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8-25 09:06:4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案(集锦8篇)

美术教案 篇1

  课题:繁忙的交通

  课时:二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由于本校紧邻大十字路口,学生们对“繁忙的交通”十分熟悉,课前我布置他们在家长的带领下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车辆,看一看车辆是如何有秩序的经过十字路口的。但这也容易给他们一个框框,所以还要想办法让学生突破现有的形象,画出独特的汽车或道路形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马路、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形式,通过大胆想象表现繁忙的道路交通情景。

  3、引导学生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大胆表现各种造型、方向的车辆。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使用各种材料,使用不同的造型手段表现繁忙的交通。

  教学准备:

  教师:表现繁忙的交通及各种造型、不同方向的车辆的课件、一张整开图画纸。

  学生:铅笔、蜡笔、水彩笔、胶水、彩色纸。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上学路上经过十字路口时见到的繁忙的交通状况,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或几个人上来表演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2、利用课件帮助学生观察、分析不同类型、不同角度的车的样子

  摩托车侧面的工程抢险车侧面的吉普车

  正面的轿车背面的越野车

  3、除了课件上展示的,你还见过什么车?它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将自己见过的车的外形简单的表述一下,在描述时教师尽量引导学生用基本形来概括车的各部分。

  二、发展阶段:

  1、除了自己见过的车,你在科幻电影、动画片、童话里还见过什么样的车?如果让你来设计,你还会画什么样的车?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2、画一画自己见过的和没见过的车。每张作业纸只画一辆车,要画的满一些,本节课能画几张就画几张,每一张画的角度和车型、颜色都要不一样。

  把这些车剪下来下一节课用它们组成大马路。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但车窗、门等基本要素要具备,车的颜色要干净、协调。

  三、布置学生回去观察马路上的其它交通设施。

  第二节

  一、引导阶段:

  1、做游戏:将桌椅组成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选七八位同学装扮成各种车辆从各条道路上开向路口,看会出现什么情景,再选一位交通警来指挥,让车辆有序地通过路口,使学生在游戏中了解遵守交通秩序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回忆:在马路上还有哪些交通设施,它是什么样子的?作用是什么?

  3、为了使交通畅通,青岛建了许多立交桥,老师这儿就有一座,不过还没通车,要请同学们帮忙规划一下。

  出示整开图画纸,上画一座立交桥,先与学生一起“规划”一下每一条路的行驶方向,再请几位学生上来画一下交通标志和左、右行线、斑马线等,使学生明确每一条路上该贴上向什么方向行驶的车。

  二、创造阶段:

  1、将上节课画的`车辆剪下来贴到立交桥相应的车道上。剪贴的时候鼓励学生突破平面,将其它造型方式结合运用。

  当学生将已完成的车贴上去时,就会发现由于习惯的原因,画的侧面的车比较多,造成左、右行的车道上太挤了,正面的车道上太空,这时就需要进行“交通调流”,教师扮演警察叔叔指挥学生不要再送上侧面行驶的车了,赶快画一些正面、被面行驶的车。

  2、分配给各小队任务:

  (1)交通标志牌

  (2)绿化带、建筑

  (3)街边行人

  (4)其他可能出现在街道周围的情景

  可运用橡皮泥涅等形式进行。

  三、展示成果,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

  四、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回家收集一些表现繁忙交通的图片,通过想象自己设计未来的道路和汽车。

  札记:

  本课运用课件展示各种型号、各个方向的车辆,使得学生绘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画的车大、很像样,但也造成了局限学生想象力等后果。所以教师还必须想办法让学生突破现有的形象,要求学生画出独特的汽车或其他形象。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填灌的方法,制作百变娃。

  2、运用手捏的方法进行造型变化。

  3、激发好奇心,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填灌的方法,制作新颖、有趣的百变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阶段

  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制作玩具的方法,那些会走的玩具,会滚的玩具,会爬的'玩具着实让小朋友们觉得特别有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可以“超级变变变”的百变玩具,大家看一看,比一比,它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

  1、展示“百变娃”玩具。

  2、四人小组讨论:这个百变娃是怎样变的呢?它的设计思想是什么 ?

  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3、发展阶段

  讲解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示范制作步骤:

  设计制作:找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百变娃。

  装饰美化: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装饰美化。

  三、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1、师: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百变娃,你从他们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2、不同的百变娃有不同的装饰方法,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百变娃和制作方法。(画、撕剪啊、拼贴等造型手段进行美化。)

  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自己制作玩具的想法。

  四、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制作百变娃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呢?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百变娃。四人小组里的小朋友要比比谁的百变娃最可爱,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五、游戏活动

  1、我们现在分四人小组开展一个百变接力游戏,比比哪个小组能制作出更多形状的百变娃。

  2、请1、2个学生上台来演示你制作百变娃的过程。

  六、评价交流

  请同学们自评、互评相邻小组的作品,评价方案:

  1、你在百变娃接力游戏中的变化造型,可得几颗星?每变一款可得一颗, 多变多得。

  2、你对自己创意的百变娃的评价:一般满意非常棒

  3、你准备将最受欢迎的百变娃送给谁?理由是什么?

美术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石头有着天然的纹理、奇异的形状,为很多人喜爱、观赏和收藏。不少民间艺术家更是就地取材,将石头进行巧妙的加工和描绘,创造然朴拙、耐人寻味的艺术品。形状各异的小石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平时就是孩子们做游戏的好“玩具”。如果运用美术的手法把它们进行拼摆组合或用其他媒材对石头进行创造性的装饰加工,就会塑造出形式多样的小工艺品。

  本课教材中的作品是从适形造型和拼摆组合两个角度去呈现的。适形造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去联想、发现,让他们在造型活动中去体验原形与表现物之间的关系,切莫专业化地讲解。在进行拼摆造型时,要注意区别于《拼拼摆摆真有趣》一课,注意教学的坡度,在活动中,更强调选用形状适合的石块组合拼摆出一件形象生动有趣的作品。

  教学目标1.利用石头进行适形造型活动,体验石材的自然美感。

  2.从中体会形与色的结合,知道关注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若干小石头,水彩,毛笔。

  教学过程

  一、童话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同学们,请听谁在哭呀?

  学生:小石头在哭。

  教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石头为什么哭呀?(激发兴趣)

  小石头说:“我想去参加春节晚会,能帮我这个忙吗?”可我不知道怎样打扮自己,你们

  教师;同学们,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灵巧的手帮小石头这个忙呢?

  二、欣赏优美画面,学生感知认识。

  (放多媒体课件)

  学生欣赏画面,感受自然石材的美,使学生发现平凡的石头经过造型创作后,也会变得如此的美丽神奇。(引发创作欲望)

  三、采用游戏方式观察触摸实物,亲自创作

  寻宝游戏(教室的角落里放一堆沙子,沙子里有很多各种形状的石头)教师启发学生在教室里寻找宝贝。

  学生找到后教师提问。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把你们拣到的宝贝告诉我,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有多重?

  学生动手摸一摸,掂一掂,然后畅所欲言。(增加学生对石头的情感)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你手里的宝贝像什么?如果我们把它加工装饰后适合做成什么?

  学生大胆联想,积极发现,全班交流。

  教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手里是创作好的石头造型}

  它像什么?和你手里的宝贝哪儿不一样?那儿一样?

  学生先观察思考后回答。(使学生了解适形造型的一般方法)

  学生开始创作,四人一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先看—看手里的石头像什么再开始造型。

  学生创作时,教师要灵活掌握,不可千一律。要让学生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

  教师指导。

  学生创作完毕后,师生举办“石艺展”,大家一块品评优缺点。

  四、情感升华、音乐中结束

  同学们,你们都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美术源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吧!(放歌曲《雨化石》)

  课后:

  这节课是结合石头的好玩性,并以此为依托围绕适形造型展开教学活动。整节课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适形造型带来的欢乐和成功。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欣赏用各种绘画工具画出的肖像作品,感受它们的不同。

  2、 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把“形”和“神”结合起来。

  3、 结合人物的外表和神态向同学描述自身喜欢的肖像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在欣赏的过程中注重“形”“神”互相结合。

  教学准备:

  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 欣赏

  1、出示肖像作品(国画、雕塑、油画、版画、线描),让同学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工具和画法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出示图片《〈蒙娜丽莎的微笑〉》,这是一幅世界上最伟大,最著名的肖像画。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作品。画家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流露感情的关键部位特别注重刻画,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含义无穷,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很多人都说这是一种神秘的微笑。

  3、小结: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形”我们都知道是指的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在优秀的肖像作品中,形神是皆备的,两者缺一不可。

  二、 同学讨论

  如何才干把人物的形象和神态很好的结合起来呢?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人物外貌的基础上再去想象人物的思想感情。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猜一猜

  拿出自身的照片,让你的同桌根据你的神态猜一猜你当时的心情。并想一想如何进行发明性的表达。

  四、 画一画

  选择自身喜欢的肖像图片,用自身喜欢的绘画方式改画。并可依照自身的理解加上背景。

  五、 课后拓展

  从课外书上,网上,杂志上去观察更多的人物肖像,并向同学描述人物的外表和神态。

  课后记:经过一个暑假的调整,加上同学们也懂事了许多,课堂的配合还有相互的合作都比较好。

美术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染纸是吸取我国民间印染工艺而形成的一种手工制作。染纸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幼儿通过对染色技法、技能的学习,了解、感受由于色彩位置排列变化造成的色彩整体感的变化。考虑到纸巾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孩子们对于它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我就选用了纸巾作为材料,那如何让纸巾变得更漂亮呢?为此我就设计了本次活动——彩色的纸巾,让幼儿通过探索与尝试,在实际的浸染操作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自由创作,从而达到掌握浸染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探索与尝试学习浸染的基本方法。

  2、引导幼儿体验中国的民间艺术——染纸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浸染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纸巾颜色变多变漂亮的浸染方法。

  【教学准备】白蓝绿信封三个,各色颜料、纸巾、无纺布和u盘。

  【教学过程】

  一、通过魔术,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出示一个藏有三个信封的纸袋,故意口向下倒给小朋友看,然后逐一变出白、蓝、绿三封信。(采用小朋友感兴趣的魔术导入,可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呀?(想)请看我这个袋子里有东西吗?(没有)没有对吧!看,我变出来了什么?这是一封信,这封信是寄给谁的呢?(华士中心幼儿园和平园收)好的,原来这封信是江阴的小朋友寄给我们华士中心幼儿园和平园的小朋友的,我们是哪个幼儿园的?

  师:老师先把这封信放一下,我继续来变我的魔术,看看这次我会变出来什么?仔细看好,我到底变出来什么?变变变,出来了,又是一封信,寄给谁的?我们也放在旁边。

  师:吨吨吨……,又是一封信,那我有点奇怪了,我也有点问题了,我这三封信都是寄给我们的,那我们得先看哪封信呀?(第一封)你怎么知道这是第一封的呀?(信封上有1、2、3的数字)(信封上数字的呈现,让孩子们明白看信封的顺序是从数字小的先开始)

  2、逐一提示每个信封里的东西(白色的纸巾——彩色的纸巾——U盘),让幼儿猜测,引起悬念,从而导入课题。

  (1)师:那我们来看看信封里是什么?首先来看第一封信,(师出示第一封信)那我先看这一封,对吗?第一封信我打开给你们看,是(出示)是纸巾,有什么用呢?(幼儿大胆想象)

  师:为什么江阴的小朋友要寄给我们一张纸巾呢?难道我们这里没有纸巾吗?有吗?纸巾有没有其他特殊的用途呢?(幼儿自由说)

  师小结:原来纸巾真的有这些用途的,今天的纸巾要展示什么本领?老师先不把答案告诉你们。(让幼儿通过大胆想象了解纸巾的基本用途,老师故意不把答案告诉幼儿,为的就是引起悬念)

  (2)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封信,这一封信我请小朋友来摸摸看,里面是什么东西?(幼儿一个一个摸)

  师:感觉到了你直接可以说出来好吗?请你摸摸看,摸好了才说里面是什么东西?(幼儿自由回答)

  师:我来请个宝宝来揭晓答案,要把这个答案响亮地告诉大家。好,宝宝你来,来把这个信封里的东西拿出来看看,是什么东西呀?(噢,是彩色的纸巾)

  师:哇!这张白色的纸巾怎么会变成彩色的纸巾的呢?哪个宝宝来说说看?有不同意见吗?那老师也不把答案告诉大家。

  (3)师:我来请宝宝们猜第三封信,你们来猜猜看,我的第三封信里面藏着什么?宝宝你来说,(纸)让你们听听声音(师抖动信封)会是纸吗?你知道请你摸摸看(巧克力)到底是什么呢?

  师:我的第三封信里藏的可是告诉我们这个白色纸巾变成彩色纸巾的秘密是什么?

  师:宝宝,你来,你把答案告诉大家(幼儿拿出U盘)什么呀?认识这个东西吗?告诉你,这个叫U盘,叫什么呀?(U盘)

  二、幼儿观看视频,并思考漂亮纸巾是怎么变成的。(通过观看大班姐姐的浸染过程,让孩子们有了更直接的直观感受)

  过渡:原来U盘里面就藏着纸巾变漂亮的答案,你们想不想看?小眼睛看仔细了。

  师:这个姐姐在干什么?她把纸巾怎么样呢?看仔细了(四个角蘸一下颜料)好了,成功了,现在告诉我,我漂亮的纸巾是怎么变成的?(用纸巾蘸点颜色弄出来的)

  师提示:我们先要怎么样?然后再怎样?先把纸巾折一下,再蘸上颜色这个过程我们叫浸染。叫什么?(浸染)

  三、幼儿第一次浸染纸巾,并进行比较,为何老师的纸巾颜色更多,更漂亮。(通过第一次操作,让幼儿边尝试边掌握基本的浸染方法)

  过渡:你们肯定也想去试一下,把这个白色的纸巾变成很漂亮,对不对呀?所以请你们来试一下,试完了之后,请你们把纸巾浸染好了以后,拿到老师这边来,老师给你们展示

  给后面的老师看好吗?快点去试吧!

  1、幼儿动手浸染纸巾,师巡视指导。

  师:成功的小朋友把纸巾拿到老师这里来,然后回到小椅子上坐好。

  2、师一一张贴幼儿第一次作品,让幼儿说说遇到的`困难。师:都成功了,是吧!老师想问你们:你们在浸染的时候有没不遇到什么困难?(我不知道怎么拿)结果你是怎么解决的?最后你是叠成了一个正方形,然后这样(两只手捏住两个角,放下去蘸一下,让每个角都蘸上颜料)现在你知道了吗?

  3、师把自己的浸染好的纸巾也张贴出来,让幼儿进行比较。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看看,我们的彩色纸巾哪张最漂亮?找找看,哪张最漂亮?找得出来吗?噢,是老师做的这张最漂亮?(如有不同意见,请幼儿说出理由。如:你有不同意见,第一张最漂亮,对吧!你为什么觉得第一张最漂亮,你来说说看。)

  师:老师的这张真的蛮漂亮的,为什么呢?我的颜色比你们多,是吧!为什么我的颜色比你们多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来看一下。

  四、老师示范,幼儿了解纸巾颜色变多的原因。(师边示范边讲解,让幼儿明白颜色变多的奥秘所在)

  师:我要先把纸巾折一下,这次我折得怎么样?跟刚才姐姐相比,我折得很小,是吗?宝宝们看好了,我是怎样折的?可以折成小的正方形,也可以折成三角形,也可以是梯形。看仔细了,老师是怎样拿的?我每个角都蘸到,我碰到了问题,打开起来很困难,所以打开来的时候很仔细,不然的话会破了,对吗?我成功了!

  师:老师纸巾的颜色和你们纸巾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颜色怎么样?颜色很多,很好看。你们颜色很少,她的颜色很多。原来呀,把纸巾折得越小,所蘸到的颜色就越多,还有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折的图形不一样,出现的图案也是不一样的。这个老师请宝宝们去试试,好吗?

  五、幼儿第二次浸染纸巾,体现成功的快乐。

  (1)师边播放音乐,边提醒幼儿:折成三角形,梯形,都可以,图形不一样,出来的颜色了不一样,可以把所有的颜色都浸染,你来试试看,你还可以用其他的办法来试一试。

  (2)师:好的,成功了,打开的时候要慢一点,很小心,很慢地来打开来。

  (3)师:这一次我们的纸巾比刚才好看了很多,因为我们让我们的纸巾染上了更多的颜色。

  不过老师发现你们在第二次染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有宝宝老是把纸巾弄破,是吗?怎么会这样呢?因为蘸的颜料太多了,太湿了,所以打开起来才会很困难,所以下次我们在浸染的时候蘸的颜料要少一点。

  六、彩色纸巾的其他用途。

  师:现在老师口袋里有东西吗?(倒过来)有吗?你们看这次我会变出来什么?这是一个封好的大的一封信,这里面是什么?是我用浸染的纸巾做成的窗花。等一下作为礼物送给你们。还有一样什么礼物?一件小衣服,是用浸染的纸巾折成的。还有什么呢?我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下,用浸染的纸巾做了一把小扇子。夏天,扇起来真凉快呀!

  师小结:原来这个浸染的纸巾能做各种各样的东西,而且做出来的东西更漂亮了,你觉得浸染的纸巾还能做什么呢?我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做,好吗?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纸巾作为原材料,通过浸染让纸巾变得更漂亮,使美丽定格在纸巾上。从材料的准备到目标的制定以及过程的设计,我们组里的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整个活动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一开始采用了魔术导入,抓住了幼儿的兴奋点,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积极投入活动中去。在幼儿的操作中,让幼儿增强了自信心,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无论是目标的达成度,还是幼儿的积极性的调动,通过活动都能一一呈现出来,当孩子们第二次看到自己的作品时,他们都忍不住为自己鼓掌起来。

  虽说自己正式上课前已进行了试上,自己在试上之后出进行了尝试,但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试上时我采用了正方形的纸巾,因为幼儿第二次操作时出现了纸巾撕破的现象,所以我改用了无纺布,虽然我自己是能够折成不同的形状,但由于幼儿年龄小,没有那么大的臂力,他们在折的时候不能使无纺布面和面贴紧,他们为了都浸染到颜色,把整个都浸下去,所以在呈现幼儿作品时出现了没有留白的现象,还有无纺布吸水性较强,容易扩散,很多颜色都混杂在一起,不能反映“折的图形不一样,出现的图案不一样”这一特点。如我多试试其他材料,如熟宣纸也许效果就不一样了。

  在细节的处理上我也没有把握好,颜料盒里的颜料过多,示范操作时幼儿没有面对面地对着小朋友,到底应该浸到什么位置等这些问题没有交待具体,用过的显示器也忘掉关了,打扰了孩子的视线,这些问题虽说很细小,但说明我还是没有准备充分,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

  看来要想让一节课完美地展现在众人眼前,不经过多次的揣摩和推敲,是很难实现的。

美术教案 篇6

  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数字美术活动——克利的“脸”

  活动目标

  1.欣赏克利的作品,尝试在数字美术平台中使用“小画笔”创作夸张的脸,加深对克利作品风格的感受和体验。

  2.能大胆使用平台中的直线工具,将图案进行分割,表现创意;能大胆使用图形表现脸部五官。体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欣赏过多个大师的自画像,并绘画过《夸张的我》,有使用数字化平台中各种“画笔”和“倒色筒”等功能的经验。

  2.克利的两幅作品、幼儿数字美术平台、数字小画板。

  活动过程

  一、通过白板课件中的拼图游戏感知图形的分割与重组

  1.出示圆形的分割图,请幼儿进行拼图游戏。

  2.师幼共同感受分割使原形状产生的量与形的变化。

  二、幼儿逐一欣赏克利的作品,感受作品的造型特点

  1.出示作品1,引导幼儿欣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大师的画,请你们仔细看看,你觉得他画的是什么?

  师:这幅画被线条分割成了哪些图形?(这种分割的方法叫做以线造型分割法。)

  2.介绍画家及其作品的风格。

  师:这位大师就是瑞士著名画家克利,他非常喜欢大胆地使用线条进行画面分割,让人觉得他的画就像有魔力一样。

  3.出示作品2,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了解画面中图形的特点以及色彩的搭配。

  ①师:这幅作品使用了什么方法画“脸”的?整张“脸”是被什么分割的?

  ②师:画中每个色块的颜色都一样吗?

  ③请幼儿在白板上寻找并用电子笔划出分割图形的线条。

  三、幼儿讨论操作策略

  1.讨论构图。

  师:今天我们也来创作一幅这样的“脸”,可以选择一个图形来做脸的轮廓,请小朋友试一试。

  师:我们可以用电子笔进行分割,如果你想使线条变直可以使用平台中的“直线”工具。

  2.讨论色彩。

  师:以前涂色的时候我们使用过各种“画笔”和“倒色筒”,但今天的这幅克利的“脸”是由很多个色块拼成的,需要不断地搭配色彩,可以尝试使用“倒色筒”工具。

  四、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地将“脸”分割成各种形状。

  2.指导幼儿在颜色搭配时注意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对比。

  五、幼儿展示和欣赏作品

  引导幼儿共同在“展示台”中展示、评价作品。

  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美术活动——秋天的联想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水粉画美术活动,感受用水粉作画带来的`乐趣。

  2、能迁移生活经验,运用相似联想描画秋天。

  3、能用黑色的线条进行创作,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和学具的准备:白色土布5米,海绵垫子两块(拼在一起和白色土布大小相似,课前大面积泼上橙色、蓝色、黄色、红色、绿色等,海绵泼色之后将白色土布覆盖在上面),鞋套每人一双(课前穿上),一次性桌布、排笔各若干。水粉颜料,丙烯颜料,香水。

  2、乐曲三首:《世纪秋雨》《郊游》《森林狂想曲》。

  3、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感受过秋天的季节特征,学过有关秋天的儿歌或诗句、歌曲等:有画水粉画的前期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欣赏、感受

  (一)欣赏乐曲,描述感受

  1、幼儿欣赏歌曲《世纪秋雨》,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关于秋天的音乐请大家一起欣赏,你们仔细听听音乐里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你们听到了什么?仿佛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请幼儿闭上眼睛完整地倾听一遍音乐。(在幼儿欣赏音乐时教师喷一点桂花香水)

  3、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

  师:音乐中你们听到了什么?(流水声、小鸟叫声等)

  师:秋天,小河里有什么动物在玩呢?(小鱼、乌龟、螃蟹,教师讲解一下螃蟹的样子)

  师:秋天里还有什么动物飞到南方去过冬?

  教师小结:秋天来了。小河的水潺潺地流动着,小鱼、小乌龟在水里快活地游戏着,就连四处横行的螃蟹也从河里跑出来找小鱼、小乌龟玩,天空中有一群排着“人”字形的大雁往南飞,飞到暖和的南方去过冬。

  师:你们还闻到了什么?(桂花香)

  师:秋天还有哪些花开呢?

  师:秋天也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有哪些水果是我们秋天才能吃到的呢?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呢?

  (二)说说秋天的诗、秋天的歌、秋天的舞

  师:有谁能说说关于秋天水果的儿歌或者诗歌。如儿歌《秋的画报》: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金灿灿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风娃娃钻进树林,在翻着秋的画报。诗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何老师前段时间吃了一种食物(做动作)。对了,就是螃蟹。秋天有一句话——橘黄蟹肥。

  教师小结:原来秋天是这么美好!有香气扑鼻的桂花,各种颜色的菊花,还有各种颜色的水果和好吃的螃蟹。说到这我还想问问小朋友,你知道有哪些描写秋天的歌曲啊?你们可以唱一唱、跳一跳吗?(幼儿边唱边跳《秋天多么美》)

  师:啊,跳得好极了!我也想跳了,我想邀请你们和我一块在这块布上跳。你们愿意吗?

  二、基本部分:舞蹈后联想作画

  (一)彩色足迹

  1、播放音乐《郊游》,师生一起在棉布上随音乐“舞蹈”,棉布上留下了彩色足迹。

  2、舞蹈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观察踩踏出来的色块。

  师:你们看。白布现在有什么变化没有?

  师:有哪些颜色呢?(红色、绿色、蓝色、橙色、黄色——五颜六色)

  (二)丰富感受,展开相似联想

  1、展开相似联想。

  教师根据画面提问,引导幼儿展开相似联想。

  哪一块是橙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橙色的呢?

  哪一块是蓝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蓝色的呢?

  哪一块是黄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黄色的呢?

  哪一块是红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红色的呢?

  2、教师提出作画的要求。

  幼儿根据棉布上的足迹进一步展开相似联想。

  师:啊,我终于明白了,秋天有这么多漂亮的颜色。我们把刚才说的都画下来好吗?

  师:今天我们画画用丙烯颜料还有小排笔,你们是第一次用,老师有个要求你们可要听好了。用小排笔沾上颜料之后,要在杯子的旁边舔一舔、刮一刮,然后再开始画

  3、幼儿自由作画。活动要求:幼儿先想一想棉布上的舞蹈足迹像什么,然后用黑色的丙烯颜料,在印有足迹的棉布上进行相似联想勾画或添画秋天的景象。

  教师指导:鼓励幼儿根据足迹的形状,大胆地进行相似联想并用黑色线条勾画,再说出自己所画的秋天。

  三、结束部分:相互评价,体验成功

  教师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并评价。

  1、幼儿相互评价作品,说说自己最喜欢作品的哪个部分?为什么?

  2、教师评价总结。如“我今天非常高兴,我喜欢黄颜色的这一块,因为小朋友把它想象成××,线条很流畅,构图也很美。我还喜欢蓝色的这一块……”

  3、师: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活动反思

  教育不仅要把真善美的东西传递给孩子,还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让儿童快乐地玩,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教育应还原它的原点——点化和润泽生命”。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基于以下的思考:

  1、以相似联想为依托,打开幼儿想象之门。相似联想是开启幼儿创造性想象的一把金钥匙。幼儿每天说的儿歌以及古诗,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等,经常用到相似联想。相似联想是在不同的形象和事物之间,找出相同的部分,利用事物之间的本质和共同性来孕育一个新的创意。本次活动,我以颜色作为一个思维的维度,扩散幼儿的想象和操作。当幼儿踩出黄色时,就会追问:秋天有什么是黄色的?看到黄色,你会想到什么?由此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相似联想,去建构新知识,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2、范画和范画的意义。幼儿的美术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审美体验,来源于幼儿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最后又还原于生活。前期幼儿已积累了相当多的关于秋天的审美体验,如何让孩子将这“秋天的审美体验”表现出来,是此次教学活动的关键。是需要范画还是不需要范画?还是只需要范画的某几个元素?我在课前做过多次实践,最后决定此次教学活动不选用任何范画,只需要立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日常审美经验和欣赏活动以及幼儿的创造力有机地结合。以达到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只要得法的效果。

  3、多元评价提升幼儿已有的美术技能。在幼儿尽兴画完后,我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互评,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评价。这样安排是基于以下考虑:此年龄段的幼儿评价带有很大的他律性,教师的评价往往左右他们的想法,让幼儿充分自评,教师作为一名参与者、合作者,一起聆听幼儿对于作品的理解,感受幼儿内心的世界。就像老子说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解读童心,感受童真。在理解幼儿作品基础上,教师适时地介入,从情感体验、表现方法上提出相关的构图、线条等绘画技能技巧的要求。

  相似联想教学只是我们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个场景,一个片段,它就像一盏小桔灯,给我们视觉艺术(美术)教学活动照亮了新的道路,给我们找到一条适合国际上视觉艺术(美术)教育目标的研究方向,也给孩子们带去创意的心灵,深邃的智慧。

美术教案 篇7

  一、课题的生成: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设计娃娃”,这是一个来源于幼儿生活的美术活动,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漂亮的娃娃。

  来源一:活动区角中,让幼儿准备娃哈哈瓶、易拉罐、可乐瓶等废旧材料,

  课余活动中,发现有许多幼儿给娃哈哈瓶上画上头发、眼睛、衣服,幼儿的兴趣很浓。幼儿生活中,娃娃是他们最熟悉、最了解的事物。小的时候最爱抱娃娃,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娃娃。

  来源二:手工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活动,在撕撕、贴贴、折折、剪剪中幼儿获

  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功感;各种瓶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做成娃娃当装饰品,简便又美观,及时感受制作活动带来的成功和喜悦,符合幼儿思维直观现象的心理特点。

  对于制作娃娃幼儿非常想亲身体验,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抓住幼儿爱模仿的特点,满足幼儿的愿望。因此,选择这个主题内容。

  二、课题的实施:

  (一)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娃娃,感受活动的乐趣。

  2、难点:制作出不同头发、帽子、衣服等的娃娃。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自制玩具的兴趣,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导幼儿学习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不同头发、帽子、衣服等的娃娃。

  3、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制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1、教师的教具:布置小熊商店,制作好的娃娃五个,半成品一个。

  2、幼儿用的材料:双面胶、剪刀、筐子若干。

  做头发的材料(毛线、皱纸、布等);做帽子的材料(果冻盒子、蜡光纸);

  做衣服的材料(布、塑料花纸、毛线等);做眼睛的材料(布、钮扣等)

  (四)活动过程:

  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进入“小熊商店”,引导幼儿自由欣赏娃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观察,讨

  论,发现娃娃的漂亮和不同之处。

  1、师:小熊开了一家娃娃商店,店里有漂亮的娃娃。看看,这些娃娃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讨论)

  2、师:小动物最喜欢来买小熊商店里的娃娃,可是,娃娃太少了,怎么办,呢?

  3、师:太好了,我们就来帮小熊做娃娃吧!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1、幼儿观察讨论材料,鼓励幼儿大胆使用各种材料。

  师:(1)做娃娃的材料真多,有些什么材料?(幼儿自由说)

  (2)你想用什么材料做娃娃的头发、帽子、衣服?

  2、引导示范。

  师:(1)老师帮小熊做了个娃娃,看看娃娃缺了什么?(头发)找找看,哪些材料像娃娃的头发?

  (2)谁来教我做娃娃的头发呢?怎么做快一点?

  (3)你们猜猜看,孙老师做娃娃的时候,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鼓励独创,制作娃娃:

  师:(启发幼儿当小设计师)我们来当小设计师,比比谁设计的娃娃最漂亮,小熊最喜欢,幼儿教案《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漂亮的娃娃》。小熊还说,我们每个小朋友做的娃娃要不一样。

  1、提出要求:

  (1) 要求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制作出不同头发、帽子、衣服等的娃娃。

  (2)引导动作快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3)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净,学会收拾整理。

  2、指导要求:

  (1)教师及时发现、鼓励幼儿在材料使用、造型、颜色匹配等方面的新创意。

  (2)帮助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装饰造型。

  (3)启发幼儿给娃娃取个名字。

  展示评价:

  1、幼儿向小熊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小设计师们真能干,把你设计的娃娃取个名字去告诉小熊,说说你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2、欣赏同伴的作品,学习评价。

  师:娃娃真多,你们猜猜看,小熊会喜欢哪个娃娃?为什么会喜欢?

  3、幼儿和小熊一起做游戏,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们,动动小脑筋,想想这些娃哈哈瓶还可以做什么呢?(除了娃哈哈瓶能做娃娃,还有什么材料能做娃娃的身体?)

  三、活动的特色: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充要条件。”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始终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幼关系为基础,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幼儿,使活动充满乐趣;运用亲切和蔼的语言,营造幼儿快乐创造的氛围。

  (二)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这一点上本次活动尤为突出。活动中,教师尊重幼儿的意愿、想法,让幼儿制作不同的玩具娃娃;在材料上,让幼儿自由选择;评价同伴的作品,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做法,充分尊重了幼儿们的参与权,同时给他们的个性发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另外,在本次活动中还渗透环保教育,活动的准备,让幼儿搜集各种废旧材料:各种瓶子、毛线、碎布等,让幼儿了解这些材料还可以做玩具,变废为宝。

  四、 课后反思:

  (一)体现了活动性的原则

  活动对于幼儿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让幼儿主动参与,充分活动。在本次活动中体现了活动性的原则。首先,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材料:多种废旧物品及手工制作必备的辅助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在活动中,充分放手,让幼儿自由创作,探索设计娃娃,让幼儿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制作出不同的娃娃;再次,及时肯定幼儿的创作,不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手段。

  (二)体现了相互渗透的原则

  新《纲要》中指出:“在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中,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

  在本次活动中就渗透了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内容。如:让幼儿大胆动手,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渗透了健康领域的内容;让幼儿用语言交流,如有什么材料,你想用什么材料做娃娃的头发、衣服、帽子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制作不同的娃娃,体现了幼儿的创造力;让有、幼儿搜集布、毛线、瓶子等废旧材料,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这是科学方面的知识。

  另外,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幼儿观察讨论,突破重难点,再制作交流,一步步展开,让幼儿玩中学习,玩中发展。

  总之,本次活动力求在贯彻新《纲要》精神上有所创新,尤其是在艺术教育领域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教材来源于幼儿,从幼儿中生成,活动的实施过程立足于幼儿的需求以及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其次是整个活动环境非常宽松,让幼儿在看、说、做中,自由充分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第三是音美结合,力求发挥艺术手段的综合作用。

  活动的组织中,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还请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美术教案 篇8

  案例背景:剪纸因其直观、形象、艳丽、多变的图案,方便、简单的工具材料,符合孩子学习的特点,深受孩子们喜欢。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可以创造出变化出千万种的图案,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能陶情冶性,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蝴蝶对称优美的造型,漂亮的色彩,多变的花纹,一直是小朋友的最爱,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捉过蝴蝶,看过蝴蝶,也画过蝴蝶,对蝴蝶的外形特征比较熟悉,同时,在使用剪刀上已经非常的熟练,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技巧,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经验,设计了此活动。

  案例描述:

  一、观看课件,欣赏各种蝴蝶范例,激发兴趣。教师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一群漂亮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幼儿观看课件,欣赏蝴蝶后,提问:你看到的蝴蝶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蝴蝶有2个大翅膀?有2个小翅膀,头上还有触须。知道蝴蝶的翅膀是左右对称的(包括颜色和图案)。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后,教师接着提问:这么漂亮的蝴蝶是怎样剪出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探索剪贴蝴蝶的方法。自由交流结束,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剪好蝴蝶后。教师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剪蝴蝶得方法,通过幼儿自己亲自操作、同伴的讲解示范、展示作品等环节,幼儿知道剪蝴蝶的基本方法,接着教师展示镂空花纹和没有镂空花纹的蝴蝶,引导

  幼儿比较两只蝴蝶,使幼儿知道身上有镂空纹样的蝴蝶更漂亮。然后教师边小结边让幼儿观看步骤图,长方形纸对折——画出蝴蝶对称的一半——按线剪出蝴蝶——在剪好的蝴蝶的身上、翅膀上设计花纹,并进行镂空。教师重点引导示范镂空技巧,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幼儿进一步掌握折剪蝴蝶、镂空翅膀的方法。

  三、幼儿再次进行剪蝴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学习剪蝴蝶的方法后,再一次进行剪蝴蝶活动,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设计、剪出不同形状的蝴蝶,在巡视过程中,帮助、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画、剪蝴蝶,提醒细小的部分如触须可以不剪,等粘贴时用彩笔画上去。同时,教师将幼儿有创意的剪法及时反馈给幼儿,起到拓展思维的功效。

  四、幼儿合作进行粘贴、添画活动,为了让作品内容丰富、完整,在粘贴环节,教师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商,共同完成,部分幼儿粘贴蝴蝶,部分幼儿添画上花草、太阳、树等景物,在活动中,教师及时提醒幼儿保持画面、桌面、身上的整洁。

  五、欣赏、讲评作品。各组完成作品后,请小组代表介绍作品。让后请幼儿讲讲

  自己喜欢哪一组作品,并说出理由。最后提醒幼儿把学习用具收回原位,将废纸片放入垃圾箩里。

  案例反思:本活动属于艺术领域中的剪贴活动,活动的目标确定为:1、在观察蝴蝶的基础上,通过探索、交流等形式学习用对称式剪纸方法折剪不同形状的蝴蝶。2、感受剪纸的美以及体验协作成功的快乐。活动重点:学习用对称式剪纸方法折剪蝴蝶,活动难点:将蝴蝶身上的花纹进行镂空。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及本级教师的互评,现将本活动小结如下:

  一、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制订有层次的活动目标

  由于孩子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各有差异,在同一活动当中,不可能齐头并进的达到教学目的。但在日常教学中,多数教师一般都是根据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来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的目标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来说太简单了,对能力弱的幼儿来说又太难了,要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必须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所以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制订了层次目标:高组目标:综合运用对称、镂空的方法折剪出各种不同外形的蝴蝶;中组目标:能折剪出蝴蝶;低组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折剪出蝴蝶。这样不仅顾及到不同能力的幼儿,而且让他们能够做到跳一跳够得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为幼儿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

  多年的美术教学使我知道,提出新的学习内容时,

  尽量少示范、少范例,甚至不示范、不提供范例,这样才不会制约幼儿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幼儿学剪蝴蝶时,教师没有先讲解示范的,而是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讲蝴蝶的外形特称、剪蝴蝶的方法,并亲自操作,由于能力的不同,有的幼儿剪出镂空翅膀的蝴蝶,而有的幼儿连蝴蝶的外形都不会剪,这时教师不是去教幼儿如何剪,而是展示好的作品让幼儿欣赏,让能力强的幼儿介绍剪蝴蝶的方法后,教师才进行简单的讲解、总结,由于没有固定的范例禁锢着幼儿的思维,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折剪蝴蝶,剪出蝴蝶不仅外形各异,而且镂空图案也出乎教师的意料:有花、草、树、水果、几何图形、小动物等等。

  三、为幼儿提供表达与表现的舞台

  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幼儿这一资源,打破“教师教,幼儿学”的教育模式,接纳幼儿的想法,与幼儿进行角色互换,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以小老师的身份在集体面前进行表达,进行分享。教师是一个参与者、学习者、欣赏者。活动成为师幼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

  创造与快乐。师生间教学相长,使得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加强,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四、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根据幼儿的不用能力进行指导。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学会剪各种蝴蝶后,教师就及时提醒幼儿在蝴蝶的身上、翅膀上剪出花纹。鼓励能力稍弱的幼儿在会剪的基础上,尝试剪不同外形的蝴蝶,对折、剪能力差的帮他们画好蝴蝶,然后指导他们剪。通过分层次指导,不仅让幼儿保持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有了提高。五、剪纸与绘画、粘贴相结合,丰富作品首先,由于技能的限制,幼儿的剪纸作品不能准确的表现物体,在剪蝴蝶的触角时,部分能力弱的幼儿很难剪出,教师就指导幼儿用笔画出,其次,为使整个画面丰满、教师提醒幼儿用彩笔添画上一些相关的物体,如树、花、小动物等,这样使作品更丰富,美观。

  六、合作完成作品,充分发挥幼儿特长在剪纸活动中,由于时间及幼儿能力问题,到结束时,还不能剪出好的作品来,假如让四、五个孩子为小组,进行集体合作剪纸创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剪纸创作的需要,这样的剪纸作品效果则更佳而且还节约时间。所以教师采取了分组进行剪贴,每一组完成蝴蝶的剪贴画,为了让作品更丰富,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不同的方式完成作品,如:绘画能力强幼儿的、蜻蜓、花草、树等,擅长剪纸的幼儿继续剪蝴蝶,做事认真的幼儿添画蝴蝶翅膀、粘贴蝴蝶,这样不仅使作品更完整,而且发挥了幼儿的特长。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美术教案02-22

美术教案(精选)07-20

美术教案【经典】08-04

美术教案(经典)07-30

【精选】美术教案08-07

(精选)美术教案07-31

美术教案[经典]08-13

【经典】美术教案08-16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