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6-07 19:56:1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锦集四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锦集四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感受简约美,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发挥联想想象,把几何形分割简单后变形成一定意义的作品

  把剪下来的每一块纸片都用起来,萌发初步的节约意识

  合作完成作业,形成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把几何形简单分割变形成一定意义的形象

  难点:把所剪的每一块材料都用起来,萌发初步的节约意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掌握相关的几何图形以及有关动物的特征

  物质准备:幼儿用——剪刀、固体胶水人手一份,大量的各色蜡光纸小几何形,64K再生纸若干。教师用——订书机、泥工板(红色、黄色各一)、吹塑纸几何形(已分割、沾水的白色三角形和蓝色正方形)、范例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出示范例让幼儿逐页欣赏,猜猜这些有趣的形象原来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二、演示与启发

  结合教具示范、讲解,帮助幼儿掌握几何形简单分割和变形的方法。

  1、以红色泥工板为背景,将白色三角形吹塑纸分割并变形成一棵小树,然后移动局部又变成一间小房子(吹塑纸沾水既能粘在泥工板上又能随意移动)。

  2、在黄色泥工板上演示蓝色正方形吹塑纸分割变形成热带鱼的过程,并反向演示把鱼变回正方形,让幼儿理解:所有剪下来的纸片都要用起来。

  3、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变?其他形状的几何形可以怎么变?

  (请2—3位幼儿发表意见)

  三、交代注意事项

  1、每一个几何形变一幅画,画面又简单又好看;

  2、把剪下来的所有纸片全都用起来;

  3、先摆摆看再粘到背景纸上;

  4、动脑筋变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又多又快。

  四、幼儿创作

  幼儿每4人一组合作,练习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扇形变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作个别和小组评价,适当鼓励和表扬,并不时提醒他们把剪下来的东西都用起来,先摆、后粘贴。经常看看同组的其他小朋友变出了什么,要跟他们变得不一样。

  五、作业讲评

  请幼儿看看自己和同伴的桌上有没有掉着剪下来的纸片;教师把幼儿作品以组为单位订成一本本“书”,比一比哪本“书”又厚又好看。

  延伸活动

  请幼儿课后到美术角把长方形和菱形及其他几何形变形。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节约意识,培养幼儿的环境情感。因此,教师的演示材料用塑料泥工板和沾水吹塑纸。沾水吹塑纸既能粘在塑料泥工板上又能随意移动,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先演示简单的三角形变形,可以变成树,也可以变成房子;再演示较复杂的正方形变鱼,并反向演示把鱼变回正方形,让幼儿理解:所有剪下来的纸片都要用起来。幼儿的操作材料利用一些小面积的边角料,背景纸是64K再生纸;特别是教幼儿“把每一块材料都用起来”,使幼儿从小形成节约材料、有效利用资源的意识和不随便丢弃物品的良好习惯。另外本次活动还试图让幼儿理解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整体可以分成许多个局部,所有局部加起来才是整体,由此迁移到对环境的认识——人类、自然环境、人造环境组成了缺一不可的整体环境。教师的.教固然重要,同伴之间的信息传递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中,幼儿分成4人小组创作,最后以组为单位把作品装订成“书”,比一比哪一组的“书”最好看、最厚。这样做的好处有:第一,强化团体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第二,同一本书里应该没有相同的页面,促使幼儿关心别人做了什么、自己该怎么做,同时互相启发。

  二、效果分析

  幼儿对这个活动相当感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变出”了各种各样的形象,如把半圆形变成了鱼、蘑菇、刺猬、银杏树叶等。由于可简可繁,无论怎么变都是对的、好的,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成功需求,使他们获得了创作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联想的能力。大部分幼儿能按要求把每一块材料都用起来,但也有小部分孩子做不到,因此,帮助幼儿养成充分利用材料的良好习惯,需要人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小狗抬花轿》的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是一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因此选择了这首歌。让幼儿在感受歌曲旋律,熟悉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歌曲。并引导幼儿用表情、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使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和感知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歌曲。

  2、尝试用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3、乐于与同伴合作表现、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花轿图片、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轿图片,引出课题

  提问:看,这是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啊?(里面坐的是谁?谁抬的?)

  (二)欣赏图片,熟悉理解歌词

  今天的花轿里坐的是谁呢?谁来抬花轿呢?这可是个有趣的故事啊。让我们来看看吧(幼儿欣赏课件)

  1、教师提问:

  你们看到了什么呢?谁来抬花轿?(八只小狗抬花轿)

  花轿里坐的'是谁?(老虎坐轿把扇摇)

  一只小狗摔了一跤老虎是怎样做的?(老虎狠狠踢一脚)

  小狗痛得汪汪叫,老虎却在干什么?(小狗痛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

  小狗们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最后发生了什么事?(花轿抬到半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抛,老虎跌个大老跤)。

  2、出示图谱,看图谱说歌词。

  (三)在倾听、理解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老师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

  1、教师清唱,幼儿欣赏。

  2、随音乐师生同唱。(你大声我小声的形式2遍)

  3、边看图谱边唱,帮助幼儿记忆歌词。(2遍)

  4、幼儿随音乐演唱。(动起来)(2遍)

  (四) 通过游戏巩固演唱歌曲

  (1)教师扮演老虎,幼儿扮演小狗。

  (2)分组游戏

  (五)活动自然结束

  教师与幼儿一起抬花轿走出室外。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的】锻炼宝宝的运动能力,训练宝宝的视觉定向能力,培养宝宝由坐到翻身够抓的能力。

  【活动场地】铺有地毯的活动室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力,激发宝宝的活动兴趣。

  二、组织幼儿活动:翻身够物

  1、教师将玩具挂或放在宝宝能够翻身够着的地方。

  2、教师示范翻身够物的动作,让家长明白其用途。

  3、请家长把宝宝放在指定的位置,并帮助宝宝把注意力转移到目标之上,然后开始活动,让幼儿翻身够抓玩具。当宝宝不能翻身够抓时,家长可在宝宝要翻身时稍加帮助,使其够抓到他喜欢的玩具。当宝宝够抓到玩具时,教师和家长要做出相应的反应(有好听的音乐,有温顺的动物叫声,或娃娃的.笑声,或可爱的动作等),这样宝宝的兴趣会更高。

  4、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或增或减,进行由坐到翻身够抓动作练习。然后转移位置进行练习,培养宝宝视觉定向能力。

  三、结束部分:把玩具摆放在宝宝坐好的位置附近,让宝宝自己玩具玩。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索光的兴趣。

  2、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3、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符号记录。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以及各种玩具;“我的新发现”记录图、彩色笔、标志符号;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电筒,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准备了什么材料?(各种颜色的布、纸。)

  2、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光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5、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我的发现”图表上。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还带来了什么?(是各种各样的玩具)

  2、讨论:玩具、手电筒一起玩一玩,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3、实验:用玩具和手电筒玩玩,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电筒一起玩,光变出了好多小汤圆;光变出了一朵花,手电筒动花也会动……)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不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

  5、幼儿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并在“我的发现”图表上记录新发现。

  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

  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起表演。

  五、活动延伸

  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资源,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其他的材料后,如水、镜子等光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

  活动反思

  刚开始进行“彩光变变变”活动时,我和幼儿都遇到了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

  最初的设想是投放了手电筒、颜色鲜艳的皱纹纸,并预设幼儿会喜欢的活动过程,但考虑到材料单一,幼儿的兴趣持续不会太长。于是我潜下心来观察思考,发现幼儿对“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很感兴趣的,先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深层次地挖掘。而后,我物色了大量能让手电筒光改变的材料,如糖纸、各色布、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片等……亲自试验,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不仅颜色变得鲜艳漂亮,形状也发生了变化。第一次探索游戏时教师让幼儿在用手电筒和布、纸玩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比较、发现。尽管幼儿观察到的变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过他们个体经验的整合,以及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完善,使探索的结果全面而细致。第二次探索游戏时光透过有孔的玩具时,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幼儿猜测一实验一再猜测一再实验的矛盾冲突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有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新发现使幼儿在新一轮的活动中幼儿异常激动,感到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事实证明,追随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1-21

大班的教案12-30

植树大班教案12-01

蜜蜂大班教案12-01

跳绳大班教案12-03

《跳绳》大班教案12-04

《春天》大班教案12-20

《对称》大班教案05-23

《耳朵》大班教案05-24

叶子大班教案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