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27 07:01:4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六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六篇

科学教案 篇1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孩子对水有一种特殊的兴趣,我们要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去探究水的一些科学现象。“谁是水的好朋友”这一活动,正是引导幼儿正确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比较、发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并尝试分类,使幼儿在玩水过程中对这种现象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某物品(糖、盐等)溶于水,某些物品(沙、泥等)不溶于水的现象。

  2、了解科学技术将水溶解现象运用到生活中的情况。

  3、培养幼儿对水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糖、盐、油、泥沙、味精等物品若干,分别放入透明量杯内,外贴形象生动的标签,并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标签。

  2、透明量杯若干,搅拌棒、小勺子、纯净水、饮料等。

  3、提供红、蓝桌各一张。

  4、饮料、凉开水、纯净水、草莓晶若干;

  5、录像“纯净水制作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装着清水的杯子:这个水娃娃好孤单,谁愿做它的好朋友。

  复习认识糖、盐、油。水娃娃请我们帮忙找一找,谁到水里不见了,谁就是它的好朋友。

  (二)引导幼儿观察这三种物品放入水中后的变化。

  1、交代操作注意点,不要同时放二种物品,如果水浑浊了,就换水再进行试验,记住谁是水的好朋友。

  2、提问:你找到了谁是水的好朋友?

  3、讨论:还有谁可以做水的好朋友?

  (三)扩大尝试范围,并进行分类。

  1、介绍能溶入物品的名称。

  刚才,我们已帮水找到了两个好朋友:盐和糖,现在有更多的娃娃想做水的好朋友,它们是谁?(分别介绍物品的名称,帮助幼儿复习认识物品标签。)

  2、幼儿再次操作尝试分类。

  将水的`好朋友放到红色桌子上,不是水的好朋友放到蓝色桌子上。

  (四)了解水溶解现象及利用科学技术制造而成的饮料。

  │纯│ │凉│ │饮│

  出示│净│ │开│ │ │

  │水│ │水│ │料│

  └─┘ └─┘ └─┘

  请幼儿观察两杯水有什么不同。介绍纯净水的由来。

  1、请幼儿品尝、比较。

  2、讨论:这三种物品有什么异同点?

  3、看录像“纯净水制作过程”

  4、讨论:饮料是怎么来的?

  小结:这些都是根据水溶解的现象,工人叔叔运用科学技术而制作的。

  (五)自制饮料(草莓汁)

  活动延伸:

  1、把泥沙、油这两样物品单独尝试,看看有什么变化。

  2、与父母一起自制饮料。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认识牙齿是大班普通的科学内容,由于活动内容较为枯燥,于是我在教学形式上下了点工夫。一是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入手,利用可利用的生活资源让幼儿亲身感受;二是利用实验材料、模型、影碟等多种材料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感知和了解牙齿的有关知识,从而达到教育幼儿保护牙齿,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的目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让幼儿了解牙齿的基本功能。

  2、使幼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3、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准备:

  1、牙齿的模型教具;

  2、饼干、甘蔗、花生每组一盘;

  3、牙刷、小镜子人手一个;

  4、介绍牙齿功能、龋齿形成、刷牙方法的影碟片;

  5、活动前两天找几个蛋壳,洗净后把每个蛋壳的一半浸醋里;

  活动流程:

  活动引入————品尝食物————认识牙齿的功能————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牙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出示饼干,提问:怎样才能把饼干送进肚子里?

  二、基本部分:

  (一)使用牙齿,认识牙齿的功能:

  1、分组品尝食物,初步感知各部位牙齿的功能;

  2、欣赏影碟片,了解牙齿的排列;

  3、小游戏:模仿牙齿的动作,加深对各部位牙齿功能的认识;

  (二)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吃过饼干和花生,请小朋友互相看看牙缝里

  多了什么?”(残渣、碎屑)“如果不弄掉会使牙齿变得怎样?”

  2、欣赏影碟片,了解龋齿形成过程及保护牙齿的方法;

  3、出示小实验,请幼儿观察,捞出浸在醋里的蛋壳,请幼儿看看、捏

  捏、说说蛋壳有什么变化?并比较浸在醋里的'蛋壳与没浸过醋的蛋

  壳有什么不同?(浸过醋的蛋壳变黑、变软了)并讨论:蛋壳为什

  么会变黑、变软了?

  4、教师小结:醋是酸的,酸性会腐蚀蛋壳中的钙,所以蛋壳就会变黑、

  变软了。牙缝里如果有食物残渣,嘴里唾液中有一种酶会使食物残渣变酸,这些酸会像腐蚀蛋壳一样,使我们牙齿被腐蚀掉,牙齿就会变黑,变成龋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虫牙。

  5、找龋齿:请幼儿利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有没有长龋齿?有几颗?

  6、教师小结:怎样保护牙齿。

  (三)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欣赏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的影碟片;

  2、配合牙齿模型,教师再次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

  3、人手一跟牙刷练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三、结束部份:

  歌表演:刷牙歌

  活动延伸:

  1、与家长配合,请他们提醒幼儿坚持每天早、晚用正确的方法刷牙;

  2、引导幼儿开展“比比谁的牙齿好”活动;

  活动反思:

  从教学程序上说,教学导入简洁直奔主题,既节约了时间又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幼儿将有机会了解食物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食物只有经过在初步消化中被很好地磨碎、捣烂,才容易被身体吸收”这个观点,以利于幼儿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牙齿的分类与功能及保护牙齿的内容是幼儿将要深入观察研究的主要内容,安排的两段录相为幼儿对牙齿提供了不同的认识方式,有助于在幼儿脑中构建起更鲜明的口腔内消化工具的概念,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对牙齿的认识进行补充完善。

  从教学手段上说,让幼儿进行了体验探究、观看录相、交流互动等多种学习方式,教学内容与形式显得丰富多彩。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装水活动中,感知水的特征。

  2、通过操作,知道物体的沉浮现象。

  3、乐意参加玩水活动,积极进行探索。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⒈给瓶子装水:塑料瓶若干,几种装水的工具如:漏勺、勺子、碗、漏斗

  ⒉物体沉浮:盆子里装好水,各种物品如:塑料瓶、积木、泡沫、石头、硬币、积塑、各种水果等

  指导要点:

  ⒈建议将该区游戏放在接近盥洗室的地方,方便孩子倒取水。

  ⒉准备几盆水,让孩子用提供的装水工具试一试给塑料瓶装水,看看怎样可以把瓶子装满水。

  ⒊提供不同的'材料,如:塑料瓶、积木、泡沫、石头、硬币、积塑、各种水果等,幼儿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积累初步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介绍区域中提供的各种材料

  二、提出探索的要求

  ⒈分成两组进行探索。(装水、沉浮)孩子们自主选择,探索操作完可自由交换。

  ⒉装水要求:把瓶子装满水。

  ⒊沉浮要求:看看这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怎样?

  三、观察指导孩子的操作探索 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一步提出要求。

  ⒈装水活动:直接用瓶子装水可以吗?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把瓶子装满水吗?怎样可以很快装满水?

  ⒉沉浮活动:先猜一猜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分一下类)然后实践一下,再分类。

  四、交流操作探索的发现

  讨论:你有什么发现?你用什么方法装水的?哪些东西从沉下去?哪些东西浮在上面?

  活动反思:

  ⒈孩子们对操作本身很感兴趣,能够专注地进行探索,对每一种材料都有兴趣,过程中也能动脑筋想各种办法,老师观察指导时的提示语能够促使孩子有目的地操作和探索。

  ⒉用几种工具搭配装水,小班孩子还不太能主动发现,他们往往都选择单一的一种工具进行,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提示。

  ⒊沉浮活动中,由于提供的材料较多,又没有记录,所以孩子们对自己的操作发现很容易就忘记,建议可以设计一张简单的记录表,尝试用贴图片的方式进行记录。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圆形积木比方形、三角形积木滚得快的现象。

  2、培养对探索活动的兴趣,发展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小筐、筐中有长方、圆、方、三角积木各一块。

  2、圆柱体铁罐、铅笔、电池、玩具轮子等能滚的物体若干。

  3、活动前搭好每人一组斜板。

  活动准备:

  一、组织幼儿操作和观察:

  1、小朋友你们喜欢滑滑梯吗?

  2、许多积木也想来滑滑梯,看看是哪些形状的'积木?

  3、请小朋友把你箩筐里的积木拿出来一个一个放在那边的滑滑梯上请它们滑滑梯,看看这些积木是不是滑得一样快?等会儿讲给大家听好吗?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讨论并提出下一步操作要求:

  1、圆积木、方积木、三角积木滑滑梯是不是滑得一样快?

  2、这次举行个滑滑梯比赛,三块积木同时滑滑梯、看谁滑得最快、更会儿讲给大家听好吗?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讨论:

  1、刚才你的积木滑滑梯比赛时,谁滑得最快?

  2、老师也来玩滑滑梯比赛,请小朋友当裁判,看谁滑得最快。

  3、老师总结:

  圆积木比方积木、三角积木滚得快,也滑得快。所以,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轮子多是圆圆的,这样就开得快了。

  六、延伸活动:

  1、老师这儿还有许多玩的东西,请你们每人选一样能滚得快的东西。

  2、你选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滚得快的?

  3、请小朋友把你选的东西拿到下面的大滑滑梯上去滑吧!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在看、摸、玩小脚的过程中,激发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活动重点:了解脚指的名称及作用

  活动难点:能探索身体的奥秘

  活动准备:海绵软垫、各种豆类、木板、各种各样的颜料、大白纸一张、绳子等。

  活动过程:

  1、创设环境,请幼儿感受体验:

  “请小朋友脱下鞋在不同的路上走走、跑跑、跳跳。”

  “走在不同的小路上,感觉怎么样?”

  2、探索实践,请幼儿比较不同:

  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自己的`小脚:

  “我们的脚上有什么?”(摸一摸、看一看知道脚有脚趾、脚甲、脚跟、脚心、脚背、骨头等组成。)

  师生互相比较:

  “我们的脚长得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组织幼儿,提升幼儿经验:

  教师提问:

  “人的脚有什么用呢?”

  “ 怎么保护自己的小脚呢?”

  教师小结:脚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爱护自己的脚,要做到勤洗脚,勤俭脚趾甲,勤换袜子,不穿太大或太小的鞋等。

  引导幼儿印脚印,体验快乐:

  “让我们的脚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白纸上印下脚印。”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蜗牛04-06

科学教案《病毒》04-29

有关科学教案03-01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冬天科学教案02-14

科学教案范文02-14

手的科学教案11-03

关于科学教案11-03

关于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找朋友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