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节气>《小暑节气的含义

小暑节气的含义

时间:2023-07-06 10:30:22 节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3年小暑节气的含义

2023年小暑节气的含义1

  2023年小暑节气的含义

2023年小暑节气的含义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

  小暑:“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小暑节气,意味着一年中最高温、高热、高湿的暑天即将到来。此时已是初伏前,到处是绿树浓荫,很多地区平均气温已过30度,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此节气光顾大部分地区。

  小暑节气怎么祛暑

  1、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水果,比如西瓜、沙拉。

  2、晚睡早起,情志愉快不怒气,适当活动,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适宜活动如去海底世界游泳、用音乐盒给周围的玩家播放悦耳的音乐等。

  3、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一切都应以适量为宜、以清淡芳香为主。绿豆粥和玉米是不错的消暑佳品。

  小暑的节气特征

  暴雨增多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

  进入伏旱期

  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小暑有什么消暑方法

  西瓜

  不但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而且能利尿,帮助消化,因此,人们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别是从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内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西瓜汁中还含有人体所需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苹果酸、盐类,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

  喝碗绿豆汤

  在工作和劳动之余,喝一碗绿豆汤,自有神清气爽、烦渴尽去、暑热全消、心旷神怡之感,这是由于绿豆具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

  黄瓜

  《本草求真》里提到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因此,炎热的夏天多吃些黄瓜是有好处的。黄瓜的含水量为96%~98%,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它含的纤维素非常娇嫩,这对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均有一定作用。

  茄子

  《本草纲目》上说“茄子味甘、性寒、无毒。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肿宽肠”。《医林纂要》称茄子“宽中、散血、止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茄子中丰富的维生素P,可增强细胞间的粘着能力,能防治微血管脆裂出血和促进伤口愈合。因此,常吃茄子可防治脑溢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对慢性胃炎等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维生素

  盛夏,气温高、湿度大,如此天气会导致人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继而出现全身倦怠无力、心悸、出汗、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因此营养专家建议人们,可适当服用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族,以利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消除症状。

  小暑节气热不热

  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但小暑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节气。一般来说,小暑节气到来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摄氏度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摄氏度、日最高气温高于35摄氏度的集中时段。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并非最热的代名词,气象部门曾做过专门的比较。选取31个省会级城市,小暑采用7月7日—22日平均,大暑采用7月23日—8月7日平均,比较了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四个要素。结果显示,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在长江流域,大暑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南昌、长沙、武汉、重庆,这些城市的四项指标,都是大暑完全压制了小暑。

  气象专家表示,夏天热不热,主要看副热带高压强不强,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弱,掌控大局的能力明显不足,是小暑天气显得凉快的主要原因。因此民间所谓“小暑不热夏天凉”的说法,并不是肯定的,一般来讲,小暑节气已经进入三伏,热或不热取决于前述的气象原因,就算不热也只是那一天的情况而已。

  小暑节气应该注意什么

  1、起居养生

  从中医理论方面讲,小暑时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节气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区或公园里的木椅木凳,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因此小暑节气时不宜在木质凳椅上久坐。

  2、饮食养生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节气恰在初伏前后,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清热祛暑,宜多食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苡仁、猪苓、泽泻等材料煲成的汤或粥,多食西瓜、黄瓜、丝瓜、冬瓜等蔬菜和水果。

  也有人将小暑节气的饮食概括为“三花三叶三豆三果”。“三花”指金银花、菊花和百合花,此三花在药店里有售,适合冲泡成茶,是消暑佳品;“三叶”是指荷叶、淡竹叶和薄荷叶,此三叶也可在药店里买到,也适合冲泡;“三豆”是指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中医称之为“夏季灭火器”,能清热降火;“三果”是指西瓜、苦瓜和冬瓜。

  重点来说说苦瓜,中医理论认为:“苦能清热”。苦瓜性味苦、寒,归脾、胃、心、肝经,具有清热消暑、凉血解毒、滋肝明目的功效,对治疗痢疾、疮肿、中暑发热、痱子过多、结膜炎等病有一定的功效。

  此外,苦瓜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预防坏血病、保护细胞膜、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机体应激能力、保护心脏等作用。同时苦瓜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正常细胞的癌变和促进突变细胞的复原,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苦瓜中高能清脂素,即苦瓜素,被誉为“脂肪杀手”,它的特效成分能使人体摄取的脂肪和多糖减少40%~60%左右,可用于减肥。

  3、运动养生

  小暑时节运动强度应避免过大,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运动,也可选择游泳、瑜珈、旅游等。无论选择何种运动方式,都应注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

  游泳可谓最适合盛夏的.一种运动方式。小暑时节游泳不仅可健身,而且可消暑。因为水的导热能力比空气的导热能力大很多倍,游泳时水可帮助身体更快散发热量,因此人会感到凉快、舒适。游泳可防治颈椎、腰椎疾病,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游泳时由于水的浮力作用,身体的脊柱由原来的直立状态可以变为水平状态,大大减轻了脊柱的负担,从而有效降低了颈、腰椎间盘内的压力。同时,水流对脊柱、肌肉和皮肤还可起到“按摩”作用,对防治颈椎、腰椎疾病有一定作用。游泳时不仅能增大呼吸肌的力量,而且能扩大胸部活动的幅度,增大肺的容量,从而增强肺功能。

  游泳时人体各器官都参与其中,血液循环也随之加快,以供给运动器官更多的营养物质。血液速度的加快,会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心跳频率加快,收缩强而有力。因此,长期游泳可增强心肌功能。

  小暑气候炎热,人容易变得烦躁不安。此时练瑜伽可起到安神养性的作用。瑜伽起源于印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术和人体锻炼法,在古圣贤帕坦珈利所著的《瑜伽经》中,瑜伽被准确地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有研究表明,长期坚持练习瑜伽功有助于发挥意念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与调节。在小暑时节练习瑜伽,可以使人保持心境平和,帮助舒缓烦躁情绪。

  4、情志养生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容易烦躁不安,在情志方面要注意保持“心静”。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戒躁戒怒,保持心气平和,做到“心静自然凉”。

2023年小暑节气的含义2

  小暑(Lesser Heat),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是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和八日,为小暑天。“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这时与夏至相比,白天已经开始变短了,但是气温却一直在升高。

  因为,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虽然己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但仍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收支情况仍是收大于支。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北半球的温度还会继续上升,而不会随日照时间的缩短而马上改变。由此可以推出,虽然从天文学上说,小暑时北半球的光照时间己经缩短,但是真正炎热的夏天还没有到,于是就被称为小暑,并且民谚也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天气开始炎热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slight heat)。《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

  江淮流域城市陆续出梅,全国即将入伏

  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大暑要注意什么

  勤洗澡、勤换衣

  小暑、大暑的时候温度会比较高,皮肤表面的温度也会比较高,容易出汗,勤洗澡洗个澡不仅可以清洁身体,还能将皮肤表面的温度给带走,勤换衣能预防皮肤疾病,以免捂出皮肤疾病来。

  多锻炼

  小暑、大暑的时候虽然很热,但是锻炼还是不能停下来的,此时,昼夜温差比较大,可以在早晚的时候出去锻炼,此时空气清新,锻炼起来也是十分的畅快。

  饮食清淡

  小暑、大暑期间,气候炎热,此时不宜吃一些性热的食物,应该多吃一些性寒、性凉的时候帮助泻火,应季的食物有苦瓜、秋葵、芹菜、莲藕、冬瓜、菱角、黄瓜等。

  少吃冷食

  小暑、大暑的时候气候炎热,很多人喜欢吃冷饮避暑,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夏天吃冷饮之类的冷食对肠胃的伤害是比较大的,所以,建议有节制的吃冷食。

  预防中暑

  小暑、大暑的'时候天气开始变得热起来,对于身体较弱的人来说,这样的天气情况很容易中暑,所以,日常要常备防中暑的药品,饮食也要清淡一些,防止中暑。

  小暑节气天气特点

  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33℃左右。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2023年小暑节气的含义3

  ★小暑节气是什么意思

  小暑是24个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为酷热。这一节气表示已开始进入炎夏季节,不过仅是开始,“小”字的意思即在于此。“小暑”过后不久,天气将更炎热,并即将进入湿热的气候阶段,同时也预示“伏天”快要来到。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

  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小暑节气气候特点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小暑开始,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

  ★小暑节气民间讲究

  小暑最忌吹南风

  “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之说,意为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暑时必定无雨,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要注意防洪防涝。

  在江南,俗话说“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江苏有小暑日忌西南风的说法,农谚“小暑西南风,三车勿动”,三车是指油车、轧花车、碾米的风车,意思是小暑前后,西南风和东南风的交汇机会多,主年景不好,农作物歉收,风车、轧车、油车都不动了。

  小暑忌讳坐木头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小暑节气的传统食物

  1、小暑吃藕

  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说法,认为小暑食用以适当方式烹制的鲜藕,能够治疗血虚失眠。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巍肯定了这个说法:“小暑到来后,人们会注意多吃水果蔬菜,将食物、保健有机结合起来。”早在清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因与“偶”同音,故民俗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又因其出污泥而不染,与荷花同作为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每逢小暑迎来,百姓们都习惯吃莲藕。此时的藕非常新鲜。莲藕具有健脾开胃、养心安神、补血益气的功效,是夏季良好的消暑清热食物。莲藕还能促进胃肠蠕动,从而达到健脾养胃、消胀顺气的作用。

  2、小暑食新

  小暑食新,是客家人的一种民俗活动。客家人,即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原住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客家人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3、小暑吃饺子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三伏天就在小暑节气前后,而在这期间对北方人来说,饺子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而且这一天吃到的饺子多是素馅,爽口的蔬菜包裹着荞麦的清香,有效改善了人们食欲不振的情况。

  4、小暑吃芒果

  关于小暑的农谚有说到“小暑吃芒果”,在台湾地小暑是芒果最成熟美味的.季节,由于芒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因此经常食用芒果,可以起到滋润肌肤的作用。食用芒果具有清肠胃的功效,对于晕车、晕船有一定的止吐作用。

  5、小暑吃黄鳝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老南京讲究在小暑这天吃黄鳝。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从成分上看,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可以预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泻,还可以保护心血管。另外,夏季是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缓解期,吃些黄鳝还有冬病夏治的作用。大暑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饮食调养上应以适量、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6、小暑吃六面

  在小暑前后还有一个重要节日,即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举行的“天贶节”。过去人们还讲究要在天贶节吃六种不同类型的面,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之所以有这个讲究,跟小暑闷热天气有关,这个时候,多数人都会胃口不好,也是借着这个机会丰富面食品种,让人们多吃主食。《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7、入伏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

2023年小暑节气的含义4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

  小暑:“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小暑节气,意味着一年中最高温、高热、高湿的暑天即将到来。此时已是初伏前,到处是绿树浓荫,很多地区平均气温已过30度,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此节气光顾大部分地区。

  小暑气候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小暑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小暑的民间传说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小暑之饮食习俗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2023年小暑节气的含义5

  2022年小暑这个节气代表什么:小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小暑的节气特征是什么:暴雨增多,进入伏旱期

  暴雨增多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

  进入伏旱期

  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小暑节气的忌讳

  小暑忌冷水洗浴

  天气热的时候用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小暑忌空腹饮茶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就要停止饮用。

  2022小暑节气的禁忌

  小暑最忌吹南风

  “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之说,意为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暑时必定无雨,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要注意防洪防涝。

  在江南,故农谚说“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江苏有小暑日忌西南风的说法,农谚“小暑西南风,三车勿动”,三车是指油车、轧花车、碾米的风车,意思是小暑前后,西南风和东南风的交汇机会多,主年景不好,农作物歉收,风车、轧车、油车都不动了。

  小暑忌讳坐木头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小暑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小暑忌空腹饮茶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老年人不宜夏练三伏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在严寒天气下锻炼,能增加肌体对寒邪的抵抗力;在酷热天气下锻炼,能提高人的耐热能力,使得肌体能更好地适应炎热的自然气候。但对老年人来说,一味强调“夏练三伏”,则就不太适宜了。

  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体内的水分比年轻人少15%左右,因此抗热能力较差,在高温天气下很容易发生中暑。此外,老年人在炎热天气下锻炼后,还容易诱发脑血栓、心肌梗死等重症。所以,老年人是不宜在三伏天进行锻炼的。

  当夏季气温在30℃~33℃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最好选择早晨进行锻炼,时间以半小时以内为宜。当最高气温高于35℃时,老年人应停止一切活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常规的防暑药品,如仁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

2023年小暑节气的含义6

  什么是小暑?

  小暑,是中国24个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小暑的时间是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因此今年的小暑是7月7日。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节气的特点介绍

  从每年公历的7月7日或8日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从字义上来讲,“暑”即“热”,说明小暑时气候炎热。历书中曰:“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也就是说,此时天气虽然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作“小暑”。

  小暑即小热。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而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进入小暑,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总之,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是天气炎热,降雨增多。

  小暑养生的关键

  1、饮食关

  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周教授建议,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2、情绪关

  夏日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激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此外,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

  3、湿热关

  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黄而臭。

  小暑养生小知识

  1、忌烈日下运动

  运动时间尽量调整在清晨或是晚上,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使人容易莫名地感到心情烦躁,食欲下降,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这个时候如果还在大白天曝晒容易引起外邪侵袭和中暑。

  2、饮食宜清淡适量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3、保持心态平和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4、外出注意防暑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5、充足的睡眠

  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以迟睡早起为宜。定时起睡最好,可保护生物钟不受影响。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且要保持午休的习惯。

  6、少吃冷饮

  天热了,人们就喜欢吃冷饮,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很受大家的青睐;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欢冲凉水澡。但是这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

  7、避免在外露宿

  小暑节气由于天气炎热难以入睡,很多人喜欢在室外露宿。这种习惯不好。因为当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而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腹痛、头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8、小暑时节多晒霉

  六月六,晒红绿”的民谚流传甚广。这一天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乡村人家多会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好好消毒一番,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乡间还有“晒水”的习俗,将暴晒热的水给小孩洗澡,说对皮肤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9、不坐湿板凳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里的木料,如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在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在小暑节气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头上。

【小暑节气的含义】相关文章:

小暑节气代表含义12-04

小暑节气的含义什么意思03-09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的由来与含义04-04

谷雨节气的含义03-06

夏至节气的含义03-29

白露节气的含义03-29

雨水节气的含义03-29

大寒节气的含义02-06

寒露节气的含义03-13

谷雨节气的含义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