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5 08:40:2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锦集【6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

  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

  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

  倾诉:完全说出。

  栖息: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一(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的3~5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

  第三自然段:写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第四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时间顺序)

  (2)这样的顺序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4)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三、指导背诵第二段。

  帮助学生弄清这一段的层次,再让学生明白第一层的叙述顺序。

  四、作业

  背诵课文3~5。

  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语文七色光”是每个主题单元之后的一个独立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园地。这一单元主题是“同情弱者”,其内容紧扣单元主题,并设计了四项语文活动,意在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语文七色光”包括四项相对稳定的栏目:1.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2.日积月累;3.知识窗;4.大家一起来。

  教学理念

  在创设一定的情境下,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遵循语文积累的内化过程,掌握方法,为语文实践活动的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设计特色

  激发兴趣?摇?摇遵循方法?摇?摇培养习惯

  教学目标

  1.能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2.培养学生背诵并积累成语、名言警句和填写读书卡的好习惯。

  3.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成语、名言警句。

  2.近义词、反义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单元主题的名言警句以及古诗对应句。

  教学时间

  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前两项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热身:又到“语文七色光”的时间了。先让我们重温本单元的经典佳作吧。“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悲惨、凄苦的命运令人同情,“卖炭翁”的劳苦、艰辛同样叫人可怜。但是他们的生活时代已经远离我们,他们的故事也已成为了过去。而“快乐读书屋”中两篇发生在现代社会的事例却让人感动。好!带着这一思绪,让我们共度宝贵时光吧!

  2.看“爱心大使”乐乐来了。(出示课件)

  同学们,我们来共同加入“献出爱心、关爱弱者”的公益活动中吧!今天我带领同学们先到社会福利院去看一看。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板块的内容

  (1)出示一组福利院孩子们的生活照片。(先让学生观察描述)

  社会福利院里生活的病残孤儿,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小”群体,他们的命运让人“同情”,但他们在党的关怀下,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下生活也很“愉快”。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在情境创设下展示有序的练习,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为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活动作了铺垫。教师把几个基本训练词贯穿在语境中,让学生懂得词语的运用,并最终能得法。]

  (2)填词比赛。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胜出者奖励“爱心卡”;小组比赛中,选词说话,如能运用多个词语组句成文,再次奖励。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训练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比赛活动,促其掌握反、近义词,并通过词语的训练,拓展到句子的训练,落实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过渡:看“爱心大使”乐乐多开心啊!它的“爱心卡”发给了那么多的同学。老师也为你们的善良和博爱所感动。你们可要真正地做一个关爱他人的好孩子啊!乐乐又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呢?

  2.学习第二板块的内容:日积月累。

  乐乐带我们来到了敬老院。(出示社会上对敬老院老人关爱、帮助的画面。)

  (1)读下面词语。

  与人为善 无微不至 助人为乐 雪中送炭 乐善好施

  麻不不仁 无动于衷 盛气凌人 恃强凌弱 横行霸道

  (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词:如齐读、轮读、赛读等方法记忆词汇。)

  (2)创设情境,用词语说话,达到记忆的目的。(看画面用词汇说话)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抛开烦琐的解释,取而代之以多层次的读、悟、理解词汇,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训练了语感,陶冶了情操。]

  敬老院的老人需要大家无微不至的关怀。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孟子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就让我们看一看古训吧。

  (3)读名言警句。(出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孟子》

  《论语》是过去启蒙教育的必备书。今天我们读来依然言简意赅。它是谁的作品呢?(生:孔子。)

  设计意图

  文言文学习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很深奥。为了便于他们更直白理解其意,教师可加以解释,这既为他们的后续学习作了铺垫、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教师的有序引导,又为他们指明了读书的方向。]

  同学们下面就自由读一读这几则关于品德修养的古训吧。

  通过学生查资料,师生共同解释句意,进一步加深对名言警句的记忆。

  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品德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呢?

  学生回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比赛。这里不强求学生全部接受,要因人而异。

  设计意图

  教师不必强求按文言文进行剖析,只要学生知其意,并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的拓展学习,来进一步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文言文读来感觉深奥,但读古诗我们却能品出其一二来。好!下面读一读这样几组诗句,体会其对应的妙处。

  (4)读诗句,体会韵律美,找出诗中对应部分。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唐)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杜甫(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江雪》柳宗元(唐)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认知去吟咏、诵读,体会古诗的独特韵味,感受和积累优美诗句。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对古诗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文化修养。]

  听着你们的'诵读,老师真切地感受到你们积累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后我们要举办一个古诗诵读会,你们说好不好?

  设计意图

  营造一个感人的场面与氛围,将整节课贯穿在 一个大情境中,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的同时,体味情感的美好,突出了训练主旨,又深化了主题。]

  小结: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啊!看一看“乐乐”又来了。(出示课件)

  同学们,我们的活动要告一段落了,就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共同关爱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观看多媒体画面。

  三、总结本课,拓展升华。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感动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你的语文知识又提升到了一个新领域。就让我们课下走近孔子,也亲自读一读《论语》,去感受儒家学派的“仁义”;在聆听古人教诲的同时,也同外国作家对对话,像“知识窗”中的安徒生,你也会感受到异样的社会不同的人生。同时,老师也希望你们到社会的大课堂里去寻找语文资源,抱着爱心,感恩他人,回报社会。

  第二课时(略)

  完成“知识窗”和“大家一起来”的内容。

  形式:读书汇报会

  一、读一读、汇报书名。

  二、朗读名句、名篇。

  三、填写、制作读书卡。

  四、展示交流读书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导写字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五、作业:

  自己开动脑筋,想想怎样表现风,试着做一做。

  教学反思:先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通顺,找一找文章中讲了哪几位小朋友,再作简要的自我介绍。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在活动中认识了生字,还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对教材钻研得不够深,教材该挖掘到的没有把握好,让人有一种“走过场”的感觉,这样的课堂就缺乏了一些内涵。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课文围绕谁能当小小卫生员节目主持人展开。小动物们只关注自己的形象是否卫生,而忽视了作为一名主持人的最重要的条件:关注周围的环境,维护公共卫生。使学生初步懂得学习要和实践紧密结合的道理。本文共有九个自然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和语言的感受能力,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并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识字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熟练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从中找到小白兔录取的原因,并进行课文表演,懂得的道理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落实。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发现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究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第十单元“考验”的第一篇课文。(板书课题:特殊的考试)谁来读读课题?“特殊”两个字我们没有学过你是怎么认识的?

  2、我们都参加过考试,说说你经历过的考试。

  什么是特殊?这次特殊的考试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点评:“特殊”两个生字的教学,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关注了生字的字形,而且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继而导入课文学习,有效引发了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记住它。

  2、自学完了小组进行检查,识字中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有什么好窍门也可以说说。指名领读生字。

  3、同学们生字掌握的不错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再想想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

  [点评:当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探究的权力时,他们不再揣摩老师的想法和标准答案,认识、思考是真实的、深入的、有价值的。“为什么熊猫台长用香蕉皮做考题?”“为什么小白兔捡起了香蕉皮,其他人没有捡?”“小白兔要是也打扮了,他还会捡吗?”“小熊要是先捡起香蕉皮,其他人怎么考?”一个个有价值问题的提出和相互解答,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相互间的交*补充,而且使学生真正获得了理解、思维、表达、合作的更自主、更开放的空间。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仅使孩子们尝到了发现的乐趣,而且还获得了深刻的感悟、丰富的体验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细读感悟。

  1、去应聘主持人当然要打扮一下,这些小动物是怎样准备的?指名朗读相关段落。

  2、读到这里你想选谁当小小卫生员的主持人?那么熊猫台长最后宣布谁录取了?

  3、小熊、小猴、小狐狸都精心做了准备,为什么没来及准备的小白兔被录取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读读课文,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这次特殊的考试。

  学生表演,相互进行点评。根据学生的点评再读课文,再找一组进行表演。

  [点评:以往教学,“表演”基本成为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而本课中,教师却将“表演”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设计巧妙。开始学生演得不好,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相互点评,依据课文找出演不好的原因。因而,在这一环节中,细读课文已成为了学生一种内在的需要,也自然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

  4、小白兔就是这样被录取的,你知道熊猫台长选择主持人的标准是什么吗?

  5、学生解决前面的质疑。

  6、齐读课文。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和四个小动物一起经历了这次特殊的考试,其实生活中这种考验处处都有,《语文天地》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和小组同学一起完成。

  五、板书设计。

  特殊的考试

  小熊 围巾 想 不关

  小猴 手套 想 又一想

  小狐狸 红皮鞋 想 又一想

  小白兔 看 就

  六、课后反思。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看到小动物的准备后选择干净漂亮的主持人,而最后的结果却是没来得及准备的小白兔录取了这一矛盾而设疑,自然形成了本课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非常有兴致地进行了小组交流与表演。在表演中的点评中,使学生理解到小熊、小猴、小狐狸之关注了自己卫生,而忽视周围的环境卫生。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气氛中将本课所要告诉大家的道理理解了。这节课中学生们的质疑也很值得回味“如果小白兔戴了白手套他会不会把果皮拣起来?”“如果小熊把果皮拣起来,那么这样对后面的小动物不就不公平了?”看出,学生真正在积极主动地思维了。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会认5个生字,其中包括多音字“呢”(在课文中读ní);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和春天的美;感悟诗歌蕴含的丰富联想。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3.留心观察春天景物,激发学生说、写春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和春天的美;感悟诗歌蕴含的丰富联想。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语言与形式的美。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自己或教师带领学生观赏春景。

  2.制作春天景象的课件。

  3.配乐朗读带,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春天,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告别了愉快的寒假,温暖的春风又把我们送入了可爱的校园。祝同学们在新学期里学习快乐!

  这些天来,我们周围的景物一天比一天变得更美丽,一天比一天更有生机。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都发现了什么景象,能告诉大家吗?

  2.学生畅谈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春的信息。有一位诗人,他也热爱春天。他也像你们一样,看见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的景象,于是,写下了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课——《为三月谱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全诗,用横线标出要求会认的字,用圆圈标出要求会写的字。

  2.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读音是否准确,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出示词卡“呢喃”和字卡“谱”“潺”“萦”,认识生字。

  (1)“呢喃”读准音nínán,“呢”是多音字,它作为语气词读ne。“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呢喃”是象声词,两个字都是口字旁,字形较好记。

  (2)“谱”字可拆分为“讠”和“普”帮助识字。“潺”字右边较复杂,也可采用拆分法识记。

  (3)“萦”读准后鼻音,从上、中、下三部分认识“萦”的字形。找出“萦”在课文中的组词:萦绕。用自己的话说说“萦绕”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为什么用“为三月谱曲”这个课题?(只要求初步感知。)

  讨论: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美景。阳春三月的美景就像一首动人的歌曲,所以作者用“为三月谱曲”这个课题(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初步感受即可)。

  2.既然大家都觉得这首诗很美,我们就要把这种美读出来。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讨论: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优美动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读得流利、有感情,读出节奏,边读边想象,读出韵味。

  3.按同学们讨论出的方法美美地读这首诗吧!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指名读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也可以读一个字组一个词,体会字义。

  2.指导写字。

  (1)“芬、鸽、梢”三字较易写,同学们可以自学。“鸽、梢”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右靠紧。“芬”笔画要写得匀称、美观。

  (2)重点指导写“谱”“巢”“烁”。

  谱:左边稍窄些,右边上部“丶”“”要注意摆匀称。

  巢:“巢”指鸟儿的窝,所以“巢”字就像鸟儿在树上做的窝。“巢”先写上面的三个“撇点”(每个撇点是一笔),再写下面的“果”,上下都不要写得太长,以免超出格子。

  烁:火字旁笔顺不要写错,注意四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在写字本上将每个字写两遍。

  4.展示、评议写字作业。

  第二课时

  一、体会诗的语言与形式美。

  导入:既然大家都说这首诗很美,那么它美在哪儿呢?我们分小节来朗读、品味它的美。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自由读一、二小节。找一找这两节诗中你最喜欢的词语,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不懂的词语也做上记号,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学生发言,讲一讲自己喜欢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溪潺潺的'流响”“枝头新绿的芬芳”“燕子呢喃的细语”“河边茸茸的绿草”“晴空萦绕的鸽哨”“悄然无声的小雨”这些语句的意思,感悟词句的优美。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在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指导。如“潺潺”是象声词,指流水声;“新绿”指树木新长出的嫩叶;“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茸茸”指草儿刚长出来时像绒毛一样。“萦绕”指声音回响环绕。

  2.指名配乐朗读一、二节,大家闭上眼睛听,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在小组里讨论,讲一讲诗歌描绘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诗歌的语言十分生动优美。

  3.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师:同学们都认为诗的语言很美,也有许多同学注意到这首诗还有个特点。看看第一、二小节的表达形式,你发现什么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体会:这两节用了“用……用……用……”排比的诗行,上下诗行句式整齐,每节一、二行和三、四行又押韵,读起来节奏感强,优美动听。

  4.试背第一、二小节。

  背诵时,语气应轻松、活泼、愉快,带着喜爱春天的感情,让人听起来感觉优美而有韵味。

  (二)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三、四节。

  自由读三、四节,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词语,想象这两小节描绘的画面,在小组交流讨论,谈一谈感受。最后试背这两小节。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第三小节的词语“欢跳”“闪耀”“嬉闹”是从动态上描写“三月的歌曲”,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特点。然而,这两节诗并没有具体指“三月的歌曲”是什么,学生可以尽情地想象:“三月的歌曲”是孩子们活泼的笑语、是鸟儿婉转的啁啾、是人们欣喜的闪烁的目光……

  以“我仿佛看到了……”开头说说自己想象、体会到的诗歌描绘的画面。

  二、总结点题,升华情感。

  1.说一说自己对题目“为三月谱曲”的理解。

  师:在第一课时我们谈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感受、体会更深了,再来说说你对题目“为三月谱曲”的理解好吗?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春天美”(春天的美景像一首三月的歌曲)和“诗美”(这首诗描绘春天、赞美春天,写得十分生动优美,就是一曲春之歌)两方面来体会。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总结:春天代表希望与活力,我们都在这盎然春意中学习、工作、生活,是多么美好哇!让我们在享受春天时,不要错过好时光,努力学习吧!

  3.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三、小小赛诗会。

  1.练习背诵课文。播放春天美景的课件,指名背诵课文,为画面配音。

  2.小小赛诗会。

  课前,已布置同学们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儿歌、儿童诗、短文等。现在,我们来开个小小赛诗会,比赛背诵写春天的诗。有的同学自己创作了一首小诗,很了不起,也欢迎朗诵自己的诗。我们可以给赛诗会取个主题,如“为三月谱曲”或“三月的歌”“春之声”等。

  赛诗会评出“最佳朗诵奖”“最佳表演奖”“希望之星小诗人”等,鼓励学生多背诵、多积累、会运用。

  四、作业。

  1.选择这首诗中你喜欢的一节,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2.对诗歌创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创作写一首小诗,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课文、有感表地朗读课文;

  2、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互相合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美术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也来出个谜语请你们来猜,好吗?

  谜面: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花儿见它点点头,小草见它弯弯腰。

  生:是风。

  师:同学们真聪明,就是风(板书:风)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风的课文(板书:15画风)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在画风?为什么画风?风能画出来吗?……

  二、复习生字

  1、出示课件:三位小朋友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呀,今天有三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要和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的名字就藏在老师手中的生字卡片中,看看谁认得它们,带着同学们读一读。

  指名带读,其他同学跟读。

  2、同学们的识字本领真不小,现在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谁了吗?

  生:是宋涛、陈丹、赵小艺。

  喊喊他们的名字,打个招呼吧?生打招呼。

  三、分段学习课文

  1、同学们真热情,想不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生:想)

  那咱们赶快找开课文读一读吧,老师有个小小有要求,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

  2、知道三位小朋友分别画了什么吗?请帮我来连一连吧

  宋涛

  小树

  陈丹

  雨丝

  赵小艺

  旗子

  风车

  对上号了吗?表扬他!

  3、出示课件:三幅画

  老师这里有三幅小朋友的,看看哪位同学能很快辩认出是谁的画,是从课文中哪一段知道的?

  A、认出宋涛的`画

  ⑴读出相应的段落

  ⑵有风了吗?

  “斜斜的”、“吹斜了”应该重读。

  B、认出陈丹的画

  ⑴找到相应的段落了吗?请读一读。

  ⑵同学们,你们都是小树了,读出风的感觉了就把腰弯一弯

  C、认出赵小艺的画

  ⑴指名相应的段落

  ⑵重点指导读出有风的感觉

  “旗子在空中飘着”、“风车在呼呼地转”。

  4、三位小朋友画风成功了吗?(成功了)

  是从课文中哪一段看出来的。请找到的同学一起读。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一阵风吹来,我们仿佛看见旗子在(飘扬),雨丝是(斜斜的),小树是(弯弯的),还有风车在(呼呼地转)。

  美不美呀?(真美呀!)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把这一段再美美地读一遍(生读最后一段)。

  6、小朋友们的画这么美,能配上几首诗就更美了,同学们能作诗吗?(能)

  请同学们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的句式给小朋友的画配上小诗。

  8、指名分别配上小诗

  师帮忙整理。

  9、一起动支脑筋,给我们的集体创作加个题目。

  10、全班带着题目齐读诗歌。

  这可是我们班的伟大作品呢。

  四、指导朗读

  1、欣赏课文朗读,(课件:动画朗读课文)

  2、同学们有信心读得更好吗?想不想换另一种方式来朗读?

  3、分小组分角色朗读,先练一练。

  4、推荐几位到上面来分角色朗读,可以根据你的理解加上一些动作表演(推先四位同学)下同的同学都是评委了,等会儿还要请你们来评评,认为谁读得好。(学生分角色朗读)

  5、谁来评评?

  学生试评,师相机指导

  6、小结:上面的同学读得很投入,下面的评委也很出色,表扬他们,也表扬自己。

  五、拓展体会,画风展示

  1、宋涛、陈丹、赵小艺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得这么漂亮,真是不简单哪,同学们喜欢他们吗/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喜欢宋涛,因为他敢于提出问题;喜欢陈丹,因为她很聪明,善于向别人学习,修正自己的错误;喜欢赵小艺,她肯动脑筋,第一个画出了风,很有自信心。)

  2、这三位小朋友既聪明又肯动脑筋,遇到困难就认真想办法解决,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会画风,你们会画风吗?(生:会)

  咱们石码中心小学的同学就是有自信。

  3、我们也来说说风,画画风吧。请同学们找开68面,读读写写。

  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

  4、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快又好,请到上面来展示给大家看,读给同学们听。

  5、学生展示,教师边评价。

  (字写得真好看;主意不错;真是有意思)

  6、同学们的好主意真多,风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同学们赶快准备五颜六色的画笔来画画风吧。各小组合作,先商量好,听音乐开始画,音乐停止马上停笔,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有创意,能不能用刚才的格式给作品配首诗,介绍介绍风藏在哪里。

  (音乐开始)

  ……

  (音乐停止)

  7、时间到,推荐一下好作品,各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介绍作品。

  教师适时评价。

  8、小结:

  我们二年一班的同学个个表现这么出色,这节课我们不但读懂了课文,学会了画风,还学会了作诗呢。

  六、课堂延伸

  1、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关于生活中风的图片,请大家一同欣赏。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风。

  2、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风,细心观察的同学都能找到它,能说说你对风的感受吗?

  (学生自由发言)

  3、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表现得真棒,老师留给同学们一个有趣的作业:生活中的声音与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该怎样把它画下来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备课教案11-12

(精选)语文教案07-28

(经典)语文教案08-13

(经典)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

语文教案【经典】09-10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