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讲述自己知道的"动物之最",体验交流分享的乐趣。
2、知道各种"动物之最",积累相关经验。
3、主动探索"动物之最"的问题,积极寻找答案。
活动准备:
"动物之最"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动物之最的话题。
谜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猜一个关于动物的谜语:头小四腿长,脖子高过墙,身穿花皮袄,不声又不响。小朋友们猜出来了吗?
提问:小朋友们真聪明,答案就是长颈鹿,你们知道长颈鹿为什么长得这么高吗?它长这么高有什么好处吗?
小结:长颈鹿是动物王国里面长得最高的小动物,它长长的脖子可以使他看的更远,很快就能发现敌情,这样它就能很快的逃走,它还能吃到大树顶上最新鲜的叶子呢!
二、辩论的形式,说说几个"动物之最"1、提问:你们知道最重的动物是哪一个吗?幼儿辩论。
小结:(出示图片),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动物,平均有26米长,平均体重有150吨。
2、提问: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动物是什么吗?幼儿辩论。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猎豹)猎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动物,他的最高时速达110公里,相当于高速行驶的小汽车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4、猜测:有一种动物活了152年,据科学家研究,有的能活到200多岁呢!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中的老寿星(出示海龟龟)三、出示一些"动物之最",帮助幼儿认识了解简单介绍飞的最快的昆虫,最小的鸟,最大的鸟,游得最快的鱼,最厉害的恐龙(依次出示澳大利亚蜻蜓,蜂鸟,鸵鸟,旗鱼,霸王龙的.图片)小结:今天我们看来好多的动物之最,有最重的蓝鲸,跑的最快的猎豹,最大的鸟鸵鸟,最长寿的乌龟,飞得最快的蜻蜓,最小的鸟蜂鸟,最大的鸟鸵鸟,游得最快的鱼旗鱼,最厉害的恐龙霸王龙。
三、分组抢答游戏,巩固学习到的知识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3组,举手回答知道哪些动物之最,哪个小组回答正确的次数最多的获胜。
教师小结讲评。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内容,初步感知纽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扣眼数量),并知道纽扣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比较,能根据纽扣的特征进行配对。
3.能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操作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能根据纽扣的特征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教具:PPT、动物穿衣服的大图
2、学具:动物衣服的图片(上面有一颗扣子图片)人手一份、不同样子扣子的可粘贴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纽扣图片,讲述故事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和纽扣有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有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见前面有一个东西向他滚过来,捡起来一看,哦,原来是一颗纽扣。
提问:咦,这是一颗什么样子的纽扣呀?谁能来说一说?(圆形的、白色的、上面有两个洞眼)
嗯,观察得真仔细,那这颗扣子会是谁的呢?小老鼠决定去问问他的朋友们。二、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的颜色、形状、扣眼数量、大小的不同。
(一)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的颜色不同。
小老鼠在路上看见谁?(小狗)那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小狗丢的吗?为什么?两颗纽扣哪里不一样?
小结:小狗的纽扣的颜色是黄色的,和小老鼠捡到的不一样,纽扣不是小狗丢的。
(二)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形状的不同。
小老鼠又看见谁了?(小白兔)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小白兔丢的吗?
小结:小白兔的纽扣是三角形的,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圆形的,纽扣不是小白丢的。
(三)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扣眼数量不同。
小老鼠这次见到了谁?(小猫)纽扣是小猫丢的吗?你是怎么发现的?
小结:小猫的纽扣颜色、形状和小老鼠捡到的一样,可是纽扣上的洞洞数量不一样, 小猫的纽扣有 4 个洞洞,小老鼠的纽扣只有两个洞洞,纽扣也不是小猫丢的。
(四)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大小不同。
接下来小老鼠又遇到了谁?(大象和蜜蜂)纽扣是他们丢的吗?
小结:大象的纽扣比小老鼠的大,蜜蜂的纽扣比小老鼠的小,都不是他们丢的。三、观察画面,感知发现小老鼠捡到的纽扣与妈妈的纽扣相同。
师:那纽扣到底是谁丢的呢?小老鼠回到家,发现了什么?(妈妈衣服上的.纽扣丢了。)你们和小老鼠一起观察他手上的纽扣和妈妈身上的纽扣一样吗?有哪些地方一样?
小结:小老鼠捡到的纽扣与妈妈纽扣的颜色一样、形状一样、扣子上的洞洞数量一样、还有大小也一样,是妈妈的纽扣。
四、操作感知,体验配对活动的乐趣。
1.师:刚才我们帮小老鼠找到了丢扣子的人,小老鼠和老鼠妈妈可开心了。可是小老鼠的好朋友们的纽扣还没找到,他想请你们帮助他,给他的朋友找扣子。请你从盘子里找出一颗正确的纽扣补上去。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根据需要介入指导。
3.小组或个别幼儿分享操作作品。五、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们都帮助小动物找到他们丢的纽扣了,你们真棒!老师这里还有一颗纽扣,我们一起出去找找是哪个小动物丢的吧。
活动总结
《纲要》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绘本故事《一颗纽扣》的内容简单有趣,小老鼠找纽扣的故事情节更具有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加上活动中不是直接讲述绘本故事,而是将绘本中的动物呈现到小朋友眼前,更具直观性和操作性。
绘本中的价值点和数的知识点巧妙衔接,让故事更好的为数学 活动服务。同时结合《纲要》精神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引导幼儿把自己融入到游戏角色中,在游戏里活动中加深对故事的体 验和理解,通过一颗纽扣引发幼儿不断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纽扣的不同特征,最后进行匹配,对幼儿的观察思考情感等能力有一定的发展。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别装着硬币、木珠、纸屑、米。
2.打击乐器若干。
3.四张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兔、小鸡、小鸭家。
4.录音机一台及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做客时要怎么样?(交代要求: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米、木珠、小纸片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操作活动一:听辨硬币在旺仔牛奶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醒幼儿刚、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里面装的是不是旺仔牛奶呢,请小朋友们不要打开盖子,去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马上告诉老师,看谁最能干。
(2)幼儿操作。摇旺仔牛奶瓶,听辨硬币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出来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个别回答,证实正确答案后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2.操作活动二:听辨米在胖大海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教师带幼儿到“小兔家”。(提醒幼儿向小兔问好)
提问:小兔家里有什么?(胖大海饮料瓶子)里面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摇摇听辨米发出的声音。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米后,集体练习:这是米发出来的声音)
3.操作活动三:听辨木珠在八宝粥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鸡家”。(提醒幼儿向小鸡问好)
师:小朋友快来,小鸡家到了,小鸡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木珠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个别回答,请一名幼儿证实,集体练习:这是木珠发出来的声音)
4.操作活动四:听辨纸片在可乐罐中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鸭家”。(提醒幼儿向小鸭问好)
师:前面是谁的家呀?(小鸭家)小鸭也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我们再来听一听,里面是什么?
(2)幼儿操作。听一听纸片在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里面有没有东西?会是什么? (幼儿如一时难以听出,教师视情况适当加以引导、提示)
三、第二次尝试: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1.导语:小朋友的小耳朵真灵,把瓶子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2.操作:老师在背后分别敲打木鱼、小铃、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后出示实物,和幼儿一起拍节奏。
3.小结:这些都是打击乐器,是用来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尝试,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1.师:(指着小动物家里的饮料瓶)这些饮料瓶子里放了东西后也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2.(放录音)教师示范为曲子伴奏一次。(用饮料瓶)
3.幼儿每人到小动物家拿两个饮料瓶,跟老师一起为曲子伴奏一次,伴奏两次后,跟老师边摇瓶子边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对于这样的活动孩子十分喜欢,在玩玩、听听、说说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与耳朵相关的一些知识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法庭上原告与被告的角色,简单了解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初步感知动植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能在辩论过程中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初步学习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
3.激发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躲避危险的能力
[活动重点]
体验法庭上原告与被告的角色,简单了解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初步感知动植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活动难点]
能在辩论过程中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初步學习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原告与被告图片及代表牌:各种角色的语音:动物世界、豹子捕食动物,狮子摘食豹子的视频。
经验准备:初步了解法庭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界中动植物之间生存关系的知识。
[活动过程]
1.观看视频。初步了解自然界存在残酷的捕食关系。
提间:你看到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小结:各种各样的动物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像豹子捕食羚羊这样残醋的自然现象。
2.走进法庭,了解法庭中原告与被告的角色。
提问:法庭上都有哪几方?什么是原告?什么是被告?法官的职责是什么?
小结:法庭上有法官,原告和被告,原告就是维护自己权益向法院告状的一方,被告就足被原告告状的一方,法官是作出最后审判的人。
3.模拟法庭分组辩论,了解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以及动植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辩论过程中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组织辩论,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①播放羚羊,豹子的陈述。提问:羚羊、豹子分别说了什么?你支持谁?各自讨论。同伴之间说说自己的理由。
②双发辩论,原告、被告各推荐一名幼儿发育,其余幼儿可进行补充。
根据幼儿辩论内容,教师提供相关视频资料:豹子被更高-级的狮子捕杀,羚羊成灾的短片等等。
③提示幼儿根据刚才的辩论,你的观点如果有所改变,可以调整自己的支持团队。
小结:弱小的羚羊遭遇豹子的.捕杀确实非常残忍。但是豹子吃掉玲羊也确实是为了生存需要,这个案子很难判决。暂时休庭,请双方辩论团再次搜集证据,稍后继续辩论。
(2)幼儿相互讨论、分组操作。根据动植物之间的舶食关系拼摆生物链,了解动植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提问:如果自然界中某一种物种消失或者过多过少。会发生什么?
(提供个别物种泛滥成灾视频)
小结:自然界中存在太多像豹子捕食羚羊这样强大物种捕食弱小物种的现象。也正因为这些相互捕食现象的存在,才有了我们非常平衡的生态系统。否则。任何一个物种过常过少都会影响生态环境。
4.宜判庭审结果,引导幼几用辩证地思维看待问题。井学会躲避危险自我保护,提间:豹子捕杀羚羊应该判它有罪吗?
面对像豹子这种强大的敌人,羚羊怎样尽最大努力的保护自已?
小结:豹子捕食羚羊虽然很残局,但确实是自然界中一种正常的生态现象,所以没法判豹子有罪。当遇到而对像豹子这种强大的我们没有力量与它抗衡的敌人,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法一是躲得远远的,二是当豹子来的时候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离开。
[活动延伸]
将有关动物的光盘。书和图片投放到图书区。益智区等区域中,激发幼儿继续深入探究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蜘蛛及蜘蛛的各种本领。
2、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及对周围事物的探究及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关于蜘蛛结网的影像资料
2、蜘蛛网的图片、仿真玩具蜘蛛
3、毛线若干条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蜘蛛及蜘蛛织网的特点,促使幼儿养成对周围事物的探究和观察能力。
活动难点:延伸活动——幼儿用毛线织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稳定情绪,律动《小蜘蛛》。(这一环节是为了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观察玩具蜘蛛,提问:你们知道蜘蛛的丝从哪里来的.?让幼儿猜想,发表不同的看法。
(这一环节是引发猜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观看一段蜘蛛结网的录像,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眼、耳自已寻找答案。
(这一环节是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带着问题自己寻找答案。)
3、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1、蜘蛛的丝是从哪里吐出来的?2、平日里你从哪里看到蜘蛛结的网?3、蜘蛛是怎样捕捉猎物的?
4、蜘蛛是益虫还是害虫?(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这一环节是扩展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结束部分。
分组用毛线学习蜘蛛织网。(把幼儿分成四组,分发毛线,学习蜘蛛织网)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水的浮力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同时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课题之一。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课程的特点以故事《文彦博取球》为载体设计了这个活动。在活动中,将有关浮力的知识巧妙地贯穿于故事之中,以故事中的小朋友取皮球这一情境,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设计过程中,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操作和观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能克服困难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2.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猜想与动手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技能目标:能尝试与同伴合作利用浮力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创造力目标:喜欢探索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激发创造灵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文彦博取球》的故事。
2.物质准备:课件、盛有水的大盆、塑料盆、贝壳、纸片、纸盒、太空棉、石子、铁钉、铁盘、塑料绳、丝带、海绵、木头、橡皮泥、乒乓球、大塑料桶、大平盘。
3.环境准备:创设《文彦博灌水取球》的故事环境、《平湖秋月》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兴趣,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1.观察浮萍、浒苔的图片,了解自然界中一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浒苔?浒苔是一种生长在海面上的漂浮植物。
这种植物生活在池塘中或是湖水中他的名字叫做浮萍。
2.出示各种物品图片,请幼儿猜想什么东西能浮起来,什么东西能沉下去?
(1)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有哪些物品可以沉到水底?
(2)出示我的猜想以及浮沉等符号标志,请幼儿选择一种物品猜想它能浮在水片上还是能沉到水底,按标志选择相应的位置放好。
3.请每位幼儿选一种物品猜测它们能浮上来,还是能沉下去并根据标志选择合适的位置。
二、幼儿操作实验,并将结果与猜想进行对比
1.提出实验要求:
(1)记住实验结果,结束后进行对比。
(2)做浮沉实验前怎样做才能不湿袖子?
(3)当几个小朋友都想用一种材料该怎么办?
(4)怎样才能让实验桌保持干净整洁?
(5)做完实验应该怎样做?
2.幼儿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3.将自己的实验验结果与实验猜想进行对比调整。
三、通过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引出问题,幼儿动手尝试操作解决
1.讲述《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并引发幼儿用自己刚学到的'本领帮助故事中的小朋友解决困难。
2.教师指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的问题。
3.幼儿分组利用浮力原理进行取球实验。
4.引导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揭晓故事结尾,向大家介绍文彦博是一位中国古代聪明睿智好孩子的典范。
四、延伸活动
中国古代有个文彦博,今天我在咱们班里也找到了许多“小小文彦博"鼓励幼儿用自己学到的本领解决生活中的更多问题。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活动中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浮力ll文彦博取球蕊擎悬琴擎酝.》辫蓥幼儿园教育活动亲倒及评析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想了很多方法,尤其在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大家都很认真地去实验,虽然幼儿的思路一直跟着教师走,在活动中教师给了幼儿很大的自由,幼儿敢说敢做,在帮助小朋友把皮球取出来的时候,各组幼儿情不自禁的鼓掌欢呼,气氛很热烈,达到了非常好的互动效果。
专家点评:
这次活动的全过程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培养幼儿尝试的精神要求,它基本遵循了问题。尝试(操作、实践)。发现、提出新问题。再尝试一再发现这一活动过程,不断尝试不断发现,使认识不断深化。在以往的科学教育中,较多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对幼儿情感、态度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则重视不足,在这个科学活动的探讨过程中,教师大胆加入了通过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从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学会技能,以达到获取经验、建构概念、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丰富操作材料,可以帮助幼儿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这种结论不是教师传授,而是幼儿的直接经验,因此,幼儿的学习就显得十分积极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名称:潜水艇的秘密(科学 艺术 P276)
活动目标:
1、了解潜水艇的沉浮现象。
2、关注空气、水与沉浮的关系,激发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潜水艇的视频、塑料袋若干、鱼的.剖面图。
活动关键点:知道潜水艇的沉浮现象的奥秘。
活动过程:
意图一、观察鱼的游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讨论:1、鱼为什么能一会儿浮出水面,一会儿又沉入水底?
2、它的身体里面有什么?
意图二、出示鱼鳔的图片,了解其作用
1、 观察鱼的剖面图。
2、 模拟“鱼鳔”(可用塑料袋制作),猜想:充满空气的“鱼鳔”放在水中会怎么样?
3、 分组实验:将一个充满空气的“鱼鳔”和一个没有空气的“鱼鳔”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4、 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意图三、制作潜水艇
1、 看视频《潜水艇》,讨论:潜水艇在什么情况不会下沉?在什么情况会浮起来?想一想潜水艇的哪一个部位像“鱼鳔”?
2、 用塑料袋等辅助材料制作“潜水艇”,探索怎样使“潜水艇”沉与浮,发现排水量与沉浮的关系。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准备: 卡通板、废旧纸盘、色卡纸、双面胶、彩泥、泡沫板、剪刀、录音机、小鱼的录音、海洋垃圾的布景等。
有益学习经验:
1、亲近大自然,爱护动物,有同情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知道大海中常见的几种鱼类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3、参与变废为宝的`活动,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过程:
一、海底观光:观看录象片----海底世界的美丽风光
提问:你在海底世界中看到了什么呀?
小结:海底世界可真神奇,许许多多的生物都生活在大海中。
二、观看资料片:大海中的鱼(片中向幼儿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海鱼及其相关知识)。
提问:生活在海底世界中最庞大的一个家族是什么家族?
你们认识哪些生活在海底的鱼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开开眼界吧!(看影片)
观后提问:生活在海里的鱼可真多呀,你记住了哪些,说说看吧?
小结:除了这些鱼儿外,还有许许多多生物生活在大海里,看来海底世界真是个好大的家呀,可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近年来由于我们人类不注意保护这个家,致使海水遭受了严重的污染,给生活在海里的小生物带来了灾难呢!你们听,这是谁在说话?
三、听录音:一条可怜的小鱼在叙述亲人、朋友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由于家园受到严重污染,他们已经无家可归了,它在向小朋友请求帮助。
四、向幼儿展示“垃圾密布”的海洋(用万通板和废旧物品、果壳、易拉罐等布置而成的展板)。
小鱼的家变成如今这个样子,这是谁造成的呢?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海洋呢?
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小鱼呢?
五、清理海洋垃圾,请小朋友用双手清理垃圾,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
六、美工活动----变废为宝。幼儿运用多种美工材料动手制作,共同装饰展板,布置美丽的海底世界。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1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八篇05-31
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6-0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05
科学活动教案15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