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看图示了解制作方法,选择游戏材料,独立完成玩具缆车的制作。
2、尝试借助风力等外力促使“缆车”滑动前进,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准备】
制作步骤的图示(取材料和工具——画缆车——打洞——组装)、小盘子、卡纸、2厘米左右长的吸管、鞋带、记号笔、打洞机、剪刀(如图)。
【教学玩法】
1、幼儿根据图示取一个小盘子,放上卡纸、吸管、鞋带、记号笔、打洞机、剪刀(如图)。
2、在卡纸上按图示画出缆车或自己设计画出缆车,沿线剪出“缆车”轮廓,在“缆车”上端找到中心位置,用打洞机打一个小孔,将一段吸管插入孔中,然后将鞋带从吸管中穿过。
制作完成后检验“缆车”能否在鞋带上灵活移动(如图)。
3、幼儿双手分别握住鞋带两头并拉紧,想办法让鞋带上的.“缆车”滑动起来。
4、探索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让“缆车”滑动起来的方法。
规则:
1、拉直鞋带,让“缆车”在鞋带上滑动起来。
2、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想办法让“缆车”滑动起来。
3、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想办法让“缆车”从低处往高处滑动,再从高处往低处滑动。
评析:
“滑动的缆车”游戏过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动手做:幼儿通过观察与画画、打洞、穿绳等系列操作活动,独立制作一个可玩、可探索的“缆车”。第二部分是动手玩:幼儿想方设法让挂在鞋带上的“缆车”能够在不同条件下滑动起来。
刚开始时,幼儿一般会双手拿着鞋带的两头,自然地将鞋带一头举高,一头放低,这样“缆车”就会从高处滑向低处。但是,这样的游戏很快会让幼儿失去兴趣。此时,教师引导幼儿开展新的探索,即可在固定鞋带位置、双手不能上下摆动的情况下让“缆车”滑动起来,以引发幼儿的思考和尝试。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幼儿鼓起了嘴巴去吹别人的“缆车”,他们惊喜地告诉教师和同伴“用嘴吹气,产生风力,可使‘缆车’向前移动”“吹气的力道越大风就越大,‘缆车’滑得也更快”;又有幼儿产生了合作游戏。孩子们最后还发现“用嘴吹气,不仅可使‘缆车’从高处往低处滑动,还可使缆车从低处往高处滑动”。
一个好的游戏既少不了游戏材料,更少不了对幼儿游戏兴趣的激发,“滑动的缆车”游戏符合这两个设计要素。该游戏也可配合“我们的城市”“去旅游”等主题活动开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好几样东西混在一起的现象。如果是一些常用的物品,如多种粒状的农作物、不同形状的积木、不同色彩的蜡笔……混在一起,在要使用的情况下,必须提前把它们一样一样分出来。为培养小朋友分离常见混合物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合适分离工具的兴趣,我设计了科学活动:分一份。
活动目标:
1.动手动脑,尝试用小工具分离豆豆混合物。
2.通过工具使用比较,找出最适合的分离工具,并能清楚表达分豆过程。
3.初步了解生活中其它混合物的分离方式,激发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贴有花生、绿豆、小米标记的整理箱各1只,装有花生、绿豆、小米混合物的整理箱1只,花生、绿豆、小米混合物共计40小盒。
2.8人操作台3张。
操作台(一):托盘8只;花生、绿豆、小米混合物8小盒;大孔、小孔箩筐各8只,白色分类盒24只。
操作台(二):托盘8只;花生、绿豆、小米混合物8小盒;勺子8把;空碗24只。
操作台(三):托盘8只;花生、绿豆、小米混合物8小盒;夹子8把;空碗24只。
3.灵动操作台1张,放置3套不同工具的操作分离材料。
4.幼儿选工具记录单20张,五角星贴纸若干张。
5.分离混合物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今天食堂的阿姨遇到了麻烦事,一不小心把花生、绿豆、小米三种混在一起了。要请小朋友们帮忙分一分。你们愿意帮忙吗?
二、出示小工具,猜想最适合的分豆工具。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勺子、夹子、箩筐3种分豆工具。
2.请你们猜一猜,什么工具最适合分豆豆?
3.请你在你认为适合分豆的小工具后面贴一个小星星。
4.请认为勺子(箩筐、夹子)分豆最适合的小朋友举手。
三、根据猜想,使用工具分豆。
1.你选的小工具真的是最适合的吗?
2.到底哪种小工具最适合分豆呢?让我们一起来动手试一试。
(1)分的'时候,请你先看看、想想托盘里整齐的放着什么?分出来的豆豆可以放哪里?然后再动手分。
<<<12>>>
(2)混在一起的3种豆豆全都分好了,放哪里呢?
(3)分好了还可以试试用其它小工具分豆。
(4)送豆豆时要看清标记。
(5)送完豆豆,请把桌上的工具一样一样放回托盘。
四、集中幼儿交流小工具分豆,比较出最合适的分豆工具。
1.你刚才用了什么工具分豆?(请你在小工具的大拇指下面贴上小星星)怎么分的?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3.用什么工具分豆的小朋友最先分完?他们为什么会最快?
4.我们请3个小朋友选用不同的工具来比一比。
5.请用箩筐分豆的小朋友介绍:你是先用小孔箩筐还是大孔箩筐分豆?我们看到了什么?
6.教师小结箩筐有孔的特性,便于分离大小不一的物体,是3种工具中最适合分豆的工具。
五、全体幼儿体验用箩筐分离豆豆混合物。
1.用大孔、小孔箩筐交替使用分豆真好,你们想不想都来试一试?
2.3种混在一起的豆豆全分完了,请把最后一颗小星星送给小箩筐,贴在有两个大拇指标记的最下面一格。
六、看视频,了解生活中其它混合物的分离方式。
1.混在一起的豆豆需要分一分,那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需要分一分呢?
2.幼儿观看视频,拓展生活经验。
3.教师小结:原来生活中有好多东西会一不小心混在一起,为了使用需要,必须想办法把它们一样一样分离出来。小朋友还可以动手帮忙分些什么呢?回去和爸爸、妈妈、好朋友一起找一找,分一分。
4.食堂送豆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巧运乒乓球,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乐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个小操作盘(一个装有乒乓球);每组一个大托盘(内有材料:小勺、小瓶子、吸管、电线、硬纸板、小剪刀、橡皮泥等)。
2、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笔。
3、大记录表一张、“√”和“×”卡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幼儿做出设想。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巧运乒乓球”的游戏。这个游戏有个奇怪的规则:手不能碰到乒乓球也不能拿起操作盘,把球从这个操作盘运到另外一个空的操作盘里。”“虽然不能用手但可以用老师准备的材料。看看有哪些材料?”介绍材料。
2、请幼儿将猜测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进行交流。
“先请小朋友想一想,猜一猜,哪些材料能运球的就在“想一想”一栏里打“√”,哪些材料不能运球的就打“×”。并请你记录在“想一想”一栏。(幼儿猜测记录)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并把幼儿猜测的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在这些材料中有的幼儿认为有的材料能运球,有的材料不能运球,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二、幼儿利用材料进行操作并交流。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能运球的在“试一试”的前面一栏里打“√”,不能的打“×”。”“注意了,一定要试过之后再记录,还要记住手不能碰到球。
2、幼儿操作。
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实验,并提醒幼儿注意:手不能碰到球。
3、幼儿交流。
(1)请幼儿介绍操作结果并做记录。
“你动手试了后结果怎么样?”教师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适时请幼儿示范给没有成功的幼儿看。
三、幼儿再次操作、探索多种运球方法。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在刚才操作中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运球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也用小勺试了一下,真的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师示范给幼儿看,并用数字2记录在表上。“大家再试一试同一种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运球,并用数字记录在表上。”
2、幼儿操作
3、幼儿介绍同种材料不同的运球方法
四、结束活动
“今天小朋友都很能干,动动脑动动手就用了很多的方法巧运乒乓球。那除了表上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也能运球呢?”“我们回去可以再想一想,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探索活动结束了,从他们意犹未尽的脸上可以看出,孩子们是玩得开心,学得快乐的。在探索过程中,我用交流会的形式,鼓励孩子大胆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较好地达到的预设的要求。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乐于观察和比较,体验参与教学活动的乐趣。
能力目标:具备一定的空间方位感和思维的灵活性。
认知目标:在以自身为中心的基础上,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准备:
木偶若干,图片一张(各种水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游戏,幼儿复习以自我为中心区分左右。
师: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反应
最快。伸出大家的右手来,放在鼻子上面,当老师说左眼你们就指自己的左眼,老师说右眼你们就指自己的右眼,好不好呀?
生:好
师:那我们开始喽!鼻子鼻子,左眼!鼻子鼻子,右耳……
小朋友们好聪明啊,除了个别的南郭先生,其他小朋友都做得很好哦!
二、初步了解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出示木偶(背对幼儿)判断其左右是谁。
师:小朋友们都玩的很开心,森林里的小动物也很开心,因为今天是羊伯伯的`生日,小动物们要去参加羊伯伯的生日派对,我们来看看都有谁来了,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来看看小猫的左边的小动物是谁,有哪个小朋友知道?
生:小猫的左边是小鸭。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老师给你们点赞!(2次)
2、出示木偶(面对幼儿)判断其左右是谁。
师:小动物们太害羞了,让我们用掌声给它们一点鼓励,让它们有勇气转过身来给大家打个招呼,好吗?
生:好!掌声……
师:首先打招呼的是小青蛙左边的小动物,有谁知道是谁呢?
生:小青蛙左边是小鸡。
师:真棒呀!(3次)小动物们已经和大家打完招呼了,要去参加羊伯伯的派对,让我们和它们再见,下次我们再请小动物们和我们一起玩,好不好?
生:好,再见!
三、通过游戏,幼儿进一步认识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并判断。
师:下面,我们一起到农民伯伯的果园去玩“找朋友”的的游戏(出示图片)。哇,农民伯伯的果园里有好多水果呀!它们和我们是面对面的,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好不好啊?
生:好!
师:首先要找的是苹果右边的水果,有哪个小朋友知道呢?
生:苹果右边的水果是石榴。
师:真是个爱思考的宝贝!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回答,葡萄右边的水果是什么?(3次)
生:香蕉!
2、幼儿分组与面对面的幼儿判断其左右是谁。
师:小朋友们太能干了,都能够给它们找到了好朋友。现在我们每张桌子的小朋友为一组,相互提问来找找你们的左右是谁,好不好?
生:好的。
师:那我们开始吧!
3、幼儿到台前玩“猜猜乐”游戏,巩固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师:请小朋友停止讨论,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一个“猜猜乐”的游戏。老师先请五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好,大家猜一猜王子颜左边的小朋友是谁?
生:陈羽凡!
师:大家说对不对呀?
生:对!
师:你太棒了,老师要把大红花送给你。(3次)
四、联系实际,应用左右。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新本领,认识了左右,其实在我
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左右。想想,我们上下楼梯要靠(右)
走,一会老师带小朋友散步的时候,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到
做到,好不好?
生:好!
师,那我们这次活动就到这里结束!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生活中的信号》选自山东省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大班上册主题六中的《特殊信号》。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通讯工具、联系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活动的设计可以帮助幼儿体验与社会、与同伴之间的亲密联系。本活动注意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了幼儿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在古代和现代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感受现代生活的进步。
2、能够大胆的利用旗子和手电筒创造自己的信号。
活动准备:
手电筒、自制旗子若干,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知道信号时传递信息的方式并能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信号。
难点:幼儿大胆利用工具创编自己的信号。
活动过程:
1、以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导入:
刚才歌曲中唱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打电话)
小结:原来我们是通过电话与太空传递信息的。那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呢?(幼儿自由回答)
2、观看课件对比古代、现代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感受现代的进步。
小结:正是有了这么多的信息传递方式,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
3、由电话铃声引出生活中的信号,重点学习不同的信号。
(1)请一老师帮忙打电话,幼儿听到铃声知道来电话了。
告诉幼儿电话铃声是我们知道来电话的一种信号。信号也可以给我们传递信息。
(2)幼儿探索发现生活中的信号。
你们还见过或听过哪些信号?这些信号告诉我们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3)播放课件,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信号。
光信号 声音信号 动作信号
幼儿可以集体模拟一下动作信号。
小结:信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光信号、声音信号、动作信号他们都能传递信息。我们通过信号接收到信息就知道该做什么或该怎样做了。
4、利用旗子、手电筒创编不同的信号。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旗子,哪个小朋友能编一个属于自己的信号?(幼儿自由创编)
出示手电筒,请幼儿创编手电筒信号:一关一开表示遇到危险;传三圈表示我爱你。
5、设计本班一日生活中各环节的信号。如:早操信号,入厕信号,午餐信号等等。
6、以拔河的游戏展现信号的现场应用结束本节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镜子对着太阳会出现光斑,产生探索的兴趣
2.积极主动探索光斑的形成与变化,乐于交流探索成果
3.感受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本活动应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室内从有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2.镜子、剪刀、胶水、画好图案的.纸,分别装在塑料筐中。
3.幼儿具备有关镜子的感性经验,并会沿线剪图形。
活动过程:
一、镜子的用处
1.教师出示镜子,激发幼儿兴趣。
这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用来做什么事情呢?
镜子宝宝还有一样神奇的本领,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自由探索-光斑从哪里来
教师将镜子对着阳光,将反射的光照在墙面或者幼儿的身上,激发幼儿的兴趣。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教师告知幼儿这是镜子反射的光,叫光斑。光斑随镜子晃动而晃动。
三、引导探索-光斑的形状为什么会变化
墙上的光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明白光斑的形状大小与其照射角度有关)
1.幼儿自由尝试将镜子对着太阳,产生光斑。
2.幼儿感知镜子的光斑可以变大变小。
3.教师请幼儿再次进行尝试。
四、自制图案制造不同形状的光斑
1.引导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自己小组的图案是什么
2.幼儿操作,剪下来验证,将图形粘贴在镜子上,看看光斑是什么样子。
3.相互交流发现了什么。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对静电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记录表,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铅笔,排笔,水彩笔,吸管,玻璃瓶,幼儿事先分为4组(红、黄、蓝、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塑料小勺。
2、教师变魔术,让塑料小勺吸起纸屑。
师:想让它发挥魔力,还得请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二、幼儿用小勺自由探索,将小纸屑吸起来。
1、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2、请幼儿尝试操作。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4、教师小结。
师:其实我们这个神奇的魔术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起来。摩擦的力量大,静电产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纸屑就越多。
三、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1、教师出示记录表。
2、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师:小魔术师们,我们研究魔术的时候,桌上的材料不要争抢自己先拿一种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盘子里,再换另外一种材料。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交流实验结果。
5、教师再次实验。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四、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遇到的静电现象。
2、教师小结: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产生静电现象。脱衣服时,我们身上的'毛衣和衬衣和头发都会产生静电现象。
五、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小魔术师们都学会了我的魔术,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给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小百科: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天气冷暖情况,自己增减衣物。
2.了解让身体变暖和的方法,照顾自己。
活动准备:
1.热豆浆一杯。
2.手偶一个。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手偶表演引出活动。
1. 幼儿观看老师进行的手偶表演:天凉了,一个小朋友对自己说:“到户外活动一会就会暖和的。”于是这个小朋友在户外跳绳,踢毽子,不一会感到有点热了,将外套脱下,拿出手帕擦擦汗。休息一会说:“赶快穿上衣服吧,当心受凉。”最后他开开心心的去好朋友家做客。
2. 教师:刚才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到户外活动?感到热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感到凉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
二.天气变了,提醒幼儿要随时增减衣服。
1.教师: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深秋的天气和夏天比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我们感到冷,该怎么办?(让幼儿知道,天气冷了要多穿衣服,可以戴手套,围围巾等。)
3.教师:天气凉了我们还可以做什么让自己变暖和呢
三.请幼儿到户外活动后进教室谈谈感受。
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教师提出户外活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教师:去户外户外活动有什么感觉?
3.教师:如果感觉热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请幼儿喝热豆浆,感受天气冷了喝豆浆也会变暖和。
教师:喝了热豆浆有什么感觉?
五:结合幼儿用书,热和冷时该怎么办。
1. 教师:看第10页的图,操场上的小朋友在干吗?活动后身体有什么感觉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 教师:感觉热了小朋友该怎么做的?
3. 教师:看第11页的图,小朋友感觉怎么样了?可以怎样做就变暖和了。
师生共同:感觉冷和热时应该做防御和调节措施。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⒈感知不同材料在瓶子里发出的不同声响。
⒉初步培养听辨、比较和分析的能力,感受探索声音带来的乐趣。
材料准备
有盖的各种瓶子、花生、绿豆、米粒等若干
指导要点
⒈同样的瓶子放入不同数量的相同豆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你能分辨我放的豆子是多还是少?
⒉将不同的豆子放进同样的瓶子里,声音如何?哪种豆子放在瓶子里声音响?
⒊听辨、比较和分析,将同样的豆子放进不同的瓶子里,声音如何?不同的豆子在不同的瓶子里呢?
实施步骤
第一层次:同样的豆子,数量不同,同样的瓶子。
⒈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听听有没有声音?
⒉再拿出一颗豆子放在瓶子里摇一摇。有声音吗?什么样的声音?
⒊原来声音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出示已装好许多豆子的瓶子,摇一摇,这里还是一粒豆子吗?为什么?原来许多豆子和一粒豆子在瓶子里发出的声响不一样。
⒋幼儿自己装一装、摇一摇、比一比、猜一猜、说一说。
⒌总结:同样的瓶子,放入不同量的相同豆子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第二层次:不同的豆子,同样的瓶子。
1.出示不同的豆子,先逐个认识,什么豆子?了解形状、大小。
⒉同样的瓶子放一颗不同的'豆子,声音一样吗?
⒊同样的瓶子放许多不同的豆子,哪种豆子声音响一点,哪种豆子最轻?
⒋幼儿自己探索操作,可以装进不同的豆子,请同伴猜猜我放的是什么豆子?
⒌总结:同样的瓶子,不同的豆子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第三层次:同样的豆子、不同的瓶子;不同的豆子;不同的瓶子。
1.出示不同的瓶子,先逐个认识,什么瓶子?了解材质的不同。
⒉同样的豆子放在不同的瓶子里,声音一样吗?幼儿自己操作探索,相互听辨、比较、分析。
⒊小结:同样的豆子,不同的瓶子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⒋幼儿自己探索操作,不同的瓶子、不同的豆子,声音如何?
⒌感受探索不同声音带来的乐趣。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5-14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24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