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措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措施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那么措施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1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了20xx年以来在我院就诊的儿科患者3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2例,女184例。年龄在一个月到9岁之间,平均年龄5.6岁。其中有162例患儿采取了防范措施前就诊作为对照组。
2.方法。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在医院内的投诉情况和患者的反应,分析风险因素,观察防范措施实验前后的护理效果。
3.结果。相对比较,经过防范措施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少,患儿家属投诉的比例比较少。
二、风险因素分析
1.患儿的特殊性质。儿科护理和其他护理最大的不同的就是面对的是儿童。第一,儿童由于年龄比较小,对于自己本身的情况不是非常的清楚,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的发现,不能及时的处理。第二,由于患儿在住院的时候由于病痛常常哭闹,患儿的家属疼惜孩子,对护理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对医院的期望比较高,希望患儿能够一下子就好起来。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沟通的时候难免缺少重视,对于护理知识不够了解,常常提出一些困难的要求。护理人员在面对这些无理的要求的时候,常常不会理会,造成患儿家属的情绪不高,对于护理人员的误解,出现投诉的情况。第三,由于儿童的皮肤比较细腻,血管比较细小,护理人员在操作的时候容易出现失误,患儿家属面对操作失误和患儿的哭闹事情会产生不满。
2.护理文件书写错误。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做好护理的记录。但是护理人员常常会在护理记录上出现问题。第一,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入院的基本情况的'记录不重视。护理人员对患儿初次入院的记录上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的沟通不及时,对于患儿的情况记录不详细。比如:患儿对于某种药物过敏,如果不记录清楚,很容易出现极大的风险。引起医患之间的纠纷。第二,对于病情记录不够清楚和完整。护理记录不仅能够反映患儿的病情变化和健康情况,也是能够反映护理过程的依据。对于每一个阶段的护理过程都求有着完整和仔细的记录表现。比如:患儿经过了物理降温过程,但是在记录当中没有记录。第三,护理记录不规范。一些护理人员对于护理记录的书写不够规范,字迹不清,签名随便。
3.特殊的护患关系。由于患儿的年龄比较小,在患儿住院之后,护患关系涉及到患儿、医院、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再加上患儿常常会大声的哭闹,导致家属特别的焦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极大。如果护理人员处理一时不慎,容易产生医患纠纷。
4.护理人员没有按照规定操作。儿科患者常常会出现患者集中患病的高峰期,容易出现护理人员的工作数量极多,需要的工作强度大,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理人员为了减少工作的数量和任务,降低工作难度,在护理的过程中,不遵守规章制度,把操作程序简单化,存在偷懒的心理。出现护理人员对于病房巡视和护理的遗漏情况。
三、防范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能。作为一个儿科的护理人员,必须有着爱心,细心和同情心。儿科护理人员面对患儿的时候,要有着宽容和忍耐,学会哄劝患儿,对于不配合的患儿,一定要耐心的沟通,学会春风化雨式的温暖和笑容。面对患儿家属的不理解,一定要使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解释,避免发生冲突。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需要进过严格的培训,能够熟练的处理各种情况,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护理人员熟练的掌握急救、头皮针、静脉穿刺等基本技能。
2.加强沟通的技巧。由于医院的工作量大、压力大、护理人员的脾气不好、服务意识不强。和患者发生纠纷多数是护理人员的缺少耐心,和患儿家属沟通出现问题。护理人员要学会交换位置,体谅患儿家属的心情,加强和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主动为患儿及其家属提高高质量的服务。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3.严格执行健全的护理制度。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严格的执行医院的护理制度,不能因为贪图方便就放弃护理的规章制度。避免出现拿错药等错误执行医院的护理规章制度,交接班要交接好任务,平时注意护理的记录,要求书写规范,记录详细。护理记录过程要完整。落实责任制,确定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基本责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存在着一些风险,我们需要防范风险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职业的道德和职业技能,严格准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加强沟通技能,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把风险排除在外,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的质量,保证医院的工作正常运行,保证医院的经济效益。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2
1、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1.3.1 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1.4.1 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
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急诊护士的分诊、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救护。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2、对策
医院各部门要支持急诊工作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24 h待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当大批患者来诊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处(院总值班),迅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急诊科制定了突发大批车祸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集体中毒的应急预案等,在抢救患者时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人员互助,可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2.3.1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操作的保障。护士必须纪律严明,坚守岗位,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具有团队精神,在护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抢救工作。
及时总结经验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总结工作经验,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我们总结出了科室存在的2O余种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供护士学习和借鉴。如: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住院途中发生窒息、心跳骤停;医疗护理文书丢失或记录失误;分诊漏诊;各种抢救操作的损伤;给药错误;抢救仪器不到位;医务人员损伤及感染;医疗护理纠纷;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下;服毒患者的再自杀等等,这些都汇编成册以便参考使用。
制定可行措施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如吸痰、洗胃等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护送危重患者到手术室、重症监测室、病房后,急诊护士要与接诊护士详细交接并签字。
强化科室管理意识2.4.1 抢救仪器的管理急诊科抢救仪器多,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各部件的完整、运转情况以及清洁消毒和保养,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头部降温仪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给护士学习。
护理文书的管理急诊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客观、清楚、准确、完整,不得涂改。内容包括:患者就诊的时间、病情,采取的急救措施及效果、病情的转归等等,这些文书要妥善保管,漏记、错记等都会造成日后争议的法律问题。
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2.5.1 加强基本业务的培训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加强护士培训包括:法律意识、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急救新技术等,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和救护水平,通过每月进行的护士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定期培训和考试,使护士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及处理方法,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予以总结。认真做好急诊护理的每个环节,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对急诊护士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急救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危重患者急救技术等。如动静脉穿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等,提高抢救成功率。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高年资护士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对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其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作用都要熟练掌握。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3
摘要:手术室是医院最重要的科室之一,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环境比较复杂,需要多个部门人员共同协作,在手术的过程中会发生多种不可预知的风险,因此手术室是一个风险非常高的科室,其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加强对手术室护理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基于此,笔者将针对手术室护理的问题进行研究,重点分析目前手术室护理存在的缺陷风险,并针对这些缺陷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治疗的效果直接影响预后,并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想要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至关重要,但是在现实中手术室护理存在较多的缺陷风险因素,一旦发生了手术室护理风险事故,轻者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重则会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1,2],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一定要提高手术室护理的风险意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手术室护理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手术室护理存在的缺陷风险以及防范措施都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鉴于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手术室护理缺陷风险分析
1.1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手术室护理缺陷风险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在工作当中出现疏忽,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接患者进手术室进行手术时,存在接错患者的情况,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存在开错手术部位的情况。
(2)在对患者输血、输液以及给药时存在给错的情况。
(3)手术用品没有及时清点清楚,遗留在患者体内。
(4)在手术之前没有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导致患者由于体位不佳出现压疮、神经损伤以及坠床的情况。
(5)在手术之前没有将需要的手术物品准备齐全,导致手术的时间的延长,对患者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6)手术标本出现遗失或弄错的情况。
1.2医院方面的管理不到位
医院方面对手术室护理问题的管理不到位也是出现缺陷风险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在护理人才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口,对护理人员的需求量比较大,这就导致有些医疗机构在招聘护理人员时将标准降低,并且在招聘护理人员之后立即上岗,并没有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从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临床经验不足,导致在护理工作当中出现各种问题。
(2)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些医院为了节省人力资源成本,热衷于聘请一些临时的护理人员,导致护理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并且很多都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因此医院缺乏技能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
(3)医院在手术室护理方面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制度,但是执行的情况并不理想,存在以经验代替制度的情况,导致相关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4)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不够重视,没有严格制定培训制度,并且没有对相关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3]。
1.3客观环境因素造成的风险
手术室由于自身环境以及性质的因素,本身就属于一个高风险的科室。
(1)由于护理人员缺乏,所以护理人员工作强度都比较大,长期超负荷工作,护理人员身心疲惫,压力也比较大。
(2)在手术室工作的过程中,会吸入一定量的.麻醉剂以及受到其它一些不利的影响,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
(3)手术室工作需要多个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完成,从而容易造成手术室的空气质量不达标,从而造成感染。
(4)在工作的过程中又可能会出现锐器损伤等意外伤害,从而造成血源性感染。
2防范措施分析
2.1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想要规避手术室护理缺陷风险,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关键就是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避免出现一些低级错误。
(1)避免手术患者以及部位错误。首先,制定科学的手术前患者核查制度,并使用手术信息的手腕牌,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接患者时需要和病房的护士进行严格的核对,而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需要和巡回护士进行核对,确保不会接错患者。其次,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和麻醉师就患者的信息进行核对,在开始麻醉之前需要和手术的医生进行核对,而在对患者进行动刀之前,护理人员、麻醉师以及医生还需要再次对手术的部位进行核对,防止出现错误。
(2)预防出现输液以及给药错误。在手术中对患者用药,巡回护士需要对医嘱进行仔细的核对,并且还需要和麻醉师共同核对,确保无误之后才可以用药。在执行口头医嘱时需要复诵,确保正确之后才可以执行。在手术的过程中对患者补液输血的情况需要进行严格的记录,方便检查。
(3)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手术物品进行清点,在关闭体腔之前、完全关闭体腔后以及手术后各个阶段都需要对手术物品进行清点,防止手术物品留在患者的体内。
(4)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后,需要指导患者正确摆放体位,防止出现压疮、神经损伤以及坠床的问题。对于一些年龄较大、身体较弱、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针对容易受压的部位进行有效的保护。
(5)需要对手术标本存放、送检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防止手术标本遗失或弄错[4,5]。
2.2医院应该加强管理
(1)医院需要不断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对招聘的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护理人员的流失。
(2)医院需要针对手术室护理的相关问题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提高护理的质量。
(3)需要定期对手术室的医疗器械的使用性能进行检查,防止在手术的过程中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对手术治疗产生不利的影响。
2.3克服环境的不利因素,防止出现意外伤害
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之前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处理,保证达到无菌操作的要求,并且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其次,护理人员需要正确传递手术器械,避免被锐器所伤,发生感染。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耐受能力,以适应高强度和高压力的护理工作[6]。
3小结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工作当中还存在很多缺陷风险,对手术治疗的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容易出现医患纠纷,对医院的社会形象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医院一定要提高对手术室护理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同时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防范手术室护理存在的缺陷风险,对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和出院。
参考文献:
〔1〕梁爽,王丽波,周丽娟,等.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xx,13(5):917-920
〔2〕庄新萍,陆琪,曹彩英,等.安全文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xx,11(1):63-64
〔3〕余爱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控措施〔J〕.医药前沿,20xx,2(4):264-265
〔4〕邹君怡.手术室护理工作缺陷与防范措施〔J〕.健康必读:中旬刊,20xx,12(10):516
〔5〕夏训敏.手术室护理缺陷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xx,10(19):383-384
〔6〕何晓霞.手术室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xx,16(12):1605-1606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4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1.2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1.3.1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1.3.3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4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1.4.1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
1.4.2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急诊护士的分诊、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1.4.3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救护.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1.4.4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5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对策
2.1医院各部门要支持急诊工作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24 h待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当大批患者来诊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处(院总值班),迅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急诊科制定了突发大批车祸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集体中毒的应急预案等,在抢救患者时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人员互助,可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2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3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3.1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操作的保障。护士必须纪律严明,坚守岗位,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具有团队精神,在护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抢救工作。
2.3.2及时总结经验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总结工作经验,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我们总结出了科室存在的2O余种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供护士学习和借鉴。如: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住院途中发生窒息、心跳骤停;医疗护理文书丢失或记录失误;分诊漏诊;各种抢救操作的损伤;给药错误;抢救仪器不到位;医务人员损伤及感染;医疗护理纠纷;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下;服毒患者的再自杀等等,这些都汇编成册以便参考使用。
2.3.3制定可行措施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如吸痰、洗胃等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护送危重患者到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病房后,急诊护士要与接诊护士详细交接并签字。
2.4强化科室管理意识
2.4.1抢救仪器的管理急诊科抢救仪器多,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各部件的完整、运转情况以及清洁消毒和保养,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头部降温仪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给护士学习。
2.5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2.5.1加强基本业务的培训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加强护士培训包括:法律意识、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急救新技术等,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和救护水平,通过每月进行的护士业务学习、定期培训和考试,使护士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及处理方法,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予以总结,认真做好急诊护理的每个环节,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5.2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对急诊护士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急救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危重患者急救技术等。如动静脉穿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等,提高抢救成功率。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高年资护士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对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其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作用都要熟练掌握。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相关文章: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06-07
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要求优秀11-23
民办教育风险类型和防范措施05-19
氨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05-29
电力工程经济管理风险与防范措施04-20
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范文02-06
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08-12
病区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有哪些11-29
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7篇08-12
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7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