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大班科学教案锦集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为了使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的水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提高温度、改变形状、搅拌)加快物体在水中的溶解。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掌握几种常用的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动脑探索,初步学习多人合作3、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观察过物体的溶解,对物体的溶解感兴趣。
物质准备:幼儿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绿豆、冰糖、醋、盐适量,杯子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请你们走到你们小组的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偿一偿、摸一摸,看看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它们分别是:绿豆、醋、冰糖和盐。
(自评: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基本部分: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引导幼儿围绕“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到水中会怎么样?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记录。
师:老师准备这四样实验材料,是想让小朋友们用它们来做个实验。我们要把这四样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四个杯子中,看一看,谁还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请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发放表格)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幼:试一试。
师: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们的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
(自评:本环节通过发放表格,请幼儿评选出一位小小记录员来进行记录,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通过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儿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幼儿观察完现象之后,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试验中看到的现象,既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他幼儿倾听能力。)
3.针对幼儿提出的异议,请个别幼儿再次实验,充分理解溶解的概念。
师:做完的小朋友谁来讲一讲?你想讲四个中的哪一个实验结果?你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是不是一样?(有异议的小朋友单独做试验,使幼儿意见达成统一)教师小结:今天通过做试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绿豆放进水中,沉下去了;醋放进水中,使水改变了颜色;冰糖放进水中,经过充分搅拌后最后看不见了。醋、冰糖、盐利用各种小工具能不能取出来?
幼:不能。
师:对,而且它们还改变了水的颜色和味道。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做“溶解”。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在水中溶解呢?
师:刚才小朋友还说了很多物质,那这些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小朋友知道,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会有不同,那我们现在再猜一猜,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大家好不好?
(自评:这一环节,通过让有异议的幼儿再次做试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的概念。幼儿猜想生活中可能会溶解的物质,最终将课堂带进了幼儿的实际生活,知识探索与实际相联系,具有生活性。)
4.怎样加快溶解?
(1)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水的溶解,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以冰糖在水中的溶解为例,猜想怎样可以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幼:幼儿猜想,并交流猜想结果
(2)师:请小朋友自己寻找解决办法,看看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加快溶解?并运用你们自己的方式记录好实验结果(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自评:在本环节中,将知识的难度提高一点,幼儿积极主动地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热情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也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活动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课的开始,运用课件创设富有激情的情境:一个小朋友,早上要喝一杯加冰糖的牛奶去上学,可是冰糖溶解慢,眼看快迟到了,你们听“滴答滴答”,时间在流逝,小朋友已经很着急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创设这样的情境的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励学生自行探究知识。
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
首先我运用课件向学生介绍提供的实验电器材,然后让学生根据材料,分组讨论怎样使冰糖加快溶解。最后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的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
以上,我针对学生现有的科学探究能力水平,以讨论的形式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
三、开始探究活动,注重思维参与
各组选择自己的方法进行加快冰糖溶解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通过加快冰糖溶解方法的探究,使学生有足够多的经验认识加快溶解的方法。这是一个学生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四、整合三种方法,并运用于实验
小组按规则进行肥皂溶解的快的比赛。只要有一组完成实验,就结束实验,各组上交器材。然后让学生汇报实验方法,总结溶解更快的方法。这是一个科学知识整合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比赛,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并能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五、拓展探究内容,引导学用结合
我首先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让孩子们课后进行食盐溶的快的实验比赛。并让孩子们课后去思考:溶解加快了,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有利的方面,哪些不利的方面?如果有不利的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减慢溶解?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同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并解决问题同样重要。让课堂的结束,成为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起点。并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小百科:溶解,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使用水温表,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3、乐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黑板、粉笔、扇子、空碗、冰块等数量能满足幼儿分组活动的需要。
2.水温表、热水杯、抹布每两人一份,幼儿用书中的记录单、笔。
3.活动前已学会使用水温表看读数,并会记录两位数的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设想让热水变冷的各种方法,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法。
1.教师:聪聪刚才在室外锻炼出了一身汗,他跑回来准备喝点水,可是从茶水桶里接出来的热水太烫了,你有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凉吗?
2.教师:你的办法是什么?
3.教师:看看黑板上的`记录,现在一共有多少种方法了?这些方法是哪些小朋友想出来的?聪聪要为他们鼓掌,感谢这些小朋友能积极想办法,并把想到办法说给大家听。
4.教师:在这么多方法中,哪些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条件尝试的办法呢?
5.教师:现在可行的办法还剩下几种?
(二)师幼儿讨论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分工。
1.教师:怎样才能知道用了这些办法后,热水是不是真的变凉了?可以用什么来测水温的变化?(用水温表)
2.教师:怎样就证明水变凉了?
3.教师出示记录表:记录表上有几个空格?想一想,第一次测量的水温记录在哪里?试过选择的方法后再测的水温记录在哪里?
4.教师:现在你可以去找一个好朋友商量一下了,你们准备选择这里的哪一种办法来试验,先把你们的方法画下来。另外你们还要商量一下,做试验时谁负责测水温,谁负责做记录。
(三)幼儿结伴试验使热水变冷的方法。
教师为每一组幼儿倒一杯热水,幼儿按事先的分工一人测水温,一人做记录。教师控制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让幼儿分别测量并记录实验前后的水温。教师巡回幼儿的的实验,指导有困难的幼儿使用水温表及做相应的记录,提醒幼儿用过水温表后要用抹布擦干,小心地放回盒中,避免找碎。
(四)幼儿汇报实验过程、结果,并证实所先方法的可行性。
1.教师:谁来说说你和同伴是怎么合作进行实验的?
2.教师:你们使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最先测量的水温是多少度?后面几次测得的水温分别是多少度?你们认为这种方法能让热水变凉吗?你们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3.教师:还有其他小朋友也用了他们这种方法吗?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做的结果和他一样吗?你们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
4.教师:哪些小朋友还用了其他方法?(分别请使用不同方法的幼儿做实验汇报,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和总结)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明确指出:"要让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探究中认识事物和现象,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三脚架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其中稳定性是三脚架的一个特性,而这个特性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较为抽象,而且孩子们可能对三脚架关注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因此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特设计了"神奇的三脚架"这一科学探究活动,以"帮助小球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情境,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操作和探究,迁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通过活动进一步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能力。
活动目标
1. 探索用小棒撑起橡胶泥小球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2. 尝试制作三脚架,体验成功的快乐。
3. 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重点:
探索用小棒撑起橡胶泥小球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活动难点:
尝试制作三脚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棒若干、橡胶泥制作的小球人手一个、毛线若干、橡皮筋若干、筷子若干
2.记录表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在图形王国里,有一个橡胶泥做的小球,它没有腿,整天只会滚来滚去。它梦想有一天能够长出长长的腿,可以站得稳稳的高高的。小朋友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帮它呢?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初次操作,尝试借助小棒让橡胶泥小球站起来。
(1)教师出示小棒和橡胶泥小球,请幼儿想办法利用小棒让小球站起来。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交流探索结果,让幼儿说说用了几根小棒,是怎么让小球站稳的`。
2.幼儿再次操作,尝试用最少的小棒让小球站稳。
(1)教师提出第二次操作要求:用最少的小棒帮助小球站稳。
(2)幼儿猜测最少要几根小棒能让小球站稳,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
(3)幼儿尝试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教师巡回指导。
(4)师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最少需要3根小棒才能让小球站稳。
3.运用三根小棒,以最快的速度让小球稳稳的站起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1)幼儿进行操作比赛,在规定时间内用三根小棒帮小球又快又稳的站起来。
(2)讨论交流操作的结果和方法。
(3)教师小结,让幼儿了解三脚架稳定性的特点。(用三根小棒,只要上面固定,下面分开摆成一个三角形,三个角不大也不小,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小球撑起来。。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并且还给这种架子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脚架"。)
4.发现三脚架在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提问:生活中见过哪些三脚架?
(2)播放PPT课件,了解各种各样的三脚架在生活中的运用。
5.自主尝试制作三脚架
(1)师:欣赏完了这么多有趣的"三脚架",那你们想自己也来做一个"三脚架"吗?(出示生活中的材料:筷子、小棒、毛线、皮筋等,请幼儿尝试制作"三脚架"将球撑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展示幼儿自制的三脚架。
四、活动延伸,进一步探索。
除了我们刚刚用到的材料,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更牢固的三脚架呢?
教学反思:
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一个会运用知识,会生活的人,才是教学的真正归宿。为了把新知识新经验再应用到实现生活中去,我安排了最后一个“制作架子鼓”的环节。让孩子真正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知识、会运用知识,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做到科学经验从生活中来,再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检验,再发现新问题,引发新的认识过程。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幼儿现状观察:
1.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多数幼儿不会根据天气调整自己的衣服;
2.通过教学活动发现幼儿缺乏将所感知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的能力,需要我们设计有趣的游戏进行引导;
3、通过日常游戏发现幼儿缺乏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初步了解风有大小、方向的区别。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萌发初步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气球、纸球、乒乓球、积木、沙包、纸条等材料。
乒乓球若干,无盖纸盒五个。
天气预报录像片断;不同方向的风吹动国旗的图片。
2.经验准备: 喜欢各种各样的科学小实验活动。
有一定的倾听观察能力。
活动重点:
在游戏中感知风,了解风有大小、方向的区别。
活动难点:
游戏中尝试控制风的.大小与方向。
活动过程:
突出师幼互动,整个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游戏感知
每组桌上有气球、纸球、积木、沙包、纸条等材料。
幼儿观察——桌子上有什么?
游戏——不用手却让玩具动起来
思考并交流——怎么让玩具动起来的?玩具都动起来了吗?
为什么有的玩具动了,有的玩具没有动?
怎样让没有动的玩具也动起来?
幼儿发现——用嘴吹和用纸板扇都能有风,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第二部分:观察讨论
1、每组选一名幼儿,自选方法,可以用嘴吹纸球、也可用纸板或其他材料扇纸球,同时比赛,看谁的纸球远;
幼儿讨论——用嘴吹和用纸板扇出的风有什么不同吗?
同样是用嘴吹出的风有什么不同吗?
怎样得到大一点的风?怎样得到小一点的风?
怎样让没有动的玩具也动起来?
幼儿发现——风有大小的区别。
使劲吹风就大,轻轻吹风就小;用嘴吹风小,用纸板扇风大。
2、观看天气预报预报风力风向的片断,了解风有方向。
观看不同方向风吹动国旗的图片,看到不同方向的风的作用。
第三部分:游戏探索
游戏方法:时间:5分钟;要求每组5人,每人一个乒乓球;要把球放在桌子一边,不许用手拿,也不许用头 、身体去碰球; 把球弄进桌子对面的盒子里。看哪组最快。
初次游戏后,以相机录下幼儿游戏镜头。优胜组介绍经验,全体幼儿观察分析游戏方法
幼儿发现——在游戏中要不断调整球的方向,掌握吹的力度,互相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吹进球。
再次游戏,体验成功
延伸活动:
继续开展风的游戏,了解风的特性,拓展人们利用风的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钱币,知道人民币元、角的不同计量。
2、会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纸袋分别装有1元、5角、1角,面额可以不同,总数为3元。
活动过程:
1、小鬼探宝:
猜一猜纸袋里装着什么?打开纸袋,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
“说说钱有什麽用?哪些地方要用钱?”
2、小鬼当家:
打开钱袋,数数里面有多少钱?
同伴之间互相比一比谁的.钱多?纸币与硬币有何不同?(花纹、面值、数量、形状不同)
3、小鬼购物:
教师出示一只苹果,标价为一元;一只萝卜,标价为五角;“如果我要买这两样东西,要付多少钱呢?”
幼儿从自己的钱币中找出与标价相同的人民币。
(教师出示若干张卡片,反复练习,逐渐增加难度。)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七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老师:森林里的小动物要搬新家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习7以内的序数。
1、给房子做门牌
a、用第几座的形式表示不同颜色的房子分别在第几座
b、做门牌卡:红房子在第一座,用数字几表示?(把数字贴在房顶上)
c、用同样的方法,做好其它房子的门牌卡。
2、进一步巩固序数词第一至第七。
请小动物住到新家里了,小猪住什么颜色的房子,为什么?(拿钥匙“1”的住一号房子)用同样的方法,请他动物住到新家里。
教师小结:原来数数不但可以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
(三)给小动物送礼物
教师:小动物都搬进了新家,我们给小动物做个窗帘当礼物送给它们吧。
要求: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四组不同的材料,你们可以自己挑选七种材料来装饰窗帘,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做好窗帘,并且把它贴到这个大房子上。
1、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窗帘做好后,教师检验(注意幼儿数的排序)
教师小结: 原来数数不但可以从上往下数,也可以从下往上数。
(四)学习用第几层第几间的形式表述物体的位置。
1、情境引入 激发幼儿对门牌的已有经验
2、出示森林宾馆图以及门牌,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来帮忙找房间。
3、了解门卡号码的作用:
宾馆一共有1、2、3、4、5五层楼;每层楼有1、2、3、4,四个房间。
4、请幼儿找出203,504房间
教师小结:我们把最底下的层叫做第一层,把最左边的间叫做第一间,所以一般来说我们编门牌的方法是: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第一个数字表示层,最后一个数字表示间,中间用0隔开,楼房的门牌号就是101、102、201、202
5、幼儿操作:分组帮忙做门牌
6、教师黑板检验、评价
活动反思:
幼儿园活动的最大特色就是教学游戏化,教具形象化、生动化。对于认识7以内的序数,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这次活动我结合幼儿的这种感性认识,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设计了动物搬家,按动物的出场顺序排队,按自己的.想法给动物找房子等环节。让幼儿在这些环节,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老师的引导,把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纲要》中要求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儿童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原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角色和教育方法,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整个活动创设情境以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我体会到: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转变观念,努力贯彻《纲要》精神,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认识磁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活动主动探究磁铁的穿透性,帮幼儿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
2.让幼儿在实际的主动操作中感受探究的快乐,在评价中体现成功的愉快。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块磁铁,各种物体(小磁铁、铁钉、扣子、塑料袋、纸片、布片、纸杯、泡沫等),操作纸(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了解“发现”
1、 提问:幼儿上课的环境有什么不一样?
不断的说出“发现”这个词,让幼儿对“发现”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发现环境的不同,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缓解幼儿紧张的情绪,以便导入课题。
2、 提问幼儿前段时间玩磁铁的发现? 请幼儿依次发言,老师作小结:
① 磁铁能吸铁的东西
② 磁铁能和磁铁吸起来
3、 老师:老师带来了不是铁的东西,问幼儿能不能被吸起来(请幼儿依次回答)。
4、 老师: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将它们吸起来。
揭开每组桌上用来遮盖的布,每组的'幼儿分别从篮子里拿出各种物体试验看能不能被磁铁吸起来。
5、在记录纸上画下来,先画磁铁,再把自己吸住的东西画在磁铁上
6、将幼儿的记录纸收上来贴在黑板上,配班老师将每人小盆里的东西倒入大盆子中
7、请幼儿导黑板前来,分别讲述自己将什么东西吸起来了。幼儿说出自己吸到什么东西后,老师再问其它幼儿有没有跟他一样的。
8、老师: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组小朋友吸的东西多,幼儿开始比赛。
9、老师分别到每组前讲述比赛结果,分组数,并在黑板上记下每组的数量
10、老师:我们再进行一轮比赛好吗?
11、老师分组讲述比赛结果,分组数,将重复的东西剔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
12、幼儿帮老师收拾操作材料
13、老师:磁铁真的把不是铁的东西吸起来了吗? 幼儿分别回答,并根据幼儿的讲述做实验,实验成功后,老师问:磁铁到底在吸什么?
小结:磁铁还是在吸铁,只不过透过纸、布片把铁吸起来了。
老师:磁铁还能透过哪些东西把铁吸起来呢?我们去找一找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自始自终都围绕着老师创设的环境进行,刚开始老师让幼儿了解“发现”一词,循序渐进,让幼儿有一个过渡的过程,这个活动基于幼儿在以往的活动中已有发现磁铁的经验,启发幼儿回忆有何发现。在幼儿操作后,在记录纸上画下自己用磁铁吸住的东西,记录纸下方注有“姓名”一栏,但没有一个小朋友将自己的名子填上,没有起到作用。
在幼儿分别讲述自己用磁铁将什么东西吸起来的时候,老师应引导幼儿是怎样把不是磁铁的东西吸起来的,在比赛前,老师没有交待幼儿一定要吸不是铁的东西。
在小组活动时,老师应引导幼儿合作探究,在数数量时应让幼儿自己数自己组的数量,再报出来,或者为了更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可在比赛时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几个人拿东西吸,一个人专门记录吸到的东西,并数数。
本次活动有静有动,有可操作性的由西,整个活动安排的比较轻松。
本次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其它幼儿无法参与进来,幼儿无法实现相互交流,无法实现互动,这个环节值得老师思考。
“让幼儿与环境对话”表达了环境创设的一种新取向,实现了环境创设的一种质的转变:变静态环境为流动环境,变单一环境为整合环境、变局部环境为宏观环境,变物质环境为心理环境,同时促进了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发挥了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真正实现了环境与幼儿的“对话”。
小百科:如果将地球想像成一块大磁铁,则地球的地磁北极是指南极,地磁南极则是指北极。磁铁与磁铁之间,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所以,指南针与南极相排斥,指北针与北极相排斥,而指南针与指北针则相吸引。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积极参与多来咪俱乐部活动,愿意大胆展示,体验参与大活动的快乐。
·喜欢趣味问答小知识,积累植物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两个班级都进行了《有用的植物》的主题活动。
(材料准备) PPT、各种乐器等。
重点与难点:相关主题经验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幼儿进场,引起活动兴趣。
1、幼儿在《do re mi》乐曲声中依次入场,并跟着主持人一起舞蹈。
2、主持人:天空中有绚丽彩虹,音乐里有七彩音符,让我们伴着动听的旋律一起走进音乐幼儿园的(幼儿和:do re mi俱乐部)ye!(幼儿自由地入座)
二、第一环节:口号——“你歌我舞显身手,唱唱跳跳快乐多”
分班进行集体歌舞表演:
1、大一班:民族舞蹈大串烧
2、大二班:我爱北京天安门
3、大二班:小小京剧《剑舞》
三、第二环节:口号——“小小问号问个啥?植物知识来回答”
1、主持人:植物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最近我们两个班级都在开展“有用的植物”主题。知道了很多关于植物的知识,今天在这里我们就来一场植物知识大pk,看看谁知道的植物的知识多。好,那你们可要听清问题,开动脑筋哟。
2、教师出题:
(1)请你各说出两种常见的'落叶树和常绿树名称。
(幼儿回答后,出现图片,丰富幼儿经验)
(2)请问这些蔬菜的什么部位可以吃?(根、果实、茎、花等)
食用种子:毛豆、花生
食用茎/叶:菠菜、卷心菜、青菜、芹菜、油菜、韭菜、小白菜等
食用根:萝卜、胡萝卜、土豆、番薯等
食用花:西兰花、花菜等
食用果实:西红柿、辣椒、黄瓜、丝瓜、南瓜和茄子等
西兰花和花菜的茎和花可以吃。
(3)请找出图片上生长在地里/水里/泥土上/藤上的植物。
3、对答游戏:菜地里的歌pk赛
游戏时,速度由慢到快,以不间断的一组为胜。
师:什么高高藤上挂? 生:丝瓜(黄瓜等)高高藤上挂。
什么生长在水中? 生:莲藕生长在水中。
什么长在泥土里? 生:红薯长在泥土里。
什么尖尖细又长? 生:辣椒尖尖细又长。
什么灯笼高高挂? 生:南瓜灯笼高高挂。等等
4、找找生活中我认识的蔬菜,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出示PPT图片,幼儿讲出自己认识的几种蔬菜。
●小结:植物的知识有很多,每天我们都会看到一些植物,也会天天食用蔬菜瓜果,对于这些常见的东西我们要能认识它并知道它的名字。
四、第三环节:口号——“才艺大比拼,爱怎么拼就怎么拼”
大一、大二班各出一个才艺节目
钢琴四手联弹、钢琴独奏、大提琴齐奏。
五、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光是直线传播的。
2、在两两合作的实验中,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感受做实验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书写演示板、投影仪
2、幼儿操作材料:
(1)装好电池的手电筒5个、拖线的螺帽5个、铅笔5支、打气筒5个;
(2)直管5根、弯管5根
(3)幼儿记录表5张
3、经验准备:
(1)幼儿有过科学活动的记录经验。
(2)区域中玩过“打气筒吹气球”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实验一:能不能穿过直管?
1、介绍材料
2、幼儿操作实验
3、交流试验结果,并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其他三个朋友都能穿过直管。
三、猜测:能不能穿过弯管?
1、(出示弯管)指导语:
现在直管的朋友来了,它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弯弯的管子)弯管说:你们能穿过直管,但能不能穿过我这跟弯管呢?
2、交代猜测要求:
3、幼儿猜测,教师观察幼儿记录情况
4、交流猜想
四、实验二:能不能穿过弯管?
1、幼儿操作实验
2、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铅笔一样,能够穿过直管,却不能穿过这根弯管;空气、带螺帽的线直管和弯管都能够穿过。
提问:为什么呢?你是怎么认为的?(集体讨论分析)
3、教师归纳总结: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不能穿过弯弯的管子。
五、尾声:引出“影子”
六、活动延伸
1、找影子,观察户外不同时间,影子的变化
2、区域探究活动,手影游戏(利用纸箱进行制作)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实验,知道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和表面光滑度有关。
2、运用材料自由操作,获得小球减缓速度的方法,学习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3、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培养有条理、有序的操作习惯,激发探索与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
2、VCD机,
活动过程:
1、引入:小朋友你们玩过滑滑梯没有?滑下来时的感觉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玩小球滑滑梯的游戏,请你们用积木、纸板搭成滑梯,看谁的小球滚得快。
2、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的关系。
(1)老师交代要求:幼儿三人为一组,两人分别用不同数目的积木和纸板搭成滑梯操作一辆小车同时滑落,一人负责记录比赛的情况,可轮着交换玩。
(2)幼儿自由操作实验A,老师巡回指导。
(3)归纳小结实验结果提问:比赛结束了,你们的小球赢了吗?告诉老师,做完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才会赢呢?提问个别幼儿,在黑板记录情况:第一局谁嬴了?为什么你的小球比他的跑得快?示范、小结:刚才小朋友都发现了:积木越少,滑梯的坡度越平缓,车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积木越多,坡度越斗,球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3、幼儿操作探索球滑落跟滑梯表面光滑有关系。“在下斜坡时滑得太快会很危险,得想个办法减慢速度,小朋友你们也一起来想想办法,让小球滑得慢起来。
(1)老师交代要求:两个滑梯下面都是放五个积木,幼儿在一个滑梯上用老师给的材料进行尝试,另一个滑梯保持原状,然后两个小球同时滑下,看一看小球的速度有没有减慢,最后填好记录表。
(2)幼儿自由操作实验B,老师巡回指导。
(3)归纳小结实验结果提问:小朋友都很聪明,用了各种方法使小球慢了起来,谁能告诉我,你用了什么方法使小球慢起来,为什么会这样的呢?老师示范、小结:原来我们的小车速度的快慢,也跟滑梯表面的光滑度有关的,表面光滑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会,表面粗糙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慢。
4、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积极去探索的精神。
(1)(向幼儿介绍斜坡防滑的方法)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与我们实验有关的例子,请小朋友先看看录像,再想一想,为什么?
(2)知道小车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规律,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应不断去探索,发现更好的方法。好!那我们就把我们发现去告诉开车的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
活动反思:
我讲的《赛车》是一节科学活动,本班幼儿对这节课的内容很感兴趣,能够积极参加,在发展了幼儿观察力的同时,使幼儿了解了交通规则、体验到了空间方位的相对性。大部分幼儿能够以自身或客体为中心比较物体的'前后方位。通过课后反复思索,发现许多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一、材料准备不够充分
粘贴环行公路需要颜色亮丽的绳子,我使用绿色毛线绳来代替。由于绿色毛线绳颜色暗淡,不易被看到,致使有些幼儿开汽车开到公路外。
二、没有充分利用游戏规则
幼儿开汽车时,有些幼儿没有遵守游戏规则,出现将汽车开到公路外、反向开车的现象,我只采取了耐心劝导的方式,游戏规则并没有真正的利用起来。
三、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有规则的开汽车环节中,直接向幼儿规定了所有的红汽车开在最前面,所有的蓝汽车开在红汽车的后面,忽视了幼儿拿到汽车头饰后会迫不及待的戴在头上,并不知道自己的汽车头饰是什么颜色,应该让幼儿在刚拿到汽车头饰后或有规则的开车前仔细地观察一下自己头饰的颜色。之后还可以先让所有头戴红汽车头饰的幼儿开到老师的前面,纠正站错位的幼儿后,再让所有头戴蓝汽车头饰的幼儿开到所有红汽车的后面,对个别幼儿进行纠正。
如果让我再次上这节课,我一定会将材料准备充分;充分利用游戏规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仔细考虑该提出什么问题,应该什么时候提出问题;语言引导与肢体语言引导结合使用。并避免在其它课上出现以上问题,争取将课上得更加好,达到预定目标、使其更大发挥作用。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5-14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24
大班科学教案11-09
大班科学教案开锁04-01
大班科学教案:转动04-02
大班科学教案火箭04-02
大班科学教案电池04-02
大班科学教案影子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