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10篇(实用)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能够根据小姑娘的不同特点将4位小姑娘分为两组。
2、 知道4能够分成1和3、2和2、3和1。
3、 尝试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理解了3的分解组成
物质准备:活动课件、小姑娘照片及幼儿记录表
活动重点:能够发现小姑娘的不同之处并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组。
活动难点:在分类时能够分出数量不等的两组。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分别出示4位小姑娘的照片,请幼儿观察每一位小姑娘的外形特点。
2、 请幼儿观察4位小姑娘并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其共同点与不同点。
二、 理解4的分解组成
1、请幼儿观察4位教师并按照共同点将4位教师分在两个家中。
预想策略:教师准备大小相同和大小不同的两组房子,(教案:)请幼儿对教师进行分组。
2、 教师将幼儿的不同分法记录在纸上。
3、 幼儿操作材料,对4位小姑娘进行分类并记录分解方法。
4、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和几。
5、教师请幼儿观察数字排列的顺序并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
6、请幼儿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7、引导幼儿发现1和3、2和2、3和1合起来都是4。
三、游戏
1、教师请4位听课教师参与活动,(教案:)请幼儿对4位教师按照共同点进行分组,并说一说4分成了几和几。
四、延伸
请幼儿自由结伴,尝试多种方法的分类并能说出 4分成了几和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根据“>”“<”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动作认识两个符号的开口方向,会正确运用“>”“<”,初步理解不等式的特点,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根据“>”“<”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动作认识两个符号的开口方向。
2、会正确运用“>”“<”,初步理解不等式的特点。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黑板5个、操作卡15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PPT情景引入大海深处的.故事。
教师:美丽的大海深处一群小鱼在快乐的游来游去,我们一起学一学吧。
二、基本部分:
1、通过课件大鳄鱼吃数量多的小鱼,初步感知大于号。
教师:啊,谁来了?大鲨鱼来吃小鱼了,大鲨鱼什么样子?请幼儿学一学大鲨鱼张大嘴巴的样子。
小鱼吓的赶快逃跑,鲨鱼会吃哪边的小鱼呢?学学大鲨鱼对着多的小鱼张大嘴边做出吃的样子。
2、聪明的小鱼隐身变成数字,猜猜它会吃哪个数字,为什么?初步理解不等式含义。
3、认识大于号:有人把大鲨鱼吃小鱼记录了下来,这个和大鲨鱼一样张大嘴巴对着前面的大数字的符号就叫“大于号”。
4、操作:从黑板前的五组数字卡片中找出运用大于号的卡片,请幼儿粘贴大于号,进一步巩固对大于号的认识。
5、认识小于号,其中一组为什么不能用大于号表示,该怎么办?出示小于号,让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开口方向。
6、教师小结:关于大于号小于号还有一首有趣的儿歌:大于号大于号,大嘴巴对着前面的大数笑,小于号小于号,小尾巴对着前面的小数摇摇摇。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7、你们现在知道谁是大于号、谁是小于号了吗?幼儿两人一组数字卡,请幼儿选择合适的符号贴在中间,展示操作结果。
三、结束部分
游戏:鳄鱼来了,活动结束。(游戏玩法:先请一组幼儿玩游戏,其他幼儿用动作做出相应符号的动作。逐渐增多幼儿人数,游戏三次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三、活动过程:
1、交流:一分钟有多长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请小朋友猜一猜。滴答滴答当当当,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他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面钟请小朋友看一看钟上有什么?
幼:有数字,还有针师:有几根针?
幼:3根针师:这3艮针分别有不同的名字,最粗的是时针。最长的,有点粗的教分针。短的叫秒针。秒针从12走一圈就走了一分钟。那一分钟有多长,我们请秒针走一圈,我们静静的等一等。
2、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师:小朋友一分钟到了,你觉得一分钟时间长吗?
幼1:我觉得一分钟有点长幼2?:我觉得的一分钟有点短总结:一分钟其实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在一分钟的时间里你能做些什么呢?
幼1:我能在一分钟时间里我能折5个纸船。
幼2:我能在一分钟时间里写10个字。
师:小朋友你们是个能干的孩子,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做很多事,那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串珠要请小朋友帮忙穿一下,要请小朋友在一分钟的时间里看一看你能穿几个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大家一起动手,老师说停大家就要停下来。你们听明白了吗?
(每张桌子上放一珠)幼儿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时间到,请小朋友数一数你穿了几颗珠子并把它,记操作纸上,记录在操作纸上。(老师请小朋友,开火车来说一说。)师:小朋友,谁穿的`最多?谁穿的最少?
师: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里,有的小朋友穿的多,有的小朋友穿的少?
幼1:有的小朋友,没有找到串珠的孔。
幼2:有的小朋友一边做事一边玩。
幼3:有的小朋友穿的快,有的小朋友穿的慢。
师总结:小朋友讲的真好,在同样的时间里,大家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你做事情认真,掌握了串珠的,你就会比别的小朋友穿的多一些。那么,小朋友你还想再试一次吗?
幼:想师:还是一分钟的时间,看一看这次你能穿几个?能比第一次穿的多一点吗?(全体幼儿进行操作)师:时间到。请小朋友数一数你穿了几颗,并把它记录在操作纸上。(幼儿进行记录)师:谁来说一说。你这次穿了几颗?你第一次穿的多还是第二次穿得多?为什么?
幼:因为第二次我找到了找到了方法,加快了速度。所以第二次比第一次多。
师:对了,只要我们小朋友,在做事情的时候,找到方法,加快速度,你就能比别的小朋友快。
师:刚才小朋友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做了一件事,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用3分钟的时间完成3件事,你们想挑战一下自己吗?
幼:想师:第一件事,你们要穿5颗珠子。
第二件事,要用筷子夹8颗弹珠第三件事,要套8个回形针。(一个一个串连起来)看一看那位小朋友能在3分钟的时间里完成所有的事。,在做事情的时候,先想一想你要先做什么?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大家一起动手。(幼儿在老师的指令下开始操作)师:时间到,3件事全部完成的小朋友请举手。
师:你来说一说,为什么你能完成了3件事?
幼:因为我,速度快,不和别的小朋友讲话。
师:你真棒。老师希望所有的小朋友要向他学习,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师:我们小朋友在一分钟时间了可以穿5个珠珠,夹8个弹珠、套8个回形针,那大人在一分钟时间里可以做什么事呢?老师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播放PPT)
●一分钟人能跑200米。
师:你们知道200米有多远吗?
●一分钟人能踢毽子100多个。
●一分钟人能包30个大馄饨。
师: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四)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五)老师总结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横坐标是统计的物品种类、纵坐标是统计的物品数量。
2.能根据前后统计图的对比,明白条形统计图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并能独立制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3.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齿轮积木8个、雪花积木5个、子弹积木7个、圆圈3个、聪明棒6个。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空白条形统计图。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在你们身后的桌子上有很多的积木啊?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桌上有哪些积木?他们有多少个呢?
小结:哦,像这种先把要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统计。
(1)幼儿按要求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物品的数量。
师:在统计的时候呢,一桌5个小朋友,担会请小朋友自己去选择,统计一下你们桌上的东西并把统计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统计图上。在统计的时候可要细心一点,别统计错了。
(2)交流统计结果,巩固、复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老师把他的统计结果记录在大的统计表里)
小结:从这张图上你们能看出统计了哪些东西?他有多少吗?(一起看图说一说)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里也有一张统计图,你能看懂这张图吗?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点引导孩子从横纵坐标上看出物品的数量)
(2)比较前后两张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和刚才我们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用条形来制作统计表呢?(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种物品数量多,哪种数量少)
小结: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那像这种有横坐标、纵坐标,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图,我们就叫他条形统计图。在条形统计图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数量的多少。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吗?老师帮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张空白的条形统计图,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该怎么记录呢?在记录统计物品的数量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记录呢?(要看纵坐标上的数字)
(2)幼儿根据原来统计图上的.数据,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请小朋友拿出刚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上的统计结果,把他们制作成一张条形统计图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讲讲你的统计图,你统计了什么?你能从你的统计图上一下子就看出来什么积木最多?什么积木最少吗?谁也想来说一说?
5、活动延伸。
欣赏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条形统计图,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条形统计图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条形统计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条形统计图统计了什么?有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能一眼就看出来什么东西最多?什么最少吗?
结束: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为这个优点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下课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活动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尤其是条形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表达的意义及制作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对应数据是本节课着重要突破的知识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突破难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以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是真讨论真探究了
与以前类似教学相比,统计教学往往热闹有余,而思考不足,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我认为这节课学生是有收获的。知识的难点真的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紧扣难点,围绕“1、你知道纵轴上的这些数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2、标数据的直条该如何确定高度呢?3、为什么要在直条顶端标出相应的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再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发散他们的思维,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完成后用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互相观察“他画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吗,完美吗?”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让他们指出同伴们的优缺点,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碰撞
在大组交流中不断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纵轴上数量的设计,提供一组数据,请学生来设计纵轴数据,即一格表示多少数量,要参看原始数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准确定位直条的高度。沟通学生知识储备,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准确把握数据,从而定位直条的高度。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及游戏能较熟练地分辩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动物、背景图、幼儿操作纸、笔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一年一度的动物狂欢节开始了,森林里的动物都来参加了,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它们各自有几个?
(2)幼儿分别说出每个动物的数量。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进入绿色们的要求:狂欢节的管理员说,这次动物这么多,需要分批进入,首先绿色通道的是一种动物里能两个两个结对的可以优先入场。教师先示范小动物两两结对找出单双的方法:依次了解2个兔子、10只猴子、8只猪、4只公鸡、6条蛇
(2)还有一些一种动物里剩下一个的要从红色通道进入,他们分别是:7只鸟、1只老虎、三只小老鼠、9只蝴蝶、5只松鼠。
(3)还有很多小动物想参加,管理员说忙不过来,请小朋友来帮忙。
(4)幼儿操作,根据能力操作材料的分配,圈完贴上墙。
(5)教师总结:两个两个找朋友,到最后剩下一个,孤孤单单没有朋友,这样的数叫单数;两个两个找朋友,最后都有朋友,没有剩下,这样的数叫双数。教师进行校对。
3.游戏固新知:
(1)小动物们都区分了单双数,邀请幼儿一起前往,进入单双数的舞池,幼儿站立到单双数的舞池中(再次确定幼儿是否掌握)
(2)游戏“抱双,躲单”。
老师报10以内的数,幼儿做相应的躲和抱的动作。如:报的是单数,幼儿蹲下,双手合并放在身子的两边,表示孤单的样子,报的是双数,幼儿找到一个朋友抱抱。
4.参加好舞会回家乘车去,按单双号乘车,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次的教研活动内容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采用同课异执的形式。“同课异执”顾名思义,就是同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师来执教。我在想,这样的一个活动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能提高我们多少的能力?不由对这个活动充满了期待。
教学活动由年轻的C和G执教,教学流程是这样的: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超市购物,感知单双数——交流讨论,理解单双数——操作、游戏,巩固单双数。虽然教案是一样的,但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却有不同之处,引发我们的思考:
首先是给购物环节,第一个活动中教师先演示怎样使用代用券(每2元圈起来)、购物、付款(把相应的“钱币”撕下来给收银员),然后让幼儿操作圈一圈,交流“你可以买几样东西?”幼儿购物后交流“你有几块钱,买了几样东西,还剩钱吗?”第二个活动中教师也是先演示圈一圈,购物时直接把卡片覆盖在相应的钱上。幼儿在圈一圈完成后直接可以进行购物,减少了幼儿的等待时间,使环节更加紧凑。这个环节中两位老师的处理都是教师先示范,幼儿再操作。我在想的是教师是否可以再放开些,让幼儿操作在前,教师提升总结在后呢?
在交流环节,一个活动中老师先让剩下一元钱的幼儿逐一说“我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剩几元钱”,老师逐个出示相应的代用券并按顺序排列。另一个活动中老师用“代用券回收”的策略——剩下一元的放左边,没有剩的放右边,让幼儿一下子把代用券分成了两组排列,然后教师再进行小结出示汉字“单数”、“双数”以及相应的小孩图示。这个“小孩”图示也是为接下来的幼儿操作活动打下了基础。给我的启示是同样的一个环节,教学效果会因设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师要更加关注环节的紧凑和有效,避免重复和冗长。
在感知单双数排列规律上,两位教师都用了两种颜色的卡片来写单双数,也都是按照顺序进行了排列,但第二个活动中幼儿很快就能发现排列的规律是一个单数、一个双数。我想原因是由于第一个活动中的卡片既有数字又有硬币图示,使幼儿的`视线受到干扰。从中我得到的启示是教具的设计使用要尽量减少干扰因素。
另外我还有一个想与大家探讨的是幼儿分组操作后的交流环节是否一定需要?我感觉这样的操作活动在当时的效果不是很大,因为大家的材料不同,纠错也只是该组幼儿的参与,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没有效果的;其次是导致教学活动时间过长,幼儿注意力无法很好集中。我想解决的办法是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批改,看看孩子是否掌握。对于个别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而对于大家都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该问题再次集体教学。
同课异执活动结束了。这样的研讨活动使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在于一节课的成与败,而是引发我们思考怎样更好地上好一节课!它留给我们思考的很多,如幼儿记录经验的积累问题,孩子操作快慢的问题、教师提问语言的指向性问题等等。还有,教研活动中幼儿的人数都只是班级中的少数,而且一般还是能力较好的幼儿。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面对全班全部幼儿教学时对个体幼儿的关注和指导问题,班级中剩下的能力更差的孩子的指导问题等等,都将引发我们的思考、研讨和实践,期待着这样扎扎实实的教研活动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二等分就是把物体分成同样大小的两部分,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学习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二等分。
3、大胆实验,积极验证,善于总结和发现等分的规律。
活动准备:
1、学习单。剪刀、回形针等工具。
2、 各种形状的纸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活动过程:
一、 等分圆形纸片,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教师:小朋友,你们每人都有一张圆形纸片,怎样能把圆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呢?(教师倾听幼儿讲述,了解幼儿的想法)请你们自己试一试吧。可以用笔画出等分的线,再用剪刀剪开。(教师完整复述幼儿的讲述,不发表意见,调动幼儿尝试的积极性。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观察,便于选择有经验的幼儿过后进行介绍)
2、讨论活动,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师:你们把圆形纸片都分成了一样大小的两份,你是怎么分的?(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有针对性地选择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圆形比,哪个大?哪个小?
教师:你怎样证明分的两份一样大呢?(引导幼儿自由发表见解,并允许幼儿示范验证方法)相互改错,并帮助有困难的同伴。教师:如果你分错了,可以再选一张圆形纸重新试一次。旁边的小朋友可以帮一帮你的小伙伴。(引导多数幼儿,给个别幼儿一个改错的.机会,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等分任一形状的纸片,体验分法的多样性。
1、 任选一种形状的纸片,进行等分。
教师:小朋友桌上还有许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纸片,请你们任意选一种形状的纸片,把它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分好后要想一个办法证明你分的两份是一样大的。(引导幼儿自由选择纸张进行等分活动,并观察了解幼儿是怎样验证的)教师:你分的是什么形状的纸片?你是怎么分的?你分的两份一样大吗?怎么证明呢?(引导幼儿边讲述边示范)
2、 交流等分经验,了解相同形状的纸片等分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刚才,xx(幼儿名字)小朋友是这样等分长方形纸片的。还有谁等分的是长方形纸片,但方法和他不一样的?xx(幼儿名字)你是怎么分的?把相同形状的纸片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3、任选多张相同的或不同的纸片进行等分活动,了解等分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小朋友,桌上还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纸片,你们任意选纸片,把它们全都等分成两份吧。但每分好一张纸,还要证明一下你分的是不是一样大,有没有等分。确定等分后还要把它的两份用回形针别在一起,好吗?
三、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二等分。 选择等分的正确方法。
教师:小朋友一起去秋游,真开心!玲玲和佳佳带了好吃的饼干,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请你帮忙分一分,这些各种形状的饼干要怎么分才两半一样多呢?请与正确的分法连线。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实物、图卡等操作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5的分合,并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
2.尝试用不同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尝试按序排列并记录。
活动准备
1.5的分法(三种规律)
2.幼儿操作纸5的分合
3.操作材料:
(1)分圆片:圆片,分类盒铅笔;
(2)翻圆片:圆片,铅笔。
(2)分珠子:串珠板、铅笔。
(3)分花生:花生,分类盒。
活动过程
1.第一关:复习游戏“碰球”:3、4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冲关游戏,听好了,第一关:复习3、4的组成。”
“冲关成功的,我们一起“耶——”表扬他,说错的,我们给他加加油!”
2.第二关,自主探索学习5的组成。
(1)出示空白的.分合式,介绍探索要求:
“我们已经学习了2、3、4的分成,今天的第二关就是:你们根据老师的要求,自己探索5的分成。”
①第一组:翻花片,记录5的分成。
②第二组:分珠子,并记录5的分成。
③第三组:分花生,记录5的分成。
④第四组:分圆片,并记录5的分成。
(2)要求:小朋友分一次记录一次,记录好后请把你所用的材料放回篮子。
(3)幼儿自主探索5的分成。
(4)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法,教师及时并出示相应规律的分成,并一起读一读。提问:你用的什么规律?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规律的方法:递增规律、递减规律、交换规律。有规律的分法和记录方式能让我们比较容易记住5的分成。
3.第三关:实践验证,巩固并用所学到的方式再次进行5的分成。
“第二关,你们都通过了,那我们一起来挑战第三关啦!老师准备了一份种子,总共有5颗,请你们把这些种子也分成两份,可以用划线的方法来记录,但是有个要求要用你刚才没有用过的方法进行记录。闯关成功后到老师这里领取小贴花一颗。开始挑战!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体验对折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对称的大树、对称的房子1张、对称的三角图片1张、不对称的房子、不对称的三角形、不对称的茶壶各一张;找对称的操作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一位可恶的巫婆,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就出公主,可都没能闯关这些关卡,小朋友们你们愿意闯过难关吗?
二、引入对称的概念
师:“小朋友们在闯关之前,老师这有一些有关这个王国的秘密,让老师帮助一下你们吧”。(让幼儿观察对称图形,并探索发现其中相同的地方,对对称图形有一些了解)
三、闯关游戏加深对对称的了解
1.第一道关卡,开锁,找对称的图形
2.第二道关卡,看蝴蝶,找对称的图形
3.第三道关卡,看脸谱,找对称的图形
4.第四道关卡,归类,找出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
5.第五道关卡,让幼儿画出对称的方格图形
四、联系实际
让幼发现生活中,教师中的对称图形,并分享分享一下自己对对称图形的理解。
五、动手操作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张拥有一半图形的操作卡(图形各不相同),使幼儿在一堆图片中找出图形、颜色都相对应的对称图案贴在操作纸上。
活动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对称”是第二课时活动,孩子们已在前一课的“京剧脸谱”中感知了对称,因此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功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会判断对称图形,同时也在此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活动一开始,我以仍以“京剧脸谱”导入,让幼儿细细观察,发现其中的秘密。孩子们有说“脸谱上有颜色,有说有图案的,有说一模一样的”然后老师抓住一模一样的回答告知幼儿脸谱上的秘密就是左右两边图案、形状、颜色、大小都一样的,但方向相反的,它们是堆成的。
第二环节提供各种对称的和不对称的图形,供幼儿动手操作继续感知和理解。第一部分是看看、动动这些图形对称吗?(教师提供的是对称的图形)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感知他的对称性,通过眼睛观看,用手折一折,然后把个别幼儿对折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共同试验这个方法,来验证自己刚才拿到的图形究竟是否对称的。在感知对称图形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且能对折,这一折痕就是对称轴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部分,继续动手操作感知这些图案是对称的吗?并分类送到指定的篮筐中,这一环节,出错的幼儿就有点多,容易搞混,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感知,于是在幼儿操作好后,进行集体验证,一一把图案通过上述的观察、对折进行分析和判断,让幼儿知道了正方形、房子、树叶是对称的,剪刀、蝴蝶是对称的。
第三环节让幼儿使用幼儿课件“对称王国”这一页的操作,活动中我设置了小朋友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解救被囚禁的“对称王国的小公主”。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强烈地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借助小朋友急于闯关救小公主的迫切心情,由易到难地展开对称教学活动。在闯关的过程中,设置了比一比、猜一猜、试一试、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等环节,让小朋友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玩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1.比一比。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虽随处可见,可是孩子们关于对称的概念却并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直接采用以对称剪纸的.方式帮助小朋友了解科学的对称概念,让孩子们通过比一比,清楚明白地看到只有完全重合的图形才是对称的图形。这为接下来小朋友的探索和操作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猜一猜。
这一环节是帮蝴蝶找出对称的翅膀,“猜”不是目的,主要是主动积极地去“找”。通过小朋友的猜测和课件动态的演示。孩子们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寻找着每边翅膀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3.试一试。
在引导小朋友自由探索画对称轴的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小朋友先观察图形能不能重合,怎样重合?还有没有别的重合方法?让孩子们有一个思考内化的思维过程,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让小朋友在活动中感悟,活动中体验,帮助小朋友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4.画一画。
画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对称轴应该是本活动最难的部分。我觉得这虽不是本活动的基本目标,但是可以让小朋友尝试一下。一来大班的小朋友喜爱有点难度的挑战。二是根据新纲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的精神,因此活动中我们需要并可以提供足够多的探索机会,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果不出所料,小朋友的探索结果令我惊喜:长方形的对称轴大多数小朋友画了二条,正方形的对称轴小朋友画了四条,好些孩子给圆的对称轴画了许多条……
5.做一做。
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环节中, 孩子们两两合作,比赛哪组做出的对称动作多。这既能让孩子们好动的身体得到片刻轻松,增强趣味性,同时又能激发孩子们的独创意识和合作精神,巩固对“对称”的理解。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环节,虽是动的一刻,但孩子们配合默契、因而非常开心。
反思本活动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课件制作技术自身不足,经常需要借助年轻教师的帮助,自己还需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2.准备过程还可以更充分一些。如:可以多准备一些操作纸,让孩子们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虽然这一节课已经过去了,但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对称的图案还有很多,生活中蕴含了很多与数学有关的联系,需要我们带着孩子继续发现、寻找,梳理孩子的已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动手动脑,掌握系统的知识。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2、发现多次记录结果的异同,体验将八个花片分成两份,会有不同的答案。
3、大胆地和老师、同学交流记录结果,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8片纸片(纸片一面红色,一面绿色)及一张记录纸(中间用线隔成两块),笔。
知识准备:幼儿已有简单数字组成的基础。
活动重难点: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小纸片”。
师:小朋友看看我手上拿得是什么?
幼:纸片。
师:对了,那你们来数一数,我手有多少片小花片?(8片)看看这纸片跟我们平常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正反两面的颜色不一样。
师:嗯,看得真仔细。
二、撒纸片
(1)撒一撒、写一写
老师示范并介绍活动要求。
师:现在我把这8个小纸片撒一下,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
教师撒花片,幼儿观察。
师:看到什么了?
幼:有些是红色,有些是绿色。
师:对了,我们来数数看有几片红色的,几片绿色的吧。
数完了我们该怎么样把这个答案记录下来呢?
幼儿自由说想法。之后一起选出列分合式的方法。
在黑板上教给幼儿写法并说出表示的`意思。
今天我也给你们每人都准备了8个小花片,你们想不想也来操作一下呢?
幼:想。
师:好。不过在操作之前我可是有要求的,你们可要听清楚哟。把8片纸片抓在手里,轻轻地撒在桌面上,看一看有几片是红色的,几片是绿色的。之后把结果用分合式的方法记录在这张空白记录单黑线上方,总共撒满8次,每次将8片纸片全部抓在手里再撒;每撒一次,记录一次,撒好后要及时记录撒出的结果,记的和撒的结果要相同,相同的结果不再记录,若撒出结果出现8片全是红色的或绿色的也不记录。听清楚了吗?呆会音乐一停,你们就要停下来好吗?
(2)试一试
幼儿游戏,老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看是否按要求进行活动。
三、展示、交流
师:好了,现在我请两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记录的结果,老师在黑板上用数字记录,并让其他幼儿补充。
四、寻找规律。
师:现在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自己的记录单,看看上面的数字有没有规律,该怎样排列才不会让记录重复呢?
幼儿大胆提议。
如说不出,教师提议:将数字按照左边从大到小排列,右边从小到大排列,数数一共有几种方法。看看这个数字比8少几?(少1)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操作过后知道了8可以分出7种方法来,比8少1。那如果按这样来算,7应该会分出几种方法呢?(6种)6呢?(5种)是不是这样的结果呢?我们呆会下课后可以再继续来分一分,看看我们刚刚的说法对不对好吗?
幼:好。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2、能听清楚指令,用动作准确表示左右。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自制视力表。
2、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六页《左手右手》,红色水彩笔。
经验准备:
能区分左右。
重点:能听清楚指令,用动作准确表示左右。
难点: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过程
一、发现自身的左右
1、启发幼儿说说自己身体部位的左右。(手、手臂、肩膀、眉、眼、鼻孔、腿、脚等)
2、引导幼儿根据教师指令做相应动作。如:摸耳朵、举左手、左手摸右肩、左手摸头、右手叉腰等等。
二、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
1、出示视力表,视力表上有很多图形符号,你能说出来是什么意思吗?
2、引导幼儿辨别图形表示的方位。
3、根据教师所指的图形,幼儿用动作表示方位,如:上、下、左、右。
4、再次观察视力表,听指令请说出最下面一排第三个鱼骨头朝哪个方向?
三、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1、三位幼儿排成一排,说说X X X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幼儿两两相伴,面对面站立,听教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说说自己的发现。
3、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六页《左手右手》。仔细看一看画面中小朋友的左手在做什么动作,右手在做什么动作。
4、完成活动材料后,幼儿与同伴说说图中角色的左右与自身左右的关系。
5、在此基础上,用红笔将图中小朋友的左手圈出来。
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练习。
活动反思
活动中,多次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感知左右,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通过幼儿的参与,让幼儿用眼睛观察、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学进行下去,幼儿始终在我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学习。在游戏环节,通过两个幼儿面对面站立,听老师指令做相应的动作,进一步让幼儿分清左右,感知“左右”方向的空间位置关系;通过交流讨论、教师梳理、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其相对性、可变性。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幼儿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不足之处:
因为和幼儿是做反动作,所以我在示范时,有些失误。老师在示范时,应该规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幼儿。活动设计还要游戏性一些,更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感知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关系,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小百科:左边意思是靠左的一边。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10-30
有关大班的数学教案11-29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2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8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11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8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24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22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