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30 14:02:1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8篇(优选)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8篇(优选)

科学教案 篇1

  探究活动分析:

  1. 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 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中。

  3. 为了提高学生们测量的准确性,有必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进行指导: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4.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5.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并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

  6.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 揭示学习课题。

  二、 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 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 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 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 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主题:

  本次主题班会课以科学家的故事为主题,课前先让学生通过报刊、书籍、上网搜集等方式查找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然后在班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所集到的科学家的故事,谈自己的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如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打算怎么做等。

  活动目的:

  1.通过演讲与倾听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只有丰富的想象与不断努力实践相结合才能有创造。

  2.通过航天知识抢答比赛,丰富学生的科普知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节科学家的故事的主题班会。纵观古今中外,是无数的科学技术人才为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科学家的`故事,大家都收集了吗?谁第一个给我们讲故事?

  二、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班主任工作 )

  每个学生讲完,老师就问同学们从这个帮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谈谈感受。

  三、进行航天知识抢答比赛

  1、两名主持人主持比赛活动

  2、分小组比赛

  3、比赛开始

  4、比赛结束,给获胜队颁奖

  四、活动小结

  科学家们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他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贡献。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加勤奋学习,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扇动雏鹰奋勇的翅膀,飞上科学的蓝天,共创一片绚丽的辉煌!

科学教案 篇3

  目标:

  1、使幼儿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2、教幼儿学习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经验准备:听过故事〈小熊拔牙〉,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大胆、合理的进行讲述。

  材料准备:

  1。小熊头饰一个,并请一位老师扮演小熊。

  2.牙齿模型、牙膏、杯子、镜子、每人各一个,牙刷每人两把。

  3.老师:抹上黑芝麻糊的牙齿模型两个,牙刷两把、牙膏和水杯各一个。

  4.录音机、磁带、音乐〈刷牙歌〉

  过程:

  一. 老师:“你们听过“小熊拔牙”的故事吗?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可爱的小熊。(小熊出场,和幼儿打招呼并坐在幼儿中间。

  二. 引导幼儿讨论,不保护牙齿的害处。

  1.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熊的牙齿为什么被拔掉?不保护牙齿有哪些坏处?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3.请小朋友用小镜子照一照自己的牙齿,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坏牙齿,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没有坏牙齿,谈谈是怎样保护的)

  4.老师对幼儿的见解给予肯定并小结。

  三.1.小熊说:我现在知道要保护自己的牙齿,不乱吃零食,每天早上、睡前坚持刷牙,牙齿就会很健康,可是我不会刷牙怎麽办?请小朋友快来帮帮我。

  2.老师和小熊一起走到幼儿中间参加讨论:正确刷牙的方法。

  提问:

  (1) 刷牙时先要做什麽?

  (2) 牙膏应挤多少?

  (3) 你平时是怎样刷牙的?(幼儿有可能会出现横着刷,也可能出现竖着刷,老师引导幼儿做一个小试验)

  (4) 老师做实验:咱两个牙齿模型上分别粘满黑芝麻糊,在分别用横刷和竖刷的方法刷牙,请小朋友得出结论那种方法最好。

  (5) 刷牙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刷牙会牙刷应该怎样摆放?

  3.老师总结并和幼儿一起利用牙齿模型练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四.幼儿听着《刷牙歌》自己练习刷牙,教师巡回指导刷牙方法。

  五.结束:刚才大家都刷过牙齿了,小熊要检查一下你们的牙齿干不干净和你们牙刷摆放的`对不对。

  设计思路:幼儿对牙齿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据我园夜托班老师及家长的反映,大多数孩子不喜欢刷牙,即使刷也很随意。缺乏保护牙齿的意识,不能很好的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我想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科学教案 篇4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以下是小学科学六年级教案,换一女个阅读。

  一、教学目的: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能源的概念。

  2、能大胆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分析出生活和生产中所需能量的。

  3、能查阅资料获得更多有关能源的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能源的开发

  与利用,实例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3、能根据各种形式能源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举例说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

  再生能源,意识到人类要节约不必要使用的能源。

  二、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根据各种形式能源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举例说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意识到人类要节约不必要使用的能源。

  三、教学难点:

  分析出生活和生产中所需能量的',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上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控制能源,我们身边常用的能源有哪些?

  2、学习新课:

  A、分析能量的

  活动目标:

  1、能分析出生活和生产巾所需能量的。

  2、能查阅资料获得更多有关能源的知识。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能源的概念。

  4、能通过分析发现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5、能对自已所知道的各种形式的能源进行正确分类。

  活动过程:

  1、激趣导课。

  提出问题——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能量,你知道这些能源是从哪里来的吗?让学生猜一猜,激发学小学习的兴趣。

  2、分析能量的。

  (1)提问:分析手表和火车运行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进行小组时论,按图中的箭头逆向推理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系统地分析能量的。如火车运行的能量来自:

  ①火车运行的能量=石油——植物——太阳

  ②火车运行的能量=电——太阳;

  B、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活动目标:

  1.能举实例说明开发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

  2、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类使用能源物质的发展趋势。

  活动过程:

  1、任务: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一种能源,分析这种能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2、方法:采用网上查阅资料法,小组讨论.

  3、指导学生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和 环境的影响的资料,训练学生科学阅读的基本能力。

  (1)出示阅读提纲:

  ①煤在开采时对土地、村庄、水资源造成什么 影响?

  ②煤和石油在使用过程中,对空气和天气带来什么影响?

  ③石油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泄漏会对水域及水生动植物带来什么影响?

  (2)学生阅读资料,分析煤、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小组讨论,举出更多的有关煤、石油开采,利用对环境影响的例子。

  4、组织学牛交流阅读分析结果。

  C、“科学在线”——认识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阅读提示:①能源的利用经历了几个时代,其代表能源是什么;

  ②人类使用能源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2)学生阅读,思考上面的问题。

  (3)交流阅读结果。

  D、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

  活动目标:

  1、能举3个以E的实例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2、能大胆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

  3、能意识到人类要节约水必要使用的能源。

  活动过程: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创造性性思维及想像能力的活动,

  1、指导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过程和方法。

  (1)活动的任务——假如有一天没有了能源,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当太阳下山后,在漆黑阴冷的房间内有什么感受?在野外迷失方向,饥寒交迫时有什么感受?学生可以想像如果没有风能、太阳能或其他能源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3)从系统的角度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分析推理。如:

  a.从衣食住行与能源的关系,分析没有了生活用品,我们会怎样?

  b.从生物与能源的关系,分析没有周围的生物,我们会怎样?

  c.从各种自然现象与能源的关系,分析没有了风云雨雪,我们会怎样?

  2.将想像的结果,写成一篇科学幻想短文,可以配上图画。

  E、小结:

  组织学生召开一次科学讨论会,交流评价每个学生的短文, 及时对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给予表扬和鼓励。

  作业:修改科学幻想短文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植物;

  ●学会用地下茎、根、茎繁殖植物;

  ●能够利用营养繁殖的方法种活一株植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些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延续后代的植物;

  ●知道几种营养繁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繁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坚持栽培好一株植物;

  l体验到创造生命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到植物繁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难点:联系实际参与关于植物繁殖的中长期研究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植物营养繁殖的资料(最好利用照片等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常见的可供营养繁殖的植物;月季、葡萄的枝条;土豆、大蒜头;落地生根的叶;大丽菊、蒲公英的根;夹竹苹果或苹果树等其他适合压条法繁殖的植物(有条件的最好在学校的苗圃进行);枝剪、刀、草木灰等必要的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花盆或合适的替代品、土、剪刀、塑料袋、水、杯子;自带的植物(可以不带,选用教师提供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提问揭示课题: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板书课题)

  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

  1、提问:实际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繁殖。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植物繁殖方式的资料,我们大家交流一下吧

  3、学生分组交流,并把交流结果记录在交流记录表上。(小组内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教师指导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

  交流记录表:

  植物名称

  繁殖后代的方法

  各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4、教师整理,在黑板上记录。

  5、引导学生归纳、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

  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它的繁殖器官。可是像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营养繁殖。(板书:根繁殖、茎繁殖、叶繁殖)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

  7、师生共同探讨。

  三、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压条、用地下茎繁殖。

  1、谈话: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你有信心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培育一株植物吗?

  2、讨论:你打算选择培育什么植物?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繁殖?

  3、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4、谈话:刚才大家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又适合用营养繁殖的方法来培育的植物,也谈了谈具体打算怎么做的设想,可是大家的想法是不是对呢?老师课前查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个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

  5、播放电脑课件。

  讲解:

  有些植物,例如夹竹桃、葡萄等,把它们的枝条向下弯到地面,在挨着地面的部位用土压埋;过些天,这根枝条被土压埋的部位会长出根来;待根长比较多、扎得比较牢的时候,把已生了根的枝条剪下来,它就会长成一棵新的夹竹桃或葡萄。由于这种繁殖植物的方法必须用土把枝条压埋,所以人们把它叫做压条

  有些植物,例如月季、天竺葵等,把它们的枝条剪下来,插进土里;过些天,这段枝条埋在土里的部位就会生出根来,逐渐长成一株新的朋季或天竺葵。这种繁殖植物的方法叫做扦插法(板书),“扦”也是插的意思。

  有些植物的根比较粗壮,贮藏营养比较多,用它可以繁殖出新的植物,例如甘薯。春季,把冬季贮存的甘薯贮藏根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过几天,在贮藏根上就会长出许多幼芽;再过些天,幼芽逐渐长大,长出茎和叶,把它们剪下来,便成为甘薯幼苗;把甘薯幼苗扦插在潮湿的土地里,便长成新的甘薯。

  四、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培植物。

  1、谈话:现在我们都已经掌握了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培育一株植物的方法。下面我们就可以真正来试验一下了。

  2、学生栽种植物,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4、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课并布置作业:

  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回家种植一棵课堂上没来得及做而自己有特别喜欢的植物,成活后带来展示给我们大家看并进行介绍

  板书设计:

  14、植物的“分身术”

  花

  繁殖器官果实

  种子——种子繁殖-—常见的繁殖方法

  根

  营养器官茎营养繁殖——特殊的繁殖方法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课题选自教育科学版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在观察了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特征做进一步探究,让学生经历猜想、推测、验证、说明的探究活动,明确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科学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科学语言的准确描述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培养与提高。

  三、目标预设:

  1、科学探究:让学生采用观察、假设、测量、实验等方式,经历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探究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

  3、科学知识:认识几种常见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理解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获得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与人类等知识的直接认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理解植物巧妙地利用不同的方法把自己的种子传播到远处;

  教学难点:猜想和推测不同的植物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

  以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架构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演绎验证结论的活动过程中经历观察、交流、比较、重组的科学思维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做中学”的学习乐趣。同时,从中央电教馆远程教育资源中心下载多媒体资源,并重新进行了整合。图片资源,用于展现、演示植物种子和果实情况,猜想、推测其散播方式;视频资源,用于学生欣赏、了解植物种子的散播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

  五、流程设计: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生谈话:“孩子长大了,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飞鸟有翅,而遍布世界的植物要把生命的种子传播到大地的各个角落,靠的是什么办法呢?

  (二)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出示蒲公英种子的图片,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猜一猜、说一说蒲公英的种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征?会怎样散播出去?并把观察、交流中的发现,记录在《学习卡》上。

  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会发现: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并长有绒毛,会随风飞行。

  再让学生做一做:用嘴轻轻一吹,或用手扇一扇,种子会随风飞到空中,飘来飘去,最后落到地上。

  然后,让学生欣赏相关图片,并给像蒲公英这样散播种子的方式取名字,学生通过讨论,自然总结出:像蒲公英这样散播种子的方式为风力传播。

  (三)设计方案,验证实验:

  1、探究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先观察油菜种子的图片,联系油菜果荚的结构特征,让学生讨论,让油菜种子散播出去的设计方案。

  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会发现:扭转或砸打油菜的果荚,果荚就会突然爆裂,从而弹射出油菜种子。

  然后,安排一个游戏活动:用手捏着油菜果荚,使它裂开,和你的同学比一比,看谁的油菜种子跳得远!

  (三)设计方案,验证实验:

  1、探究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先观察油菜种子的图片,联系油菜果荚的结构特征,让学生讨论,让油菜种子散播出去的设计方案。

  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会发现:扭转或砸打油菜的果荚,果荚就会突然爆裂,从而弹射出油菜种子。

  然后,安排一个游戏活动:用手捏着油菜果荚,使它裂开,和你的同学比一比,看谁的油菜种子跳得远!

  通过对油菜果荚外部特征和油菜果荚的炸裂情况的观察,认识油菜种子散播的方式,让学生讨论、总结出:油菜种子的传播方式为弹射传播。

  2、探究栗树散播种子的方式:

  先观察栗子果实和种子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并猜测:挂在树上的栗子成熟后,它会怎样?你估计会掉到什么地方?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能测量栗子落地情况的实验方案,在指定的场地进行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表。让学生们发现: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和它的形状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测量的方法,证明栗子是通过跳动和滚动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这是比观察更能说明问题、证明推测的一种方法。

  (四)阅读欣赏,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欣赏视频课件,了解不常见植物牛蒡、海豆、喷瓜的种子散播方式,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然后,安排了一个推理判断的练习活动,让学生依次观察苍耳、樱桃、草莓、莲藕等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图片,分别猜测、思考其传播方式,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享受成功探究的喜悦。

  进而,借助图片,提出探究话题:塔上的植物是谁播种的?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总结出: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种子的特点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周围的环境有关;同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可能有好几种方式。

  六、小结评价:

  从中央电教馆远程教育资源中心下载的课程资源简洁、实用,学生在图片、视频等视听环境中真实感受植物的多样性。设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索、讨论中寻找解决方案,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体验“做中学”的学习乐趣。学生不仅是资源的赏析者,而且可以成为资源的使用者和创造者。

  板书设计: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轻、带翅或绒毛——风力传播

  炸裂 弹射 ——弹射传播

  圆形 散落 ——跳动传播(滚动传播)

  水力传播

  动物传播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知道科学探究要允许别人的质疑科学结论需要证据。

  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含义。

  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知道生物的形态是其适应所处生活环境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尊重证据。

  意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并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事实。同时,让学生知道,这一理论正受到新证据的挑战,意识到科学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证据、认识证据、利用证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

  达尔文进化论资料、图片,尺蠖蛾、极地狐狸、沙漠狐狸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多媒体。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效果分析

  一、导入:

  1 .出示达尔文照片。

  提问:同学们认识这是谁吗?

  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达尔文。你知道他吗?

  2 .请学生讲述达尔文的故事,同时准备一些关于他的资料,展示给学生看。

  3 .交流:听了科学家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4 .小结:达尔文是英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他用进化论学说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儿起源,人类是怎样诞生的,作出了精辟的解释。科学家们经过不断的努力为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二、理解什么是人工选择、什么是自然选择。

  1 .举例: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有一群绵羊,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如果白色的好卖,你会怎么做?这样做的结果如何?

  2 .学生交流。

  3 .引导学生思考:牧民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意识到:正是人的行为影响了羊群的生存和发展。

  4 .假设:你的羊逃到了附近的森林里,它们唯一的天敌是狼。狼在夜间捕食,经常捕捉到那些显眼的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羊就是什么颜色的了?

  5 .学生讨论、交流。

  6 .比较两种羊群的变化,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理解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之间的本质区别。

  三、了解尺蠖蛾的翅色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发生的反复变化。

  1 .出示尺蠖蛾的图片(两种翅色)

  2 .请学生介绍尺蠖蛾翅色变化的故事。

  3 .举例:蝗虫体色的变化、青蛙肤色的不同。

  4 .小结:自然选择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活动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四、认识生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1 .出示两种狐狸的图片。

  2 .让学生来认一认。

  3 .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耳朵的区别,结合各自生活的地域环境作出合理的解释。

  五、拓展、延伸:

  1 .谈话:近 100 多年来,更多的科学家仍然在对生物现象进行研究,随着新证据不断发现,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也不断面临挑战。你们了解这些新发现吗?

  2 .如果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如果不知道则由老师介绍。(出示相关资料)

  3 .知道新发现对达尔文理论的挑战,感受还有许多科学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板书设计: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尺蠖蛾、蝗虫、青蛙 ---

  生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测量心跳和脉搏,认识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并知道心脏和血管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2、使学生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懂得保护心脏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1、猪的心脏、人的心脏模型图、干净抹布。

  2、钟表、多媒体血液循环器官课件或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谈话:当我们在运动场上奔跑、做剧烈运动时,除了感到呼吸急促外,还会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除了感到呼吸急促外,还会感到心跳明显加快。(板书:心跳)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测量心跳次数。

  (1)测量静坐时,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①讲述:每时每刻我们的心都在跳动,请各位同学用右手掌平伸进胸部左侧,紧贴心脏的部位,有什么感觉?

  ②学生实践,分别感觉。

  ③汇报感觉结果。

  ④讲述:请同学们测一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⑤学生测量。(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

  ⑥学生汇报结果:每分心跳大约65次、70次、75次……

  ⑦小结:测得每分心跳60~100次,都属正常的。

  (2)测量一般性运动及剧烈运动后,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①谈话:当我们做一般性运动和做剧烈运动后,每分心跳的次数是不是和刚才测得一样呢?

  ②学生活动:

  学生运动。(学生蹦跳半分、1分,由教师统一计时)测量心跳次数。(学生随即测量每分心跳的次数,由教师统一计时)

  汇报测量结果。

  ③小结:剧烈运动后,测得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静坐时每分心跳的次数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比较3次心跳数。

  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的实质和人的血液循环器官。

  (1)了解心跳的实质是什么?

  ①阅读课本。

  ②学生汇报。

  ③师生小结:心跳实质上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2)认识心脏。

  ①谈话:为了使同学们对心脏有个清楚的了解,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猪的心脏,猪的心脏和人的心脏基本构造和形状差不多。

  ②分组观察猪心脏。(提出观察要求:i)外形像什么?ii)有多大?iii)捏一捏心脏的肌肉,有什么感觉?)

  ③师生小结:心脏外形像桃子,有自己的拳头大小,心脏具有强有力的肌肉。

  (3)了解心脏跳动的原因。

  ①谈话:下面看心脏跳动的多媒体课件,看看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与心跳有什么关系。

  ②学生仔细观察。

  ③师生小结: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中,舒张时又让全身血管中的血液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就是我们感到的心跳一次。

  (4)认识血管。

  ①谈话:人的血液是通过血管在体内循环流动的。我们手臂上的一根根“青筋”就是血管。人的全身布满了血管。你能找到自己身上的血管吗?

  ②学生活动:在自己身上寻找血管。

  ③观察人体血管多媒体课件。(借助形象的描述,使学生对人体血管有初步了解,同时渗透血液循环的知识)

  ④提问:人的血管有几种呢?

  ⑤师生小结:人的血管有三种。从心脏通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叫动脉血管。动脉血管逐渐分支,越分越细,细到肉眼看不见的叫毛细血管。从全身各处通到心脏的血管叫静脉血管。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3、指导学生认识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过程及其作用。

  (1)认识血液循环的过程。

  ①谈话: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流动的?我们把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用多媒体放出来,看看血液的流动情况,以及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的过程。

  ②学生观察。

  ③学生参照课文图中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相互描述血液在人体中循环的过程。

  (2)认识血液循环的作用。

  ①谈话:人的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的。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血液便沿着这个过程不停地循环流动。血液循环有什么作用呢?血液流到小肠绒毛时会怎样?血液流到肺泡时会怎样?如果心脏停止跳动了,血液循环就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这是为什么?

  ②阅读课本第72页第三节。

  ③师生小结: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经过小肠时携带上养料,经过肺时携带上氧气,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收集的二氧化碳和各种废物运送到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如果血液循环停止了,人体各器官就得不到氧气和养料,它们产生的废物也就不会被运走,人的生命就结束了。

  在做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的养料和氧气增多,为了保证更多的养料和氧气的供给,所以就要加快血液循环,因而心脏的跳动也就加快了。

  ④师生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在剧烈运动后,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静坐时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多。

  4、指导学生认识心跳和脉搏之间的关系。

  (1)认识脉搏的位置。

  ①提问: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71页图。这个学生在做什么?你在哪里见过类似的情景?

  ②学生观察汇报。

  ③师生小结:这个学生在手腕上寻找跳动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在找“脉搏”,在中医院的门诊室里时常看见中医在给病人“搭脉”。

  (2)什么叫脉搏?

  ①谈话:你也可以模仿照片上的同学找到自己手腕上的脉搏,并学会数自己和别人的'脉搏。教师示范“搭脉”。提问:是什么在动?为什么动?什么叫脉搏?

  ②学生实践,汇报结果。

  ③师生小结:脉搏是血液通过血管时使血管产生的搏动。

  (3)认识心跳和脉搏之间的关系。

  ①谈话:同一个人的心跳和脉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测试。即同时测试一个同学的心跳和脉搏,具体方法是:用右手按着同学手腕上的脉搏,并把耳朵贴在那个同学的胸前听一听。也可以一个同学测量脉博,另一个同学测量心跳,同时计时。最后汇总测量到的数字。

  ②学生实践,汇报结果。(由教师统一计时)

  ③师生小结:在一定的时间里,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是一致的。

  5、指导学生认识脉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

  ①提问:有人说脉搏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为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心脏?

  ②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③师生小结:通过听和摸脉搏了解心脏跳动的情况,可以进一步了解人体健康情况,这是医生诊断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正常情况下,少年儿童每分脉搏跳动60~100次,如果低于60次或高于100次,就可能有病了,例如在发烧时脉搏常会加快。我们学会了摸脉搏的方法,平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监视自己身体健康情况。人在运动时,心跳和脉搏跳动都会加快,那是正常的。

  要保护好心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但是体育锻炼要适量,否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烟、酒对心脏、血管伤害很大。同学们的心脏还在发育中,特别怕烟酒的伤害,千万不能吸烟饮酒。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精选]07-23

有关科学教案03-01

实用的科学教案07-22

(优秀)科学教案07-22

[集合]科学教案07-25

(优秀)科学教案07-24

(热)科学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