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肖像画。(了解、练习)
(二)进一提高观察、概括、表现能力。(练习)
(三)通过画爸爸、妈妈,激发学生的爱心。(初步肯有)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课前准备
仔细观察爸爸、妈妈头型和五官的特征,并画出简易草图。
爸爸、妈妈的照片。
四、教学步骤
(1)揭示课题,(2)引入谈话。
教师问:怎样把人画好?
教师小结:如何表现人的面貌特征,抓住其特点。
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怎样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及表现内心情感的`人物画。
(2)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爸爸、妈妈的头型和五官的特征,(3)并出示照片。
(三)让学生画画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的头像或胸像。
(四)课堂练习。
(五)教师巡视指导。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地画。
(六)作业讲评。
先对能抓住人物特征、表现人物性格、感情的作业进行讲评。讲评可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指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课后录:培养学生爱爸爸、妈妈的感情)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知道一些关于京剧脸谱的初浅知识。
2、有创意地大胆表现京剧脸谱,学习用对称的方法来表现脸谱。
3、通过系列活动,了解京剧脸谱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4、萌发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感受美、表现美。
活动准备:
1、京剧表演VCD。
2、京剧脸谱范例(脸谱图片)。
3、京剧音乐磁带。
4、幼儿人手一份卡纸、各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在听、看中引入本次活动。
1、让幼儿欣赏京剧音乐。
幼儿讨论:你们听到了什么?和我们以前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并介绍京剧。
2、请幼儿观看京剧VCD。
幼儿观看完后进行讨论,它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样的?演员们的脸部化妆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他们穿着长袖子、拖地板的衣服,脸上化成黑色、白色、红色、蓝色和金色,还带有图案。
二、教师出示脸谱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脸谱的特征及所代表的意义。
1、师:小朋友们,这些脸谱上哪些地方与我们的脸很相似,又有哪些地方与我们的脸不一样的?(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他们都像我们一样有眼睛、鼻子、耳朵、嘴巴,但是脸谱上有许多颜色,我们没有,脸谱上的图案很漂亮,是对称的。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京剧脸谱的'颜色及图案代表的意义,初步感受京剧艺术象征、夸张的手法。
幼儿自由讨论。
师小结:红色代表英勇;白色代表阴险;黑色代表正直;蓝色代表刚强;金色、银色表示神秘。这种表现手法,我们可以叫做夸张、象征,而且他们的图案都是对称的。
三、幼儿作画
1、教师提出作画要求:根据自己的脸型大小剪下合适的卡纸,画脸谱时,可以用对折的方法,画成对称图案,并把五官画得夸张点。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幼儿把做好的脸谱戴在脸上,进行脸谱展示,作出评价,并以“脸谱”游戏轻松结束本次活动。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到美工区在鹅卵石、白色T恤上绘制脸谱。
美术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不倒翁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或容易见到的玩具,它们可能曾一次次地被扳倒可又一次次摇摆着立起,逗得孩子们乐个不停,他们只觉得好玩,有意思,对于不倒玩具扳不倒的原因,它们还未曾想过。在这次活动中,就是通过一组研究不倒玩具不倒秘密的对比实验,找出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不倒翁》本次活动需要蛋壳来制作不倒翁,所以在活动前请要请小朋友收集蛋壳,而且蛋壳开口要在小的一面,还要洗干净。主要活动环节为:一欣赏课件,激发对不倒翁的兴趣。二讨论制作不倒翁的方法。三发挥自己的创意,尝试制作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
活动目标:
1、发挥自己的创意尝试制作不倒翁,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
3、体验制作、装饰活动的乐趣。
4、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玩具”的秘密,发现这些不倒玩具的底部都是半球体的。
4、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使幼儿认识到将不倒玩具中装入物体后,不倒玩具上轻下重就可以站住,但是一扳就倒,需要将重的物体固定在半球体的'底部中央才能做成不倒玩具。
5、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⒈空蛋壳人手一个、彩泥、固体胶、双面胶、各种材料的装饰品若干、剪刀。
⒉ppt课件。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发现底部是半秋形的上轻下重的物体不易倒。只有在底部装进重的东西,还要把它固定在中间,才能让玩具怎么扳也扳不倒。
教学难点:
在幼儿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出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激发对不倒翁的兴趣。
1、师:你们玩过不倒翁吗?它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不倒翁的样子吧!
2、幼儿模仿不倒翁摇摆。
3、师出示用空蛋壳制作的不倒翁范例,激发幼儿自己制作不倒翁的兴趣。
师:你喜欢哪个不倒翁,为什么?
二、讨论制作不倒翁的方法。
1、提问:谁知道不倒翁为什么会不倒?怎样做能让它不倒呢?
2、个别幼儿尝试,集体讨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总结正确的制作方法。
3、小结:尝试从蛋壳顶部放入橡皮泥,并轻轻地把它固定,不倒就说明你成功了。
三、发挥自己的创意,尝试制作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
1、请幼儿先找到鸡蛋的平衡点再由少到多逐渐在鸡蛋壳里添加橡皮泥,使鸡蛋变得不倒。
2、引导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来创作不倒翁。(在每组上准备一些不同材料的装饰物,幼儿可自己选择进行装饰)教师可适当协助幼儿完成。
四、作品展示与交流。
1、讨论创作过程中有无遇到困难,如果有,请幼儿说说是如何克服的。
2、幼儿展示作品时说说自己特色的地方。
师:你的不倒翁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特色?
3、引导幼儿陈列作品,大家观摩作品,并给予鼓励。
师:你觉得谁的不倒翁最特别,为什么?
五、完成制作
小朋友一起玩一玩,体验乐趣成就感。
六、结束部分:
把幼儿制作好的蛋壳不倒翁展示出来,共同欣赏。
老师:“大家都把准备丢掉的蛋壳制作成这么漂亮好玩的玩具,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废品,稍为改变一下,就可以重新利用起来,只要细心观察、留意;生活处处可以变废为宝”。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这样孩子们所获得的经验都是在自己的探索中得到的,在大脑中的印象自然也就比单由教师传授的更加深刻。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本次活动既有科学的探索,又有动手制作的环节,这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是一种孩子们很喜欢的活动形式,因此进行得比较成功,然而在活动中我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活动准备的材料不够多,一些能力强的幼儿还想到了很多创新的方法,可是却在材料上受到了限制。所以我没有给孩子们更好的发挥空间。在以后的科学活动中我应该多准备一些材料,供幼儿更好地进行操作。
通过这次活动,再次验证了那句古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
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教学准备:
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带齐所需材料和工具。
2、谈话:(1)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2)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3、引入课题:《会跳的玩具》(板书)
4、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
(1)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A、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怎样制作?
B、你觉得自己在制作时,哪一部分比较难?
(2)老师点拨技法难点:
A、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运用卡纸进行折叠产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5、提出制作要求:
A、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B、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
C、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卫生。
6、学生大胆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
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利用适当的材料进行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7、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观赏、评价。
8、延伸活动:游戏“会跳的玩具大比拼”,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保持行废物再利用的热情。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讲述自己家房子的样子及周围的景物,并能运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来。
2、欣赏优秀的儿童画,能用较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中房子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3、能大胆想象创作新房子及周围的景物。
【活动准备】
两张优秀的儿童画范画一张白纸、铅笔及蜡笔若干。
【活动过程】
1、课堂引入:师:小朋友们每天被爸爸妈妈从幼儿园接走后都去哪啊(引导小朋友们说"回家")
家在小朋友们的印象中是什么啊?(引导小朋友们说"是一幢大房子")
那小朋友们的家的房子都长什么样子啊?(举手发言讲述)
老师现在给每位小朋友发一张纸和一支铅笔,小朋友们把自己脑海中家里房子的样子简单的画出来,五分钟后老师看看谁画的最好哦
2、欣赏优秀儿童画师:老师手上有两张画也是关于新房子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1)出示第一幅:《蘑菇房子》
提问:这是一幢长的什么样子的房子啊?是用什么建造的啊?有什么颜色啊?里面都住了谁呀?房子周围都有什么啊?
(注:这是一幢蘑菇式样的房子用蘑菇造的有一扇木门屋顶点缀着五颜六色的蘑菇点房子周围有小草和木栅栏)
(2)出示第二幅:《冬日里的房子》
提问:图画中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啊?是什么季节啊?房顶上覆盖着什么啊?房子旁边的小树、小草是怎么了啊?房子前边的路是什么样子的啊?
(注:房子是红色的有烟囱屋顶上覆盖了雪是冬季的房子小树枯了小草黄了屋子前边有石子路)
3、图画创作:
(1)师:如果小朋友们有一幢新房子,你们想它是什么样子的呢?又想房子的周围有些什么呢?(幼儿进行自由讨论)
(2)请幼儿发言说出自己心目中新房子的样子,教师出示范画(例如草地上的房子)
4、展示交流:
幼儿分组进行互相欣赏,互相提意见看法。
美术教案 篇6
(一)课时结构:2课时
(二)教学目的: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7课灯与光
1.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简单的圆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与光。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对于灯光的情感,体验,尝试分析灯饰的材质、造型及装饰对于灯光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
1.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素质培养。
2.制作方法步骤及外观造型设计。
3.灯饰制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四)教学难点:
1.灯饰制作在表现内容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保证结构的正确性系统性。
2.在造型设计上受哪些因素制约,在制约中又如何去拓展。
3.好的制作如何去欣赏,分析好在哪里?它需要学生去发挥想象和创造,对于初中的学生,其作业的难度和要求要有一个定位。
(五)教学设计:
1.用一定的欣赏情景导入,教师利用纸质灯饰设计与制作中出现的现象,提出合理的设计与制作要求。
2.在班级教学中分组进行竟赛活动,激活教学气氛,营造一个自由的气氛和空间。
3.结合灯光欣赏圆筒基本形的纸质灯饰引入情景,学习基本形的变化要点,鼓励从大自然、优秀造型艺术及民间美术造型中获取启示,教师总结在造型装饰设计及制作中关于材料、工艺的经验体会。
4.变化出富有特点并适于灯饰结构要求的造型,满足透光要求的纸质材料,发现适于设计制作灯饰的装饰形式。
5.选择、整理、综合、变化更多造型与装饰的形式,尝试灯饰设计与制作。
(六)教学要求:
1)在纸材的选择上提供选择范围给予必要的提示。
2)充分考虑灯饰造型、空间大小、形状、高低、结构及发光之后的效果等要素。
3)学生灯饰作品有在变幻灯光下进行实物展示是本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特别注意用电的安全教育。
4)强化灯与人们的生活、感情的关系、感情的关系应注意光的不同效果给人的心理暗示。
(七)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灯光图片(城市夜景)、简单纸制手工(小制作)、彩色硬纸板、剪刀、刻刀、铅笔及各种粘合剂。
2)教师:关于灯光的一些照片、灯罩图片、灯饰实物、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阶段:
1)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关于灯饰制作的相关图片,简单谈谈对制饰制作的感想。
2)欣赏挂图、照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
3)根据挂图、图片、以四人为一小组,畅谈灯饰作品的形、色、质感,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便于理解掌握。
4)融以游戏的方式,观摩和触摸各种灯饰实物进行感官体验,获得关于材料、造型、制作工艺的经验性认识。
第二阶段,指导阶段:
1)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你生活周围的
灯,如:路灯、吊灯、壁灯等等,说出它们的造型、形式及材料有哪些美学及实用价值,跟你要制作的灯饰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2)介绍纸制作灯饰的材料运用及多种造型选择,灯饰设计的主要形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多变组合形等,每个形状的灯饰适合于不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然界、民间美术及优秀造型中的形与色,从中借鉴、发现、综合、整理、转化出适于设计制作纸制灯饰的形式语言。
3)纸制灯饰的主要特点:造型冼炼、生动、简洁明快、适易掌握、美化环境。
第三阶段,制作阶段:
1)了解灯饰的艺术特点与功能,借鉴优秀建筑和民间美术相联系,分析造型艺术可以进行几个形体组合、充分发挥联想。
2)善于师生交流制作灯饰的感受,调查生活中与灯有关的内容。
3)用自然硬质媒材或人工硬质纸材,通过折压造型、切割变化、粘合成型、折起调整、整理组合等技法进行立体造型游戏。
4)用单色和彩色纸材,采用折、剪、刻、拼、帖等方法进行以立体构成为主的'练习。
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
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
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九)教学评价:
1)在寻找纸质材料时注意了哪些材料特性及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如何?是否积极参与立体造型游戏活动。
2)是否对媒材的形与色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立体造型活动的废旧材料及对材料的联想。
3)你在设计制作灯饰过程中能否及时调整与完善原有的构想,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4)你认为自己制作的灯饰在什么样的条件、环境下使用更合适。
(十)课后小结: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综合评价。
2)师生共同总结设计与制作的新知识、新结论。
3)选出好的灯饰作品进行灯光演示,同学观摩教师给予肯定。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观察、感受、欣赏泥娃娃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泥塑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以及对泥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及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民间泥塑的兴趣和喜爱优秀民间艺术的情感,学会制作一个泥娃娃。
教学难点:掌握泥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 收集各种泥娃娃的图片,准备常用的泥塑工具,收集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多种辅助材料
(教师)收集各种泥娃娃实物或图片、民间泥娃娃制作方法等动画、资料,准备泥塑工具一套、各种辅助材料及陶土
教学过程
1.探究式导课。
(1)教师出示一块陶土,让学生直观感受陶土。
(2)教师出示一个泥娃娃,提出问题:一块陶土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可爱的泥娃娃?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形成初步结论。
(1)分组讨论:陶土如何变成一个泥娃娃?
(2)学生得出结论:用团、揉、搓、捏、压、挖、堆塑等方法可以做成一个泥娃娃。
(3)欣赏民间泥塑制作过程(图片或),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学习民间艺人制作泥娃娃的方法,开拓思维。
(4)再分组讨论:怎么样的泥娃娃才是最可爱的?
(5)形成初步结论:如外形圆圆胖胖的,表情调皮、笑眯眯的,色彩醒目的等等。
(6)教师归纳。
3.欣赏感受,深入探究。
(1)交流欣赏师生收集的泥娃娃实物、图片或,开拓学生的思维。
(2)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感受及方法。
(3)出示各种综合材料,如各色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以及各种如铅笔小棒等辅助工具,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
(1)创设情境:如出示展示台,举办“泥娃娃的世界”展卖会。
(2)学生分小组,自由创作自己心中可爱的`泥娃娃。教师个别辅导。
(3)学生上台陈列自己的泥娃娃作品,并可“展卖”。
5.游戏、评价、交流,传递友谊。
(1)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2)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换。
(3)鼓励学生互相赠送作品给好朋友。
6.拓展学习,激发持久学习的兴趣。
观看用泥塑方法制作的动画片片段:如《小鸡快跑》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思考陶土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培养学生对泥塑的兴趣。
美术教案 篇8
花 卉 装 饰 画
教材分析:
《花卉装饰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教版)第14册第3课,本课的设计以“花”的造型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通过大胆畅想和表现的方法,采用概括、归纳和夸张的手法,设计绘制出美丽的花卉装饰画。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多角度认识和变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间。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一方面他们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本质特征有一定认识。能够独立思维和完成一定的'任务。 教学思路:
通过播放花卉幻灯片,引起学生对花卉装饰画的兴趣,以视频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花卉装饰画的特点和形式,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花卉装饰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知道花卉装饰画的一些基本手法 ,例如:概括、归纳和夸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自己设计、绘制的装饰画,美化生活空
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大胆畅想和表现,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运用装饰画的基本手法对花卉进行取舍、夸张和变形。 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手法设计花卉装饰画 课 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卉图案
学具准备:铅笔、水粉颜色、水粉笔等色彩用具、花纸
课后反思:
作为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更进一步的拓展课本内容,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叫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欣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叫学生了解,发现花卉装饰画在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在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的凌驾于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材的一种人文精神。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过比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与花卉有关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美术教案 篇9
活动过程
1、观察背景板-苹果树(树干,树枝)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棵苹果树怎么了?它开心吗?
教师:这棵苹果树一点也不开心,因为它没有朋友,你们愿意帮它找朋友吗?
2、引导幼儿倾听大树的声音
大树:我的好朋友是大大的苹果,我不知道苹果朋友在哪儿呢,
小朋友,请你们让大苹果回到我身边好吗?
3、幼儿涂色 苹果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大苹果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然后送到苹果树身边好吗?
引导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红色,绿色,黄色,给大苹果涂色。
提示幼儿涂色要均匀,按照一个方向涂色,不要把颜色涂到线外。
4、请幼儿把“苹果朋友”送到苹果树身边
教师协助幼儿把双面胶粘贴在苹果的`背面,幼儿把大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
教师:苹果树找到朋友了,它很高兴,苹果树谢谢小朋友,小朋友要说什么呢?
5、欣赏苹果树及其朋友,为苹果树找到朋友而快乐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喜欢美工活动的兴趣。
学习涂色苹果,并学会用双面胶将苹果粘贴在大树上。
活动准备
涂色纸、苹果
幼儿用油画棒。
背景板、大树、双面胶。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精选)07-20
美术教案02-20
《美术》教案03-08
经典美术教案02-22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经典)07-30
(精选)美术教案07-31
【经典】中班美术教案07-20
春的美术教案02-21
[经典]大班美术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