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语文教案集锦六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准9个生字的字音,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作者向银河提了哪些问题。
2、认识课文中的9个生字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
2、有表情地朗读每个小节中的问句
教学准备:
1、了解与银河有关的科学知识自
2、词语卡片和生字卡片
3、制作课件E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激趣导入
1、提起我们的学习伙伴丁丁,小朋友一定不陌生。可你们知道,最近丁丁一直在思考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看看丁丁到底在想什么?(播放银河录像)
2、看了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原来,丁丁一直对银河充满好奇。现在,他满脑子里都是对银河的疑问。你们想不想知道丁丁是怎么问银河的吗?〈播放课文录音〉
2、跟老师一起学着丁丁的样子问一问银河,好吗?(出示课文内容)老师带领学生读课文。
3、请你试着在小组内读一读,等下老师要请每个组的x号小朋友来试试。请小朋友哥听清两点:一是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二是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比比看哪个小组学得最好。
4、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充分利用课件,随文读生字词)
5、抽查朗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司
三、合作学习认读生字
1、现在,老师这里已经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套生字卡片。请你们先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小组中的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把这些生字读准、记牢。
2、组合作学习生字
3、检查生字:老师可指名读生字卡片也可检查学习小组认读生字的整体情况-
4、老师评价(读得好的就给小组加食)
5、做游戏巩固生字.
具体操作:黑板上贴有不同颜色的星星,星星的背面藏着生字,学生抢着读生字,读.对了,星星就作为奖品发给他。(做这个游戏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字组词,学习积累词语。)
四、表情朗读读书感悟
朗读难点:有表情地朗读每个小节中的问句.
1、丁丁到底向银河提出了哪些问题?请小朋友再读一读课文。
2、指名回答
3、练习有表情地朗读每小节中的`问句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探究。如: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分开读等
4、听课文录音模仿读
5、全班齐读课文
五、展开想像学习提问
1、过波:(课间律动)听着小朋友的朗读,潘老师好像看到了银河里那一颗颗会眨眼睛的星星。这些闪亮的星星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经常唱的那首歌一一《小星星》,小朋友会;不会唱?
(师生边唱边表演)
2、满天的星星,初看好像同“银河”没有关系,实际上它们和地球一样都是银河系里的一个“小家庭”飞从地球上看,银河就像一条横跨天空的星星之河。下面,我们再来仔细地看一看银河,想一想:你要对银河提什么问题?(播放银河的录像)
3、现在,小朋友一定有很多很多问题要问银河,你们能学着丁丁的样子问一问吗?可菌(出示课文句式)“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____?有没有_____?”
〈1〉试着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试着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
(3)全班交流(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发言)
如果学生提到了牛郎织女星,老师可相机播放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录像片断让学生具体感知。
六、思维拓展学会运用
刚才,小朋友向银河问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都问得很好!那么,有谁能像丁丁一样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连成一首小诗,那你就是小诗人啦!谁愿意来试试?(出示句式: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
老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来尝试运用,如果班级里有学生能做到这一点老师就应该及时表扬,树立榜样。)
七、布置作业: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选自己最喜欢的两个小节背一背
(播放音乐结束教学)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设计:
同学们,你们肯定读过很多有趣的故事,说一说你们都读过哪些故事?你们读的故事可真不少,我们今天的口语交际就来谈一谈你对故事中的哪些人物最感兴趣,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一、出示“交流”要求。
1.师生齐读要求。
2.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练习。
3. 把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看法与同学交流,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为别人补充,也可以谈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评价
1. 小组推荐优胜者参与全班交流。师生进行点评。
2. 说说你最喜欢谁编的`故事,夸夸他(她),有么建议对她提出来。
3、评选出“故事大王”
师生评价: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 尊重学生,进行奖励。
4、师评价小结。
要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我的好友武建设》
教学要求:通过习作将自己熟悉的人或者想象中的人的特点表现出来。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21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话题。激发兴趣
开课,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同学肖像。(找个有鲜明特点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画的是谁?
师:你们看,老师画的像吗?哪些地方画的最像?
师及时小结:老师画的像是因为抓住了这个同学的主要特征。
二、 范文引路,掌握要领
1、小朋友,你们看这副图,图上的.小朋友可爱吗?
2、谁来说说这个小朋友长什么样?
3、赵建设小朋友不仅把自己的好朋友画的很生动,而且抓住了好友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得很生动,小朋友来读一读。
4、我们来看看,赵建设是抓住是什么来写的?
外貌 兴趣 爱好
5、图文对照,你看看武建设的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呀?
6、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我们为别人画像,用习作介绍别人,要注意什么?
7、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
A、介绍人物要写人物的外貌、兴趣、爱好
B、介绍人物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与别不同的特点
C、要按一定的顺序写
D、图文尽量保持一致
三、 各自画像,尝试表达
1、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人或者自己的好朋友长什么样。
2、在学生的发言中教师及时提供一些描写人物外貌和兴趣爱好的语句。
3、画出好友的样子,可以给他穿上各种衣服,手上拿着他最喜欢的东西。
4、小组交流,说说这个人的兴趣爱好。
5、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全班交流。
四、评价交流、尝试写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话题: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教学目标:
1、知道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激发同学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准备:一张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地球早期是怎样的?
1、人们早期认为地球是怎样的?
2、人们是怎么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
活动二 我与麦哲伦一起航行
1、结合p95页的内容,查找麦哲伦航海时的资料。如当时的航海技术、船只状况等情况。
2、出示世界地图,从麦哲伦起航地点动身,沿着麦哲伦当年的航程在地图上标明航迹,并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和收集到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故事。
3、说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意义,交流“和麦哲伦一起完成环球航行”的感想。
活动三 交流和探索地球的奥妙
1、阅读p96页的内容,将自身感兴趣的关于地球的奥妙写在小纸条上,在班上进行交流,看看大家都有哪些问题?想想可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2、收集人们自身感兴趣的关于地球的奥妙以和探索地球奥妙的过程中不畏艰险、科学求证的故事。
3、全班交流自身知道的相关信息。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掌握词语14个。
2、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从文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板书课题,揭示课题。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二、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四、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3、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细读课文,想想蚂蚁是怎样救出它的朋友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蚂蚁的救助(齐读课题)。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2、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当时( ),我想( ),我准备( )。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
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3、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
1、积累词语。
2、小练笔:以“小蚂蚁,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蚂蚁的救助
用力互相关爱
奋力互相帮助
继续衔舍身相救
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思路: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及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目的。通过指导预习,初读课文了解文章梗概。通过第1课时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生字新词。通过第2课时讲读、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通过第3课时的巩固练习,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教学时可采用从课文最后一段入手的方法。先分析父亲的话,再围绕一节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重点分析老师说的那段话。在读懂这段话的基础上,把句子与句子联系起来,理清这段话的层次,弄懂这段话的主要意思,领会其中所说的道理。
教学用具: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29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
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3.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5.齐读课文。
6.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7.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审”(shěn)“晌”(shǎng):翘舌音。“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熟悉(xǐ):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ǐ),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判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小结: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作者学画的启蒙老师。他的话不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而且影响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出示写有“老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
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杨桃的外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面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小结:“老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种样子。其中一种样子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
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板书:老师审视)
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③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他是怎样考虑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教案08-26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12-28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2-30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
小学语文《鲸》教案01-13