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小学数学教案6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进一步培养“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方案表格。
教学过程:
一、春游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欣赏本校上届春游的活动图片,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春游好不好玩呀?你们想去吗?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学校正准备组织同学去春游 呢!瞧,二(1)班已经开始报名啦!(出示主题图)他们也像你们那样,可想去春游呢!你在这里能找 到哪些信息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种条件)
2.揭示课题 师:如果让你来选择的话,你打算怎样帮他们班派车呢?(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初步完成“25人派车方案” 独立思考,然后想出一种到两种方案写在表格里,看谁想的方案多。
2.小组交流想法。 (1)组长分工,各施其职。 (2)组织讨论,交流组员各自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小组汇报,全班完成“25人派车方案” 有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方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补充完善板书)
4.两人讨论:你认为哪一种派车比较合理?为什么?
师:这么多种派车的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派车比较合理?和同学说说原因。(尽量让学生多选择自己的 观点,并说明原因) 教师小结:同学们能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派车这一问题,而且还知道座位空得越少越合理,真 是了不起!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节约的意识!
三、巩固与实践
1.可以怎样租船? 师:同学你们知道吗?这次春游大队部为我们准备的节目可丰富啦!想看看都有哪些吗?(出示划船、 碰碰车、小火车等项目)瞧,多好玩呀!如果二(1)班有29人要参加划船活动,他们可以怎样租船呢? 出示:二(1)班有29人要参加划船活动,大船每艘限乘6人,小船每艘限乘4人,他们可以怎样租船? 你认为怎样租船比较合理呢?(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 影反馈)
2.可以怎样坐小火车? 师:同学真能干,瞧,二(3)班的同学也请我们帮忙来啦! 出示:我们班有31名同学要坐小火车,大车厢每节限乘4,小车厢每节限乘2人,可以怎么坐小火车?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3.可以怎样坐碰碰车? 师:我们班的男同学可喜欢玩碰碰车啦!瞧,已经有19名同学在排队等候呢!大碰碰车每辆限乘2个,小 碰碰车每辆限乘1人,我们可以怎样坐碰碰车呢?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或允许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投影反馈)
四、生活中的数学(课外延伸)
师:同学用有余数的除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那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生活问题,你能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吗?比一比谁找的问题最多!
五、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能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先和同桌说,然后指名说)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估计、测量等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时应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
学生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的方法,教学时,安排了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和宽这一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毫米的必要性,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建立了已有知识和新知的联系。
2、在层层深入中建立长度观念
在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时,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在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在测量中培养估测意识。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估测的活动贯穿教学活动之中,在实际测量长度前,都先让学生进行估测,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估测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和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师告诉学生: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读准测量的精确刻度。
①电脑显示金箍棒图,分别是:1厘米(10毫米)、2厘米3毫米(23毫米)、
3厘米6毫米(36毫米)、4厘米9毫米(49毫米)、1厘米4毫米(14毫米) ②在第二张图时提问:你怎么知道2厘米3毫米是23毫米?
③在第三张图时提问:你怎么这么快就读出来了?你是怎么读的?你怎么一眼就能看出是2厘米6毫米啊?(引出在尺子上的半厘米刻度线)
追问:在尺子的`相邻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中间都有一条略长的刻度线,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这样有什么好处?
④在第四张图时提问:4厘米9毫米你是怎么一眼看出来的?
⑤在第五张图时提问:没有了0刻度线,你是怎么知道它的长度的?
3、估一估,量一量。
①估一估,哪根小棒最接近10厘米,量出它的实际长度。
②估一估最短的小棒长度,再测量。
4、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选一选。
粉笔长75( )①厘米 ②毫米 ③米
小红身高120( ) ①厘米 ②毫米 ③米
6厘米5毫米=()毫米 ①11②65 ③30
铁钉图 ①3厘米5厘米 ②5厘米5毫米③3厘米4毫米
2、改一改。
20xx年4月18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毫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0 米 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忙吃完早饭上学去。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拿出17厘米长的铅笔和8 米 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请学生把认为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改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个小时的近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得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迁移新知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一看见同学们就感觉很聪明,是不是这样?既然如此,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看同学们表现如何!
2.板书出示:老师这有个数,请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先写黑板:12953≈1万
3.师:你是怎么想的?(省略万以后的位数,就是看尾数的最高位千位。千位是2,比5小,舍去。)
师:得数约等于1万,千位还可以是哪些数?(0、1、3、4)尾数的最高位比5小,直接舍去尾数。
师:如果得数约等于2万,千位上又可以是哪些数呢?(5、6、7、8、9尾数的最高位等于或大于5,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4.师:刚才我们求的是整数的近似数,你能说出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吗?
学生说方法。(板书:求整数的近似数,先看所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是不是满5,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学生齐读。同学们读得真好,和你们一起学习真快乐!
二、整合情景,探究交流。
1.师:今天我们来研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没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昨天豆豆体检,量得身高是(板书):0.984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准确,我们一般怎么说豆豆的身高呢?(学生讲,红红姐姐说豆豆身高0.98米。或1米。看回答情况板书。)
这就是0.984的近似数,你是怎么得到豆豆的身高的近似数?你们能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说一说吗?
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看千分位。千分位是4,小于5,把尾数舍去。所以0.984≈0.98。
谁再来说一遍?(2-3名同学。表扬。)
2.(如果说的是1米,0.984的`近似数还可以是多少?)小白弟弟的说法和小红姐姐不一样,他认为“豆豆身高约1米。”你能说说他的想法吗?
(保留整数,就要省略整数后面的尾数,看十分位。十分位是9,大于5,向前一位进1。所以0.984≈1。)谁再来说一遍?。请同桌把这两题的思考过程互相说一说。
3.同学们真能干,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求小数的近似数。(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求近似数的过程,你发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怎样做的?(学生回答。)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相同。板书:小数。全班读--求小数的近似数,先看所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是不是满5,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
4.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0.984可以保留整数、保留两位小数,如果0.984保留一位小数,应该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看百分位。百分位是8,大于5,向前一位进1。十分位上9加1得10,再向个位进1,所以0.984≈1.0。)
5.学习了求小数的近似值,老师有一些疑惑不能解开,(幻灯出示)0.984保留一位小数得1.0,小数末尾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指名回答。)
不能,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必须要0占位。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求得的近似数1.0和1比较,哪一个更精确一些,为什么?
幻灯演示:保留整数为1,原来的准确长度在1.4与0.5之间,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长度在0.95与1.04之间。尽管两个数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确程度不同,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三、练习。(智力闯关。)
同学们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来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1.第一关。保留一位小数。
0.58≈0.63.788≈3.8
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百分位就是保留几位小数?
12.004≈12.001.987≈1.99
保留整数。
9.956≈109.0448≈9
2.第二关。在□里填数。
2.9□≈2.98.5□7≈8.56
3.第三关。
姚明的身高约为2.2米,姚明的身高可能是多少米?
2.15(6、7、8、9)2.155……
2.20(1、2、3、4)2.……
四、全课。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
板书设计
求小数的近似数
12953≈1万0.984≈0.98保留两位小数,看千分位。
小于5,舍去。小于5,舍去
0.984≈1.0保留一位小数,看百分位。
0.984≈1保留整数,看十分位。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重点:认识倒数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与整数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
上面各式有什么特点?
还有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请你任意举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
(板书:乘积是1,两个数)
二、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所举出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板书:倒数)
三、新课教学
1、乘积是1的两个数存在着怎样的倒数关系呢?
请看:,那么我们就说是的倒数,反过来(引导学生说)
是的倒数,也就是说和互为倒数。
和存在怎样的倒数关系呢?2和呢?
2.深化理解
提问:①什么是互为倒数?
怎样理解这句话?(举例说明)
(的倒数是,的倒数是,......不能说是倒数,要说它是谁的倒数。)
②0有倒数吗?为什么?1有倒数吗?什么?(0虽然可以看作几分之0,如,,......但是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分母为0,不成立,所以0没有倒数,另外0和任何数相乘却为0。1可以写作,1与相乘还是1,符合倒数的意义,所以1的倒数是1)。
3.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师设疑: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①出示例题
例:写出、的倒数
学生试做讨论后,教师将过程板书如下:
所以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能不能写成,为什么?)
总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②深化
你会求小数的倒数吗?(学生试做)
四、训练、深化
1.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出示课件一下载)
2.求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出示课件二下载)
3.判断
①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②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③0没有倒数。()
4.提高
会填了吗?
如果末尾加上=1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0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2怎么填?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倒数的哪些新知识?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六、课后作业
练习六2、3
七、板书设计
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实验来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学生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能对线段的长度进行基本的测量与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的过程,通过猜想—实验—结论的方式,感受数学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想像、猜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判定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能不能组成三角形。
预设过程
一、引入:
1、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再用电线穿在一起,(这电线穿在一起做什么用知道吗?)头尾相连,会得到什么图形?
2、首尾相连一定是三形吗?(举手表决)。刚才有的.同学认为可能围成,有的认为可能围不成,那到底能不能呢?同桌合作,剪一剪,围一围。
二、展开:
1、学生操作: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再用电线绕一绕。
2、反馈:
把具代表性的三种不同情况的贴在黑板上。为了便于研究,给标上序号。
(围成的贴三个、围不成的各一个,)
3、同桌讨论思考:假如我们把吸管看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也就是三条线段。同样的一根线段,任意剪成三段,为什么1、2、3号能围成三角形,而4、5号却围不成呢?课件演示.
4、交流并作第一次。板书: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5、尝试:出示4厘米、10厘米、5厘米的三条线段。
符合两边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吗?
6、第二次:板书:任意(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自学:书上是怎样说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自学书本第82页。
三、巩固:
1、书上86页习题,在能围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钩。集体交流,能不能用刚才的算式来说明?有没有用简单的方法来判断或你认为哪个办法能快速判断?
2、对习题进行变式练习
①3厘米4厘米5厘米:观察边有什么特点?是不是所有的三个连续自然数都能围成三角形呢?举例:1、2、3或0、1、2或7、8、9。
想象一下,这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是怎样的?(初中会学到勾三、股四、弦五)
②3厘米3厘米3厘米:三边有什么特点?围成的图形是怎样的?(正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是不是所有的三条相等的线段都围成正三角形?
③2厘米2厘米6厘米:怎么变才能围成?怎样判断呢?
④3厘米3厘米5厘米:用手势表示一下围成的样子,知道是什么三角形吗?如果换掉其中5厘米的这条边,可以怎么换?讨论一下。
交流:为了研究方便,我们都以取厘米的数。
331:搭起来的三角形会是怎样的?用一个词来说:细细的、尖尖的。。。
332、333(这是什么三角形)、334、335。发现图形有什么变化?(扁了、胖了、矮了)
如果要换调3厘米的边,可以怎么换?
四、拓展
1、哪条路最近?请用今天所学知识来解释。
2、抽象出三角形: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三边关系
3、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剪三段围成三角形中的奥秘解析
4、。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小组整理计量单位和进率。
2、熟练进行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计量单位的具体表象。
复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今天是20xx年4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7:30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便冲出家门,步行500千米到达学校!进校门的时候铃声刚刚响起!
师:你们笑什么?
生:他用的单位不恰当。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和它们的计量单位。(板书课题:量的计量)
师:那请同学们找找这则日记中有哪些常见的量呢?(时间、长度、质量、体积)
二、分类整理。
师:我们还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我们所学过的'量和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
过程要求:
1、由小组同学共同分类整理。
2、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
三、汇报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讲解计量单位的进率和意义。并适当板书,老师作点拨处理,强调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对发言同学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每个小组汇报一种量)
1、长度。
(1)什么是长度?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3)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用手比划比划)
(4)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2、面积。
(1)什么是面积。面积:物体表面(图形)的大小。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3)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最合适?
(4)它们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2)体积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3)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
(4)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4、质量。
(1)常见单位:克(g)千克(kg)吨(t)
(2)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31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
平年的二月有28日。闰年的二月有29日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
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
(补充时和小时的概念区分。时是时间点,小时是时间段。)
教师补充:季度、旬、星期。每月分三旬:上旬(1至10日);中旬(11至20日);下旬(21日至月底)。
四、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修改一下“小马虎”同学的日记。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3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2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4
小学数学教案03-27
小学数学教案08-31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7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