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 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提出问题:老师昨天跟隔壁班的同学聊天,他们告诉我,小时候他们发现过很多有趣的事情。有同学说,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有同学说,我发现下雨过后天空会有彩虹;有同学说,我发现了云在天上不会掉下来。同学们,你们曾经发现过什么?
2、是呀!我们的童年曾有过多少的发现啊!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他是怎样发现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析赏课文
1下面,我们一起齐读一遍课文,仔细的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出示课件)
2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第一段(1—2):讲“我”九岁的时候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第二段(3-13)介绍“我”发现这一规律的具体经过。
第三段(14-19)讲述“我”因此受到的`惩罚,以及“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3读了课文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A“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B“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C“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4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三联系生活,总结交流
1、总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丽,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我们的学习是那么的愉快,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就会有新的发现,能有新的发现!
2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如:“发现童年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也是一种发现、创造”“童年很美好,可以漫无边际的幻想”“我们也要培养大胆创新、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
四布置作业
1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一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⑴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⑴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⑴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⑴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⑴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⑴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⑴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⑴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⑴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⑴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⑴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⑴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⑴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⑴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⑴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
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童年是美好的,也是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与想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他的童年时代不仅如此,还具备着比平常人更可贵的东西(善于探究、找到“为什么”的答案),那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语。
2、从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
4、理解词语。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愿,想怎样就怎样。
天赋: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5、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6、理解课文脉络。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
第二部分(第3—一三自然段)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写“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童年时的“我”发现了什么?
⑴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⑴体会:①“几岁的时候”“完全”“独立”这些词语无不显示着“我”这个发现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现在说起来还为这个发现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说,“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犬笑”,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九岁的儿童,竟然能独立思考发现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这简直是常人无法相信的。)
又说“竟使我当众受到惩罚”,他又为什么当众受到惩罚?课文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以这样的开头设下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⑴小结: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创立了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进化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而“我”小时候就发现了这一规律。
2、“我”是怎样发现的?
⑴自由读第二部分(第3—一三自然段),然后小组内讨论。
⑴全班交流。
①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②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第一个阶段(3、4自然段)写“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第二个阶段(5—11自然段)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第三阶段(12、一三自然段)写“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大胆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发现。
⑴小结:梦中飞行引出了“我”对这个现象的好奇,老师的解释又引出了“我”的疑问:“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样痴迷”“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终于”这些词语都表现了“我”求知若渴的特点,同时也看出“我”惊人的想象力。
3、“我”的发现可靠吗?
⑴自由读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⑴归纳:“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⑴理解句子: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是因为“我”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发现了这一规律,而且与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而格外高兴。现在知道了当时自己的发现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种心情使他无法控制,已顾不得是在课堂上,更顾不得这“笑”是否合时宜了。
②“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还不笑塌了房顶!”
这句话是说“我”的发现会令人不可相信,人们绝对不可思议: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表面看,这句话是“我”庆幸自己没有解释,而实质上表现了“我”之所以有人们不可思议的发现,是因为“我”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极强的想象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含有双重的意思,一是说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二是说“我”有了这样重大的发现,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与发明的科学家一样遭遇驱逐与风险,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当然这句话里也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当时处理方法的不满。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你认为“我”是怎样的孩子?孩子身上最可贵的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谈谈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过什么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发现和发现过程,感悟作者的求知若渴、勇于探索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作者求知若渴、勇于探索和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总伴随着驱逐和迫害”这个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人类进化方面的资料和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要同学们搜集有关人类进化的资料或者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并简单介绍作者。
二、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喜欢的词语。
2、检查生字读音。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文章可以划分为哪几部分?依据是什么?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意思?哪部分是课文主要内容?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依据是先概括叙述,然后具体叙述,最后总结。第一部分概括叙述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第二部分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第三部分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三、理解感悟
1、自由读课文重点部分(第二部分),思考:
(1)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画出相关语句,仔细读一读,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些句子的意思。
(2)作者的发现分为几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梦中飞行——为什么会飞行——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和作者大胆的猜想。)
2、再默读这部分课文,思考:
(1)作者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产生过哪些问题?最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画出有关语句,仔细读一读,看看这些问题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作者有怎样的表现和内心活动?画出有关语句,仔细读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学生交流。
4、教师重点引导感悟作者的求知若渴、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丰富大胆的想象。
5、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作者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6、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主要从以下方面指导:
(1)作者是个充满幻想的孩子,如: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似乎想去哪儿就能飞到哪儿。”
“哈!我总算弄明白了!……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十个月。”
(2)作者是个爱寻根究底、勇于探索的人,如:
“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老师……等你们升入高年级,老师课上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嘿!终于想出了眉目。”
(3)作者是个幽默豁达的人,如: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总伴随着驱逐和迫害。”(这是个重点、难点,要指导学生举例来理解:比如哥白尼、阿基米德等为科学事业遭受迫害的.故事。)
以上这些句子,要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联系生活,激发热情
1、你在生活实践中有过什么发现吗?说一说。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今后在学习、生活中会有所改变吗?会怎样做呢?
五、拓展练习
搜集科学家童年有趣的故事读一读。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的成语。
《童年的发现》作者简介
费奥多罗夫(1828—1903),曾写过很多有关俄罗斯国家历史、宗教、自然界、图书馆事业等方面的文章。在他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关人的思想、人的生命价值、人类与周围世界与无穷宇宙相互关系的科普文章和论述。
他是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和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大胆的乌托邦的创始人,也是俄国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他学问渊博。据说他知道鲁缅采夫图书馆(列宁图书馆前身)几乎所有藏书的内容。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他对哲学、自然科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被人称为“百科全书”。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童年的发现》教案12-07
童年的发现教案02-17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01-12
童年的发现教案15篇02-21
童年的发现教案(15篇)02-21
《童年的发现》教案15篇02-26
童年的发现教案精选15篇03-01
《童年的发现》教案14篇02-27
《童年的发现》教案(14篇)03-10
童年的发现教案合集1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