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2 11:17:5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9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方法。

  2、 了解树宝宝生长过程,认识树木成林、树木成材要经历多年,来之不易,激发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愿望。

  3、 培养幼儿学做小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活动准备:

  1、 种子发芽到长成树苗的图片一套(5张),树宝宝、风、鸟、飞机、人的卡片各一张;

  2、 电脑、投影仪、种子传播方式的动画软件,音乐磁带(风声、轻音乐)

  3、幼儿种植教具每人一套(贴有标记的小花盆、冰棍枝、种子若干)

  活动过程:

  第一、 了解种子的发芽成长过程

  1、 教师扮“风伯伯”随音乐跑动(“看,我是谁?”)边跑边撒图片。

  2、 提问:“谁来了?它吹来了什么?”让幼儿按照相片上数字的顺序排列好后,整体观察并说出相片上拍的什么内容(种子发芽长成小树苗。)

  3、 幼儿依次说出每张的内容,教师分别总结出一句话(1)小种子埋地下(2)喝足水发了芽(3)发了芽钻泥巴(4)钻出两片小芽芽(5)再长变成嫩枝丫。

  4、 幼儿随教师用身体动作表现出一粒种子发芽长成小树苗。

  过渡语: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妈妈,小树苗有没有妈妈呢?看了相片,我们知道:小树苗原来是妈妈的种子发芽后渐渐长大的,这些相片是谁的呢?

  二、学习种子的传播

  1、(出示树宝宝图片),为了感谢小朋友帮它捡回相片,树宝宝请我们到它的家乡做客,它的家乡在很远的地方,请树宝宝带路,我们开着小飞机,出发!

  2、小椅子,观看大屏幕(谁出来迎接我们啦?)树宝宝有这么多伙伴啊!树宝宝告诉老师:许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山。那时,它和它的伙伴们都是妈妈的种子,它们的家在四面八方,后来才被别人带到这里生根发芽,变成一片美丽的树林,是谁把种子带到这里的?(幼儿猜想发言)

  3、 观看动画《树妈妈和树宝宝》第一遍

  提问:谁传播了种子?(幼儿回答)人和飞机的传播就是“人工传播”;风和动物的传播就是“自然传播”;。风、动物、人、飞机,它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观看第二遍

  幼儿回答:(1)人工传播有哪两种?(幼儿找出卡片贴出),它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幼儿回答)(2)自然传播有哪两种?(幼儿找出卡片贴出)它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幼儿回答)(3)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要经过多长时间?对,许多年,所以我们要爱护树木,多种植树木。

  过渡语:树宝宝和它的伙伴真高兴,我们学会了这么多知识。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要回去了。(开飞机飞回)

  三、幼儿动手种植种子

  1、 树木是人类的朋友,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这一天,大人们都到山上、路边植树。今天,你们想不想在幼儿园里亲自种下一粒种子?看!老师种的绿豆种子已发芽!(出示教师种植发芽的种子。)

  2、(幼儿自己动手种植。教师指导并提醒幼儿注意卫生并收好种植工具。)小朋友都记住自己花盆上的标记,下课后,我们把它放到自然角,天天浇水,看看谁的种子先发出芽来。

  四、游戏:小树苗快长大

  (幼儿根据教师的口令,发挥想象自编动作。)

  教师播种,摸到谁的头谁就变成“种子”。教师浇水,“种子”喝水、发芽、钻泥巴、变成两片小芽芽,再长成嫩枝丫。(刚长出的小树苗又嫩又小,应该怎样保护它?)小树苗长出了叶子。经过许多年,“小树苗”背靠背变成“大树”,老师到“大树”底下乘凉。大风来了,“小树苗”手拉手变成“树墙”出去阻挡大风。

  活动延伸:将小花盆放到自然角,天天浇水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企鹅的主要特征和简单的生活习性。

  2、初步了解企鹅不怕冷的原因。

  活动准备:

  企鹅视频一个、企鹅图片、《小企鹅之歌》视频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企鹅图片,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它是谁啊?(出示企鹅图片)看看,我们的企鹅客人长什么样子呢?(幼儿自由讲述)

  二、引导幼儿观察企鹅的外形特征。

  1、引导观察企鹅的头部。

  (1)、企鹅的头长的什么样呢?(圆圆的)企鹅长了一个圆圆的头。企鹅圆圆的头上有什么呢?(两只眼睛和一张尖尖的嘴巴)老师边做相应的动作。

  (2)、小结:企鹅圆圆的头上有尖尖的嘴巴和两只眼睛。

  (3)、谁来把企鹅圆圆的头上有什么连起来说一遍?

  2、引导观察企鹅的身子。

  (1)、我们再来看看企鹅的身子是怎么样的?(胖胖的,圆圆的)身子两边有什么?(一对翅膀)企鹅的身体下面有什么?(一双脚)脚上有蹼。企鹅的身体后面有什么呢?(一条尾巴)

  (2)、小结:企鹅的'圆圆、胖胖的身体两边有一对翅膀,身体下面有一双脚,脚上有蹼,身体后面有尾巴。

  (3)、集体、个别讲述小结语言。

  我们一起把企鹅的身子两边,下面和后面有什么连起来说一遍:企鹅圆圆、胖胖的身体有一对翅膀,身体下面有一双脚,脚上有蹼,身体后面有尾巴。

  3、引导观察企鹅的羽毛。

  (1)、我们再来看看企鹅全身长满了什么呢?(羽毛)企鹅身上的羽毛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有的黑、有的白)企鹅身上哪里的羽毛是白色的,哪里的羽毛是黑色的?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

  (2)、小结:企鹅肚子上的羽毛是白白的,其他地方的羽毛是黑黑的,就像穿了一件黑大衣,也叫黑袍。

  (3)、集体讲述。

  4、完整讲述企鹅的基本特征。

  (1)、老师讲述。

  听老师把企鹅是什么样子连起来说一遍。

  (2)、带领幼儿一起讲述。

  我们一起来说说企鹅的样子吧,先说企鹅的头,再说企鹅的身子,最后说企鹅的羽毛。

  三、观看录像,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和不怕冷的原因。

  1、我们知道了企鹅的样子,那谁知道企鹅生活在哪里呢?

  2、观看录像。

  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企鹅的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看企鹅在干什么呢?

  3、对幼儿提出要求。

  在观看的时候小朋友要保持安静,认真地倾听,等下把你听到的告诉老师。

  4、提问,帮助幼儿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和不怕冷的原因。

  (1)、企鹅生活在哪里?(南极,有些很冷的地方也有企鹅)

  (2)、你看到了多少企鹅?(许多)对了,企鹅总是和它的好伙伴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

  (3)、这么多企鹅生活在一起吃些什么呢?(鱼、虾、贝壳等)

  (4)、企鹅生活在那么冷的南极,它怕冷吗?(不怕)你知道企鹅为什么不怕冷吗?(全身长满了厚厚的羽毛)

  (5)、小结:企鹅全身长满了又厚又密的羽毛,就像穿了厚厚的羽绒大衣,又防水,又保暖。企鹅身上还有厚厚的脂肪,并且企鹅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也可以预防寒冷。所以企鹅是世界上最不怕冷的动物。

  (6)、刚才你们看到企鹅在干什么呢?(游泳、滑雪)

  (7)、企鹅是用什么滑雪和游泳的呢?(翅膀)对了企鹅有翅膀,它会飞吗?(不会)企鹅是一种不会飞鸟。

  (8)、企鹅的翅膀有什么作用呢?(游泳、滑雪、走路时保持平衡)

  (9)、教师小结:企鹅的翅膀可以用来游泳、滑雪、可以在走路时保持平衡,在潜水时紧缩不动。

  (10)、企鹅出了会游泳,会滑雪,企鹅还会干什么呢?(跳水、潜水)出示相应的图片。

  (11)、企鹅的本领可多了,会游泳、滑雪、潜水、跳水。它的游泳本领特别强,许多会游泳的动物都比不过它呢?

  四、激发幼儿热爱保护企鹅的情感。

  企鹅生活在那么冷的南极,可是它一点都不怕冷,真是勇敢的企鹅,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不可以伤害它。

  五、表演“小企鹅之歌”

  1、老师带来了智慧树里表演企鹅的歌,我们一起跟着绿泡泡一起表演吧。

  2、播放视频音乐。

  请幼儿一个跟走一个学小企鹅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几种果核,了解它们的特征,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2、学习分类,观察比较果核的不同。

  活动准备:

  各种果实的果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秋天到了,有很多的水果都已经成熟了,小朋友在秋天的时候都吃过哪些水果呢?

  2、教师:在我们吃的水果的里面会有什么呢?(果核)

  3、教师:小朋友们都吃过哪些水果里面会有果核呢?它们的果核都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所吃到过的果核。)

  二、引导幼儿观察果核,说出它们的特征,并比较不同

  1、教师出示各种果核,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看,这就是老师带来的不同的果核,小朋友们看一看它们,都是哪种水果或者食物的果核呢?比一比、看一看,它们有哪里不一样? (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来进行比较。)

  2、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大胆描述它们的牲,比较差异。

  教师:这些果核它们又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呢?

  三、巩固幼儿对果核的认识

  1、教师请翻看幼儿用书,请幼儿给果核找家。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画面里都有哪些水果呢?"出自:屈;老.师"里面还有很多的果核,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果核都是住在哪个水果宝宝里面呢?

  2、请幼儿先说一说这些果核都住在哪个水果宝宝家里,再把它们连起来。

  四、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么多的果核,以后小朋友们在吃水果的时候也可以去多多观察,看看这是什么水果,水果里面的`果核又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说一说。

  活动反思:

  从整个活动来看,大部分的时间是孩子们在活动,在通过肢体和大脑的活动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提升。幼儿在时间中培养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该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中班科学:有用的水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用目测比较或倒水的方法测量水的多少。

  2.乐意实验,有在实验中求得答案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套相同大小的四个水杯

  2.幼儿人手一套不一样大小的四个水杯

  3.不同形状的水杯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变出一杯水)。

  2.实验操作

  (1)第一次操作

  师:桌上有四杯水,它们一样多吗?你怎么知道的?请你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水杯排排队。

  小结:杯子是一样大小的。

  (2)第二次操作

  师:这里又有四杯水,它们和刚才的四杯水有什么不一样?

  这里四杯水你能知道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吗?

  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它们的多少呢?

  幼儿操作。

  小结:当在不同大小的杯子里时我们无法知道水的多少,但我们把水倒进相同大小的杯子里就可以知道它们的多少了。

  3.延伸活动

  师:这里又有四杯水,它们看上去的高度是一样的但它们装在不同形状的'水杯里,你觉得它们会一样多吗?

  幼儿在区角中继续探索。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此活动可以延伸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让有兴趣的幼儿再去尝试探索。

  2.活动后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究水杯的形状和水容量之间的关系,让幼儿明白要作比较必须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经验准备:

  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了解幼儿对物品吸水性的理解。

  2、幼儿经验准备:

  感知水的流动性,在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一些操作材料,会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尽量不洒出来。

  3、材料的准备:

  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每组一盆水;海绵、布、积木、餐巾纸、乒乓球等材料若干。

  每人一张记录卡,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一个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3、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每位幼儿选择材料进行实验。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没有?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五)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等等。

  五)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活动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紧紧贯彻《纲要》精神,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幼儿的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新颖、有趣。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幼儿进行了两次主动探索尝试活动,认识了物体的吸水性,有的东西能把水吸掉。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手包办,而是强调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动手能力,发展了幼儿直观思维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为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由于我对每个幼儿的尝试活动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这一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

  二、幼儿尝试精神的潜能是存在的,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孩子们就能得到充分发扬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

  三、尝试操作提高了幼儿的各种能力,既为幼儿间的互动提供了机会,又使幼儿的主动活动得到了充分体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理解了溶解的含义,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秋天的水果(桔子)。通过看、摸、尝,知道桔子的形状、颜色、味道等。

  2、乐意自己动手剥桔子。

  3、愿意自己动手贴画,感受美的画面。

  活动准备

  橘子若干、小碟子若干、小毛巾若干、有图片的纸、乒乓球、绿色未熟橘子。

  活动过程

  一、水果店引入。

  师:今天我带你们来到了水果店,我们一看各种各样的水果好吗?(好)

  拿出一盆水果,师:你们看,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谁来说说看,你看到了哪些水果。(香蕉,葡萄,生梨,苹果,橘子)

  师:你们真棒,这些水果你们全都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橘子宝宝。

  二、看一看、摸一摸。

  师: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将小椅子搬到桌边,观察自己面前的橘子。但是先用小眼睛仔细观察,不动手。(幼儿观察一会儿)

  师:我看到你们都很认真地观察了自己面前的橘子宝宝,说说看你看到的橘子是什么颜色?(橘色,橙色)

  师:老师来告诉你们,橘子的颜色叫橘黄色,橘子的表面还会有一点点的青色和黄色,但是大部分熟了的橘子都是橘黄色。

  师:现在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橘子是什么形状?(圆的、扁的)

  拿出一个乒乓球做对比。

  师:刚才有小朋友说橘子是圆的,那你们看看我手里拿的乒乓球是什么形状?是不是圆的?和橘子有什么区别。

  师:你们看,乒乓球才是真正的圆形,我们的橘子宝宝可不是圆形哦,是圆圆的`,扁扁的。

  师:现在请你们轻轻地用手捏一捏,橘子捏起来是什么感觉的?一定要轻轻地捏一捏。(教师观察幼儿捏橘子,注意轻轻地)

  师:你们都捏过了吗?谁来告诉大家,橘子捏起来是什么感觉?

  :我们观察了那么久的橘子了,发现了橘子的颜色是橘黄色,形状是圆圆的,扁扁的,并不是圆形。橘子的表面捏起来软软的。

  三、品尝桔子。

  师:观察了那么久的橘子了,是不是大家也想吃橘子了呢?老师先示范一下剥桔子,看仔细了,等一下让你们也来试一试。

  老师剥桔子师范,幼儿观察。

  师:用大拇指在橘子当中往下扣,就能把橘子剥出来啦。现在也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看看谁剥得又快又好。

  幼儿动手剥桔子。教师观察。

  师:请小朋友剥好橘子后品尝一下,告诉我橘子是什么味道的。我来念一首儿歌给你们听。橘子橘子圆圆,拨开变成小船,小船小船开开,开进宝宝嘴里边。

  老师边念儿歌观察幼儿剥桔子和吃橘子。

  四、桔子贴画。

  师:橘子也吃完啦,桔皮可不能浪费哦,今天王老师带来了漂亮的小花瓶,可是花瓶宝宝没有穿衣服,你们为它贴上好看的桔皮好吗?

  师:你们今天真的很棒,了解了橘子的知识,又打扮了花瓶宝宝。下次我们再一起动动手,贴其他的桔皮画。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近来,我发现很多幼儿都喜欢动物,对动物也有着自然特殊的情感,他们喜欢小动物,乐意于小动物亲近;小动物们都有各自的尾巴,可它们长的什么样?有什么用?却是幼儿平时非常容易疏忽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幼儿对小动物的认识,通过"找尾巴"来开展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想想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

  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想象,能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

  3幼儿能在探索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的尾巴。

  2ppt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寻找动物的尾巴。

  师: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在电视上看见一个新闻,新闻里面的记者阿姨说:动物园里发生了一件事情,小动物们的尾巴不见了需要小朋友们的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尾巴。

  师:我们来看看师那些小动物调皮把尾巴弄掉了。

  小结:教师和幼儿一起帮助小动物找尾巴

  二、让幼儿观察图片。(ppt)

  1出示图一:小松鼠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动物呀?,他的尾巴像什么?(雨伞)

  2出示图二:燕子师:这是什么动物呀?他的尾巴像什么?(剪刀)

  3出示图三:金鱼师:这是小金鱼,小金鱼的尾巴像什么呀?(扇子)

  4出示图四:蜻蜓师:小蜻蜓的尾巴像什么呀?(竹竿)

  三、说说那些动物的尾巴本领大。

  师:刚才呀我们看到了那些动物呀?这些动物们的尾巴都想什么呀?他们的本领大不大?

  四、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动物园里看看还有谁的尾巴本领大呀?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空气是孩子们时时刻刻接触、感受着的物体,对于空气,孩子们既熟悉又陌生,知道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却看不见摸不着,对于空气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在我们的世界里,孩子们并不是特别清楚,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空气的认识,更加直观的感知空气的存在,我组织了这个科学探究活动,借助吸管、气球、石头、空矿泉水瓶、空杯子、塑料积木等物体来帮助孩子们感知和了解空气的存在。

  活动开始,我先用谈话引起孩子们的兴趣,问孩子们空气是什么?哪里有空气?孩子们纷纷表示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接着我出示了气球,问孩子们,气球里面有空气吗?孩子们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有的说吹大了才有,请了一个小朋友把气球吹大以后,孩子们都确定的说这时候气球里面有空气,在大家的意见达成一致后,我问孩子们,如果把气球的口松掉会发生什么事?孩子们纷纷表示里面的空气会跑掉,我又问那如果把气球口放到水里然后松手呢?孩子们有点疑惑,我拿来一盆水,请一个孩子把气球放在水里,通过观察讨论,孩子们发现里面有空气的物体放到水里,空气可能会跑到水里,冒出气泡。接着,我出示了吸管,石头、杯子、瓶子、积木等物品,先请孩子们猜一猜这些东西里面是不是有空气,并在记录表上先进行记录,接着请小朋友将这些物体放到水中验证是不是有空气,最后将实验结果也记录在记录表上。

  本次活动我先通过谈话和个别示范帮孩子们建立了空气跑到水里会冒泡的认识,接着就请孩子们自由进行观察记录。本次活动的亮点和独特之处就是在于借助水帮助孩子们直观的感知空气的存在,自由的操作环节让孩子们的`兴趣非常之大,宽容的探究氛围也让孩子的思维没有限制,从而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杯子要直直的放到水里再斜过来才会冒泡;用手挤一下塑料瓶子,塑料瓶子里就会冒出许多泡泡;有些石头会冒泡而有些就不会。当然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调查的加入,孩子们较少接触到调查表,因此对于记录并不是很熟悉,很多孩子光顾着操作而并没有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观察表直观展示实验和猜测的作用没有发挥。另外,孩子们的操作方法也对孩子们的操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孩子由于没有经过仔细的思考而直接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最后,活动结尾可以再提供给孩子一些其他材料,比如海绵等等供幼儿进一步探索。

  总体来说本次活动较为成功,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非常高,在自由探索中孩子们获得了很多关于空气特性自己如何做操作记录的经验,孩子们在愉悦中获得了成长。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幼儿观察实验,感知施加相同的力,受力面越小产生的作用越大。

  2.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

  [活动准备]

  小桌子(在泡沫板的四角钉上四颗钉子做成)、沙箱、沙子、玻璃杯、削好的铅笔、充气的气球、桌子。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幼儿模仿小鸡、小天鹅听音乐在沙池中做游戏。观察游戏后留下的脚印,提问:“学小鸡、小天鹅走,留下的脚印有什么不同?”

  1.小天鹅走时全脚掌着地,脚印是平平的。

  2.小鸡走时脚尖着地,留下的脚印是深深的。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30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9

中班科学教案03-08

中班科学教案11-06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