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中秋节随笔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秋节随笔1
我盼望以久的中秋节终于到了。
吃完晚饭,爸爸妈妈带我和表姐们出去玩儿,我们一边散步,一边赏月。
“今晚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情不自禁地叫道。可这月亮就是躲在云里不肯出来,不一会儿她才露出半个脸,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又过了一会儿,月亮终于出来了。它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轻纱,使这个夜晚便变得更加浪漫了。
就在我们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远处传来一阵呼喊声:“北北,快回来吃月饼啦”!
我听了,垂涎三尺,像箭一般冲进家门。一到家,月饼已经端上桌了,月饼有大有小,有豆沙馅的;有蛋黄的;还有草莓馅的……我们玩起了游戏,游戏规则是:用六个骰子骰,谁的数最大,这块最大的月饼就是谁的,依次推论……结果,我以总数34赢得了最大块的月饼,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这时我问:“不知道其他小朋友们是怎样度过这个中秋节的?”
表姐说:没有爸爸妈妈的中秋节,他们会感觉到幸福。”
于是,我度过一个快乐而圆满的中秋节!
中秋节随笔2
农历八月十五日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关于中秋,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听奶奶讲有关于七夕的神话故事了,当时听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觉得好悲惨,奶奶也向我介绍了天空中的牵牛星与织女星,他们好像真的在中秋节那天晚上依偎在一起了。中秋因处于秋天的中间,故得名。我国民间把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中秋节作为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中秋也叫团圆节。
我爱太阳,但我更爱月亮,那种白玉盘似的月亮。在我眼里,太阳是个豪放,热情的男孩,而月亮则是个温柔,恬静的女孩。我爱这种恬静也爱这种优雅。再望着那轮明月,我感觉她如同天空中镶嵌着的一颗硕大的明珠,光泽艳丽,闪闪发光;她如同一块无与伦比而又价值连城的玉盘,纯洁高雅,讨人喜爱。瞧,天空飘来了朵朵淡云轻轻地遮住了月亮,只看见在云层中穿行闪光。她挤啊,使劲想钻出来。一阵阵凉爽的晚风吹来,云散了,月亮重新露出了她清丽的脸蛋,像小女孩撩开了披在额上的乌发向大地露出微笑。我却觉得那穿于云层的月亮似乎更蓬勃而又富有诗意。我又发现月姑娘正用月光铺成一条小道,直延伸到我眼前,好像是在邀请我到她的家里去做客呢!
中秋节夜晚,我们一家人来到院子里,一人搬了把小椅子,静静的'坐着,悄悄的等着,一轮明月的升起,终于,这个小女孩露出了小脑袋,看着人们,好像还有些羞涩,渐渐的,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她,呵呵,也胆大了起来,不停地爬向天空,我们一家人看着她,像看着一块宝玉似的,一刻也不想将眼神儿转移。
这是,姥姥拿出一盘月饼,给大家分开来吃,每个人都笑眯眯的,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心里美极了!
周围依旧是那样的寂静,我也渐困了,悄悄进入了梦乡,唯独只有那轮明月依旧散发着那优雅,温柔的光,依旧是那样纯洁、恬静。好美丽的月色。
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中秋节的夜晚啊!
中秋节随笔3
中秋节放假三天,为了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用心体验生活的习惯和能力。我布置他们以“中秋节”为话题写一篇生活日记。
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写好这篇日记,布置作业时,我作了简单的提示,引导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体验:
中秋节这一天,家里或者街上气氛与平时一样吗?大街上、超市里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可以从行人、商品、车辆等方面具体观察)你们家里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做了哪些菜?吃饭时的气氛怎么样?观看中秋联欢晚会了吗?节目怎么样?你印象最深的节目是什么?你赏月了吗?中秋节的月亮怎么样?这一天,你过得怎么样?……
简简单单了为学生罗列了这么多之后,我告诉他们可以从中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方面来记述中秋节这一天的生活和感受。
同学们会写得怎么样呢?在我的心里还是个未知数。
中秋节的晚上,全家都休息了。我躺在床上不禁想起了留给学生的这篇日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刚刚接触作文,我知道这项作业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我进行了简单了指导,他们是否认真的领悟了,能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吗?我不敢有过高的奢望,我想只要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文通字顺、真实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三年级的孩子初学写作,我们一定要遵循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的.规律,向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保护他们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千万不能盲目提出各种各样的过高要求,让他们对写作望而却步。
想到这些,我提醒自己:在假期开学评讲日记的时候,一定要努力去发现每个孩子日记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真实的想法,只要能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劳动成果的赏识,体验到习作的自信和成功,我都要加以表扬和肯定。
起步阶段的习作教学,要耐着性子,慢慢来,在等待中定会欣赏到不可预约的精彩!
中秋节随笔4
中秋在即,眼下学校要放假。据说今年的中秋节和教师节紧挨着。很多人都在规划着假期行程。五一可以不回家,假期亦可以不回家,八月十五乃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对于一个经常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这次的家是必须要回的。八月十五故又为团圆节。我们当然也不例外。问题是回哪个家。按照往年的惯例,先是回我家,因为我家离单位比较近。学生一离校,我们随后就踏上回家的路途。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放假改在了下午。下午走亲访友,历来很少,只好推到明天。中秋节回家,月饼是必不可少的佳品。平常可以随意一些,但如今不能马虎。除了月饼之外,其他的食品不是不可以送,但那些都只是配搭。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这里还有一个历史典故呢。相传元末时期,中原百姓不堪元朝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朱元璋欲联合这些人一起抗元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刘伯温于是命王昭光制造饼子,饼子里藏入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这才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东北地区至今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究竟月饼是否源于那个时候,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对家乡的思念,祈盼丰收、幸福,皆成天下人们的心愿。
可见中秋节作为一种传统佳节已经深入民间,扎根于人们的心中,而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更是一种绝美的人间享受。那么,为何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呢?或者说,为何八月十五要赏月呢?据说八月十五成为固定节日始于唐初,“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书太宗记》)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事实上,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难怪中秋节要赏月。从季节这个角度讲,七、八、九月为秋季,八月是中间月,而十五又处于八月的中间,故八月十五就称之为中秋节。从农业这个角度讲,我们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秋天显然是收获的季节,收获之后,那些东西总不能束之高阁,还是要和家人一起分享的。于是就拟定这样一个节日,为的是一家人聚到一起分享秋后的收获。该吃吃,该喝喝,不亦乐乎?
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半。过了中秋节,这一年也算是过了一大半。马上就是十月一,元旦。时光如电,说的一点不差。月圆之时,渴望一家人聚一聚,这恐怕是天底下所有人的共同心愿。就借着这个传统节日,把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那份牵挂和思念一并寄回家。每逢佳节倍思亲,真的是这样。不信,你去异乡住上一两年,举目无亲,你就知道什么是思乡之情,什么叫想家,何谓乡愁。
记得上大学那会,八月十五是不让回家的。学校给发月饼。五仁的,枣泥的,豆沙的,水果的,真是应有尽有。吃着他乡的月饼,就是吃不出家乡月饼的那种味道来。我后来才明白,那些月饼不是不好吃,是看和谁吃。你那时候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想到了家里边的亲人,就跟闹钟定了时一样,不自觉的。月饼,就是要中秋吃,而且是和家人一道吃才好,吃的是心情,吃的是那种氛围。
他乡的'月亮不能说不够圆,也不能说不明,可就是缺了家乡月的那种亲切、可爱——你觉得它离我们是那样的接近——你可以说,那就是你一个人的月亮。你想要拥有就能拥有,因为那是你独有的感觉,可在外面就不一样,实在没有那种感觉。任何人都可以说,那是他的月亮,不是我的或者你的。归根结底,那不是你我的家乡。难怪说,月是故乡明。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皆因那不是自己的家乡,故连月亮也成了人家的不是?月亮,家乡。多么美的语言,多么悦耳的词汇!
也许在外面住惯了的人已经没有这种内心的撕扯,而是习以为常了。若不是因为扎根在外多时,恐怕就是一种麻木。这显然是很可怕的。家乡之所以称之为家乡,就是因为你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那个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那里的胡同,人家,对你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不会在心里舍弃它们,它就像刺青一般刻在了你的脑海里。你的身上包括你的话音乃至血液里,都有它的存在。那里显然就是自己的根。如今你不回家,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与家的那份亲切感慢慢就会淡化,刚开始可能没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你反而越是需要那份最初的家的感觉。如果中间一下子没有了,这对于一个人来说就等于切断了自己的生命之源,即失去了所谓的根。久而久之,内心的那种惶恐和寂寥就会席卷而来,顿时感觉一切都跟空了一样,连心也是空的,如同浮萍飘在水上,没有了着落。即使该有的都有了,心里也会隐隐觉得缺了点什么。这才是真正的漂泊,心的漂泊。一旦没有了根,幸福就会离我们远去。不管是谁,不管在哪,都是一样。并且最终都是要回归到家乡的,所谓叶落归根。
鉴于以上种种,我极力鼓动老公他回老家一趟。老公当时应允了。可最后竟说,那也得看家里的意思。天哪!这叫那档子事啊!回家还得经由老家人的同意,说好听点,家里邀请我们,我们才回去。我立刻就明白了话里的意思——近乡情怯。我想也是。这么长时间没回去过了,都不知道家里的具体情况。好在,他信奉一句话: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老公的心里是有家的,只不过被现实的表象掩盖住了,或者说是他自己故意这么做,为的是不让别人觉察出他的儿女情长来,免得被人说成是脆弱。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感觉不出自己有回家寻根的需要了。他也被自己给骗了。这就是所谓的惯性,越是这样的人,越是需要有人从旁提醒,否则会看不清真实的内心,无异于失去自我,岂不令人担忧?
无论如何,中秋节,我们要回家。带上月饼,带上祝愿。
中秋节随笔5
转眼已过20载,迎来了第一个月圆之夜,与同学同度中秋的快乐,那欢快的场面早已冲淡了我心中几丝潜藏在心中的忧愁、潇洒地抬头、挥手,告别花季将思父母之苦,踩在脚下义无反顾地,去跋涉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地。
在同学们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我们早早把属于自己的地方装扮得如同自己的小屋,一般漂亮,早已沉浸在快乐中的我,猛然抬头看见一轮圆如玉盘的月儿,早已淡淡地挂在薄如轻纱的天空中。这恰到好处的修饰有种像可远观而不可褒玩的美景。
在井然有序的安排下活动激烈,而精彩地展开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跳棋然后是象棋、围棋在智力与能力的挑战中同学们都十分的开心带着万分的敬意与谢意,在晚会开幕之际我还代表班级向班主任,献上最崇高的敬意——鲜花。这会儿,连班主任也与同学们玩起了智力考验的游戏,题好欢悦的场景。在淡淡的音乐进行曲中一切都那么恰似完美。突然有种成就感,充斥着我的胸膛是啊,迈开第一步才能更快乐地走向成功。相信自己就能更快地爬上成长的阶梯。
我们从没像今夜这样,特别地关注这天,边的月儿人们喜欢在月下期,盼美好、聚餐赏景、饮,酒作诗做着团圆美梦而我喜欢在月下寄物托思在这种气氛中无限遐思……
“坐望盈月东南起回想主思浩瀚游子心系慕大福慈父预晏在佳时。”让我们在月儿、人儿、景儿的'影响下去打捞成功的花儿吧!
“人有悲欢离月有阴晴缺”愿人人都能美梦成真学子都能满载知识而归。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月下的团聚里天伦之乐回荡满堂月在哪儿?在水里在天上在画里在心上去尽情地打捞属于自己的那轮吧!
月是期盼月是挂牵月是幻想月,是浪漫,月是思念,月更是圆满。今夜月如圆盘看不见残缺的遗憾,今夜月光如水清澈着我们彼此的友谊,今夜月华如歌唱响我们心中的激昂。有你我们高唱,希望将快乐共享,所有梦都在生长,真心祈祷每刻都欢畅明明、暗暗、圆圆、缺缺的月亮告诉我们:人生有遗憾,耐住寂寞,坚持执着,去迎接新一轮较量奔向更远的地方。
中秋节随笔6
记得之前没有微信的日子,每到节日,守着手机,一个字一个字的为每个人打出节日祝福,想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对方。
如今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浓,我却越来越不想过节,越来越受不了节日的熙熙攘攘 。尤其是来到南方之后,每到一个节日看到街上到处是拎着鸡,拎着鸭,朋友圈里全是晒团圆菜的。
我始终逃离着餐桌上的亲情,更不喜欢把亲情当做下酒菜。
从小就不喜欢聊家常里短,也不擅长虚情假意的问候。遇到聊的来的人,恨不得抓着人家聊个不停,遇到不想聊的人,一句都不想说,遇到讨厌的人,连看都不愿意看一眼。
今天中秋节值班,早上穿过一个长长的菜市场,鸡鸭鱼肉,瓜果蔬菜,摊贩叫卖声此起彼伏,我一个人带着耳机,听着诗集,仿佛不食人间烟火。
图片来自为你读诗
别人认为我对于亲情是冷淡的,更多的时候我是宁肯被误会也不想解释的。
我执着于亲情的纯粹。我把亲人朋友放在心里而不是问候里。
今晚看到一对老夫妻在粉店吃粉,老爷爷穿着病号服,应该是在旁边的医院住院。今天又是中秋节,没有见家人陪同。两个老人默默的吃粉,吃的很安静。静的让你觉得,不管这世界如何,只要有人安静陪伴即可,无需山珍海味,一碗粉也是最深情。
记得,第一次高考失败,一路很沮丧的背着行李回到家,妈妈问考的怎样?我回答不怎样。我以为接下来会是一顿责骂,没想到妈妈只说了一句,饿了吧,给你煮碗面条。
那时家里正在建新房,那碗面是在临时搭的棚子里煮的,那红红的番茄,那金黄的鸡蛋,活在了我的`记忆里。
闯荡在外的时候,每当遇到过不去的坎了,每当坚持不下去了,每当累的看不到光的时候,我就给自己煮一大碗面,自己一个人静静的吃完。一大碗面吃完,汤喝完,我又过了一道坎。
所以,亲情对于我,一碗面就够了!
这碗面足够我抵挡这世间的薄情,也足够我品尝这人间冷暖!
有人说嫦娥是孤独的,常年只有玉兔相伴,也许她是孤独的,但是她在天上早已看清了这人间,我宁愿相信她是享受这孤独的。
图片来自周国平公众号
中秋节随笔7
今天我跟着妻子到岳母家过中秋节。中午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在圆桌前吃排骨火锅。
中秋节不就是图个团圆吗?看新闻联播上多少人为了过中秋节,不远千里从工作的地方回到老家陪伴自己的爸妈。就连我们单位放假也照顾到这个因素呢。以前都是在八月十五下午返校,中秋节也过不完整。今年改为八月十六上午返校。
可是呢,我的大舅哥。人家一家倒好。女儿在北京打工,没有回家,他在沧州打工,玉米收割完就回单位了。儿子和儿媳在山东开了个麻辣烫门市,尚在哺乳期的孙子跟着去,捎带着也把婆婆带走了。家里锁上大门,空无一人,房上满是晒着的玉米。
而今天过中秋的任务。就是把他们放在房上的玉米全部脱离干净。那叫一个累!干完活胳膊累得都抬不起来了。
一家人忙着挣钱,大舅哥的家庭是一个正在上升的`家庭。他们一起在挣钱的时候想不到中秋,想不到团圆的传统,更想不到弥漫着节日里的浓浓的亲情。
中秋节随笔8
近年中秋的月儿,似乎比小时显大些,不知是轨道运行原因,还是个人的主观感觉。
某一年特意看看,白且大,直楞楞现于东方天际,如唐代仕女满敷米粉的大饼脸,呆呆的,全无平素的灵性。不见淡淡云霞袅袅相依,唯有璀璨烟花,暗夜中腾空而起,妆点出盛世的一派繁荣。
国人说到节日,总离不开吃。屈原行吟江畔,“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感国忧民,想不开投了江,于是有了端午节,大家吃起粽子,赛起龙舟。
中秋的圆圆月饼,不知为谁而设,为哄董永与七仙女的孩子么?为岳家军做的军民同心饼么?“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苏轼是多情的,吃着月饼,想起兄弟子由,又写出“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词句。
中秋还早,月饼已大量上市。近年提倡简包装,反腐倡廉,月饼似乎已转回只用于吃的功能。我最爱的,是街头小铺现烤的栗子饼,其次为五仁,觉得美味且放心,不会用陈年旧馅。
某年中秋傍晚,看着单位发的那些月饼,不知怎么,忽然不喜欢。街上去寻栗子饼,人家早已收工过节,遗憾了好几天。中秋一过,月饼们的使命完成,没卖完的,有返厂变身为其他点心的,也有直接拿去粉碎做猪饲料的,据说,猪还不爱吃那玩艺儿。
曾帮忙做过月饼,先用白砂糖熬糖稀,用葡萄干、花生、芝麻、白糖、红绿山楂条和蒸过的面粉调馅,将油、面粉和糖稀按份量称好,和好,包入馅料,模具定型,表面抹上糖水,入烤箱里烤。做出的.私房月饼,全无半点添加剂,吃着放心。
千里月明,桂花香里,思念的不仅是那种味道,更多是,是附着其上的思念与回忆。
那一年,借助母亲的力量,从家庭主妇的角色里解放,回归为流浪的职场小白领。女儿当时刚会走路,每每打电话问起,总说,“孩子听话着类,家里有八月十五做月饼没用完的葡萄干,山楂条,自己抓一把就出去玩了。”
月移花影,秋风送爽,又是一年中秋。思乡情切,写着写着,忍不住掉下泪来,该回家看看母亲了,也不知她在做什么。
中秋节随笔9
9月30日星期日晴
今天晚上,天朗气清,在中秋月圆之夜我们很幸运地观赏到了圆月。爸爸拿来望远镜,我们走到阳台上,通过望远镜,我很清晰地看到月亮上一块很大的环形阴影——环形山。月亮看上去更皎洁、更明亮了。
因为妈妈忙,所以我们晚上没能吃到团圆饭。晚上妈妈特意早回家,和我一起在月光下共享月饼。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答您和爸爸。”我们打开月饼盒子,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弥漫着整个阳台,咬着可口的月饼感觉特别甜蜜。
明月寄相思,我想起了龙龙哥哥和同学们,此时此刻是否他们也在赏月。
中秋节随笔10
今天月亮圆了,又是一个千里共蝉娟的日子。
记忆中孩提时的中秋,是一方甜甜的月饼,是小伙伴的游戏、黑夜里的荧火虫和一夜快乐的梦。虽然在妈妈的嘴里,已经知道了故乡的名字,可是故乡毕竟好远,就如天上的月亮,还是吃一口月饼才是最真的感觉。
随年龄的逐渐长大,故乡的概念终于在脑海里有了深深的印象:那是父母终生不变的乡音;是家常便饭里最香的滋味;是每封家信上那枚圆圆的邮戳;是每当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总不禁一遍遍想象的地方。在百万分之一的全国地图上,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圆点,可它却如今宵的月亮,浓浓地装满了父辈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泪满襟。
几经生活的变迁,终于从南方回到了北方,回到了属于自己的.故乡,每个中秋的晚上,思乡的愁绪渐渐淡忘,毕竟是久居故土常忘家,笑看了月圆月缺花开落,醉遍了中秋寒冬夏时雨。对于曾经生养自己的江南,只记得烟色朦胧,木棉如血,茉莉飘香,棕榈摇曳。还有中秋晚上的点点萤火。
上一个周末,忽然收到一位江南的朋友捎来的月饼,是杭州五味和的百果苏月,随来的还有朋友简单的一句话:那是很好吃的,你尝尝。
看一方小巧的月饼,白色的酥皮下,透着淡淡的清香,浅浅地衬着青红丝的颜色,那样的精巧、细致,轻轻咬一口,那种熟悉的,糯糯的甜味,一下勾起我记忆深处所有关于江南的回忆:那是小桥流水的婉柔,芭蕉听雨的清凉,是彩云追月、寒鸭戏水、将军令、步步高的旋律,是长眠于那里的无数的梦的回忆。
是的,离开了不是故乡的家乡,却没有学会不是家乡的故乡的乡音;生长于酒不胜力桃花红的江南,却养就了豪饮江湖道英雄的性格,至今不知我应该是思舟的浪子,还是思马的游侠。
且不论浪子或是游侠,总归都是要漫迹天涯,今夜,应该庆幸自己,可以和父辈一起,摆一份清供,倒一杯淡酒,遥祭九天的明月,还有故去的亲人。可以点一颗烟,默默地祝福远在异国的家人,轻问海外的中秋,可否有家乡的月亮。可以站在静静地院子里,看葡萄藤上随风抖动的叶子,思念着远方的朋友,在异地的此刻,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的约定?是否在同看一轮明月。
中秋节随笔11
年年中秋,岁岁中秋,年年中秋各不同。如今国泰民安、丰衣足食,中秋之前超市里各式各样的月饼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中秋之夜家家户户大团聚,一家人尽情品尝着香酥可口的月饼,观赏着精彩的文艺节目,其乐融融,幸福满满。
每到中秋节,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饥荒岁月里的那个中秋节……
我生长在关中平原武功县一个叫薛祥村的小村庄里,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一年四季几乎看不到细粮。我家人多劳力少,生产队分配的粮食勉强够维持半年,父亲和哥哥只好背着棉布徒步一百多里到北山换回一点杂粮勉强糊口。吃完了就以挖野菜、剥树皮维持生计,后来野菜挖光了、树叶子被捋光了、榆树皮被剥光了。三月初,陇海铁路沿线洋槐树刚刚绽开了花骨朵,人们就迫不及待地采来食用,吃得多了,浑身就浮肿,但也顾不上那么多了。饿得实在受不了,就以玉米芯做成的淀粉充饥,甚至挖“斑斑土”来填肚皮。
那一年,我只有十二岁,在长宁公社孔雀寨完小五年级上学。孔雀寨距离我村有五六里地,学校实行的是“三大晌”,我们每天要跑三个来回。先一晚吃的是野菜玉米糁子或面糊糊,到了早上放学时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放学的钟声刚一敲响,我就急急忙忙跑出校门,勒紧裤带赶回家吃早饭。
回到家里,吃的是稀的能看到人影的玉米稀糁子,外加一个玉米面馍馍。午饭一般都吃玉米面搅团,就着野菜。那野菜吃得我口泛酸水,吐个不停,但饿的没办法,吐完后只能硬着头皮接着吃。
不知不觉中,这一年的中秋节到了。
艰涩的年代,寡淡的生活,每天连肚皮也填不饱,就盼望着过中秋节能吃块月饼!这一天放学后,我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看书,当我正在书海里遨游之际,忽然,窗外传来了嫂子兴冲冲的声音:“娃,快来院子里宴月了!”懵懵懂懂中被嫂子一声呼唤,我这才如大梦初醒,拍了一下脑门,哎呀,今天是中秋节,要宴月了,能吃上月饼啦!我喜出望外,立即收拾好书本,吹灭了煤油灯,高高兴兴地跑出了房门。
只见银光洒满了院子,举头望去,那圆圆的月亮就像个银色的玉盘,高高地挂在墙头的天空中。月光下父亲本来很瘦弱的身体更显得瘦弱了,他正目不转睛望着月亮发呆,好像正在思虑着数不完的生活难题。30多岁的四哥默默地站在父亲身旁,面色凝重,一语不发。这时,母亲端着刚刚烙好的几个月饼,在六哥、嫂子和小妹的簇拥下走出了厨房,兴冲冲地来到了院中。这月饼不是细面做的,只是加了一点调料多滴了几滴菜油的玉米面烧饼。
一闻到这月饼的香味,我忍不住就口水长流了,从盘中抓起一个就要往嘴里塞,还是嫂子一把挡住了我,母亲轻声说道:“娃,不要急,等祭完了月亮婆婆,咱们再来吃!”我慢慢地把月饼放到了盘中,回头一看,父亲眼含泪花仰着头,把目光投向了那一望无际的天空。
母亲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对于民间的各类讲究和祭月的一套仪式十分娴熟。她把手中的木盘放在祭桌上,然后一本正经地开始祭月。按照父亲的吩咐,我们依次跪在地上。母亲把盘中的月饼和几颗红枣重新摆放整齐,虔诚地点起三支香和一根红烛,依次插在香炉里,然后端着酒盅,从小酒壶里倒了三杯酒。母亲依次洒在祭桌前的地上以示敬意,然后面对着月亮婆婆慢慢地磕了三个头,口中念念有词,说了一些祈福平安吉祥、祈盼多打粮食、早日度过饥荒的话。
看着盘中焦黄的月饼,闻着那香甜的味道,我的肚子里就好像有几个馋虫不停地在蠕动,盼望着这祭月仪式赶紧结束,快快吃上月饼。祭月仪式一结束,母亲把三个月饼留在了盘中,继续敬奉月亮婆婆,然后把大枣分给姊妹们每人一枚,把月饼分给我和妹妹每人一个。我把大枣悄悄地揣在口袋里,手捧着略带余温的月饼,我和妹妹都舍不得吃,拿在手中闻来闻去,生怕吃一口就没了。母亲把她的`那一块递给了8岁的小妹,小妹赶紧把自己的月饼装到了口袋内,接过母亲递给的那一块掰了一半,美美地吃了一口,把另一半又递给了母亲。这时,母亲眼噙热泪只尝了一点点,又递到了小妹手中,怜爱地说:“娃,快吃吧,等将来日子缓回了,妈给你做麦面月饼吃,里边加上糖,甜甜的,酥酥的,一定叫你吃个够!”
看着圆月中的阴影,我便好奇地问父亲:“月亮里有大山吗?”
父亲咳嗽了一声,说:“那是一个人,正在月亮上受罪呢!”
六哥来了兴趣,问道:“那是谁在天上受罪?”
父亲就此打开了话匣子:“传说有一个《吴刚伐桂》的故事,以前有个叫吴刚的人修道时犯了法,仙人就把他贬到广寒宫砍桂花树以此惩罚他,这棵桂花树高几百丈,他每次砍下去后,树马上就愈合了。千百年来,他就一直砍啊砍啊,这棵桂树啊,永远也砍不完……”
六哥又问:“不是说月亮上还有个嫦娥吗?”
父亲说:“是的,传说月宫里住着美丽的嫦娥姐姐,她的身边有一只可爱的玉兔,那只玉兔时刻陪伴在嫦娥的周围,陪伴着嫦娥每一个寂寞的夜晚。你看,月中的嫦娥正抱着玉兔正看着咱们呢……”
我抬头仔细地观察,月亮中好像真有一位仙女抱着一只兔子在向人间张望着。这时候,我想起了读过的书上说的一句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父亲和六哥慢慢悠悠地唠叨着吴刚和嫦娥的故事,我痴痴地望着月亮,听得入了神,思绪不由地飘飞到月宫上去了……
“娃,别只顾着看月亮,快吃口月饼!”母亲的一句提醒,我这才想起了手中的月饼。看着母亲亲手烙的月饼,焦黄焦黄的,我轻轻地咬了一小口,细嚼慢咽,外焦里软,香甜可口。那是一块普通得再不也能普通的月饼,却是我一生中吃的最香最甜的一块月饼。那里有母爱的味道,独一无二的味道……
时光如梭,几十年过去了,每当中秋节来临的时候,我就不由地想起了那个晚上一家人赏月吃月饼的温馨情景。
难忘饥荒年代的那个中秋节,难忘母亲烙的玉米面月饼!
中秋节随笔12
关于中秋节起源说法较多,一种是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拜月亮,这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古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一种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地里的农作物和各类果实恰逢这个季节成熟,又恰逢秋天的一半,农民为了表达这种喜悦的心情就以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作为“秋报”来予以庆祝,并将这一活动方式一直延续下来。还有的一种说法是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这天,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发明了现在咱们所吃的`食物“月饼”,以此作为军饷解决了大量反隋义军的粮饷问题,为了纪念这一天一直延续到现在。不管是哪种说法吧,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古人们在这天的活动各式各样,有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等,各民族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庆祝方式也不尽相同,蒙古族,他们喜欢做追月的游戏,热情奔放的蒙古族人们跨上骏马,在月色皎洁的星空下奔驰在草原上,圆圆的月亮自东而升,自西而下,骑手们就这样执着的追逐着。广西侗族有“行月”的习俗,中秋之夜各寨的人们相继而出,手执芦笙与各寨寨民赛哥赛舞,彻夜长欢。朝鲜族到了这一天也有他们的方式,中秋节对朝鲜族来说也叫“秋夕节”,在这天他们会祭拜祖先、给祖坟除草扫墓,还会进行其他一些活动,穿上漂亮的朝鲜族服装,戴着象帽,挎着长鼓,尽情的展示本民族的歌舞。
吃月饼是节日里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到了如今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一个形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着天上的明月,品着一壶香茗,吃着手里圆圆的月饼,它象征着一家人的美满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后就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杨光辅写到“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如此看来当时的月饼已和现代的十分相近了。中秋佳节云稀雾少,月明星稀,可对于远在他乡的朋友们来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又到佳节时,在此借助苏大词人的一首千古佳作来表达一下远在他乡他国的朋友们的一种思念。
中秋节随笔13
到新公司的第三天,是中秋节。下午,王总喊停了大家手头的工作,齐聚到会议桌旁,女孩儿有些诧异,只见桌上堆满了各种水果零食,不知道要做什么。坐定后,王总交代,这是公司为大家办的简单的中秋欢庆会,希望大家在公司能像一家人一样,有家的温暖。呵呵。女孩儿真心感到幸福了。
期间,王总要求大家都要表演节目,小武跳了一段新疆舞,还是王老师伴唱的,有滋有味。女孩儿唱了一曲王菲的水调歌头中秋,大家纷纷鼓掌。很轻松愉悦的下午,临了,王总给每人发了一个大红包,并且提前下班了。
女孩儿再一次感到意外,或者说惊喜。太惊喜了。这个公司,拥有两位和蔼可亲的老板,拥有一群年轻热情的同事,女孩儿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努力工作,不能辜负杨总的期望。
下班前,女孩儿收到了老板发来的红包,女孩儿没敢打开看,于是悄悄环顾了一下同事们,见大家都安静忙碌的工作中,女孩儿也把红包轻轻的推到了键盘下边。离开办公室,坐在公交车上,女孩儿的心仍在扑通扑通的`加速跳动中。或许,这才是女孩儿期待和向往的工作,对,就是这样,活力,快乐,而且,有惊喜。站在中心广场的国旗杆下,女孩儿点过了红包的数目,那是一笔让她惊讶和惊喜的奖金,女孩儿非常兴奋,非常开心,她抬起头望着月光下清扬的国旗,嘴角和心头一起泛开了幸福的笑容。女孩儿觉得,花儿,真的开好了呢。
中秋节随笔14
八月十五月儿圆呀……中秋节有很多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舞火龙……我还是最喜欢玩花灯。今年中秋因为玩花灯让我有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中秋节,我在奶奶家和奶奶一起吃了饺子和月饼。月饼各种各样,有水果月饼,有冰皮月饼,还有双黄月饼,甜甜的、滑滑的,我都喜欢吃。我还教爸爸玩了有缘份、打手剪刀布两个游戏。
晚上,我和爸爸、妈 妈去了广地花园姥姥家,和姥姥一起玩花灯。在宽阔的文化广场上,我看见圆圆、亮亮的月亮在空中,像一面小镜子。广场边上的一圈树上面挂满了红红的灯笼,晃呀晃呀,好像无数小太阳。广场里,灯火辉煌有很多人在放烟花。月亮静静地挂在深蓝深蓝的天空,上面依稀有些影子,是嫦娥姐姐和玉兔在上面看我们点灯吧。
我们买了一个弹簧式的小猫灯笼,点上了蜡烛,在湖边走了一圈,还唱着歌呢!爸爸还给我买了一束电火花,我拿着它转呀转,转出了一个个光圈。我们大家在一起摆成奥运五环。把广场变成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在商店里,我看见大大小小的灯笼,有小猫的,有红福的,还有龙的。坐在草地上,看见烟花一朵朵升空,美丽极了!有水帘洞,有星光点,还有水花。……
有了点蜡烛的灯笼和美丽的电火花烟花,今年的中秋节,我过得比往年更加快乐。
中秋节随笔15
徐徐的晚风载着一股浓浓的情思,送来了一个温融融的夜。又是中秋,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
晚饭过后,我急忙跑到天台,想看看今年的月亮到底是怎么个圆法。我仰首望着天,却有一块庞大的云层遮住了月亮,只是隐约看见月亮正在云层里疾速行走,附近的云亦被月光染成一片银白,但是月亮总是冲不破云层的包围。月儿在跑,云儿在追,无论怎么样,云儿一定要把月儿遮住。难怪月宫里的老兔寒蟾要为这悲愁不已了。唐朝的李贺在《梦云》中诗云:“老兔寒蟾这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弯佩香逢桂香陌。”尽管浮云蔽月,但是这正是与嫦娥在桂香路上相逢的好时光啊。
这时,一阵风轻轻地袭过,只见月亮像一个娇羞的小姑娘,羞答答地从一片云的背后伸出半个脑袋,偷偷地向下窥探,发现没有什么动静,一扭身出现在空中。她那圆圆的脸庞上挂着慈祥的笑容,静静地俯视着万物。几盏孔明灯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盼望向她飞去,萦绕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凌绢翩翩起舞。一盏大胆的孔明灯竟然狠狠地向她撞去,仿佛要挣脱她去月宫中找嫦娥和玉兔游玩。“轰!”的一声响起,绚丽的烟花为寂静的天空增添了色彩,也亦是为这一盏孔明灯的大胆而喝彩。
“你这个小机灵鬼,就知道你会在这儿,快来帮忙搬东西,我们要开始拜月了!”妈妈的声音传来,打破了我那如决堤的洪水般的思绪。
“哦,我这就来!”我急忙跑下楼去,生怕过了几秒那皎洁的月亮就会消失不见。
搬完了东西,我们便开始了拜月“典礼”,虽不知这样的习俗是从哪里流传下来的,但是我觉得这一定是个好兆头。放眼望去,邻家的都在拜月,那火红火红的蜡烛被微风一吹,霎时灭了。难道这是在为月亮庆生?我疑惑不解。
爸爸搬来几张椅子,好让我们可以休息一会儿;妈妈捧来水果、月饼和茶,我们一起坐在天台上,吃着美食,喝着清香的茶,欣赏着这片美景,谈笑风生。
过了一会儿,我央求着爸爸让我放一个孔明灯,虽然这是件很危险的事,但是它的寓意总是好的。就这样,我放了一个孔明灯,它承载着我的心愿朝天空飞去……
皎洁的月亮,数不清的孔明灯,绚丽的烟花,把中秋的夜晚装饰得更加的美丽,如痴如醉地望着这迷人的景色,恍惚觉得身处仙境一般,又似在画中畅游。
【中秋节随笔】相关文章:
中秋节随笔12-09
中秋节快乐随笔04-30
【热门】中秋节随笔02-08
中秋节随笔【精】02-08
中秋节随笔【热】02-12
中秋节随笔【推荐】02-12
【热】中秋节随笔02-07
【推荐】中秋节随笔02-12
中秋节随笔【荐】02-12
【精】中秋节随笔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