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7 08:00:0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汇总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汉字,掌握部首查字法的使用步骤。

  2、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对联的意境,掌握三则对联。

  3、熟读《十二月花名歌》。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7个汉字,掌握部首查字法的使用步骤。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幅图。图上的小狐狸在干什么?

  想吃葡萄。

  播放儿歌:酸葡萄

  导入新课: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首儿歌吧。

  出示儿歌。读一读,把你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二、查字典

  1、如果你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应该怎么办呢?。

  查字典,问老师。

  老师不是实时陪在你的身边,老师给你推荐一位老师。出示谜语: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大。有字不认识,可以请教它。——字典

  2、如果你认识一个汉字,但是不知道它的意思,可以使用音序查字法。如果这个汉字你根本不认识,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查字方法——部首查字法。

  部首查字法怎么做呢。只需要四步。我们以“狐”为例学习一下。

  第一步:要查“狐”的读音,要先确定这个字的部首是“犭”,再数一数“犭”的笔画,共三画。

  第二步:在“部首目录”里的“三画”中找到部首“犭”和它所在的页码。指导学生找到页码,允许同桌或者小组。

  第三步:按照页面,在“检字表”中找到“犭”部。再数一数“狐”字中除去部首还有几画,然后在相应的位置找到“狐”字和它在正文中的页码。

  第四步:按照页码,在正文中查到“狐”字,读音和字意你就都知道了。

  3、查字典练习。

  数一数这些部首有几画,他们在“检字表”的.哪一页?

  出示:“艹、犭、”等部首。学生小组合作查找。

  数一数这些汉字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出示:葡、紫、狸等生字。学生小组合作查找。

  用部首查字法,查查儿歌中不认识的字。

  出示表格。学生完成课上的表格。

  4、认识汉字,出示要求认识的汉字:葡、萄、紫、等7个要求会认的汉字,学生认读。

  三、日积月累

  1、学习: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结合图片讲解。

  2、学习: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结合图片理解。

  3、学习: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结合经历讲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玩一玩对对游戏,记住这些对联。

  四、我爱阅读

  1、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花朵?

  学生自由表达。

  2、一次出示图片,感受花的美丽。懂得适时有花开,月月很美好。

  3、一年十二月,月月花不同,你还知道哪些花朵,它们在几月盛开?说给同学听听吧!

  学生自由表达。播放音乐欣赏:十二月花名歌,结束教学。

语文教案 篇2

  《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宏阔形象,鲜明生动,而且文字精练、老到,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全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说出了作者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欣赏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品读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品读课文,美点寻踪,鉴赏文章的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听听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的答案吧。

  设计(二)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

  挟卷(xié)芳馨(xīn)怡悦(yí)云翳(yì)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嶝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上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查字典,掌握部首查字法。

  (2) 读一读,比一比,让学生懂得声调不同,写出来的词也不同。

  (3) 背一背古诗《池上》。

  (4) 朗读《感谢》,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 让学生懂得“中国之最”。

  (6) 讲一讲自己的暑假生活,体会暑假生活的乐趣。

  2、 过程与方法:

  (1) 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让学生练习查字典。

  (2) 在读背中扩大积累。

  (3) 在口语交际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池上》中引导学生体会儿童的天真无暇的性格。

  (2)在朗读《感谢》在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与爱戴。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查字典,掌握部首查字法。

  2、 在读、记、背中扩大积累。

  课时: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习查字典,掌握部首查字法。

  2、 读一读,比一比,让学生懂得声调不同,写出来的词也不同。

  教具准备:每个学生一本字典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学习查字典

  1、 让学生自学第一部分查字典的内容。

  2、 学生汇报。

  3、 认识字典的各组成部分。

  4、 什么时候用部首查字法?

  5、 怎样在字典中查到生字呢?以绶字为例,边教学边练习查字典。

  6、 让学生查“笼、绕、羞、隆”

  7、 总结部首查字法。

  三、 读一读,比一比

  小黑板出示:

  1、注目、祖母

  2、古迹、估计

  3、名胜、名声

  你发现了什么?(声调不同,写出来的词也不同。)

  四、 作业

  叫父母出几个生字让你练习部首查字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习《池上》,背下来。

  2、 朗读《感谢》,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与爱戴。

  3、 让学生懂得几个“中国之最”,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学习《池上》

  1、 自由朗读

  2、 指名读

  3、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小组内讨论。

  4、 教师点拨不理解的地方。

  5、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6、 指导背诵。

  7、 小结。

  三、 读一读

  1、 出示题目:感谢

  2、 请大家朗读这首诗歌。

  3、 自由朗读,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流利。

  4、 分角色朗读。

  5、 文中谁感谢谁?(板书)

  6、 小鸟为什么要感谢蓝天?……

  7、 此刻,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8、 在我们身边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你想感谢谁呢?能不能学着短文编一编呢?

  9、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 我的收集本

  让学生读一读课本上的几个“中国之最”,并把他们收集到收集本上。

  五、 作业

  1、 背《池上》。

  2、 朗读《感谢》,并仿写几句。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暑假生活,体会暑假生活的乐趣,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2、 训练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并把自己说的写下来,注意语句连贯、通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说一说

  三、 写一写

  四、 作业

  修改作文并抄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2.品位赏析文中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积累语言。

  2.小组合作品析文章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作者袁宏道的有关资料。

  3.查找一些以描写各季节景色为题材的古诗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春天,是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季节。即使我们坐在教室内,仍能感受到春天的那种勃勃生机和无处不在的明媚阳光。现在就让跟随疏放不羁的江南才子袁宏道一起去领略北国之春的魅力。

  检查预习,介绍作者

  课前,老师让大家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相信同学们都会完成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发言,把你知道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资源共享。

  (学生自由发言并互相补充。在这里要求学生,不但要有查找资料的能力,而且要对查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教师小结: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公安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三袁中,袁宏道成就最大。他师事李贽,推崇徐渭。提出与复古派针锋相对的文学主张,反对厚古薄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较多作品着意抒发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率真自然,散文文笔流畅,语言通俗活泼。所作游记、小品最为人称道,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著有《袁中郎全集》。

  自主合作,解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放录音,学生自己正音。

  教师检查(屏幕投影)

  廿(niàn)偕(xié)燕(yān)砾(lì)鹄(hú)鬣(liè)

  茗(míng)蹇(jiǎn)浃(jiā)曝(pù)呷(xiā)恶(wū)

  2.参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不懂的地方存疑。

  3.列出疑难,寻求其他同学及老师的帮助,师生合作解决。

  冻风时作:作,起。

  土膏微润:膏,肥沃。

  于时:在这时。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样子。

  浅鬣寸许:鬣,兽颈上的毛。

  泉而茗者:茗,茶。这里名词用作动词,可为“品茶”。

  以游堕事:堕,坏,耽误。

  恶能无纪:恶能,怎能。

  整体感知,细腻品味

  (过渡)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以“春”为题材的有很多,文章洋溢着盎然春意,而本文却不急着写春意春情,而是点染出料峭的春寒,甚至冻风时作。这让为官清闲,想畅游一番的作者憋闷得很,我们甚至可以想像,这位如笼中之鸟的客人为盼春到是如何在斗室之内焦急地踱着方步了。当“天稍和”便即出城游玩,北国的春寒非但没有阻止作者的游兴,反而给他带来许多新鲜感,到底是怎样的感受呢?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从不同角度切入,如写景写人、状物抒情、写景说理、品评佳句、动态静态的关系、修辞手法的运用等,从各个角度欣赏文章的美。

  1.小组讨论(给各小组明确学习任务,发给学习小结,请本组的记录员将大家讨论的结果做好记录。老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与他们共同探讨,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对有创意的见解给予充分的肯定)

  2.小组汇报鉴赏结果

  教师明确:

  满井游记 写景写人──物我一致的境界

  状物抒情──情景交融的感受

  写景说理──哲理深邃的境界

  静态动态──栩栩如生的画面

  品评佳句──美好喜悦的意境

  修辞手法──生动活泼的形象

  拓展阅读

  1.请同学们出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诵读,说说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什么景色?你是从怎样的角度进行赏析的?

  2.教师出示三首,先读,后填表。

  甲: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乙: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丙:春歌

  南朝乐府

  春风动春心,

  流目瞩山林。

  山林多奇采,

  阳鸟吐清音。

  季节

  景物

  甲

  家家雨、处处蛙

  乙

  春天

  丙

  (点悟:甲段中“黄梅时节”为“初夏”,乙段中的景物有花、叶、蜂、蝶,丙段中季节为春天,景物有山林、鸟)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从以上的诗句中不难看出,这些诗歌都是抓住景物的季节特征进行描绘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满井游记》亦是如此。作者袁宏道细腻地描绘了满井初春的景色,不多几句便勾勒出一片盎然春意、勃勃生机。文笔清新流畅,比喻新鲜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游览时轻松喜悦的心情,全文流淌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浓浓情趣。

  作业

  1.拓展阅读中的三首诗都为读者提供了想像的余地,请分别说明。

  2.翻译句子:

  山峦为晴雪所洗。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请模拟文中的比喻句,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见之物,造句。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家庭的小账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出示小账本,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分析小账本,说出自己的感受。

  2、谈话。

  钱在我们的生活中太重要了。我们穿的衣服,吃的水果,用的文具等,绝大多数是用钱买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论有关钱的话题。(板书:钱)

  二、认识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

  1、谁来说一说你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师板书:打工、卖粮食等。

  2、教师补充一些经济来源方式,如,炒股赢利,存钱获取银行利息,业余写作赚取稿费等。

  3、教师小结。看来,我们获得经济来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到底它们都是靠劳动得来的。(板书:劳动)

  三、认识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

  1、谁能具体说一说你的爸爸或妈妈是如何工作的?看到他们每天这样工作,你想到了什么?(板书:辛苦)

  2、观看人们劳动的场面,并适当的描述。

  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他们是如何工作的,看了他们辛勤的工作,你想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是呀,他们的工作太辛苦了,他们的身体太疲劳了。这其中或许就有你的爸爸或妈妈。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让我们住上了舒适的房屋,让我们有了一个干净、美丽的环境。我们的父母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我们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回到家里你应该怎么做?

  4. 进一步体会挣钱的不易。看《铁匠的儿子和铜钱的故事》,思考:为什么同样是铜钱,铁匠的儿子对待它的态度会不一样?

  5、再次体会挣钱的不易。

  挣钱的确是太难了。为了让自己的家人生活的好一些,他们也许长期忍受着身体疲劳的折磨。下面咱们跟着视频共同朗诵一下《悯农》这首诗,再次体会一下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

  5.小练笔。

  我们也试着写一首小诗或短文来描述父母挣钱的辛苦。

  四、引导合理消费。

  1、孩子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再看看你们手中的零花钱,你发现它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吗?

  2、小组活动。分析一星期的消费情况。

  课前,让大家记录了自己这一星期的消费情况,小组内计算一下,你们组平均每天花多少钱,分析一下,这些钱都用在什么地方?

  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补充。

  (1)一元钱的妙用。(以卡通的形式介绍)

  (2)计算。咱班有54人,一人一天花三元钱,全班同学一天花多少钱?全校同学一天花多少钱?一周要花多少钱呢?

  (3)深化学生的认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

  4、现在假如一周给你十元钱,你将准备如何消费?小组内设计,比一比哪一组的消费最合理?

  5、分析消费计划。(板书:合理消费)

  五、课后延伸。

  回家帮你的爸爸妈妈建立一个家庭小账本,记录下你家的收支情况,分析哪些钱应该花,哪些可以省下,努力做到合理消费。

  本课通过了解家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知道家庭的经济来源有多种形式,体会到父母挣钱不容易。

  教学反思:在教学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各行各业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再让学生分小组探究父母的职业,说说该工作是多么辛苦,说说自己参与其中的感受。再用书中的故事,让学生互相交流,弄明白为什么铁匠的儿子不让他爸爸扔钱了。从而体会到自己付出劳动才做出的东西毁坏时,心里会很难受,达到教学目的。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影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形象的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较好,学生都能通过本科的学习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并决定以后要勤俭节约,合理消费。

  亮点:利用图片、影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化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六、板书设计。

  家庭小账本

  辛勤劳动——钱——合理消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高效教案04-21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草原》教案03-01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识字教案02-22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绝招》教案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