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更正解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3.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的拼组与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七巧板、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明课题
(一)情境创设: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补充: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这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平面图形和分类统计。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师生合作,复习整理
(一)平面图形
1.平面图形的特征
(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根据认识,将这些图形分分类。
(2)组内交流:你是怎么分辨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再整理汇报。
(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4)讨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5)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
(6)说一说: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图形的拼组
(1)拼一拼:
①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②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2)设计图案:
①请用七巧板设计一幅的图案。
②汇报展示: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3.分一分:课件呈现P94第3题的20个图形。
(1)让学生分别回答是什么图形?
(2)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特别是在学生说出第11、15、17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要特别强调让学生说出:你是如何想的?
(3)教师提问:刚才我们都弄清了每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了,那每一类图形到底有多少个呢?我们下面就来统计一下,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活动,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积累数学教学活动经验,增强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注意在相互研讨中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二)复习分类与整理
1.按形状分一分
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二个统计表:
(1)提问:我们想把这些图形按照形状来分分类,你有什么好方法?可能有学生提出:
①可以一类一类的找出来。
②可以按1~20号的顺序将每个图形在类型分别确定下来,再在相应的形状下面画一个符号表示个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统计表。
(3)汇报展示,核对数据。
(4)解决问题: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2.按颜色分一分
(1)你认为:这些图形除了按形状分类,还可以按颜色来分类。谁来说一说:按颜色分,可以分成几类呢?
(2)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一个统计表:你会统计吗?
(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统计表;
(4)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5)解决问题: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多?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3.自己定标准分一分
(1)除了上面的两种分类标准,你能不能定一个标准,将这些图形卡片分成两类呢?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标准:
(3)每人按自己定的标准再来分一分。
4.观察发现: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种与前面的两种统计表一起展示,让学生观察:
(1)他们都是将这些图形分成几类?
(2)这些分类的标准虽然不同,但每一种统计表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
(3)引导学生发现:不管是什么分类标准,他们统计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复习活动,让学生对分类与整理进行系统的复习,让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能自行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看待事情的意识。】
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一)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4题
1.情境创设:同学们看,这是隔壁班的小朋友拼出来的三幅图,漂亮吗?课件分别呈现第14题的三幅图。
2.拼这些图案,都用到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空白的统计表。
3.你能独立完成这个统计表吗?让学生独立完成。
4.解决问题:
(1)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哪种最少?
(2)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①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方法:一是数出题中所给图形的总数;二是直接把统计表中分类计数的结果加起来。
②你又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统计时,统计结果的和与所给出的统计对象中总数是相等的。
(3)小明摆了4个火车,一共用了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经历统计与制作统计表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感悟习题背后隐含的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5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15题的餐桌图,师:同学们看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摆放很杂乱,有必要将这些东西整理一下。
2.独立完成象形统计图,完成后交流汇报,集体核对,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认真作图的习惯。
3.独立完成统计表:完成后集体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师:你是怎么得到每一项数据的?让学生明白:可以直接利用已经完成的统计图来完成统计表,不需要再逐项去计数。
4.解决问题:
(1)碗比盘多几个?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②还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这个答案吗?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
(2)哪种餐具最多?哪种最少?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②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呢?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三)查漏补缺:每班教师根据学生所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巩固学生对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理解,同时结合分析数据、回答问题的内容,使学生直观感受统计图、统计表在整理、分析数据方面各自的优势,感受统计图、统计表的价值,感受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四、全课总结,畅谈感受
(一)全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二)畅谈感受:通过本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或者你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梳理,概括、归纳所学知识,学会总结学习感受与体会,并将这些与同学交流。】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2~103页第5~10题。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
师:在正式进入课堂前,我们先来做几道口答题热热身,好让我们的脑筋灵活起来。请抢答。
1、口算下列各题。
2、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问:你是根据什么来改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调动学生的思维灵活度,通过分数改写小数练习,为下面小数的混合运算埋下伏笔。]
一、导入
同学们,在智慧国里有一颗智慧树,这是它的树桩。今天就让我们用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帮它吸收能量,从而长出叶子、结出果实,你们有信心吗?(板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巩固练习
师:树桩上的每根树枝,都含有一个问题,同学们只有解决了每这些问题,智慧树才能获得能量,长出叶子和果实。
1、锦囊袋一: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教材P103第9题)
问:你能把每道算式里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吗?(学生口答)
问:你能口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吗?(学生汇报)
过度:通过这个练习,我们知道,有时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计算起来会更
简便。第一枝丫的叶子获得能量长出来了。还有其它的枝丫等着我们的`帮助呢,我们要赶快去看长二个锦囊。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意识到有时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计算起来会更简便。从而提醒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2、锦囊袋二:我会算
①6.07+0.4-0.08②4.013.5+0.31
③40(2.75+0.86)④85.7(15.34.8)
师:课前让同学们回去做了预习,谁来说说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完成这些题。
过渡: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算;有括
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再算括号外的。它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在你们的努力下,这枝丫也长出叶子来了。我们要加油,看最后一个锦囊。
[设计意图:新课程最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计算教学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迁移、变化、综合而成。通过本题练习,使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3、锦囊袋三:我能解(书本P102第8题)
问:从图里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怎样计算现在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过渡:同学们,当我们熟练的掌握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后,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大家请看,最后一根枝丫的叶子也长出来啦,现在智慧树充满着朝气。那我们再一起帮它结出果实,好不好?
[设计意图:小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学生也有与价钱打交道的经验。通过这道题设计,让学生回忆并体验到小数加减法实用性。]
三、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书本P102第7题)
师:从图里,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同学们提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真不错。老师也提了些问题,你们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智慧树才能获得果实能量,有信心吗?
问题一:买一副乒乓球拍用去35.50元,买2个乒乓球用去1.60元。应找回多少元?
问题二:怎样买最便宜?应找回多少元?
过度: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帮助智慧树获得了果实能量。接下来是一道富含大能量题目,同学们可要努力啦。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且通过本题,提高学生的处事能力。]
2、思考题
一个物体从高空下落,经过4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的距离是4.9米,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都比前一秒多9.8米。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
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介绍相关知识)
师:要求物体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我们可以先列表整理一下数据。(师生共同列表整理)
师:通过列表整理,我们可以知道第一秒下落多少米?第二、三、四秒呢?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该怎么列式计算?(4.9.7.5.3总78.4)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过渡:一个物体从78.4米高的地方下落只要4秒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人是很难作出及时反应的,为人为己,我们要极力杜绝高空砸物行为。
[设计意思:科学是神秘,是学生极为好奇而又极为迷惑的领域。这一道题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方面是为激起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增长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思维,要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策略,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满树的智慧果吗?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智慧树长出了叶子,结出了果实,你们真棒。也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看着这棵满是果实的智慧树,你能根据刚才由树桩,到长出叶子,再到结出果实的整个过程,结合自身来说说你的想法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第87页例1、例2,88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笔画“一”。
难点:分辨“入”和“八”。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歌谣,初步感受课文的景色美。
2、认识笔画“一”和田字格,会写“一”。
【课时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写生字“一”,写好笔画“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音节tínɡèryāntái liùjiājiǔhuāshízu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经过开学到现在一个多月的学习,我们不知不觉已经掌握一把通往知识宝殿的金钥匙,那就是汉语拼音,有了这些拼音朋友的带领,我们将很快地进入识字王国,在那儿我们会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你们高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咦?这是什么地方?不急,你将会从这首古诗中找到答案。知道什么是古诗吗?想读吗?
2、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音节可以画一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和同桌一起读两遍。
4、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5、用铅笔圈出这首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记一记。
6、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7、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齐读诗歌。
8、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听师范读。刚才脑海里出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要求读流利、读正确。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全班交流: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自主识字的学生)
2、打乱顺序开火车巩固生字。
3、给生字排排队。(一至十是数字,去和里不是)
五、认识田字格,学习田字格歌
1、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拼音的家在四线格,那汉字的家在哪儿呢?这就是生字的家(出示田字格),就是这样四方方的,中间有横中线和竖中线分割成四个一样大小的小格。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
2、了解作用:有了它们就知道笔画的位置了,可以帮助小朋友把字写工整、写匀称,
3、读儿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六、指导书写“一”:先师范写,生描红
1、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摆正,肩放平,腰挺直,脚踏实。还要做到三个一……
2、指导写字。
介绍笔画名称:“一”由一笔组成,这个笔画叫横,生书空。
书写要领:师范写,边写边讲述,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有一点向上斜,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
字的位置:“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背诵歌谣。
2、会写生字“二、三”。
【课时重难点】
背诵歌谣,会写生字“二、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唱对数歌。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
生: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
师: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
生: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开屏像把扇。
师: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
生:你说三,我对三,骆驼驮着两座山。
师: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
生:你说四,我对四,刺猬满身都是刺。
师: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
生:你说五,我对五,小鹿头上长小树。
师: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
生:你说六,我对六,鸭子爱在水里游。
师: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
生:你说七,我对七,公鸡叫人早早起。
师: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
生:你说八,我对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师: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
生:你说九,我对九,海狮会用头顶球。
师: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
生:你说十,我对十,鹦鹉学话有本事。
2、你能把他们与数学数字一一对起来吗?师出示卡片,再板书1-10,让学生连线。
12345678910
四五一三二七九六八十
3、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汉字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辨析字形:九—几,去—云,八—入
4、读一读《咏雪诗》;与书里的诗有哪些地方相似。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都不见。
二、朗读课文,试背。
1、小朋友们生字学的真好,那课文更要读得既有感情又有韵律。
2、自由读、同桌读
3、指名读、全班读。
三、书写指导
1、“二”:观察字形,发现什么?横的长短,田字格的位置。
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
师范写,生描红
2、“三”;第三横长,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稍短
,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3、师范写,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上练写。
4、把优秀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看,并加星。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设计说明
根据本课时的复习内容和特点,依托教材提供的练习题,从以下两个层次进行复习。
1.引导学生按照指定的标准分类。
这一层次的复习,首先让学生按照颜色分类,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自己分类的数据,然后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初步体会到整理数据的全过程。在按照颜色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完成按照形状进行分类,以巩固整理数据的方法。
2.引导学生按照自选的标准进行分类。
这一层次的复习过程能让学生体验到分类结果的多样性。通过以上的复习设计,使学生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来呈现整理的结果,并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看待事物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谁能告诉大家它们的名称?
(教师指名汇报)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平面图形来复习有关分类与整理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辨认平面图形,为复习课的展开奠定基础。
⊙复习梳理
1.复习按照指定的标准分类。
(课件出示教材94页3题)
师:这么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卡片混在一起,你们能分别按照它们的颜色和形状把它们分一分吗?
(1)按照颜色分类。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解决,要知道每种颜色的卡片分别有多少张,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一:先分一分,再数一数。
先按照红、绿、蓝、黄、粉五种颜色把卡片分成五类,然后数出每一类的张数。
方法二:边数边画。
学生展示画的结果:
方法三:用文字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红色 绿色 蓝色 黄色 粉色
5张 3张 6张 2张 4张
师:请根据你们用不同方法分类整理的结果,把教材94页3题(1)中的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自主填写表格)
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你提出数学问题,并自主解答。
(学生之间根据数据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
(2)按照形状分类。
师:根据按照颜色分类的方法,请同学们按照形状对这些卡片进行分类,并自主填写教材94页3题(2)中的表格。
(学生小组合作,按照形状分类,并填写表格)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表格并动笔算一算,不管是按照颜色分类还是按照形状分类,卡片的什么是不变的?
(引导学生说出卡片的总数量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复习按照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到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更好地体会分类思想。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2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1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9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7
小学数学教案03-27
小学数学教案08-31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