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锦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并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知道每个人的体形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3、细心观察,体验探索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镜子、大口袋、万花筒、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镜子
1、游戏:摸口袋
师:①今天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有趣的东西,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摸它是什么?②摸上去感觉怎样?你觉得它是什么?
2、自由探索
看看摸摸,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他有什么特点?
3、教师小结
我们刚才见到的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凉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涂了层特殊的材料,叫金属漆,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体了。(幼儿学说金属漆)
二、探索发现镜子的用途
1、回忆经验
师:你还在哪里见过镜子,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2、讨论镜子除了帮助人们整理仪容,还有什么用途。说说汽车、商店等生活环境及自然环境中安装镜子的原因。
3、通过照镜子使幼儿明白每个人的体形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尊重别人。
4、请幼儿说出还见过什么样的镜子。(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如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
5、鼓励幼儿将两面镜子摆放在不同的`位置,说说有趣的发现。
6、教师小结。
三、游戏:照镜子
1、介绍规则。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照镜子游戏,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镜子,我做什么动作,你们镜子也做什么动作,好吗?
2、游戏:随音乐做照镜子的游戏。
四、延伸活动
请幼儿玩万花筒,进一步了解镜子的特点。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观察类活动。活动注重让幼儿在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认识镜子、理解镜子的用途。首先在孩子观察触摸普通平面镜的基础上,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各种各样的镜子,通过回忆和幼儿操作镜子认识镜子的用途,最后在快乐的游戏中深刻体会镜子的用途。其中对镜子的观察既有个别物体的观察,又有多个物体的比较观察。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人体可以活动的部位并初步了解人体主要关节的名称。
2、体验用肢体动进行表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体育器械、音乐、幼儿操作书、舞蹈录像、图片
活动过程
1、跳一跳
(1)我们一起来舞蹈,你们觉得跳的怎么样?为什么呢?
小结:原来宝宝们发现要扭动身上的手和脚以及其它部位跳起来才好看。
2、找一找
(1)其实身体上还有许多地方也会动,我们拿着器械一边玩一边用笔圈出你能动的部位。
(2)幼儿探索
(3)提问:你在玩什么的时候发现你的这个部位在动!(幼儿进行介绍)
(4)真的.好奇怪,为什么我们的手和脚都会动起来呢?是身体的哪个部位使它们动起来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关节)
小结:关节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会使我们变得很灵活,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关节。
3、动作表现
(1)看图片表现
(2)听音乐表现
4、拓展延伸
除了关节可以动,那么身体还有哪些部位可以动?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利用区角游戏,让幼儿在表演区里跳舞,继续感知关节的活动。
2、与美术领域相结合,制作关节会拉动的跳舞的娃娃。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内容:
数学:剥豆乐
活动目标:
1、理解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2、通过剥豆感知两组数量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培养幼儿对数
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蚕豆荚若干(每个幼儿至少两结),每个幼儿一张记录单,黑色
水彩笔每人一支,按组分别放置在操作区。大记录单一张。
2、透明袋每人一个,上面贴好6~9的数字。
3、布置蔬菜批发市场(一个数学区),摆好标有6~9数字的四块牌子。
活动重点:
感知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活动难点:
感知两组数量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
活动过程:
一、猜猜豆妈妈肚里的豆宝宝,理解9以内的数量。
1、第一次剥豆,出示一结豆荚,幼儿观察猜测,里面躺了几粒豆宝宝。
2、剥豆验证,并用相应的符号和数字表示,教师在大记录单上作记录。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个、筷子、沙子、盐、小米、糖、粘帖纸、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2)记录材料:水的溶解记录卡、记号笔。
活动指导:
一、认识实验材料。
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到桌子上去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
幼儿观察。
幼儿(齐读):沙子,盐,糖,小米。
二、猜测:
谁放在水里会不见?谁放在水里还存在?
老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四个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搅拌,想想最后什么东西不见了?什么东西还存在?
幼儿先进行探索,教师再进行提问。
三、认识活动标志
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
师:如果不见了,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还存在呢?我们就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 )
四、操作活动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间接指导或个别指导。
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沙子,盐,方糖,小米,分别放到这四个杯子里,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他们会怎么样的变化?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请你用标记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你们做的都记录在这一小栏里。
在操作后,教师给予个别的评价讲解。
师:谁来讲一讲你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一样不一样?
五、分类活动
师:刚才小朋友都做了实验,都了解了,什么在水里会不见,什么还存在,
你把会不见的`物体与存在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见了我们给他贴上星星,存在的我们给他贴上花朵。
六、交流总结活动
老师: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
像沙子和小米放进水中,通过搅拌还是存在的,盐和糖放进水中,通过搅拌就不见了。像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幼儿齐读几遍)
七、延伸活动
师: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师: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做实验,小朋友们刚刚看到了,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有时候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乱猜,要进行实验。刚刚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描述自己喜欢的玩具,知道玩具不同的玩法。
2、乐意探索各种玩具的玩法,了解他们的不同性能和作用。
活动准备:玩具,图片
关键点: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主题
1、观察各种玩具,说一说玩具的材质和名称。
问:
1)你有哪些玩具?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的?
2)怎么样能把玩具放得整整齐齐?哪些玩具可以放在一起呢?
2、尝试将电动玩具、发条玩具、木质玩具、塑料玩具、毛绒玩具等区别分类。
3、每人挑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找出不同的玩法。
二、经验交流,寻找玩法
1、介绍:你刚才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2、共同寻找一种玩具的.多种玩法。
小结: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玩法,同一种玩具也可以有不同的玩法。
三、幼儿操作,安装电池
1、讨论:电动玩具为什么不能动起来了?
1)找出电池的相同之处:电池的两头,分别表示两极:一正,一负。
2)比较各种电池的不同:颜色、大小、高低、粗细。
2、告诉幼儿装电池的方法:“胖胖小屁股,坐在弹簧上,圆圆小脑袋,戴顶小帽子”。
3、快乐体验:
1)交流各自是怎么装电池的?
2)尝试用轮换、猜拳等方法,使大家都能有机会玩到玩具。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两只一样的气球,一把椅子
玩法:
1、告诉孩子游戏的玩法、规则、观察的重点。
2、把两只气球吹起来,一只吹得大些,一只吹得较小,用线把气球口扎好。孩子观看,哪只气球在空中飘的'时间长。
3、妈妈两手平举,各拿一只气球,从一个高度同时松手放下两只气球,让孩子观看,哪只气球在空中飘的时间长。
4、孩子模仿妈妈站在椅子上放气球。
获得经验:
初步了解空气的浮力
提示:
空气像水一样,有浮力。相同物体表面积大的,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大,所以大气球飘的时间长些。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会爬的植物,了解他们的共同特征——具有攀爬性。
2、知道几种攀援植物的不同的攀爬方式。
3、愿意积极用动作表现自己对攀援植物的理解。
活动重点:
认识几种会爬的植物,了解他们的共同特征——具有攀爬性。
活动难点: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标记图来加深对标记的理解与认识.
活动准备:
1、知道几种攀援植物的不同的攀爬方式。
2、愿意积极用动作表现自己对攀援植物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察种植的牵牛花,发现它生长的秘密。
(1)出示正爱生长的牵牛花,引发幼儿观察。
教师:这是什么花?请你们仔细观察牵牛花的茎是怎样的?
(2)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牵牛花的茎生长的样子。
教师:牵牛花和谁缠绕在一起呢?是怎样缠绕的呢?想想如果不给它一个支撑的东西,它会怎样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垃圾几种攀爬植物不一样的攀援方法。
(1)教师:这里还有四种植物,你认识它们吗?
你在哪里见过?它是怎样生长的?
请你仔细观察图片,它怎样生长的呢?
(1)教师逐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教师:爬山虎是怎样生长的?它是紧贴在什么地方生长的呢?你知道为什么它能这样生长吗?请你学一学它的动作。
(2)按上述方法引导幼儿垃圾图片中的`另两种植物。
三、总结攀援植物的共同特征。
1、教师:请你回忆一下,我们刚才认识的几种植物,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它们攀援的方法一样那如果它们离开了攀援的东西,还能向上生长吗?
小结:这些攀援植物它们都有脚,它们都会沿着墙攀岩上去。
2、帮助幼儿拓展对攀援植物的认识。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攀援植物?它是靠攀援什么物体而向上生长的呢?你还知道关于攀援植物的哪些知识呢?
四、游戏,巩固对几种攀援植物的了解。
1、幼儿模仿攀援植物向上生长的样子。
(1)教师出示一张攀援植物的卡片,幼儿用动作表示一种攀援植物的攀援方法。
(2)放一段音乐,请幼儿伴随音乐用动作表示一种攀援植物的攀援方法。
2、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两两一组,一名幼儿扮演攀援物,另一幼儿扮演攀援植物。教师说出一种攀援植物名称,两铭幼儿用动作表现攀援物上攀援生长的现象。效果分析: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对空气有初步的了解,感知空气是到处都有的,无处不在的。
2、通过小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
3、对科学小实验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塑料袋的经验,喜欢参与户外活动并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空气
2、物质准备:塑料袋人手一份、塑料瓶、气球、手帕、玻璃杯、透明水缸。
活动重点:
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
活动难点:
通过小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
活动过程:
一、找空气。教师变魔术,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魔术,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哦。
1、教师出示塑料袋变魔术,并提问:变变变,刚才扁扁的塑料袋现在变成什么样的了?
2、幼儿回答。
3、师:谁能告诉我是什么让塑料袋变的鼓鼓的吗?那你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找到空气宝宝的吗?
4、教师换地方找空气,引导幼儿说说是在哪里找到的空气。
5、幼儿变魔术寻找空气引导语:小朋友可以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寻找空气,但是空气宝宝有点淘气,如果你不紧紧的捏紧塑料袋口,空气宝宝就会跑出去了,然后告诉我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空气宝宝。
6、师幼交流:你是从哪里找到的空气宝宝的呢?
7、教师总结:你刚才找空气的时候,你看得见它吗?你闻到什么了吗?你来摸一摸,摸的到吗?原来空气宝宝既看不见又摸不到闻不到的,而且他到处都有。
二、实验:手帕的变化,进一步验证空气是到处都是的。
师:空气宝宝还想和小朋友们变魔术,我们来看看他是不是到处都是。
1、教师出示干手帕,并请小朋友们验证。
2、实验一:玻璃杯里的空气师:出示一只空玻璃杯和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玻璃杯底,把杯子垂直倒扣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里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
3、教师提问:手帕为什么是干的.?是什么东西把水挡在了外面呢?
4、实验二: 玻璃杯里的空气师:出示另一只空玻璃杯和另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杯底,把杯子倾斜倒扣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中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师:为什么第一次手帕没有湿,第二次手帕湿了呢?(请幼儿回答)
5、教师总结:因为第一次玻璃杯是垂直放入水槽中的,空气没有进到玻璃杯中,所以手帕没有湿。第二次玻璃杯是倾斜的,玻璃杯里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到玻璃杯里,所以手帕湿了。
6、重复进行实验一实验二一次并总结。
三、游戏:气球鼓起来。
1.教师出示瓶子和气球。
师:这是一个塑料瓶,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把气球套在塑料瓶上,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怎样才能让气球鼓起来呀?我们一起来事实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随机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教师小结:塑料瓶里什么使气球鼓起来?我们的瓶子里是空的吗?里面装的是空气。
四、教师总结。
空气是到处都有,无处不在的,看不见闻不到摸不到。
师幼手拿塑料瓶离开活动室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近来,我发现很多幼儿都喜欢动物,对动物也有着自然特殊的情感,他们喜欢小动物,乐意于小动物亲近;小动物们都有各自的尾巴,可它们长的什么样?有什么用?却是幼儿平时非常容易疏忽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幼儿对小动物的认识,通过"找尾巴"来开展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想想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
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想象,能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
3幼儿能在探索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的尾巴。
2ppt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寻找动物的尾巴。
师: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在电视上看见一个新闻,新闻里面的记者阿姨说:动物园里发生了一件事情,小动物们的尾巴不见了需要小朋友们的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尾巴。
师:我们来看看师那些小动物调皮把尾巴弄掉了。
小结:教师和幼儿一起帮助小动物找尾巴
二、让幼儿观察图片。(ppt)
1出示图一:小松鼠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动物呀?,他的尾巴像什么?(雨伞)
2出示图二:燕子师:这是什么动物呀?他的尾巴像什么?(剪刀)
3出示图三:金鱼师:这是小金鱼,小金鱼的尾巴像什么呀?(扇子)
4出示图四:蜻蜓师:小蜻蜓的尾巴像什么呀?(竹竿)
三、说说那些动物的尾巴本领大。
师:刚才呀我们看到了那些动物呀?这些动物们的尾巴都想什么呀?他们的本领大不大?
四、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动物园里看看还有谁的尾巴本领大呀?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7-29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11-06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12-11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11-21
《桥》中班科学教案10-15
中班科学教案马铃薯04-01
中班《沉与浮》科学教案03-29
中班《叶子的秘密》科学教案03-30
中班科学教案优秀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