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科学教案六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在平时的美术活动时,老师都要求幼儿在使用水粉颜料时,水粉笔不要从这个颜料盒拿到另一个颜料盒,以免将颜色混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班上有小朋友大叫:老师,潘峻把水粉笔乱放。我走过去,正想制止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小家伙却抬头对我说:老师,颜料会变的。小家伙一说完,周围的小朋友都吸引过来了,大家都看着一瓶黄色颜料因为放进了红色笔,上面都变成了橙色。孩子们都很惊奇地叫着:“老师,颜色会变!”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以此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大胆创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3、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喜悦。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红、黄、蓝颜料若干,小桶(每组一个),每位幼儿一个大的调色盘,人手一支调色笔。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红色,黄色,蓝色颜料。请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2、告诉幼儿:“我们今天都是小小魔法师,要变魔术。
3、老师操作实验,引起幼儿兴趣,并请幼儿观察颜色的变化:
――将红色颜料(部分)到入一个干净的杯子里,然后再到入黄色颜料。用搅拌棒搅拌,请幼儿仔细观察颜料发生的变化,并与原来的红色和黄色的颜料做比较。
4、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回忆实验过程,说出实验发生的变化。
5、给幼儿提供颜料,鼓励幼儿自己变色,比比谁的颜色变得多。
6、给幼儿提供大幅白纸,让幼儿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
7、和幼儿一起将作品进行展示。
活动反思: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1、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塑料袋是不会腐烂和分解的。
2、让幼儿知道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乱扔塑料袋。
3、教育幼儿用纸袋或布袋装东西。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塑料袋人手一个。两盆花:在其中一盆花的泥底下有塑料袋,让幼儿观察。洗衣机一台。录象片:有关塑料袋造成的污染情况。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盆花比较,让幼儿知道塑料袋会污染土壤。
这两盆花我们一样照料,为什么其中一盆死了?
教师倒出死花花盆中的泥土让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浇的水被塑料袋拦住了,渗不到盆外去,泥土经常湿漉漉的,使花的根都烂掉了。而且,塑料袋对泥土还造成了污染,破坏了泥土的营养,花儿吸收不到好的营养,就死了。
二、幼儿观看录像,引导幼儿发现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引导幼儿讨论: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污染?
小结:乱丢的塑料袋堵塞了水沟,河流,形成了水灾;动物吃了塑料袋死了;土壤被塑料袋污染了,植物也死了。
三、儿参与小实验,进一步了解塑料袋是不会自行分解的。
1、教师提出实验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我们把塑料袋和纸一起放进洗衣机的'水里转,会怎样呢?
2、幼儿讨论,根据幼儿自身的经验猜测结果。
3、幼儿观察实验,发现纸很快变成碎削,塑料袋还是没有变化。
四、师生共同总结,塑料袋不容易分解。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防止塑料袋污染环境?在生活中,我们要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或纸袋。用完的塑料袋不能乱丢,样放到垃圾箱中。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怎样防止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五、幼儿自己操作。
让幼儿把防止塑料袋污染,保护环境的图片找出来,并放到认知区域中。
活动反思:
本节课课堂效果较好,预设目标基本达成。幼儿兴趣浓厚,跟我的配合很默契。幼儿对塑料袋的危害有了基本认识,并树立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小百科: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ecules),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化这一活动?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因此我将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2、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
1、重点: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2、难点:
(1)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游戏,引出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导入语: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动物园的小动物们送给我们大一班一份特殊的礼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快来找一找……对,一台大彩电,让我们一起欣赏电视节目吧!
(二)基本部分
1、向幼儿展示礼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了,它们在向我们打招呼呢,我们也来问候一下吧!"你们看它们玩的高兴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幼儿讨论)
2、与幼儿谈论天气,"你们看今天的天气怎样?那明天呢?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呢?"(引导幼儿说出观看天气预报)
3、师:"电视台里的气象员是怎样播报天气预报的,谁能来模仿一下",鼓励幼儿大胆模仿,教师给与肯定。
4、我们一起来听听电视台里的叔叔阿姨是怎样播报天气预报的?
5、向幼儿提出问题:
(1)刚才你们听到哪几种天气情况?(今天小动物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先来观察周围图片上的环境,然后贴上对应的气象标志,教师对幼儿的操作给与及时的肯定。)
(2)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情况?(幼儿说教师出示气象图标)
(3)"刚才气象员在播报天气预报,那他们又是怎样知道的呢?
"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不用收看天气预报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样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
6、看一看--教师播放课件
(1) 播放[蚂蚁上树]
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点击[蚂蚁],"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2)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点击四幅[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燕子低飞/乌龟"冒汗")。"它是怎样来预报的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动物的头部],检验幼儿的回答。
教师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不同大小、不同色彩的橘子,了解橘子的外形特征。
2、迁移已有的作画经验,探索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
3、大胆尝试,感受旋转涂抹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会使用棉签。
2、各种各样的橘子。
3、红色、橘色、黄色的水粉颜料,颜料盘,棉签若干。
4、画有白色水果篮的黑色作业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变魔术的情境出示小橘子,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看看,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什么呀?小橘子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咦?这里还有一个,是什么呢?和刚才的小橘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啊?
(1)教师通过多次变魔术的情景出示不同的橘子,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橘子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的不同。
二、出示作业纸和作画的材料,幼儿探索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
1、教师出示画有水果篮的作业纸。
教师:这里有一个水果篮,可是里面空空的。谁会用棉签在篮子里变出一个小橘子呢?
谁愿意做魔术师上来试一试?
2、教师反馈并示范幼儿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
教师:第一个魔术师是先画一个椭圆形,再给它穿上衣服的方法变出小橘子的。
第二个魔术师是使用转转、越变越大的.方法变出小橘子的。
第三个魔术师是使用转转、越变越小的方法变出小橘子的。这几种方法都很棒哦!
3、要点提示
(1)第一种方法:先画出椭圆形外轮廓,再在轮廓线内涂染。
(2)第二种方法:由内向外做扩散旋转,涂抹成小橘子的外形。
(3)第三种方法:由外向内做收缩旋转,涂抹成小橘子的外形。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继续添画橘子,引导幼儿将篮子里装满橘子。
教师:一个大大的橘子,好甜啊!转转转……又装进来了一个橘子。
教师:大大小小的橘子装了满满一篮子。看!都把一个橘子挤出来跳到篮子旁边了!
(教师一边创设情景,一边示范画小橘子)
2、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四、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教师:你喜欢哪个篮子里的小橘子?为什么?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空气压力的存在。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养成乐于探索,乐于猜想的习惯。
3、对实验结果用语言进行表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空气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无处不在,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材料准备:装有水的水盆,空矿泉水瓶,锥子,吸管,纸片,平口的玻璃杯,氢气球,画有表格的记录单,报纸,真空吸盘。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装满水的瓶娃娃,它想和大班小朋友玩个游戏,如果把它的瓶盖打开,放到装满水的水盆里,猜猜我肚子里的水会怎样?小朋友们记得要在记录单上写上结果哦。
二、探索活动。
1、幼儿分组实验操作,发现水不会流出来,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水流出来的方法,师引导幼儿,空气宝宝可以帮助你们的。
2、出示材料,吸管和锥子,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让水流出来的方法。
师引导幼儿小结:当空气宝宝进到瓶子里,水就会被空气宝宝挤出来,空气宝宝,力量很大。
3、师:看,老师这还有一杯满满的.水,把瓶子倒过来用一张纸盖住杯口,水会流出来吗?请幼儿猜猜,并做记录。
4、幼儿分组试试,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力量。
师引导幼儿小结:是空气宝宝的力量把纸片托住了,水流(大考吧幼儿教育 )不出来了。
5、师:老师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游戏,把报纸放到杯子里,然后把杯子放到水中,想想有什么办法不让报纸湿了。
6、幼儿分组探索,讨论尝试,交流结果。
7、师小结:当杯子口垂直于水面放入水中时,由于空气宝宝在杯子里面水就流不进去了,报纸就不会湿。
三、分享交流。
空气宝宝的力量真大,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第一个实验水流出来是空气宝宝的力量把水挤出来的,第二个实验水没流出来是因为空气宝宝的力量把纸片托住了。第三个探索,孩子们发现由于空气宝宝占满了杯子,水流不进去了,报纸就不会湿。
四、活动延伸。
出示真空吸盘,让幼儿讨论它为什么会吸到光滑的墙面上?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护骨骼、促进骨骼生长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图
文字卡:支撑、保护;好习惯、有营养;
三、活动过程:
(一)我的支架
1、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小学生是怎样坐的?是什么让我们的身体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头,捏上去什么感觉?(硬硬的)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头?
4、小结:骨头长在皮肤和肉的里面,我们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种机器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骨头。
(三)看X光片,认身体部位(腿部、胸部、脚部)
1、这里有几张X光片,你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的骨头吗?说说它们的样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诉幼儿骨骼的名称。
2、你还知道身上有哪些骨头?
(三)人体骨骼。
1、看了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关于骨头的知识?(老师可先示范:看了这张图,我知道人的手臂由两部分骨头组成,上面一根、下面两根)
引导幼儿关注: 腿部、头部、胸部、腹部、手、脚
2、对你不知道的地方提问,相互解答或老师解答。
3、人体有这么多的骨头,骨头有什么用呢?(支撑身体、保护内脏)
出示文字卡:支撑、保护
小结:有的骨头能支撑我们的身体,比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头;有的骨头能够保护内脏。比如:肋骨
做几个动作,感受骨头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觉骨骼的保护作用:头盖骨、肋骨。
4、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骨头,到底有多少块骨头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数一数图,估计一下。
大人有206块,为什么有那么多?看看手骨图,知道人体的有些部位是有许多小骨头组成。
小朋友的骨头在不断地长
4、骨头在长,会有什么变化呢?(长长、合并、变硬)
(三)让骨头长得好
1、怎样让骨头长得好?
2、如果骨头受伤了,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受伤?
3、师幼共同小结,提升:喝牛奶、晒太阳、运动、坐得直、站得稳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范文02-14
手的科学教案11-03
关于科学教案11-03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科学教案《病毒》04-29
科学教案:蜗牛04-0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冬天科学教案02-14
有关科学教案03-01
【精选】科学教案三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