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职场>《作为BP如何快速融入团队

作为BP如何快速融入团队

时间:2023-09-03 07:41:14 职场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作为BP如何快速融入团队

  今天分享三个小故事,主人公是杭州姑娘,讲她从英语老师如何转身外企经理人的,读起来非常有代入感。

  这三个小故事,可以理解为BP转身三部曲(学游泳、揪头发、解难题),推荐给转身做BP的小伙伴。

  故事一、在游泳中游泳

  我进的第一家外企是一家法国人开的公关公司,当时,我刚从军队学校转业出来,穿衣服还很“土”,不会化妆,戴一副眼镜,看上去特别稚嫩。

  那时我的Title是AE(Account Executive)业务助理,工作了一段时间,我的Team Leader跟我说"你也在这里工作快两个星期了,我带你一起去见一下这个客户"。

  于是,我很高兴地跟着去了,前后不到一个小时,我就坐在那儿记记笔记,也没说话,就回来了。

  法国老板看到我们回来,立刻把Team Leader叫了进去,那是一间透明的大办公室,老板在操着一口巴黎口音的英语大声咆哮。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只见我的组长灰头土脸的出来了,出来后他跟我说,你知道他今天为什么发火吗,就因为我带你去见了客户,破了他的规矩。

  我说,这是什么规矩,为什么我就不能见客户?他说,像你这样Level的人是没有资格见客户的,一旦在客户面前说了不体面的话,或者不该说的话,都是在毁坏他的公司形象。

  这一听给我气坏了,第一,他给我的感觉是极不信任中国人;第二,他极不信任自己设的这些岗位,AE是具体做执行的人,不能倾听客户的声音,就很难感同身受客户的真正需求到底是什么;第三,他极其轻视我,对我完全没有任何的职业尊重,这让我心理上很难接受。

  我记得,当时我身边的人都只是闷闷地继续手头的工作,听着他房间里隐隐绰绰传出来的咆哮声,大概他们在那个环境里待久了,知道水有多深,老板握有生杀大权,这又是家当时还算凤毛麟角的外企公关公司,所以都很能"忍辱负重"。

  而我呢,刚从学校那种单纯的环境走出来,傻傻的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怕,心里想这不也就是一个法国个体户开的公司吗?结果,我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事——蹭蹭蹭走到他办公室。

  我在门口抬手敲门,他当时还在对里面的总监训话,所以,他以一种特别不耐烦而且不客气的口吻说,“What?!”

  我说,“我需要知道,你们刚才是在为我吵架吗?”他说,“对啊,我们是在为你吵架。”

  我说,“我做错什么事情了吗?”他说,“不是你做错什么事,是你的上司做错了事,因为他带你去见了客户了。”

  我接着问,“这有什么错呢?”他说,“我不认为你已经熟悉我公司的业务,或者你熟悉这个客户,到了可以去见客户的程度。”

  我又问他,“那照你这么说,我应该到什么程度,你认为成熟到可以去见客户?请问,我应该要多久才可以去,可以给我个时间表吗?”

  他听到我这句话后,眼睛睁得老大,表情特别惊讶。后来才知道,在这个公司那么久,没人敢挑战他。

  他在那里语塞了一会儿,然后说了一句,“你为什么要杵在这里不回去工作!”我说,“因为我需要听到你说一个属于我的时间期限。”

  他也挺狠的,冷冷抛出一句:“直到我认为你已经Ready(准备好了)的那个时候。”

  这次交锋以后,显然,我成了他眼里的“刺儿头”,一下子“失宠了”,他总想把我往外撵。

  紧接着发生了一件事,有个客户要我们帮他做一个News Letter(新闻简报),这种东西应该在电脑上排版就可以了,或有专门的美编来做设计,但是,当时没有一个人告诉我这个流程。

  接到客户的需求后,我整整一个周末都耗在公司,自己拿了一张A3纸在上面做设计,这里贴个花边儿,那里用铅笔画个小东西,就这样磨出来一个小样。

  到了周一,我交给了组长,组长很惊讶,你干吗自己做这个,你只需要接受客户的Brief,然后交给做彩样的人就好,我说,我也不知道具体流程应该怎么样,没人跟我说,我就以为该我做,就摸索着做了一个出来。

  有意思的是,当老板看到这个我做的小样的一瞬间,脸色一下子柔和许多,他说,你做得很好啊,以前学过设计?我说没有,只是跟客户聊过之后,凭着感觉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就做了这个。

  这件事之后,他对我的态度又有所改观,觉得我始终还是一个做事的人,职业精神足够。

  这是我进到外企的第一堂课,我没有海外求学和工作的经历,只能靠老本行——语言来给自己争取立锥之地,同时拼命吸收拼命学,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这些在企业环境中的冲突,在别人看来可能没什么,但对我来说,是一种地震式的教育。我电脑不会,没人教,就自己偷偷学,算你学历再高,会两门外语又如何,在这里没有业绩你就什么都不是,你就是Nobody(无名小卒)。

  而且,同事们之间的竞争都写在脸上,互相防备,因为公司小,大家都在求生存,都需要业绩;加之完全没有企业文化可言,老板不高兴就臭骂一顿,大家不敢还嘴,但是,私底下对他也没有丝毫的尊重。

  不过,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我“心理成长”的速度惊人:

  第一,我也是可以在外企做下去的;第二,我也是能忍辱负重的,原来属于知识分子的那种清高,在这个环境里被消磨殆尽,脆弱的心被磨砺出老茧;第三,发现自己在一个你什么都不是的环境,也可以慢慢闯出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一想到这个我反倒来劲了。

  最后,我还是感谢我那时的老板,他激发出我身上特别宝贵的一个特质——你永远可以去挑战现状,虽然暂时看代价很大,但从长远看一定值得。

  (小编短评:我们并不鼓励新BP进入业务团队,直接跟搭档死磕或硬刚,但是,你要知道,你想获得尊重,并不是靠一味的忍让)

  故事二、揪着自己头发往上提

  "摸爬滚打,照猫画虎"——是对我第一段外企工作生涯最好的描述,只有天知道我是怎么熬过了那个恶补基本功的阶段,关键是我还挺较真,一直咬牙顶着往前走。

  所以,不到一年时间,不能说完全掌握,但也懵懵懂懂把这个行业的底摸了个差不离。

  正当我在纠结要不要从这家法国公关公司辞职时,另一个工作机会飘然而至,在一个猎头推荐下,1993年12月16日,我正式进入摩托罗拉,成为摩托罗拉公关第一人。

  我可能真的是选择了最好的时候进入了外企,进入了公关这个行当的那时候,还是盘古开天地的混沌状态,只要你不掉队,就意味着拥有一切可能。

  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企业的公共关系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公司也没有负责市场的人,我把公关和市场一块儿兼着做了,那时的公关领域不像今天这么规模化和程序化,很多事情你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工作的过程就是拓荒的过程。

  不过,这种情况下,展开工作的难度的确特别大,一切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比如公司连个品牌调查都没有,摩托罗拉的品牌在哪儿,从哪开始——你总得知道现在是怎么一个情况,我就自己印小册子,自己设计问卷问题,然后到处去散,请人家填表格,做相关调查。

  调查之后,要发布调查报告,还弄得还像模像样的:饼图,柱状图,描述现状,然后分析受众喜好,预测趋势,看未来该怎么走,应该做哪些事。事后大家都特惊讶,你一个人是怎么弄成的?

  夸张的是我居然敢自己挑大梁,一个人还把摩托罗拉全球的公关会拉到中国来开。我跟他们说,你们这次到中国北京开会,我给你们讲讲公司在中国消费者心目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形象,也请你们帮我一起出出主意,我下一步的推广和计划应该怎么做……

  现在回过头看,那次调查做得太草根了,既没有调查公司帮我,也没有Team可以做支持,就我自己单枪匹马上阵,恨不得直接跑到国贸门口去散问卷,调查结果出来后又拼命联络媒体做采访,营造公众舆论……

  尽管这一切现在看来很稚嫩,调查的样本量,统计方式都不专业,但是宝贵的是,我还能够这么去想问题,并且尽可能实现这个想法,给自己定下一个又一个的挑战目标,这种历练真的太重要了。

  现在回想我在摩托罗拉那八年,眼看着事儿一点点做起来,自己的团队一点点建立起来,品牌认知度从基本没有到妇孺皆知,然后事儿也越做越专业,这个过程太妙了。

  最终,摩托罗拉从一个大家都没怎么听说过的品牌变成一个大江南北家喻户晓,并且人人对这四个字都朗朗上口的品牌——不谦虚地讲,这里面的确有我呕心沥血的汗马功劳。

  总的来说,进入第二家外企,我是在前一家公关公司学到的那点东西全用上了,然后边工作边吸收,逼着自己成长,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往上提溜。

  这样,工作就变成了一个不断优化自己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肯定有各种成功和失败,但总体上,你取得的成绩和自己做事的专业性,都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丰厚。

  (小编短评:新BP进入业务团队,角色是新的,场景是陌生的,跟换一个工作差不多,你要活下来,可以尝试跟女主角一样——逼着自己成长,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往上提溜)

  故事三、做无所不能的螺丝钉

  第三份工作是在IBM,也是从负责品牌和公关开始。

  2001年10月16日,是我上班的第一天,记忆犹新。

  先去人力资源部填了堆表格,然后意外发现公司的聘用合约是永久性无期限合同,而不是那种三年、五年、十年的雇用合同。后来,我发现不只是我,公司给所有正式员工签的都是无期限合同。

  那一瞬间,我觉得这个公司简直太棒了——公司坚信自己雇来的都是人才,相信每个人都能为它带来持续的增值,它有一种很笃定的心胸和气度,认为根本不需要来跟你规定时限,公司好你自然不想离开,同理,你有能耐公司也不希望你离开。

  还记得,当天人力资源部给我开通电子邮箱后,我收到很多欢迎的邮件,其中一封是当时的亚太区公关部老大写来的,他说:“欢迎上船!我有种感觉,你会在这个公司有一个长长的、成功的未来。”

  结果,真的一晃眼,已经十多年过去了。

  进入一家新公司,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认为,尽快捋清自己的上下级关系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其实,我当时并不懂这些,那时还是很青涩,没想那么多,只是凭着自己的直觉做事。后来想想,如果能把这种“凭直觉”变成“有意识”,那么打开工作局面的效率会更高些。

  我刚到岗时,我甚至不知道我的兵在哪儿,因为我的下属,有一半人的薪酬是算在另一个部门那边,于是,这些人的工作你就很难考核,他可能两边都划水,或者只重视出钱部门的工作,其他一概划水。

  其实,这些同事没有归属感,因为给他们出钱的部门是销售部门,而做市场或公关的被视为“支持部门”,属于二线甚至三线。他们的职业规划和成长计划也不像销售人员一样受到高度重视,这是业务线和职能线的最大差别。

  我暗下决心要重建我的家,要“收复失地”,半年内理清这些人的主从关系,谁出的钱不要紧,最后都是公司出的钱,但是人事考核是哪个部门很重要,所以,我就请这些人考虑好,游离于两个部门之间的结果,就是变成孤儿。

  就这样,我把所有的兵收归了编制,让他们知道了自己要守护的阵地在那儿,谁是我们的内部客户(internal client),我们的“娘家”在哪里。

  整理好下级关系后,我试着站在上级领导想另外几个问题——他们招聘你来的目的是什么,希望你做到哪些事情,以及应该如何与他们相处?

  我有国内和海外两条线的领导,当时我的思考点和主要做法是:

  对于国内的领导,我对他的判断是,他是一个典型的热爱公司文化的“蓝色贵族“,是一个非常睿智的职业经理人,喜欢那些低调务实做事的人。他招聘我来的目的是希望我能以一个专业的、带有第三方视角和经验的姿态加入这家公司,所以,我一定要慎言、专业、低调。

  对于在海外的领导,因为距离的关系,他对你所做的工作内容并不太了解,所以,我把每天自己在做什么,心得是什么,我试图做出一点什么改变,比如我试图把美国和亚太的一些好的工作经验如此这般运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这些事情及时向海外领导汇报,让远在异国的领导随时知道我的步调和思考。

  当“上下”关系捋顺了,该捋捋“左右”关系了。

  记得当时我的同事大概有十七八个人,我在第一个月里,约每个人的时间去谈了一次,每次大概一小时,一个月后,我记了整整3本16开大小的笔记本的内容。

  每一个人都跟我说,你来了太好了,太需要你这个部门的支持了……在谈话的过程,我了解他们,他们同时也在了解我,我问什么问题,其实他们也都会因此掂出我的分量。

  因此,在访谈之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足,要先阅读很多关于他们部门的资料。

  当你做完这些事情,后面开展工作,自然就顺利多了。

  现在回想我刚入职IBM,特别是第一天的工作,其实挺疯狂的,一刻不停地工作了14个小时,大大小小的问题接踵而来。

  没有人因为我是第一天上班然后跟我说:你慢慢来。就在入职这一天,大中华区的CFO(首席财务官)跟我说预算有问题,香港的总经理跟我说香港的团队要换新人,台湾的经理跟我说心情不愉快,要求换工作……

  我办公室的电话铃声响个不停,我感到自己即便长成哪吒那样的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但我必须得处理,这就是我的工作。

  试过百米冲刺吗?那意味着开始就要进入状态,然后,中途的加速和冲后的虚脱,还有触线时耳边排山倒海的欢呼声,令人疲惫至极却也兴奋至极。

  我入职的第一天,包括开始的那几个月,像是一次次的百米冲刺,但由此带来的收获也比以往几年的工作都多——这个职位在逼着你,你就应该是这家公司、这个领域、这个环节上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那个螺丝钉,你不能说我是新来的。

【作为BP如何快速融入团队】相关文章:

如何快速融入职场11-14

管理者如何融入新团队06-06

如何快速缓解胃痛03-23

作为店长如何管理店员03-27

三严三实如何融入工作05-07

快速教你如何制作脚本03-23

如何快速培训新员工03-28

二胎如何快速怀孕03-25

如何快速管-理-员工04-05

作为面试者该如何提问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