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探索活动,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2.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水的循环》《多变的云》;酒精灯;试管;试管夹;幼儿查找的相关资料、图书;电饭锅;玻璃;前几天与幼儿一起洗的手帕;小实验记录表;笔;排序表及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它怎么了?(干了)水到哪里去了呢?
二、幼儿探索活动
请小朋友到桌子上去查一查,看一看相关的资料,然后告诉大家水到哪里去了,好吗?这里有小朋友准备的资料有电脑,在小实验中有一张记录表,在做实验时你发现的秘密纸上有就在后面打勾,没有的就用自己的方式在下面记录。
1.第一组:幼儿的资料、图书
2.第三组:实验(强调安全)
3.第四组:电脑
刚才小朋友找了很多的资料并且做了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加热,才会变水蒸气)
(幼儿回答)
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三、利用多媒体,了解水的.循环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1、播放课件:《水的循环》(一)
小水滴怎样才能去旅行呢,它会想出什么办法?
有谁会它?
离开了大海它会变吗?变成什么?
2、播放课件:《水的循环》(二)
让我们看一看,到底是谁帮助了小水滴,它变成了什么?(水蒸汽)
播放课件:《水的循环》(三)由于太阳光的照射,水面慢慢的变热,就变成了水蒸汽,慢慢上升在天空中聚集成云。
3、播放课件:《水的循环》(四)
水变成云后会怎么样?它还会变吗?它会变成什么?
幼儿讨论后回答
4、让我们来看一看,《水的循环》(全)
幼儿边看,教师边做解释。
大海水——水蒸气——云——雨雪等——水(大海),然后又重新开始的这个过程就是水的循环。
5、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排序表,还有——请你从红旗处开始把水的循环过程排一排。
5、那谁来告诉大家手帕上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四、环保教育
1、在我们的生活中能离开水吗?
2、那,我们怎么来保护水资源?
让我们大家一起收集保护水资源的资料,然后向大家来介绍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有一天午睡时,小朋友在脱衣服时听到了噼噼啪啪的声音,有的小朋友说玩滑梯的时候头发在“跳舞”,觉得很奇怪!还有一次,我们为女孩子们梳头,孩子们发现头发被梳子吸起来,十分好奇。《纲要》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静电”这一活动,让孩子们认识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知道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活动准备:记录表 碎纸屑 塑料小勺 塑料梳子 塑料尺子 塑料剪刀 铅笔 排笔 水彩笔 吸管 玻璃瓶 幼儿事先分为4组(红、黄、蓝、绿)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⑴教师出示塑料小勺
⑵教师变魔术,让塑料小勺吸起纸屑。
教师:想让它发挥魔力,还得请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2、幼儿用小勺自由探索,将小纸屑吸起来。
⑴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⑵请幼儿尝试操作
⑶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⑷教师小结。
教师:其实我们这个神奇的魔术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起来。摩擦的力量大,静电产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纸屑就越多。
3、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⑴教师出示记录表。
⑵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教师:小魔术师们,我们研究魔术的时候,桌上的材料不要争抢,自己先拿一种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盘子里,再换另外一种材料。
⑶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⑷师幼交流实验结果。
⑸教师再次实验。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4、 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⑴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遇到的静电现象。
⑵教师小结: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产生静电现象。脱衣服时,我们身上的毛衣和衬衣和头发都会产生静电现象。
5、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教师:小魔术师们都学会了我的魔术,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给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2、幼儿能感知水的三态变化,初步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活动重点:
幼儿感知探索水的三态变化,初步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活动难点: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实验感知水的三态变化,而不是教师直接口述给幼儿这个概念。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热水壶一个、凉玻璃片、装有热水的玻璃杯子、每人一块冰、图表
活动过程:
1、情景设置:"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数1.2.3把它请出来好吗?
2、出示冰块,感知,讨论教师出示冰块,引导幼儿感知,教师启发式的提问。
(1)小朋友这是什么啊?
(2)讨论水和冰有什么不同?
(3)小朋友,那水为什么会变成冰啊?
3、观察和实验
实验一:
教师将电热水壶中的水烧开,幼儿仔细的观察,之后教师再出示相应的图表一。
提问:(1)小朋友,你们要仔细的观察热水壶,告诉老师你看见什么了?
(2)那水和水蒸气一样吗?
(3)想想水为什么会变成水蒸气啊?
实验二:
在热水杯上放块凉玻璃片,幼儿再观察,并出示图表二。
提问:(1)小朋友,老师在热水杯上放了一块凉玻璃片,你们仔细地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
(2)你们想一想为什么会有小水滴呢?
实验三:
幼儿分组实验,自己操作教师发给小朋友每人一块冰,幼儿自己操作,感知观察,动手体验探究的乐趣。出示图表三。
4、听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和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
提问:(1)小水滴被太阳公公晒着变成了什么?(水蒸气)(2)水蒸气在天空遇到冷变成了什么?(小水滴)(3)小水滴遇冷变成了什么?(雨,雪)(4)最后小水滴又回到了哪?(大地)5、看水的`三态循环图加深幼儿对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的了解。
活动延伸:
游戏:集体游戏《我是一滴快乐的小水滴》把自己化作水滴以游戏的的形式巩固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引导幼儿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
2、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细致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1、已认识各种脚印。
2、课件:ppt画面
3、幼儿侦探卡人手一张,笔。
4、侦探道具(眼镜,放大镜)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事件起因――少了商品。
1、点击ppt画面一:熊猫开超市。
师:熊猫开了一个超市,生意可好了,来买东西的顾客非常多。一天的生意忙完了,客人都走了,熊猫要货物,清点商品数量了。
2、点击ppt画面二:商品清单。
幼儿对照自己的清单卡,记录数量。
师:算出来的单子仔细观察一下,发现什么问题?
幼:货架上有1块蛋糕,记录单上有3块蛋糕,少了2块蛋糕。
幼:货架上有3罐蜂蜜,记录单上有4罐蜂蜜,少了1罐蜂蜜。
二、进行侦破。
1、猜测。
师:那少了的1罐蜂蜜,2块蛋糕会到哪里去了呢?
幼儿猜测,自由交流商店可能发生的情况。引导幼儿说出有人拿走了。
师:到底可能是谁拿走的呢?让我们来看看今天到过超市的顾客们吧!
(有熊、猴子、狐狸、小狗等6种动物,动物神情、动作、衣着等各不相同,有利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与推理。)幼:是猴子,因为它戴着一副眼镜像坏人。
幼:可能是小狗,因为狗在流汗,很紧张。
幼:是熊,因为熊爱吃蜂蜜。
幼:可能是鸡,因为鸡背着背包上超市,很可疑。
幼:……。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可是这些都是你们猜出来的,光凭猜行不行,想想侦探破案需要找到什么?
引导幼儿得出:找线索。
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侦探,一起去找线索吧!
2、根据线索,圈定嫌疑人。
线索一:脚印(点击ppt画面五:脚印)师:在蜂蜜和蛋糕的柜台前,留下什么呢?
幼:弯弯的月牙形的是马的脚印。
幼:像竹叶样的是鸡的脚印。
幼:枫叶样的是鸭的脚印。
幼:圆圆脚趾的是狗的脚印、尖尖脚趾的是狐狸的脚印。
师:留下这些脚印的`人,很可能就是拿走蜂蜜和蛋糕的嫌疑人。
师:我们每个小侦探都有一张这样的侦探卡,请你们把留下脚印的小动物找出来,在第一行里做个记号,表示它是嫌疑人。
幼儿操作,打勾记录,教师在大侦探卡上记录。幼儿纠错。(教师巡视)
线索二:黄色格子布。(点击ppt画面五:黄色格子布)师:除了脚印,柜台前还留下了什么?
幼:一块黄色的格子布。
师:留下这块黄色格子布的人也可能是嫌疑人。这块布会是谁留下的呢?我们还是看看这些顾客仔细找找看。
请幼儿找到后自己说说在哪些小动物身上有这块黄色格子布,教师倾听。
提出观察要求:观察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小动物身上的每个地方都要仔细看,这样才能一个都不漏掉!
师:请你们把可能留下黄色格子布的嫌疑人也找出来,在第二行里做上记号。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幼儿操作,打勾记录,教师在大侦探卡上记录。统计找到了2位嫌疑人。
线索三:目击者。
师:除了在柜台前发现的脚印和黄色格子布外,我们还找到了一位目击者。
(小猪)什么是目击者呢?(看到别人拿东西的这个人就是目击者。)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目击者是怎么说的?
小猪说:我看见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穿着一件背心,背心上有数字"58"。(教师体态)幼儿复述目击者的话。
记录线索。一边听目击者的话一边将这条线索在第三行第一格里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打勾记录,教师在大侦探卡上记录。
3、推理、结案。
(1)、思考:根据线索找到了这么多的嫌疑人,那到底谁最有可能是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请幼儿看着自己的侦探卡,思考分析。
幼儿讨论,引导幼儿从三条线索和对应的嫌疑记号着手,找出最有可能的嫌疑人。
(2)、幼儿推理:谁是最可能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
师:不能光凭一条线索就能断定谁是嫌疑人!
幼儿自由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小狗)
(3)、结案,了解真相。
师:小狗就是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那狗为什么会拿蜂蜜和蛋糕呢?
请幼儿个别发表意见师:那我们一起去问问小狗,看看小狗会怎么说。
小狗说:我是小熊家的邻居,熊妈妈生病了,很想吃蜂蜜蛋糕,可是家里的钱都拿去给熊妈妈看病了,小熊哭得很伤心。我舍不得可怜的熊妈妈,所以才到商店里拿了蜂蜜和蛋糕。
4、案情动机讨论。
师:真的是小狗拿走了蜂蜜和蛋糕,狗为什么要拿走蜂蜜和蛋糕呢?小狗这样做对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使用水温表,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3、乐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黑板、粉笔、扇子、空碗、冰块等数量能满足幼儿分组活动的需要。
2.水温表、热水杯、抹布每两人一份,幼儿用书中的记录单、笔。
3.活动前已学会使用水温表看读数,并会记录两位数的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设想让热水变冷的各种方法,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法。
1.教师:聪聪刚才在室外锻炼出了一身汗,他跑回来准备喝点水,可是从茶水桶里接出来的热水太烫了,你有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凉吗?
2.教师:你的办法是什么?
3.教师:看看黑板上的记录,现在一共有多少种方法了?这些方法是哪些小朋友想出来的?聪聪要为他们鼓掌,感谢这些小朋友能积极想办法,并把想到办法说给大家听。
4.教师:在这么多方法中,哪些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条件尝试的办法呢?
5.教师:现在可行的办法还剩下几种?
(二)师幼儿讨论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分工。
1.教师:怎样才能知道用了这些办法后,热水是不是真的变凉了?可以用什么来测水温的变化?(用水温表)
2.教师:怎样就证明水变凉了?
3.教师出示记录表:记录表上有几个空格?想一想,第一次测量的水温记录在哪里?试过选择的方法后再测的水温记录在哪里?
4.教师:现在你可以去找一个好朋友商量一下了,你们准备选择这里的哪一种办法来试验,先把你们的方法画下来。另外你们还要商量一下,做试验时谁负责测水温,谁负责做记录。
(三)幼儿结伴试验使热水变冷的方法。
教师为每一组幼儿倒一杯热水,幼儿按事先的分工一人测水温,一人做记录。教师控制两 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让幼儿分别测量并记录实验前后的水温。教师巡回幼儿的的实验,指导有困难的幼儿使用水温表及做相应的记录,提醒幼儿用过水温表后要用抹布擦干,小心地放回盒中,避免找碎。
(四)幼儿汇报实验过程、结果,并证实所先方法的可行性。
1.教师:谁来说说你和同伴是怎么合作进行实验的?
2.教师:你们使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最先测量的水温是多少度?后面几次测得的水温分别是多少度?你们认为这种方法能让热水变凉吗?你们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3.教师:还有其他小朋友也用了他们这种方法吗?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做的结果和他一样吗?你们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
4.教师:哪些小朋友还用了其他方法?(分别请使用不同方法的幼儿做实验汇报,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和总结)
活动延伸:
活动区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幼儿遇到要让热水变冷的情况,教师可帮助幼儿迁移已有的经验解决困难。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与实验的`欲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这些方法都能使热水变冷”,但是不同的方法又不一样的效果,使幼儿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本次活动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由于温度计我们小朋友平时接触的并不多,所以在课前我丰富了幼儿关于这方面的经验,而孩子们通过课前的准备,活动中基本都能用温度计进行读数。但是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活动中的语言要规范,特别是在科学活动中,提问需精确,对于幼儿的回答应回应给与提升,能让幼儿更清晰地理解教师提问的目的或实验的要求;提供的材料不应只限于3种,应给与幼儿更开放的探究空间,可把现在可以实行的方法都提供给幼儿,使幼儿有更开放更自由选择的空间,更好地体现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记录表的设计有些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可以再开放些,不要把方法都事先展示在表中,可以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画出并记录下来等等。总的来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活动目标基本达成。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 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离不开水)。
2、学习分辨鱼类和非鱼类,并说出理由。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于鲫鱼和金鱼已经有了充分的观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物质准备:《小朋友的书》、金鱼和鲫鱼的手偶各一个、人手一张指示牌,正面笑脸,反面哭脸。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
--《鲫鱼搬新家》的故事。
二、找出鲫鱼和金鱼的共同特征
--通过比较在黑板上罗列出鲫鱼和金鱼的'共同点。
--及时帮助幼儿归纳总结出鱼的特征。
三、辩论赛:它们是鱼吗?
--提出问题:乌龟鱼是鱼吗?幼儿举牌回答,笑脸表示肯定,哭脸表示否定。
--请幼儿分成左右两队坐,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直至说服对方,得出正确的结果。
--教师播放乌龟生活习性的视频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乌龟不是鱼。
--提出新的问题:墨鱼是鱼吗?再次辩论,结束后播放视频请幼儿了解。
四、《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
--小朋友,你认识这些水中生物吗?哪些生物你觉得不是鱼类呢?说一说你的原因。
活动延伸:
请你再去收集资料:还有哪些"*鱼"其实不是真正的"鱼"。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05-14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24
大班科学教案11-09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荐)大班科学教案07-20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07-21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荐】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