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1 09:35:4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选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的空间中学习汉字,在认识汉字的过程中了解学校各种设施及用途。

  2、认识4个生字,了解“文”字的字理及演变过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3、知道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感受到汉字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难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准备:

  挂图、“文”字的字理识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得怎么办?(读书)想读书就必须得先识字,汉字是我们学习的助手,所以我们要与汉字交朋友。说说你自己认识了多少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

  二、认识四个生字

  1、出示挂图,认“语文”两个字,拿出自己的语文书,看看上面的`字,说说语文书里有什么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端书、翻书的方法,了解有关书籍的知识,如封面、目录、页码,书中几个主要的图标等等。

  2、出示“文”字的字理,给学生讲述“文”字的故事。

  3、指名读班牌上的字,认识“班级”、两个字,知道这里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4、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看看你记住了多少?

  出示:班、级、语、文。

  5、观察图画,认一认这些字,看看你都能在哪里找到它们?

  三、参观校园

  知道每处的地点、作用,借机认识一下标牌上面的字。

  1、认识阅览室,知道这是他们课内外读书的地方。

  2、认识微机室,知道这是他们上微机课的地方。

  3、认识实验室,知道这是他们做实验的地方。

  4、参观卫生间、会议室、办公室,告诉学生它们的作用。

  四、作业

  把你今天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也了解我们的校园。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

  2、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重难点:

  1、 品味语言。

  2、 理解文章主旨。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霞,一只递给晚霞;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历史,一只递给将来;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这“爱的感动”吗?请打开课本22课《散步》。

  二、朗读课文。

  1、 朗读要求:流畅、有感情。

  2、 读后解决生字新词。

  3、 初步感知课文。

  这篇课文写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反映了希望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幸福和谐的主题思想。

  三、研读课文。

  1、“我们在田野散步”。这一句中的“我们”指谁呀?

  (指“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

  2、请大家反复读一读,你能读出什么感情?

  (自豪感、幸福感)

  3、 是呀,三代四口在田野散步,这多么让人羡慕呀!家有老人是福气呀!除了一家之主“我”之外,谁被排在前面介绍?

  (是我的母亲)

  4、“我”的母亲被排在前面,看来,“我”这个儿子是很敬重母亲的,母亲在家里是有地位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请同学们再看一下句,“母亲,本不愿出来的”,这一句有个“本”字很有意思,请大家揣摩这个“本”有什么意思?

  (这个“本”字意思是说原先有想法,后来又改变了。)

  5、母亲改变主意,是因为谁?

  (“我”)

  6、那“我”的意见被母亲接受了吗?从哪一句可以看出问题的答案?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这一句,表明母亲认可儿子的规劝,接受了儿子的建议。)

  7、当儿子的不劝也罢,反正母亲也不想散步,可儿子为什么要劝呢?

  (儿子希望母亲多走走,对身体有好处。)

  8、“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儿子能够赡养父母的时候,亲人已经死了,等不到了。文中的儿子不希望有这样的遗憾,所以把母亲给动员出来了。看来,没有对母亲的那份爱,就没有母亲的`“散步”。再来看看,一家人散步高兴吗?你们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种高兴呢?

  (“这南方初春的 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9、这都是景物描写呀,没看到有高兴的心情呀。

  (一切境语皆情语。这么优美的新绿,春天里这么动听的水声,渲染出来的就是欢欣,就是高兴,这是寓高兴之情于美景之中。)

  10、“我”的母亲是幸运的,能和儿孙一道享受春天的美景。为什么说是“幸运”的呢?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有熬过了一个严冬。”这说明母亲身体不好,活过来很不容易。)

  11、老师再想提几个问题,你从那几个字看到母亲活过来很不容易?

  (“熬”这个字有艰难地撑着的意思。“太迟”的“太”字和“春天总算来了”一句的“总”字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12、是的,生老病死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规律。作为晚辈,要真诚地善待他们,少一些“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文中的“我”就做得很好,让我们感动,你看到了吗?

  13、看到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老师想问一下,文中的“背”字能否改为“抱”字,一个“背”字可以看出“我”怎样?

  (“我”考虑问题周到。)

  14、上面的内容看出了晚辈对老人怎样?(孝顺、尊老)那老人给我们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

  15、总结。这篇文章写的事令人感动,在“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这个行动中,老师看到了一个词,那就是“尊老爱幼”,在儿子背母亲这个行动上,老师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孝”字。从“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对孙儿的慈爱。尊老爱幼这传统美德得到了完美地诠释,令世人感动!

  四、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愿望。

  2、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3、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过程:

  1、 先从两个观察游戏入手的,第一个游戏是观察猜字,学生说出猜的是什么字,并简单说说理由。第二个游戏观察图形,从中找到需要的梳子、哑铃和毛笔。用这种方式导入,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老师也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清楚地表达、认真地倾听的能力。

  2、老师要求男同学闭上眼睛,让女同学观察毛笔的位置,然后让女同学来讲述毛笔在图形的什么地方,只能用嘴叙述,不能用动作来指点,男同学要根据女同学的描述找到毛笔。这就是在训练学生清楚地表达、认真倾听的能力。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谁能讲得比她更清楚?”“谁还要补充?”“根据描述,你找到了吗?”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3、由学习伙伴的话作为引子,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名个别学生在全班发言后,老师安排小组交流,要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的.发现。然后让学生汇报小组的发现。其中,老师适时地对学生语言表达中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纠正。

  4、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学生“有没有你们最感兴趣的发现?”,学生纷纷回答,老师从中挑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围绕着这些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示范怎样进一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5、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出示一个现场观察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四幅图:随着太阳位置早、中、晚的变化,猫的瞳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观察猫的眼睛,引导学生说得更准确。然后再观察图片,向旁边的同学说说在什么时候猫的瞳孔是什么样子?

  6、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教案 篇4

  新课标所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众多新理念。何谓动态教学?在新课程教育理念及众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学要素资源最大化、学习效率最优化为宗旨,以文本为教学载体,以社会生活为教学背景,以多元互动为基本前提,以教师为平等中的首席,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特征,以师生、生生多元、多层次交叉对话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模式。因此,何谓动态教案?我想应该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定教”理念的教学设计。

  一、它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全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与“自我”;

  (二)全程充分体现师生、生生多边互动与实践;

  (三)全程充分体现生活的、开放的语文。

  (四)全程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二、与此同时,它还应重新确立以下几个概念

  (一)课堂“预知”。课堂的“预设”应更新为以不变应万变的“预知”更为科学合理。

  (二)课堂“零提问”。课堂是以教者“零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而生成问题;

  (三)“教学标底”。“教”与“学”从某种角度讲,应是“合同”关系。文本的.教学应有最基本的“教学标底”要求。

  (四)“标底差”。作为学生受知识、能力、阅历的局限,很难达到课标、教材及教师的所设“标底”,这差额就是“标底差”,这“差”就是老师引领的空间。

  (五)“我的观点我举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生在寻找证据用以佐证自己观点的过程,就是反复阅读、反复与文本对话,反复与作者、编者对话,从而理解、内化文本的过程。

  三、综上所述,它还应具备以下几个程序

  (一)广泛“预知”,以不变应万变。

  目前,课堂“预设”与“生成”出现的频率极高。笔者认为课堂“预设”的提法应改为“预知”更科学。“预设”的落脚点在“设”,而“预知”的落脚点在“知”。就“知”与“设”而言,“知”应在前,“有知”才能“有设”。其实,课堂“预知”远比“预设”的范畴更宽、更广。所谓“预知”就是教师在课前对所教文本涉及的所有相关信息及教学的环节作通盘的了解、知晓并掌握,作出以不变应万变的准备。具体应有以下几方面的“预知”。

  1.“双基”的预知。

  文本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简要信息、课文中重、难点句的理解以及作者表达方法的运用和学生解决知识的能力程度等都需预知。如人教版小语第九册《金色的鱼钩》一文,涉及长征知识,这就必须是“预知”而不是“预设”。

  2.课堂教学程序的预知。

  根据文本所处单元的位置及特色、作者的写作目的、编者的编排意图,根据学生“双基”掌握的程度,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教,教到什么程度,突出什么样的主题,都需预知。如《西湖的绿》《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种课文就应采取“深文浅教,长文短教,扶放结合,重在欣赏”的教学策略。这里“预知”、“预设”相辅相成。

  3.课堂上可能质疑的预知。

  学生在课堂上可能质疑的地方应尽可能地预知,当然,学生的质疑是一个动态的、不确定的,只能尽量想得宽些、广些。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小金花要排在第二,而不放在第三?课前老师就未预知到,当时老师问他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这位学生告诉我:前一课《十里长街送总理》就是按所写人物的“辈分”排的,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那是多么精彩的一笔,令人吃惊。这也是“预知”而不是“预设”。

  4.本的信息预知。

  文本以外有旧知识、学科间的联系、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相关信息,更需要预知。象《太阳》《只有一个地球》这些课文与自然联系非常紧密,虽不是要上成自然课,但应了解其中的相关重点知识,讲课时才能心中有数吧?这也应是“预知”而不是“预设”。

  (二)出示“预设模版”,生成问题

  下面出示一份《秋天的怀念》案例(人教版小语第九册作者史铁生阅读课文,因字数受限,学生完成内容略)。根据本案例这样的方式,每课都能达到“零提问”,且由学生自主阅读而生成问题。(附件──预设模块)

  一、阅读时间***.10.18

  二、阅读文章《秋天的怀念》

  三、我能行

  1.文相关资料—作者、章时代背景(略)

  2.字书写

  3.系语境、生活理解词语

  4.佳句抄写

  四、主要内容

  五、阅读体会

  六、我与你分享

  七、我向你求助

语文教案 篇5

  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个单元的五课文《世界儿童和平条约》、《相片》、《将军与孤女》、《阳光下的皮肤》、《地球万岁》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设置的。

  战争和和平是一个学生的话题,是孩子们不容易解开的谜,这组课文就是从儿童的视角或用儿童的口吻表达了对和平的企盼。

  二、每文章的主题及每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课后题为依托,复习巩固每课的主题。

  1、学生自己先梳理2、全班交流

  三、综合学习四

  《北京和平宣言》《欢乐颂》,感受乐曲欢乐、自由的喜悦气氛,体会席勒对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追求。

  四、本单元基础知识练习(一)根据拼音写字词,再用其中的2—3个词语写一段话。

  yáoēncìzīrùnhàndàiérjiàng

  ()望()()()从天()

  zhǐmùdǔshèxiǎngjiézhìchuíwēi

  ()望()()()生命()

  (二)辨字组词。

  蔼()骏()赐()鹰()眷()嗡()

  竭()俊()惕()婴()捐()翁()

  (三)用一个词语写出下列每组词语所表示或包含的共同意思。

  1.瞻仰、目睹、端详——()2.徐徐、缓缓、渐渐——()

  3.若、似、如——()4.俏丽、壮丽、秀丽——()

  (四)造句。

  1.吝啬(写一个关于环保的句子——2.吝啬(写一个关于乐于助人的句子)——

  五、在国外的一些饭店用餐时,你可以随意点菜,但必须把食物吃完,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请你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你准备今后怎么做?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书写i和y。

  2.学会认读音节yi,并读准四声。

  3.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儿歌,有兴趣地学拼音。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i、y、yi的发音。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孩子们,咱们在学校里已经有好几天了,相信你一定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吧,谁愿意拉着你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听?你还认识哪几个拼音朋友呢?能介绍给大家吗?(我认识拼音朋友ɑ,它还经常戴着不同的帽子呢!)

  今天,又有几个拼音朋友想和你们交朋友,想认识他们吗?

  二、学习单韵母i及四声

  1.让学生借助图片学习单韵母i(课件出示:衣服图)。

  (1)指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一件毛衣)

  (2)你觉得这件毛衣怎么样?

  2.学习单韵母i。

  (1)在这件漂亮的毛衣前面,来了一个拼音朋友,哪个小朋友认识它?(课件i)认识的小朋友大声地喊一喊它的名字好吗?

  (2)同桌互读,观察口型的变化,然后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i的发音要领:发i的音时,口开得很小,上下牙齿对齐,舌面前部抬高,嘴角稍往两侧咧。

  (4)学生练读,教师随机指导。

  (5)说说你是怎样记住i的。学生自由想象。编出儿歌帮助孩子们记忆:牙齿对齐iii,小棒加点iii,小1加点iii。

  3.学习i的四声。

  (1)孩子们,还记得ɑ戴帽子的样子吗?复习ɑ的四声。

  (2)小i也想戴帽子,我们来给它戴戴好吗?(课件出示i的四声)仔细看看,小i戴上帽子后有没有什么变化?

  (3)学生观察后回答。

  (4)教师小结:小i小i戴小帽,头上小点都丢掉。

  (5)分组读小i的四声:开火车读;抽读带调卡片。

  三、学习大写字母Y

  1.读准Y的音。

  孩子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单韵母小i(课件i),你们想不想知道小i的妈妈是谁呀?

  (1)(课件:Y)这就是小i的妈妈。知道小i的妈妈叫什么吗?

  (2)它的读音跟小i一样,为了分清楚,我们就叫它大Y。

  (3)老师范读Y。

  (4)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齐读。

  2.认清Y的形。

  (1)孩子们,你们仔细观察,Y像什么?(生:像树杈)

  (2)编一首儿歌:树杈树杈YYY,小i的妈妈是大Y。

  四、学习音节yi及四声

  1.教顺口溜引出音节yi:小i小i胆子小,出门要把大y找,大y在前小i后,组成音节yiyiyi。

  2.认读yi的.四声。

  (1)音节yi和小i一样,也有四种声调,要注意,音节yi的声调也是加在小i的头上的。课件出示:yī、yí、yǐ、yì。怎么读呢?我们先来听听课件中小朋友的朗读。(放课件中的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齐读,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小朋友读。

  (4)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读,请一个小朋友把老师读的音节指出来。(老师打乱顺序读音节,让学生上台指。)

  (5)认识了音节yi就可以帮助我们认字啦,瞧,这个字(课件:姨)你认识吗?如果老师给这个字注上音(课件:yí),你一定会认识的。那么这几个字念什么呢?(课件:医yī、椅yǐ、意yì)

  (6)练习含yi四声的儿歌。

  妈妈是医生,阿姨来看病,坐在椅子上,妈妈注意听。

  3.师小结:汉语拼音的用处真大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很多很多的字呢。

  师生一起念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学习普通话,我们一定学好它,学好它!

  五、看图学儿歌

  1.孩子们,拼音能帮助我们认识字,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

  2.指导看图:图上画的谁?在干什么?你看到过妈妈为你织毛衣吗?容易吗?

  3.有人把这幅图写成了一首儿歌,我们来读读好吗?

  (1)先用笔从儿歌中找出刚才我们学过的音节画上圈。

  (2)老师教读儿歌。

  (3)自由读、同桌互读。

  (4)背一背。

  六、指导书写i、y

  1.今天,我们在拼音王国里又结识了几位拼音朋友,他们是谁?读读书中第一题。它们已经和我们成了好朋友了。不管是站在我们面前,还是藏在儿歌里,我们都能把它找出来,并大声喊出名字。可是拼音朋友出来的时间太长了,我们还是送它们回家吧。

  2.观察i、y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1)教师范写。

  i的笔顺是先在中格写小竖,要占满格,然后在竖的头上离开二线的地方写小点。

  y占中下格,先写右斜,再写左斜,两笔写成。

  (2)学生在课本上临摹。

  (3)在拼音本上练习。

  (4)师巡视检查指导。

  七、练习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连连。

  2.用带调的音节yi和yɑ口头组词语。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出“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全家有看电视的情景)、生字卡片。

  2、学生准备:留心观察家人都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

  1、猜谜: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换花样。找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补上“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我们一起把题目念一念。

  2、谈话: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看哪些电视?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们知道吗?

  3、过渡:(出示课文的插图)这家人也爱看电视,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爱看什么电视又是怎么看的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号。

  2、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3、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了自己什么,小组内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的。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尝试着读。

  2、把自己认为觉得很好的那个生字教给其它的小朋友,老师帮助正音。

  3、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

  4、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开小火车读,并给这个字找个朋友,组词)

  5、完成随堂练习本上的第四题我也说几个。(关、写、家扩词)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小组进行读,读给组里的同学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个别读,评议,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听读的小朋友有没有读得不对的地方。

  3、练读,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比如:小组读,男女同学对读,分小节读,全班齐读。

  4、进行比赛,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加以鼓励。

  五、图文结合

  1、我们来看看这图上有哪几个人啊?他们在做什么啊?你觉得他们开心吗?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我们现在来学习第一小节,有哪个小朋友觉得自己第一小读得物棒的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的呢?

  ②以“奇妙”设立县念:这家人看电视有哪些奇妙的事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吧!

  教学反思:在课文开始之前,我以谜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当学生猜出谜底为电视时,我接着问学生都喜爱看哪些电视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这很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于是气氛也被调动了起来。接着我拿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画上的人物,学生就感到特别亲切,因为画面上的内容都是他们所经历过的。之后,让他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我觉得这比齐读更有效率,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接受水平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齐读后某些能力好的学生能够找到答案,而接受能力较弱些的学生就不明白了,所以我干脆让他们自己读,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和阅读习惯去寻找答案。在自己熟读的过程当中,慢慢地学会了课后的生字新词,读熟后让学生采用比赛的方式,如小组比、大组比和男女生比赛等,并让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这样不论对于读的学生还是对于评的学生都是一种锻炼,评价和被评价者都能得到一种满足。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学习第二小节

  ①请学生读第一小节

  ②接下来我们就要看看这家人看电视到底有什么奇妙的。

  ③请同桌两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在什么地方?两个人讨论讨论。

  ④请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⑤齐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三小节

  ①指名学生读这一小节

  ②说说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三了足球频道;还有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③说明了什么?

  ④有谁能把这一小节读得非常好。谁来试试?(指导学生读出奶奶爱自己的孩子。)

  ⑤自由读

  3、学习第四小节

  ①四人小组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一小节。教师巡视指导。

  ②交流汇报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4、学习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这一小节。想想每个人心里装着的秘密是什么?(互相关爱,为了别人的快乐愿意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小节。

  5、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①齐读二到五小节

  ②小组讨论,用“因为......所以......”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造句。

  ③全班进行交流。

  ④联系实际用这个关联词造句。

  二、巩固生字

  1、游戏摘苹果

  2、生字组词。(完成随堂练习第二题:好朋友,读字互相帮。)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范写难字,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本上练习,师巡视。

  4、评议,再练写。

  5、完成随堂练习第一题和第三题。

  四、实践活动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的上课前先进行生字词的复习,再解决上节课留下的问题:这家人看电视发生了怎样奇妙的事情呢?采用同桌互读的形式,或在四人小组中展开讨论,学生汇报。当学生读到“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还有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等句子时,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学生通读上下文后很快找到了答案,再将互相关爱美德引申到课外,让学生运用在生活实处。在本篇课文中,我还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来造句,以及课外的延伸游戏“摘苹果”,摘苹果的游戏设计在即将下课之时,主要是为了缓解学生的疲劳而设定的,我觉得这样做既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又达到了一个放松的效果。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次体育比赛。教材分提示语和插图两部分。提示语以问题入手,力图唤起学生对参加或观看体育比赛的记忆,并提出习作内容。然后从两方面提出习作的具体要求:一是要把运动员奋力拼搏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写出来;二是力求做到有点有面,详略得当。教材的学生正在进行乒乓球比赛的插图,是为引导学生回忆比赛时的场景而创设的情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参加体育比赛或观看体育比赛对学生来说,应该都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有了亲身体验和感受后很易于捕捉到材料,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根据本班学情,本次习作使用两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按习作要求,选择表达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写体育比赛,让学生热爱体育,近一步理解和内化体育。

  2.通过此次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方法写清楚比赛经过,写好运动员们场上的表现及观众的反应。

  3.通过对运动员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和对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描写,把比赛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运用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方法写清楚比赛经过,难点是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比赛经过写具体。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体育比赛。

  2.准备一个奥运会体育比赛场面的精彩片断(配有解说的实播录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8年8月8日至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大家还记得那一段激动人心的日子吗?谁能说说有哪些运动员夺得了北京奥运会的冠军?

  2.同学们的记忆真不错!运动员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共夺得100枚奖牌,其中有51枚金牌、21枚银牌和28枚铜牌。让我们截取其中的.一个夺冠片断,一起回顾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在北京奥运会决赛中的精彩片断。在看视频短片的过程中,要注意观看赛场的气氛、林丹在比赛时和比赛后的动作和神态以及观众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还要注意听一听解说词。(播放视频)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林丹与李宗伟的决赛片断真精彩。这是一次体育比赛(板书:一次体育比赛),今天我们就要通过自己的笔来记录一次体育比赛(板书:记)。

  2.请同学们默读课本第15页的习作提示,想一想:提示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读后交流:

  (1)这次可以写哪些内容?

  可以写自己参加或观看过的、印象最深的一次体育比赛。(板书:参加或观看印象最深一次)

  (2)时要注意什么?

  一是要把运动员奋力拼搏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写出来;二是力求做到有点有面,详略得当。(板书:动作、表情、语言、场面)

  三、组内交流,合理选材

  1.想一想自己参加过哪些体育比赛?观看过哪些体育比赛?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体育比赛?

  2.4人小组内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选好自己要写的内容。

  3.请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要写哪一次比赛?参加比赛的有哪些人?比赛的大致过程怎样?比赛的结果如何?观众有什么的反应?

  四、借鉴,学习写法

  要想写好比赛过程,就要对比赛场面和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一些恰当的描写。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片段和例文,看完之后说一说:写得好不好?是怎样写好的?

  1.多媒体出示课文片段。

  (1)《勇攀高峰》片段:

  危机关头,方显英雄本色。她时而正手拉、拨、扣,时而反手推、挤、弹,关键时刻毫不手软。最终,她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自信,力挽狂澜,为队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

  讨论预设:“时而……时而……”处写得好,抓住打乒乓球的动作,写出了邓亚萍球技高超的特点。

  (2)《苦练》片段:

  她的加练任务是十五个球。如果救丢一个,就负一个球。她玩命地向球飞扑过去。渐渐地,她的双腿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但她仍然不顾一切地奔跑着,滚翻着,飞扑着。当她救起第九个球时,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讨论预设:“她玩命地……飞扑过去。”和“但她不顾一切地……飞扑着。”写出了陈招娣训练的动作。“她的双腿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从身体的外在表现上,写出了陈招娣精疲力竭。

  (3)《“足球之王”贝利》片段:

  这时,贝利得到同样一个落点极好的传球后,左盘右旋,用假动作绕过对方三名防守队员。当对方第四人上来抢截时,贝利巧妙地把球一捅,球恰好从对方两脚间穿过。贝利一个跨跳越过第四名对手,球又控制在他的脚下,接着,他带球

  绕过冲过来拦截的第五、第六个对手。对方第七个队员一见,大喊一声:“不好!”飞身凶狠地朝他的脚下铲来,谁知贝利像跳芭蕾舞那样轻松一跳,又迅速地越了过去。随后,他突然来了个急刹车,再大步带球冲向对方球门,用他那高超的带球过人技术,迫使对方第八个第九个来抢截的后卫扑空。此时贝利已把球带入对方禁区,形成了与守门员一对一的有利局面。守门员慌了手脚,飞身前来扑救。贝利准备起脚,哪知这是虚晃一招,把后甩的右脚又赶紧收住,把球向上一挑,一晃身子,盘过守门员,把球轻松送进球门,全场顿时欢声雷动。

  讨论预设:这段描写把贝利在赛场上连过十人,把球踢进球门的过程写得细致入微。由于对方每次抢截的方式不同,贝利闯关的技巧也各不相同。突出表现了贝利敏捷矫健的身手,精湛的球艺和艺高人胆大的风貌。其中对对方队员凶狠拦截的描写,也有力的衬托了贝利球艺的精湛。

  引导学生写法:

  (1)比赛的过程要详细写,比赛前的情况和比赛结果等要略写。

  (2)写比赛过程时,要抓住参加比赛的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去写,还要对比赛场面进行描写,比如要写一写比赛环境、观众反应等,结尾还要注意升华主题。

  过渡:这次还要求做到有点有面,详略得当。再看一例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2.多媒体出示例文。

  比赛场上

  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正在顺利进行,操场上热闹非凡。主席台四周插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旗,广播喇叭里不时传出雄壮欢快的乐曲声和打破记录、创造良好成绩的报喜声。操场中间,各种比赛正在紧张进行。操场四周坐满了观众,加油声,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砰!”一声发令枪响,运动会中最紧张的一个项目——100米决赛开始了。6名小运动员像6支离弦的箭,从起跑线上冲出去。“加油!加油!”“李红玲,加油!”“齐笑,加油!”……在操场四周观看的同学们挥舞着拳头,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发令枪一响,我的双眼就紧紧盯住那位穿一身红色运动衣的运动员。她叫冯冰,是我们班有名的短跑“健将”。你看她,快速地摆动双臂,两腿生风,一开始就处于领先地位。我和同学们高兴地扯着嗓子高喊:“冯冰,加油!冯冰,加油!”

  忽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只见正在飞跑的冯冰一个踉跄,一下子摔倒在地。我“啊”地惊叫一声,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已经有3个运动员趁此机会超过冯冰。我心中焦急地想:完了,这一下全完了!谁知,冯冰毫不迟疑,一纵身从地上爬起来,用尽全身力气拼命地向前追去。多么勇敢,多么顽强啊!

  这时,全场的气氛更加热烈。老师和同学们全都冲着冯冰喊加油。好,超过一个,又超过一个!冲线!冯冰终于以自己敢于拼搏的夺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1)引导学生结合例文,针对如何做到点面结合、详略得当谈看法。

  教师:读了这例文,我们感受到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看到了观众激动地为同学助威的情景,看到了100米赛场上冯冰的顽强拼搏,看到了“我”对同学、对班集体的关心。这里对环境、活动群体的描写是“面”,对冯冰和自己的描写是“点”,这样采用点面结合、环境衬托的写法,就把运动会上紧张激烈的比赛场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我们在习作中也要学习使用这样的写法。

  五、学生习作,独立成文

  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本单元课文中的几个描写片段,又读了一例文,通过讨论交流,大家对如何写好一次体育比赛应该心中有数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动笔习作,写下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那次体育比赛吧。

  第2课时

  一、默读习作,自我修改

  写完了,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一读,按照本次的要求,运用修改符号自行修改。

  二、交流,取长补短

  1.同桌互改。

  (1)在互改前,先进行自我,说说自己对习作哪些地方感到满意,哪些地方不满意。

  (2)同桌互换读文,再作。说说中哪里写得好,是否按要求写出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奋力拼搏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是否做到了有点有面,详略得当。

  (3)互改习作。

  2.推荐欣赏、评议。

  (1)学生推荐好习作。

  (2)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按照本次习作要求,既要指出优点,更要提出修改意见。

  四、认真修改,誊抄成文

  在同学互改的基础上,结合欣赏评议过程中大家对习作的修改意见,再次认真修改自己的。修改好以后,誊抄上交。

语文教案 篇9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 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

  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

  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4)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 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3.激情朗读。

  五、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有条件的,可以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课后小结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用心倾听、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点拨引导法仿写法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运用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仿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我们先来一次听力大比拼,看谁反映最快,看看大家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

  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更加的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走进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二、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1、学生散读并圈划能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议论性语句)。

  2、归纳主旨。

  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取了知识。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在“听”中成长

  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用心倾听

  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学会选择与思考

  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敞开心灵

  主旨归纳:我们要善听、乐听,在听中快乐地成长。

  三、品读语言,品味特色

  1、作者在描写声音时,运用了哪些手法?(着重声音描写方面)

  2、交流

  3、归纳语言特色,及其表达作用

  明确:

  特点一:运用修辞

  A、比喻: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B、拟人:赋予其人格,使其形象更生动。

  c、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使语言富有节奏感。

  特点二:运用问句: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特点三:运用拟声词: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特点四:运用多种感官角度:从多方面捕捉景物特征,使得被描写物的形象更丰满。

  特点五:运用第二人称: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小结:描写声音的基本方法: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以声写声巧用各种修辞--以形写声展开联想、想象,融入真情实感--以情写声

  四、知识拓展——仿写

  1、齐读1、2、3段

  2、展开联想和想象,仿照1-3段,用心品味,写一种生活中你所听到的细微、难以觉察的声音。

  (1)教师指导:观察(用心感受)+想象(设置情境)+语言(运用修辞,生动形象)=你一定会听见的

  仿写注意要点:格式、手法、描写性

  如有困难可作提示(机动)

  学生仿写内容提示:花开的声音、春笋破土的声音、蝴蝶煽动翅膀的声音、野花在风中跳舞的声音……

  (2)讨论交流

  五、总结

  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调为我们展示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倾听,去感受。声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让我们伴随着声音一同成长,做生活的有心人吧,把你的耳朵叫醒,你一定会听见的。你的生活也将更加美好。

  让我们在金海心的《把耳朵叫醒》这首歌中结束这节课……

  六、作业布置(1、2任选一题)

  1、课文结尾处写了几种声音游戏,选择其中一种,试着把感觉记下来。

  2、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最令你感动的声音,试着把它记录下来。

  3、收集古代诗歌中描述声音的诗句。

  板书:

  写声方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绝招》教案06-02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7-28

语文园地教案04-17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江南》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