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优选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我喜欢的树(科学)目标:
1、通过对园区内各种树木的观察、探索、发现和了解,使幼儿产生保护树的欲望,说出为何喜欢它。
2、学会主动关心照顾小树或大树。
3、学会做观察记录。
4、复习12以内的点数。
5、认读树名。
6、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7、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前对园区树木进行观察,不同树上都挂有树牌(树的名称、树龄及生活习性)及编号(以便幼儿记录)。
2、彩笔、图画纸、铅笔。
3、幼儿卡(幼儿姓名、性别、年龄)。
4、小桶。
活动过程:
1、在观察了解园区不同树种的情况下,开展自由讨论:你看到哪些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提问: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描述不同树的外形特征,你喜欢什么树,它是什么样子?
2、通过老师的提问和讨论再次带幼儿去室外观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从下到上,从树根到树冠、树叶及不同部位的粗细高矮、大小、长短、形状、颜色等。讨论提问:你喜欢哪些树?为什么喜欢?你如何对待它?
3、领养小树或大树活动,让细儿把自己的卡片挂到自己喜欢的树上,与大树拥抱感知粗细,与小树牵手,给小树浇水。
4、观察记录:用不同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树种(根据树叶的不同形状、高矮、粗细、是否开花);记录小树家的路线图。
5、让幼儿说出树的种类,老师用图表示出数量,让幼儿学习点数。
6、把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并画上它的邻居,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放在展区展览。
总结分享:请幼儿谈谈对园区春天树木千姿百态的感受。
活动评价:通过对本土资源的优势利用,让幼儿对树的了解更深更广,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物体的.能力,让幼儿学会关心、照顾喜欢的树,还能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
教学反思:
首先,我们通过图片给孩子讲解了植树的好处,如:植树可以减少噪音,植树可以防风防沙,减少水土流失,可以控制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此外,树木还是自动的调温器,天然除尘器,氧气制造厂、细菌的消毒站等等,虽然孩子有的还不是很明白但是在他们的心理,已经知道了种树有很多的好处,接着我们又通过让孩子制作撒水壶,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为树献爱心的积极性,我们和孩子们拿着他们制作的撒水壶为幼儿园里的每一棵树都进行了浇灌,孩子们尽头可大了,一次又一次的来回灌水,没有一个小朋友喊累,他们还一边浇一边说,“小树,多喝点,我们一起长,看看谁长的高”“小树,我们做好朋友吧”“小树,我会爱护你的”,由此可见,孩子们已经有了保护树木的意识。为了让孩子们爱护小树的情感延续下去,我又给家长下发了一个植树节活动倡议,具体内容是这样的;为了在孩子们的心里播撒下绿色的希望,在保护自然中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获得“献一份爱,多一份绿”的快乐体验,请家长协助幼儿园开展《认养小树》的活动,请家长在家或者是社区、植物园等地方与幼儿一起认养小树(并挂牌写上认养人姓名及名称如“爱心树”“心愿树”“成长树”等),为认养的小树松土、浇水并与小树合影,与小树比比高等活动。希望家长们积极行动起来,和孩子进行一次以“珍爱生命共同成长”为主题的护绿活动。此次倡议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家长们把与孩子们参加此次活动的精彩瞬间都拍了下来,并让孩子带到了幼儿园,我们还专门进行了《献一份爱,多一份绿》的展览。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椭圆形的名称,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并会用语言进行描述。
3、能从生活中寻找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物质准备:PPT课件一份,人手一份椭圆形、圆形和吸管的操作材料,不同形状的实物图片若干,5个贴有不同形状标志的篮子等
活动过程:
1、以“小猴卖圈”的故事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都听过“小猴卖圈”的故事,故事里的小动物都买到了自己需要的圆圈圈。今天,听说儿童百货商店里进了一批新货,又有一些小动物来买东西,我们一起看看他们要买什么呢?
(导入部分我以“小猴卖圈”的故事引题,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为接下来认识椭圆形做好铺垫。)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复习基本图形。
师:小猪来了,它手中的纸片上画的是什么?
幼:三角形。
师:小猪说,妈妈让我用这个三角形当早点,于是小猴递给它一块三明治。
师:小鸡来了,它纸片上的图形是什么?
幼:正方形。
师:小猫说,我感冒了,要用它来擦鼻涕,小猴给了它一条手帕。
师:小老虎来了,它要买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
幼:圆形。
师:小老虎说,它的新球鞋有了,就差一个圆圈圈踢着玩,于是小猴给了它一个足球。
师:小乌龟也来了,它买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
幼:长方形。
师:小乌龟说它要去上幼儿园了,想用它来画画,小猴递给他一盒水彩笔。
师:这时小熊来了,把纸片递给小猴。小猴一看,愣住了,“咦?这是什么形状呢?”
(这个环节我改编了“小猴卖圈”的故事情节,以生动直观的课件演示了小猪、小鸡、小猫、小老虎、小乌龟和小熊到百货商店买不同形状物品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在对话互动中复习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
3、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1)出示椭圆形,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的名称。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快告诉小猴,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
幼:椭圆形。
(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在课件中出示椭圆形的图片,引导幼儿自己说出椭圆形的名称。)
(2)引导幼儿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师:小熊说今天它请客,要用来它来装红烧鱼。小猴递给了它一个圆盘子。小熊看了看,连忙摇摇头说“不对!不对!”
①课件出示椭圆形和圆形,观察讨论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师:那么椭圆形和圆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圆形是圆圆的,椭圆形是扁扁的。
幼:椭圆形看起来比较长,比较扁。
幼:圆形是圆圆的,椭圆形是长长扁扁的。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说的很好!椭圆形和圆形还有哪些不同呢?我们动手来比一比。
(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从图形的外形特征上充分观察,并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②幼儿分组操作,探索发现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师:我先把圆形纸片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打开后有两条折痕,看一看,你们觉得这两条折痕怎么样?
幼:它们是一样长的。
幼:不一样长。
师:我把椭圆形也这样对折两次,打开后也有两条折痕,你们比一比,这两条折痕怎么样?
幼:不一样长。
幼:一条长,一条短。
●幼儿分组操作,验证猜测,教师观察指导。
师:先把圆形纸片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用吸管量一量,这两条折痕一样长吗?量完圆形,也用一样的办法对折比一比椭圆形的两条折痕怎么样。
●师幼分享交流操作结果,梳理提升经验。
师:你刚才是怎么比的?你发现了什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幼:我把吸管放在圆形的折痕上,发现两条折痕都和吸管一样长。
师:你发现了椭圆形的两条折痕比一比怎么样?
幼:我把吸管重叠放在椭圆形的折痕上,发现一条折痕短,一条折痕长。
师:所以椭圆形的两条折痕一样长吗?
幼:不一样长,一条长,一条短。
师:(小结)原来,圆形的两个折痕一样长;而椭圆形的两头比较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的折痕不一样长。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了问题启发、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动手操作等教学策略。首先我以问题“椭圆形和圆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先让幼儿用眼睛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差异,在幼儿发现两者外形不同的基础上,我把问题进一步深入和推进,引导幼儿关注和探索两个图形本质的差异。我把圆形和椭圆形分别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请幼儿猜想判断,“圆形和椭圆形的两条折痕,比一比怎么样?”为了支持幼儿验证自己的想法,我为每个幼儿投放一个圆形、一个椭圆形和一根吸管,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与材料互动,从而发现两个图形的两条折痕的不同。其中,这根吸管的长度就是圆形的直径,投放的圆形的直径与椭圆形的短轴一样长。在幼儿操作探索后,教师鼓励幼儿以两两交流、小组交流、师**流等方式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
(1)幼儿和同伴分享交流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师:前几天,老师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椭圆形,收集一些椭圆形的物体和图片。现在,请你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你还能为百货商店添加什么椭圆形的商品呢?
(2)教师结合PPT提升幼儿对椭圆形的认知经验。
师:除了小朋友刚才说的这些物品,我也找到了很多看起来像椭圆形的'东西,请你们看一看,这些物品的什么地方像椭圆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和同伴互相说一说之前在生活中寻找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在幼儿交流的基础上,我以课件的形式展示了生活中常见椭圆形的物品,梳理提升了幼儿对椭圆形的感知经验。)
5、以“整理货柜”的游戏,引导幼儿按照图形进行分类。
师:今天百货商店里又到了一批新货,小猴请你们帮忙整理。先看看图片上的物品是什么形状,然后把它放入贴着这种形状标志的篮子里。
(这个环节我延续“小猴卖圈”的故事情节,请幼儿为小猴的百货商店添加商品,并以“帮小猴整理货柜”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根据图片上物品的形状放入贴有相应图形标志的篮子里进行分类。)
6、分组活动,进一步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1)图形大搜索:投放几何图形装饰卡,引导幼儿找出椭圆形,并进行装饰涂色。
(2)图形棋:投放包含各种图形的棋纸,引导幼儿和同伴按指定规则下棋。
(3)添画:投放画有椭圆形的底图,引导幼儿为椭圆形添画变成新形象。
(4)拼图:投放画有不同形象的椭圆形底板,引导幼儿根据椭圆形特征进行拼图。
(本环节我设计投放了多种层次、难度不同的材料,引导幼儿在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不同的标志,学会看标志。
2、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内容。
活动准备:
PPT课件 礼物——机智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看好标志别走错,向羊村出发,小汽车开开,小汽车开开,第一个标志出现。
提问:第一个出现的标志的什么?
幼儿:不能拐弯的标志
师:有多种转弯,不能左转弯,不能右转弯,这个标志是什么?
幼儿:不能左转弯
师:怎样看出不能左转弯的?
幼儿:有一个箭头,还有一条红线
2、继续走,出现停车场的标志“P”,引入主题,准备进羊村。
二:基本部分
大屏幕中出示“肥羊村”的标志
提问:我们去肥羊村找谁?
幼儿:沸羊羊、美羊羊、懒羊羊、喜洋洋
走进羊村大门,上面有一个喜羊羊在迎接大家,还有三个字“欢迎你”,让幼儿认一认。
喜羊羊是一只最爱动脑筋,最机智,最灵活的羊,它给小朋友们设置了一点点小难题,让幼儿观看大屏幕:
提问:大屏幕中有什么?有几个标志?
幼儿:标志、五个标志
4、师:谁能认出、说出屏幕中的标志是什么标志,在哪见过?五个标志全部答对,就能进入羊村,依次了解图片:
(1)第一排的'第一个是——无障碍通道
在哪见过?——路上、楼梯
(2)第一排的第二个是——扔垃圾的标志
在哪见过?有什么形状的垃圾桶?(圆形的、还有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环保垃圾箱……)
(3)第一排的第三个是——餐厅
在哪见过?——公园里、公路上、
(4)第二排的第一个是——公共电话
幼儿:忘记带手机或手机没电的时候
(5)第二排的第二个是——公共厕所
三:顺利过关,进入羊村,让幼儿观察
师:在羊村里看到了什么?
幼儿:好多标志
2、师:有什么标志?
幼儿:我看见了——不乱扔垃圾的标志、公共厕所的标志、公共电话标志、餐厅标志、无障碍通道的标志
3、师:除了标志,还看到了什么?
幼儿:看到了医院、小树、房子……
4、羊村的小羊们为自己建了很有特色的家,数数看,有几幢?
幼儿:四幢
小羊们知道我们要来找他们,所以藏起来了师:让幼儿观察一下四座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1)红色屋顶,红黄相间,有烟囱的家去看一看是谁的家?先往上面走
幼儿:咚咚咚,有人在吗?——美羊羊的家
师:美羊羊的家在什么标志的旁边?
幼儿:扔垃圾标志的旁边
(2)红色的屋顶,红色的烟囱,红色的门,红白相间是谁的家?中途经过了哪里?
幼儿:经过了医院、餐厅
幼儿:咚咚咚,有人在吗?——沸羊羊的家
师:沸羊羊的家在什么标志的旁边?
幼儿:沸羊羊的家在餐厅的旁边
(3)红色的屋顶有气球是谁的家?
幼儿:咚咚咚,有人吗——懒羊羊的家
师:懒羊羊的家在什么标志的旁边?
幼儿:懒羊羊的家在无障碍物通道的旁边
(4)幼儿:咚咚咚,有人在吗?——喜羊羊的家
师:喜羊羊的家在什么标志的旁边?
幼儿:喜羊羊的家在公共电话亭的旁边
四:羊羊们给小朋友准备了礼物——机智豆,分给幼儿每人一包,让幼儿观察上面有什么标志?
幼儿:循环标志、质量安全(在大屏幕中出现)
师:循环标志是什么意思呢?
幼儿:可以回收的
师:质量安全标志是什么意思呢?
幼儿:可以放心买来吃的
五:活动延伸
一起去草地上和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做游戏,下次还可以找村长、暖羊羊玩。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2、培养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放大镜。
2、幼儿用书。
3、教学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胖娃娃和小老鼠》的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开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边看图边讲述故事。
2、通过提问使幼儿初步体会放大镜的'作用。
教师提问:小老鼠给了胖娃娃什么?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一箱图画书)教师提问:胖娃娃看到书后发生了什么事?小老鼠做了什么?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书太小,胖娃娃看不清。小老鼠抬来放大镜。)教师提问:最后怎样了?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在放大镜的帮助下,胖娃娃也能看清楚小老鼠的图画书了。)
3、通过亲自尝试使用放大镜,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教师出示放大镜,并介绍放大镜的拿法和使用方法。
请幼儿自己通过放大镜看一看身边的事物,并谈谈看后的感受。
教师提问:小朋友,用放大镜除了把书放大还可以把汁么放大?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放大镜可以放大小的东西)教师提问:故事中胖娃娃为什么用放大镜?
引导幼儿知道胖娃娃是因为书太小,看不见书上的内容。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让放大镜帮我们看什么呢?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如叶脉、昆虫等,让幼儿知道可以用放大镜去看我们平时用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水是流动的,对水的流动现象感兴趣。
2、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水会往下流,水流坡度越大,流动的速度越快。
3、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制作的PPT;红色和绿色两种不同颜色的水; 透明的矿泉水瓶;两种不同坡度的面若干组;贴绒教具:兔子和乌龟;水;毛巾;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讲述谜语,请小朋友来猜。
师:小溪中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水)
2、教师引导幼儿知道水的特性:会流动。
师:原来水是它是会散步,会奔跑的啊!
3、师:水没有脚,怎么会走,怎么会跑呢,老师不相信,我们一起来看看,水究竟会不会跑。
二、水会流动
1、教师播放PPT,引导幼儿发现水会流动
师:小朋友,你们看水在干嘛啊?(水会跑)
师:水会跑,而且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名字说:流!水会流,水啊流啊流!
2、教师引导小朋友用手势来表示水会流,一边做手势一边说:水会流啊流!
三、水往下流
1、提问:你们知道水会往哪里流吗?
2、教师出示透明的矿泉水瓶和水,引导幼儿发现水会往下流。教师将水倒入透明的矿泉水瓶,一边倒一边说:水往哪里流了呢?(水往下流了)
3、教师再将矿泉水瓶里面的水来回的轻轻摇晃,引导幼儿去验证水的确是往下流的,是往低处流的。
师:小朋友你们看,水是往瓶子的哪个方向流的呢?为什么会往瓶口(瓶底)流呢?
4、教师小结:因为瓶口(瓶底)低,所以水就往瓶口(瓶底)那里流。所以水是往下流的,往低处流的。
四、看谁跑的快
1、教师出示两个贴绒教具:小兔子和小乌龟。
师:老师的两个好朋友小兔子和小乌龟也想和小水滴玩游戏,你们想不想看看?
2、教师出示两块相同的板面,放在不同高度的小箱子上,再将两滴不同颜色的小水滴滴在两块板面上,引导幼儿观察那种颜色的水跑的.快,那种颜色的水跑的慢。并请小朋友来猜猜看,谁跑的快,谁跑的慢。
师:小兔子喜欢红色,就把水变成了红色,小乌龟喜欢绿色,所以把水变成了绿色。小兔子的小水滴跑高高的路,小乌龟的小水滴跑低一点的路,我们看看谁会跑的比较快?
3、教师操作,小朋友观察
4、小兔子和小乌龟换一下“路面”,重新比赛。
师:小乌龟不服气,想再比一次,不过,这次小乌龟要跑高高的路,小兔子要跑低一点的路了,我们再来看看,谁跑的快,谁跑的慢。
5、小结:坡度越大跑得越快,坡度越小跑的越慢。
五、操作活动
1、教师将调好的两种不同颜色的水分给小朋友,2个人一小组,小朋友自由组合,教师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初步了解椰肉的用途;
2.幼儿大胆探索、尝试不同的方法感知椰肉生长变化,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重点】
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探索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
【活动难点】
幼儿感知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初步了解椰肉的用途。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经过前面的探索幼儿已有对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生长变化的认识,懂得如何从椰子果皮分辨椰子的老嫩;
2、材料准备:不锈钢汤匙若干、椰果刨丝刀若干、尺子若干、刚结一层薄如霜的椰肉的椰子若干、不老不嫩椰子若干个、老椰子若干个都剖开;
3、记录表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前面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认识了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的生长变化过程,现在我们要一起来看看椰子肉会不会像果皮那样发生神奇的变化呢?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嫩椰子的果肉透明、不老不嫩椰子的果肉颜色是乳白色、老椰子的`椰肉颜色是白色的;嫩椰肉和不老不嫩的椰肉比老椰肉好从内果皮中取出。
(二)幼儿带着目的验证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操作过程要交换)
2.师幼交流填表。
幼儿尝试总结:嫩椰子很容易取出椰肉,不老不嫩椰子的椰肉用汤匙就可以取出,而老椰子的椰肉很难取出要用特别的工具才好取出;嫩椰肉薄味道有淡淡的甜,不老不嫩椰肉比嫩椰肉厚味道清甜很好吃,老椰肉最厚很难嚼很甜有奶味……
(三)讨论椰肉的用途
教师在幼儿总结的基础上小结椰肉生长变化的过程后,问幼儿“椰肉这么神奇又好吃,你们知道它还能做什么吗?”抛出问题后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做糖果、糕点可以煮饭、煮粥、煮汤等等,教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榨油食用或制作肥皂、化妆品等等让幼儿知道椰肉的用途很多……
三、结束活动
这么有价值又好吃的果肉,小朋友要不要让更多的人来分享呀?现在我们就拿刨好的椰肉拿给别班的小朋友分享好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教学意图:
随着电话号码的普及,电话号码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电话》。旨在满足孩子对电话的兴趣和用途。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电话的外形构造和功能以及电话与人们日常生活对的密切关系。
2、知道如何使用110、120、119等急救电话,明白这些电话的重要性,平时不能随便乱打。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电话2部,手机1部。
2、110、120、119电话号码卡片各1张;警车、救护车、火警车图片各1张。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叮铃铃,叮铃铃,这儿说话哪儿听,两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小朋友动脑筋猜一猜,这是什么?(电话)
2、出示电话、手机引导幼儿观察电话的外形构造,学会正确使用电话。
师:电话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数字、听筒、话筒、电线)手机没有电线。
小结:电话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但都有数字、听筒、话筒、电线等组成,这样才能相互通话。
3、电话在生活中的用途。
师:你们家有电话吗?(有)你打过电话吗?(有)
师:你给谁打电话?是为什么事打电话?(问候、祝贺、询问、联系、请求帮助)
4、遇到危急时你会打什么电话求救。
(1)当你走失了,迷路了,或者遇上坏人,你会打什么电话求救(110出示)
(2)当你发现失火了,要打什么求救电话?(119)
(3)当家里有人病了,晕倒时,要打什么电话求救?(120)
5、玩配对的游戏:应该打什么电话(发给幼儿人手一份卡片)。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看图片里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应该打什么电话求救,帮他们正确连线。
6、模拟急救现场打电话求救,初步学会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
(1)首先会正确拨打求救电话110、120、119
(2)会简单明确地回答现场的问题,会完整的表达事情
7、知道不能随便乱打急救电话。
8、小结: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话,今天我们学会了打求救电话110、120、119,也知道这三种求救电话是在危急的时候才能打,没有危急时是不能随便乱打的,希望小朋友一定要记住。
延伸活动
1、观看电话机演变发展的录像片,让幼儿了解电话机发展的历史。
2、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可以告知对方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离园回家后可以互相打电话,继续激发幼儿对电话的兴趣。
3、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教学反思:
《电话》这一活动,既有新意,又具有时代特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拘泥过去的限制,而是充分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普遍影响。本活动将“电话机”这一通讯工具作为幼儿的认识对象,以便幼儿在生活中,能适时准确地运用这一通讯工具。课题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符合教学的原则。幼儿通过玩游戏的形式,自己去观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了解各种电话机的外形构造和功能,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让幼儿自己玩电话,从中学习并掌握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礼貌用语及社会性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动静交替、环环紧扣,幼儿的兴趣很浓、兴致高涨,学习得很认真,很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因此,这一课题的选用,对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生活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处的。在活动的设计组织中,注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的内在规律,通过游戏、观察、回忆已有经验、比较等手段,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打电话让幼儿在积极主动中,发现并认识各种电话机的外形特点构造与各种功用,学习电话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有关的社会知识,从而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
不足之处:
在设计电话号码时,我忘记了把固定电话和手机号码分开来,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在今后的活动中不断的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9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
中班科学教案03-08
中班科学教案11-06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30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4
(必备)中班科学教案07-29
中班科学教案【实用】07-29
【精华】中班科学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