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4 09:58:4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精品)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精品)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建立起关注科学的态度,本课从做科学小游戏、科学小实验以及介绍科技新产品、科研新成果的角度编排的探究内容。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科技的进步;强化“我也能做科学”的意识,增强学科学的信心;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科学。

  二、学情分析: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但大部分却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所以本课提出了“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一起找一找”的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科学的存在,让学生明白“我也能够做科学”的意识。学生通过体验游戏中的科学来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2.知识目标: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喜欢大胆想象与未来科技有关的内容;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3.情感目标: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乒乓球

  学生准备:矿泉水、杯子、吸管(每人两根)

  六、教学过程 :

  (一)提出问题:游戏导课,激发兴趣

  1. 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同学来完成,看看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大的?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小的?(同学们推选出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游戏。)

  2. 讲解规则:老师这儿有两个漏斗和两个乒乓球。现在请两位同学每人拿起一个漏斗,力气大的同学将漏斗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内,用力向上吹漏斗口;力气小的同学将漏斗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把上,用力向上吹,看看谁能把乒乓球球吹走,谁就获胜。大家猜一猜,谁能把乒乓球吹走?

  (二)猜想假设

  3. 学生猜测:

  4. 验证猜测:

  5. 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猜测原因。

  6. 教师小结:这个小游戏包含着科学道理,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见,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体验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探究身边的科学开始。 (板书科学)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制定方案

  (四)实施探究

  活动一:“能否站起来”实验

  1. 热身活动:听老师的口令:起立. 坐下. 起立. 坐下。

  2. 讲解实验要求:指一名学生端坐在讲台前的椅子上,双脚往前放。老师把手指放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3. 学生猜测并说出理由。

  4.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

  5. 交流. 分析实验结果

  6. 教师小结:这个游戏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至于究竟怎么回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课下,同学们也可以继续研究,看还能发现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起与坐本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在平常中又含有科学道理,这就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探索,去研究,也激起了学生下一环节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二:“吹蜡烛”实验

  1.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有蜡烛. 火柴. 漏斗. 瓶子. 木块,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会把蜡烛吹灭吗?

  2. 学生猜想: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哪些能吹灭蜡烛?哪些不能吹灭蜡烛?

  3. 分组实验:这只是你们的猜想,下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并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实验时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课件展示)

  (1)瓶子. 木块. 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3)这个实验不是比赛吹蜡烛,而是试一试哪种方法能吹灭蜡烛。

  (4)用火柴时,要注意安全。

  3. 汇报交流:

  4. 学生讨论:(1)为什么隔着漏斗. 瓶子能吹灭蜡烛?(2)为什么隔着木块. 书本等不能吹灭蜡烛?(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状上寻找答案,并鼓励学生课下找更多的实验材料进行研究。)

  [设计意图:此环节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科学,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探究的快乐。]

  活动三:“吸饮料”实验

  1. 教师导入:我们在生活中喝饮料. 喝牛奶时,常常用到吸管,利用吸管可以很方便地喝到饮料牛奶。今天,我们用两根吸管来试一试。

  2. 提出实验要求:请同学把自备的杯子里倒上矿泉水,再用两根吸管来吸,一根插到水里,一根放在杯外,用嘴同时吸两根吸管,看能否吸到饮料。

  3. 学生猜想:猜想的结果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

  4.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交流汇报:在实验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实验中的发现,并猜猜其中的原因。

  6.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的游戏和实验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而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家为了弄清一个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就要不断地做实验,直到弄清为止。比如:科学家根据隔瓶吹蜡烛的实验制造了流线型的汽车. 飞机. 轮船等,不仅美观,而且提高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能。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喝饮料的经验,他们知道吸管喝水很方便,但没有用两根吸管试着喝过,所以此环节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在探索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联系生活,感悟科学

  1. 寻找生活中的科学

  (1)教师讲述:游戏中有科学,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还有科学呢?

  (2)学生交流:举出身边的有科学的例子 。

  (3)教师小结:看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板书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是个有心人,我们身边的科学就不难发现。

  2. 交流资料,感悟科学

  (1)教师谈话: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有关科技方面的资料,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资料:

  (3)教师总结:同学们带来的资料很好,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课件出示资料:播放登月图片. 无土栽培. 克隆羊多利. 磁悬浮列车. 海上石油开采. 风力发电等)让学生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设计意图:科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为科学的探索和研究奠定基础。从而让学生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四)拓展创新

  一节课的时间总是这么短暂,但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不会因为下课铃声响起而停止。课下,就让我们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进行一次调查活动,继续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吧!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影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太阳光下有影子,灯光下有影子,皮影戏里也有影子……影子的动态变化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关注点,千变万化的影子现象一直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总是在有光的地方寻找影子的各种姿态的变化,有的孩子还表演起了手影戏。为了满足幼儿的这种探索欲望,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先让幼儿在玩小兔的影子游戏时发现影子会变大变小的秘密,然后探索如何为小兔的影子来找“眼睛”,了解光的直射现象。活动过程中,幼儿不断地探索与验证,能够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科学的态度。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直射现象,探索为小兔的影子找“眼睛”。

  2、培养幼儿对光和影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小兔头饰若干、眼睛、记号笔、橡皮泥、剪刀。

  教师准备:小兔头饰、记录表两份、√×标记、投影仪、背景板、手影视频。

  活动过程

  1、玩影子游戏,发现影子变大变小的秘密。

  (1)师:今天老师要跟小朋友一起来玩影子游戏。

  看!这是谁的影子?(小兔)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影子呢?(太阳光、月光、灯光……)

  教师:只要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2)师:今天我们也要来玩影子游戏,找找光源在哪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小兔,请你到旁边的桌子上每人拿一只兔子,到灯光下来走一走、玩一玩,看看影子会怎么样?

  幼儿探索。

  (3)师:你发现了什么?(我动它也动,我跳它也跳……)

  那你们刚才有没有向前向后走走?想不想上来试一试?

  影子怎么啦?谁来告诉大家,你们发现了什么?(影子会变大变小)师:啊!影子还会变大变小?再试试看。哇~影子真的会变大变小。(教师记录)

  (4)师:那离光源怎么样,影子会变大变小,请你和小朋友说一说,试一试(往前走离光源远影子变小,往后走离光源近影子变大)

  (5)教师记录。

  师:哦,原来小兔离光源近,影子就大,离光源远,影子就小。

  (评析:导入部分开门见山,直接用小兔的影子引出活动,知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那么要玩影子游戏,就必须有光源,引导幼儿找到光源,为接下来幼儿探索发现影子的大小与距光源的远近的关系作铺垫。玩影子游戏时,给了幼儿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玩中自主发现影子会变大变小,然后再一步步引导他们得出离光源近影子变大,离光源远影子变小的原理,教师帮助幼儿并记录,将得出的结论更清晰的展现在幼儿面前。)

  2、猜测如何让小兔的影子上有眼睛。

  (1)师:接下来我们要为小兔的影子找眼睛,怎样让小兔的影子上有眼睛呢?

  (2)幼儿讲述方法(如画、贴、剪等),教师用相应标记记录。

  (3)师:咦,那这些方法能成功使小兔影子上有眼睛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我们去试试吧。

  (评析:此猜测环节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意愿,按照幼儿自己的想法来为小兔找“眼睛”,让他们在操作验证中发现自己方法的正确与否,这样更利于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设计了记录表,将幼儿的想法一一记录下来,并进行验证,有利于培养幼儿合理的科学记录方法的养成。)

  3、幼儿操作并验证。

  (1)有剪。

  师:你用了什么方法?(画)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吗?赶快上来试一试吧!成功了吗?那说明用画的方法不成功(记录)。

  师:谁用了xx方法?师幼共同验证。

  师:看了这几种方法都不成功,那剪的方法会成功吗?用了这种方法的小朋友赶快来试试吧。成功了吗?哦,剪的方法能使小兔的影子上有眼睛。

  师:那刚才没成功的小朋友去试试这种剪的方法吧!已经成功的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用剪的方法影子上就有眼睛了呢?

  (2)无剪。

  师:你用了什么方法?(画)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吗?赶快上来试一试吧!成功了吗?那说明用画的方法不成功(记录)。

  师:谁用了xx方法?师幼共同验证。

  师:看了这几种方法都不成功,还能有别的方法吗?幼:剪。哦,你觉得剪的方法能成功吗?你觉得呢?只有试过才知道了,那就让我们去试试吧。

  可以先画两只眼睛,然后再每只眼睛的中间折一折,剪一剪。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先去试一试哦!

  师:我们把小兔举高喽,看看你的小兔影子上有眼睛没?耶~我们都成功了!

  师:那为什么用剪的方法影子上就有眼睛了?(多问)

  师:因为剪了洞,光就能从洞中穿过去,射过去,所以影子上就有了眼睛。

  (评析:此环节是本活动的重难点所在,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验证过程中发现只有剪的方法才能帮小兔找到“眼睛”,从而引发不成功的幼儿也想去尝试这种剪的方法。那么,如何来剪呢?又将一个问题抛出,和幼儿一起来讨论剪“眼睛”的方法,尽量帮助幼儿克服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操作完成以后,请幼儿到灯光下来试一试,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又引起了幼儿的再一次思考,为什么用了剪的`方法,影子上就有眼睛了呢?师幼一起折射的现象。)

  4、欣赏手影表演。

  (1)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今天啊老师带来了一段有趣的手影表演,一看吧!

  (2)师幼共同欣赏。

  (3)师:哇,手影表演真美,真有趣。我们也来灯光下玩一玩吧。

  (评析:最后的结束环节,通过欣赏手影表演来拓宽幼儿的视野,了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激发他们玩手影游戏的兴趣,感受科学活动快乐有趣的氛围。)

  活动反思

  本节科学活动设计合理,环节清晰,符合中班幼儿思考的过程。整个活动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很大,教师抛出问题(即影子的大小与距光源远近的距离、怎样让小兔的影子上有“眼睛”、如何来剪“眼睛”、为什么用了剪的方法小兔的影子上就有“眼睛”了),幼儿在不断地探索发现中寻求答案,幼儿的参与性、积极性都很高。但是,在操作环节中,教师没有提醒幼儿将剪下的废纸扔到筐里,在科学活动中同样也要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养成。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引起幼儿对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这一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脸盆、小碗、水桶、积木、雪花片、木珠、小勺、玻璃球、小石块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桌上的小篮子里有许多东西,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玩一玩?(请幼儿说一说篮子里的物品)

  “盆里的.水蓝荧荧的,真漂亮,小朋友喜欢不喜欢?我们小朋友可喜欢玩水了,小篮子里的东西也想到水里去玩一玩,等一下请小朋友把小篮子里东西放到水盆里去,看看它们到水里后会怎么玩?看看会有哪些东西不见了?”

  2、第一次尝试

  A、幼儿每人一份材料,引导幼儿将物品放入水中,并观察什么东西不见了。

  B、讨论:什么东西是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不见了?不见的东西哪里去了?

  3、第二次尝试

  A、让幼儿把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拿出,用小碗将盆里的水舀到小水桶里(提醒幼儿注意不要将水撒到外面)

  B、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水底的东西。

  4、总结

  “我们把放到水里后不见了的东西这一现象叫沉,把放到水里后看的见东西的这一现象叫浮。”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积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筐子、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过节,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幼儿集体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身边的小朋友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3.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1)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个别幼儿回答)

  (2)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张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说珠子可以当小船。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师:老师这有一张记录单,这一排是老师准备的材料。会浮起来的物品可以当小船,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当小船。等一下,小朋友们在能浮起来的物品后"√"。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等一下我们分组进行试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笔、珠子、纸张、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水的盆、抹布。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师: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来,后来就沉下的?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4.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你们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2)幼儿讨论。

  (3)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纸片、泡沫会浮起来,积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会沉下去。

  (三)引导幼儿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1.探究一:借助辅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现在请小朋友帮助小蚂蚁想想办法,让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来给小蚂蚁当小船,并在记录单上记录。

  (2)鼓励幼儿分组探究如何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并且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师:你刚才是怎样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大记录表中进行记录。)

  (4)师:有的小朋友是将珠子放在泡沫上,使珠子可以当小船。

  (5)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时候是借助会浮的物体让会沉下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个别幼儿回答)

  (6)师:小朋友说我们游泳时用游泳圈,人就不会沉下去了。

  2.探究二:不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刚才我们请能浮的物品帮助,让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现在再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我们怎样能不借助任何物品的帮助,让这些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呢?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如:倒掉塑料瓶中的物体。

  师:请小朋友们试一试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比如把瓶子里的东西倒掉。

  (3)引导幼儿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如:将一团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

  师:请小朋友们在试一试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比如将一团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

  (4)集中分享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讲述实验发现。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们的发现。(个别幼儿回答)

  (5)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我们知道了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重量能让物体浮起来。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沉浮的游戏,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让浮上来的东西沉下去。

  活动反思:

  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让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

  不足之处:

  1.活动中,教师讲的太多,应该让幼儿通过自主操作,从而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应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跳脱出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查找世界各地的时区,并计算它们的区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你知道北京是下午14:00时,纽约是几点?伦敦是几点?为什么媒体报时,总是说北京时间几点钟?想要搞清楚以上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以下重要问题:

  二地方时

  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但时间的量度却是人为研究、规定的。

  正午12时的规定:当太阳位于某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时,那里就是正午12时。

  想一想当地球上的某一地点处于正午12时,其他地点处于什么时间?这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吗?

  地球上相同经度的地区时间一样吗?不同经度的地区时间一样吗?

  请同学们拿出地图,想一想,某一瞬间,同一国家处于不同经度的城市的时刻一样吗?为什么?

  请做模拟实验:

  将地球仪北极朝向自己

  1在不同经线上用橡皮泥粘上不同的火柴(2~5根)观察时间

  2在同一经线上用橡皮泥粘上不同的火柴,观察时间

  完成教材提供的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读图与填空

  地方时:同一瞬间,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是不同的,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为什么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地方时来的早?(与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联系起来考虑)

  三、时区的划分

  思考:教材提供的地方时问题,讨论

  同一瞬间不同地方的不同时刻不同,为什么?

  在生活实际中,在一定区域内应统一使用某个地方时作为该区域的标准时间,而又得避免大范围(如全球)共同使用某一时间。这个观点就是时区划分的根据。

  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中央经线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区时?

  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叫区时。

  区时和地方时的区别是什么?

  我国所有地区采用北京时间吗?

  仔细观察“国际时区划分图”,想象把此图粘在地球仪有重合的部分吗?

  时区的划分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人为划分的?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左右各多少度?

  计算:

  1完成教材提供的关于世界各地时区的计算。

  2北京午夜23:00时,我国新疆、巴黎、纽约、东京、等地的时间是多少?

  四.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假如北京是5月23日下午14:00,请你对照时区图,写下此刻不同时区的日期和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办?

  为什么要划国际上统一遵循的日界线?

  日界线在那个时区?

  什么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什么这条线不是直的?

  从北京出发,向西环球航行一周,每经过一个时区,应如何拨钟表上的时间,回到原地时,钟表上的时间有什么变化?怎样纠正?

  相反,向东航行呢?

  仔细阅读教材提供的关于日界线的“读图”,填空。

  拓展:有两个双胞胎在从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前后出生,他们出生的时刻一样吗?出生的`日期一样吗?

  提示:日界线所在东西十二区的时刻是一样的。

  如何理解日界线西侧是新的一天的起点?人为规定的,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日界线西侧开始,自西向东每跨过一个时区加一小时,到日界线东侧时加了24小时,因此到了下一天,比如日界线西侧是5月2日0点,日界线东侧是5月3日的0点,根据地球每转一圈是一天,在任一时刻,日界线以东的区域已经转过一天,进入第二天,而日界线西侧还是该天的起点。如:在东西十二区里,如当日界线西侧为上午10点时,日界线东侧也为上午10点,它却已是第二天的上午10点。

  完成教材提供的关于五一节的讨论

  新课结束,小结

  作业:认真完成课后练习和科学作业本上的练习。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教案2》,来自网!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名称:

  中班科学活动:水资源的利用——巧浇菜园

  二、活动内容:

  把收集来的水资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收集雨水的工具

  2、精神准备:观察雨量与植物的关系、雨中体验

  四、活动目标:

  1、会用不同的工具收集雨水,观察记录收集情况。

  2、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五、活动过程:

  1、下雨了

  下雨了,孩子们高兴极了,润润说:“我们菜园的菜宝宝可以喝饱水了,雨下得非常小,我想带着孩子出去看看,这么小的雨会让菜宝宝喝足水吗?

  2、观察雨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孩子们拿着小铲子在挖地下的土,倩芸惊讶的发现地下的土还干着呢,这时有人提议说:“我们还是接一点儿水来浇菜吧,这样快一些”,我说:“用雨水浇不是更好吗?”开心说:“可是雨太小了,浇不到菜根呀”,我请孩子们一起来想办法怎样利用雨水才能浇到菜根?

  3、用雨水浇菜

  孩子们很聪明,想了很多办法用雨水浇菜:

  (1)找来小桶、小瓶子、大盆收集雨水浇菜

  (2)接排水管里的雨水浇菜

  (3)挖渠引水浇菜

  沿着排水管挖几条小沟,排水管里的雨水就会集中起来顺着小沟通向菜地,这样汇集起来的.雨水会就会很快流入菜地,慢慢渗入到菜的根部。

  六、扩展:

  收集资源

  想想你用什么方法收集生活中的水资源?

  七、延伸:

  资源的用途

  你知道收集来的水资源有什么用途吗?

  八、活动后反思:

  孩子们发现自然角中种植的菜根越长越高,我们就一起在户外开辟了一个小型种植园,把瓶子里种植的蔬菜移到种植园中,孩子们非常喜欢种植活动,他们更关心植物的生长情况,每天都用很多水去浇花、浇菜,我在想:水是宝贵的资源,我们不可以这样浪费,我们可不可以收集一些其他的水资源来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呢?

  生活中,我们收集能源的意识很差,水不是再生资源,很多资料显示,我们的水位在不断下降,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再继续浪费,在活动中我们要鼓励幼儿想办法收集可以再利用的水资源,使孩子从小有节约能源的意识。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自然现象——风的存在,知道风能使风车转动。

  2、通过玩风车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用拨、跑、甩、吹等方法使风车转起来。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风车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通过玩风车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用拨、跑、甩、吹等方法使风车转起来;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纸扇、彩带、书本若干,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2、多于孩子人数的风车、盆子、米若干。在角落里摆放一只电风扇和若干风车用布遮住。

  活动过程:

  一、感知风,认识自然界的风,自己动手制造风。

  1、王老师今天要和小朋友玩变魔术的游戏,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教师用扇子给小朋友扇风。)教师:你们感觉到了什么?

  2、平时你看到什么就知道有风来了?教师引导天上白云飘、树叶摇、红旗舒展、小草点头、河里有波纹来理解。还可以说舒服、冷热等感觉中理解风。

  3、教师出示电吹风,给幼儿吹风,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

  4、我们小朋友也能制造风,大家动手试一试。(幼儿身边准备了纸扇、彩带、书本等让幼儿制造风、感知风的工具)

  二、玩风车,初步获得让风车转起来的经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1、小朋友和风玩得真开心,有些宝宝他们也想出来和小朋友玩了。教师出示五颜六色的风车,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看看我身上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玩?请小朋友和我玩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

  2、幼儿自由挑选插在米里的风车,选一个空的地方玩。教师放音乐,制造轻松活跃的.气氛。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

  (1)观察孩子探索风车的玩法,抓住个别典型的玩法。教师:倪可可真棒,你的风车宝宝是怎么转起来的?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你的风车宝宝是怎么转起来的,快告诉小伙伴吧!

  4、引导幼儿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玩风车的发现。

  (1)让孩子停止玩风车,坐下来休息。

  教师:小朋友带着风车宝宝回家了。你们看老师的风车宝宝多听话,我叫它停它就停,叫它休息它就休息。小朋友你们的风车宝宝听不听话,我们也让它休息下吧。小朋友和风车宝宝玩的开心吗?

  (2)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玩法,教师:“你是怎样和风车宝宝玩的?”请幼儿演示给同伴看,同时请同伴一起尝试风车的玩法。

  (3)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知道用嘴巴吹吹,用手拨,迎着风跑、顶着风推、甩、用手搓等方法让风车宝宝转起来。风车宝宝可高兴了。他们要跳集体舞给小朋友看呢!

  三、多观察,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风车的兴趣,拓展幼儿的思维。

  1、教师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可以让很多的风车一起转起来,你们相信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很多转的风车)请你们猜猜看是什么东西让许多风车一起转起来?小朋友猜猜得对不对呢?(出示电风扇)小朋友除了电风扇还可以有什么办法使风车宝宝转起来?

  2、幼儿相互讨论。

  提问:风车会转吗?怎么才能转起来?人不跑动,风车能转起来吗?风车对着风,为什么也没转?

  3、拿好我们的小风车,用刚才我们想到的方法和风车宝宝开心的玩吧!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风,和风车宝宝玩得真开心。可是风车宝宝累了,让风车宝宝休息吧。以后,我们再和他一起做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层次清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整个活动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学目标明确,效果很好。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孩子的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游戏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既使幼儿积极思考,自主创编多种玩法,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想象力,激发幼儿对玩风车的兴趣。但整个活动还存在一些遗憾: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幼儿自由玩风车时,我发现幼儿对玩风车还意犹未尽,如果多给幼儿探索玩的机会。肯定效果会更好。在区域活动中,我会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引导能力,让孩子学会既动手又动脑。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索纸张承载力的欲望,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2、学习自己动手实验,探索纸张站起来的方法及纸的承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记录表1份,小记录表、笔、书本、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探索纸张站立的方法

  1、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纸,它们现在平躺要这儿,我想要它们站起来,你们觉得可以吗?

  2、试一试

  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探索纸张站立的方式并进行记录。

  3、交流分享

  幼儿展示纸张站立的方法。

  二、探索纸张是否可以承重

  1、猜一猜

  师:宝贝们真厉害,用你们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那么,站立的纸张上能不能放东西承载力量呢?

  2、试一试

  幼儿自由实验。

  3、交流分享

  师:为什么把书放在站起来的纸上有的纸会倒下来,有的纸仍然站立着呢?

  教师小结:每张站立起来的纸折叠方法不一样,它的承载力也会不一样。

  三、探索纸张承载力大小

  1、猜一猜

  师:刚刚宝宝们都实验站起来的纸可以承载重量,那能不能承载更大的`重量呢?

  2、试一试

  引导幼儿尝试让纸站立的不同方法及它的承载力。

  3、比一比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记录表,并评出纸张大力士。

  小结:纸的折法不同,它的承载力也会不同。宝贝们的实验都做得很棒,只要动手,动脑去探索就值得大家学习,宝贝们回家以后再用各种各样的纸去探索它的承载力吧!

  活动反思:

  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整节课幼儿们的兴趣很高,每个幼儿都动起来了,活动目标也完成的很好,从中我也得到启发,科学课就得让幼儿自己动起手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让孩子们热爱探索、热爱科学。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8-02

(精选)科学教案08-01

(优秀)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集合)07-26

科学教案(优秀)07-26

科学教案【推荐】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