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19 10:42:3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教案范文锦集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科学教案范文锦集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2、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认识新词:脚蹼。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小鸡和小鸭》课件一个

  2、经验准备:见过小鸡和小鸭

  活动过程

  一、有鸡蛋的孵化,引出主题,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T: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

  S1:鸡蛋。

  S2:蛋。

  T:这是两只蛋,你们知道这两只蛋是一种动物的蛋吗?

  S:不是。

  T:那它们分别是谁的蛋呢?

  (引导幼儿观察蛋的颜色来分辨出黄色的蛋是鸡蛋,白色的蛋是鸭蛋。)

  T:是不是小朋友们说的那样呢?咦!好像我听到破壳的声音了,看看是谁先出来了?S:小鸡。

  T:哦,原来黄色的蛋里藏的真的是小鸡,那白色的蛋里呢,我们把它请出来好吗?1、2、3…..

  S:是小鸭。

  (通过验证,认识鸡蛋和鸭蛋)

  二、积极探索,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1、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

  (1)初步感知,自由观察

  T:小鸡和小鸭它们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鸡是怎么样的?小鸭又是怎么样的?S1:嘴巴不一样,小鸡嘴巴尖尖的,小鸭嘴巴扁扁的。

  S2:脚不一样,小鸡的脚是分开的,小鸭的脚是连着的。

  S3:走路不一样,小鸡走路快快的.,小鸭走路一摇一摆的。

  S4:叫声不一样,小鸡叽叽叽,小鸭嘎嘎嘎。

  …………..

  (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发言,表扬语言完整,找到不同不一样的幼儿。)

  (2)深入探索,按序观察

  T:还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了?那我们一起从头开始找一找,看有什么漏掉的地方。(言语及动作引导,帮助幼儿学习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探索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完成第一张表格。)

  2、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习性

  T:小鸡和小鸭肚子饿了,想到外面去找食吃,他们回去哪里找呢?

  S:小鸡去草地,小鸭去池塘。

  T:它们吃的一样吗?

  S:不一样。

  T:它们都吃什么?

  S1:小鸡吃毛毛虫。

  S2:小鸭吃小鱼。

  ……….

  T:先来帮小鸡找一找草地上的食物吧,都有些什么呢?

  S:大米、青菜、毛毛虫。

  T:哦!原来小鸡吃的食物有大米、青菜、毛毛虫。那小鸭呢,我们也来找一找。S:小鱼和小虾。

  T:我们一起说一说小鸭吃的食物是什么。

  S:小鸭吃的食物有小鱼和小虾。

  T:好,我来考考你们,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他们吃的是什么了。

  (根据幼儿的回答操作课件)

  T:你们真厉害,都知道了,表扬表扬自己吧!

  三、结束活动

  T:小鸡和小鸭吃的好饱呀,该是时候回家了,我们学着小鸡和小鸭走路的样子一起回教室吧!

  (播放音乐,组织幼儿一组跟着一组,一个跟着一个的回教室。)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认识磁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活动主动探究磁铁的穿透性,帮幼儿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

  2.让幼儿在实际的主动操作中感受探究的快乐,在评价中体现成功的愉快。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块磁铁,各种物体(小磁铁、铁钉、扣子、塑料袋、纸片、布片、纸杯、泡沫等),操作纸(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了解“发现”

  1、 提问:幼儿上课的环境有什么不一样?

  不断的说出“发现”这个词,让幼儿对“发现”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发现环境的不同,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缓解幼儿紧张的情绪,以便导入课题。

  2、 提问幼儿前段时间玩磁铁的发现? 请幼儿依次发言,老师作小结:

  ① 磁铁能吸铁的东西

  ② 磁铁能和磁铁吸起来

  3、 老师:老师带来了不是铁的东西,问幼儿能不能被吸起来(请幼儿依次回答)。

  4、 老师: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将它们吸起来。

  揭开每组桌上用来遮盖的布,每组的幼儿分别从篮子里拿出各种物体试验看能不能被磁铁吸起来。

  5、在记录纸上画下来,先画磁铁,再把自己吸住的东西画在磁铁上

  6、将幼儿的记录纸收上来贴在黑板上,配班老师将每人小盆里的东西倒入大盆子中

  7、请幼儿导黑板前来,分别讲述自己将什么东西吸起来了。幼儿说出自己吸到什么东西后,老师再问其它幼儿有没有跟他一样的。

  8、老师: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组小朋友吸的东西多,幼儿开始比赛。

  9、老师分别到每组前讲述比赛结果,分组数,并在黑板上记下每组的数量

  10、老师:我们再进行一轮比赛好吗?

  11、老师分组讲述比赛结果,分组数,将重复的东西剔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

  12、幼儿帮老师收拾操作材料

  13、老师:磁铁真的把不是铁的东西吸起来了吗? 幼儿分别回答,并根据幼儿的讲述做实验,实验成功后,老师问:磁铁到底在吸什么?

  小结:磁铁还是在吸铁,只不过透过纸、布片把铁吸起来了。

  老师:磁铁还能透过哪些东西把铁吸起来呢?我们去找一找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自始自终都围绕着老师创设的环境进行,刚开始老师让幼儿了解“发现”一词,循序渐进,让幼儿有一个过渡的过程,这个活动基于幼儿在以往的活动中已有发现磁铁的经验,启发幼儿回忆有何发现。在幼儿操作后,在记录纸上画下自己用磁铁吸住的东西,记录纸下方注有“姓名”一栏,但没有一个小朋友将自己的名子填上,没有起到作用。

  在幼儿分别讲述自己用磁铁将什么东西吸起来的时候,老师应引导幼儿是怎样把不是磁铁的东西吸起来的,在比赛前,老师没有交待幼儿一定要吸不是铁的东西。

  在小组活动时,老师应引导幼儿合作探究,在数数量时应让幼儿自己数自己组的数量,再报出来,或者为了更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可在比赛时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几个人拿东西吸,一个人专门记录吸到的东西,并数数。

  本次活动有静有动,有可操作性的由西,整个活动安排的比较轻松。

  本次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其它幼儿无法参与进来,幼儿无法实现相互交流,无法实现互动,这个环节值得老师思考。

  “让幼儿与环境对话”表达了环境创设的一种新取向,实现了环境创设的一种质的转变:变静态环境为流动环境,变单一环境为整合环境、变局部环境为宏观环境,变物质环境为心理环境,同时促进了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发挥了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真正实现了环境与幼儿的“对话”。

  小百科:如果将地球想像成一块大磁铁,则地球的地磁北极是指南极,地磁南极则是指北极。磁铁与磁铁之间,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所以,指南针与南极相排斥,指北针与北极相排斥,而指南针与指北针则相吸引。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会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2、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重点:借助材料制造声音,制造不同的声音。

  难点:感知材料和声音的关系。

  准备:各种空瓶子、罐子、盒子,、豆豆、米粒、纸片。

  活动过程:

  一、 声音的奇妙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们看?

  2、让我们听听瓶子有没有声音?再听听豆子有没有声音?

  3、现在你能想办法使他们发出声音吗?请幼儿说说。

  二、幼儿制造声音。

  1、第一次尝试操作验证

  1)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集合,交流怎样制造声音。

  2、你们看老师也找了两个好朋友,(教师出示)他们也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你们听

  (1)教师出示分别装着豆豆、米粒的`铁罐,纸片的铁罐,依次摇动铁罐,让幼儿听辨。(这个声音像什么?并出示给幼儿看。

  小结:不同的朋友在一起,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2、再次探索操作验证

  1)小朋友现在让我们再去找两个不同的好朋友,让他们发出好听的声音,听听他们的声音有些像什么?

  2) 幼儿操作,再次制造声音,探索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集合,交流怎样制造声音。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

  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2)

  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

  【教学过程】

  一、比较水的温度

  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

  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板书:温度

  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5、师: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

  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板书:温度计

  二、观察温度计

  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2、分发温度计,提示: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

  3、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出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教材上P43的3个)”,这三个问题你们都解决了吗?如果没有,再观察一次。

  5、学生对照问题,检查自己是否都解决了。再观察。

  (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量程;刻度)

  6、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汇报交流。(预设: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开后一会,液面下降。)

  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1、师:出个题目考考你:“25℃”,你会读吗?

  学生试读

  2、师: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例:“28摄氏度”怎么写?“零下8摄氏度”怎么写?

  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师:我们再来试一下,出示:0℃ 37℃ —5℃ —10℃

  (此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3、出示自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同学读或者写,巩固。同时强调:零下温度自0℃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1、现在请每个同学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并记录。

  2、交流: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什么会不同呢?(参考P44图)

  (预设: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种:俯视、仰视;从嘴里呼出的热气。)

  师生讨论,并明白: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五、拓展

  1、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课后考虑一下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看课程表,知道课程表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能按要求快速准确地找课。

  3、简单了解幼儿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强化幼儿作小学生的.角色意识。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会看课程表,能按要求迅速准确地找课。

  活动准备:

  小学一年级课程表1张;卡片若干份(与幼儿人数相等);一年级课本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简单了解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师:再过一段时间,小朋友就要上一年级了,成为一名自豪的小学生,小学和幼儿园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1、上课程序不同(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演示)

  2出示一年级课本并引发问题:每天都需要带哪些课本去上学呢?上课了,需要提前拿出什么课本做好准备呢?(幼儿交流后教师点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课程表》,认识了《课程表》,这些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二、观察认识课程表,了解课程表的结构

  1、出示课程表,组织幼儿通过观察认识课程表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说说课程表上都有什么?

  (2)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课程表上的数字和汉字都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引导幼儿逐一分析(先分析汉字数字,再分析阿拉伯数字,最后了解汉字。)

  2、幼儿学会看课程表,能快速准确地按要求找课

  (1)请小朋友找出星期一都上什么课、每节课的节次是什么、星期一需要带哪些课本去上学(同样方法找出星期三的课)。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

  2.在动手尝试泡发食品的过程中,探索泡发食品的大小变化

  3.喜欢探究事物的变化,有初步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透明玻璃杯两个,小碗幼儿人手一个;盛有温水的大盆四个,小碟四个,盘子四个;木耳、菊花茶叶若干;音乐磁带一盘。玩具泡泡球多个。

  经验准备:提前帮妈妈泡一下木耳。

  活动建议: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出示泡泡球并放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球的变化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它会变魔术,我们一看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吧。

  :原来这个泡泡球可以从很小变得很大。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很多东西会变这样的魔术。

  二、出示木耳激发幼儿观察其变化的兴趣,使幼儿了解泡发食品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两块大小基本一样的木耳,并动手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其变化。

  师:我这里还有一位魔法师,大家都认识它,它还带了一个好朋友过来变魔术,我们一看它们的表演吧。

  教师将木耳分别放入有水的和没水的杯子中,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2.引导幼儿猜想木耳的变化。

  师:大家猜一猜放在水里的木耳会变成什么样?为什么呢?

  教师:木耳可能会变大了、变小了、没变化。

  3.教师出示泡好的'木耳引导幼儿发现木耳由小变大的科学现象。

  三、组织幼儿自主选择动手泡发木耳,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木耳的大小变化。

  1.以生活情景为引导,激发幼儿动手泡发木耳的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有件事情想请你们帮忙,食堂的老师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们能帮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吗?

  2.幼儿动手泡发木耳,

  启发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联想:你还知道那些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活动延伸:

  在益智区为幼儿准备菊花茶、胖大海等可以泡发的材料引导幼儿活动后动手冲泡,再次发现并体验这一有趣的科学现象。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科学对于幼儿来讲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们觉得好奇的现象。虽然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这个原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比较抽象,但我们可以创造条件让幼儿比较容易地感知。本次科学活动,就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实验,直观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以及空气的多少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

  活动目标:

  1、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了解空气助燃的特性。

  2、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喜欢做科学小实验。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大小相同和不同的玻璃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打火机、记录卡;

  经验准备:提前与幼儿玩装空气的游戏,引导幼儿了解我们周围都有空气,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活动难点: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谜语:心细如线,胸怀大志,燃尽自己,照亮别人。(打一日常用品)——蜡烛

  2、点燃的蜡烛有什么现象?有什么办法让蜡烛熄灭呢?如果给蜡烛上面罩上一个玻璃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激发幼儿已有经验,进行猜想)

  二、实验操作,探讨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一)实验一:初步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

  1、点燃蜡烛,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的蜡烛罩上玻璃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2、师幼共同做实验,验证猜想,交流发现。

  3、师幼交流、讨论,梳理总结。

  小结:实验发现,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玻璃瓶,蜡烛就会慢慢的熄灭。这是因为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氧气都用完了,说明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

  (二)实验二:实验感受空气的多少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

  1、点燃两根相同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大小不同的玻璃瓶,猜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提出要求。请幼儿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交流、讨论,梳理小结。

  小结:通过实验,发现小玻璃瓶中的蜡烛先熄灭,大玻璃瓶中的蜡烛后熄灭。这是因为小瓶子里面的空气较少,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短,就先熄灭了。而大玻璃瓶子里面的空气较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

  (三)实验三:实验探究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的长短、玻璃瓶大小的关系,进一步激发探究的愿望

  1、点燃两根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瓶,引导幼儿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2、幼儿动手实验,观察哪个蜡烛最先熄灭。教师巡回指导。

  3、 师幼交流、讨论,梳理小结。

  小结:同样大的玻璃瓶罩上长短不同的蜡烛,长蜡烛的先熄灭,短蜡烛后熄灭。也就是说,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的长短、玻璃瓶大小有关系。

  三、活动延伸:引发幼儿思考与继续探究的愿望

  如果点燃两根粗细、长短不一样的蜡烛,分别罩上两个不同大小的广口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引导幼儿回家或者到科学区操作验证,与同伴一起分享。

  四、安全提醒

  蜡烛虽然用处很多也很漂亮,但我们平时在家里千万不要自己点蜡烛玩火,那样是很危险的,要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中班的孩子对科学探索活动充满了兴趣,而蜡烛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生活用品,但幼儿对蜡烛的使用缺乏一定的生活常识,即使是家里有停电现象,为了安全起见,通常都是家长点燃使用的,但孩子对点燃后的蜡烛发生的现象比较感兴趣。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班级

  大班

  重点领域

  科学

  活动目标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的哪些部位特别怕痒。

  2.乐意参与操作活动,得到情绪的宣泄。

  3.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体验给他人制造快乐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记录纸,红色水彩笔人手一份,羽毛、棉花、毛笔、吸管、狗尾草等操作材料若干

  2.幼儿已知道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预设环节

  设想与意图

  1.我怕痒

  教师和个别幼儿玩呵痒痒的游戏,说说有什么感觉?会有怎么样的反应?

  2.好朋友也怕痒

  (1)请幼儿找个好朋友,找找他怕痒的地方,并用红笔作记号。

  (2)交流:好朋友哪些地方怕痒?你是怎么让他感觉痒的?你自己身上哪些地方最怕痒,每个人怕痒的地方一样吗?

  3.找痒痒

  (1)出示材料,提出任务。

  (2)幼儿两人一组,操作材料,看看哪些东西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并进行记录;

  (2)交流:你认为老师可能是碰了什么东西才痒痒的?为什么?

  4.调皮的痒痒

  请幼儿扮演成调皮的痒痒,自选一

  件容易使人发痒的工具,去给弟弟妹妹尝试一下痒痒的感觉,活动结束。

  第一环节:

  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并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

  第二环节:

  找找好朋友哪些部位特别怕痒,并引导幼儿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好朋友发痒,将自己的经验与同伴分享。

  第三环节:

  通过操作、体验,了解到怎样的材料特别能够引起人痒的感觉,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第四环节:

  鼓励幼儿将呵痒痒愉快的情绪体验带给更多的人。

  领域渗透

  语言:乐意大胆地将操作的感受和体验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

  社会:能够互相合作,友好地游戏,并将愉快的体验带给同伴

  

  笑,开心地大笑,对幼儿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乐观、开朗的个性品质具有直接的作用。

  幽默、滑稽、有趣的事儿最能引起幼儿发笑,活动“痒一痒”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的哪些部位特别怕痒。简单、轻松的活动方式使幼儿乐意参与操作活动,并得到情绪的宣泄。同时,引领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体验给他人制造快乐的成功感。让幼儿开心、开怀地大笑。

  活动分为四个环节,让幼儿循序渐进地去探索痒痒的秘密。第一环节: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并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第二环节:找找好朋友哪些部位特别怕痒,并引导幼儿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好朋友发痒,将自己的经验与同伴分享。第三环节:通过操作、体验,了解到怎样的材料特别能够引起人痒的感觉,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第四环节:鼓励2]下一页

  大班科学活动痒一痒幼儿将呵痒痒愉快的情绪体验带给更多的人。

  活

  本次活动方案我曾在三个班级实施过,虽然我已根据自己所了解到了孩子已有水平的差异作了一定的修改,但实施的效果却孑然不同。同时,一次次的实践逐步为我铺设了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平台。

  第一次活动是我选取了自己的班级(我班比较特殊,是由几个村办班的组合起来的,虽然是大班,有很多人甚至没上过幼儿园),由于我班的孩子在此之前并未尝试过记录,于是,我便降低了活动的要求,第一次记录时选用一种颜色,只要求记录朋友怕痒的地方,而且在提出任务时也说明的相当细致,于是活动的效果很好。游戏形式的引题能够充分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通过操作,了解了好朋友怕痒的地方。通过再次操作,了解了哪些材料能够容易使人发痒。记录的方法由幼儿之间商量着决定,充分发挥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小结时,他们能够形象地说出狗尾草、毛笔等能够让人痒的东西碰到人时感觉有蚂蚁在身上爬似的。幼儿的感受较为真切。活动结束时孩子的情绪还是很高,将此情绪带给弟弟妹妹,活动的效果事半功倍。

  第二次

  活动是在我园的一个相对基础较好的班级实施的,由于第一次的成功,我感觉在活动前我的底气比活动前多了好几倍。我根据他们班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提升了要求。确实,孩子们的记录较规范,活动的氛围也很活跃。可是,当实施第二次操作的时候,由于我对记录的要求强调不够,孩子们在操作时就有一些盲目操作的行为,经过教师的巡回指导,帮助一些孩子确立了操作目标,但最后还是出现了二种记录符号以上的情况,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幸好多数幼儿还是能够指出这种记录的不科学性,活动也不至于失败。

  第三次活动是在一个我并不了解的农村幼儿

  园学前班实施的。(那是送教下乡活动)虽然没了解过孩子的已有水平,但我事先对自己的提问以及提示语仔细地整理了一遍,我想尝试一下也无妨。同样的,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始的。但说也奇怪,那些孩子明明反应是痒的,可嘴巴上还是说“我不痒”,一连三四个都这么回答。但是我没有放弃,我用了一些夸张的`表情,并辅以呵气等动作,孩子们逐渐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了。他们对于痒之后的反应能够模仿出来,但表达起来有点困难,于是我便将他们的动作、表情用语言加以提炼,孩子们渐渐能够融入活动了。孩子们通过操作、记录,并尝试着表达自己的记录结果。第二次操作后,有好几组小朋友上来交流过了,记录的方法基本正确。但这时我看到有个小朋友却把自己的记录纸藏了起来。我趁前面的小朋友在交流的时候,看了他的记录纸,原来他的纸上记录着同样的符号。我朝他一笑,示意他起来跟大家讲讲自己的记录结果。可不管我怎么鼓励,他还是没有站起来。于是我不再为难他,转而请小小来猜他的记录结果。结果,有个小朋友站起来说:“我知道了,这些东西碰到他,他都会痒,所以是一样的符号。”“我知道了,他特别怕痒”其他的小朋友也有了共鸣。这时我便笑着说:“原来他是个怕痒的家伙啊。”孩子们都笑了起来。活动中虽然有小小的失误,但我同时也看到了自己耐心的等待的结果。是的,孩子们都能领会,关键是要给他们时间。

  同一个活动方案,不同的孩子,得到的效果也不同。但是,这些都是我思考的源泉。让我明白了,活动前,老师要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活动中,孩子需要有充裕的思考时间;

  活动后,老师要有更多的反思时间!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尽量详细周全的描述所观察的物品,培养全面观察的能力。

  2.找出图中隐藏的鱼,培养排除干扰锁定观察目标的能力。

  3.体验发现的乐趣和找到答案后的成功感。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视觉游戏的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尽量详细地描述所观察的物品,培养幼儿全面观察的能力。

  (1)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你的同伴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2)现在请你睁开眼睛,仔细观察你的同伴,并详细地描述他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3)现在请你们各自找个同伴,并互相告诉对方,他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4)师小结并表杨刚才观察仔细,描述全面而又详细的幼儿和其他方面表现较好或有进步的幼儿。

  2.操作幼儿用书,培养幼儿排除干扰因素锁定观察目标的能力。

  (1)师交代题意和答题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幼儿慢慢找,不要着急,要看准了再涂色。

  (3)请幼儿展示操作结果,集体验证答案。

  3.出示视觉游戏图片,进一步巩固幼儿排除干扰因素锁定观察目标的能力。

  (1)出示图片,引起兴趣。

  (2)幼儿观察,操作。

  (3)请幼儿上前指出答案,并说出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

  (4)师小结表扬刚才表现积极主动的幼儿和观察仔细的`幼儿,以及其他方面做得好的而幼儿。

  活动反思:

  在交流过程中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幼儿学习积极性没有很好的激发出来,这与我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幼儿说不出问题的时候,没有恰当的给予引导,没有及时的给出答案,没有控制好教学尺度。 因此,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注意这些。

  小百科:鱼类是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

科学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知道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2、幼儿观察茶叶泡水后有何变化,了解渴茶的好处。

  3、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活动准备

  1、干茶叶。

  2、录相带(采茶情景)、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品尝茶水。请幼儿说说你喝的是什么?

  2、师:你都知道有什么茶叶吗?请你说一说。

  3、你眼中的茶叶长什么样子?请你画一画,看看谁画的最像。(幼儿作画,并展示在展板上)

  4、出示茶叶,幼儿观察比较各种茶叶的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

  5、幼儿讨论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6、录像。讨论:你从录像里看到什么、知道什么。

  7、茶叶泡水后会有哪些变化呢?

  8、幼儿讨论:喝茶有什么好处。

  9、律动::采茶舞

  10、活动延伸

  关于茶叶的由来,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请幼儿回家后让爸爸、妈妈帮助查找资料,下次活动时请小朋友们互相讲讲关于茶叶的故事。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病毒》04-29

科学教案:蜗牛04-0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手的科学教案11-03

关于科学教案11-03

冬天科学教案02-14

科学教案范文02-14

有关科学教案03-01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精选】科学教案3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