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04 07:32:0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六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光影的相关作品,体验自然界中的光影现象,感受并发现生活中光影的关系。

  2、对剪影艺术和摄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准备】

  1、不同形态的动物或人物的剪影。

  2、自制幻灯箱一个,即手电筒,卡通外形的硬纸箱,透光纸组成的"小精灵"。

  3、自制幻灯片两张,美术书一本。

  4、小橡皮,黑布一块。

  【活动过程】

  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精灵",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好吗?(出示灯箱)谁来说一说"小精灵"都有哪些特点?

  一:光影揭秘

  1、在"小精灵"的肚子里有你们想吃的、想看的和想玩的,你们相信吗?不过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怪物,谁能勇敢的走上来看一看?(请一名幼儿参与)请你把小手放在"小精灵"的身上说:"我会遵守诺言,不会把所看到的东西告诉小朋友们"(请这名幼儿观看)。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你看到了什么物体?(边提问边看)你看到了哪些人物?

  3、请一名小朋友揭示"小精灵"的.奥秘。

  4、出示儿歌你我的好兄弟 有你就有我 你来我就来 你走我就走提问:影子的兄弟是谁?(会出现多种答案)我们做完下面的小实验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二:光影实验

  1、拿一块小橡皮放在手心里,然后把所有的光全部遮盖住,用眼睛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把橡皮放在桌子上,你会发现桌子上除了小橡皮还多了什么?

  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2)影子的兄弟是谁?

  科学家利用光影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而光影又为我们的射影家和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想像空间。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些名家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

  三:作品欣赏打开书本找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

  要求:1、观察作品的表现手法?2、作品的特点?3、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剪影是剪纸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形态的外轮和黑影揭示形象特征和表情的?虽然只是一个影子的轮廓,不见五官,却能够让人意发联想(出示图片)《影子》

  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 2、你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乘坐想象的小船到影子王国中敖游吧!

  四:做一做尝试把上节课收集到的影子用剪或撕的方法进行创作。

  撕纸方法:1、先把轮廓画好。2、把大体轮廓撕下来。3、用指甲卡住把边圆线细致的撕开。

  注意事项:1、左右手配合2、剪或撕两种方法尝试完成作品:(出示背景图)1、填画2、组合。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经过了小班和中班上学期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根据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应在幼儿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本次活动学习“2—5以内的相邻数”,我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帮助幼儿快乐学习、体验、理解。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2——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教具:美羊羊、喜羊羊等6只羊的卡片;6座房子卡片;1、2、3的圆点卡。

  学具:幼儿每人一套操作卡。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2——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过程:

  1. 开始部分:(5分钟)

  2. 师幼一起玩游戏“吹泡泡”。调整幼儿情绪,进入活动状态。

  3. 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引入游戏“找邻居”, 帮助幼儿理解相邻的意思。

  师:站在我们旁边,离我们最近的小朋友就是我们的邻居,大家找找看你的邻居是谁和谁。

  师幼一起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邻居,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是我们的左邻右舍。

  基本部分:(15分钟)

  1、设计故事情境,为美羊羊等找邻居。

  (1)复习6以内的数和6的形成。

  (2)分别为每只羊找邻居。引导幼儿说出为什么?(一左一右、最近等)

  2、帮助屋顶上的数字找邻居。幼儿运用知识迁移,找出数字的左右邻居。

  3、引导幼儿发现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活动难点)

  教师以“2”的相邻数为例,以“最近”为切入点,辅助圆点卡,引导发现。

  师:小朋友都说1和3离2最近,是呀他们是紧挨着2的,那1和2之间,3和2之间相差几呢?

  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出示圆点卡,运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之间少1和多1的关系。

  师幼共同小结:一个数的相邻数就是比它少1和比它多1的那两个数。

  4、幼儿动手操作,自由选择操作板,为2或3、4、5找相邻数。在操作摆弄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理解相邻数之间少1和多1的关系。

  5、展示幼儿操作板,集体检验、纠错,加深巩固幼儿对相邻数的认知。

  教师要善于鼓励肯定幼儿的表现。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对能力弱的幼儿提出希望,将材料和错误的操作放在区角里,鼓励幼儿反复操作;对能力强的幼儿可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到区角里为其他数找相邻数等。此环节要将集体活动和区角活动紧密结合。

  三、结束部分:游戏——“找邻居”。(2分钟)

  通过游戏复习巩固对相邻数的认知,舒缓幼儿学习的紧张氛围,在游戏中轻松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对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小动物的喜爱,创编故事情境引出课题,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所以这个部分以情境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让幼儿轻松地在故事情境中自然将问题解决,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

  请小朋友为数字宝宝也来找邻居的这一过程,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等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发现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我以2的邻居为例,启发幼儿操作探索,发现每个数都有两个邻居,一个比它少1,一个比它多1,从而为探索3、4、5的相邻数作铺垫。帮助幼儿掌握数的“邻居关系”。

  幼儿人手一套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满足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孩子们也能自始至终认真参与活动,在操作摆弄学具中感知相邻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相邻数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要让幼儿充分熟练的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孩子们的操作展示,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们都能正确操作,也有个别孩子没有完全理解,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需要给幼儿足够的操作机会反复摆弄验证,因此我将材料继续投放到区角活动中,使得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紧密结合,互相发挥其作用。区域活动时,我们要对不同能力的孩子继续关注,有必要还需要在第二课时进行集体复习巩固。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我有意识的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投放更多的数字,挑战为其他数找相邻数。这一环节关注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顺应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让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认识几种有特征的动物的脚丫

  2.体验辨认小脚丫的乐趣

  活动准备:动物的小脚丫图片毛绒玩具(小鸡小鸭大象小猫)在环境中贴上小脚丫的图片以便幼儿辨认

  活动过程:

  一、请孩子看看,唱唱自己的脚

  1.我们来唱唱我们的小手小脚歌曲《小手小脚在哪里》

  2.数一数自己有几只脚,我们的小脚有什么本领呀?

  教师带领幼儿走一走,跳一跳,跑一跑,感受脚是我们的好朋友

  二、幼儿辨认这是谁的'小脚丫

  1.出始小脚丫的图片,让幼儿找一找是哪只小动物的

  2.说一说小脚丫的特征小鸡的脚丫尖尖小鸭的脚丫扁扁小猫的脚丫像梅花大象的脚丫大又圆

  3.再次辨认这是谁的小脚丫

  三、游戏:找一找,踩一踩小脚丫

  1.教师说出小动物的名字让幼儿去找找它的小脚丫

  2.教师与孩子一起辨认没有看过的小脚丫(马的小脚丫)

  3.继续寻找其他的小脚丫。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近一阶段,我发现幼儿都比较喜欢玩陀螺,其中接触的圆形陀螺比较多,知道圆形的陀螺在转动时呈现出圆形,但从未尝试过自己制作陀螺来玩,那其他形状的陀螺转起来是什么形状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设计了科学活动《让纸片转起来》,引导幼儿通过中心点自制各种形状的纸片陀螺,在猜猜、做做、说说中探索、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的探究兴趣。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有关转动的经验。

  3、乐意大胆猜想记录,体验愉快的情绪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中心有小孔)、火柴棒若干、纸盒五只、铅笔、橡皮若干、记号笔等。

  2、实物投影仪、音乐《小陀螺》。

  3、“纸片转动记录表”人手一张;大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1、听音乐《小陀螺》、拍手进入教室。

  2、投影展示各种图形,幼儿观察讲述都有哪些图形和我们玩转陀螺的游戏。

  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形状的.纸片比较适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圆形的纸片在转动时是圆形的。

  1、提出制作与观察的要求:先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幼儿制作、玩耍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3、请幼儿说一说并示范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4、小结:刚才小朋友都发现了圆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圆形的。

  三、在猜猜、试试、说说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教师:看到小朋友和圆形的纸片宝宝玩得这么开心,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纸片宝宝也想变成陀螺来玩了。你们猜猜它们转动的时候是什么形状的呢?

  2、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问号”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试一试。把我们的猜想画在问号下面,等一会儿把尝试后的结果画在小手下面。

  3、让幼儿猜一猜三角形、椭园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4、个别介绍自己的猜想,教师把幼儿的想法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5、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1)、教师: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让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2)、交代要求:每个小朋友要做3个陀螺(正方形、三角形和椭圆形),要让它们转动起来,并要注意仔细看:它们转动的时候是什么形状的。最后将你看到的结果记录在小手下面。

  6、表达与讲述。

  教师分别请记录正确和错误的幼儿讲述、示范,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的纸片转动时都是圆形的。

  7、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简单小结。

  教师:今天小朋友真聪明,都发现了三角形、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舞台在转动时是圆形的(教师边说边记录大记录表)。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朋友,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回到教室后,请你们去试试其他形状的物体在转动时会呈现出什么形状。

  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较高,能主动猜想,并能通过操作、试验探索各种不同形状的纸片在转动时是圆形的。在第二环节让幼儿猜想三角形等纸片转动时的形状记录时,时间较长,而且提出的问题没有到位,以至于让个别幼儿画出了房子等。通过反思,我觉得这一猜想记录可以让幼儿在集体中讲述、操作与记录中完成。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目标:

  1.感知花生的构造,知道花生中花生米的数量是不同的。

  2.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米的数量。

  3.尝试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准备:

  1.每桌花生1盆40个左右;铅笔、分类盒、记录单人手一份;每桌两只空盆

  2.事先将花生轻压出口子,方便幼儿剥。

  剥花生统计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一共

  3.教师记录大表

  剥花生统计表

  过程:

  1. 猜谜语,引起剥花生的兴趣。

  l 猜谜语。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说是花生呢?观察花生特征。

  l 猜一猜你选的花生中有几个花生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剥花生,并记录花生米颗数。

  l 每人选5颗花生分别放在分类盒的'5个格子里。

  l 介绍记录表,知道该如何记录。

  l 幼儿操作,注意观察个别幼儿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3、交流分享并统计

  l 教师示范统计所选5颗花生中几个花生米的花生最多。

  l 幼儿统计自己的记录单。

  l 统计全部幼儿的数字,看看全班幼儿所剥花生中几粒花生米的花生最多。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体验爸爸妈妈的艰辛。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课件:我从哪里来

  活动过程:

  一、以提问的形式与幼儿交流。

  “宝宝们,你是从哪里来的呢?猜猜看。”

  回答各异:有的说捡来的,有的说妈妈生出来的。

  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

  二、看课件。

  1、爸爸的种子和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

  师问:爸爸的种子像什么?(像小蝌蚪)师:这些小蝌蚪游得可真欢啊!学小蝌蚪游呀游的动作。

  它们住在妈妈的肚子叫什么?(子宫)

  2、妈妈吃东西的情节,认识脐带的作用

  3、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情节,宝宝在肚子里会干什么?

  幼儿:会睡觉,会伸手,也会翻身……我们一起来学小胎儿做做动作吧。

  师:妈妈为了宝宝要改变许多不好的习惯。

  4、宝宝出生时的样子。

  有的宝宝自己爬出来,有的需要医生帮忙。

  宝宝出生了,大家叫他婴儿或新生儿。

  三、感受妈妈的辛苦,表达对妈妈的爱。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

  妈妈我爱你!

  妈妈真辛苦!

  我要帮妈妈做事。

  我要听妈妈的话。

  课后小结: 成功之处:上好一节科学活动,特别是有关宝宝出生方面的课,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握不好,会变得很枯燥,我充分利用课件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孩子明白一个生命史如何起源的,更体验到母亲的艰辛,在孩子的言行中有不少宝宝明白自己是妈妈生出来的。相信这节课后,他们明白,一个生命创造是爸爸妈妈共同努力的。

  不足之处:如果能请一位怀孕的妈妈或医生阿姨讲述妈妈怀孕时的艰辛,讲讲宝宝出生时的故事,幼儿会更感兴趣,记忆会更深刻。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荐】科学活动教案06-12

科学活动教案【精】06-12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1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托班科学活动教案03-20

大班有趣科学活动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