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水的浮力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同时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课题之一。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课程的特点以故事《文彦博取球》为载体设计了这个活动。在活动中,将有关浮力的知识巧妙地贯穿于故事之中,以故事中的小朋友取皮球这一情境,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设计过程中,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操作和观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能克服困难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2.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猜想与动手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技能目标:能尝试与同伴合作利用浮力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创造力目标:喜欢探索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激发创造灵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文彦博取球》的故事。
2.物质准备:课件、盛有水的大盆、塑料盆、贝壳、纸片、纸盒、太空棉、石子、铁钉、铁盘、塑料绳、丝带、海绵、木头、橡皮泥、乒乓球、大塑料桶、大平盘。
3.环境准备:创设《文彦博灌水取球》的故事环境、《平湖秋月》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兴趣,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1.观察浮萍、浒苔的图片,了解自然界中一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浒苔?浒苔是一种生长在海面上的漂浮植物。
这种植物生活在池塘中或是湖水中他的名字叫做浮萍。
2.出示各种物品图片,请幼儿猜想什么东西能浮起来,什么东西能沉下去?
(1)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有哪些物品可以沉到水底?
(2)出示我的猜想以及浮沉等符号标志,请幼儿选择一种物品猜想它能浮在水片上还是能沉到水底,按标志选择相应的位置放好。
3.请每位幼儿选一种物品猜测它们能浮上来,还是能沉下去并根据标志选择合适的位置。
二、幼儿操作实验,并将结果与猜想进行对比
1.提出实验要求:
(1)记住实验结果,结束后进行对比。
(2)做浮沉实验前怎样做才能不湿袖子?
(3)当几个小朋友都想用一种材料该怎么办?
(4)怎样才能让实验桌保持干净整洁?
(5)做完实验应该怎样做?
2.幼儿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3.将自己的.实验验结果与实验猜想进行对比调整。
三、通过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引出问题,幼儿动手尝试操作解决
1.讲述《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并引发幼儿用自己刚学到的本领帮助故事中的小朋友解决困难。
2.教师指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的问题。
3.幼儿分组利用浮力原理进行取球实验。
4.引导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揭晓故事结尾,向大家介绍文彦博是一位中国古代聪明睿智好孩子的典范。
四、延伸活动
中国古代有个文彦博,今天我在咱们班里也找到了许多“小小文彦博"鼓励幼儿用自己学到的本领解决生活中的更多问题。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活动中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浮力ll文彦博取球蕊擎悬琴擎酝.》辫蓥幼儿园教育活动亲倒及评析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想了很多方法,尤其在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大家都很认真地去实验,虽然幼儿的思路一直跟着教师走,在活动中教师给了幼儿很大的自由,幼儿敢说敢做,在帮助小朋友把皮球取出来的时候,各组幼儿情不自禁的鼓掌欢呼,气氛很热烈,达到了非常好的互动效果。
专家点评:
这次活动的全过程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培养幼儿尝试的精神要求,它基本遵循了问题。尝试(操作、实践)。发现、提出新问题。再尝试一再发现这一活动过程,不断尝试不断发现,使认识不断深化。在以往的科学教育中,较多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对幼儿情感、态度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则重视不足,在这个科学活动的探讨过程中,教师大胆加入了通过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从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学会技能,以达到获取经验、建构概念、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丰富操作材料,可以帮助幼儿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这种结论不是教师传授,而是幼儿的直接经验,因此,幼儿的学习就显得十分积极主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用扭扭棒制作各种物体,认识扭扭棒能够随意造型的特点。
2、发展幼儿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创造能力。
3、体验活动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各色扭扭棒、剪刀、求助牌、教师范例。PPT范例。
教学过程:
一、教师变魔术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谁知道这是什么?(幼儿猜测,最后导出是扭扭棒。)
2、今天老师用它来变魔术,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出示用扭扭棒制作的东西,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1、你们想不想试试呢?(分发扭扭棒幼儿人手一根进行造型。)
2、请小朋友上来介绍一下你变的是什么。(幼儿介绍自己用扭扭棒做了什么。)
3、教师小结。
"绕"扭扭棒,请小朋友和老师学学绕的动作,绕好的扭扭棒像什么?
"弯"扭扭棒,请小朋友和老师学学绕弯的动作,弯好的扭扭棒像什么?
"扭"扭扭棒,请小朋友和老师学学扭的'动作,扭好的扭扭棒可以做什么?(教师边讲边示范,幼儿跟着操作。)
三、欣赏PPT,进一步激发幼儿操作兴趣。
老师这里有许多用扭扭棒做成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想看吗?(老师和幼儿一起边欣赏,边讨论。)
四、幼儿第二次操作。
1、请幼儿5--6人一组,进行造型。
2、提出活动要求
(1)可以用多根、单根扭扭棒组合制作。可以用剪刀把扭扭棒剪成小段。
(2)如果你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自己和小组都不能解决的困难,可以用求助牌。请老师或者其他小组小朋友帮忙。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五、展示作品
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然后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区域里继续玩扭扭棒。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一)乐意操作并发现光透过彩色纸会形成彩色光。
(二)对制造“彩色影子”产生兴趣。
二、活动准备
(一)光线较暗的活动室。
(二)一段舞台灯光视频,橡皮筋,各种镂空玩具,幼儿人手一只强光手电筒。
(三)红、黄、绿色的透明有机塑料片和电光纸片若干,其大小要能覆盖手电筒前端。
(四)幼儿用书第5册第13页。
(五)教师自备一段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绚丽灯光秀。
1、观看舞台灯光视频,产生兴趣。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舞台灯光视频吧!
2、交流小结。
——你看到了什么?灯光有哪些颜色?这样的灯光你喜欢吗?你想成为一名彩色灯光师吗?
(二)彩光变变变。
1、看一看、摸一摸。
——这里有些什么材料?(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材料。)
2、想一想,说一说。
——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做一做,玩一玩。
——手电筒前端放上蓝色的塑料片,会变出蓝色的光,那放上红色的塑料片呢?
4、分享交流。
——你刚才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还有什么发现?
(三)彩色影子。
1、教师出示材料(镂空玩具),演示新玩法。
——刚才的视频中,除了彩色的灯光,还有许多好看的花纹,你们看!(教师边说边将彩色灯光照射镂空玩具,形成彩色影子。)我这里还有许多玩具,你们也可以试一试!
2、幼儿尝试制造彩色影子。
(四)彩色灯光师。
1、几名幼儿上台随音乐表演,其他幼儿当灯光师,共同表演。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领域:科学
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各种玩具商业化,电子化,幼儿失去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再加上家长的溺爱包办心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根据自己的思路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在当下社会我们不是让幼儿学会多少汉字多少数字,而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的想象创造的能力,以及积极主动探索的求知的欲望,因此我设计了此节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做种求发展。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通过玩色,在熟悉三原色的基础上认识桔黄、绿色和紫色。并能自己调配颜色。
2、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观察记录。
活动准备:1、 每组三杯为红、黄、蓝的颜料。吸管若干。垫板、抹布、白布(分块)人手 一份,记录表格每人一份。2、 木偶(小兔)一个,示范教具一套(同幼儿)。
活动过程:
导入
一、设置情境,认识三原色,学习用吸管取色师:这里是森林大染坊,欢迎小朋 友到这里来学习染布的本领。(一)教师示范用吸管取色。1、 出示红、黄、蓝三杯颜料2、 提问:如果我想染一块红布,要用什么颜色?3、 教师正确示范如何用吸管取色来染布。(出示红布(二)请幼儿尝试学习染一块蓝布。1、提问:如果要染一块蓝布的话,要用什么染料?2、 请幼儿尝试每人染一块蓝布。(出示蓝布)3、 用黄色可以染一块什么布?(出示黄布)(三)小结:这些颜色是我们经常要用的。红、黄、蓝三色叫做三原色。
展开
二、通过探索活动,学习桔黄的调配过程,并学习做记录1、 出示木偶(小 兔):老板,老板,我想要一块桔黄色的布做衣服,你这里有吗?2、 幼儿讨论:怎样从这些颜色中变出桔黄色?3、 幼儿自己尝试调配桔黄色。4、 请调配出桔黄色的幼儿说说: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染出一块桔黄色的'布。5、幼儿再次操作验证结果,教师用色块示范如何做记录。1 2 ?红 黄 桔黄
三、幼儿独立进行探索活动,并能记录结果 1、继续情境表演,提出要调配绿色、紫色的要求。2、 提问: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变出一块绿色的布?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变出一块紫色的布?3、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记录操作结果。4、 请幼儿出示表格陈述自己的操作结果。5、 小结:颜色真奇妙,两种不同的颜色调在一起,就会调配出另一种颜色。
结束
四、延伸活动我的染坊里还有其他的染料,你们去试试还可变出什么颜色,并把结果记下来。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背景:
月亮是我们常见的自然事物,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月亮是一个美丽的神话,充满着神秘色彩。9月24号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我设置了此次科学课程,和孩子们一起揭开“月亮”的神秘面纱。
活动名称:
神奇的月亮姐姐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于“月亮”这一常见事物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
2、初步了解月亮基本知识,能够大胆发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热爱生活。
活动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视频)、图片若干、经验准备
活动重难点:
1、了解月亮基本知识。
2、学会发现生活、热爱生活。
活动过程:
(一)导入:律动《小白船》,在柔美的乐曲中进入本次课程学习。
师:“小朋友们,歌曲里的“小白船”是什么呢?”
(二)小朋友眼中的月亮
师:“有谁观察过月亮?”“在哪里看见过月亮?”“月亮几岁啦?““月亮上有没有动植物?”(鼓励幼儿各抒己见,大胆发言)
(三)美丽的月球神话
让幼儿讲述所知道的关于月亮的故事,如:嫦娥奔月的故事
(四)揭开月亮的神秘面纱
观看科学视频,走进月亮,找到问题答案。(“好了,小朋友们知道这么多关于月亮的故事和知识,但是月亮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月亮的神秘面纱吧!”)
(五)重新认识月亮
月亮,又称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属于太阳系月亮的年龄大约是46亿年,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的1/8月面重力相当于地球的1/6……
(六)总结一下吧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一下关于月亮的内容。
活动延伸:让幼儿课下搜集关于月亮的科技知识,如:“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我们国家谁登上月球了?”“我国的航天事业”等,下节课分享。
(七)活动结束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0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5-09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03-29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02-0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5-31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5-2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11-16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五篇10-31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10-12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