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计划>《品德学科教研计划

品德学科教研计划

时间:2023-08-28 08:21:11 计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品德学科教研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品德学科教研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品德学科教研计划

  品德学科教研计划 篇1

  一、加强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组织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课程改革的文件,课程标准及解读、新教材及相关的学科知识,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注意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改革、反思总结融为一体,提高学习的实效。

  二、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

  期初,将做好科学五年级上册的教材培训工作。通过各单元教材分析及互动式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教学要求。

  期中,将分别举行科学、品德与生活学科课堂观摩研讨活动,探讨新课程实践的思路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本学期,将组织课改中心组成员到1~2所学校进行校本培训的指导。

  充分发挥学科基地学校示范和辐射作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定期向兄弟学校进行观摩开放活动。

  各校要加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要把培训和教学研究的重心放在课堂,解决教学中的真实问题,研究教学中的具体策略。大力提倡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加强案例分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积极做好“做中学”项目研究工作,申报新一轮课题研究项目

  横林实验小学、洛阳中心小学已推荐申报常州市“做中学”候选实验学校。“做中学”项目实验学校要积极参与此项目的研究,并认真履行职责,每学期组织一次区级观摩开放活动,每学年确定一次市级课例开放活动。区将以“做中学”项目研究为切入口,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改革。

  另,区科学等学科中心组,拟酝酿、申报新一轮的课题研究项目,为青年骨干教师搭建学习、研讨、交流的合作平台。

  四、加强学科常规管理,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学科常规管理,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学科教研组,并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二是要规范课堂教学秩序,专职教师、兼职教师都要按要求认真上课,切实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

  本学期,将集中精力进行科学学科的常规调研,调研时附带一所村校。

  五、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要加强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师的配备。中心小学至少要配备1~2名科学教师。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师的配备也要做到相对稳定。

  本学期将选派教师参加常州市科学学科青年教师课堂评优活动。

  六、学会工作

  积极做好年会论文的评选工作,召开小学科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活动安排:

  1、小学科学教材分析培训活动

  2、选派教师参加市科学课堂评优活动

  3、科学学科课堂观摩活动

  4、实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观摩研讨活动

  5、科学学科常规调研活动

  6、“做中学”项目研讨活动

  7、课改基地课堂观摩活动

  8、召开小学科学(自然)专业委员会年会

  品德学科教研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品德学科的教研工作将以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为突破口,促进课程改革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我校品德学科教学的优质均衡发展。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实验室,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坚持“育人为先,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深化小学德育改革,重塑学校德育文化,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在目标。充分发挥“指导、研究、服务”等职能,紧扣教学质量生命线,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以质兴教。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小学品德课程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具体教研内容及目标

  品德学科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基本的公民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品德学科的教学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如何使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填平学生认识与行为之间的鸿沟,是全体品德教师研究的内容。

  1、低段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2、中高段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三、具体工作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这就需要教师与班主任和各位同事协调好关系,共同担负教育学生的重任。

  (二)特色工作:

  一、拓展品德教学渠道,增强道德教育效果

  (1)品德课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结合,体现教育的整体性

  本学期,我们许多老师是兼课,因此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把握好教材,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捕捉住每一个可利用的环节,寓思想教育于愉快的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2)品德课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体现教育的针对性

  品德课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的,本学期,我们将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道德认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品德课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体现教育的一致性

  品德课教学要从课堂内容出发,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本学期,我校将结合品德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感受、体验和实践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知与行的转化,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

  (三)常规工作

  1、备课、上课

  倡导集体备课、合作备课。要让备课的过程成为研究新教材,探讨新方法,开展和收集教学资源,制作优质高效教辅材料。落实课堂延伸活动的运行过程。

  2、多媒体教学

  本学期,我们品德教研组将开展自制多媒体的教学活动,我们要求个各年级根据教材,制作出1

  品德学科教研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和品德学科教学建议30条为指导,以共同体建设为载体,以教研活动为工作主线,关注教学常态,聚焦教学疑惑,努力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积极推进我区品德学科的和谐发展。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丰厚底气

  本学期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引导教师开展学科理论的学习,一是培训。采用示范、研讨、点拨等小型、多样、灵活的培训方式,努力带给教师 “经验的分享”和“价值的建构”,从而逐步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二是沙龙式交流。依托qq群平台,组织学区品德骨干教师,期初确定研讨主题,在教学实践中剖析课堂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把他们推到课程实施的前沿,从而引领我区的品德教学,促进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立足实践,扎实研究

  为进一步培育教师的课程意识、研究意识,本学期本着“常规工作优质做,重点工作精细做,特色工作创新做”的.策略,努力将教研中心下移到学校,力求“人人改一点,校校试一点,课课做一点”,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加强常态课课堂教学研究,以示范和典型案例分析为基本方式,从解决问题走向经验提升,从经验走向研究,从封闭走向开放。真正使教师的教学感性与理性交融,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舞台。

  2、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品德学科教研的重要工作。具体实施中继续走“一般教师抓过关、骨干教师上水平创特色”的培训思路,锻造教师,做到培养有层次,努力有方向,促其尽快成长;同时强化学科教研,使学校的校本教研走向规范,走向科学。

  3、做实课题研究

  抓实20xx学年在市级立项的课题的研究。在具体操作中,加强对课题指导,走实研究的过程,强化过程的监控,规范档案的管理,使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具体工作

  九月份:

  1、各乡镇思品教研组长会议,制定教研组计划。

  2、品德学科教学规范实施情况调研。

  十月份:

  1、学科指导小组菜单式服务行动。(地点未定)

  十一月份:

  1、观摩省级优质课课例。(主题: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有效交流)

  2、中年教师课堂风采展。

  十二月份:

  1、“如何搞好小课题研究”网上主题沙龙。

  2、“同读一本书”活动。(《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或《好习惯速成秘诀――好习惯教育的宝典》)

  一月份:

  1、撰写“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2、组织各年级做好考查工作,并上交试卷。

  3、交流各乡镇教研组工作。

  9月份:

  1、参加市教研组长会议

  2、组织学区教研组长会议,传达市活动安排

  a 、建立各乡镇教研组长通讯录

  b 、收集整理第一册故事资源并做好故事链接

  c、收集整理第一册优秀教案

  d、征集一年级品德评价方案

  e、布置学科教学规范事项

  3、联系学科指导小组服务学校

  10月份:

  1、学科指导小组活动

  2、参与《县域小学教学质量监测的实践与研究》课题

  3、组织学区中年教师课堂风采展

  a、叙述“我的教学故事”

  b、分享“我的教学感言”

  c、展示一堂品德课

  11月份:

  1、参加市中年教师风采展

  2、故事资源的开发应用策略的征集

  12月份:

  1、期末质量评估

  2、期末总结

  品德学科教研计划 篇4

  指导思想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深化“课堂有效性教学模式”研究,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开拓新思路、转变方式、搭建新平台,激发教研新活力;发挥名师群体作用,优化队伍素质,抓学习积累,抓研究交流,大力提高教研创新能力。

  具体要点及措施

  一、发挥学科优势,引领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工程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其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各学科教学都应该以此为行为导向。育人更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天然使命。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应以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以此作为自己工作质量的最高标准。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坚决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纲,落实好三维目标。在这方面思品学科尤为重要。

  希望思想品德课任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学校总体教学计划和精神和要求,与其他教师积极配合,加强对相关内容的学习研究,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在初中思品课中积极创新

  二、调动学习主体积极性,培养自学、自立、自理能力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客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是事关教学成败的关健。学生能否学会,是否会学,能否学好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是否学会的”问题上着力有余,而在“能否学会”上缺乏思考和有效对策,对“能否学好”问题的考虑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必然会造成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低下,导致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教学过程仍拘泥于教师找题划题,学生背题练题,考试考题的应试教育桎梏,三维目标难以落到实处。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学年思想品德教研要深入研究好以下几个问题:⒈如何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⒉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方法有哪一些?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⒊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育人效果,教师应做好哪些工作?新学年各单位政治教研组对以上问题要加强研究,明确认识,理清思路,取得实效。各位任课教师也应以此作为业务学习的重点之一。

  三、突出学科特点,深化“课堂有效性教学”教学模式研究

  要加强“课堂有效性”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要明确“课堂有效性”模式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要明确“课堂有效性教学”模式与“自主互助课堂教学”的关系,明确其与“双20条”的关系。同时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点,体现“课堂有效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创造性地建构更加符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特点和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学模式。要重点研究建构时事专题课、专题复习课、讲评课、学法指导课、新授课等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上,不可机械照搬,东施效颦。无论是对外来模式的学习,还是自主构建新教学模式,都要从实际需要出发,符合学科特点,以学生需要为根据,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适合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和风格。模式要讲求个性化,讲求多样化。对外来模式要领会其精神,把握其主旨,对自建模式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四、依靠常规改革创新,提质增效,提高课堂时效性

  毋庸置疑,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下不做功,台上难成功。作为政治课的“台前”准备最基本的应是吃透教材。课堂教学中的生硬衔接,照本宣科,死气沉沉,根本原因往往是源自对教材生疏。所谓“吃透教材”,就是要明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弄清楚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理清教材内容的内存逻辑关系,摸准教材与现实的'联系点等等,从而能够对教材进行新的整合、调整、变通,变出版社的教科书为教师自己的教科书,唯有如此,才能课堂上做到驾轻就熟,熟能生巧,异彩纷呈,挥洒自如。否则,就会类似于小学生读古文,生涩难懂。“台前”准备是基础,但不可完全依赖“台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更显教师机智,是保证课堂成功的关键。课堂教学是“阵地战”,更是“运动战”,其机动性的特点非常突出,因此,临阵发挥,随机应变,急中生智,或审时度势,见机行事极端重要,非常必要。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要求上,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倡“模块”化,即将原先比较繁琐的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化作几个比较大的,承载着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环节。这种设计既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感,也利于课堂活动的有序组织,更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二是提倡过程设计的“活动化”,即以模块为单位,将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活动”单元,不同的单元承载不同的任务职能,通过系列职能的“活动”,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活动的设计重在典型材料的选取,启发性问题的设计,活动过程的组织和展示。“台后”莫忘及时反思,反思避免泛泛而谈,可从一角度切入,以专题形式逐渐深入思考归结,切忌应付搪塞,无关痛痒,敷衍了事。五、让学习成为爱好,让研究成为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年复一年地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应该有自己执着的精神追求,丰富的思想内涵。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把读书学习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教学相长,乐在其中。要做一名有思想,好思考的教师,善于观察教学中的细节,体味教学中的动人“故事”,积累思想的“火花”。读书不可乱读,要有所选择,要满足于自己的精神需要,要立足于工作的需要。20xx学年度重点阅读《论语》、《三字经》、《学记》,要多读一些思想政治课方法论方面的理论著作和书刊,不断汲取新的营养。读而不思不如不读,学而不用不如不学。附:教研活动安排八月份

  1、暑期市里、区里备课

  2、组织“个性化品行养成教育校本教材”评选活动九月份

  1、组织“初中生自学与自治能力”专项调研活动

  2、开展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成果展评活动

  3、区开放课十月份

  1、学校与区里联合自主期中考试命题及考试

  2、学校与区合作初中课堂优质课评选十一月份

  1、教学视导与集体备课总结

  2、组织参加长春市“课堂有效性优质高效课堂教学”优质课十二月份

  1、课堂教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推进策略行动研究总结

  2、召开视导总结会议及评定年度教育教学创新项目

  3、年度教研工作总结与新学年教研计划

  4、区教案评比

  品德学科教研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青年教师在市教研室组织的评优课活动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年秋季,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即一个年级由一至两位教师负责执教,便于稳定任课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三)规范和优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根据县局要求,今后应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也可以采取教学沙龙、每月议题讨论等形式加强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严格教学常规,积极贯彻“五认真”工作要求

  在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调研、教学工作检查中,总能多多少少发现教学“五认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备课数量不足,品德与社会填图册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不够认真。有的教师甚至在品德课上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没有完成学期教学内容。我们应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在品德学科的专课专用、改进备课形式、认真批改作业等方面加强监督与检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抓住机遇,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反思与总结,在新的学年里,使我校小学品德、社会学科教学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

  各任课教师按备课组制定各年级的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年级组互相听评课。

  十月份:

  1 上好涵化教育模式课,进行教学评析,写好教学反思。

  2 一、二年级老师看《找长处》,写好反思交流。

  十一月份:

  1 观看优质录象课《规则在哪里》,进行评析。

  2 三、四、五、六年级任课老师教学经验经验交流。

  十二月份:

  1 观看优质录象课《不说话的朋友》,进行评析写好反思。

  2 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3 上交省、市、县学会评比

  元月份:

  1 学期。

  2 写好教学回顾与反思。

  品德学科教研计划 篇6

  指导思想:

  本学期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继续突出有效教学,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认真作好学科教研组建设,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针对学科特点,开展专题研究与探讨活动,关注教学一线典型的新课程案例,积极发现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逐渐丰富课程资源。将教研工作的重点下移到学校,加强教材研究、努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各种特色活动为平台,通过不同的手段以研促教,实现教学的全面提升。

  工作要点:

  一、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进一步健全教研网络。

  根据教育局工作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学科中心组建设。目前市、片两级学科中心组已组建,为使教研网络进一步健全,使活动进一步走向规范和有效,本学期将继续充分发挥中心组骨干教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以示范课、教学讲座等多种研讨形式做好引领和带头作用,同时,中心组教师也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不断进取,向更高层次努力。

  2.进一步规范学校教研组建设。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根据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意见》要求,本学期,各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根据品德学科的师资现状,形成专、兼职骨干教师组成的队伍,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教研组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教学实效性。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学个性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要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各校可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1.加强教材解读与研究

  按照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教材,实现了教材功能上的突破,它不仅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语言,能与儿童进行对话。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教室中的儿童通过自主建构,生成一个新的意义世界。它能提高、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构,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是调动学习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一个手段,是引发学生进行活动的一种工具。在大市、吴江市级教材培训的基础上通过校本培训,加强对品德与生活(社会)新教材的解读与分析,把握课程性质、特点、理念、设计思路等,从而真正使教材为己使用、有效使用。

  2.倡导个性化备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课改实验中应培养有个性的教师。个性鲜明的教师会思想、会创新、会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形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注重倡导教师备课的个性化。在备课中要突出三个体现、四个注重:体现课堂学习形式的多样性,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体现教案使用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注重学法归纳与指导,注重科研目标的生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与课后访问及分析,注重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让教师根据自己所研究的课题、所教学生及所喜欢的形式进行创新备课研究,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作用,实现教学个性化。

  3.重视集体备课制度,构建同伴互助平台

  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进行集体备课,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同伴互助的有效途径。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不同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能在集体备课中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会有冲突,因为只有经过激烈的交锋,才能促进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在备课中可以两方面入手:1、吃透教材,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指以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采的教学资源,“教材”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汇集,教材作为一定学科的载体具有两种基本特质:其一是“典型性”,学生是通过教材习得学科内容的,教材必须是学科内容的全面、稳定、序列、准确的载体;其二是“具体性”,教材必须确凿、具体,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展开智力活动。传统的教材观把教材仅仅局限于事实性知识或者原理性知识,而忽略了能力体系以及思考方式、伦理道德信念。新的教材观突出了方法论知识和伦理性知识。单纯围绕“知识点”的说教式的教材设计是片面的,是背离“素质教育”要求的。我们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不足,不迷信书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2、备学生,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各方面潜能等。

  三、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学科教学研究。

  1.把握学科教学研究重点。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在教材内容上的简单更新,它更多的呈现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教学内容上体现的是生活化,要求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在教学方法上体现的是活动化,通过活动化教学使教学内容动态化、教学时空的开放化、学习方式的探究化;在教学效果的呈现上注重内化。本学期将以此“三化”为学科教学研究的重点,加强调研和研讨,发现典型,适时推广。

  2.加强教研活动的专题化、系列化。

  开展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优化研究方式,积累典型案例。变常规研究为“教学案例研究”、“教学行为研究”, 变“一次性教学研究”为“持续性教学研究”,工作方式由过去重横向的“点” 上的点拨为重纵向的“线”上的跟踪指导,最后,通过“教育教学随笔”的形式促进教师从理性的视角、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成为善于理性思考的教育者。

  3.加强教学评价研究

  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开展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本学期将积极开展小学品德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探索合理有效的品德课程评价体系,关注品德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渗透。

  四、加大科研力度,不断丰富品德课程内涵

  本学期继续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新课程规范实施、科学发展。通过课题出成果、出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新课程的实施,寻求新的发展。

  1.加强理论学习。

  课题组教师将继续围绕小学品德活动化教学这一主题开展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培训,丰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组织课题组研究人员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课堂教学的理论,使全体课题组研究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实验,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2.加强专题研讨。

  课题组将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共同探讨,以使各子课题的研究在相对独立的格局中兼顾整体性,并使各子课题研究进度得以平衡,质量得以保证。并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如对活动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活动化方法途径的探索等,对原有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又具有理论含量的教学经验。并通过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展示活动化教学成功课例,加强教学研讨。

  3.加强阶段性成果总结。

  要求课题组教师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积极撰写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推出研究成果。利用学科论坛、《吴江教育》杂志等平台,积极推广各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效经验,及时作好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工作。

  具体工作:

  1. 苏州市小学品德与社会五(上)新教材培训。

  2. 吴江市小学品德与社会五(上)新教材培训。

  3. 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带头人展示活动。

  4. 苏州市小学思想品德评优活动。

  5. 吴江市小学品德中心组活动。

  品德学科教研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品德学科的教研工作将以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为突破口,促进课程改革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我校品德学科教学的优质均衡发展。

  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实验室,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坚持“育人为先,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深化小学德育改革,重塑学校德育文化,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在目标。充分发挥“指导、研究、服务”等职能,紧扣教学质量生命线,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以质兴教。

  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小学品德课程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具体教研内容及目标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如何使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填平学生认识与行为之间的鸿沟,是全体品德教师研究的内容。

  三、具体工作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二)常规工作

  1、备课、上课

  倡导集体备课、合作备课。要让备课的过程成为研究新教材,探讨新方法,开展和收集教学资源,制作优质高效教辅材料。落实课堂延伸活动的运行过程。

  2、科研

  本学期,我们 将培养学生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学生的自理、自护、自救能力。将课题研究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课堂教学、德育基地、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系列研究。

  3、案例

  我们要求教师注意平时教学中的积累,把执教后的真实感受、对新教材的.修改意见、对于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教师是怎样处理的等等,作为教学案例及时地记录下来。这样既能引起教师的教学反思,又能使我们更好地使用新教材。

  (三)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教研活动

  (1)定期组织教师研讨,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及时了解研究情况和研究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寻找解决途径,使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2)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发挥同伴合作,资源共享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品德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努力实现“骨干带整体”的愿望。

  (3)建立帮学对子,共同提高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2、重视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发展

  本学期德育综合课程教学要更好地发挥德育综合课程育人功能,成立“校园文明小分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来优化校园活动和环境氛围,强化队员言行举止,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四、实施措施:

一、以科研为抓手提高教学质量

  1、抓住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将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用于课堂教学,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

  2、课题研究采用点面结合,以学校主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带动品德课教学的相关研究,注重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将主课题研究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分散到各年级,动员各年级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共同研究,以达到以科研为抓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以课堂为基地提高教学质量

  1、组织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善于总结和反思,针对我校各学科研究的实际情况和研究水平,深入课堂,精心组织教师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2、参与协作片研究交流活动,加强教学交流与互动,促进研究深入发展;在各级各类研究活动中,认真探索并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以有效引导教师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教学行为。

  五、每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订计划

  2制定常规教学要求

  3各年级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4UC教研

  四月份:

  1参加风采杯教学大赛

  2UC教研

  五月份-六月份

  1学生品德评定

  2团队观摩课

  3对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进行小结

  品德学科教研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为突破口,促进课程改革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我校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工作平台,积极开展教学目标、过程、策略、评价等子课题的研究,深入推进课堂改革。

  2、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工作抓手,加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的培训,提高校本教研的研究水平。

  3、继续调研小班化课堂教学组织结构的`主题调研,促进教育发展。

  4、积极探索新课程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机制,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和激励作用,推进教学评价向纵深发展。

  5、以星级教研组建设为载体,推进全校品德学科建设向制度化、规范化优质均衡发展。

  三、工作措施

  以科研为抓手提高教学质量。

  1、落实点面结合的课题总结深化研究。以寻找道德学习的规律为指向,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小学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全面进行分课题的规划研究,以期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与能力,了解分析各自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升个体素质,得到均衡发展。

  ——以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内容的差异性研究为载体,探索品德学科教师开发针对性教学资源的规律,达到教学内容丰富性和针对性的有机整合;(朱)

  2、继续落实教学规范,了解本校常态教学实情,发掘品德教师的工作亮点,寻找分析存在问题,确保教学质量底线的落实,明确提高教学质量的增长点。保证科研时间,扎实开展研究工作。做到“五定”。定时:保证每月一次教研活动;定内容:认真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标解读中的有关教学目标的陈述;定地点:校会议室;定形式:以面对面地讨论学习为主,网络(博客)交流为辅;定人:全体品德教师参加学习交流。

  以课堂为基地提高教学质量。

  1、组织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善于总结和反思,针对我校各学科研究的实际情况和研究水平,深入课堂,精心组织全校教师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参加“第三届小学品德教师综合素养大奖赛”,为全校教师提供高质量教学研讨的学习机会。)

  2、参与协作片研究交流活动,加强教学交流与互动,促进研究深入发展;在各级各类研究活动中,认真探索并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以有效引导教师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教学行为。

  以星级教研组为目标评价教学质量。

  积极参加星级教研组考核活动。以教研组长学习日活动为锲机,交流经验和困惑,提高管理经验,保证校本教研的积极开展;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继续关注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包括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努力构建一套“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对象广泛、评价要求恰当、操作方便”的符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科特点的评价体系。

  附1:行事历

  时间-内容-备注

  9月

  品德教师学习活动。(学习教学常规;教研计划;启动:“西湖区第三届小学品德教学综合素养团体赛”等)

  教学叙事评比活动。(16日纸质各5份)

  3、参加浙江省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活动。

  10月

  1、10月8、9日:杭州市小学品德优质课评比(第二场)

  2、10月15日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中旬)

  教学评比观摩活动。(钱塘片)

  3、10月21日:教学评比观摩活动。(文一片)

  4、10月22日:教学评比观摩活动。(九莲片)

  5、10月29日:教学评比观摩活动。(学军片)

  11月

  1、组织市学科论文。

  2、11月5日:教学评比观摩活动。(竞舟片)

  3、11月12日:教学评比观摩活动。(西湖片)

  4、组织参加省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

  5、11月26、27日:教学评比观摩活动。(决赛)

  11月底送交市级参评论文。

  12月

  活动总结

  1月

  1、期末评价指导活动。

  2、教学质量检测和分析。

  3、品德学科星级教研组复评验收工作。

  品德学科教研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科学、品德教研工作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落实教学常规为基础,以加强教学研究为重点,坚持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进一步强化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努力提升全区科学、品德课程实施水平,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1、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规划,精心安排系列学习内容。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小学科学课型范式及其实施策略》、《小学品德课型范式及其实施策略》。理清基本结构,熟悉操作步骤,指导教学实践,服务于日常教学。

  2、精心组织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学习的效果。

  3、针对课程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问题、困惑提供平台,促进教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二)加强课程管理,推动课程的健康发展。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校要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常州市学科教学建议,引导教师严格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并通过加强课程管理,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要保证科学、品德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1—2名学科骨干教师,同时稳定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兼职教师业务水平。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品德学科教研组,学科教研组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科组建设能力。要对照先进教研组条件,积极创建学科优秀教研组。

  3、加强评价改革,促进科学和品德课程常态有效地发展。各校要对科学、品德学科建立校本化的管理机制,建构与创新课程评价模式,以促进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升课程的实施水平。

  1、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

  科学学科将围绕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教学研究,重在通过反思当前科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引导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进行理论再学习和实践再探索。

  品德学科将进一步围绕品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展开教学研究,一是进一步解读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二是积极探讨品德课堂实施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一是开展好由教研室领衔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基于科学前概念的教学设计与操作策略的研究》,本学期的研究重点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构基于科学前概念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策略,并组织教师继续调查小学生的科学前概念。二是组织中心组成员带动广大一线教师,围绕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并由学科中心组成员领衔,以邻近校组团、青年教师组团的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课题研究。

  3、继续做好“做中学”实验项目的研究。要充分利用“做中学”理念,提升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品味。要依托科学教材,开发“做中学”案例。

  4、学科基地学校继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并向全区教师展示学科基地研究情况。

  (四)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开展研训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各层面的培训、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组织学科专题研讨活动、科学教师实验能力培训活动、科学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等。各教研协作片召集单位也要重视科学、品德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制定好学科教研活动的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特别要重视提高每次活动的有效性、专题性。

  2、加强团队建设,促进骨干教师成长。进一步强化我区小学科学、品德教师优秀团队的打造,一方面认真组织好学科教师基本功比赛或优质课活动,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市比赛;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学科骨干团队的培植,通过学科中心组活动、课题组活动、工作室活动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三、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品德、科学学科中心组成员会议;

  2、组织参加市科学学科期初教研活动。

  三月份

  1、区科学学科专题研讨活动;

  2、科学教师实验能力(生物、化学)培训活动;

  3、组织参加市品德学科区域展示活动。

  四月份

  1、小学科学省规划课题教学研讨活动;

  2、区小学品德学科专题研讨暨优质课展评活动;

  3、组织参加市品德学科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五月份

  1、组织参加沿江七市(区)科学、品德教学研讨活动;

  2、科学学科骨干教师学术沙龙暨省规划课题研讨活动。

  六月份

  1、区科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2、组织参加市科学学科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3、本学期工作总结;

  4、下学期工作计划制订。

【品德学科教研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品德学科教研工作计划02-27

品德教研组教研活动计划04-22

小学科学教研计划05-23

小学品德教研工作计划01-23

小学科学组教研计划05-15

思想政治品德教研活动计划04-13

物理学科教研计划08-08

学科教研工作计划模板08-14

关于学科教研工作计划03-21

小学数学学科教研计划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