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23夏至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种,通常出现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而每年的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这个节气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3夏至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
夏至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1、生菜、凉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
2、热面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3、夏至羹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4、夏至饼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5、豌豆糕
夏至这一天,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这一天还要吃碗凉面称称体重。
6、夏至蛋
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日,将整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夏至蛋”。湘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于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上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7、新麦
山东部分地区,夏至日有煮新麦粒吃的习俗,孩子们用新麦秸编的小笊篱,在汤水中捞取新麦粒吃,既尝新,又是一种游戏。
8、狗肉
夏至吃狗肉主要是流行在我国广东地区,广东地区有一句谚语是这么说的“夏至狗,没路走”,说的就是夏至吃狗肉的风俗。值得注意的是,狗肉性热,夏至吃狗肉应该适可而止,不要食用过多,以免引起上火等身体不适。
9、圆糊醮
所谓的“圆糊醮”就是用新收的麦子制成祭品,设醮祭奠上天。早年间的浙江农户会把做好的圆糊醮或是面糊团子挡在水田田埂的缺口上,插着香祈求丰收。一边拜祭一边还要念念有词“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
10、馄饨
南北方的夏至和冬至习俗就不太一样。南边人冬至会吃汤圆,但愿来年家人能依然团团聚圆;夏至则爱吃南边少有的几种面食之一,馄饨。
11、过水面
山东人吃的“过水面”,就是把面条煮熟后过三遍凉水和一遍饮用水制成的。倒上炸酱、卤子和蔬菜,这就是一碗夏日消暑开胃的美食。
12、荔枝
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在吃荔枝前后喝一点盐水或者绿豆水、冬瓜水、生地汤等有解暑的功效。
13、麦粥
江苏无锡的人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麦粥不仅是清香宜人、健脾养胃、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缓解人们“苦夏”时的食欲不振,同时还可祛湿利尿,是夏至节不可多得的美味。
14、苋菜和葫芦
某些地区夏至当天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会到娘家吃饭,舅舅家就会准备苋菜和葫芦做菜,寓意吃了苋菜就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
15、粽子
很多地区到了夏至之后都是有吃粽子的习惯的,并不是说只有端午才吃粽子。粽子所用的糯米和红枣其实都是比较阳性一点的食物,在夏至吃粽子,对人体也确实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16、麦饺筒
夏至节气迎来,宁波各式的粉食也纷纷出炉。宁波桑洲镇村民熟练地把和好的面粉往平底锅上一糊,软软的面糊饼就成型了。然后把各种炒制好的食材混起来,用饼一裹就可以吃了,土话叫麦饺筒。宁波桑洲镇村里的老人介绍说,每年这个时节,新麦收获,各家各户都要吃些粉食来庆祝丰收。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上千年。
夏至养生注意
养生重点:“春夏养阳”,而养阳重在“养心”。
夏至宜吃食物膳食调养中,应以易消化、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适量补充蛋白质。如,芝麻、核桃、黑木耳、瘦肉、蛋类、奶类等。多吃一些酸味食品,如山楂、西红柿、橙子等。食用一些清淡平和、清热利湿的食物,可以多吃些养心食物,如莲子、红枣、小米。
夏至忌吃食物忌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过早或过多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还要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精神调摄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切忌暴喜伤心。
防病保健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淤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
运动锻炼此时可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参加晨练,以舒缓运动为主,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出大汗,以伤阴阳。
夏至的传统习俗活动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礼乐的方式,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故《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2.食夏至面
自古以来,民间即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民谚还曰:“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因夏至新麦已收,古人夏至吃面有尝新之意。夏至面的做法,不是平常所吃的热汤面,而是过水面,古时候从井中打来清凉的并水,手擀面煮熟后,直接捞入盛满清凉井水的盆中,待面拔凉,捞入碗中,再浇上事先做好的调料和小菜。古人炎热的夏天吃清凉的过水面,有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之用意。另外,古代民间用细长的面条,比拟夏至白昼时间长,正如人们在过生日时也吃面一样。为的是取一个好彩头。
3.食夏至饼
在古代,夏至之时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肉类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谓之“夏至饼”。夏至这天,古时还有食麦粽之俗,而且亦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4.夏至称人
在古代,夏至日称人,以验肥瘦,可求吉利,故古时夏至称人习俗,表达了古人祈求美好的强烈愿望。
5.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古时还有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古人会在夏至日煮麦仁汤喂牛,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
6.吃补食习俗
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犬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古时民间便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古代官府也停止办公事。
7.互赠消夏之物
夏至日,古代妇女有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之习俗。《酉阳杂俎·礼异》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这些皆为古代常用消夏之物,古代妇女以此相互赠送,来消暑避伏。
8.吃馄饨
夏至这天,古代有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习俗。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古人吃过馄饨之后,开始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健康成长,身强力壮。
夏至的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节令交夏至,“夏”是季节,“至”是到来,就是说最炎热的夏季来到了。
夏至这天太阳到达黄经90度,直射北回归线。这是北一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所以夏至日又称日长至。
当日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一尺四寸二分,相当于今天的0.365米,也就是一年中杆影最短的一天。夜晚观测北斗七星斗栖正指向午的方向,午在正南,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五月,也叫午月、仲夏。
十二消息卦为姤卦,卦象“姤”表示地下已有阴气产生,“夏至一阴生”,从这天起阳光照射的时间就要一天比一天短了。
夏至饮食宜忌有哪些?
1、因为夏至气温高,人体水分流失较多,容易伤阴耗气,出现乏力、口渴等症状,因此夏至宜适当喝淡盐水,也可选择凉茶、绿豆汤,宜多吃芹菜、萝卜等清凉、有助消化的食物。
2、夏至前后是一年之中阳极、气升之极的时期,因此要少吃热性升发之品,如酒、黄鳝、鸡肉、狗肉等,以免耗损阴津,出现上火症状。
【夏至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相关文章:
立夏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04-01
节气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05-22
大雪节气吃什么食物12-08
大暑节气吃什么食物最好02-12
小雪节气吃什么食物好05-08
小寒节气吃什么食物养生05-22
大雪节气吃什么食物养生03-10
小雪节气吃什么食物养生03-10
小暑节气的传统食物05-22
小寒节气吃什么食物好介绍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