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值日生每天需要做得一件事就是给花浇水。这天,我发现一个小朋友在给花儿浇水时浇了一遍又一遍,我连忙过去制止他:“浇这么多水,花儿会死的”。可他却说:“我一倒下去,水就跑了,我怕花儿没喝够,所以多浇一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可爱呀!他这一句“水跑了”引发了我的思考,“水为什么会跑了,不见呢?”这不正是一个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
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跑了”的原因。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教师应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
2、每组一盆水;
3、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餐巾纸、毛线等材料若干;
4、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水跑了?
3、请幼儿猜猜水跑到哪里去了?
(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跑了的原因。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让每位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进行实验。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跑了没有?水变跑了用√表示,水没有跑用×表示。
(五)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2、活动过程中,有两个小朋友是用水果网做的实验,一个说水果网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另一个说水果网可以变魔术(容易吸水)。通过再次验证发现水果网确实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而那个小朋友由于水果网塞太满,水倒得太少,所以使实验出现偏差。由此使我想到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物体吸水饱和度的问题。
活动反思:
不足之处:
1、没有提前让幼儿接触一下这些材料,以至于活动时有部分幼儿的兴趣在操作材料上。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从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成功之处:
这节科学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全班幼儿积极参与。成功的地方在于活动一开始就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现,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家对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明看见一杯水倒进了空八宝粥瓶里,再想把水倒回杯子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跑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来验证老师的实验结果,和老师一样,他们也将水变不见了,这时幼儿的探究欲望更加强烈,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水不见了的原因,此时再请幼儿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毛巾,水就是被毛巾吸掉跑了。发现原因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然后再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整节活动过程中幼儿完全融入到魔术师的角色中,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的状态中,自觉的去寻找“水跑了”的原因,表现得很专注、很投入。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幼儿在强烈探究欲望的趋使下,主动地去探索“水跑了”的原因,并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而且使幼儿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索现象原因的探究精神。而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观察和探索中,了解刷子的异同点、不同用途和使用方法。
2、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小工具产生兴趣,体验刷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刷子,如牙刷、杯刷、鞋刷、长柄刷、眉刷、衣刷、浴缸刷、厕所刷等摆放于活动室的周围。
2、杯子、瓶、娃娃、衣服、裤子、抹布、皮鞋、盆等标记。
3、录象:各种新的电动刷子。(如机器设备上的电动刷、马路清洁车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各种刷子,了解刷子的名称、特点、用途。
1、幼儿观察刷子。
A:师:小朋友!我们的周围是什么呀?(刷子)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刷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什么时候看见过?人们用它干什么?
B:幼儿下位观察并自由交流。
2、集体交流:
A:你认识哪些刷子?它有什么用?
B:这些刷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的毛长、有的毛短,有的毛软、有的毛硬,毛的颜色不一样,有的是铁丝做的……)
3、教师介绍几种特殊的刷子:眉刷、床刷等。
4、交流:你还见过哪些刷子?人们用它干什么?
师作小结: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刷子,它们可以帮我们做许多事。真是我们的小帮手。
二、拓展经验,了解先进技术带来的`刷子变化。
A、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中又出现了许多电动刷子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B、幼儿观看录象,感受刷子的新变化。
三、送刷子回家。
A、游戏:送刷子回家。
引导幼儿根据刷子的不同用途进行分类。(幼儿将牙刷贴上牙宝宝,将鞋刷贴上鞋子……)
B、幼儿操作。
幼儿自由选择、相互合作模仿成人的活动。(用牙刷给宝宝刷牙,用鞋刷相互刷皮鞋,用衣刷模仿妈妈刷衣服,刷裤子,用杯刷刷杯子,用长柄刷刷地,用眉刷相互化妆等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做做、玩玩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2、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揉面团的乐趣。
活动准备:面粉、水、盘子、抹布、小勺、一次性桌布。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面粉。“咦!这些是什么呀?我们一起看看、摸摸、闻闻,猜猜这是什么?”(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特征)
:面粉是白色,粉状的、有香味。
二、 了解面粉的特性。
1、 哪些好吃的东西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呢?(面包、馒头等面粉制品)
2、 教师这些好吃的东西是用面团做成的。
3、 怎样把面粉变成面团呢?(加水)
介绍桌面材料:桌面上有水和面粉,请你们试一试将面粉变成面团。
三、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 让幼儿感受面粉变成面团的过程。
2、 通过对比幼儿知道面粉加适量的水可以作成面团。
四、。
中班科学活动:《趣识面粉》
说课:幼儿喜欢吃各种面食,但对面粉的特性一无所知。面粉的可塑性较大,探索性较强。中班幼儿喜欢探索、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并且做一些能吃的食品就更为愉快,所以我们设计了关于面粉的主题系列活动。活动前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面食制品,为开展活动感性经验。本次活动中,幼儿大胆操作、探索,满足了他们极大的探索欲望,并且在操作的同时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了面粉的特性,体验了揉面团的乐趣。本次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通过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入手,直接引出活动的主题“面粉”,并给予幼儿一定的探索机会,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初步感知面粉的外部特性。第二环节为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活动之前我们带领幼儿参观拉面馆、水饺店等等,感知面粉加水将面粉变成团的过程。设计中我注重激发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尝试活动发现问题,在动手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自主发现、相互讨论、学习经验并极大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感知了面粉与水之间的关系,知道放适量的水才能使面粉变成面团。此环节探索性较大,幼儿兴趣极高,体验了揉面团的乐趣。在设计活动时考虑到幼儿在揉面团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水放的过多,造成面团过稀;二是水放的过少,使面团变形。本次活动幼儿的兴趣浓厚,基本完成目标要求。
《纲要》组成员讨论与建议:
1、幼儿语言词汇较丰富,语言能力强,教师指较好,第一次出示面团时可以出示老师自己的示范团。幼儿不大会搓,教师可以直接在桌面展示、教授方法。操作碗可以选择盘子,让幼儿看幼儿作品时也要出示盘子装的。时可以看看小手怎么样变干净,教师也要给孩子一些正确的技能。
2、语言精练,环节过度自然,层次清楚,分享经验不够及时,要深入幼儿的提问。不要轻易否定幼儿的答案。不要说“好不好?对不对?”座位可围成圆,教师可成为一员参与,可以考虑增加做好的面食,让幼儿品尝会好一些。教师可以参与中去,进行隐性指导。
3、科学活动生活化,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教师的教态、语言很符合幼儿特点,教学要求清楚。座位可采用小组形式,让幼儿在讨论时能再细一些,进行对比。活动开始时可以从主题中来,结束时可以品尝,回到生活中去。
4、幼儿手上的面团太多时,可以指导幼儿将手上弄干净的方法。
评析:
科学活动:孩子兴趣很高,活动时间三十一分钟。幼儿一点点加水做成面团是需要很大力气的。对于技能的问题,教师可随机地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可以渗透进去。教师可以出示做好的面食再说说哪些东西是用面粉做成的。此方面幼儿的经验少了一些,可以课后进行丰富。教师对于幼儿回答出来的问题反馈的少了一些,每个环节要强化一下,给幼儿一个反馈。可以课后在幼儿面前做成面片,让幼儿来吃,让幼儿来体验制作的成果,也是一种爱惜粮食的体现。教师研究值得学习,幼儿上来讲述的语言声音很大,挺好。幼儿在制作面团中兴趣很高,在体验失败与成功中获得发展,目标一可具体些,感知面粉的特征。面粉散的特征可以提升。前期准备中要加入知识经验准备。在探索活动中观察、指导是本节活动的弱点。幼儿的问题要观察、提出来。怎么解决问题方面要请幼儿多讲,让幼儿观察。有的幼儿做的团小,团大,要引导幼儿去观察,解决问题。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不同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
2.让幼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
3.引导幼儿能按照老师指定的花的某一特征对不同的花进行分类。
4.让幼儿感受到花,大自然的美,获得美的体验。
活动准备:
迎春花盆栽一盆,ppt,ppt中所介绍的花朵的彩色卡片画各一张,不同花朵的帽子每位小朋友一顶。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让幼儿猜一谜语,导入。
1.小朋友们,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猜猜是什么几根枝,开满花,叶子小,开黄花。
远看蝴蝶在飞舞,迎来春天喜洋洋
二、认识不同的花。
1.老师展示迎春花,从迎春花的颜色,形态(花朵大小,有无尖刺),生长环境来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迎春花。
2.ppt展示一些常见的但具有不同特点的花,老师按照花朵颜色,花朵大小,有无尖刺,生长环境这四个角度的顺序来帮助幼儿一一认识这些花朵。
三、帮助小花朵找朋友。
1.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房子形状的图,并将迎春花的图片贴在一个房子里,将白牡丹花贴在另一个房子里,“现在有两朵小花要找好朋友去它家玩,老师这里呢有很多的.小花朵都愿意去它们家玩,但是呢小花朵们又不能同时去他们家,所以啊老师想了个办法,把小花朵们安排好了去哪家玩”老师将所有红色的花贴到迎春花一起,白色的花贴到白牡丹一起,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按什么规律分的。
2.这是老师帮小花朵找的朋友,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除了用老师这个方法来给迎春花和白牡丹找朋友,还能从我们刚刚认识到的小花们其他的什么特点来分?跟幼儿一起从花朵大小,有无花刺两个方面一起再给小花朵找朋友。
3.换两种花(白荷花与红玫瑰)请客,老师让幼儿从颜色,有无尖刺,生长环境(水里还是土壤),来给小花朵找朋友。
四、游戏---我是小花朵。
1.“刚才小朋友们一起帮小花都找了好多好多的朋友,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扮演小花朵,并给自己找朋友”。
2.老师说明游戏规则:小朋友们全部蹲下,听清老师说的花朵特征,帽子上的花朵拥有这一特征的小朋友可以站起来。
五、活动总结。
我们发现当我们按照不同的标准来给小花朵找朋友的时候小花朵找到的朋友也是不一样的,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帮妈妈给家里的衣橱里的衣服按照不同的标准分分类,做个能干的小宝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秋天到了,班上的孩子时不时在野外摘些菊花来玩,小朋友们玩得很高兴却又叫不出花的名字。于是想趁孩子们对菊花很感兴趣时,开展认识菊花的活动。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能正确地叫出菊花的名称,知道其明显的外形特征(菊花的大小、颜色、气味、叶子的形状)和用途。
2、 使幼儿初步掌握从上到下有顺序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培养幼儿爱护花草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叫出菊花的名称,知道其明显的外形特征;
难点:使幼儿初步掌握从上到下有顺序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养成爱护花草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准备几盆菊花;瓶插菊花几枝;
2、 印有菊花或菊花叶子的小卡片(事先放在桌上;)
3、 干菊花若干、幼儿园用的小茶杯(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看卡片、找菊花
师:今天,老师带了很多好看的卡片,小朋友们想知道这些卡片上画的是什么吗?那就请每个小朋友 把桌子上的卡片翻过来,看看卡片上画的是什么?(花、叶子)对了,上面画的是花和叶子,老师想请小朋友到院里去找一找,看看我们幼儿园里有没有跟卡片上一样的花和叶子。找到后,就请你站在你找到的花和叶子的前面,老师看哪些小朋友找得最对最快。(幼儿到室外园地中找菊花,老师把盆栽搬进教室里放在桌子上)。
二、认识菊花
1、认识花
问: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些花的呢?
答:根据图片上画的花和叶子,图片上的花是一丝一丝的,像一个拳头,叶子边上是弯弯曲曲的。。。。。。
问:哪个小朋友告诉老师,我们搬到教室里的叫什么花?
答:菊花。
师:我们都找对了吗?请小朋友先把刚才老师发给你们的卡片翻过去,放在桌子上,让小卡片睡一会儿。
问:菊花的中间是什么颜色?除黄的、白的颜色,我们还看到菊花有什么颜色?
答:红的、紫的。。。。。。
问:菊花的中间是什么颜色?长得怎么样?
答:黄色的、密密的、细细的。。。。。。
问:菊花像什么?
答:像毛线团,像分开的桔子。。。。。。
问:菊花是一样大小吗?
答:不一样大小的,有的菊花大,有的菊花小。
老师闻花(手在鼻前轻轻的扇)
问:你们也想闻花吗?就请小朋友像老师一样地闻花,闻到什么味了?(清香味)。
小结:菊花真美丽。菊花有很多颜色,有。。。有。。。还有。。。;菊花的形状也很多。有的像。。。有的像。。。;菊花不是一样大小的,有的大,有的小。
2、 认识叶。
问:菊花的叶子 有没有颜色,是什么颜色的?
答:绿色的。
问:菊花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答:叶子的边是弯弯曲曲的。
3、 认识茎和根。
问:花和叶子是长在什么上的?是不是菊花和叶子都长在这上面呢?
答:花和叶子都 是长在茎上的。
问:茎是什么样的'?
答:长长的,细细的。
问:菊花有没有根?怎么我们看不到根呢?没有根菊花还会长大吗?
答:菊花有根,根是长在土里的,没有根菊花不会长大。
教师小结:菊花真美丽,有的在有的小,菊花有各种颜色,有各种形状。菊花的叶子是绿色的,叶子的边是弯曲的,闻菊花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菊花的根被埋在土里,没有根,菊花就长不大。
4、 菊花的功用
菊花还可以做成好吃的东西呢!你们知道菊花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东西吗?
(菊花茶、药。。。。。。)
5、 品尝菊花茶
(1) 让幼儿揭开杯子,看看杯子里放着什么?(干菊花)这些干菊花是工人叔叔、阿姨把新鲜的菊花晒干做成的。
(2) (老师给幼儿冲水)问:看看干菊花变了吗?变成什么样子?你们闻到了什么味儿?(清香味)
老师尝菊花花样,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你们也想尝一尝 吗?水很烫,请小朋友慢慢地喝,不要把菊花喝下去,喝的时候闻一闻有什么味儿。
教学反思
1、 通过这一节课,幼儿对菊花的认识比较到位,能清楚的知道菊花的形态和作用。
2、 介绍菊花的功用环节太薄弱,菊花的功用比较多,还可以插在瓶里欣赏,制成干花作装饰等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捡石头、玩石头,比较石头的花纹、颜色、形状、硬度等,让幼儿体验和感知石头的一些特性,尝试区分三峡石。
2、幼儿能相互合作,大胆表现,并在观察、讲述、创意的活动过程中丰富自身经验。
3、扩散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及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前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石头;小提篮(人手一份),易拉罐若干;精美三峡石工艺品,手工材料(彩笔、悬挂吊饰半成品、强力粘合剂……),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有趣的石头。
教师带领幼儿户外捡石头,自由玩石头,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提问设计:
1、看一看,这些石头都是什么形状的?哪块石头上有花纹?石头上的.花纹象什么?
2、比一比,哪块石头大?哪块石头小?(自己比、互相比)按大小顺序排列,并准确说出总数。
3、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捏一捏会怎样?
4、用两块石头互相敲击听声音,并用词汇准确描述。
5、用石头自制打击乐器(石头装进易拉罐即成),并演奏一曲。
二、美丽的三峡石。
1、出示精美的工艺品(三峡石),让幼儿欣赏。感受家乡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萌发浓厚的爱家乡和爱家乡人民的真挚情感。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并自由讲述三峡石的特性,总结归纳后,幼儿认真区分、归类。
三、创意石头:“小小三峡石”。
1、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石头的用处(建筑、铺路、工艺品……)。
2、教师和幼儿一切摆弄石头,寻找创作灵感。(分组进行,幼儿自由选择)
(1)作画:自制三峡工艺品、装饰石头。
(2)拼图:任意造型(神女峰、小动物……)
(3)自制玩具:悬挂吊饰、项链……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背景
星期一上午户外活动回来,刘启俊小朋友拿着一根断截的壁虎尾巴找到我,很得意地对我说:“老师,我知道它是谁的尾巴,我妈妈还说它以后还会长出新的尾巴来,所以这根尾巴它不要了。”我俩的谈话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关注,特别是刘启俊手里的那根壁虎尾巴更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意识到此时绝大多数孩子的兴趣肯定在这根尾巴上,于是我就调整了活动计划,把本应安排在周五的科学活动课提前给上了,也就生成了这次活动——《动物的尾巴》。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2.增进对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提高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幼儿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是:如何使幼儿记住并能说出一些动物尾巴的特征及作用。
活动准备
1.课前师生共同收集一些动物图片、图书和玩具等,布置成动物知识角。
2.《小动物捉迷藏》图画1幅,动物头饰及相应的布尾巴若干。
3.每个幼儿《我爱学科学》(中班秋季)1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物尾巴。
1.出示刘启俊小朋友捡回的壁虎尾巴,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教师出示《小动物捉迷藏》的图画说:“小动物们在森林里玩捉迷藏,它们说,我们都藏好了,请小朋友们来看看我们的尾巴,猜猜我们都是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动物的尾巴,大胆地说出动物的名字。
二、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用途。
1.教师问:“许多动物都有尾巴,你认识什么动物?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处?”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自己的想象进行交流,再请幼儿翻看《我爱学科学》(中班秋季)第15页,教师将知识卡和书本上的有关内容读给幼儿听,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用途。
2. 教师小结:大多数动物都有尾巴,它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缺少了可不行。比如说,鱼儿、鸟儿的尾巴就像方向盘,可以保持它们身体的平衡;壁虎在遇到危险时,它的尾巴会自动脱落,用来迷惑敌人,自己却逃走了。(教师再次出示那根壁虎尾巴)并且告诉幼儿,不久后,壁虎还会长出一条新的尾巴,小朋友们不用为它担心;那些马、牛、羊、驴,它们的尾巴就是用来赶苍蝇、蚊虫用的;猴子的尾巴就是它的‘第五只手’,猴子利用尾巴在树上蹿来蹿去,有时还用尾巴摘取果子等食物……
3.教师依次出示几个动物头饰,分别请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尾巴的特征和作用,最后请幼儿找出与动物相符合的尾巴。
三、户外游戏:揪尾巴。
请幼儿戴上动物头饰,找出与动物相符的尾巴,在教师帮助下塞进裤腰里。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相互追逐,互相揪下对方的尾巴。
活动延伸:
课后组织幼儿参观动物知识角,让幼儿选出小小讲解员,带领大家观看并讲解动物尾巴的用途。
教学反思
1.充分认识和理解由孩子自主生成活动的教育价值。
此次由一根壁虎尾巴引起的一节科学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由孩子自主生成的活动是最受孩子欢迎、最能激发孩子积极性、求知欲的活动。因为它是一种幼儿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并进行积极探索及思考学习的过程,因此,这种学习能极大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过程孩子们都是那么的专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
2.处处留心、仔细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次活动前,如果我把那根壁虎尾巴收起来,按原计划进行其他的活动也未必不可。可是,当时我发现我和小启俊的谈话以及他手里的那根壁虎尾巴引起了那么多孩子的关注,我就意识到孩子们此时对动物的尾巴肯定感兴趣。于是我就把本周的活动计划做了小小的调整,把本应安排在周五的这节科学活动提前给上了,并以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了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袋鼠的外形特征及其生活环境,知道袋鼠是一种善跳的野生动物。
2.知道袋鼠妈妈肚子上口袋的作用,培养对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袋鼠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二、讨论:我知道的袋鼠。
1.幼儿和同伴互相观看自己准备的袋鼠图片和资料。
2.幼儿讲述自己准备的图片和资料。
三、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并讲述。
1.袋鼠什么样子?
引导幼儿从外形上来观察,如前后肢的不同、粗大的尾巴、雌性袋鼠肚子上有口袋等等,知道其体态特征的作用,并能用较流利的语言进行讲述。
2.袋鼠妈妈肚子上的口袋有什么作用?
3.袋鼠一般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4.你还知道袋鼠哪些有趣的事情?
四、游戏:袋鼠妈妈。
五、小结。
知道要保护野生动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设计意图:风车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但很多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会引发思考。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的内容需要,设计了此活动,让孩子们在做做、玩玩风车中初步认识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目标:
1、认识风车,初步了解风车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尝试制作简易风车。
3、通过实验操作,知道风车的转动速度和风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快乐的风车》
2、小纸盒、冰棒棍、胶水、剪刀、彩色水粉颜料等制作玩具风车的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
1、教师:老师认识一个快乐朋友,只要有风的时候,它就会开心地跳起舞来,它是谁呢?
2、教师呈现【图片欣赏】,为幼儿展示不同的风车图片。
教师:这是什么?它在什么情况下会转动?你玩过风车吗?
3、教师小结:风车是依靠风的运动来转动的,有风的时候风车就会开心地“跳起舞来”。
(二)瞧一瞧:风车的作用
1、教师:刚才大家见到的都是玩具风车,你们知道真正的大风车长什么样子吗?
2、教师呈现【荷兰风车】,展示真实的农场风车图片。
教师:想一想,大风车有什么作用?
(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想,教师对此进行肯定)
3、教师分别呈现【发电】和【提水】,播放“风车”,使其转动产生动画。
教师:瞧,风车转动起来后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田野呢?
4、教师:当大风车转动起来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大的力量,帮助人们发电和提水。
(三)做风车
1、教师播放【制作风车】,为幼儿呈现如何制作简易风车。
2、配合教师亲自演示(可以采用其他风车制作方法),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制作玩具风车。
(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制作)
(四)玩一玩
1、做好风车后到户外跑一跑,比比谁做的风车转的快。
2、教师:风车的转动和风的大小以及跑的速度有关系,跑的快,风就会大点,风车就会转的快一点,跑的慢,风就会小点,风车酒会转的慢一点。
活动延伸:与孩子一起观看风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的动画,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⒈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寻找、发现各种小草,并能说出几种常见小草的名字。
⒉了解小草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请家长抽时间带幼儿到草地上观察小草,获得一些草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⒈谈话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大树和花儿把春天打扮得真漂亮,小草也从泥土里钻出来了。今天我们小朋友都带来了一盆小草。
⒉交流带来的小草
谁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小草,他是什么样子?叫什么名字?尽量多交流不一样的小草,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重点引导幼儿从小草的.根、茎、叶、介绍自己的小草)
二、交流校园里找到的小草
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小草,那等会我们草地上寻找小草。看看有没有我们刚才认识的好吗?
⒉带幼儿到草地上寻找小草。
⒊边寻找、边说一说自己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它叫什么名字?挖出来看一看它的根、茎、叶、花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如有不清楚的,老师可以介绍一下),对于幼儿找到的小草,
三、了解小草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⒈了解小草的功能。刚刚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的小草,那你知道这些小草有什么用呢?
(1)饲料:刚刚小朋友说了这些小草可以喂小鸡、喂猪等。小草可以当饲料,喂动物吃,
(2)食用:有的草不光动物能吃,我们人类也可以食用。如:草头、荠菜、马兰草等,可以做成美味的菜肴。有的草能染颜色,像麦草就能染青色(我们吃的青团就是用麦草的汁染出来的。)
(3)净化空气:(可启发幼儿草坪有什么的作用)(美化环境、使空气清新),绿油油的小草不光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能保护土壤不流失,使泥土保持湿润。
(4)药用:有的小草还可以做药,如蒲公英、马兰草,鱼腥草就能做药。
⒉了解小草的害处。
师:小草既然这么有用,为什么人们还要锄草呢?(小草和庄稼长在一起,营养都被小草吸收了,庄稼就长不好。)(花园里长了杂草,花园就不美观了。)
小结:草的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和养料,所以,庄稼地或花园里的草多了,就会影响庄稼和花的生长,就要把草锄掉。
四、品尝小草
有些小草含有丰富的营养,可以补充身体里的各种需要,但不是所有的小草都能吃的,所以我们小朋友是不能随便的吃小草,我们找到的这些小草中马兰草是可以吃的,等下请厨房的师傅帮我们做成美味的佳肴,我们一起品尝一下。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5-09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05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03-29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5-2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2-2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过冬03-26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10-12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12-25
中班科学活动弹性教案05-22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