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必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能在交通路口场景图中将交通标志、人物、车辆以及道路的关系表现清楚。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有意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3、表现出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社会体验,获得交通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1、交通标志的识记与掌握。
2、回忆并画出小朋友放学回家时过交叉路口的情形,加深学生对交通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人物以及场面的协调构图的能力。
3、在游戏中体会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教学难点:
人物与环境的主次表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识交通标志
1.放录像
大街上多热闹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为什么大家都这么井然有序的呢?难道车不怕碰了人,人不怕碰车?快看,这是什么?请一个同学说一说。
2.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的交通标志,都是老师在大街上拍下来的,你在平时的生活中还看到了与老师看到的不一样的交通标志吗?你能猜出它所表达的'意思吗?
3.你能试着将你所看到的交通标志画下来吗?
二、学生尝试作业
1.将已经画好的标志贴在黑板上
2.老师再将表示同样意思的交通标志贴在学生作业的旁边,让学生对比观看,找出记忆中记得不完整的地方
3.小结: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的交通标志,说明小朋友平时对生活观察仔细,很好!交通标志像一个无声的警察,默默的指挥着交通,让人和车都有序的行走和行驶,在没有交通警察的状况下,能自动的维护城市的交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交通标志设计简单、易识别,颜色也有特殊的规定,如:红色代表禁止,蓝色代表说明,黄色代表警告。刚才小朋友已经有所了解,一定要记牢,好吗?
一、观赏录像带
1.录像带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还有其他的人和物体吗?
2.你能上台来表演一下吗?请几位小朋友演过马路的人,请一位小朋友演警察。
3.小结:同学们演得真不错,红灯一亮,不慌不忙排好队过马路,警察叔叔在一旁忙着指挥交通呢!还有的小朋友三个一群,两个一起手拉手过马路,他们表现得真棒,你们平时就是这样过马路的吗?如果是那就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
二、讲解构图以及画面内容
1.画面人物的画法。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画一个背着书包走路的人。
2.老师在这个人物的基础上再添画出有遮挡关系的人物,也可以在这个人物的前、后添画其他人物。
3.画完人以后再画出马路上的车和建筑物。
4.最重要的交通标志也要画,画在哪里呢?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老师不说,等会儿在你的画面中找答案。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奇妙的爬行
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并充满画面作画。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间蕴涵的美,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作画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B.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C.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B.培养学生细致认真、大胆作画的习惯。C.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现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2)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容。
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
美术教案 篇3
教材画梅分析:
本课画梅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画梅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画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知识技能目标
1 .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
2 .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3 .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 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课时,学生大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涉及学科: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等。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学具——课本、国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引入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 ?( 生答 )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 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 )
师:这些梅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 ? 为什么 ?( 生答,教师予以鼓励 )
师: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今天, 同学们就和老师一同走进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洁、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坚毅。 ( 情境导入——激趣 )
二、赏析、探究
( 一 ) 赏梅: ( 多媒体展示 )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 6000 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 3000 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 2150 年的历史。
美术教案 篇4
第三课田野的色彩
课目
第3课田野的色彩
年级
一年级上册
执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线线交织,
构成田野
1.画线带入情境:把画纸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想象着在这画纸上散步,慢慢地用线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
2.分割布局:再从另一个方向走一走?三条路,把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块田地了,近处的看起来大一点,远处的小一点。请一位学生添画条小路再分出几块田地。
3.工业化的田野分割:在更广阔平整的土地上,开着农用小车,快速地直直地开垦农田,老师快速示范用直线划分出田地。还要怎样分割?请一位学生尝试。
在实物投影仪上表现。
色彩认知,参观田野
1.有了这么多田地,种点啥呢?先向农民伯伯学习学习。
农民伯伯说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识抢答。认识它吗?是什么颜色的?
(1)、这块田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田?——天蓝,刚刚插秧的水田。
(2)、这是什么颜色?生长的是什么?——草绿,没有成熟的水稻
(3)、这一片呢?——橘黄,成熟的水稻
(4)、这个呢?——油菜花、红高粱、紫云英。
请学生对照油画棒的颜色,挑选出来与教材中的小图对应着摆好。尝试着在小纸片上涂画一块试验田,老师收集一些尝试作业按照涂画方法归类备用。
2.现在农民伯伯请我们坐飞机,去参观他们耕耘的田野,出发吧!
交流:你觉得田野怎么样?说说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
1、 课件出示蓝绿相间的水田等几种代表性的`田地。
2、 课件依次展示美丽的田野风光图片,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
启发想象,涂画田野
看完了农民伯伯的田野,农民伯伯也想看看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们的田野里种些什么呢,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试试。
1.请个别学生将试验田的尝试作业涂色方法,在分割好的田块中展示,师生共同学习如何大片涂色(安排哪里也种这个就继续这样涂)、用线条排列涂色(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点点播种般的快速点涂(可表现苗、花、果实等)、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
2.这几片中间还留了一块,用什么颜色好呢?提示: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田埂才分明。
3.如果你想还可以在一个田里加一个点缀(池塘、大树、拖拉机、稻草人、谷仓等)。
在实物投影仪上表现。
欣赏范作,自主表现
1.出示最后效果图,再欣赏学生作业。
2.作业要求:线线交织,块块涂色,画出一片迷人的田野。
课件依次出示学生作品图片
展评作业,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1.互评作业,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
2.看到这么美丽充满希望的田野,农民伯伯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调歌颂美丽的田野,我们也辛苦了一起来放松一下。
课件播放一首田间小调。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巨人与小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的想像力;学会用变形夸张与组合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
2、过程与方法:分别从巨人与小矮人的角度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形象特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意想不到的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收集与讲述相关的童话故事;共同参与画家与同龄人作品的.欣赏点评活动。
【教学重点】
扩大想像的空间,增大奇思异想的力度。
【教学难点】
如何以周围的环境衬托出自己变大或变小。
【教学准备】
1、彩色笔
2、有关“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从小我们就听过很多巨人和小矮人的故事。今天有一个巨人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大家发现没有?能看出他是“巨人”吗?谁来形容一下他到底有多大。
二、欣赏感知
1、欣赏课本中的卡通图《草丛中的世界》,感受草丛中的卡通动物世界,猜猜谁是巨人和小矮人,想想它们中间有怎样的历险童话故事。
2、欣赏《巨人》,感受飞奔的巨人与海滩小朋友的夸张对比。
3、谁变大了,谁变小了,他们在干什么?
4、课件展示“巨人”照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巨人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5、欣赏《我变大了,老虎变小了》,感受凶猛的老虎变成小动物,我变成了大人,感受一种安全感,感受画面对比强烈的色彩。
6、欣赏《巨人筑城堡不费力气》,体验巨人建筑师的角色,会有什么奇迹出现呢?
7、课件展示“小矮人”照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小矮人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2课时)
8、欣赏学生作品,感受变成巨人或小矮人可以做许多有趣的事情。
9、总结:在绘画创作中通过改变周围环境来衬托出自己变大或变小后的奇遇。
一、故事导入: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的童话故事在古今中外都广为流传,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这个童话故事。
二、提出问题
1、假如你变大或变小了,你周围的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你有这方面的体验吗?(提示:如站在高楼上看地面,游览世界之窗的感受等等。)
三、说一说
把自己变成你所想像中的巨人或小矮人后所发生的故事讲给同桌听听。
四、作业要求
用线条、色彩画出你变大或变小后发生的有
趣的事!
五、作品展评
自由展示作品,评一评:
(1)谁的想像力最丰富、最新奇?
(2)谁画的人物表情、动作既夸张又有趣?
(3)谁的画面表现得最美?
美术教案 篇6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 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
四、形式探讨
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
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
第2课时
一、导入
根据上节课同学们提炼出的造型元素,同学们知道了实景与画的相似之处,这节课我们进行创作。
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二、欣赏提升
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板书:主观设计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四、拓展评价
1.典型展评: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 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画。`
3、 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新同学的外貌特征,并大胆自由的运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同学绘制肖像。
教学难点:
同学外貌特征的把握,背景的添加。
教具准备:
不同风格的名家肖像画。
学具准备:
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互相观察,并对同学的外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二、 引导
教师出示其中一位同学的照片,请同学们猜猜“这是谁?”“为什么是他?”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画肖像画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的道理。
三、 观察讨论
“假如让你画一幅肖像画,你会选择画谁?你在绘画过程中会注意到哪些?”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本班同学,选择好绘画对象后,对同学的外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通过描述让学生懂得画肖像画要抓住写生对象的脸型、五官、发型等与别人不同的特征。
四、 欣赏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画家肖像,引导学生观摩不同风格的名家肖像画,使学生懂得画肖像画既要找抓人物特征,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象力,又要体现自己的风格。鼓励学生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绘制肖像。
五、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学生根据自己所选择的材料进行创作,教师热情的投入指导、创作。
美术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讲故事、配演说词、示范、临摹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飞天的故事、飞天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2、认识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的形象,了解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造型特点和飞行姿态,掌握飞天的三个经典样式,同时能用简单的线条临摹或描摹飞天作品
3、体会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形象特点,从而促进审美情感的.升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中国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的形象,掌握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造型特点和飞行姿态,辨别出飞天的三种基本样式
2、难点:分析飞天形象的时代特征,使学生能用简单的线条临摹或描摹飞天作品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固体胶、彩色水笔、剪刀、4k卡纸一张(教师)各种飞天图案若干组,圆形、方形、三角形构图框若干组,课件一个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分步局部出示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天壁画
问题一:你们认识这个艺术形象吗?它是谁?引出《双飞天壁画》以及这幅壁画的所处地址
学生活动(一):观察,独立发言。
(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深入:探索感知,欣赏分析
教师引导:讲述飞天形象的来历及历史
问题二:听了上述故事,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做一做这些题吗?
问题三:看视频,听教师概括讲述飞天的发展历史和用途。你还知道飞天被画在莫高窟的哪些地方?
问题四:飞天形象给你留下哪些印象?
学生活动(二):听故事,完成填空练习
学生活动(三):看视频,听讲解,完成教师提问
学生活动(四):小组讨论,表述欣赏感悟
(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做填空、个人发表等学习形式,分析欣赏唐朝飞天的形象,感悟飞天的形象韵味)
3、作业:体验实践,学以致用
教师引导:出示敦煌莫高窟飞天图一组
学生活动(五):当回小导游,请为这组图配上解说词
学生活动(六):请学生朗诵
学生活动(七):看锦囊,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图配上解说词
学生活动(八):请学生朗诵图配上解说词
(通过小组合作配解说词活动,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巩固所学飞天的知识)
4、课后:拓展开发
教师引导:
问题五:如果请你临摹飞天,你会选择哪些绘画工具和材料呢?为什么?问题六:美丽的飞天会是用哪些工具材料绘制的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九):小组交流表述
教师总结:毛笔勾线,矿物颜料绘色
(通过交流表述,引出飞天壁画的创作材料,为下一课时的学习作准备和铺垫)
美术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风景画的透视、构图
教学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执教教师董春海
情感态度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价值观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画风景。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
过程与方法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
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
教学重点
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
教学准备
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学生计间
教学过程作教师活动
活动意图分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图结合教材图片,让学生体会、感受不片同季节不同色调的风景画。感受理解色彩欣给人的不同的视觉心理。赏。合作交流、全面提高。想象、提高
朝戈、古元、霍贝玛等名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色调和各种色彩表现形式来表达内心感受的。
独立思考,回答。
激发2学生学习兴趣。
二、分析作品。
三、对比讲解。
分析赏析8问结合题,。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的表达。
结合教材中的《马棚》讲述平行透视学生取长10和成角透视。观补
要点:1、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又察、短,叫一点透视,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又讨共同叫两点透视。
二、自主探究。
三、交流提高。
四、学生练习。
纠正。
小1、什么是构图?学生组2、如何构图,结合课本4副绘画作品分自合析。学、作思。考。交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学生流回。答、
补充。
学1、通过想象,将课本风景作品以局部扩展,小组以描绘成一幅完整的风景画。合作致2、参考风景图片,改变原画色彩关系或形练用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习。。(二选一练习)
展示作品,教师适时点评。
提高5自学能力。提高5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节。
学会20表现、大胆创造。
学生提高10互表达评。能力。
1、画家乡的风景
板书设计
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构图
教学反思
美术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通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学习简单的构图和色彩运用知识,鼓励学生在造型活动中大胆而富有个性地表现自己在旅途中的亲身感受和经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表现旅途中的所感所想交流分享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
2、操作目标:尝试用不同的构图和色调,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旅游的印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关注生活,用艺术再现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表达自己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参观是去观看我们不常见的事物;旅游是去游览我们不常去的地方。你外出游玩过吗?说一说你自己旅行的感受,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二、游戏激趣:
出示地图,请学生自己找一找自己旅游过的地方,并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地优美的景色和风俗习惯。教师及时出示风景图,使学生形成进一步的感知,产生对祖国风光的浓厚兴趣。
三、欣赏作品:
多媒体展示欣赏的'作品,加深学生对参观和旅行的独特感受,并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范作的表现手法。
师:画面中表现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最吸引人,为什么?试着分析画面中人物和景色的主次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构图和色调,以形成初步的处理画面的能力。
四、构思创作。
大家参观及旅行过的地方一定很多,但我们不能将看到的全画下来,只能选取印象最深、最有趣、最吸引人的地方加以表现。
小组讨论:表现的形式,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五、展示评价:以我是一名小导游的方式展开评价。
六、课后拓展。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美术教案02-22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02-20
《美术》教案03-08
美术教案(精选)07-20
(精选)小班美术教案07-10
大班美术教案06-22
美术教案范文04-14
美术蝴蝶教案04-17
大班美术教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