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经过了小班和中班上学期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根据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应在幼儿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本次活动学习“2—5以内的相邻数”,我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帮助幼儿快乐学习、体验、理解。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2——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教具:美羊羊、喜羊羊等6只羊的卡片;6座房子卡片;1、2、3的圆点卡。
学具:幼儿每人一套操作卡。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2——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过程:
1. 开始部分:(5分钟)
2. 师幼一起玩游戏“吹泡泡”。调整幼儿情绪,进入活动状态。
3. 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引入游戏“找邻居”, 帮助幼儿理解相邻的意思。
师:站在我们旁边,离我们最近的小朋友就是我们的邻居,大家找找看你的邻居是谁和谁。
师幼一起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邻居,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是我们的左邻右舍。
基本部分:(15分钟)
1、设计故事情境,为美羊羊等找邻居。
(1)复习6以内的数和6的形成。
(2)分别为每只羊找邻居。引导幼儿说出为什么?(一左一右、最近等)
2、帮助屋顶上的`数字找邻居。幼儿运用知识迁移,找出数字的左右邻居。
3、引导幼儿发现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活动难点)
教师以“2”的相邻数为例,以“最近”为切入点,辅助圆点卡,引导发现。
师:小朋友都说1和3离2最近,是呀他们是紧挨着2的,那1和2之间,3和2之间相差几呢?
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出示圆点卡,运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之间少1和多1的关系。
师幼共同小结:一个数的相邻数就是比它少1和比它多1的那两个数。
4、幼儿动手操作,自由选择操作板,为2或3、4、5找相邻数。在操作摆弄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理解相邻数之间少1和多1的关系。
5、展示幼儿操作板,集体检验、纠错,加深巩固幼儿对相邻数的认知。
教师要善于鼓励肯定幼儿的表现。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对能力弱的幼儿提出希望,将材料和错误的操作放在区角里,鼓励幼儿反复操作;对能力强的幼儿可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到区角里为其他数找相邻数等。此环节要将集体活动和区角活动紧密结合。
三、结束部分:游戏——“找邻居”。(2分钟)
通过游戏复习巩固对相邻数的认知,舒缓幼儿学习的紧张氛围,在游戏中轻松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对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小动物的喜爱,创编故事情境引出课题,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所以这个部分以情境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让幼儿轻松地在故事情境中自然将问题解决,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
请小朋友为数字宝宝也来找邻居的这一过程,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等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发现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我以2的邻居为例,启发幼儿操作探索,发现每个数都有两个邻居,一个比它少1,一个比它多1,从而为探索3、4、5的相邻数作铺垫。帮助幼儿掌握数的“邻居关系”。
幼儿人手一套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满足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孩子们也能自始至终认真参与活动,在操作摆弄学具中感知相邻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相邻数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要让幼儿充分熟练的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孩子们的操作展示,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们都能正确操作,也有个别孩子没有完全理解,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需要给幼儿足够的操作机会反复摆弄验证,因此我将材料继续投放到区角活动中,使得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紧密结合,互相发挥其作用。区域活动时,我们要对不同能力的孩子继续关注,有必要还需要在第二课时进行集体复习巩固。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我有意识的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投放更多的数字,挑战为其他数找相邻数。这一环节关注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顺应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让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尝试运用5以内的加减运算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每名幼儿一个“钱包“,内装5以内的数字卡片或圆点卡片。
2、给角色游戏中商店的`各种物品分别标上1~5元的价格。
3、准备学习包。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在超市、餐厅、理发店、咖啡店等角色游戏中,感受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指导幼儿用“钱”进行购物、乘车等,启发幼儿在买卖的过程中学习使用“钱”,遇到问题后懂得用加、减等数学方法解决。
2、指导幼儿完成学习包。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探索运用各种材料连接救起蚂蚁“点点”的方法,并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
2.在玩玩、说说中体验帮助蚂蚁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立体教具:小黑和点点;
2.各种材料,如:套环、绳子、粗吸管、有弯管的吸管、塑料夹子、小树枝、不同颜色的纽纽棒、纸片、固体胶、透明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小黑和点点——激发幼儿救蚂蚁“点点”的兴趣
1.讲述故事
教师:今天瞿老师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黑和点点》(播放音乐《花海》)
重点提问:猜猜,小黑和点点看到了什么?
小结:春天真美。
2.讨论用什么办法救点点
教师:点点和小黑继续往前爬,突然,点点怎么了?(掉到在小河中央的树叶上了)
重点提问:小黑能不能救到点点?为什么?怎样才能救到小点点呢?
小结:长长的东西能够救到点点。
3.认识其它可接长的材料
教师:小黑发现草地上还有很多材料,有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草地上可以救“点点”的材料:套环、吸管、夹子、小树枝、扭扭棒。)
重点提问:这些材料用什么方法接长也能救起我们的小点点?
小结:原来好多材料都能接长救起小点点。
二、探索发现——运用各种材料连接救起蚂蚁“点点”的方法
1.提出要求
教师:篮子里还有许多材料,请你们去试一试,想办法把这些材料接得长长的,把小点点快快救起来哦!
2.幼儿操作(播放背景音乐《花海》)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如果你的材料已经接长了,那快去对点点说,点点我来救你了。
教师适时提醒:宝贝们,点点在小河中央的树叶上快不行了,快点帮助他;如果你的材料已经够长,可以救到点点了,那请你坐下来休息一会,其他小朋友快点哦!
3.救起落水的点点
教师:宝贝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救点点,点点沿着它们慢慢往上爬,我们给它加加油,两个好朋友又在一起了。点点说,谢谢你们帮我回到了好朋友的身边。
4.共同交流,介绍自己的方法
重点提问:小黑还看到了许多短短的材料接长了,谁来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它接长的?(如:吸管是怎么接长的?这样的动作叫插,插一插,吸管接长了;夹子,夹一夹,夹子变长了)
小结:你们用了插一插、夹一夹、粘一粘很多方法,把短短的材料接得长长的,救起了我们的小点点。
三、分享快乐:小黑和点点团聚了——体验帮助蚂蚁的愉快情绪
教师:点点说谢谢小1班的朋友,是你们救了我,有好朋友真好!在我有困难的时候,你们能够想出这么多的办法帮助我,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吧!(播放歌曲《春天》)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自己嘴巴的用处。
2、尝试用“我用嘴巴……”的句型来进行表达。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吹的(气球、吹泡泡用具、哨子和小喇叭);唱的(话筒);吃的(糖果);有吸管的饮料;毛巾;调羹;
2、教学使用材料:画好的嘴巴图片一张;操作材料的小照片每种一张(共7张)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相互观察 “请宝宝和你旁边的'小朋友相互看一看,我们的脸上有什么?”
(幼儿相互观察并讲述)
师:我们都有嘴巴,那我们的嘴巴有什么用呢?(幼儿讲述……)
二、提出活动要求
1、每种东西都要去玩一玩。
2、玩的时候要说一说:“我用嘴巴怎么玩?
3、在玩别人玩过的东西时先要用毛巾擦一擦。
三、幼儿实践操作
1、教师巡回指导、观察。
2、引导幼儿讲述短句:我用嘴巴……
四、集中交流
1、教师出示贴有嘴巴的黑板:
提问:“你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
(幼儿讲述后,教师将各种东西的照片及时贴在嘴巴旁边)
2、幼儿总结:现在谁能说说嘴巴有哪些本领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讲述)
3、教师总结:我们的嘴巴真能干,又能吃又能唱还能玩游戏,嘴巴的用处可真大呀!
五、拓展活动
1、“嘴巴除了这些用处以外,还有其他的本领吗?”(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思考)
2、教师播放T,引导幼儿观察。
(1)“这个宝宝用小嘴巴在干什么?”(一个宝宝在亲吻妈妈的脸)
“你们看妈妈的脸上怎么样了?”(笑眯眯的)“我也很想有人来亲亲我,宝宝你们希望有人亲你吗?我们也来亲亲好朋友吧!”(教师和幼儿相互亲一亲)
(2)播放再见的两张照片:“宝宝你们猜猜看,这个宝宝在干吗?”
教师重复播放两张照片的T,让孩子进行观察,让孩子发现其中的秘密 (用手说再见)
“我们也来学一学。”(教师和幼儿进行模仿学习)
3、教师总结:
“原来我们的嘴巴除了说话、吃饭、唱歌、做游戏,还可以联络感情,小嘴巴的用处真大,我们一起去把嘴巴的本领告诉其他班级的小朋友,让他们也来和嘴巴做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感知磁铁间存在相吸、相斥的有趣现象。
2. 对磁铁的特性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大记录纸、环形磁铁玩具。
2.学具准备:环形磁铁、红蓝背心各6件、磁铁玩具人手一份。
3.认知准备:幼儿有玩过磁铁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发现磁铁的特点
——你们有没有玩过磁铁?知道磁铁宝宝有什么本领吗?
——今天我带来了一块磁铁,你发现这块磁铁长什么样?(出示环形磁铁)
(二)制作玩具,感知磁铁的特性
——你们看,他们有没有吸在一起?这是怎么回事呢?
——瞧,他们还会跳舞哦!不管我怎么碰,他们就是不吸在一起,神奇吧!
——请你也来试试看,让你的磁铁在小棒上跳起舞来,并想一想为什么磁铁
宝宝不吸在一起了呢!
l 重点观察指导:
(1)幼儿是否能通过探索完成制作。
(2)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是否能在思考的基础上调整;调整仅仅是出于无意识的摆弄,还是有意识的发现。
(3)引导孩子再重新试试的时候,孩子是否开始有意识地制作,孩子是怎样解释磁铁跳舞的原因的.。
l 分享交流
——看看这些磁铁都跳起舞来了吗?
——你们是怎样让磁铁跳起舞来的?(幼儿讲述,教师操作和记录)
小结:当蓝色碰到红色的时候会吸在一起,蓝色碰到蓝色会分开来,红色碰到红色的时候会分开来。
l 幼儿体验
——想不想再去试一试?(幼儿每人三块环形磁铁)
——那我们再去试一下,看看能不能让磁铁宝宝都跳起舞来。
(三)模仿磁铁,体验磁铁乐趣
——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磁铁呢?(穿蓝红小背心)怎么做?
——让我们一起来玩碰一碰的游戏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工具。
2、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常见的工具,用时注意安全。
3、体验和初步认识工具能给人们的生活和活动带来方便。
活动准备:
1、五篮混在一起的绿豆和米,五篮小米、五个饮料瓶,五个装着棉球的小口瓶子,五个掉了螺丝的玩具。
2、镊子、起子、筛子、漏斗等工具。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幼儿回忆相关生活经验:怎样打开密封的纸箱。
2、教师使用小刀打开了箱子,幼儿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二)发现问题,大胆猜想。
1、激发幼儿大胆猜想里面装的`是什么?
2、教师从箱子里取出一系列材料。
3、教师借助图片介绍分离的任务。
(三)幼儿分小组第一次自由选择完成任务,徒手操作。
1、师:时间到,你们成功了吗?
2、教师提出问题。师:为什么我们没能完成任务?
(四)引入工具,鼓励幼儿大胆猜想,自由讲述。
1、师:有没有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让我们能比较容易地完成这些任务呢?
2、教师出示介绍工具:你想用什么工具完成什么任务?
(漏斗、筛子、镊子、起子、塑料小篓子)
3、幼儿猜想工具匹配。
(三)第二次操作体验,验证猜想。
1、幼儿分组选择工具操作。
2、请幼儿交流使用工具的情况。
(四)幼儿再次操作,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
(六)延伸活动
师:工具的用处可真多呀!我这里还有一些生活中的工具,请你们看一看,猜一猜,它们能帮助我们干什么。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使纸船不被打湿”的探索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3、尝试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两大盆水、蜡笔每组一盒、报纸、报纸制作的纸船若干、幻灯机 。
经验准备:幼儿有在水中玩纸船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纸船、引发思考
1、教师出示一般的纸船和涂了蜡的`纸船:“这是什么?是由什么做成的呢?你们想玩吗?想想要怎样玩? ”
幼儿自由讨论,老师可以示范把纸船放在水盆里用嘴轻轻吹着小船走,也可以用手轻轻推着小船走。
注意:不可以用力把船摁下水。
2、请小朋友分组参与开纸船的活动,教师观察幼儿玩纸船的情况。
二、引导幼儿讨论观察结果,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
1、引导幼儿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纸船打湿了,有的没有打湿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有的纸船外面有一层东西,摸上去滑滑的)
2、幼儿间展开讨论说说船湿的原因,教师引导观察纸船使用的纸不一样。“哦,原来是做纸船的纸不一样,会湿的纸船外面没有涂东西,没湿的纸船外面涂了东西了,到底是什么那么神奇呢?”教师出示蜡笔“就是这神奇的蜡。”
3、老师示范对比实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为什么涂了蜡的纸船没打湿,没涂蜡的纸船打湿了呢?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①使用幻灯机让幼儿观察将水滴在涂蜡和没有涂蜡的纸上进行对比:没有涂蜡的纸吸水快,涂蜡的纸吸水慢。说明腊不吸水。
②有什么方法让没有涂蜡的纸也能变得不吸水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好方法“涂蜡”。教师示范在纸上均匀的涂蜡,然后把水滴在上面观察纸不吸水的现象。
③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蜡是不吸水的,那些涂了蜡的纸船,就好像是穿了雨衣的纸船,可以保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三、幼儿动手制作小蜡船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涂蜡的纸,想请你们帮帮忙,用蜡笔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雨衣,请客人老师帮忙做只小船,让它们都变成不会被水打湿的小船。
1、小朋友用油画棒给报纸涂腊。
2、请客人老师帮忙做纸船。
四、自由玩蜡船,活动结束
幼儿自由玩腊船,谢谢客人老师的帮忙,和客人老师们说再见。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11-04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1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八篇05-31
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6-07
科学活动教案3篇03-13
托班科学活动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