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小学数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初步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421×4=726×7=285×4=561×2=478×4=
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些算式结果,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这是我们在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但前一节课只算了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钱。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商品呢?你能看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来大家解决吗?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29页看着第4题,请你帮助这些小动物判断一下,它们的计算究竟对不对?如果有错,错在什么地方?又该怎样克服呢?
2.教学练习五第5题
(1)让学生在书上计算出结果,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7题。
四、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老师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意义,沟通加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五朵花、小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受
1、出示情境图,读懂图意。
2、模仿做一做,边说边做。
3、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支铅笔。
4、集体交流数“一共有几支铅笔的方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清楚表达。
二、实物操作
1、出示熊猫图,说说图上讲的是什么故事?
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球,一共有几只熊猫?
2、用学具代替熊猫摆一摆,数一数。
3、和同桌说一说后集体交流,鼓励孩子认真倾听。
三、符号表达
1、小结:这两个数学故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出示算式:2+2=5
2、思考: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3、教师介绍加号、等号、算式的读法。
4、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5、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境可以用这个算式表示。
6、写一写算式。
7、摆一摆、算一算。说说加法算式在图中表示的意义。
四、巩固应用
1、一共有多少?
引导学生完整说图意,重点说出“又开来一辆”“又飞来一只”
2、说一说。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1+4=5来表示?
(2)观察情境图,交流书中呈现的实例。
(3)让学生结合不同情境解释算式的意义。
(4)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算式。
3、小结。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
4、练一练,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全班交流。
五、总结,布置实践作业:在家里说说加法问题,并把算式记下来。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 目标
1.通过“旅游中的数学”的活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3.通过设计“旅游计划”,提高收集数据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解决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在解决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黑鱼湖的信息,有收获吗?你们从哪里获得的?(学生发言)老师从上也收集到了一组黑鱼湖的图片资料,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播放黑鱼湖的风景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
我们大庆的黑鱼湖美吗?今日的黑鱼湖以她的恬静、秀美、张开臂膀,欢迎四海宾朋!(课件播放声音“黑鱼湖欢迎您!”)同学们想去吗?什么时候去?(五一)好!我们就五一去,去一天时间,早上去,下午返回。
可在去黑鱼湖之前我们应干什么?预案中都应包括哪些内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利用课件随机出示。
时 间 安 排
活 动 安 排
上 午
中 午
下 午
二、指导实践
怎样才能高效完成准备工作?(分工)请同学们注意听安排,一、二小组负责制定日程,三、四小组负责选择食品,五、六小组负责制定租车,最后我们一起来算一算所需的费用。这样安排同学们能接受吗?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竞争,我们要在同一任务的两个小组间选择一个最佳。
1、在制定日程安排时要综合考虑到哪些因素?(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可以一个信息:从学校开车到灜湖需要50分钟,请同学们将具体的.活动安排填在这张工作纸上:(课件出示)
2、在购买食品之前应先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调查同学们都爱吃什么食品,统计出吃每种食品的有多少人,每种食品的单价)全班按63人计算,请三、四小组同学根据事先调查结果将购物填在下表中,(课件出示)计算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使用计算器。
教学工作纸二
--------超市食品价目表
品 名
单价(元)
数 量
总 价
合 计
/
/
3、在制定租车时尽量想到什么?(每个人都有座,而且经济合理)还应调查些什么?(去黑鱼湖有哪几种车型,每种车的费用)你们调查了吗?全班学生按63人,请五、六小组将租车填在下表中,(课件出示)计算过程中必要时可用计算器。
教学工作纸三
大巴车租金100元 限坐30人
中巴车 租金60元 限坐22人
小巴车 租金40元 限坐15人
一:
二:
三:
四:
4、各小组明白自己责任了吗?发工作纸。
三、解决问题
各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
1、我们一看一、二小组制定的日程安排,先有请一组的代表上台展示并解说,(师生共同优化)下面有请二组代表上台展示,(师生共同优化)在此基础上,师生评选出一个最合理的日程安排。
2、三、四小组的代表请你们上台来展示你们所做的购物,有请!你们完全采用了事先调查结果吗?为什么?(有些食品不适合外出携带)有些食品为什么买这么多?不买这么多行吗?为什么?(师生共同优化,并评选出一个最佳的购物)
3、有请五、六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所制定的租车,(由学生评选出一个最佳)你们认为这个有没有不足?(只想到63个学生的座位,没有考虑到还有两个老师)从中你有什么感悟?(想问题要周全)
4、还有哪个没有解决?(所需费用)怎样估算每人所需的费用?(学生自由发言)实际支出会比这个多还是少呢?为什么?
五、活动反思
1、本节课我们学习有哪方面的数学知识?课前我们都做了哪些数学实践?解决问题时都综合运用了哪些知识?
2、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悟?
六、活动欣赏
播放一组黑鱼湖图片,我们家乡美吗?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哪以后怎么办?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知道如何寄信最经济 设计邮票的价值
教具学具:
各类邮票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1. 观察邮票。
实物投影出示课文中的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2. 说一说。
(1) 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 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
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3. 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新知学习,组织活动
1. 出示邮政相关的费用。
业务种类 计费
单位 资费标准/元
本埠资费 外埠资费
信函 首重100g内,每重20g
(不足20 g按20 g计算) 0.80 1.20
续重101~20xx g每重100 g
(不足100 g按100 g计算) 1.20 2.00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
(1) 不到20 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 不到20 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 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 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1.20元,40 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不足20 g按20 g计算,所以45 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3. 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1) 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资费?
①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
②引导列表描述。
1~20、21~40、41~60、61~80、81~100
本埠
外埠
(2) 只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80分 1.2元
两张: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张:0.83=2.4元
1.23=3.6元
0.82+1.2=2.8元
1.22+0.8=3.2元
(3) 你认为可以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
①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
②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4. 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1) 先看看从101~400g的信函,有哪些可能的资费。
101~200、201~300、301~400
本埠
外埠
(2) 你想设计什么面值的邮票?
① 自行设计。
② 与同学交流。
(3) 你见到你设计的这种面值的邮票吗?
三、巩固提高
小结 邮票是有益的爱好,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培养高尚的情操。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教材中要求掌握3种解题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假设举例列表等方法,寻找解决的结果。教学中,要求教师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了一些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一些学生在兴趣小组、奥数等的学习中已经学过“鸡兔同笼”问题。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等学习品质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学难点:
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儿歌)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数脚有一百只,几只鸡来几只兔?
师:这就是我国民间的三大趣题之一,最早记载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课件出示古书动画打开书出现原题),原题是这样的,请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情境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历的数学趣题
“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道题的意思?(鸡兔同笼,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共有94条腿,问鸡、兔各有几只?)
师:这道古代趣题你能解决吗?我们还是化繁为简,从简单入手吧!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个有几只?
1、明确问题,独立思考通过读题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里还有隐藏的数学信息吗?
同学们先来猜一猜鸡、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找一两个同学猜测)
到底是几只鸡几只兔呢?
2、小组合作交流。
师:小组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
师:把你们的方法写在纸上。可以使用桌子上老师提供的表格。
师: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1:我们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成果)先假设有1只鸡,19只兔子,脚就有78条。脚太多,然后又假设有2只鸡,18只兔子,脚还是太多了。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鸡,7只兔子。
师:腿多了,减少谁的只数,增加谁的只数?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生:在旅游费用的租车、租船中,我们就是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这题的类型跟那差不多,我们想,也可以用这种尝试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
师:这种列表法有什么特点?
生:鸡一只一只地增加,兔子一只一只地减少。
师:谁能给这种列表法取个名字?
生:逐一列表法。
师:还有哪些小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组2:我们也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们发现鸡增加1只,兔子减少1只,腿就减少2条,所以我们没有一个一个的试,那样太麻烦,而是从1只鸡,19只兔直接跳到6只鸡,14只兔。最后也得到了13只鸡,7只兔。
师:腿的总条数多了或少了你们组是怎么调整的,也就是你们的调整策略是什么?
生:腿多了,我们减少兔子的只数,腿少了我们增加兔子的只数。
师:我们也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好吗?
生:跳跃列表法。
小组3:我们小组也是列表法。我们是先假设鸡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这样比较简便。
师: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生:取中列表法
师(展示台展示三张表格)同学们三张表格都能很好地求出鸡、兔的只数,哪种方法最捷径。
生1:取中列表法直取中间数减少了“试”的过程能更简便、快捷地找到答案。
生2:我认为应该三种列表法结合使用,先用取中列表法减少一半的猜测数字,再用跳跃列表法加快猜测的速度,在接近答案时用逐一列表法。
生3::那是数字大时使用,数字小时,还是使用逐一列表法好,它答案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小组4:(展示台展示)我们组认为还是采用列方程法最简便、快捷,先假设鸡的只数为ⅹ,兔子的只数就为20-x。
列式是:2x+4(20-x)=54解得x=13兔子的只数是7.师:你们小组的同学很聪明,但这种方法我们暂不讨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和老师一起向他们请教,好吗?
师:还有哪些组没有汇报?
小组5:我们组也是用列式法算出鸡、兔的只数(展示):假设全部是鸡
(54-20×2)÷(4-2)求出兔7只,鸡13只。
师:这种方法,我们也留在课后私下交流。
师: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其实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们很了不起!
四、方法应用,巩固新知
过渡语:、“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日本人称它为“龟鹤问题”,你认为“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
1、师:除了“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类似以外,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
问题。(出示)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有单打和双打。12张乒乓球台上共有34人同时在打球。问: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的台子各有几张?
问:这题是否属于“鸡兔同笼”问题
2、师:我们班同学很聪明,会解“鸡兔同笼”类型的问题,那聪明的你,是否会出一道“鸡兔同笼”类型的题,考考其他组的同学呢?
3、(出示)一百个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人?
师: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思考这一趣题。
四、小结交流
今天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即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又解决了我们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经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材解读:
“分数墙”是分数线型模型的一种发展,利用“分数墙”可以直观地将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和同分子)和分数的加减计算(同分母)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复习,在接触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的第一节课比大小,已帮助学生建立了简单的分数知识框架,在这,再次帮助学生建立起分数比 较和计算的统一模型,也作本单元的一个总结。
学生解读: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比较和计算的形式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直观具体的模型对于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帮助,“分数墙”可以看作是分数的线型模型的推广,可以为学生进一 步将分数进行抽象,将分数表示在数射 线上做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进行整理。
2.以“分数墙”为依托, 发现和列举大小相等的分数。
过程能力和方法:
1.通过对“分数墙”的观察、探 究,直观建立起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计算的统一模型。
2.能够简洁、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分数大小比较、加减计算在具体情境中的实用性。
教学重点、难点:
在分数墙上比较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放式导入
1.认识“分数墙”
仔细观察
交流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受
二、核心过程推进
1.运用分数墙解决比大小问题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利用分数墙比一比7/16与11/16的大小
(2)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
比较5/6与5/7的大小
2.小结:分母相同、分子相同的分数在分数墙中也可以通过找到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3.练一练(P36)
11/16○15/ 16,
1/9○1/6
4/7○4/9
4.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计算
加法
(1)试一试:4/9+5/9
(2)你怎么想的'?
减法
(1)7/10-4/10
(2)交流:类似于在数射线 上做分数加减法。
5.练一练(p37)
2/7+4/7
4/12+7/12
9/16-4/16
6.相等的分数 你能不能在“分数墙”上找一找,哪些分数是相等的?
(1)记录
(2)你是怎么找的?推出方法:画一条竖线
设计意图:
利用“分数墙”来比较相同分母的分数,可直观找到这两个分数进行比较。
利用“分数墙来比较”来比较相 同分子的分数,可直观找到这两个分数进行比较。
相同分母的 分数的加减法也可以在“分数墙”上直观地予以解决。
三、拓展式延伸
1.填入合适的数
3/20+□=15/20
□-5/13=5/13
15/21-□=8/21
2.补充练习
独立 思考后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
变式练习
拓展学生思路
反思与重建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 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 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思路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 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 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
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可设计如下环节:
(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习
(2)、商不变规律的复习
(3)、移位练习
3、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
②.学生试做例8
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1)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3)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4、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1)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1.2 0.67 0.725 0.003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 15, 0.5, 2.07。
3.填写下表。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28=201; (2)56280280=( );
(3)562800( )=201; (4)562.82.8=( )。
(重点强调(4)的理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探究算理 归纳法则
1.学习例6:
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可以截几段?
(1)学生审题列式:3.60.4。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解法1:把单位名称米转换成厘米来计算。
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
解法2:
答:可以截成9段。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倍?)
把除数0.4转化成整数4,扩大了1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3.6也应扩大10倍是36。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①改写单位名称;②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3)练习:完成例7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例7里的余数15表示多少?
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习例8:买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列式:3.30.75。
(1)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2)被除数3.3扩大100.倍是多少?(3.3扩大100.倍是33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补0。)
(3)学生试做: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2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3
小学数学教案03-27
小学数学教案08-3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7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9
【荐】小学数学教案01-23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