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结合课文认识汉字10个。
2、 能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3、 能根据课文和图片内容展开想象,木棉树长大以后,小动物们会对它说些什么。
4、描写“努、力、受、爱”4个字。
5、懂得要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种子在土壤里发芽的过程及条件。
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木棉树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木棉树)
2、木棉树的.种子要离开妈妈了,让我们一起来为它送行吧!揭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想想:木棉树妈妈对种子说了些什么?
3、出示句子,请学生自学生字。交流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4、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2——4小节
1、木棉树的种子离开妈妈后,遇到了什么困难,它记住妈妈的话了吗?它是怎么做的?
2、小组交流
木棉树遇到的困难是:泥土里很黑,他感到有些害怕。可是它想起妈妈的话,它努力向上顶,很快就长成了小木棉树。
3、指导朗读
4、 尝试背诵课文
5、 学习课文第5小节
1)自读课文第5小节,思考:小木棉树长大后怎样了?
2)小组交流,抽生回答。
3) 学习生字,受。
4) 指导朗读
四、复习拓展
说话练习,想一想,小动物们看见枝叶繁茂的小木棉树会怎么说?
小鸟飞来说:“——————。”
小蜜蜂飞来说:“——————。”
五、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努、爱”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知大意。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苹果从树上落下来是许多人都见过的现象。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板书:牛顿
那么,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是写牛顿的什么事呀?
(小时候。)
板书:《》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牛顿为什么要做风车?他是怎么做风车的?风车做成功了没有?在这中间有什么事情发生?……)
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有的问题通过读课文就能解决,有的问题解决不了,另外,还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咱们一并放到第二课时解决。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提示学生注意“摔 shuāi”“受 shu”“任 rèn”“攒 zǎn”等读音。
(1)本课多音字较多,教师可采用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2)提示学生同一个字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选的`读音也不相同。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顿”左右结构,左边第四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弯钩”;右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庭”半包围结构,右下边是“廷”,不要写成“延”。
“零”上下结构,下边是个“令”字,不要写成“今”字。
“麦”上下结构,不要把上边的竖,下边的撇连起来写。
“愤”左右结构,右边中间是个“艹”,右边最后一笔是“、”。
“遇”半包围结构,右边第七笔是“|”,不要写成“竖钩”。
“惯”左右结构,右上角第四笔是“|”,不要写成两个“、”。
为了区别形近、同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进行巩固练习。
顿 庭 推 愤
吨 挺 堆 喷
通 羞 奖 遇
桶 差 桨 偶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三年级语文下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4。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能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收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
第 一 课 时
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a。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b。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用心品读,细致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
2。选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交流释疑,赏析朗读
3。小组交流:
a。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
b。喜欢的段落和原因。
2。全班交流,释疑解难,感情朗读。
a。“挣扎、冶炼”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b。抓住描写女娲着急、难过心情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的善良。
如“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c。抓住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伟大精神。
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第 二 课 时
复习巩固
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认读生词。
互相合作,练习讲故事
1。自主练习讲故事。
2。小组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
3。自愿讲故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4。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仪态是否端庄大方,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
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识记小窍门。
例如:联系字意法,“燃、熄、炼”和火有关系;换偏旁法,“抬”字换偏旁变成“冶”字;“睁”字换偏旁变成“挣”字等。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这一课有10个左右结构的字,有9个左窄右宽的字,有1个左右均衡的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左窄右宽的字如何占格,教师范写“隆、喷”等字。
课外拓展
1。抄写喜欢的语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听。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泥土、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等词的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教学准备:
课前叫同学准备种子和发了牙的种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叫你们回家调查一下,看看种子是如何发芽,开花,结果的,现在谁能把自己查到的',问到的和大家分享呢?
同学们各抒己见。(需要在春天,暖和的天气,……)
师:同学们说真好,那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有一粒种子是如何长大的。(师板书:一粒种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放课文录音,请同学认真听,听到了什么。
学生起来汇报:挺一挺,口渴,蚯蚓, ……
2、请同学找一找这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段号。
3、请生边读课文,并圈出生字。
4、结合课文,学习生字。(同学自己拼,同学拼,小组一起拼)
5、找出文中形象写出种子发芽动作的词?
挺一挺,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个挺一挺,而且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并用动作表示意思。
三、课文学习
1、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种下去时是怎么样的?(板画)运用学法学习“泥”字。
③尝试练习填空:种子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温度)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先尝试练读,教师再点评批导,后齐读)
⑤小结。
2、尝试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为什么又挺一挺身子,那是因为( )(舒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水)
有感情地读第二段。
3、尝试自学3-7自然段。
①尝试自学。
A.读后想想,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
B.用四步法尝度自学生字:蚯蚓、钻、招。
②检查。
A.你学会了哪些生字,重点教字“钻”。理解: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蚯蚓在 帮它松土。懂得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B.分角色读。
4、种子最后怎样了?——发芽了。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哪些生字?
2、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啊?
(春天,天气暖和,水分,蚯蚓帮忙松土,空气)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并要带出挺的动作。
2、抄写生字。
板书:
暖和 挺一挺
种子 舒服 挺一挺 光明的世界 开心
松土 挺一挺
热闹 挺一挺
语文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关于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活动体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第一个板块“吟诵青春”中,我们在诗歌的吟诵活动中一起礼赞了青春,体验了青春的激情,明确了青春的使命,在接下来的“体悟人生”的板块中,让我们一起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体验感悟青春话题,交流青春话题,感悟多彩人生。每个人对生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说人生是一部书,从第一页写到最后一页结束;有人说人生是一部影集,满载着不同生命阶段的照片。在张洁看来,生命如四季,今天让我们走入张洁生命中的“我的四季”。
(二)1。作者简介:张洁,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2。理解题目的比喻含义(人生——四季),概括春、夏、秋、冬各自的人生阶段,为什么说生命如四季?
四季人生阶段经历
春少年播种
夏青年耕耘,浇灌
秋中年收获
冬老年品味、反思
4.分组讨论,关于文中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结合课后练习
要求:(1)含义;经历;体会;写在纸上(2-3句)
(2)分组,明确责任,记录发言。
(3)15-20分钟
5.小组发言,同学补充,教师点评。
6.学生自由发言,谈对人生的思考,对个体的启示,教师总结:
人生重在过程,重在经历,失败也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失败,成功还有何意义?只要认真地努力过,付出过,无愧于自己,那么你的人生必将是丰富多彩的。希望大家珍惜生命的过程,走好属于自己人生的每一步。
(三)板书设计:
四季人生阶段人生经历
春少年播种
夏青年耕耘、浇灌
秋中年收获
冬老年品味、反思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体悟人生”板块。
2。完成教材“设计未来”板块上相应的练习。
3。和父母共读《十八岁和其他》一文,完成活动体验一练习,充分准备后开展一次语文活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识记生字,会读课文。
(一)、谈话导课:
1、卡片出示“话”字: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用这个字组词吗?能够用数量词跟它组词吗?
2、我们听别人说话时,听一句好呢?还是听半句好?
3、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听话只喜欢听半句的小朋友,大家有兴趣吗?
板书:只听半句,学习生字“听”。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指导写:无、半、及、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小节。
2、同桌按小节互读互听,互相提示并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目的:用读书的方法检查学生对小节的概念是否理解正确,培养学生互相听读、互相纠错的能力。)
3、反馈:
(1)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能够带领大家读一遍吗?
(2)能够在课文中找出有这个字的句子并带大家读一遍吗?
(3)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应该怎样写呢?
(4)检查全部生字的认读情况:
A、读生字卡片,读一个拿一个。
B、小游戏:生字宝宝很淘气,趁同学们不注意又逃回了课文里,同学们在课文里捉住他们,有信心吗?
C、展示检查学生勾画生字情况。
D、再读生字卡片,读一个收一个。
(目的:用汇报的`方式反馈学生自读时的识字效果,充分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主动地识字,把识字过程真正落到实处。)
(三)、细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有一定语气(会读)。
1、自由练读课文,一小节一小节地读,读好一节再读下一节。
2、四人小组合作练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是最有把握读好的小节读,互相提示、纠正,要读准确、流利。
3、面向全班检查练读情况:指名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有意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按课文的先后顺序逐一完成)。
4、朗读全文。
(四)、小结。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促、式”理解部分词语。
2.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背诵第1、2自然段。
3.理解蚕乡小镇恬静的情景。
教学重点:
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背诵第1、2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蚕乡小镇恬静的情景。
课前准备:
有关蚕乡小镇的图片及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小镇逛逛
(板书小镇)
请看看这些古朴、典雅的水乡小镇照片。看着看着你们似乎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小镇是美丽的,小镇是优雅的,小镇的早晨更是令人向往的(板书的早晨)
齐读课题
课文的题目往往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呢?想知道答案吗?老师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去找?很有信心,你们打算怎样去找?读课文,好方法,你们觉得怎样读好,给自己提提要求。生:……
二.初读课文
老师尊重你们的要求,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自己去读读课文。
读着读着,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
(板书恬静热闹紧张)
引读
小镇的早晨是——
又是——
更是——。
是啊,小镇的早晨展现给我们的是不同的特点,小镇的早晨是怎么醒来的?(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呼醒)怎么知道?
三.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生: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cù)的喇叭声惊醒的。
男同学当司机发出喇叭声,又短又快的喇叭声课文用哪个词形容(短促),女同学听到这种声音感觉怎么样?刺耳(惊醒)
生:蚕乡小镇,四周河道纵(zòng)横,它的早晨是木船悠闲的摇橹(lǔ)声唤醒的。(模仿摇橹声)
吱----------嘎---------------当悠闲的摇橹声响起时人们还沉睡在梦中,下面请水乡的男孩睡在梦中,让我们水乡的女孩唤醒你们。待会儿说说被唤醒的感觉。
课文写小镇的早晨,这儿为什么还写城市的早晨
你们说得真有道理,我们试试用声音来表达吧!
那悠闲的摇橹(lǔ)声唤醒的早晨悄悄向我们展开了迷人的画面。
(播放课件师讲述)
看着看着你们有什么要说吗?
生:……
师是啊,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恬静得让人心醉,静得舒舒服服、甜甜美美:(板书把恬的竖心旁改红)那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早已在作家的笔下生花了,自己不去亲身体验一番真是太可惜了。
四.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划划,你们从哪些句子,甚至哪些词体会到小镇早晨的恬静。找到了把他读得舒舒服服、甜甜美美。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反馈:①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请你读一读,其他同学听仔细,指名说说他读得怎样?
生评:好在哪不好在哪你能读给他听听吗
你的真诚感动了我,也一定感动了他,我相信此时此刻在坐的同学都有所感动,读一读
②两座拱型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老师觉得你们自己一定能学好,就向刚才一样把表示恬静的词找出来,然后读读(请推荐一位来读读)
生读
为什么推荐他你也向他那样读读。你的成功是吸取了同学的优点
听了你的读我也真希望自己亲眼去看看。有没有同感
齐读
还有吗?(没有)有个句子你们不仔细读就发现不了他的恬静,出示句子
③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一些油光发亮的乌蓬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
仔细读读
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能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吗?
各式各样的小船,其中那种船最吸引你们?为什么
这么可爱的船谁愿意来试试。(指导朗读)
那么多船怎么感到静啊
河水是静静的,小船是静静的,石桥是静静的,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句子你们想读吗?齐读
老师给你们配音乐
五.指导背诵
小镇的早晨美吗?想把美记在心里吗?请同学们自己把文中最美的句子读一读,记一记(3分钟时间)
把美的`句子背给大家听听。配图
还有同学也觉得这句美吗?
谁觉得这些句子都美的。试试
齐背
六.拓展练习写一写
小镇的早晨的恬静,就只这些吗?还有哪些地方也是恬静的,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田野里
小路上
公园里
先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反馈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读并背诵小镇早晨的恬静,尝试写了小镇早晨的恬静,还积累了不少描写“恬静”的词句。在我说再见之前,我有几句发自内心的话要说,想听吗?我们的语文大师吕淑湘说过:语文能力的形成,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咱们学习语文不能束缚在课内,应拓宽视野。比如小镇的早晨的恬静不局限在小河,石桥……还体现在公园里,小路上……那么,恬静不能只局限在小镇的早晨,许多自然风光给我们恬静的感觉。人与动物融洽相处于大自然中,也会给人以恬静的感觉。表现恬静的语言形式也很多,课文用一段,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诗来表现,如:
水平如镜照树影
天地之间乐逍遥
山在虚无飘渺间
青松翠竹花戏蝶
青青小溪绕山间
诗情画意在人间
板书:
小镇的早晨
恬静
热闹
紧张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例
教学内容:《田忌赛马》第二自然段(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5课)
教例一:
师:请大家朗读课文,说说这段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生:这段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田忌与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全输了。
师:请大家再读课文,说说田忌和齐威王是怎样出马布阵的。
生:田忌和齐威王把各自的马分成了上、中、下三等,准备赛马。
师:他们是怎样赛马的?
生:比赛时,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
师:他们赛马的结果怎样?
生: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
师:田忌三场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田忌三场都失败的原因是“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师:田忌失败了,当时的情绪怎样?
生:田忌失败了,当时很“扫兴”,“垂头丧气”,想要离开赛马场。
师:请同学们解释一下“扫兴”和“垂头丧气”两个词语。
生:“扫兴”就是不高兴;“垂头丧气”就是低垂着头,丧失了勇气和信心。
师:解释得很好,你们能用“垂头丧气”造句吗?我造一个句子给你们听一听:“他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学生同桌造句。)
师:同学们学得投入,已经有目的地弄清了几个问题,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片马,同桌演示一下田忌与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比赛的.情况。
生:同桌相互演示。
师:学了这一段,我们知道了这一段写的是田忌第一次赛马全输了。
生:齐读这一段。
教例二:
师:这一段课文,向我们介绍田忌与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全输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田忌出马排阵的情况。
生:田忌把马分成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
师:谁还能说得简洁一些?
生:田忌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马。
师:这句话中“马”字出现了两次,能不能再简洁一些?
生:田忌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师:你这样说就和课文里表述的一样简洁了。谁能用最简洁的话把齐威王出马排阵的情况说一说?
生:齐威王也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师:你听得真仔细,不但听了老师的点评,更注意倾听了同学的发言。我们分别练说了两个句子,现在谁能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来说一说?
语文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一)、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的一首词。这个单元选取了宋代四位大家的八首词,文学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宋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分析比较婉约派和豪放派在词的取材、境界和情感方面的区别。《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是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主要以报国无门的悲愤和乡关之思为主题,上阙重在写景,借景抒情;下阙用了三个典故,借典抒情。通过学习这首词,让学生对豪放派的风格有深入的了解,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词的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词的语言,体味词的意境美。”依据单元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理解用典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作者的爱国之情及思乡之感
(三)、教学目标
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我校的学情。我校的高一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差,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因为高一此前已学过古典诗词,对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手法、风格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学习目标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及学生情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
2、领略辛弃疾的豪放风格,感受他深沉悲愤的爱国之情。
能力目标 : 1、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通过解读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
情感目标: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教育学生胸怀大志,热爱祖国。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作展现了一个独特的词人形象,饱含着词人复杂丰富的情感,而情感的表达又使用了多种表现技巧来实现。因而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为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讨论---鉴赏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善于启发,相机诱导,教学才能获得成功。 叶圣陶先生也说:“‘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 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据此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感情。 2、提问讨论法:设计问题,师生互动。
3、点拨法:指点迷津,感受技巧。 4、想象鉴赏法: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5、讲练结合法:精讲多练,知识延伸。
(二)学法
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体验的过程。不论是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人文情操的熏陶,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参与,离不开学生自主的体验。它使语文学习不仅属于知识理性范畴,更扩展到情感、心理和人格的领域。在这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个性独特的'阅读中,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1、诵读:指导学生在诵读时应该注意的几个要点,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讨论:让学生根据问题,相互讨论,在讨论中体味作者情感。
3、想象:让学生根据意象发挥想象,通过想象词意境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4、拓展:课上拓展辛词《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课下拓展描写辛弃疾爱国之情的现代文《郁孤台之魂》。
5、练笔:在《辛弃疾啊,辛弃疾》或《梦回南宋》中任选一题写抒情散文,读写结合,陶冶情操。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幻灯片
(三)教法和学法的理论依据
教法和学法力求统一。运用多媒体能创设适宜的气氛,更能增大课堂的容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音色俱备的长处。
诵读法: 是语文教育的优秀方法之一,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文章的行文脉络、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提问讨论法: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点拨法: 在关键处,进行恰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把问题引向深入。
想象鉴赏法: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方法,能进一步的体会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讲练结合法:在品味词的意境后,学生进行训练,有助于知识的发展深化。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教师朗诵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幅对联是描写谁的,你能从中获取到什么信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通过对联概括了解辛弃疾的词风及思想情感,引起学生学习本词的兴趣,自然引入新课,直接过渡到本词的品味和鉴赏。
(二)、解题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和《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因而让学生来说说“我所知道的辛弃疾”,教师再对作者和背景进行补充。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三)、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播放朗读音频后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在全体学生齐读后,指名学生朗读。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有利于记诵,有利于理解,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词的感情基调和丰富内涵,积极酝酿感情进入词的赏析 。
2、理解词意,概括内容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全文,疏通词句,不理解的词句同桌讨论和向老师发问,教师巡视点拨。
(2)请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A、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B、这首词的上下片内容各写什么?
通过这两个问题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词的结构和内容
(四)、深入学习
首先,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景色描写营造了什么的意境)隐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2、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请同学们模仿动作并设想自己会在哪种情况下有类似动作,深刻理解作者感情。
通过问题使学生体会景色描写中所依附的深层感情,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这是走向鉴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其次,合作探究。我也设计了两个问题:
1、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这属于什么手法?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2、下片最后一句词与上片哪一句的意境是相同的?直接表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链接关于用典的知识,通过理解作者在词中运用的历史典故来探讨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抱负。
深入学习这个环节需要相机点拔,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有所感却说不出”的情况。要通过诱导让其品出景物和典故所蕴含的作者感情。
(五)小结
1、本词从写景入手,意境开阔,情景交融。通过历史典故,层层推进,自然而贴切,深沉而含蓄。
2、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报国欲死无战场,栏杆拍遍悲断肠,这就是一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真实写照。
(六)拓展训练
读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体会词人寓情于景的写法和深沉的爱国之情。
(七)、布置课后作业
1、 背诵并默写整首词。
2、 读现代文《郁孤台之魂》并回答相关问题。
3、以《辛弃疾啊,辛弃疾!》或《梦回南宋》为题写不少于500字的抒情散文。
通过这三个作业,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巩固所学知识,加深感情领悟且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实现了能力的迁移。
五、说板书
板书直观地体现了本词的内容、结构、作者感情和艺术特点,从整体上把握了本词。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简练,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背诵,增强了教学直观性和教学效果。
六、说课后反思
每堂课上完之后,总是有欣慰也有遗憾。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以朗读带动体会,用问题加深感受,借拓展增强领悟。学生能够在体会感情的基础上理解内容,赏析手法,把握形象,并做到读写结合,最终得到情操的陶冶。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一是学生朗读感情仍不到位,需加强训练,二是有些问题学生积极性不高,还需多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办法。三是拓展延伸不够,可再利用学案补充几首不同风格的辛词。
教学和电影一样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如果再重新上一次这节课,肯定还会有很多不足。但我要努力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我希望能在不断的反思和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己,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语文教案 篇10
设计理念:
语文出版社S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识字一保护庄稼好卫兵》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借写“小青蛙是保护庄稼的好卫兵”引导学生集中识字。这是本册教材中三个集中识字课的第一课,利用基本字“青”加上不同偏旁进行识字教。基本字带字的集中识字法是辽宁黑山北关学校首创的教学方法,经过了近五十年的教学实践得到了全国小语界的认可。为此,本教学设计,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健康的情感和价值观,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的要求,以“闯关”的游戏形式入手,巧妙地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凸显学习的情趣化,使学生从“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在识字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积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字形不相同部分的不同表意来掌握生字的形、音、义,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效果。识字写字教学的过程主要是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由于本课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意义,也应该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保护动物,创建和谐家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及词语:保护、事情、眼睛。学习新偏旁:广字旁、目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懂得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懂得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和情感
课前准备:
1、课件
2、含有“青”“包”的形近字的花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青蛙前去参加表彰大会,一路上要闯过三个关(出示课件):“会读关”“会认关”“会写关”。
二、学习字词,勇闯“会读关”。
1、范读儿歌。
2、学生齐读儿歌。
3、学生自由拼读生字词。
4、学生多种形式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教师相机点评,重点指导后鼻音节及轻声音节的词语。
5、小结,激励闯关成功。
三、合作互助,感悟方法,跨越“会认关”。
1、创设情景,学生认读不带音节的生字词。
2、教学新偏旁,广字旁和目字旁。
3、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4、交流汇报识字方法,重点指导带有“青”字的生字。
5、教师小结。
6、巩固练习。
7、激励闯关成功。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征服“会写关”。
1、出示八个会写字,齐读。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形,思考:要写好这些字,应该注意那一笔?
3、学生汇报,结合回答,电脑演示“情”“眼”的笔顺。
4、教师范写,写生练写,强调书写的正确姿势。
5、个别展示,点评。
6、小结,激励闯关成功。
五、朗读感悟,突破难点。
1、学生感情朗读儿歌。
2、思考汇报:你从儿歌中读懂了什么?
3、出示青蛙吃害虫的相关资料。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渗透保护动物的教育。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识字一 保护庄稼好卫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绝招》教案06-02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7-28
语文园地教案04-17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江南》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