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02 09:06:1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汇总5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能站起来的特征。

  2、培养幼儿大胆发表自己操作过程的能力。

  活动准备:

  海洋球、可站立的积木、铅笔人手至少3支、橡皮筋若干、橡皮泥若干、杯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操作(桌上放置一个小筐,内有海洋球、可站立的积木)

  师:请你们试一试,筐里什么东西能站起来?把它请到老师前面的桌上,幼儿操作。

  师:哪个东西站起来了,它们为什么能站起来呢?

  老师请每个小朋友摸一下积木的.底部,感受它的底部是平的。

  :底部平的物体能站起来,海洋球的底部不平,所以不能站起来。

  二、幼儿第二次操作(橡皮泥、杯子、海洋球)

  师:积木站起来了,海洋球说:我也想站起来,你们能帮帮我吗?桌子上有些材料你们可以请它们帮忙,也请站起来的海洋球到老师的桌上来。幼儿操作(用橡皮泥固定底部,用杯子套住)

  师:你们用什么办法使海洋球站起来?

  :你们想出那么多的办法使海洋球站起来,这些办法都是把海洋球的底部固定住的,小朋友真爱动脑筋。

  三、幼儿第三次操作(人手至少3支铅笔,橡皮筋人手1根)

  师:瞧,铅笔也来凑热闹了,它能站起来吗?这回我们可要用到橡皮筋了,看谁先想出办法?

  幼儿操作

  师:你用什么办法使铅笔站起来?

  :把数量三支以上的铅笔用橡皮筋捆绑在一起,铅笔就站起来了,而且还站的很稳呢。

  四、游戏结束

  游戏:伸开双臂走在教师地上的线上,不能站到外面去,感受不伸手臂与伸手臂的不同。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随着季节的变化,现在白天越来越长,有些宝宝对这个感动很好奇,为了让幼儿认识,白天和黑夜,就预设了这节活动。让宝宝们知道白天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原来白天黑夜有不同的活动,在活动的最后利用操作材料使每个孩子都有了一把白天黑夜的扇子,让他们带回家,是对自己的一个潜在影响,使这个活动回到孩子的生活中去。

  活动目标:

  1.感知白天和黑夜,了解白天黑夜不同的'活动。

  2.学习儿歌,愿意用简单的语言讲述白天黑夜的事情。

  活动准备:

  太阳和月亮图片、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模仿动作——白天你在做什么

  1、讨论:你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太阳?看到太阳升起来了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出示太阳图片)

  小结梳理:

  早晨太阳升起来,花儿开起来花瓣,鸟儿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唱起了歌;小朋友也早早地起床了,洗洗脸、刷刷牙、做做早操。早晨小朋友们来到幼儿园一起玩耍、学习、做游戏。做完了一天的事情,太阳公公回家了。

  (出示晚上的照片)

  梳理小结:晚上的时候,天边的黑黑的,月亮阿姨带着小星星们出来了玩耍,鸟儿不在吵闹,静静地躺在窝里,小朋友上床睡觉,多么宁静的夜晚。

  二、模仿动作——夜晚你在做什么

  1、讨论:你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月亮?月亮出来了,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出示月亮图片)

  2、学习儿歌:月亮出来了,小草睡觉了,小花睡觉了,小朋友们也睡觉了……夜晚静悄悄。

  三、小猫和老鼠——白天、黑夜在做什么

  刚才我们都知道了白天是工作的时候,夜晚是睡觉的时候,那你们知道小猫在白天做什么?晚上做什么?

  四、操作表现——巩固白天和黑夜的不同

  1.交代制作方法。

  将白天和夜晚的画面撕下来并对折,在两张纸的中间插入小棒,做成扇子状。把贴纸上的东西,哪些是白天的,哪些是夜晚的,分别贴在合适的画面中。

  2.和朋友玩一玩玩法提示:可以和朋友一起玩,朋友说太阳,马上把是白天的一面画面举起。朋友说月亮,马上把夜晚的画面举起。两人还可以用动作来表示。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风筝感受风筝的艺术美。

  2.幼儿能说出风筝的主要构造及其作用。

  3.幼儿能运用自己的想象用拓印的方法设计风筝不同的图案,并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风筝。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放风筝)、自制风筝多个、分组操作材料(颜料、骨架、胶带、纸盘)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观看课件,激发幼儿对风筝的的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让我们来看一看春天里他们在户外做什么?你见过或放过什么样的风筝?

  请幼儿说说自己放风筝的经历。

  教师介绍风筝的发展历史和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风筝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知道我们潍坊市,因为独特的风筝文化而被誉为“国际风筝之都”。

  二、欣赏、观察风筝,了解其主要构造及作用

  (一)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欣赏风筝,感受风筝的艺术美,幼儿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风筝的外部特征。

  (二)幼儿观察风筝,能说出风筝的主要结构和作用。

  竹子骨架:用来支撑整个风筝。

  线:用来牵住风筝。

  面:它可以把风兜住,产生向上飞的力量。

  三、制作风筝

  (一)教师出示以做好的风筝,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示范制作风筝的过程。

  第一步:贴骨架。

  第二步:用纸球拓印图案。

  (三)教师讲制作要求。

  (四)幼儿动手制作简易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讲评作品。

  活动延伸

  幼儿到户外放风筝。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初步了解热带鱼花纹美丽的简单原因及几种海洋生物保护自己的本领,对科学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幼儿观察、想象的能力,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3、初步知道保护自己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关心自己、关心同伴的愿望。

  材料准备:电脑一台、有关知识的VCD碟片(参考《印尼野性篇—水中奇境》)。

  活动过程:

  一、海洋生物的保护色。

  1、热带鱼的保护色。

  (1)、看有关热带鱼的VCD片。

  (2)、讨论:热带鱼为什么有这么漂亮的颜色?鼓励幼儿寻找、探究答案。

  (3)、看VCD了解答案。

  2、侏儒海马的保护色。通过看图片,幼儿发现它的颜色与生活环境的相关联系。

  3、鲽鱼保护自己的本领。

  4、变幻极大师:章鱼的奇特本领。

  二、海洋生物的其它自我保护本领。

  1、鳗鱼的自我保护意识。

  2、成群的小海龟如何逃生的。

  3、稍大一些,没有特殊本领的鱼是如何逃避敌人的攻击。

  三、讨论:小朋友如何保护自己,发现幼儿园里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说说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在家里玩时有什么潜在的危险。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规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尝试用符号记录规律。

  2、激发幼儿对物体排列规律的兴趣,

  活动准备:

  斑马图片;条形旗图片(规律为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笔、一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1、教师身穿条纹上衣,吸引幼儿注意。

  师:“老师的上衣图案是怎么样的?”

  2、出示斑马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花纹规律。

  3、出示条形旗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二、启发幼儿用符号记录规律。

  师:“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规律,怎么样把它们记录下来呢?”

  1、幼儿讨论记录方法。

  2、确定简洁的记录方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规律(如:010101、□○□○□○)或用物体的主要特点进行记录(如:蓝白蓝白蓝白)。

  3、幼儿尝试用自己的符号记录。

  4、幼儿互相交流记录结果的含义。

  三、启发幼儿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并尝试进行记录。

  四、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各种规律事物及规律现象。(如:人行横道、星期的轮回规律、四季的轮回规律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

  2.知道鸡、鸭、鸟全都会生蛋,对事物有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各种各样的蛋

  2.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蛋

  1.出示蛋,引起幼儿兴趣。教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蛋吗?你们还认识什么蛋?

  2.ppt课件:各种各样的蛋

  引导幼儿将动物图片与蛋一一对应。

  3.你还知道什么动物也会生蛋?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蛋。

  1.教师:这些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从蛋的大小、重量、颜色来比较。

  2.教师小结: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轻。

  有的蛋是深黄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还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带斑点的。

  三、由表及里观察,产生探索的兴趣。

  1.教师:鸡蛋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并将鸡蛋打开观察。

  2.观察:是不是每种蛋都有蛋白、蛋清呢?每种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样吗?(逐一打开蛋。)

  3.教师小结:每种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壳,敲碎蛋壳,里面都有蛋黄、蛋清。

  四、活动结束

  教师讲述有关蛋的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有关蛋的话题。

  如:蛋黄怎么会变成动物宝宝的?为什么蛋有大有小?

  结合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来的各种方法。

  千姿百态的睡姿

  设计背景:

  动物一直是孩子们的朋友,中班的孩子们也特别想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但常见的话题只是有关“动物的外形、习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动物们各种各样、姿态万千的睡眠姿势。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及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感受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观察了解动物姿态万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态,从这一侧面

  让孩子了解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丰富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能够分清动物的不同睡姿;

  活动准备:

  1、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睡眠的各种姿态的图片。教师布置好活动场地:动物的家——将活动场景布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摄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图。森林中布置有关动物(仙鹤、马、猫头鹰、蝙蝠、猫、乌龟)的家,用积木拼搭成型,上面贴上相关动物的图片;幼儿进场时播放轻柔的音乐。

  3、CAI课件《姿态的万千睡》、电脑、磁带、录音机、电钢;

  4、活动前和孩子们一起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 。

  活动过程:

  1、幼儿跳集体舞。跳完舞蹈后,请幼儿说说运动后的感受(想休息),并请幼儿自由休息。教师问幼儿:“你睡觉时需要些什么呢?”幼儿一边讨论一边休息。这时播放课件,背景屏幕换成第一种动物的图片。

  2、看课件,感知动物不同的睡姿。

  请幼儿逐一欣赏课件。各种动物的出现方式不一,有的用动物的叫声、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画面后,请幼儿先想想这种动物是如何睡觉的,并进行表演。幼儿表演完后,再请幼儿观看正确的答案,并模仿正确的睡眠睡姿。(幼儿可随意选择动物)同时用游戏的形式学习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连线游戏《它怎么睡觉?》

  教师将幼儿分成男女生进行趣味知识比赛,请幼儿用连线的方法指出各种动物是如睡觉的?同时巩固词汇:缩、倒挂、趴等词。当幼儿连对了,电脑就会奖励幼儿一个笑脸娃娃;连错了,电脑会鼓励幼儿再连一次,直到连对为止。比赛结束后,两队比一比看哪队积的笑脸娃娃多,就获胜。

  4、玩游戏:找朋友。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听到欢快的音乐,动物们就出来游戏;听到抒情、安静的音乐,动物们就回家睡觉。睡觉时必须十分安 静,不要大声喧哗。每一个小动物必须找到自己的家。

  (2)幼儿游戏。

  (3)增加游戏难度、扩大游戏范围。幼儿不仅可以模仿学过的动 物、还可以模仿其他的动物,自己动脑想想其它动物是怎么睡觉 的?教师可让幼儿充分想象,对幼儿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不急于给幼儿答案,请幼儿自己下课后想办法求证,找寻答案。

  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后,在父母的协助下了解其它动物的睡眠姿势,然后将结果与其余幼儿共享。

  附资料:仙鹤单脚站立着睡、马站着睡、猫头鹰只睁一只眼、蝙蝠倒挂着睡、猫趴着睡、乌龟缩进壳里睡。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

  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调色卡,还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6、操作游戏:变色眼镜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陈皆佳)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儿对周围物体现象的探索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花猫

  2、三块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长方形纸、玩具望远镜、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猫图片

  请幼儿分别用这三块玻璃片去看小花猫图片。

  (3)提问:透过这三块玻璃片看到的图片是不是跟原来的一样大?

  (大了、小了、和原来一样)。

  2、启发、探索。

  (1)为什么透过三块玻璃片看同样的东西,大小不一样呢?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这三块玻璃片是不是一样?

  (3)教师示范并告诉幼儿:“先摸玻璃片两面的中间,再摸边缘是不是一样,

  然后把玻璃片竖起来用眼睛看。”

  3、师幼进一步探讨平、凸、凹玻璃片。

  (1)请幼儿取出中间和周围一样厚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平玻璃片”

  (2)请幼儿取出中间厚、周围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凸玻璃片”

  (3)请幼儿取出中间薄、周围厚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凹玻璃片”

  4、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平、凹、凸三种玻璃片的作用。

  (1)请幼儿分别用平、凹、凸三种玻璃片去看周围的事物,讲讲有什么不同.

  (平:—样大;凸:放大;凹:缩小)。

  (2)教师小结: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科学家真会动脑筋,他们利用不同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尝试制作望远镜,教师巡回指导。

  (1)请幼儿用玩具望远镜看一看周围事物,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2)请小朋友动手把长方形纸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纸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纸筒前面,

  望远镜就做成了。教师重点指导双面胶的用法。

  (3)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再一次看一看周围事物的变化,

  进一步了解望远镜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教师提示望远镜的作用。如看文艺演出、看体育比赛、看风景、解放军瞭望。)

  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玩耍自制望远镜,对周围事物进一步探索。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黄豆可以制作豆浆、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

  2、 通过观察比较黄豆的外形特征,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

  3、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筐干黄豆,一盆湿黄豆,一杯豆浆、一盆豆制品(用牙签 插好 的黄山豆腐干和卤汁豆腐干),一块毛巾。

  2、 电视机、录象机、豆浆机、电火锅、一大玻璃杯水,一只空玻璃杯,一锅事先煮好的豆浆,抹布、录音机、磁带。

  3、黄豆宝宝胸饰一只,豆腐、素鸡、百叶、油豆腐、豆腐干实物各一盆。

  4、 小朋友隔天浸泡黄豆。

  活动过程:

  1.、初步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1) 师:(教师头戴黄豆头饰)小朋友,我是黄豆宝宝,我还把我的好朋友都请来了。今天,大家就来和他们一起玩。让我们先来看看黄豆宝宝长什么样子。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筐里的黄豆宝宝,等会告诉大家。

  (2) 师:“黄豆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

  (3) 师:小结:黄豆宝宝是一粒粒黄颜色的圆溜溜的小豆豆。

  评析:在组织幼儿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对黄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幼儿十分感兴趣,有的说,黄豆宝宝是黄色的,有的说我摸上去黄豆宝宝是圆圆的。)

  2、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师:我们的本领可大了,会变许多魔术,小朋友每天喝的豆浆也是我们变出来的。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干湿不同的黄豆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师:“做豆浆前首先得把‘我’放在水里泡上一天,所以,小朋友昨天也在自然角把‘我’泡一天,请小朋友每人拿一盒,看看、比比,泡过的‘我’和没泡过的‘我’有什么不一样?你可以把发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②幼儿观察干湿不同的黄豆。 ③师:“泡过的黄豆和没泡过的黄豆有什么不一样?” (有的幼儿说:“泡过的黄豆大,没泡过的黄豆小。”有的幼儿说:“泡过的黄豆的颜色有点淡,没泡过的黄豆的颜色有点深。”有的幼儿说:“我摸摸泡过的黄豆是软的,没泡过的黄豆是硬的。”)

  ④师:小结 :黄豆宝宝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会比原来的大一些,软一些,颜色浅一些。

  3、了解黄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

  ①师:“我们黄豆宝宝本领可大了,除了能做豆浆,还能做许多东西呢,

  ②师“录象里的东西都是黄豆宝宝做成的,今天它们也来了,哪些东西你是吃过的” (幼儿边讲,边指。)

  ③师:小结:豆腐、百叶、素鸡、豆腐干、油豆腐、都是用黄豆宝宝做出来的。 (评析:通过电化手段--看录象,进一步唤起幼儿的回忆,丰富幼儿的认知,知道黄豆还能做出各种豆制品。)

  4、知道黄豆营养丰富,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1) 师:“什么东西这么香?”

  (2) 请小朋友一起品尝用黄豆宝宝做出来的东西。并教育幼儿它们不光味道好,而且还很有营养,是我们的好朋友。

  (3) 听优美的'音乐,幼儿吃豆浆、豆腐干、卤汁豆腐干。并提醒幼儿吃好豆腐干后,牙签放在盆子里,擦干净嘴巴。

  活动反思:

  豆浆、豆制品,是幼儿园经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爱吃豆制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利用教学的趣味性,运用拟人化的口吻,用变魔术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教育孩子爱吃豆制品,引导宝宝运用感官比较、观察,泡过和没泡过的黄豆的不同,发展了宝宝的观察力,提高了幼儿宝宝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宝宝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时,运用了观察的方法,接着又比较和观察,使幼儿了解泡过和没泡过的黄豆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又运用电教手段丰富了幼儿的认知;最后,通过品尝豆制品,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爱吃豆制品的情感。可能宝宝太兴奋了,所以有个别的太“活跃”了,发出了尖锐的叫声,纪律有些松懈了,不过整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宝宝现在也知道了以后要多吃豆制品,这样对身体有益!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03-08

中班科学教案11-06

中班科学教案优秀04-01

睡觉中班科学教案04-02

中班科学教案蜜蜂04-02

中班《叶子的秘密》科学教案03-30

中班科学教案种子03-27

《桥》中班科学教案04-29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