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学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举例说明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预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进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
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三、活动二:熟悉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
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自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四、活动三:找一赵冬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赵冬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
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1、身边的材料
熟悉材料
材料的分类:自然材料
人造材料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了解现代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式。
2、关注生活中的先进科技产品,感知现代信息交流方式的丰富多样和方便快捷。
3、有操作现代通讯工具的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活动准备:
1、有关通讯工具的图片
2、调查表——我家的通讯工具
活动过程:
一、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家里的`通讯工具
大家说一说,你们家里有哪些通讯工具,它们有什么用?
二、欣赏故事,感知几种现代通讯工具的交流方式。
1、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始到“啊,太好了,大海的波涛声!我听得很清楚。妈妈说。”问:旅游的第一天,豆豆是怎样让妈妈听到大海的声音的?
2、教师接着讲述故事,到“我好象和你们一起看到了日出。”问:豆豆是怎样让妈妈看到豆豆的画画的?
3、教师将故事讲述到最后问:豆豆是怎样让妈妈看到豆豆的城堡的?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进一步认识现代通讯工具。
1、观察图片,说一说有哪些现代通讯工具?它们有什么特点?
2、仔细观察电话机上的键盘,说说:少了什么?请幼儿帮着添画数字。
3、观察画面上的传真机和电脑发送E邮件的直观图象,知道这些通讯工具的传递特点。
4、启发幼儿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现代通讯工具?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移动电话、磁卡电话、可视电话,还有传真机、电脑等,它们都能方便我们与别人联系,我们给它们起一个名字:通讯工具。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栗子的特征和用途,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剥栗子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香甜的栗子
2.带毛刺的栗子,栗子食品,手套。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栗子球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课件一
1.观察栗子球的形状、颜色、体会摸上去的感觉。
小结:栗子球市绿绿的、圆圆得,摸一摸刺刺的、毛毛的、很扎手的。
2.引导幼儿探索取出栗子果实方法。
这么一个毛毛的、刺刺的、圆溜溜的东西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小秘密呢?
(1)先让幼儿猜一猜。
(2)教师戴上手套用手用力地掰,用小榔头重重地敲,把外面的刺皮敲掉。
小结:因为栗子球外层代刺,所以在取果实时要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那带刺的球,可以戴上手套或用脚帮忙。
二、认识栗子的外形特征。
课件二
1.看一看:取出来的栗子的形状、颜色?
2.问一问:有什么味?
3.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小结:栗子有的是球形、有的是半球形,成熟的栗子,外面有一层深棕色的硬皮,而不太成熟的栗子这层硬皮变成了绿棕色的软皮。像小皮球、像月亮、像刚出升的太阳、像小船等。
4.栗子肉到底藏在哪儿呢?让我们再来动手剥一剥。
(1)你想请谁帮忙?课件三
(2)剥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剥好的`栗子肉。
(3)讨论剥栗子肉的方法:
请手指帮忙,掰开栗子。
(4)说说栗子肉的特征。
小结:剥开栗子的硬皮外面有一层前棕色的毛茸茸的薄皮包着,里面是黄色的肉。
三、品尝栗子,了解粒子的功用。
课件四
1.启发幼儿谈谈吃过哪些用栗子制成的食品。
2.品尝栗子食品,知道栗子的多种吃法。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宝刀传说。(课件图片出示)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从青铜兵器到铁制兵器,越来越结实,但是也有了一类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样的刀,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却说是“宝刀”。原来,其他的兵器不敢轻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力气小的人往往会让兵器脱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铁制的暗器还没伤到人,只要用宝刀在面前挥舞几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难怪被侠客们称为“宝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2、听完了宝刀的传说,我想小朋友们的心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师的遥控小车吧!
3、演示遥控小车: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状,手拿“指挥棒”靠近小车,吸引或排斥着小车前进和倒退。小车怎么会听我的指挥?
4、怪事还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猜测、交流、讨论。
二、我们对磁铁的.了解:
1、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
2、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我们知道的磁铁)上画出或者写出对磁铁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样把小组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介绍给全班小朋友。一会儿我们开个小小交流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
3、小小交流会:我们知道的磁铁。
(1)、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以“磁铁”为中心用网状图形式记录在黑板上。
(2)、评比得出最佳表现组。
三、利用网状图,整理磁铁知识:
1、形状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课件图片出示)
(2)、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磁铁,怎么进行交流介绍呢?为了方便,人们就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了。你能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吗?(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统一到通用称呼上来: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
(3)、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的形状?
2、用途
(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2)、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图片出示,或补充介绍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3、性质
(1)、我们知道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怎么知道的呢?
(2)、我们能把这些性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记录纸(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铁的性质。
(3)、交流汇报。
四、总结延伸:
1、回顾宝刀传说和遥控小车,利用磁铁还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戏呢?自己课后去设计设计哦!
2、对于磁铁,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鞋底的花纹中感知摩擦力及作用,了解不同功能的鞋鞋底花纹的不同。
2、发现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难点:
在鞋底的花纹中感知摩擦力及作用。
知道不同功能的鞋鞋底花纹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事先带一双丝袜和一双鞋底有花纹的鞋子。
2、拖鞋、运动鞋、凉鞋、皮鞋等各种不同鞋底花纹的鞋子。
3、课件:汽车、鼠标、篮球、纸杯《健康歌》音乐。
4、记录表格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初步体验,引起猜想
有没有尝试过一只脚穿鞋一只脚穿袜子跳舞?试一试?
一只脚滑,一只脚不滑。
播放《健康歌》,请幼儿做旋转和各种动作,感觉两只脚有什么不一样?
二、对比体验,发现秘密
1、两只脚都不滑了。
两只脚都穿鞋跳舞,什么感觉?
2、发现:鞋底的秘密
观察自己的鞋子,发现鞋底的花纹
说一说自己鞋底的花纹是什么样?
为什么有花纹就不滑了?
教师小结:花纹会增加摩擦力,走在路上就不容易滑倒了。
三、分组观察,探索花纹
出示不同的鞋子,分别观察鞋底花纹,他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
1、分三组,分别探索。
(1)运动鞋和凉鞋
(2)运动鞋和拖鞋
(3)运动鞋和皮鞋
2、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进行图示记录。
教师小结:
运动鞋的鞋底花纹比较深、布满了整个鞋底,所以跑步、爬山时就不易摔倒。而凉鞋、皮鞋和拖鞋它们的鞋底花纹要比运动鞋的鞋底花纹浅,花纹分布在局部,这些鞋只适合走走路,不宜做剧烈运动。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播放课件(一些有花纹的东西)
(1)为什么汽车轮子会有花纹?有什么用?
(2)为什么篮球上会有花纹?有什么用?
(3)为什么纸杯上有小花一样的花纹?有什么用?
2、生活中有更带多花纹的东西,回去找一找,然后告诉老师。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有那些带花纹的东西,它们有什么作用?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开展中,首先我请孩子们尝试一只脚穿鞋子,另一只脚穿着丝袜跳舞,体验两只脚的不同感受,孩子们的感受是这样的:穿着鞋子的脚热,穿着袜子的脚有些冷;脚有长短了,第三个幼儿即引出一只脚比较滑,而另一只脚有些糙。这时就引出今天的学习重点,感知鞋底上的秘密,在随音乐舞蹈这一环节中,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的活动常规。当我提问,“为什么会这样时,”孩子们都纷纷观察自己的鞋底,发现一个秘密有花纹,而为什么要设计花纹呢?小朋友的.回答也很有意思,有的说,有花纹很漂亮;对于这个回答我给与了一定的解释,从一定意义上说,鞋底的花纹确实有起到美观之用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起到保持幼儿走路的平衡感,就像罗文涛小朋友说:鞋底有花纹可以跟地面有摩擦,多好的一个回答,在一个宽松自由的讨论交流中,讲到了关键点——摩擦力。从而解决了鞋底上的花纹最主要还是可以和地面产生摩擦力,在教师的一步步引领中,幼儿逐渐明白鞋底越滑,摩擦力越小,反之,摩擦力就大。
小百科: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主题,自由组合形成合作小组,并针对问题提出研究方案,即明确做什么和如何着手做。
2.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动手办一份小报,懂得搜集资料是科学学习的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3.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活动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评议。
4.扩展学习与本单元科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
5.愿意提供自己的研究资料和发现,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
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教学准备
1.搜集与自由研究主题相关资料和图片。
2.白纸一张,铅笔、彩色笔、剪刀。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播放视频或阅读一段有关宇宙单元的。
2.分析:
(1)这些资料描述了哪些内容?
(2)哪些是我们已经学习了解过的.内容?哪些是新知识?
(3)通过《无限宇宙》单元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4)还想了解哪些内容?(教师可一一列举出来)
3.整理和分类:
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可依次整理成书上的8个主题:我们的地球;我的太阳;银河迢迢;
“神舟”飞船;月球,你好;天上星星知多少;“长二捆”,真棒!我驾飞船去巡航。如果有其他主题可另分成一类。
二、自由组合,选择研究主题。
1.问题:要想知道更多有关宇宙方面的问题,我们有哪些方法?
2.集体交流。
3.每个同学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形成合作小组。
4.提出要求:
每个合作小组按照确定的主题,进一步查阅资料,办一张图文并茂的科普小报。
三、制定计划,合作研究。
1.讨论:怎样才能结合自己的研究主题办好一份图文并茂的科普小报?分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补充。
2.教师小结办报步骤:
(1)根据主题每个同学分头搜集相应的图文资料;
(2)对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进行分析、归类、整理,筛选出办报素材;
(3)版面设计,根据筛选出来的办报素材进行排版,做到内容丰富,摆放美观;
(4) 粘贴图文资料,并进行加工和美化,完成小报。
3.分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4.汇报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相关主题的图文资料。
第二课时
1.交流个人搜集的图文资料,并进行整理和筛选。
2.学生自己办报,教师巡视。
二、展示与评议。
1.讨论:
各小组已经按要求办好了科普小报了,那我们怎样向其他同学展示和介绍我们的作品呢?可以用哪些方式?
2.分小组讨论,设计展示方案。
3.分小组展示科普小报。
4.集体交流与评议。
三、总结与交流。
1.集体交流:
(1)通过办小报这项研究活动,你知道了哪些天文知识?有哪些感受?
(2)欣赏了各个小组的科普小报后,你又了解到哪些天文知识?
(3)通过集体评议各组的科技小报,你对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想法?
2.提问:
在这次活动中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教师小结:通过这次“自由研究”活动,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希望大家回家后继续学习宇宙知识,了解更多的宇宙奥秘。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鲸鱼及其生活习性。
2、学习从多角度搜索有关鲸鱼的信息。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环境与材料
1、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鲸鱼的信息。
2、教学挂图《鲸鱼》。
3、《科学》下P.22~23。
一次备课
一、引导讨论
1、观看教学挂图《鲸鱼》,教师问幼儿: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什么?
2、你了解到有关鲸鱼的哪些信息?
3、小结:蓝鲸是鲸鱼中最大的一种,它的'身长达30多米,体重约1700吨,一张嘴能容纳10个成年人自由进入。它运动的时速为27公里,主要食物是小虾、水母、硅藻等浮游动物。他的力气很大,大约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的力气。由于长时间待在水中,每次浮上海面换气时,会从鼻孔内喷射出高达15米的水柱。
二、看画册《大鲸鱼》
1、发现鲸鱼的全身都是宝,知道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绘画:可爱的鲸鱼。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目标突出,在活动中,孩子的表达积极性也很高,尤其是在讨论小动物们如何帮助大鲸鱼回到海边的方法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再次涨潮时大鲸鱼就能自己回去了;有的说可以先用水倒在大鲸鱼身上,让它不会觉得口渴等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孩子的互动较多,大班下学期了可以尝试让孩子自主阅读,增加挑战。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病毒》04-29
科学教案:蜗牛04-0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手的科学教案11-03
关于科学教案11-03
冬天科学教案02-14
科学教案范文02-14
有关科学教案03-01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精选】科学教案3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