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28 16:57:4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在炎热的夏天,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蝉、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的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课文描写了雷雨前、中、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达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下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认识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变化特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是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请大家打开课文,学习18课(板书课题:雷雨, 学生齐读两遍)

  讲析:有积雨云产生的一种天气现象,降水伴随着闪电和雷声。

  2、一般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谁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3、欣赏录音读课文(边听边看课文),刚才大家听了录音读课文,感觉雷雨怎么样,请看看课文两幅图画。(仔细观察两幅图的不同之处)

  问:第一幅图是什么景象(雷雨前)?第二幅图又是什么景象(雷雨后)?能说出图的意思吗?

  图一: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大风,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赏雨。

  图二: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小朋友呼吸凉爽空气。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

  2、学习生字 齐读、个别读、认读生字、开火车读。

  3、认识词语。(压下来,垂下来,彩虹,黑沉沉,逃走)

  出示小黑板:越来越亮、一阵、蝉叫、蜘蛛。(齐读)

  4、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

  ①、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②、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③、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边读边想象。课文哪个段落写雷雨前、中、后。

  2、自由朗读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问:课文中,写了雷雨几个方面

  4、问:大家找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并在课文上做记号。

  5、教师引读课文。(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①、指名读雷雨前的句子.(板书:乌云密布,叶子不动,蝉也不叫,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

  蜘蛛在雷雨逃走这一景象,我们回忆在一年级学过的《要下雨了》这一课知识的内容,这都是下雨之前的景象

  小结:1、作者写什么景象

  2、乌云--大风--闪电--雷声--越下越大--雨渐渐小了。(板书)

  ②、第二部分

  A、指读雷雨中的句子。结合看图下雨时远处是模模糊糊、看不清。

  B、看图2:雨过天晴,空气新鲜,雨声雷声从大到小,无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个别读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③、学习第三部分

  雨过天晴,彩虹挂天空

  学习后部分,齐读,板书:

  蝉蛙叫,蜘蛛坐网上

  指名读句子,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边读边体会)

  归纳

  用几句话概括雷雨前后的变化(雨前天色暗,雨中电光闪,雨后彩虹出现。)

  (五)、小结

  雷雨是自然现象。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体会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前几天我们这里刚下了几场雷雨,请大家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六)、巩固练习

  填空

  1、清新的空气迎面( )来

  2、一条彩虹( )在天空

  3、蜘蛛从网上( )下来

  4、蜘蛛又( )在网上结网了。

  A、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文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B、彩虹是怎么形成?

  C、分角色读,雷雨前、中、后。

  D、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乌云密布,叶子不动,蝉也不叫

  雷雨前

  一阵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

  雷

  雷雨中 越来越大----渐渐小了 抓住特点,观察有序

  雨

  雨过天晴,彩虹挂天空

  雷雨后

  蝉蛙叫,蜘蛛坐网上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这次习作是学生第一次作文,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即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范围宽广,和课余生活相关的都可写。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

  教学建议:

  1、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作文,因此我建议教师要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

  2、习作时,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在遣词造句上要求切勿过细。

  3、评价时,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习作设计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三、写一写

  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写时要注意: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2、要把话写通顺。

  3、写完后,读给你的妈妈、爸爸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习作》教案》,来自网!,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习作》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诗歌共有5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学情分析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此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教学建议

  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读好问句,学习准确地使用动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难点

  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难点

  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三、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请看录像。(播放原始森林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四、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五、检查自学情况

  1、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下面老师来看一看你们自学的情况怎么样。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学习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

  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

  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

  (1)齐读短语。

  (2)分组讨论: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3)教师提示:加点的词语都是动词,表示人做一件事时的行为、动作。

  (4)学生可以演一演上面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

  六、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指名说)

  3、分组讨论: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

  (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

  4、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七、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学生注意书写。

  祖的偏旁是礻,不要多写一点。

  摘、掏的偏旁都是扌,右边笔画数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能漏写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

  八、梳理板书

  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

  祖啊浓望蓝

  摘掏赛忆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2、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难点

  1、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复习导入

  1、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

  2、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3、齐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1)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

  (3)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2、学习第2、3小节。

  (1)同桌互读,说说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有着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做了些什么?(指名说)

  (3)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范读第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5)学生练读第2、3小节。

  (6)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7)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3、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1)全班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

  六、梳理板书

  祖先的摇篮

  摘野果和野兔赛跑

  掏鹊蛋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逮绿蝈蝈

  原始森林苍苍茫茫

  七、教学感悟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课前学生的预习到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A:完成练习册。预习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语文教案 篇5

  表达内容

  生活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它会给我们许多启示:比如看到一种自然现象,听到别人一番谈论,自己一次偶然的发现……生活的启示就在你童年生活之中,启示无处不在。

  表达提示

  1.所选择的事不论大小,一定要有价值,值得回忆,值得品味。

  2.把给你启示的那件事的经过写具体。

  3.讲启示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

  习作指导

  1.选材指导

  表达”要求选择自己受启示最深的一件事来写。既然是选择,就要引导学生在选材上挑一挑、选一选,到底写什么好,写什么有意义、有价值。

  大事小事都可以,力求新颖独特。

  2.写法指导

  不论写什么都应该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特别是要好好写一写感受最深的.地方,从这件事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得到哪些启示。

  3.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4.先说一说,再动笔写。

  5.互评草稿,受到启示。

  6.修改草稿,再读。

  7.征求同学的修改意见后,抄在作文上。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

  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如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

  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文题)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二、文体解读

  投影:

  神话故事体裁简介: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话的主要特点是:

  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

  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正因为这样,所以神话具有丰富多彩的想像、奇妙的情节和感人的艺术力量。正如马克思说,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三、阅读理解《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两则短文

  投影:

  1.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土作人。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纟恒(gēng,粗绳索)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2.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读课文录音,掌握下列词语,注意加粗字的读音。

  投影:

  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g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

  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g 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2.表情朗读全文,识记课文情节。

  3.研读课文,比较神话故事和课文内容,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

  4.恰当地复述课文。

  先分小组复述,再由各小组推荐1~2同学,举行小组赛,看谁讲得生动,如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来到世间的描写。

  五、研读课文

  1.《风俗通》里的有关文字非常简略,而通过改写、丰富补充之后的课文,则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2.这篇神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尝试分析“妈妈”女娲的形象。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

  3.本文想像女娲造人的动机是“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请发挥你天才的想像,试作另一种推测。

  4.在封建社会里,有人借用此神话把人剥削人现象说成是命中注定、天经地义的。他们说女娲用揉团黄泥做成的人便是社会上那些有钱有势的统治阶级的前辈,那些用柳条甩出的便是无权无势的下层百姓的先人,对此,请学生讨论,谈谈理解。

  教师点拨:这种说法核心在于:持这种邪说的人根本上看是在为维护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不平等的制度服务,是存愚昧、麻木人民群众思想的险恶用心的。

  5.神创造人,是对人类起源的错误解释,但是这类神话为什么能够世代流传?

  请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这类神话的魅力何在,对于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热情鼓励。

  提示:(1)这类神话描写了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情景,这是引人遐想的。

  (2)这类神话都有奇妙的想像,这是非常有趣的。(3)这类神话无非是现实的人类繁衍历史的改造,非常富有人性,这是令人感觉亲切的。如女娲的形象分明是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谁说说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树枝的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

  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

  二、检查预习

  1、读一读本课生字,组词,说说易错的字

  琥珀 蝇 脂 掸 拭 辣 渗 澎湃 黏 测

  注意:“脂”“渗”“湃”的读音;“拭”“黏”的书写。

  2、交流预习时弄懂的词语

  三、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记号,再给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内容

  1、指名读每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2、默读课文,思考画批: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3、小组讨论,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

  记住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讨论,并回忆对比一下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还记得《黄河象》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讲的?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出示板书:

  黄河象

  按一定顺序写: 看 ── 想 ── 发现

  (骨架) (来历) (化石)

  化石的形成: 200年前 炎夏 河边 喝水陷入河 泥沙下变化石

  学法:先理清文章顺序,然后细读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和依据,最后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那么《琥珀》这课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琥珀》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2、接着我们上节课的话题讨论: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⑴ 学生交流画批的结果,教师帮着梳理点拨

  松脂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面;积成松脂球;松脂球变成化石。(有语气地读一读相关的句段)

  ⑵ 出示学生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松脂球”才可能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头?

  学生归纳出:炎热的夏天;在松林里;非常巧合(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⑶ 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时间长,上万年;陆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树慢慢腐烂;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⑷ 请你有语气地读一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边读边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评读)然后谁来复述这个过程?

  ⑸ 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段,注意各句之间的关系。

  三、总结对比

  《黄河象》和《琥珀》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何异同?(内容相似,但叙述顺序有所不同)

  顺序:

  《黄河象》 看 ── 想 ── 发现

  (骨架) (来历) (化石)

  《琥珀》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化石形成:

  《黄河象》 200万年前 炎夏 河边 喝水陷入河 泥沙下变化石

  《琥珀》 一万年 夏天 树林 松脂裹小虫 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四、有语气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并评读

  板书设计

  琥珀

  顺序: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化石形成: 一万年 夏天 树林 松脂裹小虫 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学会"梨、桃"两个 字,学会本课的词语 子,感悟到水果丰收的美丽景象。

  教学重点:

  1.学习和积累词语。

  2.复习识字方法,用形声字的记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

  3.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

  教学难点:

  有的生字笔画较多不好掌握。

  一、课前谈话

  咱班的同学都爱画画吧,听你们老师说你们画画 水平很高,是吗?昨天我让大家画了自己最喜欢的水 果,画的怎么样呢?快举起来让我看看。 教师选择性贴画,问:你为什么喜欢它呢?(评 价声音响亮,说话完整。) 其他同学画得也很好,全贴的话肯定贴不下,以 后我们再办个展览吧。现在开始上课,可以了吗?看 谁最精神呀?

  二、揭示课题,读课文

  1.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画的这些都叫什么呀?板书: 水果

  师:秋天到了,这么多水果都成熟了,真是水果 大丰收呀!板书:丰收,跟老师一起认真写。

  2.多种形式读书 师: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水果呢?一起去看 看(打开书41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水果的名字。

  (2)你们都认识这些水果了吗?读给同桌听,一 定要叫对水果的名字呀!

  (3)我注意到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各种各样的水 果丰收了。各种各样,都有哪些水果呢?一边轻声读 一边用笔圈出来。

  (4)也帮老师圈圈吧!按顺序说,都有谁?(学 生说,教师在投影上圈) 提示:葡萄怎么说?什么样的梨?

  (5)没有圈对的同学,赶快改一下。谁改完已经 坐好了?

  师:看到这么多水果丰收了,你高兴吗?生字朋友也高兴地跑出来了,瞧: 课件:菠萝 猕猴桃 黄澄澄的梨 弯弯的香蕉 沙瓤的西瓜 酸甜的 红果

  (1)你还认识吗?自己读读。

  (2)谁领大家读读。

  (3)红色带拼音的字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字,去掉 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生字卡片) 问:能组词吗?还有吗?

  师:我们看,这几个字里有的是说水果名字的,你能帮他们找到小主人吗?

  第一次:菠、梨、桃; 那这几个字呢?应该贴在哪?

  第二次贴:弯、沙、甜

  3.笔顺。

  师:你们还挺聪明,我们再一起读读这6 个字吧! 你们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记住他们吗? 师:为了记得更清楚,我们一起看看笔顺跟随。

  (1)实物投影:桃这个字写的时候容易倒下笔, 跟老师一起边说边写。

  (2)像这样,边说边写,把剩下这几个字的'笔顺 记清楚。

  师: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记字的时间了,记字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说说怎么记(板书:说)可以描一 描书中的红字(描)还可以在本上写写(写)。 你们能记好这些字吗?真能? 不过,先别着急记,这有两个字提醒大家一下。

  课件出示

  (1)弯:怎么记住它?下面的弓不太好写(变红), 和老师一起写写。弯弯的什么样?作动作告诉我。

  (2)甜:这个字呢?怎么记? 右边的字是甘,甘蔗的甘,它也不太好写,再跟 老师一起写写。 瞧,舌头品尝甘蔗,味道甜又甜,跟老师一起说。

  (3)小结:闭上眼睛你能想出弯和甜的样子吗?如果你能想出来,就说明你记住它们了。 孩子们,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记字的时间了,我给大 分钟,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记住这6个字,就评他 为识字大王,还有精美的奖品送给他,你们想得到吗? 那就赶紧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字吧!一会可要听写呦!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记)

  (4)记住了吗?还用看这些字吗?准备听写了: 第一个字要猜个谜语:桃(浑身长满小细毛,歪 着小嘴对我笑)想想,是什么?快写下来吧。 第二个字还是一个谜语:梨(长得像葫芦,颜色 黄澄澄) 下面的字看拼音写,课件出示。

  (5)老师在课堂上判一判,写完全收上来。

  (6)展示学生的听写,纠正错误。

  评价:刚才我发现不少同学桃和梨这两个字写得 不够端正,你们看,这样写就端正了。 课件出示:桃和梨

  三、写字

  1.仔细观察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有木)

  师:看,木加兆字组成桃,木加利字组成梨;谁 表音来,谁表意,请你留心多注意! 别看它们都有木,可是,一个是瘦瘦木字旁,一 个是扁扁木字底。写好它们可不容易!

  2.整体观察,你发现什么? 课件显示:桃:左窄右宽;梨:上高下扁

  3.师范写 5.展示一个人的,比刚才听写时写的进步多了。

  四、总结

  学会这么多字,你高兴吗?我们也丰收了,让我 们一起读读课文,再次感受丰收的喜悦吧!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

  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

  出示古诗《早春》,老师范读或由会读的同学朗读,再说说早春的特点。

  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歌曲导入。(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学生翩翩起舞,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提供了自由学习的情境。】

  三、对话平台

  (一)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在浓郁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发现,畅谈收获,使学生体验到“发现学习”的快乐。】

  (二)、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利用动作、绘画、语言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三)、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初春的特点,体会课题中的“找”字,初步感受发现的乐趣。】

  (四)、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五)、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教学难点: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自愿展示学习收获,充分发挥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多种形式感悟读文,利于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拓展课外学习资料,促进语言积累,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性。】

  三、背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此环节融听、想、品、背于一体,使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多层面、立体的审美和积累。】

  四、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在丰富多彩的“寻春、赞春”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发现的快乐,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五、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伴教锦囊

  阅读在线:

  朱自清的《春》(节选)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读美国教育家随意指定三个中国孩子做一个游戏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聪明的人不仅要智力发达,还需要有爱心并具有忘我、无畏的品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11个认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孩子具有爱心、忘我、无畏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的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课题质疑导入

  同学们,这个词你们认识吗?(板书:聪明)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班的同学谁聪明,为什么说他聪明呢?那么聪明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走进第13课,继续探讨聪明是什么 (板书课题) 如果为课题加个标点符号,你们认为加什么合适?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做到不丢字、不加字,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出示字卡,检查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自由读1—4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 这三个孩子是精心挑选的吗?(不是) 你能把随意换个词说说这句话吗?

  2、 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个游戏的规则,谁来读一读? 你们觉得这个规则怎么样?(紧张、害怕)

  3、 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出示游戏规则,师生共读。

  4、 是呀,这确实是生与死的选择呀!那你能用如果……就……这个句式说句话吗?

  过渡:面对这生死攸关短短7秒的游戏,三个孩子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玩这个游戏?请同学们轻声读第5自然段,找出描写三个孩子神态的词语。

  惶恐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说说吗?

  孩子们为什么会紧张害怕呢?

  教育家神秘的眨了一下眼睛,你们猜此时他在想什么?

  游戏结果怎样呢?(成功了)

  你觉得孩子完成的速度怎样?(很快) 你是怎么知道的?(全部时间不到5秒)

  让我们一起数5个数体验5秒钟的短暂。

  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孩子以惊人的速度完成游戏。合作的如此有秩序,如此临危不乱,真值得人敬佩啊!看到这种场面美国教育家(惊呆了) 他为什么会惊呆?(指名回答) 过渡:是呀,美国教育家看到这一切惊呆了,此时,他有很多的问题想要问问孩子们。

  快速朗读第6自然段 预设问题:这段话中哪几句话让你最感动?

  指生说,并读一读感动的话语。

  出示课件字幕。分析三次对话。从中你能感觉到他们是什么样的中国孩子?

  课件出示:为什么不争先逃命? 他最小,我应当让他呀! 为什么不先逃生? 三个人里我最大,应该最后离开。 那你就不怕自己被淹死吗? 宁可我被淹死,也不能淹死弟弟们。 板书:爱心、忘我、无畏 过渡:这是多么朴实的话,但十分精彩,这种平凡的表现,却显出精神的可贵。现在,老师特别想成为故事中的角色,你们想吗?男同学扮演小男孩,女同学扮演小女孩,老师扮演教授,让我们来一起合作读读这段,共同体验那份感动。

  5、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被感动了,孩子们朴实稚嫩的话语也深深感动了美国教育家:(师手势,生接读)第7自然段。

  6、教师引读,学生感悟;

  ■仅有7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生)他最小,我应当让他呀! 这颗爱心已打动了美国教育家(生接读)泪水‘唰’地一下从美国教育家的眼里涌了出来。他说: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

  ■仅有10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生接读)三个人里我最大,应该最后离开。 这种忘我的精神怎能不让教育家感动:(生接读)泪水‘唰’地一下从美国教育家的眼里涌了出来。他说: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

  ■仅有10岁的小女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生接读)宁可我被淹死,也不能淹死弟弟们。 这种无畏的品格使教育家震撼了,他再也忍不住了: (生接读)泪水‘唰’地一下从美国教育家的眼里涌了出来。他说: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

  7、这三个孩子的做法仅仅是聪明吗?

  8、小结:是的,聪明的人不仅要智力发达,还需要有爱心并具有忘我、无畏的品格。

  四、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有许许多多充满爱心,忘我,无畏的人,老师想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结合周围实例)

  五、回顾课文,提出希望。

  结束语:孩子们,用你们的爱心去呵护身边的每一个人吧,用你们忘我无畏的品格去感动所有的人吧,用你们的真诚去与人合作吧,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做一个真正的聪明人。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绝招》教案06-02

语文高效教案04-21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识字教案02-22

语文《草原》教案03-0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在炎热的夏天,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蝉、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的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课文描写了雷雨前、中、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达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下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认识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变化特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是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请大家打开课文,学习18课(板书课题:雷雨, 学生齐读两遍)

  讲析:有积雨云产生的一种天气现象,降水伴随着闪电和雷声。

  2、一般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谁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3、欣赏录音读课文(边听边看课文),刚才大家听了录音读课文,感觉雷雨怎么样,请看看课文两幅图画。(仔细观察两幅图的不同之处)

  问:第一幅图是什么景象(雷雨前)?第二幅图又是什么景象(雷雨后)?能说出图的意思吗?

  图一: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大风,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赏雨。

  图二: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小朋友呼吸凉爽空气。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

  2、学习生字 齐读、个别读、认读生字、开火车读。

  3、认识词语。(压下来,垂下来,彩虹,黑沉沉,逃走)

  出示小黑板:越来越亮、一阵、蝉叫、蜘蛛。(齐读)

  4、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

  ①、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②、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③、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边读边想象。课文哪个段落写雷雨前、中、后。

  2、自由朗读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问:课文中,写了雷雨几个方面

  4、问:大家找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并在课文上做记号。

  5、教师引读课文。(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①、指名读雷雨前的句子.(板书:乌云密布,叶子不动,蝉也不叫,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

  蜘蛛在雷雨逃走这一景象,我们回忆在一年级学过的《要下雨了》这一课知识的内容,这都是下雨之前的景象

  小结:1、作者写什么景象

  2、乌云--大风--闪电--雷声--越下越大--雨渐渐小了。(板书)

  ②、第二部分

  A、指读雷雨中的句子。结合看图下雨时远处是模模糊糊、看不清。

  B、看图2:雨过天晴,空气新鲜,雨声雷声从大到小,无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个别读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③、学习第三部分

  雨过天晴,彩虹挂天空

  学习后部分,齐读,板书:

  蝉蛙叫,蜘蛛坐网上

  指名读句子,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边读边体会)

  归纳

  用几句话概括雷雨前后的变化(雨前天色暗,雨中电光闪,雨后彩虹出现。)

  (五)、小结

  雷雨是自然现象。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体会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前几天我们这里刚下了几场雷雨,请大家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六)、巩固练习

  填空

  1、清新的空气迎面( )来

  2、一条彩虹( )在天空

  3、蜘蛛从网上( )下来

  4、蜘蛛又( )在网上结网了。

  A、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文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B、彩虹是怎么形成?

  C、分角色读,雷雨前、中、后。

  D、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乌云密布,叶子不动,蝉也不叫

  雷雨前

  一阵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

  雷

  雷雨中 越来越大----渐渐小了 抓住特点,观察有序

  雨

  雨过天晴,彩虹挂天空

  雷雨后

  蝉蛙叫,蜘蛛坐网上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这次习作是学生第一次作文,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即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范围宽广,和课余生活相关的都可写。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

  教学建议:

  1、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作文,因此我建议教师要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

  2、习作时,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在遣词造句上要求切勿过细。

  3、评价时,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习作设计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三、写一写

  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写时要注意: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2、要把话写通顺。

  3、写完后,读给你的妈妈、爸爸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习作》教案》,来自网!,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习作》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诗歌共有5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学情分析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此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教学建议

  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读好问句,学习准确地使用动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难点

  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难点

  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三、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请看录像。(播放原始森林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四、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五、检查自学情况

  1、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下面老师来看一看你们自学的情况怎么样。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学习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

  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

  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

  (1)齐读短语。

  (2)分组讨论: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3)教师提示:加点的词语都是动词,表示人做一件事时的行为、动作。

  (4)学生可以演一演上面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

  六、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指名说)

  3、分组讨论: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

  (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

  4、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七、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学生注意书写。

  祖的偏旁是礻,不要多写一点。

  摘、掏的偏旁都是扌,右边笔画数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能漏写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

  八、梳理板书

  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

  祖啊浓望蓝

  摘掏赛忆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2、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难点

  1、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复习导入

  1、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

  2、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3、齐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1)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

  (3)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2、学习第2、3小节。

  (1)同桌互读,说说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有着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做了些什么?(指名说)

  (3)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范读第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5)学生练读第2、3小节。

  (6)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7)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3、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1)全班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

  六、梳理板书

  祖先的摇篮

  摘野果和野兔赛跑

  掏鹊蛋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逮绿蝈蝈

  原始森林苍苍茫茫

  七、教学感悟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课前学生的预习到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A:完成练习册。预习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语文教案 篇5

  表达内容

  生活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它会给我们许多启示:比如看到一种自然现象,听到别人一番谈论,自己一次偶然的发现……生活的启示就在你童年生活之中,启示无处不在。

  表达提示

  1.所选择的事不论大小,一定要有价值,值得回忆,值得品味。

  2.把给你启示的那件事的经过写具体。

  3.讲启示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

  习作指导

  1.选材指导

  表达”要求选择自己受启示最深的一件事来写。既然是选择,就要引导学生在选材上挑一挑、选一选,到底写什么好,写什么有意义、有价值。

  大事小事都可以,力求新颖独特。

  2.写法指导

  不论写什么都应该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特别是要好好写一写感受最深的.地方,从这件事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得到哪些启示。

  3.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4.先说一说,再动笔写。

  5.互评草稿,受到启示。

  6.修改草稿,再读。

  7.征求同学的修改意见后,抄在作文上。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

  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如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

  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文题)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二、文体解读

  投影:

  神话故事体裁简介: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话的主要特点是:

  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

  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正因为这样,所以神话具有丰富多彩的想像、奇妙的情节和感人的艺术力量。正如马克思说,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三、阅读理解《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两则短文

  投影:

  1.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土作人。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纟恒(gēng,粗绳索)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2.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读课文录音,掌握下列词语,注意加粗字的读音。

  投影:

  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g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

  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g 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2.表情朗读全文,识记课文情节。

  3.研读课文,比较神话故事和课文内容,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

  4.恰当地复述课文。

  先分小组复述,再由各小组推荐1~2同学,举行小组赛,看谁讲得生动,如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来到世间的描写。

  五、研读课文

  1.《风俗通》里的有关文字非常简略,而通过改写、丰富补充之后的课文,则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2.这篇神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尝试分析“妈妈”女娲的形象。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

  3.本文想像女娲造人的动机是“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请发挥你天才的想像,试作另一种推测。

  4.在封建社会里,有人借用此神话把人剥削人现象说成是命中注定、天经地义的。他们说女娲用揉团黄泥做成的人便是社会上那些有钱有势的统治阶级的前辈,那些用柳条甩出的便是无权无势的下层百姓的先人,对此,请学生讨论,谈谈理解。

  教师点拨:这种说法核心在于:持这种邪说的人根本上看是在为维护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不平等的制度服务,是存愚昧、麻木人民群众思想的险恶用心的。

  5.神创造人,是对人类起源的错误解释,但是这类神话为什么能够世代流传?

  请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这类神话的魅力何在,对于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热情鼓励。

  提示:(1)这类神话描写了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情景,这是引人遐想的。

  (2)这类神话都有奇妙的想像,这是非常有趣的。(3)这类神话无非是现实的人类繁衍历史的改造,非常富有人性,这是令人感觉亲切的。如女娲的形象分明是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谁说说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树枝的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

  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

  二、检查预习

  1、读一读本课生字,组词,说说易错的字

  琥珀 蝇 脂 掸 拭 辣 渗 澎湃 黏 测

  注意:“脂”“渗”“湃”的读音;“拭”“黏”的书写。

  2、交流预习时弄懂的词语

  三、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记号,再给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内容

  1、指名读每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2、默读课文,思考画批: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3、小组讨论,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

  记住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讨论,并回忆对比一下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还记得《黄河象》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讲的?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出示板书:

  黄河象

  按一定顺序写: 看 ── 想 ── 发现

  (骨架) (来历) (化石)

  化石的形成: 200年前 炎夏 河边 喝水陷入河 泥沙下变化石

  学法:先理清文章顺序,然后细读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和依据,最后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那么《琥珀》这课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琥珀》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2、接着我们上节课的话题讨论: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⑴ 学生交流画批的结果,教师帮着梳理点拨

  松脂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面;积成松脂球;松脂球变成化石。(有语气地读一读相关的句段)

  ⑵ 出示学生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松脂球”才可能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头?

  学生归纳出:炎热的夏天;在松林里;非常巧合(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⑶ 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时间长,上万年;陆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树慢慢腐烂;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⑷ 请你有语气地读一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边读边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评读)然后谁来复述这个过程?

  ⑸ 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段,注意各句之间的关系。

  三、总结对比

  《黄河象》和《琥珀》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何异同?(内容相似,但叙述顺序有所不同)

  顺序:

  《黄河象》 看 ── 想 ── 发现

  (骨架) (来历) (化石)

  《琥珀》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化石形成:

  《黄河象》 200万年前 炎夏 河边 喝水陷入河 泥沙下变化石

  《琥珀》 一万年 夏天 树林 松脂裹小虫 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四、有语气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并评读

  板书设计

  琥珀

  顺序: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化石形成: 一万年 夏天 树林 松脂裹小虫 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学会"梨、桃"两个 字,学会本课的词语 子,感悟到水果丰收的美丽景象。

  教学重点:

  1.学习和积累词语。

  2.复习识字方法,用形声字的记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

  3.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

  教学难点:

  有的生字笔画较多不好掌握。

  一、课前谈话

  咱班的同学都爱画画吧,听你们老师说你们画画 水平很高,是吗?昨天我让大家画了自己最喜欢的水 果,画的怎么样呢?快举起来让我看看。 教师选择性贴画,问:你为什么喜欢它呢?(评 价声音响亮,说话完整。) 其他同学画得也很好,全贴的话肯定贴不下,以 后我们再办个展览吧。现在开始上课,可以了吗?看 谁最精神呀?

  二、揭示课题,读课文

  1.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画的这些都叫什么呀?板书: 水果

  师:秋天到了,这么多水果都成熟了,真是水果 大丰收呀!板书:丰收,跟老师一起认真写。

  2.多种形式读书 师: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水果呢?一起去看 看(打开书41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水果的名字。

  (2)你们都认识这些水果了吗?读给同桌听,一 定要叫对水果的名字呀!

  (3)我注意到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各种各样的水 果丰收了。各种各样,都有哪些水果呢?一边轻声读 一边用笔圈出来。

  (4)也帮老师圈圈吧!按顺序说,都有谁?(学 生说,教师在投影上圈) 提示:葡萄怎么说?什么样的梨?

  (5)没有圈对的同学,赶快改一下。谁改完已经 坐好了?

  师:看到这么多水果丰收了,你高兴吗?生字朋友也高兴地跑出来了,瞧: 课件:菠萝 猕猴桃 黄澄澄的梨 弯弯的香蕉 沙瓤的西瓜 酸甜的 红果

  (1)你还认识吗?自己读读。

  (2)谁领大家读读。

  (3)红色带拼音的字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字,去掉 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生字卡片) 问:能组词吗?还有吗?

  师:我们看,这几个字里有的是说水果名字的,你能帮他们找到小主人吗?

  第一次:菠、梨、桃; 那这几个字呢?应该贴在哪?

  第二次贴:弯、沙、甜

  3.笔顺。

  师:你们还挺聪明,我们再一起读读这6 个字吧! 你们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记住他们吗? 师:为了记得更清楚,我们一起看看笔顺跟随。

  (1)实物投影:桃这个字写的时候容易倒下笔, 跟老师一起边说边写。

  (2)像这样,边说边写,把剩下这几个字的'笔顺 记清楚。

  师: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记字的时间了,记字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说说怎么记(板书:说)可以描一 描书中的红字(描)还可以在本上写写(写)。 你们能记好这些字吗?真能? 不过,先别着急记,这有两个字提醒大家一下。

  课件出示

  (1)弯:怎么记住它?下面的弓不太好写(变红), 和老师一起写写。弯弯的什么样?作动作告诉我。

  (2)甜:这个字呢?怎么记? 右边的字是甘,甘蔗的甘,它也不太好写,再跟 老师一起写写。 瞧,舌头品尝甘蔗,味道甜又甜,跟老师一起说。

  (3)小结:闭上眼睛你能想出弯和甜的样子吗?如果你能想出来,就说明你记住它们了。 孩子们,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记字的时间了,我给大 分钟,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记住这6个字,就评他 为识字大王,还有精美的奖品送给他,你们想得到吗? 那就赶紧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字吧!一会可要听写呦!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记)

  (4)记住了吗?还用看这些字吗?准备听写了: 第一个字要猜个谜语:桃(浑身长满小细毛,歪 着小嘴对我笑)想想,是什么?快写下来吧。 第二个字还是一个谜语:梨(长得像葫芦,颜色 黄澄澄) 下面的字看拼音写,课件出示。

  (5)老师在课堂上判一判,写完全收上来。

  (6)展示学生的听写,纠正错误。

  评价:刚才我发现不少同学桃和梨这两个字写得 不够端正,你们看,这样写就端正了。 课件出示:桃和梨

  三、写字

  1.仔细观察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有木)

  师:看,木加兆字组成桃,木加利字组成梨;谁 表音来,谁表意,请你留心多注意! 别看它们都有木,可是,一个是瘦瘦木字旁,一 个是扁扁木字底。写好它们可不容易!

  2.整体观察,你发现什么? 课件显示:桃:左窄右宽;梨:上高下扁

  3.师范写 5.展示一个人的,比刚才听写时写的进步多了。

  四、总结

  学会这么多字,你高兴吗?我们也丰收了,让我 们一起读读课文,再次感受丰收的喜悦吧!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

  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

  出示古诗《早春》,老师范读或由会读的同学朗读,再说说早春的特点。

  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歌曲导入。(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学生翩翩起舞,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提供了自由学习的情境。】

  三、对话平台

  (一)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在浓郁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发现,畅谈收获,使学生体验到“发现学习”的快乐。】

  (二)、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利用动作、绘画、语言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三)、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初春的特点,体会课题中的“找”字,初步感受发现的乐趣。】

  (四)、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五)、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教学难点: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自愿展示学习收获,充分发挥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多种形式感悟读文,利于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拓展课外学习资料,促进语言积累,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性。】

  三、背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此环节融听、想、品、背于一体,使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多层面、立体的审美和积累。】

  四、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在丰富多彩的“寻春、赞春”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发现的快乐,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五、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伴教锦囊

  阅读在线:

  朱自清的《春》(节选)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读美国教育家随意指定三个中国孩子做一个游戏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聪明的人不仅要智力发达,还需要有爱心并具有忘我、无畏的品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11个认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孩子具有爱心、忘我、无畏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的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课题质疑导入

  同学们,这个词你们认识吗?(板书:聪明)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班的同学谁聪明,为什么说他聪明呢?那么聪明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走进第13课,继续探讨聪明是什么 (板书课题) 如果为课题加个标点符号,你们认为加什么合适?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做到不丢字、不加字,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出示字卡,检查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自由读1—4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 这三个孩子是精心挑选的吗?(不是) 你能把随意换个词说说这句话吗?

  2、 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个游戏的规则,谁来读一读? 你们觉得这个规则怎么样?(紧张、害怕)

  3、 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出示游戏规则,师生共读。

  4、 是呀,这确实是生与死的选择呀!那你能用如果……就……这个句式说句话吗?

  过渡:面对这生死攸关短短7秒的游戏,三个孩子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玩这个游戏?请同学们轻声读第5自然段,找出描写三个孩子神态的词语。

  惶恐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说说吗?

  孩子们为什么会紧张害怕呢?

  教育家神秘的眨了一下眼睛,你们猜此时他在想什么?

  游戏结果怎样呢?(成功了)

  你觉得孩子完成的速度怎样?(很快) 你是怎么知道的?(全部时间不到5秒)

  让我们一起数5个数体验5秒钟的短暂。

  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孩子以惊人的速度完成游戏。合作的如此有秩序,如此临危不乱,真值得人敬佩啊!看到这种场面美国教育家(惊呆了) 他为什么会惊呆?(指名回答) 过渡:是呀,美国教育家看到这一切惊呆了,此时,他有很多的问题想要问问孩子们。

  快速朗读第6自然段 预设问题:这段话中哪几句话让你最感动?

  指生说,并读一读感动的话语。

  出示课件字幕。分析三次对话。从中你能感觉到他们是什么样的中国孩子?

  课件出示:为什么不争先逃命? 他最小,我应当让他呀! 为什么不先逃生? 三个人里我最大,应该最后离开。 那你就不怕自己被淹死吗? 宁可我被淹死,也不能淹死弟弟们。 板书:爱心、忘我、无畏 过渡:这是多么朴实的话,但十分精彩,这种平凡的表现,却显出精神的可贵。现在,老师特别想成为故事中的角色,你们想吗?男同学扮演小男孩,女同学扮演小女孩,老师扮演教授,让我们来一起合作读读这段,共同体验那份感动。

  5、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被感动了,孩子们朴实稚嫩的话语也深深感动了美国教育家:(师手势,生接读)第7自然段。

  6、教师引读,学生感悟;

  ■仅有7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生)他最小,我应当让他呀! 这颗爱心已打动了美国教育家(生接读)泪水‘唰’地一下从美国教育家的眼里涌了出来。他说: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

  ■仅有10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生接读)三个人里我最大,应该最后离开。 这种忘我的精神怎能不让教育家感动:(生接读)泪水‘唰’地一下从美国教育家的眼里涌了出来。他说: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

  ■仅有10岁的小女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生接读)宁可我被淹死,也不能淹死弟弟们。 这种无畏的品格使教育家震撼了,他再也忍不住了: (生接读)泪水‘唰’地一下从美国教育家的眼里涌了出来。他说: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

  7、这三个孩子的做法仅仅是聪明吗?

  8、小结:是的,聪明的人不仅要智力发达,还需要有爱心并具有忘我、无畏的品格。

  四、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有许许多多充满爱心,忘我,无畏的人,老师想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结合周围实例)

  五、回顾课文,提出希望。

  结束语:孩子们,用你们的爱心去呵护身边的每一个人吧,用你们忘我无畏的品格去感动所有的人吧,用你们的真诚去与人合作吧,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做一个真正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