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会本课七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懂得句子的先后顺序及句子中表示的方位,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学校,爱学习,爱生活。
3、按课文语句画一张“我们学校”示意图。
4、正确地朗读课文,按句子成份读出停顿,并读出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
5、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用生字词说写句子,懂句子的先后顺序及句子中表示的方位。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画示意图。
四、教学用具:词卡 挂图
五、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生预习方法。
1、用圆圈划出生字。
2、打指语练读拼音。
3、查手语词汇手册。
4、用横线划出词语。
5、抄写词语一遍。
6、朗读课文五遍。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表,指名打手语朗读,教师正音。
2、师板书生字,生书空。
3、用生字组两个词,(书上一个,补充一个),记在书上。
洁(整洁)(洁白)
楼(教学楼)(宿舍楼)
阔(宽阔)(开阔)
最(最后面)(最大)
许(许多)(也许)
像(好像)(图像)
愉(愉快)(愉乐)
4、练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整洁:整齐、干净。举例教室、作业本,对比整洁和不整洁理解词义。
教学楼:联系实际建筑理解。
宽阔:对比操场和教室,以及夸张手语动作理解词义。
最:观察谁最高最矮理解。
许多、愉快:联系实际,指图造句理解。
5、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教师解释。
三、布置作业。
1、拼音本:生字3遍,词语1遍。
2、方格本:课文1遍。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默写词语。
整洁 洁白 教学楼 宿舍楼 宽阔 开阔 最后面 最大 许多 也许 好像 图像 愉快 愉乐
二、自读课文,填空。
( )的学校 走进( ) ( )的大花坛
一个( ) ( )的教学楼 穿过( )
( )的操场 一片( ) 一排( )
( )的花园 许多( ) 学习得( )
生活得( )
三、讲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1、我们的学校:看图,提问:这是什么?这是谁的什么?
2、走进校门:先看演示说句子“老师走进教室”理解走进的意思,然后在图上找出校门,在图上打手语演示说句子理解。
3、一个美丽的大花坛:在图上找出花坛,想象花坛里有什么花,有什么颜色的花,提问:大花坛怎么样?
4、整洁明亮的教学楼:举出正反例分别理解整洁的教学楼和明亮的`教学楼。
5、穿过教学楼:在图上用手语打出行走路线和看课件理解词义。
6、一片宽阔的操场:看图,一片怎样的操场。
7、一排宿舍楼:看图理解。
8、许多树木花草:看图理解。
9、学习生活得很愉快:看图联系实际理解。
四、熟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句,老师答疑。
五、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先写什么?(校门)
2、校门后面是什么?(大花坛)大花坛怎么样?
3、大花坛后面是什么?(教学楼)教学楼怎么样?
4、教学楼前面有什么?(大花坛)教学楼后面有什么?(操场)操场怎么样?
5、操场后面有什么?(宿舍楼)还有什么?(食堂)食堂在宿舍楼的哪里?(旁边)宿舍楼后面还有什么吗?(没有)宿舍楼在最后面。
6、板书关键词,学生按照提纲复述第一自然段。
走进校门 大花坛后面 穿过教学楼 操场 最后面 宿舍楼旁边 食堂。
7、学生看图复述第一自然段。
8、我们为什么学习,生活得很愉快?(花园)
9、背诵第二自然段。
三.认识自然段,分析课文结构,学习概括主要意思。
1、自然段概念(开头空两个字)
2、给课文划分两个自然段,用数字在书上标出。
3,课文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说写每句话的主要意思。重点教会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
四.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课后练习P2、2、3、4、5、
第四课时
一、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二、默写课文。
三、讲评课后练习
1、拼音练习。
l—ou→lou x—ü→xu
h—ou→hou x—üe→xue
指名学生拼读音节。
2、读音节,打指语,写词语。
zhěng jié kuān kuò xǔ duō yú kuài
( ) ( ) ( ) ( )
(1)领学生读音节,打指语。
(2)要求学生在书上完成,统一批改。
3、读一读,把能搭配的词语涌现连起来。
美丽的 操场
宽阔的 花坛
整洁的 教学楼
(1)要求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说说每个词组的意思。
(3)老师讲解纠正。
4、照样子,把括号里的词语加到句子中去。
(1)讲解题目要求:把括号种的词语夹到句子中去。
(2)讲解例句:
旁边是食堂 (宿舍楼 的)
宿舍楼的旁边是食堂。
(3)出示习题:
后面是教学楼 (整洁明亮 大花坛)
学校里像个花园 (花草树木 美丽的 许多 种了)
(4)指导学生做习题。
(5)读句子。
5、课文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说、写每句话的主要意思。
(1)请学生说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2)指名学生讲讲每句话的意思。
(3)让学生写写句子意思。
四、讲评一课一练。
1、把句子补充完整。
2、根据课文意思,把下列句子排成通顺的一段话。
(重点讲解这种类型题目怎样做)
五、作业
1、课后练习P2、2、3、4、5(语文作业本)
2、一课一练
3、预习第二课
语文教案 篇2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时候有许多节日,有的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像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14 每逢佳节倍思亲
2.解释题意。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
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2)简介王维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局蒲州(今
山西永济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等方面辨明读音。
(3)抽生字卡片让学生读生字词。
3.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 写字指导
指导要点。
逢:半包围结构。注意内部的结构。
佳:由8画写成。右部是两个“土”叠加,不是中间一“竖”到底。
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上下两端齐平。
插:12笔写成。右部的笔顺为:“撇、横、竖、撇、竖、横、横折、横、横”,末“横”左连“竖”笔,右连“横折”部,且让“折”部末端下露些。
忆:左部“竖心旁”笔顺是“点、点、竖”。
异:需注意上半部分。
五、 作业
1.朗读课文。
2.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细读课文,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 细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分自然段讲读。
我们已经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事情,当时的王维是怎样一个人呢?请读:
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说了什么?
板书:王维
(3) 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讲的是唐代诗人王维15
岁离家,到京城长安已有两年。
(4) 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呢?请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
前三句说了什么?
板书:重阳 登高
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很热闹,他们扶着老人,搀着孩子,你可以从那个词语看出来(扶老携幼)。
从哪里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大街上很热闹,人们老老小小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可以看出人们把重阳节看做是个佳节)
这种情况使王维看了有什么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为什么逢到重阳节,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联系,那句话说明王维15岁离开家,来到长安已经有两年,他年纪轻,长期离开自己的家乡,看到重阳佳节京城长安家家欢庆的情景,自然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亲人。点名题目。
(4)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想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哪些事?请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五句话)
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插茱萸
教师讲述:茱萸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古人重阳节登高,把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辟邪。这两句话是王维回忆以前重阳节和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远眺的`情况。王维除了想到这一层,还想到了什么?读第三到第五句。
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这三句话里有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说)
第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说了?(表示王维思念兄弟们有些想法省略不说了)
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王维猜想兄弟们思念自己时有些话省略了)
你们看,诗人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切,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的确体现了“倍思亲”的思想感情。
(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思念兄弟们的具体内容。
(4)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王维是怎样来表达自己这种思想感情的?我们一起来看第四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思绪万千就是想头很多,想法很多)这一句话同上面哪个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句话和第三自然段关系密切)
下面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点名了什么?(点名了重阳节)
“忆”是什么意思?(指思念)
注意:“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不是今天的山东省。
这个诗歌的意思是:重阳节思念家乡的兄弟们。
(3)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异乡 客
(4)nb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掌握相关文学知识。
2.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3.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过程
一、重点文言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
而未始知西山这怪特古义未尝今义没开始
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递进连词
醉则更相枕以卧古义更换交替今义更加
到则披草而坐古义拨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颓然就醉古义接近今义就是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古义从前今义朝
故为之文以志古义记今义志气、志向
是岁元和四年也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2.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3.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
(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4.一词多义
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穷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
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
始指异之(副词,才)
始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始指异之:称奇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异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余自为像人:成为
故为之文以志:为(表目的)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
卧而梦(连词,表承接)
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
而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
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
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
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
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⑴读一读:
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⑵说一说: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⑶想一想:
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⑷找一找:
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⑸结一结:
(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⑹赏一赏: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⑴角色转换:
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⑵创设情境: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⑶引导表达: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⑷角色转换:
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⑸品味课文:
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⑹深入赏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⑴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⑵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⑶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五、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⑴读一读:
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⑵说一说:
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⑶试一试:
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⑷评一评:
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8自然段:
⑴师问:
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⑵师引:
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8自然段。
⑶生读:
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⑷体验: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四、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草原》教案03-01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经典)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
(经典)语文教案08-13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