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31 19:08:2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教案汇编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科学教案汇编六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秦岭四宝,分析导致四宝家园遭到破坏的原因。

  2.初步具有保护秦岭生态的意识,从心底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讨论知道多种保护秦岭的方法。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具有初步保护秦岭生态的意识

  活动难点: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多种保护秦岭的方法

  活动准备

  动态PPT、 操作图片25张、小组粘贴板两份 、欢快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教师以导游的身份,邀请孩子们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播放PPT1向幼儿介绍父亲山—大秦岭

  基本部分

  一、播放PPT2认识秦岭四宝,分析导致四宝家园遭到破坏的原因。

  1、认识秦岭四宝

  2、倾听秦岭四宝的心愿

  3、在视、听、说中分析四宝的家园(大秦岭)遭到破坏的原因,感受秦岭四宝即将痛失家园的'悲伤。

  二、讨论环节

  帮助秦岭四宝想办法: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如何帮助秦岭四宝。

  三、操作活动《我是秦岭小卫士》

  1、鼓励幼儿想一想我们还能怎样做

  2、将幼儿分两组进行操作:环保的图片贴在笑脸组,破坏或污染的图片贴在哭脸组。

  3.活动小结:只有从身边小事做起,才能保护好四宝的家园—大秦岭父亲山。

  四、教师总结:

  因为不负责任,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秦岭的伤害者;因为负责任,人人都可以成为秦岭的保护者。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一起保护秦岭四宝,保护大秦岭,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父亲山!

  结束部分:

  在结束部分PPT播放志愿者种植、保护生态环境图片的同时,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欢快起舞。

  活动延伸

  1.区角延伸:

  语言区:语言区:我是秦岭小导游;

  图书区:投放有关秦岭的书籍,自制保护大秦岭绘本;

  科科学区:投放秦岭居住的动植物图片及介绍;

  美美工区:开展“我心中的大秦岭”绘画活动。

  2.家园共育:《争当环保宣传员,家庭环保在行动》亲子活动。请幼儿把保护秦岭的理念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一张保护秦岭的宣传海报。

  活动总结

  结合大班幼儿更喜欢动手动脑自己解决问题年龄特点,我为孩子们做以下准备:动态PPT一份、操作图片25张、小组粘贴板两份、欢快音乐一段。

  在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教师扮演导游角色带领幼儿逛秦岭)、提问法(活动中对幼儿有针对性的提问)、讨论法(教师和幼儿更近距离的互动)、活动操作法(幼儿分两组与同伴互相合作想办法保护父亲山)暗示教学法、课件演示法等多种方法让幼儿更好的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意愿,使幼儿在视、听、说及操作中萌发环保意识。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流畅,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活动中以动画、PPT、操作等为支撑,有效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突破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有效达成活动目标。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准备:

  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人手一份,各种颜色的透明纸若干。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教学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1.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三块奇块妙的镜片和各种透明纸、图书等,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三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

  (1)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的不变;(2)颜色不同的纸放在镜片前看到东西也变颜色耻,教师解释说,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各种颜色的射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二、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平面镜的特征1.师:三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哪种不变?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边上厚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教师立即告诉幼儿:这种就叫?透镜(幼儿学说)(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夺取的镜片看东西变大)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剩下哪种看东西不变?(剩下的边上和中间一休养厚的看东西不变)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叫平面镜(幼儿学说)。

  (4)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玩哈哈镜,说说透镜的用处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厅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哈哈镜)大家试试看,哈哈镜里的人和你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2.幼儿玩哈哈镜。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不一样?(图为哈哈镜表面是?凸不平的)4.得出结论:哈哈镜是工人叔叔们利用?透镜、凸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四、总结活动

  【活动反思】

  《奇妙的透镜》实质上是《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由于透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这第一节主要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这是后续知识“透镜成像极其应用”的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按照《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出透镜对光的作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用探究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有了以上的想法,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入新课时,我考虑到老师和学生合作,调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就显得很关键,所以我尽力从生活实际出发,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见过的镜子说出来并分类。这样可以让学生放松一下心情,问题简单了,方便学生回答。可实际教学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显现出来了,学生随便分组,我费了好长时间才把学生引导到按透光和不透光分类。耽误了很长时间。

  新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镜的基本知识。我先让学生自由提出“透镜”的有关问题,然后鉴别出桌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识别出老花镜和近视镜,老花镜是临时借来的,时间匆忙,也没准备出太多,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可没想到:学生拿到镜子就摸起没完。又耽误了不少时间。第二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材上是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的。由于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光学这部分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因为它的现象不便观察,实验不好操作,很多实验都被老师用嘴代替了,而我考虑到透镜对光的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画透镜光路图更是学生易混淆的`地方,还是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我把它设计为学生亲自动手的探究实验,而光学实验应该在暗室中进行,对于农村中学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实验,最后我发现:用烧杯装上洗衣粉水,既安全又好清理。没有平行光源怎么办呢?所以我又想到:光具盒中的光源,效果很好。最后,透镜怎么放又成了难题,我实施了很多方案,后来发现用一个烧杯,两个同学配合,现象非常明显。由于有了感性认识,透镜光路图也就好理解一些。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对学生以后画光路图有帮助。我认为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也就在此。

  课堂上要想学生实验到位,那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就想到时间的安排,由于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焦距,学生在生活中有体验,所以我决定把它拿到课后进行,但我要求学生会叙述测凸透镜焦距的实验过程。

  我认为课件只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它不应该主导教学,所以我只是做了几个简单而又能说明问题的图片。在一天的准备过程中难免出错,加上微机水平有限,不能按照要求的角度完成,效果不是很好。

  我这样设计的宗旨就是:重视学生过程体验、研究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

  2、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考虑得再全面一些。

  3、微机水平亟待加强。

  4、工作还要再仔细一些,再忙也不能出问题。

  5、专业素养、教学水平、控制课堂的能力还需要加强等。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让幼儿初步了解桥面的形状、桥墩的疏密等因素对桥的承重力的影响,并做简单的记录。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四种桥面:单层纸制的平面桥面;双层纸制的平面桥面;单层纸弯成的单孔拱形桥面;单层纸折成制的梯形桥面。

  2、乐高积木人手一份

  3、记录表格人手一份

  关键点:初步了解桥面的形状、桥墩的疏密等因素对桥的承重力的影响。

  活动过程:

  流程图 操作要点

  一次尝试

  桥面与承重

  1、出示四种不同桥面的桥,幼儿观察它们的异同。

  2、设疑:在这四种桥上放乐高积木,那种桥上能放得最多。

  (幼儿猜测并说理由)

  3、介绍记录表及记录方法。

  4、幼儿操作尝试并记录。

  5、讨论:哪种桥上放的积木最多?哪种桥上放的积木最少?为什么同样大小的桥面,不能放一样多的积木?

  6、小结提升:不同形状的'桥面,承受重量的本领是不一样的。

  二次尝试

  桥墩与承重

  1、幼儿观察两座桥墩距离不同、桥面相同的桥。

  2、设疑:这两座桥上放积木,能放得一样多吗?

  3、幼儿提出各自假设。

  4、幼儿操作尝试并记录。

  5、讨论:为什么这两座桥不能放同样多的乐高积木?

  6、小结提升:桥墩距离大,承受重量的本领小;桥墩距离大小,承受重量的本领大。

  延 伸

  鼓励再探索

  1、设疑:在同一座桥上放积木,集中放可以放得多,还是分开放可以放得多,请你们在区角活动时去试一试。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对植物生长变化感兴趣。

  2、观察感知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了解向日葵种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对身边的动植物感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按变化排序经验。了解平时吃的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种子。

  2、物质准备:有关向日葵的视频3、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科学、向日葵》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谜语: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脸蛋像太阳,籽香又香。(谜底:向日葵)

  二、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图片(用葵花籽制作的食品和工艺品等)引导语:看看这些是什么?你见过吗?猜一猜这些食品和工艺品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引导幼儿观看有关向日葵的视频,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1、出示教育挂图《向日葵》,引导幼儿了解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和朝阳的特性。

  2、出示《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A、引导语: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你认为这些图怎样排列更合适,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B、提问: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向日葵是怎样长大的呢?

  四、品尝用向日葵种子制作的食品,感知向日葵与人们的关系。

  1、引导语:你们尝过葵花籽吗?好吃吗?

  2、幼儿与教师一起品尝用葵花子制作的食品,边品尝边交流食品的味道。

  3、讨论:向日葵种子做得食品可以吃,向日葵的种子还能做什么?

  五、种植与记录引导语:春天到了,我们有这么多向日葵的`种子,大家一起来种一种,看看到底是不是按照我们知道的过程长大的。大家要细致地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做一个很棒的小小记录员。

  六、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种植葵花籽。

  活动反思:

  《向日葵》是主题《夏日总动员》中的一个活动,它是一个以欣赏为主的美术活动。对于中班的孩子们来说,学习欣赏油画是比较枯燥的,而且,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活动,活动前我仔细阅读了教材,反复推敲活动过程,最后决定以欣赏为主,绘画为辅来开展活动。

  科学知识原理对幼儿来说是相对抽象的,在科学活动中就是要把抽象化为形象。ppt的运用能将我们口头无法解释,幼儿也无法理解的现象原理展示出来。正如活动中学会正确看刻度,在此环节采用ppt,利用图片比较法,让幼儿了解观察刻度时,要眼睛与刻度齐平,仰视和俯视都是错误的。实际操作,这个方法很好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科学源于生活,让幼儿从科学的认识温度计,到从生活中发现温度计的运用,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活动中,我主要从画家作品的色彩、线条以及造型这三方面来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并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积累绘画的方法。活动开展的较为成功,孩子们思维活跃,勇于发言,尤其是用动作来表现画中的向日葵这一环节,孩子们兴致勃勃,积极参与,用各种肢体语言来诠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科学教案 篇5

  一、观看视频,感受沉浮现象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神奇的视频,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吧!

  师:从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1)幼:乒乓球、玻璃球等

  师:哦,看到很多的东西吧!那谁能告诉我,是什么沉到水下去了,又是什么漂浮在水面上?

  (2)幼:看到玻璃球沉到水下去了,乒乓球在水面上

  二、教师做实验,幼儿观察沉浮现象

  师:小朋友们真棒,观察的很仔细!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也来做一回科学家,看看哪些东西会沉到水底,哪些东西又会浮在水面上。

  1、出示铁钉

  师:看,这是什么?

  师:你们猜,铁钉会沉到水底,还是会漂浮在水面上呢?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看看小朋友们说的到底对不对。

  师:看,现在发生了什么?铁钉怎么样?哦,沉到水底啦!

  师:既然铁钉沉到了水底,我们就在这张记录表上,铁钉的`下面用“↓”表示“沉”(教师在白板上展示如何做标记)

  2、出示泡沫

  师:看,这又是什么?

  师:猜猜看,泡沫会沉下去吗?

  师:我们一起通过实验看看吧!

  师:哪个小朋友告诉我,现在出现了什么现象?

  师:哦,泡沫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我们要在记录表上找到泡沫一格,在他的下面用“↑”表示浮。

  3、出示乒乓球

  师:你们看,乒乓球是沉还是浮呢?

  师:谁能告诉我,我们该用什么标记表示它?

  4、出示磁铁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纸制作不同形状或结构的桥面。

  2、感知体验纸桥的结构对其承重力的影响。

  3、学习做简单的记录,愿意表达自己在小实验中的猜想与发现。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一定的折纸经验,会折叠小扇子之类的东西。

  物质准备:纸杯2个、彩色卡纸4张、积木块若干、关于各种桥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你知道的桥

  1、你看到过桥吗?你知道的有哪些桥?

  2、(出示各种各样的桥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木桥、竹桥、石拱桥、吊桥)

  3、看了这么多的桥,那你知道桥有哪些部分组成(桥墩、桥面)

  二、试验任务:我的猜想

  (一)提出问题

  1、今天我们就要用以下的操作材料来制作自己的小桥。我们需要取一张纸铺在桌面上,将两个纸杯分别倒立在这张纸的两条短边上,"桥墩"准备好了。接着取一张纸搭在"桥墩"上作为桥面,小桥就搭好了。

  2、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取1块放在小桥的中间,试一试这座桥结实吗?注意哦,需要把积木放在桥面的中间位置,不要把积木放在桥墩上。

  2、好,我们发现了什么?一块积木放上去这个桥面就怎么样了?那我要是再放一块积木这个桥面会不会塌了呢?

  (二)、认识记录表

  1、出示记录表。今天我们就要来验证三种不同桥面,找出哪种桥面最结实并可以承载最多的积木。

  2、表格有三部分组成。第一栏是表示桥面的形状。直线表示桥面的纸张是平的,U形线表示桥面的纸张折成了U形,连续的折线,表示桥面的纸张是经过反复折叠的。第二栏是请你来猜一猜每个桥面能放几个积木块,我们可以用数字或圆点表示。第三栏是记录验证的结果。可把每个桥面实际能承载的积木数量记录在上面。

  3、我们先来猜想一下吧。你觉得直线桥面能承载几块积木,把你的猜想数字写在纸上,交给我。幼儿填写上交,我们展示在黑板大记录表上。

  三、操作改进:我的结果

  1、我们对这三个桥面的承载性都进行了猜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请你记住自己的猜想结果。我们现在动手来验证吧。

  2、直线桥面我们知道是直接放一张纸上去的,那么U形桥面我们怎么制作呢。(教师师范)将长方形纸的两个长边向内翻折后立起来,然后搭在桥墩上。积木放在哪里?

  连续的折线桥面就像扇子一样折叠。

  3、幼儿操作: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一份材料,你可以把框放在地上,桌面上进行操作,同时将操作验证结果记录好拿到上面黑板上来。

  4、幼儿动手操作,结果书写张贴在黑板上。

  四、小结:

  1、验证完的小朋友可以将材料整理好放在桌子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大家的验证结果。

  2、我们今天搭了几个纸桥?哪种纸桥最不结实,哪种纸桥最结实?为什么?

  3、你的`猜想和试验结果一样吗?

  4、今天的纸桥想要把它压变形所需要的力量同它的形状有关系的。一般来说,越长的物体、越长的纸越容易弄弯。我们把纸折叠了以后,折痕的改变分散或抵消一些外来的压力。所以纸也可以承受较大的重量。承重能力即取决于材料,更取决于结构。

  5、你看,要是用我手上这些纸来做桥面的话,你觉得承重会不会更大呢!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科学教案07-24

手的科学教案11-03

科学教案:蜗牛09-11

科学教案《病毒》10-16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关于科学教案11-03

冬天科学教案02-14

科学教案范文02-14

有关科学教案03-01

中班科学教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