描红、练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2.读读“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3.上节课,小朋友们已经把课文读通顺了。现在,谁愿意来看着图读一读?
(出示放大的插图)指名朗读。
4.读后评议。小结:我们要读得更好、更美,就要来认真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内容,感悟秋天的美
1.指名读第一节。
师:秋天天蓝蓝的,云儿白白的。“天气一天天凉了”,你有这感受吗?
齐读第一节。
2.学习第二节。
(1)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节,同桌可以比一比谁读得好。
(2)出示教师和学生课前收集的不同树的落叶,让学生看一看,说说它的颜色、形状,是什么树的落叶。
师:这么多的落叶,颜色不同,书上用一句话来告诉了我们。是哪一句?
课件呈现句子:“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半黄半绿的。”指导读这一句。注意停顿: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半黄半绿的。
(3)这么多不同颜色的树叶,在空中飞舞,好像什么?
出示句子:“一片片树叶在风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看课件上树叶飞舞的情景。
请小朋友拿着自己捡来的树叶,演示树叶从上往下飘飞的样子。一边演示一边读这一句。
指导长句子的停顿:一片片树叶/在空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4)美丽的树叶,离开了树妈妈,它们会怎样呢?
课件呈现句子:“它们飞呀,飘哇,纷纷向树妈妈告别。”
指名读这一句。
师: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我想做一回树妈妈,你们愿意做我的孩子吗?孩子向妈妈告别会说些什么呢?我们来表演一下。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朗读全文,有感情朗读第1、2自然段。
2、了解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练习长文短读。在朗读品味中领悟将场景描述具体的方法,并学会迁移运用。
3、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练习长文短读。在朗读品味中,领悟将场景描述具体的方法,并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难点:
在朗读品味中,领悟将场景描述具体的方法,并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资源:
西部缺水的视频;学生已经积累的描写场景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初读
谈话交流,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
(1)指名读(2)学习生字:“窖”、“储”、“勺”字(3)发现词语排列的规律,朗读
2、学习多音字,读出长句的节奏美。
三、长文短读,理清文脉
1、交流初读感受:课文中什么是你没有想到的?
随机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设计意图:文质兼美的语言唯有在运用中,才能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进而促进言语能力的发展。借用课文语言,畅谈初读感受,进行说话训练,是简单而有效的教学策略。】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场景,试着用简短的语句说一说。
3、交流讨论,完成板书。
4、小结:读着读着,我们将长长的课文读成了三个场景,读成了三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三个场景,在阅读思考中概括归纳,将课文的`脉络理得清晰明了,让阅读变得通透。】
四、感受艰辛,领悟写法
1、【视频情境】让我们一起走近马朝虎的家乡,走进这个小村庄,来到一个取水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样的场景的呢?请你默读第一自然段,边思考,边圈画出关键词语。
3、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随机板书:珍贵
5、小结:这一自然段中没有出现“艰辛”这个字眼,却用一连串的数量词,让我们处处感受到挑水的艰辛,水的珍贵,这就是马朝虎的独具匠心之处。
【设计意图:化繁为简,清简透彻。视频播放,引向课文情境;抓住关键词语,咀嚼品读,感受语言的质朴和表达力。】
五、感受快乐,迁移写法
感受快乐:
1、将目光聚焦那一场雨。出示相关句子,自由朗读。
2、那是怎样的一种痛痛快快呀?自由朗读体会。
3、引导想象,体会“雨中洗澡”的快乐,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水的珍贵。
领悟写法:
4、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雨中狂欢的氛围的。
5、讨论交流。
迁移仿写:
6、回忆生活中的场景;选择一个场景中最精彩的瞬间仿写片段。
7、学生练笔,集体评点。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在阅读想象中移情体验,触摸文本的意蕴和情感所在;“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狂欢的氛围的?”促使学生从关注内容转移到自觉关注语言,细细品味、揣摩,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并学着迁移运用。】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附板书:水(珍贵)
取水艰辛雨中洗澡勺水消暑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①、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②、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
③、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④、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字。
2、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教学课文一、二、三段。
二:合作交流
1.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
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
2、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
4、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
1、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
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
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品读体验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
说。(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观看录相,然后说说。
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
8、观看录相,亲自感受。感情朗读写洞口和外洞的语句。
9、有感情朗读一至三段。
四:巩固延伸
金华城的浏览路线还有吗?
第二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字。
2.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了作者先写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样的等内容。
2、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点?(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
4、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
三:品读体验。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四段,边读边想。
2、读后问:
①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这样小的小船通过孔隙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窄板书:窄)
②人卧在船上后那个样子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人要这样贴着船才能通过孔隙又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矮板书:矮)
③那么,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一句,自由朗读,读后问:“挤压”是什么意思?(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孔隙险板:险)
3、小结:从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点是......(指着板书理解)
4、设计引读: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体会孔隙的特点。(按课文写孔隙特点的内容设计)
5、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
6、默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7、指导理解每句话讲了什么,并结合理解“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一句,概括出内洞的特点。(板书:黑、奇、大)
4、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录相,欣赏体会。
5、下面请同学再仔细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内洞的?
6、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再相机点题。
四、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来说说怎样出洞的吗?出示幻灯,学生先说,再指名说。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五、小结:
第三课时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四、五、六段,跟着作者游览了孔隙和内洞,了解了孔隙和内洞的特点,那上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允许,再自由朗读四、五、六段,欣赏体会。)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2、归纳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概括中心思想,指导给课文列写提纲。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说说每一段讲了什么?
二、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双龙洞的美丽奇特,体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可爱河山美丽奇特指导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三、指导给课文列提纲。(先自由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再汇报讨论)
四、质疑,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
五、堂上检查,背诵第五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欣赏了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领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可爱。课后大家要认真读读课文,好好欣赏欣赏。有机会,我们亲自到双龙洞去游一游。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了生机的春天的美丽。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顺序来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可爱与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教学难点
图文对照,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板书预设
羽毛
外形 翅膀
尾巴
赞 热
飞回: 增添生机 美 爱
燕子 春 大
姿态优美 天 自
飞行 速度快 然
心情高兴
停歇 电线—曲谱
燕子—音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3、感受燕子的美,积累好词佳句。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生字、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注意老师的问题提示: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4、学习练读。
5、句子中用“乌黑光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
6、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写字指导
1、独立观察书写。
2、教师巡视,对学生写错的字进行集体纠正。
六、布置作业。
1、词语抄2次。
2、摘抄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读读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句话,说说好在哪里?
引导: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什么叫“赶集”?(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谁能简单地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增添”是什么意思,“生机”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波纹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9、齐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
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指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五、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同桌报听写。
2、读课外文章《小燕子——春天的使者》。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我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从优秀的诗歌作品中小学生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灵秀,体悟人与物的和谐美妙,感受人类心灵的质朴圣洁。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如能从小能多读些诗词,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更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因此,在小学阶段如何落实好学习古诗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
[复习内容]:
1、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四首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作为重点,能够会读会背会默、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古诗中蕴含的哲理。
2、本册课文引用或者联想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咏柳》、《敕勒歌》、《大林寺桃花》,为辅.
3、积累古诗名句,学以致用
[课前谈话]:同学们,孔老夫子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那么多的老师来我们班做客,大家高兴吗?表示欢迎啊!孔子还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过的知识既是及时地进行复习,不也是非常愉快的事吗?
[复习过程]
(一)导入:情景导入,确定目标。
今天我们的复习列车将开往“古诗园”,(板书课题)大家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买票吧?(有疑问吗),背诵一首课外积累的古诗,才能获得门票。
我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语言文化遗产,古诗就是这个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们能熟练背诵一二,不错的,古诗园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打开。(播放古筝曲)
本册第4课、第22课就为我们重点推荐了四首古诗,他们是什么呢?指名说诗的题目和作者,并吟诵。
(音乐声止)那么,回忆一下,古诗的知识点我们可以从哪几块去梳理呢?指名回答,随机出示小黑板: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且会默写
2、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
(二)根据以上几点自由复习,回头我们展开竞赛
(三)比赛开始,凡是表现优秀的同学自己给自己的学案上画一张笑脸,同时给本组加10分,笑脸最多的同学获得个人优胜奖,和得分最多的组获得集体优胜奖。要求大家要绝对地公平公正。
第一关:古诗传真
每组派一位代表默古诗名句对对碰
写本组的指定古诗,其余同学默写自己最容易默错字的古诗,自查自纠。
批改,并提醒大家,认真掌握好古诗中的难写字,能提高正确率。
蓟北 涕泪 喜欲狂 须纵酒 巫峡 襄阳 洛阳
家祭 乃翁 子聿 无遗力 工夫 绝知 躬行 鉴 徘徊 渠
对照黑板进行比较,正确的举手,加分。提醒落后的组要加油,错的同学自觉找组长重默过关。
第二关:词意点击
这一次我想找几个不放心的同学代表各组来回答。
第一组,指名——,欢迎鼓励,点击词意。
第二组,指名——,欢迎鼓励,点击词意。
第三组,指名——,欢迎鼓励,点击词意。
第四组,指名——,欢迎鼓励,点击词意。
小结:不放心就是关心和爱心,我小时候就是这样,最希望老师不放心我。这样就会更关注我,才多提问我,我才会不断进步。
第三关:古诗鉴赏:看谁理解得深,理解得透。
本轮为抢答题,谁先举手谁回答,答错了机会让给另外一组。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诗是两首经典的_________诗歌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他在中国文坛上被称为“________”,他的诗就像一面镜子,真切地反映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被推崇为“_________”,这首诗被称为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体现了一个“_______”字,表现诗人喜欲狂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诗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喜。
4、《示儿》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__的绝笔。他以_______的口吻告诉孩子,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悲(用自己的话),并叮嘱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无比渴望以及强烈的________之情。
5、你还会背陆游的哪一首爱国诗歌?
6、《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都是关于_________的诗篇。
7、《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由“古人学问无遗力”我们可以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由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书本上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由此我联想到鲁迅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观书有感》中表达诗人读书感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观书有感》这首诗的题目虽然写的诗读书的感受,诗中却写的是池塘,这是因为作者巧用“______________”作比喻,正如_____________能够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使人睿智。
小结:古诗园中的古诗果然精彩,吟诵他们不仅被诗人的爱国情操所感染,而且被其中深刻的哲理所启迪。看来学习古诗不仅要会都会背,更要做到把握诗歌形象、推敲关键词句 、品析艺术特色 、理解诗歌主题,这样才能悟得深、记得牢。经过上一轮的自由抢答,我们来看一看双方的得分,表扬先进,鼓励落后组,迎头赶上。
第四关.古诗大搜索
打开目录,浏览一下题目,想想本册书中还有哪些古诗暗藏于课文中,或者在文中被引用。
找到一首加10分。指名背诵(古筝曲配乐)《饮湖上初晴后雨》、《咏柳》、《大林寺桃花》、《秋夕》、《敕勒歌》
第五关古诗名句对对碰
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语文课本,她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古诗大餐,一篇文章有它精彩的段落,一首古诗也有它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生活中、学习中处处可以引用。我这里为大家准备了几条。
现在进入最后一关古诗名句对对碰。谁敢来尝试现场抽签作答。
题目有:1、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小明很贪玩,老师总是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他要趁年轻,好好学习,不要等到老了一事无成,只留下悲伤。
……
六.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棒,但是还要不断努力,我也引用一首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赠与大家共勉。
[课例分析]:
20xx年12月22日,今天我面向全镇六年级语文教师上了一节古诗复习课,因为古诗的教学本身就很单调, 再加上一般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爱模仿等特点,他们记忆力好,形象思维能力强。但这一阶段的孩子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他们爱活动、坐不住、坐不久。所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能够长久地吸引孩子们的目光,我采用了很多教学方法:
比如:上课伊始,我便让学生用吟诵课外积累的古诗用来“购买”本节《古诗大观园》的门票,学生的兴致高涨,迅速进入古诗的学习情境当中,在古筝曲中抑扬顿挫地自己喜爱的古诗,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展开了“古诗传真”、“ 词意点击”、“古诗大搜索”、“古诗名句对对碰”的竞技闯关活动,以及抽签接诗句活动,凡是表现优秀的同学自己给自己的学案上画一张笑脸,同时给本组加10分,笑脸最多的同学获得个人优胜奖,和得分最多的组获得集体优胜奖。同学们情绪高涨,学习认真,发言踊跃。
不容置疑:这是一节极为成功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面向全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活力课堂。这是所有听课教师的一致评价。
然而:对于这样的活动课,许多教师也产生顾虑和担忧:“这样一来,孩子的天性自然是得到发挥了,可是课堂上安静的独立思考时间太少了,学生的坐姿随便了,情绪高涨时居然会欢呼、跳跃,教学秩序得不到保障,教学质量会不会出问题啊?”
的确,身在此山中的我深知这节课存在的问题,那主要不是孩子们的原因,而是我在设计教案上考虑的.不够周全,以及我在课堂管理能力上的不足。
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课堂应该关注学生个体享受学习的过程,只要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跳跃,我们教师应该给学生一点言行的灵活性和自主权,给共舞之外的独舞一点精彩回旋的自由空间。我以为并不是有了安静的课堂,就意味着有了一堂好课。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是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启迪。
但是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改进教学是改善纪律的关键。这节课我最大的失误一是在竞赛的要求上不够明确、不够周全,使得学生在比赛中产生一些分歧,小组之间产生矛盾;因为比赛的题目层次性不强,忽略了小组当中的学困生,使课堂变成了少数人的舞台。二是我自身调控课堂纪律的能力、策略明显不够,应该不断地组织学生、管理纪律、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要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才能采取相应的、合适的措施。
总之,调控教学课堂,重点是看学生学的是否认真,是否把所学的知识吸收了。要做到人人都积极思考、积极参与的活力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就不容易涣散,问题行为也就少了,课堂纪律自然也就好了。小学生年龄尚小,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中的纪律与课堂管理不可忽视。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教案11-0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06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8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30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4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0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